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教師合作教學方式研究論文

小學語文教師合作教學方式研究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9 05:08:45

⑴ 如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論文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搜集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交流、共勉。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他早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並沒有問學生「飽經風霜」這個詞在詞典典里是什麼意思,怎麼解釋的。他只是說:「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喜歡才怪。
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准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准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准備,學生的准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後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現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並沒有對學生預習什麼,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並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准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什麼地方不明白,並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麼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三、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老師們都知道,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說說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比如我們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再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老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四、精練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於保持學生聽課的興趣,課堂效率也相應較高。
(1)精心預設提問語。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裡?」這樣一提問,由於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壓縮錘煉講授語。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等於不要傳統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佔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不羅嗦。這一點感觸在我這次去西安聽課後猶為強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觀摩了陝西省首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評優大賽活動的12節參賽課。12節課下來,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師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實,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富有啟發性,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其中咸陽市三原縣中山街中心小學梁娟老師執教的古詩《游園不值》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知識的掌握扎實有效,老師引導到位,且沉著和藹,這些都歸功於梁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措詞的准確性,語言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外,似乎從老師的語言中也學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包括詞語的運用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樂於學習,樂意聽講。我想這肯定是他平時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平時也應該苦練基本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3)點撥巧用評價語。一、兩句簡潔的話總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孫全勝老師在上《落花生》這一課時,他在聽了學生的朗讀之後,就有這樣一段巧妙的評價語,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聽了同學們的讀書,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不理解的做個記號,打個問號。看誰提的問題大,看誰提的問題響,看誰提的問題多?」。就這樣一、兩句簡潔的話卻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樣是在西安聽課的過程中,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的余紫燕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靈活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稱完美。記得當時課堂上有一個環節是師生合作表演雜草搶奪小稻秧的營養,這位老師演小稻秧,六七個孩子演雜草。搶營養時,「雜草們」在老師的身上亂抓,本是十分尷尬的事,但余老師沒亂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們「營養應該在哪兒?」,孩子們馬上彎腰在「小稻秧」周圍的地上「搶」了起來,將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後,余老師提問說:「誰還有問題?」,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問——題」,此時,余老師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過渡語,她說:「沒問題是超常的,有問題也很正常。」余老師這么詼諧的一說。簡單的一語,巧妙過渡,引出後面的預設問題,其課堂應變能力可見一斑!
五、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老師激情飛揚,提出的問題也是精妙絕倫,然而學生的反映卻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語文教師常常發出「語文課真的沒法上」的感嘆;而前幾年社會上一些批評家卻發出了「語文老師誤人子弟」的論調,他們認為語文老師霸佔了語文課堂,自導自演獨角戲,並把學生本來讀得懂的文章講得高深莫測。語文老師如此吃力不討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慢為自己喊冤,因為喊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也許我們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先對語文學科的特點作一個分析:就其性質而言,語文是情感性與工具性並重的學科;就其內容而言,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因此,設計語文課時應給學生留足情感體味的空間,應給學生留足聽說讀寫的時間。很多語文教師對此點的認識是頗為不足的,他們總以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時間將自己以為是標准答案的理解嘰哩哇啦地向學生說個不停,並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筆記。這樣,語文教師就成了播音機,學生了成了寫字機。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覺得枯燥無味呢?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呢?其實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訓練來獲得的啊!
古人雲「師傅不過引路人」,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古今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教師指引學習方向,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因此,我們可以給語文課堂這樣一個設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他們邀請來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嘉賓;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維持他們學習秩序的主持人。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語文教師自我解放的途徑,那就是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學生一片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這片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園地中茁壯成長起來,而語文教師也才能從自導自演獨角戲的泥潭中走出來,並甩掉「誤人子弟」的「罪名」。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實效。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完整論文

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達到某一個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分工,具有明晰的角色分配,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互幫互助的新型教學模式。教育學家認為,合作學習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大創新,也是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實踐。一些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對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培養。筆者選擇小學語文中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1. 以小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對於學生視野的開拓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在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明確提出他們要學習的具體內容與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後,教師要按照科學的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明確學習目標,最後得到一個小組學習的結論。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組織,積極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評。在小組學習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語文學習基礎水平,力求通過正確的指導使分組合作學習效果最大化。教師要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進行科學分組,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帶動,相互影響。
比如,在學習《柳樹醒了》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在合作中解決一些問題。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進行確定,如「柳樹醒了的表現有哪些?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柳樹醒了的狀態」等等,這樣的問題可以方便學生融入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中,使學生的思維被開發,語文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提高。
2. 利用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對於那些故事性強與情感豐富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小學生會對語文課文進行深入閱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將自己的情感與文章進行很好地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在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中,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教師不僅是一名忠實的觀眾,更要是一名有效的評論者。在學生表演完成之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使學生找到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逐漸習慣與喜愛上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比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完成一個戲劇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合作學習夥伴進行尋找,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興趣要求。教師給予的積極評價,會使學生認可合作學習方法,使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3. 加強課外合作實踐活動。合作學習活動不僅可以發生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合理的方案,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活動,找到社會實踐中與語文知識相關的東西,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比如,在教學《畫家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兩到三人一組進行畫家鄉的課外實踐小活動。在這個實踐中,學生需要對家鄉進行觀察,在實踐中了解家鄉近幾年來的變化。與同學利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眼中的家鄉進行描述。在課外實踐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學生成為了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對於學生小學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與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鑒於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不足的現狀,將合作能力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中已經成為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方法進行了幾點分析,希望以此來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促進當代小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⑶ 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小學語文論文

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達到某一個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分工,具有明晰的角色分配,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互幫互助的新型教學模式。教育學家認為,合作學習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大創新,也是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實踐。一些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對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培養。筆者選擇小學語文中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1. 以小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對於學生視野的開拓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在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明確提出他們要學習的具體內容與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後,教師要按照科學的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明確學習目標,最後得到一個小組學習的結論。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組織,積極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評。在小組學習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語文學習基礎水平,力求通過正確的指導使分組合作學習效果最大化。教師要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進行科學分組,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帶動,相互影響。
比如,在學習《柳樹醒了》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在合作中解決一些問題。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進行確定,如「柳樹醒了的表現有哪些?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柳樹醒了的狀態」等等,這樣的問題可以方便學生融入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中,使學生的思維被開發,語文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提高。
2. 利用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對於那些故事性強與情感豐富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小學生會對語文課文進行深入閱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將自己的情感與文章進行很好地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在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中,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教師不僅是一名忠實的觀眾,更要是一名有效的評論者。在學生表演完成之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使學生找到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逐漸習慣與喜愛上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比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完成一個戲劇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合作學習夥伴進行尋找,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興趣要求。教師給予的積極評價,會使學生認可合作學習方法,使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3. 加強課外合作實踐活動。合作學習活動不僅可以發生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合理的方案,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活動,找到社會實踐中與語文知識相關的東西,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比如,在教學《畫家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兩到三人一組進行畫家鄉的課外實踐小活動。在這個實踐中,學生需要對家鄉進行觀察,在實踐中了解家鄉近幾年來的變化。與同學利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眼中的家鄉進行描述。在課外實踐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學生成為了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對於學生小學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與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鑒於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不足的現狀,將合作能力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中已經成為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方法進行了幾點分析,希望以此來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促進當代小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⑷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如何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
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這說明教師已經在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小組討論,前排學生的唰地回頭,滿教室都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鍾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怎樣怎樣。」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
一個具體的例子發生在三年級語文課上,老師讓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現場的情景是,全班學生興趣勃勃,人人都在爭當自己喜歡的角色,直到匯報時,仍然還有小組沒分配好角色。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混亂的場面,就是因為小組里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的合作。很明顯,這樣一來,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就被抹殺了。
二、問題探討
針對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我們教研組進行了一次討論,分析和判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從而反思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朱老師: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本來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很困難。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他學生發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於走了個形式。當老師提問到學困生時,他們雖然往往能夠答對,但這並不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到的。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師該怎麼辦?
雷老師:在學生分組活動時,老師注意到各小組的學習進程出現了差異,小組討論得也非常熱烈,他們甚至提出很多問題,這時,老師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呀,我駕馭不了啦,會不會說我的課堂太亂了。
陳老師:《語文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
柴老師: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應該做什麼呢?我認為不是觀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一下教學環節。
教研組長:怎樣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這的確是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我們老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老師在要求匯報時,也應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個同學願意來說一說」改為「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老師還可以嘗試圍繞一個小組的意見,讓大家發表見解,那麼在具體團體性質的爭論中,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會更深刻。
三、問題的解決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需要合作探究,怎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呢?我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1、在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時,而且有一定難度時;當學生意見不一致,而且有必要爭論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
2、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明確分工,主持人、記錄員等各負其責。每位組員既要會表達見解,還要會傾聽意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整合」功效。

⑸ 小學語文教師師生互動方法存在問題及策略作為論文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

課堂的教學內容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同類型的課文、不同年級要有內不同的課堂模式。成功的課容堂教學應體現在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上,教學方法靈活,師生關系和諧輕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和諧統一。而教師積極構建和諧互動的教學模式,就能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
構建「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
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構建「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交流、教學互助,形成教師、學生、課程、環境的相互作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是變化的,要突出互動、互助、互聯、互促。互動,主要指教師的活動引起學生的活動,同樣,學生的活動又引起教師相應的活動;互助,主要指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彼此合作;互聯,即教師、學生、課程、環境連成整體,不能被視為孤立存在;互促,即指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師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合作教學方式研究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