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讀釀酒人的讀後感50字
讀後感的格式與寫法
一、 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回縮寫內容提綱,一答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② 作文釀的讀後感500字以上
這本書里寫到都來是生活自中令自己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小秘訣,從生活尋常事物入手,從所見所聞里思考,從內心深處發現柔軟微妙。譬如,關於那些能夠讓自己快樂的因子為什麼是自釀的呢,作者畢淑敏如是說:我們對人世間的善良期望,是我們堅守勤勞的信念,是我們的真誠和友愛,是我們的努力和慈悲,只要有了這些,即使沒有外來的助力,一樣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需要的只是時間和持之以恆。"你看,關於幸福秘方 關於讓自己創造出快樂因子,其實就如作者說的這些,一切讓時間自己檢驗 一切美好來源於內心細水長流的寧靜,來源於相信美好,是在看清這個師姐真相後並沒有放棄,而是依然熱愛。我很喜歡畢淑敏寫的這本書里所提到的日常瑣碎,譬如,她寫平日里的興趣愛好,於她而言就是食物,不可缺少,寫作豐富她的靈魂,讓她的內心變得富饒。也正因為自己喜歡閱讀與寫作的興趣,讓她感受到了生活里的美好,不會覺得乏味枯燥,至少生活的喜悅自己把握自己做主。
③ 《釀》讀後感
《釀》讀後感
這是一篇寫秋風的美文,讀後讓你感到秋風的可愛。秋的豐碩。
文章回先從秋風答說起,在作者的筆下,「秋天的風像一群娃娃,在秋色里頑皮戲耍;秋天的風更像一位老者愛撫著綠水清山,消彌在海角天涯。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豪爽,引領著萬物走向光輝,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深情,好像母親臉上掛滿慈祥。」把秋風比作娃娃;比作老者 ;又把秋的豪爽、深情比做母親。秋風真是多變又可愛。「秋風是涌動的生命,秋風在不屈中成長。你堅毅的目光里,你堅定的步伐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穿越天地的渴望。你穿越在廣袤的沙漠里,揚起風塵僕僕;你穿越在無垠的田野里,收獲一路的希望;你穿越在幽深的峽谷里,清脆的風鈴在山谷中歡唱;微笑的山林踩著你的節拍憂郁的起舞;你極速流動的軀體撩撥著一泓清波,清轍的湖水的泛起陣陣瀲灧,滌盪你一身的塵土;你搖一搖頭,繼續你穿越的旅途;沉悶的鑼鼓聲從遠方傳來,你知道那是暴風雨在為你守候!天蒼蒼、野茫茫,你消失在天與地的盡頭。」這就是秋風送給我們的感受。
④ 《釀》的讀後感300字
《釀》讀後感
這是一篇寫秋風的美文,讀後讓你感到秋風的可愛。秋的豐碩版。
文章先從秋權風說起,在作者的筆下,「秋天的風像一群娃娃,在秋色里頑皮戲耍;秋天的風更像一位老者愛撫著綠水清山,消彌在海角天涯。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豪爽,引領著萬物走向光輝,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深情,好像母親臉上掛滿慈祥。」把秋風比作娃娃;比作老者 ;又把秋的豪爽、深情比做母親。秋風真是多變又可愛。「秋風是涌動的生命,秋風在不屈中成長。你堅毅的目光里,你堅定的步伐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穿越天地的渴望。你穿越在廣袤的沙漠里,揚起風塵僕僕;你穿越在無垠的田野里,收獲一路的希望;你穿越在幽深的峽谷里,清脆的風鈴在山谷中歡唱;微笑的山林踩著你的節拍憂郁的起舞;你極速流動的軀體撩撥著一泓清波,清轍的湖水的泛起陣陣瀲灧,滌盪你一身的塵土;你搖一搖頭,繼續你穿越的旅途;沉悶的鑼鼓聲從遠方傳來,你知道那是暴風雨在為你守候!天蒼蒼、野茫茫,你消失在天與地的盡頭。」這就是秋風送給我們的感受。
⑤ 讀後感是人教版語文幾年級的作文
媽媽給我買過許多書,其中在《金獎作文》給我帶來很好的寫作方法。這本書里有200多篇精美作文,和名師的點評,屠格涅夫說過這樣一句話:「作文好比一根樹干,它的詳情細節,就在那上面越長越多,好像菌類在一個樹枝上繁殖一樣。」這句話就是寫作文的很好基礎。每次只要一有寫作文的作業時,我總是緊鎖眉頭,苦思冥想,所以我要認真閱讀這本書,我的作文就會有進步。這本書我看了一本,其中有一篇作文,我讀後很是氣憤,題目叫《別吃我,我有毒!》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前幾天,我拿著釣竿,背著一口鍋,准備去河邊釣魚。來到小河邊,我被眼前的情景給驚呆了:「以前這里還是青山綠水、百花爭艷、鳥語花香,可現在,已經變成一灘臭氣熏天,骯臟不堪的污水了,不過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會釣到一條大魚呢?」我安慰自己。於是,我把釣竿放入污水中,過了一會兒,不出我所料,我釣到了一條大魚。先拿起幾根棍子,支起來,再把鍋倒掛起來,將事先准備好的礦泉水倒入鍋中,點燃柴火,過了一會兒,水開始沸騰起來,我剛要把這大魚放進鍋時,大魚忽地跳起來說:「別吃我,小朋友,我有毒!」我聽了,嚇呆了。後來,我又疑惑地問它:「為什麼不能吃你?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你釣上來的。為什麼不能吃你?再說了,你怎麼會有毒呢?」大魚聽了淚流滿面,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唉,別提了,都是你們人類惹的禍。人類不斷地砍伐樹木,工廠里常常把廢水排放到水裡,我們魚兒能來得及逃跑的都逃了,來不及逃的都奄奄一息了,我只是僥幸活了下來,不過我現在已是半死不活了。小朋友,因為我們把污水喝了,體內感染了毒,所以你千萬不能吃我。」我聽了大魚的傾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最後,大魚有氣無力地說:「我只希望人類能醒悟過來,繼續植樹造林,保護水資源,這樣,也不枉這么多死去的魚兒了。」說完便斷氣了。我讀後感受很深,希望大家以後要愛護環境,保護好我們的大自然,不要一味的砍伐樹木,不要一味的把污水排放到水裡,這樣會加深我們的環境污染。你說呢?
⑥ 語文五年級上冊S版16課《釀》讀後感急急急急
《釀》讀後感
這是一篇寫秋風的美文,讀後讓你感到秋風的可愛。秋的豐碩。
文章先從秋風說起,在作者的筆下,「秋天的風像一群娃娃,在秋色里頑皮戲耍;秋天的風更像一位老者愛撫著綠水清山,消彌在海角天涯。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豪爽,引領著萬物走向光輝,秋天的風又是那麼的深情,好像母親臉上掛滿慈祥。」把秋風比作娃娃;比作老者 ;又把秋的豪爽、深情比做母親。秋風真是多變又可愛。「秋風是涌動的生命,秋風在不屈中成長。你堅毅的目光里,你堅定的步伐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穿越天地的渴望。你穿越在廣袤的沙漠里,揚起風塵僕僕;你穿越在無垠的田野里,收獲一路的希望;你穿越在幽深的峽谷里,清脆的風鈴在山谷中歡唱;微笑的山林踩著你的節拍憂郁的起舞;你極速流動的軀體撩撥著一泓清波,清轍的湖水的泛起陣陣瀲灧,滌盪你一身的塵土;你搖一搖頭,繼續你穿越的旅途;沉悶的鑼鼓聲從遠方傳來,你知道那是暴風雨在為你守候!天蒼蒼、野茫茫,你消失在天與地的盡頭。」這就是秋風送給我們的感受。
我是不記著了,本內容取自網路:http://..com/question/198613731.html
⑦ 人教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讀後感 百度知道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像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⑧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讀後感(人教版)
1. 背影 讀後感
《背影》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出色。雖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內容十分豐富。由於大部分的字很淺易,而且句子通順,因此讀者很快能領悟內容。作者把文章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閱讀期間,當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令我非常感動,我也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裡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後就要從那裡回北京念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托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裡認為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2.阿長與山海經 讀後感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後呼應,如三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朴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朴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3.蘆花盪 讀後感
在到處都彌漫著銷煙的戰爭年代裡,卻有著一個彌漫著溫馨之氣的葦塘,就在這密密的葦叢里,這鏡子般的水面上,上演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段蘆花盪的故事。
一個平凡卻肩負著運送糧草等重任的撐船老頭兒,在一次運送兩個小女孩到葦塘里的基地去時,不料被一直看守在那兒的敵人發現了。大女孩大菱掛了花,自尊心強的老頭兒於是許下諾言——一定會狠狠地懲罰敵人。第二天,聰明機智的老頭兒果然利用了鬼子的弱點,巧施妙計,讓日本鬼子見了閻王。
故事雖然簡單,但他的主人公——撐船老頭兒絕對不簡單。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同鬼子打交道,如果沒有真本領,是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的。這個老頭子就是利用他的平凡,利用鬼子對他不設防,不起疑心,才使鬼子中了他的圈套,罪有應得。
自尊和自信是他的最大特徵,在這樣的年代裡,也是最應具備的特徵。因為對自己多年來撐船經驗的自信,他冒著生命危險接下了這艱巨卻關繫到部隊成敗的重要任務。因為自尊,他使鬼子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是一個中國人扛起抗日衛國大任的體現,就在這片葦塘中,一葉小舟上,一位抗日老英雄奇跡般地誕生,為隊伍運送來了救命的糧草,護送來了重要的幹部,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只要稍有疏忽,都有可能丟掉性命。但是,一個英雄又怎會畏懼這些呢?
直至現在,我仍舊忍不住猜測在那個年代,真的有老頭子這樣的人或事存在嗎?我想,不管是作者虛構的也好,聽說的也罷,但是一個時代總會孕育出一個時代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的抗日的歲月里,在那樣美麗、恬靜的蘆花盪中,又怎會少了這群英雄兒女的身影呢?
4.信客 讀後感
雖然說信客這個職業,已經隨著世界的變化,,時間的流逝,消失了……
但是,曾經或者願意成為信客那樣的人卻沒有消失,他們仍然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這樣擁有無私奉獻的人,仍存在著,並卻永遠不會消失。科技是在進步,可是信客這種高尚的精神,卻會成為心中的永恆,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樣悠久,如雷鋒的象徵一樣深遠。他們這些人就是我們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品質卻永遠不會想他們曾經的職業一樣消逝,現在,他們仍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默默的奉獻著。
信客的苦是並不是一方面的,他們賺的錢僅僅夠自己來吃飯而已,但工作卻異常艱苦,往往鄉親們的親戚都不在一個地方,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然而當收到了如此苦難後的信客們,回鄉不會受到鄉親們的致敬,也不會受到鄉親們的重視,甚至都沒有人會去注意這些整天跑東跑西得信客們。而且如果有哪家人死了,還得主動去安慰他的家人,任憑別人打罵。更糟糕的是,信客們常常收到鄉親們的無端懷疑,這是信客們不止身體上過度勞累,也使信客們心理上得不到一絲安慰。這些痛苦,這些磨難,不是普通人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們卻默默承受這一切,並沒有絲毫怨言。
信客的職業已經消失,並不再回來,但是他們那種: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善良厚道、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品質。
信客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⑨ 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課文《釀》的讀後感
偶只有《山市》的
不好意思
科學知識(山市)
山市即山中的「海市蜃樓」(但並不是海市蜃樓)
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台、城廓、樹木等幻景,稱海市蜃樓,又稱「蜃景」。古人歸因於蛟龍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台城廓,因而得名。但遺憾的是一年中難得一見!
海市蜃樓是近地面層氣溫變化大,空氣密度隨高度強烈變化,光線在鉛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進入觀測者眼簾造成的結果。常分為上現、下現和側現海市蜃樓。
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然而好幾年也難得出現一次,只有少數幸運兒在偶爾的機緣里能夠見到它,而絕大多數人只能望而興嘆。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的,它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無論是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非常形象.他既是虛幻的,又是真實的。
編輯本段原文
作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編輯本段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然而好幾年也難得出現一次,只有少數幸運兒在偶爾的機緣里能夠見到它,而絕大多數人只能望而興嘆。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的,它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無論是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能曲盡其妙。
二、問題研究
1.關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聊齋志異》選本上將此文的體裁定為散文,這是正確的,因為它不僅寫出了山市變化莫測的景象,而且表達了目擊者的感情,有很美的意境,值得欣賞。但從初學者學習的需要來看,倒無妨把它看作一篇描寫性的說明文,因為作者的意圖是用描寫的手段來說明這種自然景象由生到滅的全過程。如果我們確認這一點,那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力,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在自己的頭腦中再造出山市的景象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一類問題:
孤塔的底部在什麼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
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
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麼?
要讓學生放開想,能畫畫兒的還可以任選一個鏡頭畫出來。總之,這堂課一定要生動活潑地進行,不拘一格。
2.引導學生閱讀自然小品
《聊齋志異》是以寫狐鬼故事著稱的,但也有個別篇章近似小品,且內容廣泛,涉及自然現象(含動物趣聞)、民間技藝等。例如《地震》一文就記錄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歷)戌時作者在濟南親自經歷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獅子》《大鼠》《螳螂捕蟬》等記動物趣聞,等等。讀自然小品(當然不限於《聊齋志異》)可以引起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擴大視野。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用一節課指導學生閱讀。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要求,課堂教學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任務是使學生能順暢地誦讀,熟悉課文中的描寫用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需時約35分鍾。後一部分,任務是完成練習,需時約10分鍾。前者是基礎,基礎打得扎實,練習才能順利完成。
下面僅就怎樣完成前一部分任務提幾條建議:
一、預習還是要抓。本課生詞較多,盡管都有注釋,不多讀幾遍,仍恐難記住;文句要讀得順暢,也並非易事。對這些困難,必須充分估計到,要使學生在預習中對課文有個初步印象,並劃出難詞難句。
二、文中四字結構頗多,有的獨立成句,如「相顧驚疑」「高垣睥睨」等;有的帶有關聯詞或語末助詞,如「(既而)風定天清」「居然城郭(矣)」;有的在句中,如「(然數年)恆不一見」「(見山上)人煙市肆」等。讀好這些四字結構是關鍵。
讀全文至少四遍(約需10分鍾)。
三、把解詞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結合在一起。全用啟發提問的方式,按「山市」的三個畫面(塔和宮殿;城郭和其他建築;危樓一座)依次提問,最後再用時間詞語把它們聯結起來。(約需20分鍾)
提問完畢,最好將全文再讀兩遍,要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山市」的圖景,以保持印象的完整。
關於作家作品的介紹,切忌貪多,如果練習完成得快,也可以講一兩個短小的故事。題注已經講到了的,用不著重復。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時間的變化:忽見——無何——未幾——忽大風起——消失
景緻的變化:孤塔——宮殿——城郭——危樓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蒲松齡(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人,蒙古族。舊志稱其「性厚朴,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所著有詩詞、文賦、雜著、俚曲、戲等,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他生於明末,卒於清初,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後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盡管其學識名聞鄉里,但追求功名卻始終沒能如願。直到71歲,才按例補為貢生(清代對考了一輩子都沒有取得功名,而年齡超過七十歲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後,蒲松齡去世。 在科舉考試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齡屢屢受挫,終生不得志。為生活所迫,蒲松齡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對仕途失落同時,便把精力轉到寫作上去了。他一邊教書,一邊開始了文學創作。從20歲起,蒲松齡就開始收集、寫作志怪小說。 科場仕途的失敗使蒲松齡滿腔悲憤,一生的窮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勞苦平民,身不在官場,反而使他對科舉和官場的黑暗腐敗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滿腹實學,卻屢不中舉,他牢騷滿腹,卻無處可發,於是他把牢騷悲憤寄託在《聊齋志異》的創作中,這本書就成了蒲松齡「觸時感事」、「以勸以懲」的孤憤之書。
到蒲松齡40歲時,他的代表作《聊齋志異》一書的大部分已經完成,此後他還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可以說《聊齋志異》這部小說凝聚了蒲松齡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所以有人說:若是蒲松齡中舉了,最多多一個清官,但中國文學卻少掉了一個里程碑,世人也無人知曉蒲松齡。禍福就是這么難於理解的轉換,這也是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不少詩、詞、散文、俚曲,他的作品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以及《歷家文》、《農桑經》、《葯崇書》等關於歷法、農業、醫葯等通俗讀物,著有《宋七律詩選》和長篇白話小說《醒世姻緣傳》。
蒲松齡大事記:
明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農歷四月,蒲松齡生。
明崇禎十七年( 1644年)
清順治元年
蒲松齡 5歲。
李自成軍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清兵入關;李自成軍敗走。清定都北京。
順治 14年(1657年)
蒲松齡 18歲。與劉氏成婚。
順治 15年(1658年)
蒲松齡 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第一進學,受知山東學政施閨章。
順治 16年(1659年)
蒲松齡 20歲。與張篤慶、李堯臣結郢中詩社。
順治 17年( 1660年)
蒲松齡 21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齡 23歲。長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齡 24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齡 26歲。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館。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齡 30歲。八月,應江蘇寶應知縣、同邑友人孫蕙之聘,南遊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齡 31歲。春、夏在寶應、高郵。秋辭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齡 32歲。四月,隨本邑縉紳高珩、唐夢賚游嶗山。秋應鄉試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齡 33歲。在本縣豐泉鄉王觀正家坐館。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齡 35歲。應鄉試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齡 40歲。開始在本縣西蒲村畢際有家坐館。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齡 44歲。作《婚嫁全書》。長孫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齡 45歲。作《省身語錄》。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齡 48歲。春,結識大詩人王士禎。夏,王士禎來信索閱《聊齋志異》。秋,蒲松齡應鄉試,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歲。秋應鄉試,再次犯規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齡54歲。春,山東按察使喻成龍慕名邀請,到濟南作客數日。館東畢際有病逝,蒲松齡作《哭畢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齡58歲。選《庄列選略》。朱緗寄詩、札,續借《聊齋志異》未讀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齡63歲。暮春赴濟南,滯留數月,應鄉試未中。王觀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齡67歲。作《葯祟書》。朱緗抄錄《聊齋志異》全書畢,題詩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齡70歲。歲暮,撤帳歸家,結束在畢家三十年的西賓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齡71歲。十月,與張篤慶、李堯臣同舉鄉飲介賓。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齡72歲。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齡有《五月晦日夜夢漁洋先生枉過,不知爾時已捐客數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受知山東學政黃書琳。作俚曲《牆頭記》。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齡74歲。八月,劉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齡76歲。正月,病逝。
編輯本段《聊齋志異》簡介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所謂「聊」就是在交談,話說蒲松齡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設一茶棚,凡是進來的人是不收銀子的,捧上一壺茶坐下來和客人閑談,他就專門問一些奇聞異事,蒲松齡的「聊齋」變由此而生。然後,蒲松齡就把聽來的這些事情經過自己的加工潤色後記錄下來。「志」變產生了(記錄)。「異」當然就是旨在說明自己所記錄的事情都是奇聞異事。「聊齋志異」變由此而生。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從題材內容來看,《聊齋志異》中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是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罪行的作品
第二類,是反對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禮教,歌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和爭取自由幸福而斗爭的作品
第三類,是揭露和批判科舉考試制度的腐敗和種種弊端的作品
第四類,是歌頌被壓迫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作品
第五類,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等,帶有道德訓誡意義的作品
寫作特點
1、懸念起筆。本文開篇就點明「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引起讀者極大興趣,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可是作者筆鋒一轉「然數年恆不見」,又給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氣氛,讀者的好奇心被強烈的激發了。
2、融情入景,以情襯景。作者在描寫時,是通過孫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來描寫山市奇景的。孫禹年在與朋友飲酒時,忽然看見遠處奐山山峰上出現了隱隱約約的高聳的「孤塔」,他們不禁「相顧而疑」,因為此處根本就沒有寺院,哪來的孤塔呢?這種強烈的驚奇、迷惑的情緒,既是對離奇的山市景色一種烘托,又是感染讀者的一種媒介。作者在描述的過程中融入了這種情緒,一步步吸引讀者,去揭開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隨著驚異的情緒波動,層層展開描寫,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變幻都給人以新奇的感覺。接著,「孤塔」旁又出現了數十所華麗的宮殿,直到此時,作者才點明了「始悟為山市」。孫某及其朋友由「驚疑」而「悟」。伴隨著「悟」而來的應該是輕松、釋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觀賞難得一見的山市奇觀。
3、由粗及細,詳略得當,例如文中寫城郭,僅僅是「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九個字,以虛代實,以略代詳,粗線條勾勒了城市的規模和輪廓,對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具體事物,一概不做細描,只以「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我們雖不知其詳細,卻能夠產生無限的遐想,那城市是多麼的繁榮。緊接著,作者對「危樓」的描述卻是實寫、細寫。作者不僅摹寫出樓的高大、雄偉以及它簡明的結構,並且運用富有表現力的筆墨,寫出樓上各色人的活動,細膩地點染了樓中人物的姿態和神韻。如果說,前面是以粗、虛、略的筆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寫起來氣勢飛動的話,那麼後面則是以細、實、詳的筆墨,具體描繪了山市中的一樓一景,一人一態,寫得極有情味,這樣的描寫,我們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樓、城郭,而且似乎觸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風俗的氣息。同時,也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實感。同時,作者在描繪景物時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像與玩味的空間。
4、動靜互變。山市景象變幻不定,作者著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變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將其描寫的生動、形象、令人拍案叫絕。
編輯本段通假字
1.裁如星點:「裁」通「才」,只,僅僅。
2.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
編輯本段一詞多義
1.數 然數年恆不一見 見宮殿數十所(幾,表示不確定的數目)
層層指數 數至八層(計數)
2.然 然數年恆不一見(連詞,表轉折,然而,可是)
居然城郭矣 塵氣莽莽然(助詞,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時譯為「……的樣子」)
3.樓:有樓若者(樓閣)
樓五架(每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