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我認為上好閱課的關鍵在於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可以較快地提高閱讀水平,減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潛移默化積累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語文學習,使字詞句、段篇章融為一體。做到讀有作用,用有所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主要是瀏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學會瀏覽、跳讀等技能。據科學家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的眼停次數,回視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學生閱讀時經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二步主要是細讀。既然要細讀就不必讀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選取出有用的或有興趣的文段來讀,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義在於練習選取有用的,可訓練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有助於提高作文水平。激發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調動積極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最終達到葉聖陶先和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境地。 第三步就是再回過頭來從總體上把握。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綜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主線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練習。最後形成對文章的最終評價。由於建立的第二步基礎上,這次的認識程度將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後再總結閱讀心得,通過心得積累經驗,逐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我認為上好閱課的關鍵在於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可以較快地提高閱讀水平,減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潛移默化積累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語文學習,使字詞句、段篇章融為一體。做到讀有作用,用有所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主要是瀏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學會瀏覽、跳讀等技能。據科學家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的眼停次數,回視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學生閱讀時經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二步主要是細讀。既然要細讀就不必讀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選取出有用的或有興趣的文段來讀,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義在於練習選取有用的,可訓練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有助於提高作文水平。激發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調動積極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最終達到葉聖陶先和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境地。 第三步就是再回過頭來從總體上把握。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綜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主線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練習。最後形成對文章的最終評價。由於建立的第二步基礎上,這次的認識程度將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後再總結閱讀心得,通過心得積累經驗,逐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② 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個人看法有哪些
「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葉聖陶先生在談語文教學時如是說。閱讀與寫作猶如人體的呼吸吐納一樣,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部分,剝離了閱讀談寫作,無異於紙上談兵,這樣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水平難以提高,缺乏足夠的閱讀儲備墊底,更無法寫出內涵豐富的文章。然而,近年來,不少語文教師偏偏割裂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為尋求常識而單純解讀文本,為應付作文考試而編制教學套路,語文教學逐漸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不少老師為沒有系統的寫作教材而費心勞神,往往感到作文教學難以入手,很多學生不會學以致用,不懂得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養分,寫起文章來一編二湊三造假,成了語文教學中令人頭疼的「灰色風景」。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葉聖陶語)。其實,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經典篇目,其文思、內容、表現手法有很多可取之處,完全應該成為學生寫作的優秀範文。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讀寫有機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而且能夠有效促進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那麼,怎樣將寫作指導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呢?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我總結出以下幾種操作性較強的隨筆寫作形式: 一、仿寫奠基,探索寫作入門之道 模仿是人類的本能。每個人最初的語言就是通過模仿開始的。作為語言學科的語文學習也是如此,仿寫無疑是讀寫結合的最基礎、最實用的形式,是初學寫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語文考查形式靈活多樣,知識面非常廣泛,其中「仿寫題」一度成為中考的必考項目。但是不少學生對此卻束手無策,連最基本的語句表達都掌握不好,這反映了語文教學中一個潛在的問題——讀寫兩張皮。這樣肢解文本、簡單膚淺教學的結果是,有的學生只會回答文學文體常識填空選擇類得題目,卻不會用這些常識賞析文本,更不會將這些寫作常識、方法活用於作文之中。 針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的弊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滲透寫作訓練,從仿寫入手把好作文教學的入門關。仿寫借鑒也是一種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如語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結構的仿寫,整、散句式的仿寫;如修辭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擬人、排比、對偶等仿寫;如語段方面,可以是語段結構的仿寫,表達方式運用的仿寫;如全文仿寫,可以仿寫範文的立意選材,可以仿寫範文的謀篇布局,還可以仿寫範文的表現手法…… 在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練習和仿段練習。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詞彙量豐富、句式特點明顯、修辭運用巧妙的句子讓學生仿寫,鍛煉他們精確表達的能力。流沙河的《理想》中寫道:「理想是石頭,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詩句運用頂真、連比的修辭手法,把理想的意義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我要求學生以「理想」(或「信念」「友誼」等)為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仿寫句子,學生活學活用,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了不少生動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經典散文,文章描繪了春花、春風、春雨、春草、迎春等美麗的春景圖,准確生動地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形容詞和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並調動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描繪春天,由實到虛,虛實結合,動靜相襯,輕靈的文字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引導學生在賞讀優美語段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關注家鄉季節變化,選准某一點或一個方面,從表現手法、修辭運用等方面進行仿寫,用手中的妙筆、用自己的熱情關注家鄉的美好風光。因為題材內容距離我們的生活實際較近,學生比較感興趣,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最後涌現出許多文思俱佳的語段。 我們除了開展片段仿寫練習外,還可以開展文本整體仿寫練筆活動。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結構、語言、表現手法各有特色。我們指導學生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嘗試仿寫練習,做到學以致用。有的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師》、《第一次真好》等,這類文章學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鳴點」,可以指導學生借鑒課文的選材立意之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積淀,以「成長」為話題寫作文;有的課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兒落了》等情感類的散文小說,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驗作者的情感,並找到自己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寫作文;有的文章語言優美,結構精緻,如《秋魂》、《夏天也是好天氣》、《安塞腰鼓》等,可以把鑒賞文章的語言美作為突破口,借鑒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藝術手法,從而進行仿寫練筆;有的詩歌精緻雋永,清新明快,如何其芳的《秋天》、冰心的《紙船》等,可以在鑒賞詩歌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捕捉生活的「視點」,嘗試短詩寫作…… 當然,仿寫不是抄襲套用,不是改頭換面,仿寫的精髓是構思立意上的學習,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鑒,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提煉」和「思考」。仿寫固然是初學寫作者的有效途徑,但卻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學創作,寫作只有通過不斷積累、反思和總結,才能最終實現「用自己的腿走原創的路」。 二、改編擴充,文本拓展翻出新意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說、童話、劇本、詩歌等文學作品,或描寫人物栩栩如生,或敘述故事曲折生動,或內容深刻意蘊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後的空白點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像,在原文基礎上續寫改寫,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不斷培養文學創新能力。 改編是根據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變換寫作角度將文章改成另一種體裁或樣式。它在原作的基礎上可以增刪一些情節,可以改變題目,改變敘事人稱,也可以改變體裁,改變文章順序等。這種「新瓶裝老酒」的寫作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想像的空間,馳騁思維的野馬,不失為訓練寫作思維的一種好形式。如《木蘭詩》這首膾炙人口的樂府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較強的故事性和傳奇性色彩。在學習課文時,可以補充介紹相關的史料,講解小說寫作的技法,然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將木蘭從軍的故事改寫成一篇歷史小說。同樣的方法還可以把杜甫的《石壕吏》搬上「舞台」,把《天凈沙·秋思》、《楓橋夜泊》、《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等古詩改寫成優美的散文,再現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歷史;或將《最後一課》改換敘述人稱,冷靜再現普法戰爭的歷史片段,或將《皇帝的新裝》改寫為課本劇,集中刻畫統治階層與社會大眾的醜陋嘴臉……文章改編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展示,也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但改編課文不能隨意扭曲人物的本質特點,也不能漫無目的有悖生活規律。 文本擴充或續寫也是加強寫作教學的有效形式,這主要適用於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擴充續寫是在原文基礎上的再創造,改換寫作角度,豐富寫作內容,對文本背後蘊含的語言、心理、場景和情節等方面的「留白」進行補充。如學習童話《皇帝的新裝》,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想像「遊行大典之後」的情節發展,結合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續寫;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後,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續寫,想像菲利普一家旅行歸來再遇發際後的於勒的情景,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學習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後,鼓勵學生打破時空界限,虛構「孔乙己巧遇范進」的戲劇般的情景,引導學生展開對中國封建教育的深層次探討;學習寓言故事《濫竽充數》後可以續寫「南郭先生逃走以後……」,學習《最後一片葉子》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補寫「風雨之夜作畫」這一情節……教學時,教師如能誘導學生去發掘那些「餘音繞梁,三日未絕」的因素作為寫作訓練的素材,無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三、感想思悟,挖掘文本思想內涵 一篇好文章,總能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教材中所選的許多課文,讀完後總給人一種言盡而意無窮的感覺,讓人思索和回味。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大膽發表個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內涵,尋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兩篇文言文都是關於教育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兩文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側重,學生對此深有感觸,不自覺地在隨筆中寫出了讀後感,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分析教育與成才的關系。《斑羚飛渡》一文中斑羚們在生死關頭的偉大抉擇和從容面對死亡的悲壯,強烈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很多學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寫下了關於「生存」、「生命」、「愛」、「環保」等方面的隨感,還有學生寫了《給狩獵隊的一封信》,闡發了「善待生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以深沉冷靜的筆調續寫了英子的成長故事,帶著淡淡憂郁的氛圍透露出主人公對未來的憧憬,學生從文中讀出了深沉的父愛,讀出了一份堅毅和責任,更悟出了人生需要歷練的道理,這樣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觸動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於是一行行飽含情思的文字從學生的筆尖流瀉出來。安徒生的童話名篇《丑小鴨》講述了一隻丑小鴨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地追求美好和光明,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課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丑小鴨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思想意義,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陶冶。學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鴨的這一文學形象的基礎上,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題詞抒寫內心的真實體驗,聯系生活實際寫出對美好人生的執著追求…… 讀後感的寫作要以原作為基礎,把重點放在「感」上。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才能真正實現「讀」 與「感」的有機結合。 仿寫,改寫,擴寫,續寫,寫讀後感,這是幾種常見的練筆方法,它既有利於深入解讀文本內涵,促進對課文的理解與消化,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寫作興趣。藉助課本的範文作用,把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有機聯系起來,以讀帶寫,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快捷通道。如果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孤立開來,學生就會眼高手低,不能學以致用,寫作能力就難以提高;同樣,寫作指導如果脫離了閱讀教學,單獨地去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至於選用哪種練筆形式,這需要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充分發揮教材文本的「導讀」「導練」作用,因地制宜地開展閱讀寫作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第一,應清楚地認識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二,在學生閱讀中應處理好學生自主閱讀與合作閱讀的關系。
第三,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能「讀書」是閱讀教學的目的。
④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寫作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按照這一要求,小學語文老師應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知識面等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 葉聖陶先生說: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因此,首先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學好語文課本所有文章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有興趣的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唐詩宋詞,讓他們能夠盡可能多的背誦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古詩古詞。因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這個時候多讀點書,多記點東西,雖然他們還不怎麼理解所讀所背文章詩詞的內涵哲理,但是隨著日後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增加,他們自然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也就會在以後的作文寫作中,能夠恰到好處的引用一些名句詩詞,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 如果說閱讀是博採眾長,知識積累的過程,而寫作就是知識釋放,去粗取精的過程。教師在幫助學生搞好閱讀的時候,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愛好,所讀教材不同等特點,分門別類引導他們閱讀,引導他們採用不同的學法,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如:合作學習法,交流經驗法,寫讀後感,寫日記等。 合作學習法就是讓那些興趣愛好相同,年齡性格相似的學生3-5個結為一組,讀同樣的文章,啟發他們看誰讀得好,記得住,理解的深,讓他們在互相比賽中提高知識。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一段話寫具體的,然後要求學生考慮自己寫作文時應寫好哪幾個部分,或者應從哪幾個方面或幾個環節來寫,也就是分幾層意思來寫。做到這一點,學生就不會把事情寫得太籠統了,這就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在知道分哪幾層意思寫的思路確定以後,就會根據認真觀察的結果,對事物的重點部分進行細致的記敘和描寫,表現出事物的特點,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會在記敘和描寫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這段話中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來寫。也會知道如果離開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盡管寫了許多怎麼樣,讓人讀起來不僅不會有生動感人的印象,反而顯得羅嗦、累贅。 交流經驗法就是讓那些會學習,讀書讀得好,背誦得多,理解得好的學生在一起經常交流,老師要為他們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台,讓他們在相互比較,自找差距中得到提高。教師應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用得好的寫作方法。如:用數字具體地寫出事物的大小,用比喻來狀物等。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寫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用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寫出了桂林山的險峻。學生就會明白只作一般敘述,而不用比喻來描寫,就很難把事物的形狀及其變幻寫具體。 寫讀後感就是讓學生每讀一篇好文章後,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裡,要啟發學生學習文章作者是怎樣構思,怎樣立意,怎樣布局,怎樣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的。要求他們在讀完一篇好文章後,都要寫讀後感。通過寫讀後感,學習別人好的寫作方法,以便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要達到讀寫的完美結合,關鍵在於教師要深度挖掘文章的精髓,找准讀寫訓練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寫的空間,讓學生勤於動筆,樂於動筆。何謂興奮點?即文本中的描寫動情處、詞句優美處、生動有趣處、思維創新處。這些興奮處可以成為讀寫訓練點。簡而言之,即:情動筆動,文從心來。 寫好日記,首先要求學生寫好觀察日記。觀察日記是對日常生活進行經常性的細致觀察所作的記錄,它可以一日一記,也可以數日一記;可以寫一個人、一件事、一樣物品、一個活動,也可以只寫一個側面、一個場景、一個細節;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只寫一個片段,沒有開頭和結尾,非常靈活。堅持寫觀察日記,可以使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積累素材,豐富寫作內容;可以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寫作興趣;其次要求學生寫剪貼日記。把自己喜愛的郵票、畫片、照片貼在日記本上,並按圖意寫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加以說明。這種形式學生既感興趣、又樂意去做。還可以要求學生寫信息日記。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最有價值的、最新的信息記下來;寫好摘錄日記,把看到或讀到的名人語錄、格言、座右銘或寫人物的優美詞句摘錄下來,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增加學生的積累。總之,要想寫好日記,平時教師就得要求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積極思考、多練多寫,這樣,不但能夠學會寫日記,也為寫好作文奠定了基礎。 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夢里尋她千網路的過程,對好的文章,好的語句,可以反復閱讀,直至完全理解背誦。寫作的時候就會有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的感覺。書讀得多,背得多,在寫作時候就會信手拈來,學生就會深刻地感受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在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閱讀與寫作有著相互促進的關系,書讀得多的學生寫作就好,寫得好又越發促使他們更加廣泛地去閱讀,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輔導學生們學習,輔導他們寫作。學習有學法,沒有定法,貴在得法。不要盲目要求學生套用某種學習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運用得當會有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學生的學法,教會學生運用學法,學會分析問題,學會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知識的積累,思想的形成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的生活閱歷,自己好的經驗總結包括學習方法、寫作技巧等毫無保留地獻給學生。今日的莘莘學子,就是明天的社會棟梁,做為一個人民教師最高興的莫過於看見自己的學生能夠有所作為。
⑤ 淺談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對於語文教學是多麼的重要。讀書不僅要注重讀的數量,還要重視讀書的形式和質量。讀書在形式上有教師的領讀、范讀,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怎樣上好閱讀課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讓學生讀,讓學生說,讓學生寫
1.要讓學生多讀。我每篇課文都先叫學生回家預習,讓學生能大體知道課文講了什麼。教學第一課時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把不太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每篇課文都會有生字,三年級的學生有自學生字的能力,待學生學習後,同桌互相糾正。自從我用了這個方法後,我發現學生讀書水平提高了,連一些平時不會讀的同學也基本上能讀好。
2.要讓學生多說。精讀課文則是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了解。盡量多讓學生說,這樣老師就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理解文本的程度,從而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
3.要讓孩子多寫。教完生字後,要讓學生描紅生字,並且把難寫、易錯的字多寫幾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指導書寫。
三、以「讀」為主體,體現以讀為本,讓「讀」激活語文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途徑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依本人之見,讀書不僅要注重讀的數量,還要重視讀書的形式和質量。讀書在形式上有教師的領讀、范讀,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讀書形式。如在教學散文題材的文章《秋遊》、詩歌類題材的文章《快樂的節日》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自由讀熟的基礎上學會誦讀,這對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功、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很有幫助。如在執教《螞蟻和蟈蟈》一課時,教師可運用分角色讀與表演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表演時,教師還可設計讓學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備好的道具),這樣一來,既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又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此乃一石雙鳥。
在某種意義上說,讀書的形式其實就是為質量(即教師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既然如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讀有目的,即帶著疑問去讀,或是在讀中讀出疑問。當然後者比前者更具有創新性,這就靠教師如何去引導。其次,教師要重視讀的指導。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如遇學生停頓不當、情感把握不準時,教師有必要作示範指導。第三,要引進評價激勵機制,對同學之間的讀書質量通過相互評價、相互激勵,最終達到取長補短、提高自身讀書能力的目的。「讀」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只有「讀」到了位,語文課堂才會煥發生機。
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以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便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著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在教材中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⑥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⑦ 小學語文閱讀成果展示課怎麼講
課堂主題是學生,教師只做適時的指導。以學生的表現展示教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