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設計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問卷調查表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初版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權讀與寫作在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需要將「讀」與「寫」相結合,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我們弄清了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措施。
1.創造條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有閱讀的內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開展各種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讓閱讀生活化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和生活,可供他們閱讀的時間比較零散的。面對這種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生活化的習慣。雷巴柯夫說過:「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諾貝爾獎獲得者雷曼說:「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使只有5分鍾得其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因此,我們應該告訴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活動空餘、自習課上,其實我們都可以讀幾頁書。只要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生活化,積少成多,閱讀量也非常可觀的。
3.結合實際,推薦讀物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光有閱讀興趣和閱讀量還不夠,我們更應關注他們讀書的興趣所在,讀的是什麼書,這些書是否對他們的成長有幫助。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我們要結合給學生必要的建議。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進行擴充,將課內遷移到課外,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受學生歡迎。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時代的特點,根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符合兒童的書籍,如楊紅纓系列叢書、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叢書,以及曹文軒系列叢書,等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樂於閱讀的課外讀物。
4.方法指導,有效閱讀
很多學生看書時不求甚解,只重情節,不知道從書本中吸取養分。因此,教師要進行科學的方法指導,使學生的閱讀更有效。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要求學生注意積累名詞佳句,讓學生讀有所悟,閱讀能力就能提高很快。教師要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記下思維的靈感留下閱讀的痕跡。比如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好標注,進行積累、摘抄,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給學生學會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度等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
5.家校結合。互相溝通。
從改善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師也應經常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閱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總之,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潛心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能夠得到實現的。
3.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家長調查問卷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