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Ⅱ 怎樣指導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准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重要。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進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考出好分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學的生動活潑,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的學習,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進入正規學習的開始,在低年級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無疑將對學生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精神。
學習活動始於生疑,終於解疑。只有學生切實的產生了疑問,他們才會有探究疑問的動力,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時,總會產生疑惑。但疑惑並等於疑問。疑惑經過思維的加工和語言的組織,轉變為口頭的問題,並進而表達出來,才能夠叫疑問。這是一個細致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細致地去培養,耐心的去扶持。在學生學習最初階段的低年級,更要精心地去呵護這份積極性,因為實踐證明,在學生生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最初階段,一旦他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大部分學生以後很難恢復到當初的水平。那麼低年級如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呢?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使其能夠質疑問難的情境。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基本在6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已趨於成熟,具有比較完整的思維。因此不能小看他們。但此時,他們的心理發育還處於低級低級價段,孩子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難免幼稚。所以也不能高估了他們。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能激起孩子們質疑的興趣。所以在讀完課題之後,可有意留出孩子們質疑的時間,他們很容易的就會提出:小壁虎自己有尾巴,為什麼還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許多正是教師要講的重難點部分。《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課文的第四幅插圖形象的刻劃出種葫蘆人看到葫蘆時的驚訝,很能激起孩子們質疑問難、求知探究的好奇心。如果在學完第一段之後直接到結束段,把要探討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提出來,再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濃厚的。他們不僅訓練了思維和口才,而且經過努力找到答案之後,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而這些問題如果由教師一個個提出,再一個個講解,可能就會使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受到抵制,使本可以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堪。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通過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來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正是順應了孩子們認知的天性,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及疑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時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插話」,這足可以證明他的思維是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的,其精神狀態是完全沉浸在自得其樂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正是自主學習的一種狀態,是值得贊許的。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這種積極性還未被挫傷,所以當他們沉浸在學習氛圍之中時,很容易不由自主的插嘴,而這是十分可貴的。如果教師不注意保護,或者反倒去批評,極其容易的就破壞掉了這種學習的積極性,毀掉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起點,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惑。
再次,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意識和習慣,依賴於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學生的年齡越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神聖。教師的語言,特別是課堂評價語言,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就越重,對他們的影響也就越大。優秀的學生決不是靠批評培養出來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充滿愛心的鼓勵。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教師給予的是不屑一顧,那他以後發言的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讓他們多一些自信,多一份積極性,這樣長期下去,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學習。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頭腦,使學生能想;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幹;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解放空間,使學生飛進大自然、大社會;解放時間,使學生能有空學習、幹事和娛樂。學習是一個自我感悟的過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是建立在主體思維參與的基礎之上的。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思維呢?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去自主的探索。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物質保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只有通過自己思維的積極運轉,才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實現知識的遷移——而這,是需要時間予以保障的。如果說課堂上只有教師演獨角戲的時間,而沒有學生真正去緊張思維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無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的探索,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在實處。
其次,要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充分地發表見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應是他們暢所欲言辨論知識的地方。在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不僅能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並通過討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更可以使有限的四十分鍾課堂得以延伸。學生通過交流,不僅共享了信息,也促進了彼此的合作。
總之,要留給學生適當的發揮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把溶化的知識去展現,去拓展,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一種豐富有趣的、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課堂民主氣氛。
豐富有趣、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
課堂氛圍只有生動有趣,才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培養。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同樣,只有學生在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中,他們才能夠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自主探討,從而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心理安全,生怕稍一出錯就受到老師的斥責和同學的嘲笑,那麼,即使他會,恐怕也會悶聲不響,被動的等待老師的點名。這又何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呢?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
另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一定要使課堂氣氛民主化。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就會更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設良好的平台。
總之,豐富有趣的、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敞開心靈之窗,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
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更是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憑空培養,更不能任意培養,必須切實以教材為依據,在教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有目的、有步驟地來培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印刷精美,色彩鮮明,圖上人物的表情豐富生動,呼之欲出,而且,插圖的故事性極強,童趣盎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很好依託。教師可憑借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調動起孩子們表達的慾望。
還可以利用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積累和訓練字、詞、句,而且,還可以抓住點滴,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在學習上,只有自己動手、動腦,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離開教材的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並結合學生的特點,才能恰如其分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輔以自主性的作業。
作業要有選擇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作業要有趣味性,能夠激起他們做作業的願望。作業要有擴展性,能夠使課堂上的知識得以延伸。好的作業布置,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潛移默化的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低年級是學生步入正規化學習的開始,學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教師要做到是正確的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這種精神轉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
小學時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就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國語文教育歷來重視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這四個方面上的實踐也頗有成效。
小學讀閱讀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指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閱讀指導課的研究。切實提高閱讀指導課的質量。那麼當前的小學閱讀指導課的狀況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極其搜集到的材料來談一談如何上好小學閱讀指導課。
一、要發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發散思維。
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異。二者缺一不可,思維就是不能起飛,求同,發現規律,認識事物共性,求異,發現提點,認識事物的個性,二者互相聯系,互相轉化,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創造。因此,在閱讀求異,即發散思維。在校學生閱讀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從事物的幾個方面,多個層次來看問題,可以順向思維,也要學習逆向思維,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討論能力,討論特別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討論過程是學生反饋信息、糾正錯誤,提高認識,也是接受教師指導,糾正錯誤,提高認識,形成規律的過程。通過討論,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思維更加活躍,沿逆向或多項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例如,小學課本中又一篇《十里長街送總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人自發來送總理這表達了他們對總理的無比熱愛之情,這是正確的。但是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這就需要同學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從中學生很快得找到了這段文字的幾個描寫送總理的人的重點動詞:拄|、靠、擠、等詞語,學生在讀這段文字時一定要讀的重一些,一定要突出這幾個動詞,一定要指導學生們讀出人們迫切、凝重的心情,不辭辛勞的事實就如同一幅畫娟一樣展現在同學們面前,那麼總理的形象就得更高大了,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就得到了升華,這樣,教師誘發學生以讀代講就事半功倍了,同學門就可以在讀中尋找知識。但是過多地講究發散性思維在小學閱讀指導中有了一些牽合附會和捨本逐末的弊病,追其原因就是教師過多的重視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讀。例如教師在教《小站》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大談特談學了這篇課文的體會,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讀中,這樣的教學就偏離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在指導校學生閱讀時要講究提問的技巧。
在校學生閱讀指導中,在學生不能完全自學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有著關鍵的作用,教師的指導主要又是靠提問來體現的。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可以解釋為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通過同化、順應達到認識與外界一致即平衡的過程。而要引起學生對外界的注意就要提問,所以說提問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學習閱讀的手段了。
1、是讓學生明白思考問題的策略。
在閱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不斷的思考,反復的讀。例如有些時候教師問的問題並不是很難。但學生依然答不上來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就是學生讀得少,沒有體會課文的真正含義。從而導致了教師不得不自問自答,唱獨角戲的情況出現。其實,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講究技巧指導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一些專家發現了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的幾種原因:(1)不知所問弄不清楚這個問題究竟問的是什麼,這主要是學生對問題的問句缺乏分析理解能力,因而無從回答(2)知道問什麼,但都不會組織答案,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答起。這主要是學生不能將問題的信息與答的信息聯系起來。(3)心中明了,卻回答不清,不能扣問而針對性的答,這主要是學生不了解各種問題回答時的基本敘述模式(4)而針對綜合性問題。往往顧此失彼,或者不知從何入手,找不到突破口,這主要是學生對問題缺乏分解的技巧。針對這四個不同方面的問題,教師提問的同時就要教給學生關於各種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時的思維策略。
具體方法有,教師可以自問自答一個問題,但在問題中插入講解得自己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供學生模仿,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葉老先生說過:好的文章時讀出來的,美文由需美讀。我想,面對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經典範文,我們應該沉下心來組織學生原汁原味的讀,認真反復的讀。
2想方設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引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每個有經驗的教師是會想方設法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能盡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對語言優美的作品,朗讀其中一段,對故事強的作品,講一些有趣的情節,如此常抓不懈定能激發學生約興趣。
3根據程度不同分別指導。
我們要根據她們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別指導。比如指導一、二、三年級的學生讀課文,主要是提高她們對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在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指導中,我側重於開發他們的智力。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讀物,在閱讀中教給他們方法,提高了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三、要注意應用最新的硬體設備來幫助學生閱讀。
心理學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按照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小學閱讀指導水平應該注重原有的閱讀水平和能力。並以此為基礎,通過使用教學課件有效的建構新的知識結構。在閱讀中應用多媒體已成為小學閱讀課文的新突破。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閱讀中又很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閱讀中,閱讀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語系、講解、默讀、朗讀。等環節來俄完成。由於班集體授課、課時等影響校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是很慢的。而多媒體就存儲了大量的閱讀材料,並可以隨時讓學生能聽到標准化朗讀示範。這樣使學生接觸大力朗的閱讀材料。多媒體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激發小學生閱讀的學習興趣,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這樣校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
我們要將小學閱讀教育開展的更生動,更能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使的閱讀教學更能促使學生增加對語言的學習興趣。就讓我們共同努力發掘,加強教學技能的培養,為語文閱讀教學添磚加瓦吧!
Ⅳ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主學習指導論文
,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回,教師要答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小學語文閱讀的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要想實現好的閱讀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們自主地去進行選擇,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新課標的理念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們自主地去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想辦法組織一些閱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氛圍,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些指導,以切實促進學生自主性閱讀活動的開展。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閱讀呢?本文就此進行了以下探討。
一、 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在教學《周總理借書》一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總理一生鞠躬盡瘁、大公無私精神的短文。當教師聲情並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到了總理精神的偉大,他們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就會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
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麼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於抑制狀態,不願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於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慾望,使思維活躍。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鼓勵他們大膽提問。
起初,學生提的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問題,盡管如此,教師還是應該認真傾聽,給予肯定。由於問題提得多,課堂教學時間會受到一些影響。為了避免問題重復或過於簡單,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質疑釋疑,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匯報,再由大家進行討論。同時,表揚一些問題提得好的學生,引導他們圍繞主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提問水平提高了,並能緊扣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質疑,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問學生:「讀了課題,看了這篇文章,你讀懂了什麼?還存在什麼問題?」同學們紛紛舉手談了自己讀後的認識,同時也提出問題:「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課題的'美麗'表現在哪裡?」「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百年』?」「課文為什麼要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題?」……這些問題不正是學習的關鍵嗎?當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課外為課堂的有效輔助
校內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更多的小學語文閱讀要在課外進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一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現實中有一些家長對此往往認識不夠,認為學生就該多做題,不允許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甚至是自己找些習題、試卷讓學生繼續理身於題海之中。更有甚者,把學生閱讀中外優秀作品說成看「閑書」,橫加干涉。這些觀念無疑是片面的、武斷的,是不利於學生學習語文的。培根有這樣一句名言幾乎眾所周知,那就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它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的確,閱讀伴隨著人的終身,在閱讀中能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索養,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優秀文本。教師要堅決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四、語文閱讀教學自主性學習的評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自主學習進行評估是自主性閱讀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標尺。具體來說,對於語文自主性閱讀教學的評估,需要遵循真實性原則、主體性原則、過程性原則,以保證評估是一個動態的整體過程,是建立在自主學習本質之上的,符合語文自主學習的一般規律。常用的語文自主性閱讀教學評估有教師評估、同學評估、自我評估三種,且評估的側重點應集中在重視優點、重視相對進步、重視努力程度等方面。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教師應該大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如赫爾巴特所說,「教師在必須確保在進行的工作順利進行下去的范圍內,可以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這種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辯證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統一,才能使課堂閱讀教學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為了這個目標,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把新課程理念融入自身實踐,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Ⅵ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學語文閱讀
閱讀是語文學科的生命,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途徑之一,廣大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新課程標准對學生課外閱讀量作了具體的規定,這就把學生課外閱讀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然而學生閱讀能力的水平並不讓人樂觀,為此,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十分有必要。讀書是語文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教會了學生讀書也就教會了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 一、指導讀通 初次接觸到一篇好的文章,學生當然想先睹為快。然而由於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對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能認識,這就需要首先掃除文字障礙。而要解決文字障礙,可以求教於老師、同學,也可以藉助於工具書。我們常說:字典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小學生在低年級就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又學習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過字典來掃除文字障礙。因此,對於獨立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利用工具書既可以讀通課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時,了解一下字意,為下一步讀懂課文做一下鋪墊。待每一個生字都已經被你克服,你不僅讀通了文章,同時,還增大了識字量,為以後進行課外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步克服了孩子們在讀書中抄近路,想偷懶的做法,那種在讀書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況得到了控制。 二、指導讀熟 經常進行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的寫作素材。由於小學生的讀書能力有限,很難做到讀一遍文章就可以讀准確,因此,在讀通課文之後,必須趁熱打鐵把文章讀熟,才能不至於很快遺忘。根據心理學中有關記憶規律的原則:及時的復習是克服遺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掃除文字障礙之後,多讀幾遍達到能夠熟練地朗讀,做到一字不錯,可以保證在以後能准確運用。在這一環節中還可以鼓勵學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或者及時的背誦下來,以擴大自己寫作詞彙的積累,以備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 三、指導讀懂 首先是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印度有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父子倆買了一頭驢牽著回家.一個跛子說:有了毛驢不騎,要毛驢干什麼?於是老人叫兒子騎上去,自己跟著走.一個老頭看見了,便說:年少的騎著毛驢,讓年老的跟著走,不象話!老人就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了上去.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看見了,便說:做父親的騎著毛驢,倒叫兒子跟著走,心裡怎麼過得去!老人就把兒子拉上了驢背,一同騎著走.一個老奶奶看見了,便說:小小的一頭毛驢,哪兒經得住兩個人壓呢!父子倆只好抬著毛驢走. 為什麼在騎驢這件事上,跛子、老人、婦女、老奶奶各自的看法會各不相同呢?這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情況、經歷和處境不同,因而他們對騎驢這件事的認識與態度自然會不同。同樣的道理,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由於他們頭腦中貯存的認知模塊各不相同,即使閱讀同一篇課文,也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見解,這些不同的見解,正是他們主體精神的具體體現。 其次是要為學生在文本言語與主體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梁.文本中蘊含著的生活底蘊往往是豐富多彩的,但對於學生來說,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間接的,學生對此沒有直覺的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喚醒記憶,藉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例如: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向學生介紹有關文體閱讀的基本知識.如閱讀小說,可以抓住線索和環境理解人物形象;閱讀散文,可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科技作品,可抓住作品中所反映的科技內容,體會作品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可抓住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領會作者思想感情傾向等.我在教學《錢學森》這一課時,對於身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對祖國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學生無法深刻的體會到.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聯系自己實際生活,回想自己何時與父母分離過,分離時的心情如何,心裡在想些什麼?藉此可體會到中國留學生那種強烈的思鄉之情,從而理解了文本的內容. 四、指導讀美 當孩子們對文章的內容能夠真正理解之後,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時,要求能夠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也就完成了自己對文章的再創造。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就告訴我們對於同一篇文章來說,每個人的理解可能不同。當你能夠把自己對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達出來的時候,也就真正地學會了這篇文章。這時再進一步鼓勵孩子們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大膽對文章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又可以在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的同時,強化個性,使之逐步形成獨立寫作的能力。
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做到先學後教的幾點思考
傳統的語文教學,老師的「一言堂」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的局面。怎樣在新課程標准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本學期,我在語文教學中實踐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現將自己的實踐心得與各位老師共同分享。
「先學後教」學在前面,教在後面,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落在學生身上,教師的教是為了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有問題的就教,沒有問題的就不教,讓學生學在前面,通過學生的學習發現問題,然後通過教師的指導再去解決問題,教師是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碰到的困難而教的。其實,許多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解決的,那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等去幫助學生解決,這就是教師的專業。這一教學方法有效地刻服了學生的被動學習局面,使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出「雙賓」氣氛,具有生氣;避免了「填鴨式」教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上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遺缺,進行有效指導,節省時間;課堂民主得到充分發揮,避免了「一言堂」「滿堂貫」,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現象的發生;養成了學生的自學習慣,使其受益終生。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得到了加強:
1、以學為本,以學定教 。「先學後教」模式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從時間序列上對學、教、練作了規定:以「學」作「教」的基礎和前提,以「教」作為「學」的發展和深化,以「練」作為「學」的鞏固和提高。在「學」、「教」、「練」三者關系中,「學」為主軸,「教」和「練」都圍繞「學」這主軸展開,過程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
2、由重知識傳授轉化為思維品質的訓練。「先學後教」課堂教學重視思維品質的訓練,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對形象作充分的想像、聯想,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使閱讀更加准確深入,具備探究的能力。
3、由重課後操練轉化為課前預習、課堂反饋。素質教育主張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廣泛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自實踐。「先學後教」重視課前預習,課堂反饋,這樣,能夠真實暴露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准確及時地矯正,使學生在不斷的預習、矯正中,真正形成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
有了收獲的同時也有了一些困惑:教學節奏較慢,課堂效率還不高;老師駕馭教材和教學機智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問題的設置有時不甚合理;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等等。
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分析與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抓起。
1 、要實施「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教師除課下認真備課,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庫存外,重視課堂四十分鍾訓練的速度、質量、效率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都要明確時間,抓好落實。深度知識從重從慢,精講精練;淺顯知識從輕從快,點到為止;努力使課堂教學形成輕重緩急、張馳結合、波瀾起伏的交響樂章,讓學生始終處於緊張而興奮的狀態中,篩選信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
2、深入鑽研教材,備好課。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通過備教材,教師要做到:(1)能分析出教學重點、並能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確定教學難點;(2)對於教材中設計到的教學內容,教師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識的鋪墊,知道此知識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奠定什麼基礎;(3)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技能得到提高;(4)能准確熟練操作教材中設計到的教學內容及課後練習;(5)除去教材中設計到的操作方法外,還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心知肚明。只有在備課上下功夫,才能使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生學的輕松,老師教得輕松,才能讓高效課堂真正落到實處。
3、精選練點,錘錘有聲。要精心選擇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
4、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看誰對教師的提問能給以准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如此等等,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加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總之,老師是在不失時機讓每一個學生在感受成功。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里進行的問題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分析,並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允許學生甚至激勵學生獨立地、自由地、大膽地進行思考、討論或小組探究,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5、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先學後教,進行小組合作、思維激發訓練與培養,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學生封存的天資,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堅持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授之一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以便他們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自學信心 自學方法 自學習慣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表明了興趣對學習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很強的注意力,才能調動學生的自覺的積極性;反之,沒有任何興趣強迫學生學習就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興趣有待於培養,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老師的指導。有了興趣,才談的上培養學生的能力。興趣是學生的內因,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觀察、感受時,擅長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處於興奮狀態;觀察後,用語言表達情景時,擅長抽象思維的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腦潛在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參與的興趣和意識,培養了參與的能力。根據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努力創設吸引人、感動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互助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感受,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並且能主動地參與進去,積極地探索、積極地尋求答案。依據這一點,在學習《草原的早晨》時,我首先為學生展示了我搜集到的大草原的照片:藍天白雲、滿眼綠色、牛羊成群、野花盛開…學生一下被圖片中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此時我說:「這些圖片和今天我們將要學的課文內容一模一樣,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游覽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同學們一致響應。接著,伴隨著悠揚的草原樂曲,我又為大家播放起了配合課文內容的大草原的美景的課件,並請學生們准備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來到草原的感受。這一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認真地看,細心地體驗,爭著盡情地說…尤其是在深入學習課文後,我希望他們利用自己的朗讀來重現大草原的美景時,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個個搶著讀、比著讀,讀得那麼令人陶醉…由此可見,恰當地創設情景,的確能激發學生們去發現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內涵,探索美的真諦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然而,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再多,終究是有限的,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以後必須要「自能聽話,自能讀書,自能成文。」因此,教師教學生學,不只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重要的是把學習的方式教給了學生。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並能運用自如,這不僅得益於一時,而且終身受用無窮。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再次要教給正確自學的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這就告訴我們方法是多麼重要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金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金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1、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是自學的好方法
默讀是我們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讀(用手指文章)、不動唇(小聲叨念)。因此,我們在默讀中,應該做到:
⑴、養成按句默讀的習慣。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個個單獨來瞧,以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
⑵、養成邊默讀邊查問的習慣。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字典、翻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不馬虎了事。
⑶、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一邊看句子,一邊想這句話的意思。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作者將他們豐富而濃厚的情感流於筆端,凝聚在字里行間。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以「情感」為動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是閱讀實踐的核心內容,沒有理解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許多文章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體會出它的精髓,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真正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有感情地讀不僅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想像的過程,邊讀邊思邊想像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這樣的朗讀才會促進對文章的理解。如《白楊》一文,學生預習課文,可
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變教師"牽引"為啟發點撥,相機誘導
古人雲:"道(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禮記-學記》)要改變當前閱讀教學"引得不夠,牽得太多"的傾向,教師要明確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啟發點拔,因勢利導。啟發式教學,古已有之。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宋代著名學者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課堂上當學生想知而不知,想說而說不出時,心理上就產生了"憤"、"徘",教師相機誘導,點拔指引,學生方能"開其意,達其詞" 。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葉老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葉聖陶語文教育書簡》)明確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決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主觀願望設計閱讀教學過程,而是要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以及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並在教學中察言觀色、循循善誘,不斷地營造"憤悱"狀態,又不斷地啟發引導,"點"在關鍵處,"拔"在疑難處,這樣,在閱讀數學中才能真正體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變瑣碎分析為熟練精思,以讀為本
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為主,將詞句段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的語文綜合訓練。因此,閱讀教學的重心在一個"讀"字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聖賢們早已總結出來的語文學習之道。讀是語文學習之精髓,是攝取語文素養之捷徑,我們不能把它束之高閣,另闢路徑,去搞花樣翻新。語文課就應該抓住讀書這個根本,捨得花時間。 讓學生反復地去讀、去背,口誦心惟,從讀中擴大識字量,從讀中品味詞語的語境義,從讀中發掘句子的言外意,從讀中體會選材的匠心,從讀中積累規范的語言,從讀中發展思維能力,從讀中領悟行文的真諦,從讀中汲取人文的養料。讀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是把一個個文字元號瞬間變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狀態、有聲或無聲的語言的過程。讀既是實踐,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體驗;既有語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規范語言的內化過程,又是心靈世界凈化的過程。因此,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就要變瑣碎的分析為導讀,以讀為本,讓書聲琅琅進課堂。要盡可能多的增加學生讀書的機會,創設各種讀書的情境,保證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課堂上。要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充分地讀,有感情地讀。在教師的指導和示範下,學生在讀書實踐中逐步讀出情(情感),讀出形(形象),讀出意(意境),讀出神(神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品析語言,在讀中積累、運用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陶冶。
三、變"越俎代庖"為"自主研索",以學為主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通過體驗、感悟而獲得語文素養的過程,這個過程教師是無法代替的,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就能達到的。所以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地賣弄抑或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讀書心得,而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強調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等語文實踐活動中。依據文本並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通過自讀自悟,去發現、探索、感受、體驗文本的蘊蓄,實現與文本的有效對話。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感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能夠"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以"讀"見"悟",以"悟"促"讀","讀""悟"相得益彰:自悟中就有思維的培養,自悟中就有語感的積淀,自悟中更有創新的火花。實在的語文教學就應該通過自主感悟和交流對話,來展示學生的見解和才情,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因此,閱讀教學過程,一定要變教師的包辦代替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語 言文字為憑借,進行比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活動,以達到思有所梧,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