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精讀課

小學語文精讀課

發布時間:2021-02-17 09:16:04

小學語文略讀課與精讀課的課型有何具體區分

教【教目標、教內容】1.依據課程標准、情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操作與檢測教目標;2.教內容具體、集具提升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文熏陶價值何教【教、教策略】1體現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培養;2.突言語理解、運用能力訓練培養;3.關注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價值取向域何【習狀態、參與程度】1.注意狀態:集、持續;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3.思維狀態:積極、主;4.情狀態:自、自控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習效【目標達、素養提升】1.效達預設教目標;2.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審美、情態度等面獲實實知識積累、技能訓練、程悟、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面僅高級閱讀教教何教結合本教展示課例談談粗淺體、閱讀教教(教內容)論作研究者作聽課教師我審視、評價節閱讀課首要關注點應該教師教(教內容)否明確、具體、合宜期我語文閱讀教研究於關注教師教於關注閱讀教研究於教師教更加關鍵閱讀教內容研究、建設卻直處於茫、模糊狀態難根本改變語文閱讀教少、慢、差、費現象王榮教授指語文教內容語文教層面概念同面兩問題:第問題針具體情境班乃至組、使更效達既定課程目標實際需要教第二問題使具體情境班乃至組、能更掌握既定課程內容實際用教實際教教師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內容自讀懂內容等同於應該掌握內容;同閱讀教處閱讀理解(即讀懂課文寫內容)層少於每篇課文具體教內容進行研究我認高級閱讀教教(教內容)致包括三面:()寫指教師引導幫助閱讀教課文內容、主旨面完五任務:1.理解課文內容;2.習課文介紹相關知識;3.悟課文表達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情;5.受審美熏陶染(二)寫說寫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思想內容再語言文字完張志公先所說走前閱讀教往往重視寫說僅僅完閱讀教部任務閱讀教更重要任務於引導閱讀程體各種語言形式准確表情達意麵作用逐步習語言運用規律終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寫體包括幾面:1.詞語:重點詞句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詞語;2.句式:課文現具遷移作用或同尋語言表達式;3.寫:修辭手使用構段式課文、結尾、渡;4.標點:准確使用標點意味深標點異乎尋使用標點(三)閱讀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指:應加強閱讀指導讓逐步精讀、略讀瀏覽近語文界於際評價(PISA)、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解斷深入於閱讀教應進行閱讀、閱讀策略教已經形共識普遍認同比較適合語文閱讀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教(教內容)依據呢簡言三面考慮:1.依據情實際:包括所教班已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及前本班否接觸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課文需要零始習類課文需要原基礎進行拓展、提高等等2.依據文本特點:麵包括兩點文體特點比教寫事記敘文要關注事情發展敘述程;教說要引導握說塑造物形象特點;教寓言要讓深刻體認識寓意等二語言特點比作者准確用詞、變句式、平寓奇寫、反規標點等3.依據課標要求:雖語文課程標准課程內容具體化面仍存需要解決問題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同段於同教內容同要求於確定合宜教內容幫助例於詞語教要求課程標准同段要求同:第段:結合文實際解課文詞句意思;第二段:能聯系文理解詞句意思體課文關鍵詞句表達情意作用;第三段:能聯系文自積累推想課文關詞句意思辨別詞語情色彩體其表達效閱讀教應依據同段要求確定具針性層性教內容二、閱讀教何教(教、教策略)我認語文教師備課應該首先明確教再考慮何教且根據優秀語文教師經驗往往幾乎明確教同何教自形比較順暢、效教思路設計說教師著手篇課文教設計前應該首先做功課定文本細讀且全身潛本文要文本跳自身份視角名熟閱讀者轉換名處閱讀習階段熟閱讀者——要站立場設想:閱讀篇課文能讀懂能哪些懂閱讀現閱讀障礙由於背景知識欠缺閱讀策略缺失習篇課文語文運用面應該習、駐留哪些知識、技能思想情面應該哪些體悟染等等關於閱讀教何教現廣教師認識理念都比較致認同要致力於語文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精英杯教展示16節課我研究實際閱讀教具體教行層面應該何落實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提供課例面我想僅與閱讀教何教密切相關幾問題結合反兩面課例略陳見()要確認識與恰處理閱讀教理解理解能力閱讀能力核理解習語言文字運用題應義理解閱讀教重要內容實際閱讀教應絕化看待理解即使實施新課標背景應概拒斥理解課文理解夠深入或理解容易現偏差課文含義比較深刻代背景遠離理解起困難課文教應適加理解量例《爺爺壓歲錢》課教師通引導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男、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爺爺說斷加深悟爺爺良苦用前閱讀教較普遍存於注重課文內容理解導致月底教效益高閱讀習興趣高例《美極與糟透》課文主旨理解起比較容易(文作者明晰表述)像課文沒必要內容理解糾纏省間用體、練讀同物理、語氣(二)教環節設計要簡明、簡單閱讀教需要進行教設計且許參加公課、展示課教師往往力求課設計新意我經看閱讀教設計:教環節教師設計費力課堂師都忙亂每環節看似都走遍總覺哪環節都扎實本展示教師執教《美麗興安嶺》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季節構段式相似特點先帶領習春部內容並引導總結作者描寫春興安嶺思路:季節——樹木——其景物接著讓按照思路習自主習另外三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語文訓練教層清晰教重點突(三)閱讀教要體現文體意識所閱讀教現千篇律模式化現象其重要原罔顧同文體特點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設計實施閱讀教候應文體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特點教例教師執教《楊榮打虎》根據課文說(節選)文體特點抓住說三要素引導品讀重語段場面描寫體物理、表情、作描寫於刻畫楊榮主要物形象作用認識楊榮具臨危懼、沉著冷靜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即事》則突意境創設與體重點進行誦讀訓練達教目標(四)閱讀教要定教順導目前些教師閱讀教同程度存著教師理解代替悟現象其表現教師提問設計僅僅完預定教設計服務沒充考慮閱讀習實際展示教師教《故鄉蘆葦》課教師提習要求:課文哪些給留印象深筆畫畫再寫自體教《莫高窟》課伊始教師讓圍繞課題提自問題提問題設計莫高窟位置、莫高窟都等教師順勢教體現閱讀教初步閱讀受發(非教師設計發)使教師問題設計具整體性較高思維價值同自主閱讀習提供空間(五)語言形式習與運用要真閱讀教重要內容1.注重音等語文基本訓練展示教師普遍重視及糾錯誤讀音且採用靈效比教《哈爾威船》教師示奔兩讀音:bēnbèn同示詞典兩讀音解釋接著示課文含兩讀音句引導確予區2.詞句習要靈論初讀課文集認讀詞語閱讀教程於重點詞語詞語品味都體現於詞語教重視詞語僅低級閱讀教重點貫穿整三段閱讀教重點除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外教《莫高窟》習惟妙惟肖《故鄉蘆葦》習紡織娘等詞語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直觀理解詞語效較習《千躍進別山》教師同示三句:①先部隊戰士殺向敵②先部隊戰士勇猛殺向敵③先部隊戰士猛虎山殺向敵教師引導通比較認識使用形象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形容詞表達效更形象更3.朗讀訓練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閱讀教朗讀訓練主要目應該幫助更加具體、深切體課文內容、主旨情要根據同課文特點及情實際確定每課具體集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教設計教目標籠統寫確、流利、情朗讀課文《美麗興安嶺》句:山積雪融化雪水匯溪淙淙流著位教師根據課文描述溪提示朗讀其淙淙要讀輕些教《月光曲》教師提示要微波粼粼海面霎間灑遍銀光霎讀輕些、虛些表達意境朗讀訓練目標准確具體每節課朗讀訓練目標宜教師要重視訓練扎實尤其反復朗讀讀效教師要通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種效幫助真讓通每節課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所提高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語用訓練閱讀教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語用訓練於具較高語用訓練價值語言文字要角度、採取種式進行訓練例針《莫高窟》描寫飛部文字兩位教師設計語用訓練:(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2)朗讀訓練讀畫面;(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位教師示:手握短笛();圍坐起();()()位教師展示另外三幅飛圖片示:壁畫飛()()5.閱讀教要關注語言表達習與訓練前種觀點認要倡導指向表達閱讀教我理解強調要閱讀教重視語言表達(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習除述提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外本展示教師執教《爺爺壓歲錢》臨近結尾讓謝題寫寫親謝需要注意閱讀教讀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安排想像、拓展表達練習應與課文內容或表達某種相關;同要避免寫寫傾向定要文制宜制宜注重實效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群文閱讀教本教展示位教師教《楊榮打虎》運用折線圖形式讓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習說波三折寫並進行復述訓練位教師執教《拐彎處》圍繞父主題節課進行群文閱讀教:①用《爸爸》繪本朗讀導入;②教給用串聯關鍵詞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運用朗讀評價閱讀;④延伸閱讀習《震父與》兩節課於目前閱讀教研究熱點——閱讀教策略群文閱讀教進行益嘗試帶給與教師啟發
集中精神: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著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好的。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沒有其他軟體得干擾)的條件下,關掉電話和手機,關掉電視,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里,在沒有任何打擾下進入寫作狀態。

❷ 請問45分鍾能上完一篇小學語文精讀課文嗎

可以的,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講課就行,其他時間從課堂練習,知識拓展方面自己控制

❸ 如何把握教科版小學語文的幾種課型 精讀課文要有語文的味道

首先,讓課堂充滿「語文味」最基本的一點事教師的語言要有「語文味」。這里對教師的要求雖然不至於是滿口之乎者也,但是在說話時,也要適當運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課堂小結時說一段優美的話,或借排比以加強氣勢,或引經據典,讓學生感到新奇,抑或充滿喜悅的小小感言,簡單的幾句話就能感染到學生的情緒。有一次在講課中,我發現有些在角落的孩子不太積極舉手,於是我說:「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你不發光別人怎麼能發現你這塊真金呢?坐在後排的孩子們,一起發發光好不好?」這樣的兩句話說完,後排的孩子就會更容易參與到課堂中。我們平時指導學生寫作文,要講究語言美,要會適當運用技巧和方法,其實身教重於言教的真正含義也就在這里,如果我們平時總是說大白話,卻要求學生說話寫作文雅優美,那必定是有難度的。如果在每節語文課中我們都能在合適的地方運用恰當的語言,潛移默化中,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我們市級小學,有些孩子常常發現不了自己校園的美,其實跟有些小學相比我們的校園建設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於是我便告訴他們孔子的那句「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我稍加解釋,學生一下就明白了,而且推而廣之也能用到其他的語境中。因此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語言上適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在講到特定的內容時,給學生補充有關的典故、成語或經典詩句,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里要求老師的語言首先要准確,在准確的基礎上,不要牽強附會,不要刻意為之,而是針對講課的內容適當運用技巧。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比較難的,需要我們平時多思考多練習,備課時多加留心。一個詞彙貧乏、語言通俗的老師,不一定都能上好語文課,但那些舌燦蓮花、旁徵博引的教師,往往一定能將學生引領到這個博大精深的語文殿堂。
其次,讓課堂充滿「語文味」最關鍵的環節是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魏書生老師曾經要求學生想像一個場景,從大致輪廓開始,添加顏色,增加細節,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使畫面生動形象,這樣就會產生比較直觀的情感想像。除了這樣的想像之外,我們應該設計更多的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方法。我一直認為,讓每一篇課文都能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便真正融入到課文當中,語文學習的各方面效果從能由此以點帶面地達到。比如在講授《冬陽童年 駱駝隊》的時候,我結合自己的個人體驗,寫了一首小詩,讀給同學們聽,他們都深受感染,紛紛拿起筆來寫自己的童年;在講授《草蟲的村落》,我引導學生講述人類的村落,人類的種種生活方式,然後套用到草蟲身上,對比差異,增強理解;再比如《中華少年》一課,我用配樂《紅旗頌》和有關國慶節的幻燈片為輔助,在課堂上進行了朗誦比賽,並沒有講述其他的內容,但全班同學激情澎湃,理解很到位……人的七情六慾都是類似的,只是有的人比較敏感,體會的比較深刻,有的人比較大意,雖然經歷了但不善於體會,也就逐漸忽視了這樣的情感。而情感,確實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人要對外界充滿快樂的情感才能夠做好事情。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各種作者的不同情感,體會他們是怎樣關注他們周圍的世界,進而了解到這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這對於學生未來的成長、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等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我相信善於儲存自己情感的學生,一定記得自己的美好童年,一定記得自己成長的道路,並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妥善解決,在面對未來的選擇時做出准確的判斷,而那些過早忽視自己情感的學生,則很容易迷失自己的道路,成為生活中的弱者。在這里我想,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的情感有很好的把握,然後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這樣在講課時,我們便知道在什麼地方給學生什麼樣的引導,如果能找准時機給學生加以點撥,課堂的高潮、教學的靈感便會隨之而來。當然這取決於我們平時的多訓練和對學生的了解,只要在講課中所加思考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再次,學生應當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口頭或書面准確表述。學習,追根到底不是像電腦一樣儲存知識,而是創造創新。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作者思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甚至是從事物的兩面性出發提出相悖的觀點,而不是僅僅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復述。這點對於高年級來講是比較重要的,學生平時習慣了對知識的掌握和依賴,往往難脫窠臼,這點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既要肯定書本的知識,又要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比如在講《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和學生找出了晏子與楚王對答的內容,要求學生分別扮演晏子和楚王,拋棄課文中的話,用自己的觀點去反駁楚王,學生們興致大發,一個個都把「楚王」駁得啞口無言。
此外,小學語文學習應當以突出內容的主體地位。語言技巧是必要的訓練,形式是不容忽視的方面,但是不管怎麼樣,如果學生將來不是研究形式主義,那麼所有的形式就應當是為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學生過於重視技巧而忽視內容,也不能過早放棄形式的訓練,這點要把握好度,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因此,從這方面來講,讀書不能斷章取義,要引導學生總體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就像《山中訪友》、《草蟲的村落》等幾篇課文,練習冊上有太多考察語句修辭手法的題目,有些句子很難辨別,只能把這些句子拆分成幾部分,破壞語句的完整性並賦予其含義當然是解構主義的強項,但是這樣過度的分析破壞了語言的美感,影響了小學生們對語言美的理解。要知道真正的語言美,並非修辭手法用得多准確,而恰恰是作者的情感和內心想像真實地流露,因此對於課文一定要在整體上把握體會。好作文也不全是好句子的羅列,關鍵還是思想,是觀點,是情感,是內涵。
「語文味」的構建,並不在於這幾點的要求,這只是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感想。語文原本就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是與每個人終生的情感、思想、生活等密切聯系的一個工具,並非只言片語就能將其歸納總結。但是我相信,在我們不斷的交流與探討中,語文教學的深廣度一定能得到擴展,教學工作也一定能充滿更多的詩情畫意!

❹ 小學語文精讀課文作業留什麼

翻譯詞語,概括大意,閱讀等

❺ 小學精讀課文怎麼上

基本模式:
收集資料,課前准備——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感悟,質疑問難——圍繞重點,精讀探究——回歸整體,深化提高——拓展練習,激勵評價
一、收集資料,課前准備
這一階段是課前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養成在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習預習的方法,為學習課文做好准備。這一階段由兩個環節組成:
1、預習。可分為五個方面:讀、畫、查、想、摘。
「讀」「畫」」就是通讀課文。建議中高年級學生採取默讀的方法,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懂的句子。「查」就是通過查字典、詞典掌握生字的讀音、生字的意思。「讀」就是大聲地讀課文,盡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讀不好的或難讀的句子畫下來,以便課上和老師、同學學習。「摘」就是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摘抄下來。「想」就是做好預習小結,想一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課文有什麼特點,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做好預習筆記,以便課上交流。
2、收集:課前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及自己的能力,盡量收集與本課有關的有助於本課學習的資料,進行梳理,為課上交流做好准備。
二、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這一環節是指老師根據課文特點和實際條件,選擇有效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靈,縮短與作者的距離。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引起師生情感共鳴、展示教材精彩片斷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等。無論採取什麼方法,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導入語言要凝練。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導入揭題後老師要抓住題眼引導學生解題,從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主要是引導學生從內容入手,通過語言文字感知課文,對課文產生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並將這種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來。這一步驟分三個層次:
首先,由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提出表述要求作為閱讀提示。閱讀提示大致可以從三方面提出:一是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如「主要寫了什麼?」二是對課文中心的捕捉,如「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三是對課文結構的認識,如「按什麼順序寫的?」
教師的閱讀提示要從整體出發,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遵循作者思路,安排教學過程,使文路、教路、學路三路合一,便於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入正確的軌道,從而掌握文章的脈絡,體會出課文整體和部分的內在聯系,同時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等。
二、要善於抓住容易造成學生思維障礙而又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幾點設計閱讀提示。如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可以設計這樣一組提示:「這段主要內容是什麼?」「寫了哪些感人場面?」「通過這些場面可以體會到人們是怎樣的心情?」這樣可以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描寫「天氣、群眾、老奶奶、年輕夫婦、紅領巾」的句子,並從中體會到人們沉痛的心情。
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還可以根據需要輔以圖畫、音樂、錄音、錄像等手段,創設一種與課文內容和諧的氣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和想像產生較准確的印象。
最後,讓學生表述獲得的印象。學生的表述是對課文感知的檢驗,同時也進行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並初步滲透了思想教育。當學生表述不夠准確時,可引導他們進行再閱讀,再感知。
初讀階段有以下要求:
(一)初讀階段是閱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階段,因此不能走過場,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和交流。
(二)檢查交流。學生初讀後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交流方案,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同時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糾正和補充自覺過程存在的錯誤或疏漏,梳理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要溶入教學目標中,在學生深入讀文後找到答案。
四、交流感悟,質疑問難
學生閱讀課文時和閱讀課文後,自然會產生讀書感受和體會,自然會產生疑惑和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交流讀書的感受和體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機,了解學生自讀自悟的情況,進行梳理歸納,確定其後教學的重點,為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充分的准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思想。
五、圍繞重點,精讀探究
圍繞確定的教學重點,或大多數學生的疑問,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深入探究。學生在充分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文章的重點語句、重點段落,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體會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指導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探究問題答案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促進朗讀課文水平的提高,使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把解決問題和領悟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和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經歷一個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進而體會思想內容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這樣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六、回歸整體,深化提高
學生在精讀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再通讀全文,豐富深化精讀課文時的認識,進一步揣摩、領悟文章的寫作方法。
七、拓展練習,激勵評價
學生學完課文後,無論是語文知識,還是認識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高。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適度拓展,鞏固學習成果。根據所學內容,或者開展相關閱讀,或者進行多樣化練習。特別是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和選點品讀形成的語感,要通過情境性填詞、造句等模仿性練習積淀下來。練習要具有多樣性、創造性、選擇性、開放性和綜合性。
正確評價一節課中的自我表現、探究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推進器和催化劑。評價可採取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在肯定、鼓勵的同時要做到客觀。
本模式操作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1、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具有工具性的認識來之不易,在語文單獨設課60年後,此觀點才被寫進教學大綱。語文教學落實工具性沒有錯,否則,完全沒有必要開設語文課。新課改以前在這方面的問題是,我們在工具性與思想性之間搖來擺去,而忽視了語文課的另一個重要性——人文性。語文本身就是文化,課程內容充滿人文色彩,語文課程完全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正確的做法是:重視課程、教材、教學的人文性。教學中,在憑借字、詞、句、篇培養各項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凸顯人文性,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本內涵是:語文課程必須遵照語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掌握語言這一重要的工具;語文課程同時還要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與課程文本形成互動,影響學生的心靈和品德,構築學生一生發展的文化基礎。
2、強化目標意識,達成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體現了國家在學語文、學做人上對學生的要求,前兩個維度側重於學習語文,第三個維度側重於學習做人。學習語文,關乎接班人的「才」與「能」;學習做人,關乎接班人的「德」。我們需要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和勞動者。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今天的工作對於學生成長、對於祖國前途的重要意義,從而盡我們的最大努力,把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有愛國心、有責任心、有愛心的,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有一定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中國人,實現在育人和學習語文目標上的整體優化。
3、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實現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優勢互補。
有專家說,課改之前老師把學生看成「魔鬼」,緊緊地控制;課改之後把學生看成「天使」,任其自由飛翔。其實,學生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學生是成長、發展中的人。
這中間,至少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師生關系問題,一個是教與學的方式問題。師生關系,應當是平等、民主的,互相信任與尊重的,搞師道尊嚴是不對的,簡單地理解為師生是夥伴、合作者,恐怕也是不全面的。教師除了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還有責任通過引領與教育,使學生學會和會學。把學生看成「魔鬼」,教師自然成了「主宰」,學生必然成為被動的接受體,這是以前教學最大的毛病,萬萬不可重蹈覆轍;把學生看成「天使」,教師必然會放棄自己的責任,學生充滿了快樂,但往往學而少獲,這是當前的教學要警惕的。至於教與學的方式,把學生看成「魔鬼」,教師必然牽著學生走把學生看成「天使」,教師必然放任自流,被學生牽著走。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教與學的和諧,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適當結合。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人人有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則要激活、調動學生內在的潛能。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本,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既體現共性的學習,又滿足個性的學習。合作、探究還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養會學習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不能輕言放棄。要根據不同年段、不同課程內容、不同課型等,組織適時、適量、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要學有目的、學有要求、人人投入、學有成效。人人參與是十分重要的,要防止以部分學生的活動代替所有學生的活動,防止以部分學生為主體代替以全體學生為主體。
在小學階段,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只能是初步的,探究的內容是相對簡單的,是需要教師組織、引導、幫助的,且不宜頻繁使用。重在通過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萌芽。
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小學是必需的,是教學的重要方式。經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仍理解不到位,理解不準確,或不懂不知且需要現在就懂就知的地方,就要講解。好的講解同樣具有啟發性,同樣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
4、把握文體、課文特點和年段重點,靈活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從年段目標來說,低年級的重點是:培養閱讀興趣,識字,朗讀,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句。中年級的重點是:朗讀,默讀;理解詞、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略讀,粗知大意;初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詩歌、敘事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的文章的閱讀;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從不同文體的課文來說,詩歌宜一邊朗讀一邊想像描述的情境了解詩意,熟讀成誦。散文,特別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導朗讀和通過學生聲情並茂地讀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體會作者的情,在熟讀的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言。童話、故事,宜在初讀大體了解主要內容之後,幫助學生理清線索,熟悉重點詞句,而後以線索為經,以重點詞句為緯,練習復述。敘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點部分發表感受,借鑒寫法。小說,宜在初讀有了初步印象之後,抓住對人物的描寫,感受、體驗、評價人物形象,了解描寫人物的種種方法。說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說明了什麼之後,有重點地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具體到教學某一篇課文側重抓什麼,則要因文而異。同樣是寫景、狀物的課文,課文不同,應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全文是圍繞「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句話來寫的;一些段落,像寫海水的色彩,也是圍繞一句話(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來寫的。我們就可以根據年段要求,結合課文特點,體會並學習圍繞一句話把一段話寫具體,以此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而《美麗的小興安嶺》呢,是按季節的順序描述小興安嶺的景色和物產的。教學時則可以把了解和學習按時間順序、抓住特點描寫景物作為一個重點。《趙州橋》又不同了課文先寫了橋的堅固,再寫橋的美觀,在寫堅固之後,美觀之前,用了一個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理解作者怎樣寫橋的堅固、美觀,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了。上述三篇課文同為寫景狀物的文章,都編在一冊書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卻可以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又如,《頤和園》《記金華的雙龍洞》,都是游記也都是描寫景物的文章,因為具有按游覽順序來寫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理清描述的順序學習、借鑒這種寫法。
而同樣是敘事寫人的課文,因為課文有不同特點,所以教學就要有不同的重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從幾個方面,通過幾件事來回憶魯迅的。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這種寫法。《十六年前的回憶》的突出特點是首尾呼應,讓學生了解這一寫作特點就應列入教學重點之中。而《再見了,親人》的顯著特點是,寫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段,在敘事的基礎上抒情;最後三段在前面三段的基礎上,更深一層地、集中地抒發感情。這種寫法的揣摩,就不能不在教學中予以重視。《小英雄雨來》是將略讀課文,文章篇幅較長,又是分六個部分來寫的,把教學重點定在略讀課文,粗知大意,而後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是比較適宜的。總之因文而異是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制定閱讀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原則。
5、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閱讀,豐富積累。
閱讀教學是有一定目標、指向的閱讀活動,不是無目的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特別是對於處在學習閱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更要加強教師的指導。
課程改革中的閱讀教學,不是只強調學生的自主,不重視教師的指導,更不是教師被動地跟在學生後面,使教學像漂泊在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萬萬不能放棄主導作用。與以往不同的是,教師要在與同學共同學習中「導」,在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導」。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學習。這時,居高臨下的老師不見了,有的是共同學習的大朋友,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三個尊重」: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而且是「使用學習中的首席」。因此,要在學中進行指導、引導、輔導、誘導。譬如,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果學生忽略了,老師要提醒學生予以關注;對於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的重點、難點,老師要作為問題提出來,和同學共同探討;對於學生尚未意識的學習方法、尚未養成的學習習慣,老師要引導發現、習得;對於學生應知而不知、討論交流後仍理解不到位之處,老師要做到必要的、精要的講解。課改不應拒絕所有的接受性學習。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必要的。教師的示範、講解也是一種指導,能積極地影響學生由接受走向發現。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導」,要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因勢利導,不是老師主觀地牽著學生走;教師的「導」,要在師生共同學習、交流對話中「導」,有情感交流,有思維碰撞,不是冷冰冰的「我教你學」;教師的「導」,要落實到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漸生成,逐漸建構,在動態的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能力、方法、習慣。

❻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在閱讀上策略是什麼

首先把文復章認真閱制讀,摸透中心,思想感情,然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樣會為你帶來方便。
這是我認為的。
祝你成功!↖(^ω^)↗

❼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精讀課文

「精讀課」(亦稱「導讀課」)是指對教材中一類課文的教學。教師就是憑借這一篇篇課文,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並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是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過程。導讀課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礎的作用。
導讀課如何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由於課文類型、體裁、題材的不同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實際不同,在進行一篇課文的教學時,我們一般不對教學作統一要求,教師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計講究實效的教學過程。但是,考慮到許多教師設計教學時把握不好,因此,還是提出了一些導讀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的程序供參考。
一、導讀課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目標上,要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突出重點、難點;在教學安排上,突出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啟發誘導;在教學程序上,體現簡化實效。
二、低年級一篇課文導讀教學的程序
低年級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課文內容淺顯,篇幅短小。一般來說,學生只要能正確、流利地讀出課文,也就大體上理解了課文內容。古詩內容較深,學生只要能讀會背,對內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這樣看來,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讀,特別是朗讀。在反復、逐步深入的朗讀中強化識字,積累詞句,了解課文內容。一篇低年級課文的教學順序可以安排為:「初讀──讀正確;熟讀──讀流利;理解地讀──讀出感情」。
「初讀」: 要求是讀正確,即用普通話把每個字的字音讀准確、讀清楚,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不重復,不頓讀、不唱讀。這一環節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可以用生動的導語或創設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導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上幾遍,達到讀正確。拼音不熟練,教師可以范讀或領讀。第三,檢查、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方法可以靈活多樣,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講解字義。第四,檢查、指導讀課文,讓幾名學生(最好選中下等的學生)讀一讀課文,看全班大部分學生是否都達到了讀正確的要求。
「熟讀」:要求是讀流利,即讀得通順、流暢,比較熟練。這一環節,一般應做的幾項工作是:第一,藉助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讀課文的興趣經久不衰。第二,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己反復讀課文,讀的遍數越多越好。第三,通過各種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讀熟了課文,比如,指名讀、句段填空、復述課文內容。
「理解地讀」:就是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出語調、重音、速度和停頓。這個環節,應把指導學生朗讀和理解詞句、體會感情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一般應做以下幾項工作:第一,讓學生提出自己反復閱讀之後仍不懂的問題。對不需要結合深讀課文就能理解的問題,大多數可讓學生相互討論解決;少數問題可由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個別問題可由教師作簡明扼要而又富有啟發性的講解。需要結合深讀課文才能理解的問題,要放在指導深入讀課文時解決。第二,指導學生個人試讀感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第三,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可採取分段讀、分角色讀、引讀等方式。對課文景美、情真的重點段重點處理。先通過讀理解內容,抓重點詞句體會表達的感情,然後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輔之以教師或學生的范讀,可以通過評讀探討如何讀好重點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開,而要穿插進行。第四,當大多數學生能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可以進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寫字指導。讀一讀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寫或容易寫錯的字,要認真示範書寫,讓學生用課後提供的範字描紅,先描後寫,把字寫好。這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夠的時間。低年級「三讀式」教學程序,體現了「以讀為主,寓講於讀」的精神,符合「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傳統經驗。同時又加強了識字和朗讀訓練,利於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這一教學程序如果用兩課時的話,第一課時就是「熟讀、識字」,第二課時就是「理解地讀、寫字」。
三、中高年級一篇課文導讀教學的程序
中、高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教學應更加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在自讀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為此,一篇課文的教學順序大致可以安排為:「自讀自悟──讀通、讀懂;匯報交流──深化、提升;讀背說寫──積累、運用」。
「自讀自悟」環節的要求是: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基本上讀懂課文,並能提出通過自己閱讀思考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個環節應約佔一篇課文教學時間的一半。教師在這個環節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有激發閱讀本課興趣的導語,提出閱讀要求,提示閱讀步驟和方法。第二,指導學生讀課文(中年級可以出聲讀,高年級可以先出聲後默讀),讀的遍數可以從實際出發,但必須做到讀得正確、流利,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程度。初讀課文時要注意認識、讀准生字,掃除讀文障礙。第三,讓學生逐段細讀,著重理解課文的詞句、內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第四,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自讀自悟」關鍵在於「讀文」和「感悟」。一悟詞句,通過充分的讀理解詞句的意思;二悟內容,知道文章寫什麼;三悟思路,了解內容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四悟寫法,發現表達上的特點。必須指出的是,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確,這不要緊,關鍵是引導學生經歷這個在讀中自悟的過程。在開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時,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可以「小步前進」,即把自讀自悟的環節分成幾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確的要求,然後讓學生讀讀悟悟,畫畫批批,以便使學生逐漸掌握自讀自悟的步驟和方法。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干什麼?教師不要急於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學生。其實這個環節,正是因材施教、幫助個別學生的良好時機。
「匯報交流」環節的要求是:交流讀書心得,突破重點、難點,進行語感訓練。這一環節對教師來說,正是順學而導、實現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重要時機。主要做以下幾件事:第一,引導學生交流自讀自悟的收獲和不懂的問題(交流可先小組再全班)。第二,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引導、點撥。引導,要兼顧內容理解、情感體會和表達形式,要抓住重點和難點。點撥,要對好的見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勵,對感悟不深或錯誤之處,要策略地指出並指導矯正。第三,指導品讀重點段,深化理解和體驗,提升人文精神,加強語感訓練。學生匯報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段,教師應以平等參與者的身份向學生提出,展開重點、難點教學。第四,教師要善於在討論基本達到預期目的時,巧妙地把教學引導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經驗證明,「匯報交流」這一環節進行的好壞,關鍵在學生是否能充分地「自讀自悟」。不充分地讀書,或只讀不思考,就讓學生討論交流,很可能離開課文亂說一通,談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讀背說寫」環節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學習,積累運用。主要工作有:第一,拓展閱讀,從課文的相關內容拓展開去,一篇帶多篇。第二,指導語言積累,背誦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說寫訓練,結合課文內容情節或表達特點,聯系學生已有經驗或生活實際,進行說話或小練筆。第四,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五,讓學生聽寫、抄寫或默寫自己喜歡的,或指定的段落、語句。第六,指導分析字形和寫字等。這些工作除了識字、寫字、抄寫詞句,每篇導讀課文必須安排外,其他各項可根據課文內容、形式特點和教學需要,選擇一兩項即可,不必每篇導讀課文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級導讀課教學三大環節設計,符合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較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如果說閱讀教學是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過程的話,那麼,「自讀自悟」便是學生與文本的充分對話、搜集信息和感知信息;「匯報交流」則是生與師、生與生以文本為認識對象的廣泛多向的對話交流,進行信息處理;而「讀背說寫」就是通過有效的語文實踐,把學習內容進行擴展、強化、積累和運用。同時,這樣的教學基本程序,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突出了語文實踐,在「匯報交流」階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語整體改革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教學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課文整體教學的思路,又給各類題材和體裁的課文的教學設計留出了靈活的創造空間。各類課文教學完全可以在這個框架下,根據內容特點,靈活地安排具體教學步驟,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

❽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精讀課

精讀課文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在精讀課文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然而,精讀課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因為精讀課文教學既強調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自主的精細研讀,又強調全面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精讀課文教學方法作下分享。
一、要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必須從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來,大膽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中央教科所張田若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書真的很重要,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但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偏離了對「讀」的理解,一味地讓學生讀,堅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放手讓學生反反復復一遍又一遍地讀,忽視了對學生讀書做要求,忽視了在學生讀中加以指導,忽視了對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
精讀課文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就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而這些方法是需要我們去指導的,這些能力是需要我們去培養的。
那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讀書的能力呢?
(1)要練學生掌握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學會默讀、速讀、瀏覽等各種方式的朗讀,帶著目的讀,帶著問題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傳情。
(2)要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整句話的含義,能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讀完一篇文章,要能概括文章寫了些什麼,我們要不斷地訓練培養學生學會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段落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尊重文本,同時要敢於向文本質疑,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獨特的體驗,能夠積極主動地感受、評價文章中的內容。
二、善於設疑,學中導悟
教學精讀課文,要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及其所反映的內容弄通弄懂。教學中,教師的「導」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方法,學生正是在閱讀理解提高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要通過質疑設問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在教學《可貴的沉默》時,導入新課之後,我便引導學生就題質疑,學生踴躍提出了以下問題:①沉默是什麼意思?②孩子們為什麼沉默?③孩子們在什麼情況下沉默?④為什麼說這是「可貴的沉默」?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解決問題,然後再度細讀,品味其中深長的意味。
還要在各個教學環節善於提問,使學生動腦與動口、動手相結合,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通過精讀達到自悟、議疑,真正讓學生在「思」的過程中,提高「學」的能力,使學生讀得懂、懂得讀。例如:初讀時問:文中寫什麼?精讀時問:它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鞏固讀時問: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一系列思維導向,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自我鍛煉接受信息,學習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這樣,學生在今後閱讀過程中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三、滲透方法,融會貫通
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不應當滿足於學生獲得正確的理解,說出正確的結論,還要引導他們說出這樣的理解、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使學生從中悟出一些學習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並不是由教師生硬地講述、灌輸有關讀書方法的知識。主要途徑應該是滲透。所謂「滲透」,就是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通過例子讓學生從感性上接觸某種讀書的方法,再逐步地從其他例子中領悟、理解這種方法,內化為一種能力,進而反復運用。
(1)從感知語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再到揣摩吸收語言文字。這是學習書面語言作品的一般規律,因此也應該是學習精讀課文最基本的方法。當然,在整個讀書過程中,對形式和內容的掌握是並行的、統一的,但由於有先後有側重,才形成對形式、內容認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在感知語言文字階段,包含著對思想內容的初步理解,而在揣摩、吸收語言文字的階段,則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更深的理解。為滲透這一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時,可以把整個自讀過程設計成一個「感知語言文字�D�D理解思想內容�D�D揣摩、吸收語言文字」的過程,先初步通讀課文,主要是讀正確,並感知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細讀課文,藉助語言文字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後要求細讀語段,理解語言;品讀語段,體味語境;通讀語段,增強語感;結合語段,升華情感。
(2)聯系語境理解詞、句、段。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讀書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原因就在於反復閱讀之後,讀者對整篇文章以及文章的各個部分都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把原來不甚了解的詞、句、段放在已經理解的語言環境中,其含義就可不講自明。運用這種方法,有兩個要點,:一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不要在學生讀上一兩遍課文之後就急於解詞釋句;二是不要孤立地去解詞、釋句、析段,而要把它們放在段落里甚至全篇中去領悟。
總之,無論怎麼上好一篇課文,怎麼教語文,只要重視讀的指導、讀書能力的培養,重視引導積累,重視寫作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學生也就學好了語文。

❾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精讀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