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研組活動記錄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針對隨文識字教學進行了研討和交流,我也有了新的體會。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從教材的編排上看,識字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集中識字,一是隨文識字。識字教學的原則是「多認少寫,認寫分開」。因此,教材課後的生字表列出兩類生字,一類是要求認識的,一類是要求會寫的
低年級的閱讀課文,大約需要學習有十幾個生字。教師很重視識字過程,一般的處理過程是,先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生字。然後自學生字,再全班交流。但是生字教學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程度,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我發現,有些老師在檢測生字的過程,非常的「精細」。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然後啟發學生識記生字(主要從字形入手,讓學生說說是怎麼記住的,有的還要求辨析相近字),理解字義,接著要學生依字組詞,拓展詞語。個別詞語還要求說話。一節課下來,大約用30分鍾,還不包括寫字指導。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尊重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但是識字教學真的需要這樣樣的繁瑣嗎?別忘了,閱讀教學還有另個任務——學文。如果識字教學用了那麼時間,什麼時候去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憑心而論,這樣識字教學,確實扎實,識字教學密度大,可是也造成顧此失彼的弊端。
會認的字僅僅要求認識,也就是說在這里認識,換個語言環境也認識。認識是為了掃清讀文的障礙,是為學文打基礎的。那麼是否有必要對生字「細致」的分析呢?我認為大部分生字是靠整體認讀,如果,非得要把生字嚼細,必然加重識字教學負擔。其實也沒有必要,識字不是靠一時集中的效率,是在不斷反復認讀中記憶和理解的,課文讀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有的老師見生字就分析字形,然後組詞造句的做法,是在浪費課堂的資源。比較好的做法是對每個生字各有側重,有的字音是重點,有的字形是重點,有的字義是重點,在教學的時候,要對學生的認知有個充分的估計,不能眉毛鬍子一起抓。這樣做就優化了識字過程,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一直以來,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家常課,字詞教學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點綴。其實閱讀教學講究「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怎樣讓字詞教學與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字詞教學不孤立,顯得豐滿,學生呢,又學得輕松有效。我結合查閱資料及教研交流,總結出:隨文識字課堂教學三個階段1、寓識於讀,即:在隨文識字中,要注意通過朗讀,讀通全篇的文字,然後結合漢語拼音,進一步確定字音,再通過朗讀來鞏固字音。2、寓解於讀。漢字的表義性,決定字義教學的實質是詞義教學。寓理解字義於語意之中,通過與詞句的聯系,理解生字(詞)的意義。3、觀察臨寫。隨文識字中一個相對集中的識字,目的在於鞏固識字成果。「寓識於讀、寓解於讀、觀察臨寫」既掃清了閱讀道路上的「攔路虎」,又藉助漢語拼音這個「拐棍」及朗讀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詞)義,還通過老師的提醒、示範、指導強化了寫字訓練,可以說是立體識字。
我在課堂上是這樣做的: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藉助老師范讀,同學相互教讀(藉助拼音),多次復現,讀准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嘗試拼讀在先,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拼讀情況,教師范讀或學生之間糾讀。在學生讀生字時,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讀課文,結合語言環境,直觀演示,理解字義。
當學生把課文讀通順以後,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讀懂每句話的意思,這時,要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或生活實踐理解生字新詞。要注意區分學會和會認兩類字。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應學會的字,而會認的字不要做過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換個環境也認識就達到要求。要求學會的字,不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義,也可擴展延伸,如借字組詞,擴展造句等。這個環節,理解字義是重點,因此,要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如,根據文字的結構特點,幫助學生理解。藉助直觀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聯系生活,幫助學生理解。聯繫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同時要注意音形義的聯系。
在此環節中可適時採取多種形式,增強識字的趣味性
在識字的過程中,要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播,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可利用漢字本身的規律,藉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的識字。如:實物演示:適時直觀的物體演示,會給學生留下鮮明生動的形象。或者形體演示讓學生運用肢體動作生動活潑地記憶生字等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對於低段語文教師來說正確認識隨文識字,優化識字教學環節,提高識字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貳』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如何開展
確定教研課題,共同備課,共同探討,落實方案後讓每位老師參與其中。
採用同課異構的方式研討,或者採用現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哪種效果好就大力推廣。
『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修計劃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識記特點,在教學中,我專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屬字的特點,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教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後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肆』 較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有哪些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幹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教研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
本學期,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支解文本:表現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以逐段分析講解為主,支解教學內容,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
2、以講帶讀: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瑣碎,迂迴反復,閱讀質量低下,講解的時間擠佔了學生讀書與動筆的時間。
3、缺乏實效:討論主題隨意設定,缺乏討論價值,討論過多過濫;討論的組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缺乏討論實效;討論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與教師一致則正確,反之則錯誤。
基於這種現狀,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校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樣一個小專題,在高年級段開展本小專題的研究。在實踐中來找尋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課例
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語文第四單元《十年後的禮物》
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課文《我的第一首詩》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途徑:
(一)成立研究小組,開展理論學習
為保證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能落到實處,特成立研究活動小組:
組長:梁學軍
成員:陳惠芹(市級骨幹) 路風菊 馬俊虎 馮小琴 余秀芹(市級骨幹)岳寶勝 丁海峰
執教教師:余秀芹 馬俊虎
梁學軍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整個活動的組織以及最終的總結,其他教師參與研討,撰寫反思,提煉研究經驗。理論學習採用集中於自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學習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准、閱讀教學的建議)、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和教師合作方面的理論。
(二)以校各種研訓活動為載體,落實專題研究。包括圍繞專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診斷及教學反思及開展敘事研究。
(三)圍繞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問題反思的方式開展活動
1、參研教師獨立進行教學設計(9月10—9月12日)
參研教師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環節是如何實現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確的注釋,並註明設計意圖。
效果預設:《我的第一首詩》這篇課文故事簡單,但含義深刻。文中的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學習這篇課文,要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會作者怎樣逐漸認識到「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認識到這兩種評價「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風」,「我要竭盡全力在這兩股勁風中駕穩我的風帆」。從而進一步感悟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深深的愛。
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尤其在朗讀的指導、內容方面會因對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設計方案,這是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2、教學設計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所設計的案例的構思、想法在會議上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要突出在: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兩位授課教師根據大家的設計理念和意圖,選擇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然後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效果預設:這個過程相當於集體備課的過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是由於參與教師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個人的意見完全同意起來有點不符合現實,所以最後推薦馬俊虎老師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既要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體現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課中發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准備上研討課。
3.課堂觀察。(9月23日)
由馬俊虎老師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詩》,要求聽課老師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如何體現提高學生朗讀活動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聽課中關注的焦點:一是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二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三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是如何評價的。
效果預設:授課教師基本能體現教學設計中的意圖,但不可能像設計中體現得那麼理想,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承擔記錄的教師能否將各自的記錄按要求記錄全面,為後面研討提供真實的的依據;授課教師在執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的教學習慣而不能很好的貫徹設計意圖,從而會出現預設和執行相矛盾的新問題等等。
4.課例研討
聽課後,組織教師們討論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大家重點研討授課教師在解決朗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如何進一步改進。
效果預設:這是第一輪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大家討論的越是激烈,越有利於下一步的研究。通過這一輪研究預計要在解決前面發現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師如何通過精講來節省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去朗讀;怎樣豐富評價的語言和方式,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手段來評價,提倡讓學生相互評價。
5.再設計再觀察再研討
經過以上議論研究,將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由馬俊虎老師對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詩》一課進行反思,之後與大家共同設計《十年後的禮物》一課,這次備課余秀琴老師主備,其他教師參與到兩位教師的設計中,設計好後按原來的程序進行第二輪觀摩研討。這一輪力爭在上一輪的基礎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總結提升階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對整個教研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將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看到的不足以及對本次教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文本的形式寫下來,然後再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動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最後通過研討得到初步的結論(在研討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回放錄像課的形式,進行再探討。在大方向與課程標准一致的情況下,允許求同存異)。
(四)嘗試推廣驗證階段(11月5日以後)
將大家總結出的結論在各自的課堂上嘗試應用,驗證結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對不正確的結論及時進行修改。並在實施中將一些新產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時補充在原來的總結中。
『陸』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 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 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 干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 「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 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 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 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 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 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 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 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柒』 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實效性的方法、策略
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
前言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低年級要注重「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它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並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目標之一。」
然而,由於多方面原因,識字寫字教學,尤其是寫字教學在一段時期似乎不為人們所重視,一些識字教學公開課為了表現課堂的氣氛效果,很少留給學生足夠認讀、書寫的時間。隨著電腦逐漸普及,練字好像顯得不那麼重要,甚至連個別專家都信口開河地說,字寫不好,有什麼關系。只要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准》,就會發現,新課標並沒有降低了對寫字的要求。因為新一輪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轉變課程功能,即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遷移到識字寫字的教學上,令它的教學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了。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升語文教師識字、寫字教學能力,5月11日學校舉辦了「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語文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主持,語文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指導,圍繞一二年級語文教師的三堂新課程理念下的識字寫字課,展開「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交互評課研討,並由青年骨幹教師做了識字寫字教學經驗交流。下午,語文教研室還特邀省級學科帶頭為與會教師做了寫字教學專題講座。
積極開展新課程實驗,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完善培訓、教研、科研「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努力轉變工作方式,探索教師培訓的新模式,抓名師塑塔尖的「名師工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努力開創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促進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一、務實求真,尊重孩子的需要
是小學教育的純朴風格。使用實驗新教材以來,教師們普遍反映識字任務重,回生率高,教學有難度。課標規定識字教學「認寫分流」,要求會認識的字,只是讀准字音,換個環境也認識。新這次教材體系的安排,每課要求認識的字有十幾個,每個字都逐一的分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方法,顯然任務很重,因為課文不僅要識字,還要寫字。語文教研室語文教研組長魏旋老師在對本區識字寫字教育情況調查分析後指出:「新教材認字量大大增加了。寫的字雖有所減少,但要求也提高了。當前,寫字教學不僅要講究准確、端正,而且還講究寫出『書法味道』。」那麼,老師們面臨時間少,任務重的困難,又如何有效開展識字寫字教學呢?這是許多低段語文老師面臨的挑戰,也是區教研室舉辦識字寫字教學研討活動的初衷。
二、走向民間,關注教師的成長
是語文教學求得生存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應是平等的,而不只是重點小學才享有的專利。語文教學面向每個學校,面向全體教師,力爭使所有學校得到最大發展,對教師以鼓勵為主,注重實際情況,挖掘教師潛能,使之得到更大發展。如小河小學一直對京劇進行了不斷地探索與研究,積累了一定的京劇藝術經驗,所以區推薦小河小學校長吳朝暉老師的《京劇臉譜》一課參加浙江省校本課程比賽。而此次區「識字寫字」活動又為何在大關苑二小舉辦呢?區教研室魏老師道出了原由:大關苑二小素來重視吸收傳統識字寫字教學寶貴經驗,學校把《中華字經》作為校本識字教學課程,學校聘請專業書法老師指導傳授硬筆、軟筆書法課。在濃郁的識字寫字氛圍中,不僅學生積極投入到學校組織的識字與書寫活動中來,連教師也加強了自身書藝的培訓,平時一有空就拿出筆,練習書法。本次區識字寫字教學研討活動就是為大關苑二小師生搭建展示教學成果的平台,使更多語文老師投入到對識字寫字教學規律的思索和研究中去。
三、匯聚資源,開創燦爛的明天
是語文教學發展的方向。迎接新課程改革,首要的是觀念要跟上。教師的教學行為說到底是由教育理念決定的。如果實驗區的教師對課改本質意義的認識不到位,就很難期盼其課堂教學行為能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漢副局長說過:「我區將進一步加大名師培養的力度,加強與兄弟地區教育界的互動交流,讓語文教學走向更燦爛的輝煌!」這次活動我區邀請了保俶塔實驗學校的龐光輝老師為教師做寫字教學專題培訓,旨在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識字寫字教學能力,促進和外區的語文教學的識字寫字的經驗交流。
這是一次具有創新意識的跨區域性的教學交流研討活動,它增進了校與校、區與區之間的交流與聯系。新課改正召喚我們前進,我們期待著實驗區的教師在與課程一起成長的實踐中努力提升自我,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教學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