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字筆畫有那些
漢字是由筆畫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的。筆畫與筆畫的組合方式,有以版下三種:
1.相連權
筆畫和筆畫之間互相連接,例如:
人、入、上、工、久、兵、山、口、刀、幾;
2.相離
筆畫與筆畫之間互相分離,沒有接觸之處,例如:
八.二.三.仁、興、川、小、心、兒、氵;
3.相交
筆畫與筆畫之間互相交叉,如:
九.又、丈、豐、卅、干、十、七.豐、世。
② 漢字的所有筆畫名稱
筆畫
名來
稱
例
字源
筆畫
名
稱
例
字
點
廣
橫
鉤
寫
橫
王
橫折
鉤
月
豎
巾
橫折彎鉤
九
撇
白
橫撇彎鉤
那
捺
八
橫折折折鉤
奶
提
打
豎折折鉤
與
撇
點
巡
豎
彎
四
豎
提
農
橫折
彎
沿
橫折提
論
橫
折
口
彎
鉤
承
豎
折
山
豎
鉤
小
撇
折
雲
豎彎鉤
屯
橫
撇
水
斜
鉤
淺
橫折折撇
建
卧
鉤
心
豎折
撇
專評論|贊同0分享到:
③ 小學漢字筆畫名稱表
偏旁
名稱
例字
冫
兩點水兒
次、冷、准
冖
禿寶蓋兒
寫、軍、冠
訁
言字旁兒
計、論、識
廠
廠字旁
廳、歷、厚
匚
三匡兒
區、匠、匣
刂
立刀旁兒
列、別、劍
冂
同字匡兒
岡、網、周
亻
單人旁兒
仁、位、你
勹
包字頭兒
勺、勾、旬
厶
私字旁
允、去、矣
廴
建之旁
廷、延、建
卩
單耳刀
衛、印、卻
阝
雙耳旁去兒
防、阻、院
邦、那、郊
氵
三點水
江、汪、活
丬
將字旁
壯、狀、將
忄
豎心旁
懷、快、性
宀
寶蓋兒
宇、定、賓
廣
廣字旁
庄、店、席
辶
走之兒
過、還、送
土
提土旁兒
地、場、城
艹
草字頭
艾、花、英
廾
弄字底
開、弁、異
尢
尤字旁
尤、龍、尥
扌
提手旁
扛、擔、摘
口
方框兒
因、國、圖
彳
雙人旁
行、征、徒
彡
三撇兒
形、參、須
夂
折文旁
冬、處、夏
犭
反犬旁
狂、獨、狠
飠
食字旁
飲、飼、飾
子
子字旁
孔、孫、孩
糹
絞絲旁
紅、約、純
巛
三拐兒
甾、邕、巢
灬
四點底
傑、點、熱
火
火字旁
燈、燦、燭
礻
示字旁
禮、社、祖
王
王字旁
玩、珍、班
木
木字旁
朴、杜、棟
牛
牛字旁
牡、物、牲
夂
反文旁
收、政、教
疒
病字旁
症、疼、痕
衤
衣字旁
初、袖、被
春字頭
奉、奏、秦
罒
四字頭
羅、罷、罪
皿
皿字底
盂、益、盔
釒
金字旁
鋼、欽、鈴
禾
禾木旁
和、秋、種
癶
登字頭
癸、登、凳
米
米字旁
粉、料、糧
虍
虎字頭
虜、慮、虛
竹字頭
笑、筆、笛
足字旁
躍、距、蹄
註:有的偏旁有幾種不同的名稱,本表只取較為流行的一種。
〔你知道嗎〕
冫——兩點水,是古代的「冰」字。所以,凡兩點水的字都與冷有關。如冷、凍、涼等。
宀——寶蓋兒。「宀」在古代是一個獨體字,讀作mián。因為它的形狀像屋子,所以,帶有寶蓋兒的字大多與房屋、居住有關。
冖——禿寶蓋兒。古代是個獨體字,讀mì,是覆蓋的意思,即以巾蓋物。所以,部首為禿寶蓋兒的字,都與覆蓋的意思有關,如冠、冪等。
廠——廠字旁,古代是一個獨體字,讀ǎn。《說文解字》中解釋是:廠,山石之崖岩,人可居住。所以,部首為廠字旁的字大多與居住有關,如廳、廈、廚等。
4.偏旁部首
合體字的偏旁各有一定的位置。偏旁相同,部位不同,有的可能就是形、音、義各不相同的漢字。
有一個漢字謎語是這樣說的:「一木口中栽,非困又非呆,若是把杏念,趁早別來猜。」答案是「束縛」的「束」字。這個謎語就形象地反映了偏旁位置的改變而導致產生不同漢字的現象。
④ 漢字的筆畫名稱指哪些
筆畫是指漢字書寫時不間斷地一次連續寫成的一個線條。筆畫是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筆畫可分為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捺( 乀)、折(乛)等幾類,具體細分可達30多種。
⑤ 小學一年級語文里有哪些筆畫的名稱
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捺(乀)、折
⑥ 小學學過的所有,筆畫名稱列表形式。
筆畫可分為橫(抄一)、襲豎(丨)、撇(丿)、點(丶)、捺(乀)、折(乛)等幾類。
筆畫除橫、豎、的種類較少外,撇可分為橫撇、豎撇,點又有豎點、撇點等叫法、捺有平捺等小區分,提有豎提。
折分得多,有橫折、又撇、橫鉤、折鉤、橫折鉤、言挑、風鉤(橫折斜鉤)、橫彎(橫折彎)、凹折(橫折折)、九鉤(橫折彎鉤)、乙鉤、耳鉤、走之、建折、乃鉤、凸折、易鉤、豎折、豎彎、豎鉤、兒鉤、馬鉤、專折、鼎折、撇折、斜鉤、心鉤、彎鉤等。
⑦ 漢字基本筆畫都有哪些
漢字基本筆畫的內容如下:
拓展資料:
筆畫(bǐ huà)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如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等,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 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范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制的圖畫,此義項一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有八種,即「點(丶)、橫(一)、豎(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鉤(亅)」,又稱「永字八法」。1965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規定了5類基本筆畫:橫類、豎類、撇類、點類、折類。
漢字的字體分手寫體和印刷體兩種。手寫體是指文字的手寫形式,它靈活多樣,易於表現個人風格,現代漢字手寫體主要有楷書、草書、行書等三種。手寫體的漢字筆形因書寫時使用硬軟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使用硬筆書寫的豎筆類筆形,用軟筆(如毛筆)書寫時還可分為短豎、長豎、懸針豎和垂露豎等筆形。
印刷體是指文字的印刷形式,現代漢字印刷體主要有宋體、仿宋體、楷體、黑體四種,其中宋體和楷體是最常用的印刷體。在漢字字形整理之前,印刷宋體和印刷楷體的筆形、筆勢差異較大,如印刷楷體的「即」,在印刷宋體中則為「即、卽」兩種字形。
為了使印刷宋體與印刷楷體的字形盡可能趨於一致,原則上使印刷宋體向印刷楷體靠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於1965年1月30日發布《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規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