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論文
要從以下方面來加以引導: 一、課前認真准備的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大多隻有7、8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切准備,教師要和家長溝通交流好怎樣指導孩子做好課前准備:在家中,開始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收拾學慣用品,後來家長必須耐心指導,但決不能一一代勞。如:每天晚上在家准備好第二天所需的學慣用品;每一節課前要准備好所需的學慣用品等等。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養成課前准備的良好習慣。 二、課前預習讀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我的語文預習要求是:一畫,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子。二問,問家長自己不認識的字或詞,自學字、詞,並寫下來。三析,對課文進行分析,說一說課文里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夠用圖畫把課文的意思表達出來。四答,嘗試性回答課後作業題。五,提出通過預習後還不懂的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主動、輕松自如的心理狀態,就能充滿自信,這正是成功的學習所需要的一種心理優勢。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於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鏈就形成。所以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很重要,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一種最有效途徑。 三、專心傾聽的習慣 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學習好,而學習習慣中的課堂聽課習慣尤其重要。我發現,班上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往往聽課習慣都不好,當老師叫讀書的時候,他的眼睛並沒有看著書,當老師在黑板上講解的時候,他的眼睛並沒有看黑板,當同學發言的時候,他忙著去找自己的某樣東西,當老師叫寫字的時候,他開始慢慢尋找學慣用品、、、、、、種種行為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對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就要加強課堂常規教育。要求學生,課堂上,必須專心聽講,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認真思考,想好了再說,要說話必須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後你再站起來發言,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或解答的問題,必須認真聽,聽後還須做出適當的評價。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另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個別始終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後進學生應加強思想教育,多單獨交流,從意志上從情感上鼓勵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四、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臵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五、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是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的前提。學生書寫是否端正,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作為教師更應該注意對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培養。 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范寫的作用。如在抄寫生字前,教師旦擔測桿爻訪詫詩超澗常常進行范寫,並請學生說筆畫的名稱,遇到關鍵筆畫時還適當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牢記筆順與筆畫的位臵,教師工整的書寫也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認真書寫習慣的養成。 其次嚴格要求。古語說「嚴師出高徒」,這話一點也不假。記得剛開始寫生字的時候,我們班部分學生書寫比較潦草。我就想:可能是學生對筆畫不熟悉,可能是學生剛生字手腕不太靈活等,給學生找了很多理由,覺得讓學生重寫很麻煩,怕他們沒有時間。可心裡卻隱隱擔憂:如果一開始就沒寫好,後面該怎麼辦呢?做了幾次後,見學生的書寫確實不太好,我毅然把寫得亂的那篇撕了,同時將一部分同學寫得好的生字進行展示,再分析好在什麼地方,該學習什麼地方等,然後叫書寫潦草的同學重寫。果然重寫上來的字要好許多,我心裡明白:真的是我想錯了,不是學生不能寫好,而是沒有用心。以這樣嚴格的要求檢查兩三次作業後,學生的書寫有很大改觀,現在班上的同學絕大部分書寫都比較工整了。看來,在學習方面對學生的嚴格是必須堅持的。 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六、利用家庭力量,鞏固好習慣 低年級孩子,由於年幼無知,缺乏制止力,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是不穩定的,光靠老師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家庭的教育力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持久形成很重要。所以我藉助每一次電話家訪或家長來電話詢問學生學習情況的機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和家長交流一些輔導學生學習習慣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和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一。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作為一名小學生,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聽課時要坐端正,課堂上不能講話,不能做小動作。聽課時,應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要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有什麼不懂得的地方要大膽舉手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們一定不能小看,要把它當作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來抓,相信也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拿破崙也說過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
㈡ 怎樣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豐富的預習方式
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比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可以較多的採用集體預習、親子預習的方式;中高年級的學生可多採用合作預習與獨立預習相結合的方式;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採用網路預習,甚至博客、論壇、群預習(這幾種方式主要指有條件的學生可以組成小組利用網路把課前預習的知識通過博客、論壇、群聊等方式進行及時交流,克服地域限制。比如,一些文本連接知識的學習心得就很適合)等方式。不同的方式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養成自主預習的興趣和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豐富的預習方式,讓預習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必然要求。
2、 合理的方法選擇
合理地選擇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我們尤其要重視以下幾種預習的方法: (1)
熟讀課文。語文學習中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一
條捷徑。課前朗讀得充分可以保證學生在課上始終緊跟老師的講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課前熟讀課文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還要培養有感情地朗讀的習慣,讀出語感。
(2)認字解詞。從中年級開始,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前認字解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前查詢重點字、詞的練習,作為預習的一項工作。幾年下來,學生不僅能很好的鞏固查字典的方法,而且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3)信息收集。要在預習階段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其為課堂學習服務。就拿文本鏈接知識的預習來說,要注重體裁的差異,寫人的文章要著重指導學生查作者的資料,寫作時的背景及時代,該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作者的寫作手法;寫景的文章主要收集景物所處地理位置,該處景點的歷史故事與景物特點的相關文章等等。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豐滿了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有利於更好的學習。
(4)品詞品句。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第一感受,要教會學生憑借語感品一品文中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這樣的預習設計,有利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發揮學生創造性。
另外,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合理的選擇預習方法,使預習更加全面、深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有效的指導介入
預習是十分需要指導的,這指導包括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學生預習的時候要有監督,也要有指導。比如,教會學生在預習中如何去發現問題,如何收集資料,教師可以在新授課前簡單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從一篇文章的那些內容、方向去探討,如何去發掘、確立與課文相關的主題學習內容等,這樣可以提高預習效率。對於一些比較難的內容,預習時如果能促成小組研究性的學習,那麼學生接觸的范圍和視野一定能夠更加開闊。再如,一些要求學生回家進行的預習工作,可以通過家校聯系本和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長的支持,可以使學生更快的解決一些預習中碰到的困難。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作為教師,及時有效介入學生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4、 科學的評價
學生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後,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如果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給予一定的肯定評價,給予學生激勵性的鼓勵,從而會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情感上的喜悅,無形中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課前預習任務得以較好的完成,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對學生的預習,每天都要對學生進行檢查和評價。在檢查中,可以從學生的課本和預習筆記本入手,看看學生在課本的圈圈點點、體會感受、看看預習筆記上收獲和問題。再結合課堂教學環節,不斷地滲透預習的交流。有些是課始的檢查,有些是課中的結合。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論文
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就不會一起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堅持預習,還可以作對比分析,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養成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和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至關重要。
第三,教師要有自己的責任感。隨著十年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新課程標准》的再頒布,教育部門的一再吶喊,自學能力的培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學生的自學能力狀況是很不樂觀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敬業奉獻精神來促進這件事,事業很偉大,我們還是做吧。
二、樂於預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 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流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 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台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 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能堅持不懈的,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進步星」、「堅持星」等,累積到一定的數量還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刺激,刺激。
三、學會預習
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這一課我們學習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的?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然由於學生的差異,可以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區別對待。具體是否可以從五個步驟入手:
1、看 「看」就是讓學生全面地看一遍預習的內容,想一想這一節主要學什麼,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2、記 「記」就是讓學生在預習時,對學習內容圈一圈、劃一劃、讀一讀,甚至抄一抄,其目的就是記住主要內容。特別是概念課、推導公式等課尤其重要。
3、思 預習,也就是自學,當然要思考,因此,「思」就是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思考,開動腦筋,思考:這一節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和區別?例題等新內容能看懂嗎?書上「小精靈 」的問題能回答嗎?......
4、做 通過上面的學習,檢驗一下自己掌握的如何,那就要做一下例題,做一下練習題,當然題量不需要很多,點到為止。
5、問 我想「問」也是一個主要環節,畢竟是自學,肯定有這樣、那樣不懂的問題,那就要記下來,在家要主動問,到學校更應該問,養成「不恥下問」 的好習慣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確實要好好引導。
四、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在我們農村學校,由於生源比較雜,外地民工子女比較多,還有現在學生比較懶,以及家長的不配合、不重視,當然有些家長也確實不會配合,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農村難度更大。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有關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推薦:
學生課前閱讀作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養成。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好習慣需要下真功夫。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四個層次來培養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我覺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2、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願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組織的力量」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比如在預習《豐碑》時「將軍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獅子,樣子十分可怕」,將軍真的讓人害怕嗎?為什麼有這樣的表情?作者這樣比喻想突出什麼?學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組上跟同學議一議,聽聽同學們的看法。實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課堂上與老師、全體同學交流。我們大力倡導學生敢於向同學、老師乃至書本發起「挑戰」。理越辯越明,當學生頭腦中的一個個「?」拉成「!」時,我們才確信學生的預習到位了。
3、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能較為自覺的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4、以創造性為主的預習。
在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設置問題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逐漸地體會和把握到設置預習題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經過教師指導,這樣的「體會」與「把握」將逐步內化為獨立預習的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自主的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變,其間教師的點撥、指導、鼓勵尤為重要,當然也要有一個過程,開始學生「仿照設置問題」,勢必存在一些偏廢、謬誤,此時,就不能任由學生機械的模仿,作為教師該出手就出手,及時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點撥,使他們發揮思維創造力,達到預習的效果。
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從多個角度做出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大好時機。對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本文介紹了幾種有助於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雖然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但是卻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引起重視。自製力不強是小學生的特點,這也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自覺進行課前預習提出了挑戰,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或者是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並且還達到了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過程中,可能學生預習的范圍較小,一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那麼,學生預習的范圍就會逐漸擴大,切實達到了課前預習的功效。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到語文,我們會聯想到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閱讀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如此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對閱讀十分青睞,有些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濃厚,而有些學生卻對閱讀不感興趣,因此,為數不少的小學生依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引起重視,並能夠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2.1 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部分學生之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導致學生難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失去了閱讀興趣。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想要獲取的信息,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有成就感,學生就會更加願意閱讀,自然更有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2.2 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由於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夠深入,同時又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的內心對閱讀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導致閱讀對於部分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篇章,使學生對閱讀有全新的認識,切實感受到閱讀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也很重要,通過朗讀不僅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能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有更多的體會。朗讀並不是學生簡單的放聲閱讀,良好的朗讀習慣,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例如:教師要培養學生每天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朗讀的好習慣,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過程中,還要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糾正,使學生的朗讀更加高效的進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而實現知識點的傳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樣的教學程序並不是一直順利的進行,一般教師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專業的知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出現問題,而學生在接受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聽課習慣,才能高效的接受知識。
不認真聽講,是影響學生良好聽課習慣養成的重要障礙。我們在認真聽講的過程中,不僅是一種良好聽課習慣的表現,同時也能夠學習更多好的聽課習慣,一旦學生出現不能認真聽講的情況,就很難及時有效的學習新的知識點。良好的聽課習慣,並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時時刻刻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是要求學生在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為學生留出休息時間的時候,能夠及時進行放鬆,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加高效。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聽課誤區,因此,教師要耐心的對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進行培養。
5.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有效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時期。表面看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較之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較少。實際上,語文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生不僅要能夠有效的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學習文章的內涵,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句子等理解的基礎上,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同時,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只有及時的發現問題並尋找教師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通過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培養的良好習慣還有很多種,教師既要肩負起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重任,還要肩負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任,使學生在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㈤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預習習慣
預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基礎性工具學科,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學生從小養成了語文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就能自覺地去讀書,去寫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是目前小學生預習習慣不容樂觀,課前沒有預習的現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呢?
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習慣的作用。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殖,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這句話是就道德而言,從學習而論亦然。一個人若養成良好的習慣則終身受益。如果學生充分認識到習慣的雙刃劍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大大牽動他們向良好的預習習慣方向發展。
二、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引導他們去向這一目標奮進。那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呢?我認為應具體有以下幾種:
(一)喜歡學習的習慣。喜歡學習經常出現在態度的范疇里,鮮有與習慣相連,但喜歡學習真的可以成為習慣,而且可以培養,所以我把它作為最重要的習慣。現在的學生中很多人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都是任務式需要被做的事情,所以他們為學而學,效果自然有限。所以少數的喜歡學習的學生就一直穩坐前列寶座,越學成績越好,越學越喜歡學習,如此良性循環。那其他學生就無緣與學習相交了嗎?當然不是,喜歡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決定喜歡學習,久而久之,你真的會喜歡學習的。所以喜歡學習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喜歡學習後,自覺、認真、刻苦的預習習慣自然而然也會容易產生了。
(二)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字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詞典等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更為重要,它有助於學生解決生字難詞,提高檢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實際學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使用,不少甚至連字典都沒有,因而它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因為他們一般怕費事,隨便過關,憑自己的感覺走,這樣時間長了,就越來越難學精語文了,語文是需要大量的積累,一點一滴都要抓住。而且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預習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具體做法:
(一)指導小學生設定預習目標:
預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眉批、圈點、夾注、總評是古老的預習與閱讀的方法,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語文預習如何設定預習目標,怎樣才能使得學生的預習得到落實並真正有效,這是一個並不簡單的問題.為此,我們應在此開展專題討論:
1.首先明確文章的體裁。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有什麼看法。
3.哪些地方看不懂(包括詞語、句子、文章的思想等)記錄下來。
4.學會生字。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
5.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查找一下和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添一把「火」,讓學生的預習動力十足:
1.許多小學生都認為語文預習很重要,但是他們並沒有把這種想法付諸實際行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外來動機和內在動機。也就是說,語文學習動機分為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兩種。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推動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報酬、獎勵或榮譽,如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尊重等。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激起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語文這門課程本身,也就是語文求知慾。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是密切相聯的,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信心,能發揚拼搏精神,遇到困難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恆,表現出頑強的學習意志。實驗表明,通過賞罰這些外部強化手段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是有效果的,但卻帶有明顯的負作用,許多學生勤奮學習語文僅僅是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的獎賞,當這種獎賞不復存在時,他們的語文學習動力也隨之消失。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內在語文學習動機,它是一種以獲得語文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㈥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教學論文
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年齡小,自主反思、自主調節學習方法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師除了要激發小學生的預習興趣之外,還要教給他們語文預習的方法。教給小學生的預習方法,要求盡量細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強。在教學實踐中,要求中高年級段學生的預習的步驟:「默讀——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低年級段學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筆記,在書本上標記即可。)每一步驟的具體方法、要求如下: 1.默讀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2.查問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准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還可以查一些課外資料。 3.朗讀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4.摘抄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效果比讀更好。 經過以上步驟,學生邊讀邊記,邊思邊寫,也就形成了相對較規范的預習筆記。同時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規定大致欄目有:文章名(書名),出處,閱讀時間,好詞入腦,好句入心,總體心得(寫文章預習感受,彈性較大),暫時存疑。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自選欄目大致有:結構分析,寫作風格,主要內容,寫作目的等。對於預習筆記,我認為不需學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簡單的課文,在課文上寫寫畫畫即可,重要的是預習常規性步驟的有效落實。對於後進生,規定欄目也可刪減。
㈦ 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語文課預習論文
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小學生要學好語文,課前預習很重要。基於此,為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指導提供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課前預習
小學生要學好語文,預習非常重要,學生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老師也要給予一定的預習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是學好語文的根本。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雲。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1先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對預習有興趣,他們才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願意學習知識和探索真理。預習必須從低年級抓起,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孩子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課我會讀了,這個生字認識了。(他預習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小朋友不會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老師表揚了就更開心,以後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預習的熱情低年段的老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和能力。低年級適當做一些預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也可提高學習的效率。
2指導預習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為了進一步理解課文,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著重放在音、形上,而對高年級則著重了解詞語的本意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如果學生課前預習的比較扎實,那麼課堂中就不去講或少講生字新詞,而集中精力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又鍛煉了學生的預習能力。
2.3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還可以對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
2.4解決課後思考習題這是較高層次的要求,當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預習,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在預習時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預習課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註或是註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我給學生的預習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是老師,你准備讓學生弄懂什麼?學到什麼?怎樣上課等等。課中進行抽查時發現,有些同學竟寫出十個以上的問題,與大家交流討論。一系列的問題促使學生千方百計地、絞盡腦汁地、認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野」。3預習面向全體,分層要求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
要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歷
來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已引起老師、家長的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
學校一切教育、
教學工作都必須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努力,
以適應21世紀社
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不僅僅是為了能夠學好語
文知識,
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
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是教書育
人的需要。而
「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
。翻讀一下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傳略,
就會明白,
他們所建造的科學文化大廈的根基都無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學時養成的
自學習慣上,而課前預習就是自學之樹的萌芽。
預習的主要好處有四個:
1
、預習可以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准備。有經驗的老
師都知道,
有些學生學習差的根源是上課因聽不懂而趕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
而
聽不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新課時所需要運用的舊知識不會或遺忘了,
由此造成
了頭腦中知識序列的中斷。預習則能有效地接續這個
「
中斷
」
,提高聽課效率。
2
、
預習可以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由於預習時間有限,
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
的問題,
等著上課來解決。
有了問題聽課自然就有了重點,
目的性和針對性強了,
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
、預習可以記筆記。經過預習以後,學生對老師的講課、
板書內容能迅速做出判斷:
哪些出自課本,
哪些內容是老師補充的。
從而在聽課
和記筆記時,就能知道重點,決定取捨,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
4
、預
習可以發展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只有在自學活動中才能發展起來。
預習是學生首
次獨立地接觸新課文,在預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過自己閱讀、總之,預習
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好辦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果。比
如有的老師給學生印的預習提綱,
項目多、
要求高,
學生花費很多時間也難以完
成,這就會嚴重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這不
僅是教學藝術,也體現了一種教育思想。
下面淺談一下自己在培養學生預習習
慣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
但是學生開始不會預習,
因此應該把預習拿到課堂上
來,酌情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在預習課上,老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著
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預習方法一般是:
(一)、閱讀課題,揣摩課文內容
我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
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
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來揣摩一
下文本的內容,
然後再讀課文,
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
致。如在學習《跳水》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根據課題提出了問題:誰跳水?
為
什麼要跳水?
跳水的結果怎麼樣?
……
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急於探究文本內
容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有些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
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很難引起
共鳴。
我就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
這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
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七子之歌》這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了
解聞一多和
《七子之歌》
的資料,
就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聞一多懷念自己的祖
國、渴望回歸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強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
新詞
及多音字,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
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
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
也有利於
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在前面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這次讀課文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後
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處。例如:學生在預習《太陽》
這一課後,
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節預習情況,
發現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
的思路: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五)、細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
「
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
更重要
」
。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提出自己在預習
中所遇到的問題,
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
這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造
性的具體體現,
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
可為課堂上
「
問題的探討
」
這一雙邊活動奠
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練習,檢測預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前幾步的基礎上,
認真閱讀課後練習,
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啟示。
因為
課後練習
「
實現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的本意。
」
通過課後練習的閱讀,
學生能
探知本文的主旨,
通過完成練習情況學生能自我檢測預習效果,
初步知曉本文的
重點,這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設計預習提綱的原則是:
①預習題要有針對性,
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
②
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
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
味性,
能激發學生求知慾,
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
③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能啟迪學生思維。
④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
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
求過高,學生
「
跳
」
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
無味。
宣布預習要求,
可以老師講,
也可以用大屏幕顯示,
還可以印發預習卡片。
開始預習之前,
要讓學生復述或讀一讀預習要求,
再讓學生說一說,
對預習要求
不清楚的,教師講清後,方可組織預習。
三、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美國著名專家
H
西蒙說:
「
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
興趣
」
。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檢
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
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這當中,既可由老師用課余時間督促,還可逐
漸培養小組長或同桌同學督促,
以此來督促學生自覺預習習慣的形成。
無論採用
哪種形式檢查,
檢查後我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
達到預習要求的發獎卡
以示鼓勵,從而激發學生下一次預習的興趣。
古人雲:
「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
只要我們
從預習著手,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師生配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必將促進
小學生自學能力及語文整體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