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教研組期末質量分析

小學語文教研組期末質量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17 19:07:54

① 如何寫小學作文主題教研活動問題分析

一、校本教研活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雖然各教研組都有教研計劃,有方案,也開展了不少教研活動,但缺少明確的研究主題,導致學校教研隨意性、盲目性,缺少針對性、實效性,難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教師研討七嘴八舌的淺層議論,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優點多說,不足少說或不說。
2.教研方式單一化,大多以課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數量,湊齊各資料,對付檢查,很少考慮如何提高教研質量問題,尤其是頻繁的此類聽課評課之後,造成了教師認為「收獲不大」甚至是「沒有收獲」的感覺,認為這樣的教研活動可參加可不參加。因而教研活動形式主義傾向嚴重。
3.教研組有時會圍繞幾次「磨課」展開一系列教研活動,仔細反省這些活動活動的內容,我們常常會感到困惑,後一次教研活動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進?由於教研活動中只談經驗,缺乏對研討內容的反思、提煉及歸納,以至於我們很難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別說每次有什麼研討收獲了。
4.另外還有:理論學習離課堂實 際太遠,;以應付考試為中心;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等問題。
二、什麼是主題教研活動
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教師)把平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轉化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的課題;以課題研究的形式來統領每個教師的教研活動,把課題鑲嵌到教研活動每個環節之中,從而形成教師之間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動機制和模式。
通俗地說,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又是急於解決的問題,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
三、主題教研活動的過程
(一)發現問題,確立主題
研究始於問題,問題是校本主題教研的出發點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的起點。確定教研主題有以下標准:
1.問題的設計要與教學實踐直接聯系,是教師最棘手的教學問題,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
2.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問題,是相對多數人(教師或學生)的問題;
3.問題要有潛在的價值,解決後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行為;
4.問題的設計還要有解決的可能性,所選問題通過校本主題教研活動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難易程度適中,切忌過空過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備課組在聽課中發現一些政治老師過分追求學生的課堂活動,整堂課顯得「熱鬧有餘」,存在教學目標的偏移,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於是該校政治老師開始反思,並通過集體研討確定「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作為該校政治學科校本教研的一個主題。
案例2
某校發現許多老師嚴重依賴現代教育技術,把教學基本功給丟了,如板書設計、書寫、朗讀、簡筆畫等。一些老師在停電以後或電腦出故障以後甚至就不會上課了。多媒體課件過度使用,造成教學資源堆砌,淡化了教學主題,弱化了教學目標,不少老師備課沒有深入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而把大量時間花在課件的製作上。因此,該校各學科針對這個實際問題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效性」的主題校本教研活動。
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題賞析
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數學: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
英語:英語分層教學的目標定位、初中英語教師的反思性教學研究、英語新課標詞彙教學策略。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教研組在確定主題後,共同研討實施方案,方案應包括:學科活動主題、問題提出的目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內容、活動的步驟、預想要達到的效果、中間要採取的措施、活動小組一學期活動的次數、地點等。
(三)專題學習,交流心得
方案確定後,為確保主題校本教研順利開展所需的理論支撐,在開展活動前或活動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應組織小組成員針對方案進行學習和積累,收集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的文章,同時要求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對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老師對這個主題的認識,促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召開集體學習研討會,鼓勵教師圍繞「你學習的這些文章哪一點值得推廣,這一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觀點的?在教學中你是如何運用這一觀點的?你在教學中運用這一觀點的最大收獲,體會及經驗教訓是什麼?」等方面來學習、交流。由教師們對此談出自己的理解,實現主題教研活動中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提出改進意見。
案例 3
某校政治組在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個主題時,給老師們印發了《關於初中政治課活動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課型設計》等學習資料,通過學習、研討,大家認識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必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主題明確突出。
(2)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須要為內容服務,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要突出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要培養每位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嘗試,切磋探討
確立了研究的主題和實施方案後,就要著手開始課例的設計。課堂教學是主題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必須聚焦課堂,引導老師關注課堂,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因此備課組需要確定幾位老師開研討課,通過以課例為載體落實研究主題。
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課堂展現,暴露真實問題,第一次開課往往採取老師個人備課,上課,備課組老師集體聽課,聽課時要根據主題研究內容對每個聽課老師進行分工,然後通過課堂觀察,填寫量化評價表等手段,對研究主題設計的問題進行逐個記錄,接著開展評課,集體研討,找出問題症結,提出改正策略。
通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後,備課組再圍繞這個研究主題集體備課,這幾位老師再第二次開課,這次開課要有意識地將集體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研組老師再通過量化評價表觀察課堂教學前後發生的變化,驗證、鞏固和深化主題教研活動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針對新改革後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老師在評價語運用方面的誤區,尋找恰當的、科學的評價語,某校八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為校本教研的主題。他們首先選定兩位有代表性的老師開課,這次開課並不特別強調教師的評價語,以常態課方式呈現,聽課老師通過課堂觀察,填寫《教師評價語運用評價表》、《教師理答行為類別頻次統計表》,然後進行統計反饋。
通過課堂觀察和量表分析,備課組老師指出,這兩位老師在課堂評價方面還存在評價語單一、評價泛化、重復學生語言、評價不當、評價時機不對等問題。於是備課組老師經過了相關的理論學習、集體研討和實踐反思後,再針對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集體備課,然後仍然由原來執教的兩位老師開課。
這次聽課要求聽課老師善於捕捉課堂上關於教師評價語的一些教學片斷,並對前後兩次開課做出比較分析,特別要注意結合教師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對於評價語的理解和感悟,然後全組教師集中討論,就兩次活動進行評議與交流。
小結: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教研活動的基本模式為: 確定研究主題——第一次開課——評課研討,自我反思——理論學習,提出解決策略——第二次開課——驗證策略,深化主題。
(五)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主題研討會是主題教研活動的關鍵環節,利用研討會對活動進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執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問題有「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做到了嗎?」「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討論。這一環節要求教研組的每個教師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歸納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要求在研討完後上課的老師寫反思,聽課的老師寫反思,備課組也要有集體反思。教師之間通過評價、交流和反思,可以發現一些自己不能發現的細節問題,也可以通過觀察和反思,借鑒別人教學的成功之處。
案例5
1.某校一位語文老師在參加《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運用》的主題教研活動後感悟頗多,她在反思中寫到:「准確性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評價語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應有意義。而有些老師卻在評價語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課堂成了老師個人評價才藝的展示場。當然,在正確基礎上的精彩評價應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
另一位語文老師在自己上課後的教學反思中說:「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如果只讓學生使用『好』、『對』或『錯了』等簡單詞彙進行評價,就不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更不利於引導評價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學生學會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評價語式」。
2.某校物理組老師在「探究教學的有效性」主題校本教研後,全組老師都圍繞這個主題撰寫了評課反思材料——如選題的有效性、問題引導的有效性、探究的時機、有效探究的評價、開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總結經驗,實現提升
主題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後,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的過程進行總結,對自己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有效行為、改進策略進行歸納,通過案例、實錄、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過程是教師進行自我總結和提升的過程。教師的「寫」其實是再思考,是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整理,實現認識的提升。
主題教研活動過程小結 主題教研活動的流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確定主題,第二步實踐,第三步反思。這項活動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題的確定至關重要,主題的確定貫徹「源於實際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是整項活動的紐帶。 第二步實踐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是結合主題進行理論學習,第二環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堂實踐,第三環是圍繞主題對課堂實踐進行點評。第二步是整項活動的靈魂,集中體現著這項活動的價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對主題確定和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認真的反思,從中發現問題,為下一個主題的確定打下基礎。
四、其他形式的主題教研活動簡介
(一)常規模式
1、教研組根據期初制定的計劃和前段教學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討論確定本次教研活動的研究主題並落實教學內容;
2、全組教師圍繞主題,備好該教學內容的課;
3、交流備課,每人特別說明在教學中如何關注並落實研究的主題;
4、完成體現集體智慧(在落實研究主題下的)的新教案,推薦上課教師;
5、上課。組內聽課教師分工關注教學過程中關於研究主題的體現;
6、上課教師圍繞主題談教學體會及反思,組內其他教師圍繞主題談課堂。
7、 形成關於本主題的共識及非共識的意見(組長形成書面材料);
8、教師將研究主題與自己日常教學結合,反思得失,以敘事的方式寫出反思或隨筆。
9、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二)含有分主題的模式
1、發現問題,確定主題
2、將一個教研主題分解為若干個小題
以語文學科為例,假如設立的教研主題為:「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分解為以下幾個分題:
(1)在講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借鑒能力的研究;
(2)在課外閱讀中增強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識的探索;
(3)作文指導、講評與閱讀有機結合;
(4)作文批改與閱讀有機結合的途徑探索;
(5)在閱讀中加強積累,改變學生作文詞語貧乏現象;
(6)「讀文——寫文——再讀文——修文——創造」學習方式探索;
(7)「讀文——想像——聯想——作文」學習方式探索。
在這7個分題中,有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學習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經驗的移植,內容比較廣泛;提出的這些分題,切合教學實際,又都是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每個分題雖然題目不同,但都圍繞「讀寫結合」這個大主題;並且每個分題都有具體的切入點,教師容易進入課題的研究之中。
3、明確任務,確定研究分題
這個教研主題作為學校語文教研組教師共同研究的主題。每一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承擔一個分題研究(也可以兩個教師承擔一項分題)。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入點,共同探索這個問題。
4、專題學習,提高認識
5.課堂實踐,印證預設
6.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7.及時總結,生成問題,繼續研究
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環。要有有書面總結,對前面的嘗試進行剖析,總結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失誤之處。這樣,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經驗在理論上升華,也為下一步嘗試及時發現問題,預設解決措施。「預設——嘗試——總結——再設想——再嘗試——再總結」這個行為要體現在整個嘗試過程中。
五、主題教研的特點、優勢
校本主題教研是以教師感興趣的,有研究探討價值的實踐性主題為主線,在專題理論的指導下,一組成員通過看書學習、觀察討論、模仿操作、實踐反思、行為跟進等形式,帶動更多的教師關注課堂,提升教學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以問題為驅動的教研方式
是從現實問題出發,以解決教師教學行為中的困惑為目標,最終又回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上來。尤其是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教師中有很多現實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釋,所以,教師們一定要重視現實經歷與情感體驗,在問題解決中獲得能力,收獲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因為這些問題具有共性,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現實問題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來大家顧慮就少了,對話也變得暢所欲言,大家可以毫無保留地敘述著自己的喜悅與困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每一種意見都有存在的價值,這種教研方式氣氛是民主的,和諧的,它必將使教師對於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2.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強調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方式來促進教師的發展。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主題教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內容是真實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形式是開放的,通過主題研究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智慧。因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師能深度參與,整個教研活動氣氛熱烈,教師們「看別人的課堂,想自己的課堂」,積極地亮出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它強調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進行,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融為一體,達到了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
把課堂作為問題研究的源頭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有著鮮明主題的教研方式
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有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活動計劃性、針對性差;(2)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3)理論學習離課堂實際太遠;(4)以應付考試為中心;(5)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這顯然偏離了教研活動的核心「教學研究」。主題教研活動避免了以上這些問題,突出了活動的目的性、真實性與針對性,大家圍繞主題開展的討論,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深入思考,追求問題的本質,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4.人人參與互動的教研方式
因為親自參與了、實踐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體會,人人都有發言權,這樣的主題教研就不再是個別骨幹教師或教研組長的「專利」,使得廣大教師不再游離於校本教研之外,游離於具體教學實踐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體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圍就能逐步形成。 總之,主題教研活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個教師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的同時,又有了新的收獲,它的樂趣在於每個人都經歷了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的過程,獲得共同提高。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的關注點從形式走向本質,從課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細節,有可能實現「反思與實踐之間的全面結合」,使現實的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之我見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1、觀念新,素質高的語文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前提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成敗系於教師」,「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一句句「至理名言」足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佔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呂叔湘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根本問題是語文師資問題。教師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學生;教師的水平不高,學生中才會有少數或個別的由於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數學生需要有好的老師來提攜,來指導,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師資問題,名師出高徒!」的確教師教學觀念的新舊、素質的高低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也制約著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課程標准和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觀念不新,素質不高,那是很難與現在的課標、教材相匹配的,預期的教學目標更是很難達到。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確立新的教學觀,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每位教師還應自覺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語文素質。 2、實效性強的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實施教學計劃的主要陣地,其質量的高低是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又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花大力氣在備課上,在動筆備課前至少要做到三明確:明確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每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只有知道學生了該學什麼,才能弄清楚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只是無效勞動而已。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二十一世紀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不能僅靠傳授,關鍵還是要在課上進行訓練,因此,語文課上必須讓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課,巧設計,善挖掘,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在不斷積累語文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語文能力,在任何情況下(包括各級各類的考試)以不變應萬變,切實提高語文成績。 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做為語文教師更是有必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的習慣、規范書寫的習慣、邊閱讀邊批註的習慣、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仔細審題分析的習慣等等。當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只從表面上、客觀上找原因,還要從學生學習習慣上找原因。據調查90%的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沒有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4、規范的教學管理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強有力的保障 為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教學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符合學校實際的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可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如:《教師備課、上課制度》《作業批閱、評價制度》《教研組活動制度》《學困生輔導制度》《考試、閱卷制度》等等;嚴謹、規范的管理過程,可使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有序、有效的展開,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強有力的保障。 有關雲朵課堂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③ 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貫徹上級教育部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狠抓實效,大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工作以校本為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二、工作目標
( 一)、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語文教學應按照語文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適應的社會需求,強化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實用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不被淘汰,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在理論學習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 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2、 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
3、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並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二)、狠抓常規,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對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要注重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決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青年老師每學期每人至少上一節教研課,學校將請專人負責製作每位教師的精品課錄像,供教師自我琢磨不斷提高。教研組成員,非特殊原因,盡量參加,課後,及時評課。
(三)、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學生素養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知識的同時,著重於引導應用,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及時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舊教育,而到著眼於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穎教育。為此,我們要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培養青年教師,促其健康成長
青年教師是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中堅力量,而教研組、備課組正是培養新教師的主陣地。 各語文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資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師能盡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師發揮他們的主動力。
(五)、開展科研,突現重點
1、 通過每周一次的聽課——評課的研究方式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反饋,評析課堂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共同商討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智慧。教師要按時參加活動,參與討論,提高專題研究的效益。
2、加強教研論文撰寫工作,寫好有質量的實驗經驗論文,多寫實踐中有自己思考、實踐的文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養。
3、創設濃郁的教研氛圍,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組織校「大課堂、跨學科」、 語文大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一年級教師對家長開課,圍繞主題,開展「同課異構-連環改進」校本教研活動。學期初確定本教研組的活動專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提升教科研活動的質量和品味,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根據班級實際,制訂好語文教學計劃。
2、進一步抓好學習規范養成性教育。
3、第一次教研活動,討論並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
4、一年級教師家長開放日公開課。
5、學生詩歌朗誦比賽。
三月份
1、學生寫字比賽。
2、集體備課的聽課、評課活動。
3、學生作業檢查,評比。
4、學生班級內朗讀比賽
5、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四月份
1、 學生班級間課文朗誦比賽。
2、 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3、 討論期中全面素質評估事項,期中檢查
6、 語文新課程實驗教師開課。
8、 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
五月份
1、 集體備課。
2、 「一課多上」,組內教師互聽課、評課活動。
3、 組內老師專題座談會。
4、 課外閱讀知識競賽。
六月份
1、制定復習計劃。
2、教研組整理活動資料,撰寫工作總結。
3、教研組上交工作總結
4、組織學生期末考試
5、期末試卷分析

④ 如何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由於交內通條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容影響,一批農村教師應聘到城鎮學校,使得邊遠的農村小學剩下的多半是本鄉本土的中老年教師。
2、留守兒童問題。 目前,農村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親情,缺少父母的嚴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有的亂買吃的,有的上網打游戲,有的逃學曠課等。留守兒童的問題,對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無疑是影響越來越大。
3、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 近幾年,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有的條件簡陋,有的教師素質差。有的幼兒園中班、大班一個老師,所有科目由這名教師「包干」。再加上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不夠,造成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不去,也從而影響到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

⑤ 小學語文教研組長的發言

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教導處「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各位尊敬的專家、領導和老師們,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實驗小學參加我校語文「校本教研」的研討活動,同時更感謝您能抽出時間來對我校的教研活動給予熱情的關注和指導。今天參加活動的有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來賓。感謝市小語會給了我校一次向諸位專家、老師學習請教的機會。今天的活動安排已在各位老師進門的時候發放給大家了。我們的活動准時開始。現在請授課老師和孩子們做准備。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匯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匯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閱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隨著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體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台,並達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為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布、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咨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為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
今天,我們是將實驗小學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這里,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里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
自2001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啟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獲的喜悅。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2003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
其實,實驗小學的群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著扎扎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群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周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為一周一次的教研組群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群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著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為了讓教師盡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驗最初的兩年裡,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並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為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淀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群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群策群力,博採眾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 的群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匯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復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扎扎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教導處
2005年4月22日

⑥ 如何做好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首先要對各門學科分別進行試卷的具體分析,大致從試卷命題、考情分析、存在問題等方面剖析。對獲得優良成績、進步顯著的班級教師應予以表揚、充分肯定。其次,各科目教研組應對該科教師進行的個人試卷分析進行全面點評,做到善於比較、分析過程、發現問題、找到根源,這是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真正目的。比如語文方面,較靈活的題目和課外閱讀題目失分率高, 則反映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還有待提高,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還不夠重視。 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既是對上半學期學校教學工作的總結,又是對下半學期教學工作的展望。在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中僅僅發現問題還不夠,同時要提出今後努力措施。 關於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問題解決措施一:教學案設計重實際,重實用,操作時重方法培養,重能力訓練。做到作業日日清,及時批改反饋矯正,做到課課過關。 關於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問題解決措施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情況設置有特色的作業布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讓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的動力,適當開展一些班級競賽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讓學生在學習之餘找到一些健康有益的快樂。 關於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問題解決措施三:發揮團隊優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集思廣益,克難攻堅。教研組內教師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共同進步。 關於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問題解決措施四:加強優差生輔導工作。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學生,培養優等生,帶領全班學生,共同進步。鼓勵較差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採取各種形式進行輔導,還可以優生幫差生等方式,鞏固差生的基礎。 各年級段、各班級找出存在問題並及時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即是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意義所在。使期中考試真正起到了加油站作用,從而為期末考試打下了良好基礎,那麼就達到了小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的預期目的。

⑦ 小學語文教研案例與反思

《生命橋》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橋》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學完我很受感動。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老羚羊為了不讓年輕羚羊被獵殺,以自己的死亡做橋墩,搭起了一坐愛的生命橋,使年輕羚羊獲救,這神聖的場面,使獵人不由自主放下獵槍的感人的事。老羚羊那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羚羊,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一心為年輕羚羊著想的優秀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因為老羚羊知道自己老了,自己死了並不算什麼,但是如果年輕羚羊死了,自己的家族就不能在繼續生存下去了,正是因為老羚羊有著這種責任感,使它們面對生死不畏懼,勇敢的走上前去。它們以自己的責任感、以它們對年輕羚羊的愛,搭起了一坐生命橋。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藏羚羊的跪拜》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吧?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在青藏高原中捕獵的獵人,有一天早晨,他從帳篷中走出來便看見一隻肥壯的藏羚羊。他欣喜不已,忙拿出獵槍,瞄準藏羚羊。突然那隻肥壯的藏羚羊朝獵人跪了下來,眼睛裡流出兩痕淚水。獵人驚呆了,在他三十年打獵生涯中第一次見到如此情景,心不僅軟了下來。可是獵人必竟是獵人,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這只肥壯的藏羚殺死,只見他眼睛一閉,扣住扳機,藏羚羊隨聲倒下。打死之後,獵人並沒有馬上處理,而是一連過了好幾天才動手。當他剖開藏羚羊腹部時,驚呆了:發現羚羊的肚子里有一隻小羚羊已經成型,原來這只藏羚羊的跪拜是請求獵人放自己孩子一條生路啊!獵人的屠刀「咣當」一聲將藏羚羊殺掉在地下,從此大草原上消失了獵人的影子的事。

讀完這兩篇故事,我都覺得每隻老藏羚羊對小藏羚羊都是有無私的愛的!每一隻藏羚羊都會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孩子著想,我敢說沒有一隻藏羚羊對自己的孩子沒有感情,他們給小羊們無私的愛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嗎?他們寧可自己死,也不讓獵人傷害年輕羚羊一根毫毛,就連心狠手辣的獵人都被老羚羊這種忘我的精神感動了,難道你沒有被感動嗎?這個世界讓最偉大的愛就是無私的愛,而老羚羊給年輕領養的正是無私的愛,這足以說明老羚羊是深深的愛著年輕羚羊的。用自己的責任心和無私的愛搭成的生命橋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橋。沒有愛,這世間會變的大亂,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就像歌詞里說的一樣:加入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哪怕是人人貢獻出一點一滴的愛,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現在這個世界還是缺少愛啊!只要我們在多奉獻一點愛就會使現在這個世界根的更好的!就連藏羚羊都能獻出無私的愛,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生命橋》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奉獻的愛還不夠,應該再多奉獻一點愛,這樣這世界就會變成充滿愛的世界了啊!
好的段落:
《生命橋》講述了一個讓人心顫的故事,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一遍讀下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時所表現出來的合作和獻身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故事中讓人感動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
反方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你對於辯題的理解,這個理解的精髓在於:我們為什麼要找出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這才是你方觀點的關鍵,為什麼呢?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觀點確立之後,一些必要的例子自然是要有的,其實例子很好舉:原子物理理論的發展是的人類掌握了核能技術但是也帶來了廣島和長琦的核災難,帶來了人類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類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毀滅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核事故,以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最有名(具體數據請你自己上網搜索),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火葯和炸葯也傷害了數千萬計的人類同胞。我們的化學合成技術是的我們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現在我們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擾,被化學污染所毒害,為什麼我們國家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化學粘結劑,還有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是的人類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們已經能夠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了,可是這也帶來了太多的戰爭太多的紛擾,也使得地球開始感冒發燒。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具備了以前由上帝壟斷的創造生命的權力,可是在這也帶來了倫理的紊亂。總之,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弊端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負面影響否則我們人類可能最終會毀滅於自己的手中。

以上這個回答是我在回答「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時的回答。這兩個辯題基本相通,不知道你的這個辯題是不是描述的准確,如果是准確的話,這個的關鍵點還是如何來看待科技的弊端?是不是有弊端我們就不發展了,或者說為了避免科學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我們寧可退回原始社會。這當然不對,所以我們發現並揭露科技的弊端是為了扮演一個理性批評者的角色,比如有人發現了佛里昂對臭氧層的害處並沒有使人類停止使用電冰箱而是採用了其它的冷媒。人類發現二氧化碳會產生溫室效應之後,並沒有停止使用相關的燃料,但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來限制溫室氣體得排放。同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你方的觀點就是一個理性得批評者,正是因為一個個理性得批評者才使得人類一次又一次從自我毀滅中得以倖存。這就是你們的立論點。人類的發展總是需要一部分人扮演批評者得角色,而言論自由得核心就是保證那些批評者德自由,保障人類獲得不同意見的權力

認為弊大,因為當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注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製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志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而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很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很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製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很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一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一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12月中旬,科技部會同國家經貿委、環保總局、鐵道部聯合召開了綠色一
次性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
王志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志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秸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秸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秸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一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一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種途徑。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一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綠恆公司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一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一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製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志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一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

⑧ 小學語文教研組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可以分成基本情況,命題的依據和特點,學生答題情況分析,教學建議這四部分來寫。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研組期末質量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