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巧妙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興趣
小學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作文教學的難點其實在於學生無素材寫。無素材可寫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作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作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 一、作文教學要源於生活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最具生命個性的教學層面,是具有個性的學習主體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放飛情感,表明態度,實踐人生價值的體現。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基於這一理念,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敢於表達的能力,要解除學生作文中的條條框框,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學生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 二、讓生活成為習作的源頭活水 生活,永遠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在日常生活中聽、說、讀的活動總陪伴我們左右。在近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引導學生「多讀、多聽、多想、多說、多記」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源頭活水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作文、應用作文。「生活處處皆作文」,報刊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名勝古跡要賞。無一不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讀、多聽、多說、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習作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習作就有多廣闊。 三、語文教學生活化 作文是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語文是否學的好、學的扎實,是作文成敗的前提。「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把語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學好語文。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三年級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圖寫話,結合作文教學,我的組織教學內容也有了改變。有時,我著重訓練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一上課,就用多媒體出示色彩鮮艷的圖畫,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被畫面吸引,邊觀察邊議論。然後就指名用一、二句話說說圖意,用上好詞好句的給予表揚。這樣,既完成了組織教學,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為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時,我讓學生進行詞句積累。在幻燈片上打出一段詞句優美的文字,讓學生用快速識記。經過訓練,發現許多好詞好句已在學生的習作中出現,從而使文章生動起來。 2、閱讀。四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提高了,並學會了做讀書筆記。在每節課的組織教學時間里,我指名一、二位學生將課外書中抄錄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聽。一個學期下來,明顯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學生主動去閱讀課外書,另一方面,寫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3、充分利用班級舉行的各種活動學習語文。如班委選舉,作競選演說;運動賽等活動語文化。學生既是在實踐語文,又是在搞班級建設;教師既是在進行語文用法訓練,又是在進行班級教育。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味各色別樣人生,書寫心中的篇章。 ( 2 ) 當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小學生不喜歡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無話可說。迫於師命,寫不出又不能不寫,無奈就拿起《作文選》這塊敲門磚,搞移花接木,改頭換面,以一當十。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墨守成規,沒有真才實學,沒有開拓精神,難以適應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如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培養具有創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我們在實踐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積累材料,快樂入門。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做好寫作前的材料積累,即閱讀積累和觀察積累,它不但是寫作入門的重要前提,還能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閱讀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所以感到作文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針對這一實際,我在語文教學中,總是要求自己把課文講得生動些,開放些,盡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並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多積累資料,幫助學生找「米」下鍋。我充分利用每周安排的課外閱讀課,指導他們閱讀課外讀物,學生從《兒童文學》、《小學生作文選》、《優秀作文》、《小學生學習報》、《小學生周報》等書刊中,摘錄下好的詞、句,記錄了寫作思路、技巧等。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多看方能博採眾長,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積累中,我讓學生把認為比較好的詞語、段落收集記錄下來後,還定期召開閱讀演講會,讓他們說說自己近日來積累了哪些材料。例如,一個學生作文題目是《課堂之外》,他寫道:「我的課外生活是讀書,讀書使我認識了黃世仁的兇殘,王熙鳳的刁鑽潑辣,讀書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和學習生活。」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的確利於學生積累材料。 觀察積累。自然界和社會現象是千變萬化的,學生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便引導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向大自然、向社會實踐活動要素材。如到野外遊玩;欣賞公園美景;參加義務勞動;參觀商店、工廠;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觀察一個人的表情,兩個人的對話等。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及時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從而增強了學生發現、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學生鍛煉成為一個小觀察家,並且及時記下來,寫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斷。 二、 培養興趣,輕松寫作。 興趣是最好的心理醫生,是鼓舞和推動學習的中堅力量。因此,從激發興趣入手,是調動學生積極寫作文的關鍵。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首先講明道理,引起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作文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離不開作文。如學校要評選「文明少年」,我就在班內開展了評選活動,選出文明少年,然後讓同學們討論他為什麼是「文明少年」?最後我提出一個作文題目:記一名「文明少年」。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了,也覺得寫文章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興趣和自覺性。 觀察生活,激發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多接觸千姿百態的自然,多接觸豐富多彩的杜會。並讓他們做個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腦筋去想。讓學生把自己新鮮的風聞、特殊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老師再因勢利導,提供表達的機會,那麼學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我班有一位同學,她從小在爺爺懷抱中長大,對爺爺有著很深的感情,後來,爺爺患癌症去世,這是她有生以來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一次,我結合課文,要求學生寫篇《一次沉痛的打擊》,她就馬上想到了爺爺,眼淚止不住地流出來,在滾滾的淚水中,完成了這篇作文,把自己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事實證明,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學生只有把生活實踐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寫下來,才會感到作文是一件既有意義、也很有樂趣的事,學生才能樂於寫作文,寫好作文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命好題目,做好引路人。學生作文首先接觸到的是題目,一個具體鮮明、富有吸引力的題目,能激發學生的表達願望,迅速打開作文思路。今年是紀念長征七十周年,我鎮舉行小學生愛國主義讀書演講比賽,要求每班選出一名代表參加。這個消息一宣布,同學們沸騰了,特別是那些平時愛好文學的同學,都希望自己成為班級代表。於是,我抓住了他們的這種心理,讓他們每個准備一篇演講稿,爭取參加比賽。幾天過去了,比賽名單還沒有確定,學生急了,猜測著,詢問著……我想,如果讓他們將近幾天的想法寫下來,一定很具體、真實。於是我要求大家以《賽前》為題目作文。一篇篇短文交上來,雖不盡人意,但語句流暢、朴實,勝過以往的任何一次作文。 開展活動,培養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樂於表現自己,因此,經常開展師生共同參加的有關本次習作內容的實踐活動,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作適當地現場指導,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話對場面加以描繪,同時對學生在觀察時容易忽視的重點「鏡頭」作以提示點撥,活動結束後,再回到教室進行寫作。如,今天春天我們進行了一次題目為《記一次ΧΧ活動》的習作訓練,作文前,我引導學生親自參加了「做花燈」的實踐活動。由於這次活動給學生的印象深刻,加上我親臨現場指導,所以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習作,而且多數學生的文章內容具體,重點突出。 嘗到成功的甜頭,激發興趣。心理學認為成功的學習體驗有助於流失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應及時鼓勵、表揚學生作文中的優點,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對於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更要看到他們的進步,哪怕是點滴進步,比如有一詞用得很恰當,或者一個句子寫得非常生動,也要在改中加以表揚,使他們增強自信心,願意進一步努力。我班有一位同學怕寫作,並且和同學之間關系相處不好,在《偉大的友誼》一文中寫出了自己的苦惱,在結尾寫道:「同學們,你們理解嗎?」我就在講評時,特地選讀了它。當讀到結尾一句時,同學們大聲地說起來;「理解!理解!」這位同學後來對我說:「那時我心裡熱乎乎的,看著老師和同學的微笑,覺得是作文給我和同學帶來了溝通和理解。」從此,他提高了寫作文的積極性,並主動要求擔任班級的通訊員,寫作水平有了較快的提高。 三、授予技巧,廣開思路。 學生有了煮飯的米和水,並且已經生起了熊熊的篝火,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把這鍋飯煮好。這就是方法與技巧的問題。說到寫作的技巧,其核心就是作文的構思問題。那麼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巧妙的作文構思呢?我們就列舉以下幾類常見文類構思示範(授以漁的方式)來談一談。 第一類:觀察作文---以夕陽為例。對同一人或事物,因觀察者的著眼點不同,所見所聞所感就不一樣。比如對「太陽就要落山了」這一情景,古人有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革命老人葉劍英有詩「老夫愛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例如:《好個夕陽》(景物片斷描寫)。先確立情調(喜愛、贊美),然後描繪①夕陽的形狀、色彩及諸多變化。②景物襯映(青山綠水……)。③作者感受。又如例:《夕陽魂》(散文)。①描繪(形、色、質)。②聯想古今人物對夕陽的態度。③人或事物對人類的最後貢獻。④贊頌。再例如:《夕陽紅》(記敘文)。「夕陽」為喻。以「夕陽」為背景,寫一老人為社會做有益的事。如①義務修路。②撿破爛。③臨死把錢用於社會有益事。 第二類:命題作文---我的祖國。祖國的歷史悠久而輝煌,有曠世奇跡和發明,也有奇恥大辱。中國人民勇敢而勤勞,可歌可泣,可記可議,可贊可說。應具體。例如:《給香港小學生的一封信》(書信)。內容:一、香港小學生與我們心連心(知識競賽)的故事。二、歷史上青少年業績(共同抗擊外敵)。三、現在香港回歸事。 第三類:半命題作文---使我____的一件事。先應將題目補充完整,選擇最能表達實際內容或情感的詞語,諸如「激動」、「悔恨」……例如:《使我激動的一件事》。發生(學校組織升旗,來人查看並錄像,四個旗手只需三個而我特別想去,怎麼辦)。發展(他借口不舒服回教室,我放下心)。高潮(他在教室向國旗行禮,我感激流下熱淚)。結束(我在國旗下講述了這個故事,錄像機對准了他)。 第四類:看圖作文---論文自擬題。首先應看清圖畫內容,然後分析、理解圖意,抓住主要觀點,最後構思。圖畫內容:兩扇大門上寫著「課外作業」,一群小學生背上壓著各科作業,用力把大門推開一條縫,門外是燦爛的陽光,喊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畫面分析:作者批評「傳統教育」的封閉性,盡管小學生呼喚「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渴望走向美麗的大自然和廣闊的社會,但超量的課外作業把小學生卡住了。命題參考:①《讓我們到精彩的世界去生活》②《我們需要自由》;論據參考:①李時珍、徐霞客等在社會生活大自然中實踐,取得了成就。②愛因斯坦、愛迪生無不是從實踐中創造出了改造自然、推動社會前進的奇跡。③毛澤東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取得了革命勝利。④古今死讀書,讀死書的危害。⑤應試教育對人才的壓抑現象。 第五類:材料作文。有很多材料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提出不同結論。要弄清說什麼內容,意思是什麼,從哪一方面說的。議論文自命題,(構思舉例)材料:磚是用泥巴做成坯,燒煉後就堅硬了。人們用它壘地基,建造高樓。分析:①從原料(泥巴)立論:偉大出自平凡。②從質地(燒煉而成)立論:經受煉獄苦寒方成才。③從個性(堅硬、有稜角)立論:正氣凜然,有錚錚鐵骨。④從特徵(放在那裡就守在那裡)立論:堅守崗位。⑤從用途(塊塊相接壘成牆)立論:團結就是力量。一例:《梅花香自苦寒來》。論點:經受苦寒方成才。論據:①司馬遷經受獄中凌辱,終成《史記》。②奧斯特洛夫斯基歷盡艱辛和疾病折磨,寫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③烏魯木齊孫學敏與丈夫一道養了兩年魚,餵了八年雞,用積攢的資金在627. 5畝荒山上栽樹,第一年3000棵幾乎全軍覆沒,第二年又栽3000棵,成活很少,經歷千難萬苦,終於有了一片綠色。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老師要因人制宜,採用多種形式,對症下葯,鼓勵學生自己沿著「自然入門(積累)---想寫(興趣)---自由寫(技巧與技能)——成功地寫(創作)」的路線前進。
❷ 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課題研究記錄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內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於容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❸ 如何提高作文興趣小課題研究成果 總結
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這個問題很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語文教師,令語文界同仁們感到無比棘手。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不起來,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在寫作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只有攻克難關,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看書,寫作的知識貧乏,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雲,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三、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後,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於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並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四、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解決長期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題。
❹ 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興趣的課題研究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回是否發揮學習答主體作用於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❺ 語文作文課上如何激發學生興趣的課題研究計劃
一、課題的提出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認為,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學生的閱讀僅局限於課內教學時間,而學生課外閱讀幾乎一片空白。其原因關鍵在於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閱讀習慣是在學校養成的,而學校的讀書,屬語文科最為需要,因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學生一生發展奠定寬厚的文化根基,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形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但由於某些學生的父母認為學生在學校能把課本讀好就不錯了。學生自然是課外閱讀量少,知識面過於封閉、狹窄、單一,習作上常是畏難情緒重,且內容單調、乾巴,無真情實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深層次思考,反復琢磨,由於我們一直從事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最終將課題鎖定為《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研究》。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小學生的老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無用論觀點的轉變,並能師生共讀、親子共讀。
2、解決針對學生閱讀方面條件的局限性,制定相應的讀書方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3、培養學生選擇優良書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生小學階段不少於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
三、課題的界定和依據
(一)課題的界定
課外閱讀:課外,學校上課以外的時間。閱讀,看(書報等)並領會其內容。本課題課外閱讀就是指學生利用教學作息時間以外進行的一種自主性閱讀行為。從本質上說,一切的語文改革都應當指向大量閱讀,因為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語言積累才能成為現實,只有具備了豐厚的語言文字積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才有基礎。
調查與對策:本課題主要採用的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分析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並根據不同的原因制定相應對策。
(二)、理論依據
1、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閱讀量達成145萬字」。
2、《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如童話、寓言、故事、科普、詩歌、散文等,鼓勵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倡導課堂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內外,體現了現行語文教學對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視。
3、新基礎教育倡導者朱永新教授說:「讀書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精神生命的質量,而且對於民族和國傢具有特殊意義,因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強大的民族,幾乎都是熱愛閱讀的民族,善於閱讀的民族。」
4、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可能什麼都足夠多,但如果沒有為人的全面發展及其豐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書,或如果不熱愛書和冷淡地對待書,這不算是學校;相反,學校里可能許多東西都缺乏,許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簡陋的,但如果有永遠為我們打開世界之窗的書,這就是學校了。」
5、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兒童個體智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記憶類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難以理解的多種事物中去。這就表明:少年時期應該有一個強化讀書,大量積累語言信息的階段。「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讓孩子與好書打交道,與書中人物對話,與寫書大師對話,惠及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研究目的與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2009年丁玲學校招生考試課外閱讀牽涉量廣,學生棘手。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五年級語文組通過思考,反復琢磨,決定進行課外閱讀興趣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選擇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獲得主體感受,有效地彌補課外閱讀的不足,形成綜合的語文能力並以閱讀促進寫作。以達到課外閱讀不是「課外」,而是語文訓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常態,使每個學生都能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讓讀書成為需要,讓讀書成為習慣,讓讀書成為生活方式!
五: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一)研究的對象:我校五年級學生。
(二)研究的內容:
1、調查我校五年級學生讀書現狀,通過學生及家長問卷調查獲取一系列數據。
2、如何盡快改變家長對讀書「無用論」「耽誤學習成績」的看法,並能親子共讀。
3、研究留守兒童讀書方案,讓留守兒童有效的讀書。
4、開展「獻兩本,讀百本書」活動,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充分利用現有的圖書借閱平台,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保障學生的小學階段要完成的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需求。
5、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將指導閱讀和課外閱讀進行銜接和整合。
6、研究要讓學生知道讀什麼、怎麼讀、怎麼評價、如何反饋的問題。 掌握適宜自己讀書
❻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興趣的研討
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養成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接觸新事物,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彌補智力發育的不足。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呢?經過我兩年多的教學探索,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曾經聽過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導語像吸鐵石,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有些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喜歡用這樣的步驟:先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在讀課題後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讀了課題 後你想學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表面看上去這就是體現學生主體,吸引學生了,但如果這種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顯得呆板而無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避免模式化。那麼如何才能達成新課標的要求,導入新穎面不呆板無個性呢?我覺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能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笑話,一句名言,一個小游戲開場,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過程中,再入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例來說,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課時,學生都喜歡猜謎,所以在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電用器)。經過幾分鍾的思考並聯系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學生猜出了是電視。我立即在黑板上畫了一台電視機的圖形,接著和學生談話交流。 師:你們都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喜歡看什麼節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麼電視節目? 生:我喜歡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歡看《斗龍戰士》。我昨天看了金鷹卡通的《神奇寶貝》………… 學生們都帶著眉飛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在學生交流了數分鍾後,我說:「看你們談的熱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看電視,今天呢,老師也請你們在課堂上看電視,看看「明明」一家人給我們演了什麼電視。」隨即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這個導入環節中,「猜謎」和談論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吸鐵石,充分調動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樂趣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特別感興趣,喜歡刨根問底,搞個明白,總喜歡問為什麼,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前提。老師不能抹殺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而更應該盡量幫助他們解答,還需要引導他們將質疑萬事萬物的心主要用到學習中來,有可能的話讓學生之間互相解決質疑,比如採取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學標點符號的時候,我讓學生來說句子,再由學生加上標點,這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精心設計的課堂小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育中間,用一小部分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試,如詞語接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讀讀記記」時,共有從一到十個成語,我採用趣味朗讀進行比賽,每個學生領一個數字卡片,再按照數字順序讀,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成語的記憶,又考驗了他們的反應,雖然會佔用一點教學的時間,但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效率也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之間的競賽,這樣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牆上弄一個「學習之星」專欄,上面 寫好每個學生的名字,如果上課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作業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給予小五角星的獎勵。學期結束時不只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獎勵,同時還要參考「學習之星」上標注的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我還開展「展示台」專欄,專門展示一些範文,加強學習,同時還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較好的學生作業,美術作品和滿分試卷,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坐在教室上課有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上課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讓學生樂於學語文 小學生的思想是很簡單的,可能他們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他上的課,因此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強各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使用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最後就是要善於和學生交往,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會形成情感融洽、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中午在學校吃飯,每天中午我都有較多的空閑時間,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個小時進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在家、在學校的事情,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老師可以想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上課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我們祖宗幾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課時也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我曾經在南師附小實習的時候聽指導老師上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兩則》中的《南轅北轍》時,指導老師把「那個人能不能到楚國?」換成另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這個人帶夠了盤纏,他一直這樣走下去,會有什麼結果呢?」這個問題很有創造性,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走到南北極會凍死,有的說會回到原點,有的說地球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個問題換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結果截然不同,學生在通過閱讀來回答思考老師的提問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生字生詞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學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助於解決好生字生詞的認識和理解,就等於多了一個能夠時時刻刻在你身邊教你的老師。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字會加強他們閱讀更多課外書籍的慾望,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工具書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課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將表現好的學生記在「學習之星」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加強培養日常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可以將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記下來,課後根據筆記進行復習,不僅記得深,而且記得更為全面。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讓學生做筆記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隨手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好詞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經典範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錄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例如開展「經典誦讀」專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更換一次專欄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多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另外,從二年級下學期起讓他們每天摘抄三個好詞和一個好句,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對學習習作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更進一步衡量素質教育是否成功實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做新課改的排頭兵,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養成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接觸新事物,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彌補智力發育的不足。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呢?經過我兩年多的教學探索,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曾經聽過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導語像吸鐵石,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有些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喜歡用這樣的步驟:先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在讀課題後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讀了課題 後你想學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表面看上去這就是體現學生主體,吸引學生了,但如果這種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顯得呆板而無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避免模式化。那麼如何才能達成新課標的要求,導入新穎面不呆板無個性呢?我覺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能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笑話,一句名言,一個小游戲開場,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過程中,再入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例來說,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課時,學生都喜歡猜謎,所以在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電用器)。經過幾分鍾的思考並聯系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學生猜出了是電視。我立即在黑板上畫了一台電視機的圖形,接著和學生談話交流。 師:你們都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喜歡看什麼節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麼電視節目? 生:我喜歡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歡看《斗龍戰士》。我昨天看了金鷹卡通的《神奇寶貝》………… 學生們都帶著眉飛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在學生交流了數分鍾後,我說:「看你們談的熱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看電視,今天呢,老師也請你們在課堂上看電視,看看「明明」一家人給我們演了什麼電視。」隨即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這個導入環節中,「猜謎」和談論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吸鐵石,充分調動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樂趣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特別感興趣,喜歡刨根問底,搞個明白,總喜歡問為什麼,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前提。老師不能抹殺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而更應該盡量幫助他們解答,還需要引導他們將質疑萬事萬物的心主要用到學習中來,有可能的話讓學生之間互相解決質疑,比如採取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學標點符號的時候,我讓學生來說句子,再由學生加上標點,這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精心設計的課堂小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育中間,用一小部分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試,如詞語接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讀讀記記」時,共有從一到十個成語,我採用趣味朗讀進行比賽,每個學生領一個數字卡片,再按照數字順序讀,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成語的記憶,又考驗了他們的反應,雖然會佔用一點教學的時間,但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效率也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之間的競賽,這樣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牆上弄一個「學習之星」專欄,上面 寫好每個學生的名字,如果上課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作業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給予小五角星的獎勵。學期結束時不只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獎勵,同時還要參考「學習之星」上標注的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我還開展「展示台」專欄,專門展示一些範文,加強學習,同時還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較好的學生作業,美術作品和滿分試卷,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坐在教室上課有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上課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讓學生樂於學語文 小學生的思想是很簡單的,可能他們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他上的課,因此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強各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使用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最後就是要善於和學生交往,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會形成情感融洽、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中午在學校吃飯,每天中午我都有較多的空閑時間,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個小時進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在家、在學校的事情,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老師可以想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上課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我們祖宗幾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課時也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我曾經在南師附小實習的時候聽指導老師上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兩則》中的《南轅北轍》時,指導老師把「那個人能不能到楚國?」換成另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這個人帶夠了盤纏,他一直這樣走下去,會有什麼結果呢?」這個問題很有創造性,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走到南北極會凍死,有的說會回到原點,有的說地球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個問題換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結果截然不同,學生在通過閱讀來回答思考老師的提問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生字生詞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學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助於解決好生字生詞的認識和理解,就等於多了一個能夠時時刻刻在你身邊教你的老師。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字會加強他們閱讀更多課外書籍的慾望,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工具書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課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將表現好的學生記在「學習之星」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加強培養日常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可以將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記下來,課後根據筆記進行復習,不僅記得深,而且記得更為全面。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讓學生做筆記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隨手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好詞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經典範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錄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例如開展「經典誦讀」專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更換一次專欄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多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另外,從二年級下學期起讓他們每天摘抄三個好詞和一個好句,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對學習習作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更進一步衡量素質教育是否成功實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做新課改的排頭兵,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
❼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作文
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養成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接觸新事物,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彌補智力發育的不足。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呢?經過我兩年多的教學探索,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曾經聽過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導語像吸鐵石,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有些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喜歡用這樣的步驟:先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在讀課題後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讀了課題 後你想學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表面看上去這就是體現學生主體,吸引學生了,但如果這種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顯得呆板而無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避免模式化。那麼如何才能達成新課標的要求,導入新穎面不呆板無個性呢?我覺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能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笑話,一句名言,一個小游戲開場,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過程中,再入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例來說,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課時,學生都喜歡猜謎,所以在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電用器)。經過幾分鍾的思考並聯系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學生猜出了是電視。我立即在黑板上畫了一台電視機的圖形,接著和學生談話交流。 師:你們都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喜歡看什麼節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麼電視節目? 生:我喜歡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歡看《斗龍戰士》。我昨天看了金鷹卡通的《神奇寶貝》………… 學生們都帶著眉飛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在學生交流了數分鍾後,我說:「看你們談的熱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看電視,今天呢,老師也請你們在課堂上看電視,看看「明明」一家人給我們演了什麼電視。」隨即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這個導入環節中,「猜謎」和談論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吸鐵石,充分調動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❽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認為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著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略抒己見,意在拋磚引玉。
一、 激發寫作興趣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普遍學生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不及時醫好這塊心病,那麼寫作教學將事半功倍。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寫《一次活動》,寫作之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二、培養多讀多寫
多讀多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以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多讀多寫,否則將前功盡棄。要達到多讀的目的,除了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從中吸取寫作「營養」。為了讓學生能讀到更多的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勵學生辦好借書證,定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其次,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好「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訂《小學生作文選刊》《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創新作文》等,並號召學生踴躍捐書。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平時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
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要達到多寫的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具體做法是:優等生可以寫出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抄錄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記「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我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或日記,不定期檢查,對於做得較好的學生給予誇獎,樹立榜樣,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則耐心指導鼓勵。
三、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麼,怎麼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麼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麼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對學生作文的批改、講評,我不是採取傳統式的教師承包批改、講評的做法,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作文的批改、講評。學生自己批改、講評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評改、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後,再抄進作文本。作文交上來後,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盡可能用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個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於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過程中,認真推薦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後重蹈覆轍。詳評班裡的「代表作」,我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管窺之見。語文教學成在作文,敗在作文。在寫作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我們語文教師去共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