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語文課堂中常用的幾種導語形式
設計這種導語時,教師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線索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正確的誘導,駕馭全文的內容,是學生形成一種思索過程。如《白楊禮贊》的導語:「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的看一下插圖誰能解說一下這幅圖畫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幅圖畫放在這里?作者為什麼要對平凡的白楊樹加以禮贊?禮是什麼意思?作者又怎樣進行禮贊的呢?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會緊循著教師這段步步深入,誘發思索的導語。教學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用這種「平鋪直敘」型導語有助於向學生介紹推介作品,使學生既增加文學常識,同時也了解課文的來龍去脈。這種導語運用於小說等(尤其是長篇小說節選)課文。這種導語,會深深地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閱讀作品的興趣。
用一個感人的故事導入新課,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用於導語的故事,可以是與要講內容相類似的,也可以是所講課文的內容梗概,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如教學《出師表》導語時,可以先給學生將「三顧茅廬」和「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讓學生弄清諸葛亮、劉備、劉禪三者之間的關系,既利於學習課文,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設置懸念,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方法。在語文課導語時,如果注意設置懸念,也可以增強講課的吸引力。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文學作品中小說、戲劇的教學。對於小說、戲劇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命運、歸宿,是大家所關心的,根據這點,教師在教小說、戲劇時,可以就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命運、歸宿設置懸念。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導語只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序幕,是為新授教學服務的,教師既要重視導語,又要重視新授知識的教學,既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真正具有藝術性、效益性和創造性。
㈡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㈢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單元導語
人教版的新課標教材主要是圍繞專題來組織教學的內容,這種編排打破了傳統的專每屬篇課文獨立成篇的格局,突出了每組課文的主體,加強了整合,使單元導讀成為單元「路標」以及「向導」。
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課文,這組課文主要內容是以「傳統文化」為主,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組課文的導語是這樣描述的:「中華傳統文化像是一座巨大寶庫。這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可以認識古代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和繪畫。讓我們以自豪的心情去閱讀課文,感受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日常生活中學生離傳統的文化較遠,可是只要認真仔細地引導,就會讓學生離傳統文化很近,學生很多的課外閱讀書籍中都存在相似的文章,為了使學生打開這扇傳統文化的寶庫大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利用好導語這把「鑰匙」就非常關鍵。
㈣ 淺談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巧妙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但一堂課如何開頭 ,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作為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加強縣級培訓基地建設,構建教師進修學校集中培訓、基層學校校本培訓、遠程教育三位一體的新課程師資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驗」專家指導組主要成員,深入我市38所中小學校進行調研,現將所見進行歸納整理供大家參考。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這是最常見的傳統的導入法。有位老師在教學第七冊中的《熱愛家鄉》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家鄉呢?今天我們……」這樣的導入語直奔主題,但對於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減弱,課堂氣氛一開始就沒有調動起來,不利於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音樂歌曲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講《助人為樂》時,上課伊始,播放韋唯唱的歌曲《愛的奉獻》,並請同學生們一起唱。此時的學生情緒被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 三、猜謎語導入法 有位教師在教小學《要珍惜時間》時,是這樣導入的。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條謎語。出示課件:有樣東西真奇妙,看不到、摸不著,買不到、留不住。 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論是猜對的還是猜錯的學生熱情都非常高漲,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游戲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教學思品第一冊第五課《聽講要專心》時,便採用了游戲導入課題的方法。剛一上課,老師便提出做游戲的建議。游戲的名字叫《品嘗》。老師借鑒了著名的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聽、看,看誰學得最像。老師首先拿出三隻瓶子。一隻裝滿汽油,一隻裝滿蓖麻油,一隻裝滿醋。老師說道:"現在請仔細觀察。"然後他給一個杯子倒入一點汽油、一點蓖麻油和一點醋。學生們靜靜地看著他時,他把三種液體混合在一起。隨後他豎起一個手指給學生看。接著他把手指放進杯子蘸了一下。幾秒鍾後,他把手指拿出來。現在大家看著,"他說,"記住",你們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個手指放進嘴裡,嘗了嘗,微笑著,顯得很高興的樣子。然後他把杯子遞給學生,在全班傳遞。每個學生把一個手指伸進混合液蘸了蘸,然後放進嘴裡吸了一下。他們沒有笑,而是每個人都做了個鬼臉.。這混合液的味道太難吃了。當這個杯子最後傳回到老師手裡時,他很不高興地說道:"很遺憾,你們中誰都觀察得不夠仔細。不錯,我是吮吸了一個手指,但是我放進嘴裡的那個手指並不是我伸進杯子里的那個。」 這樣就自然地揭示了課題《聽講要專心》。這樣導入使學生們興趣十足,也起到了組織教學的作用。 五、歷史典故導入法 有位老師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框題時,根據「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講述一個「畫家畫牛」的典故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兩牛相鬥圖,拿給一些官員看,都稱贊不已,可是當地把此畫給一位農民看時,這位農民卻大笑不止,他說兩牛相鬥,為了用力擊倒對方,它的尾巴永遠是夾著的,絕不會高高翹起來。畫家聽了之後不敢出聲。那麼畫家為什麼會鬧這樣一個笑話呢?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 。 六、情景導入 有人在教學《團結果》時,教師出示了一把筷子,先請一位同學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請一位同學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現什麼後果?同學們興致頗濃,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斷了,但無論另一位同學怎樣使勁,甚至台下同學幫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無損,隨即教師可讓學生討論:為什麼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不易折斷?學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教師可順藤摸瓜,請同學自行創意上台來表演一個類似的活動或小品,反映團結力量大的事例,學生踴躍舉手。現實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被他們搬上了舞台一一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親身經歷,自然地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由此可見,舞台藝術在思品課導行環節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總之,課堂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很多,還有如問題導入,名人名言導入,溫故知新導入,漫畫導入,詩歌導入、電影導入,錄音、錄像導入等等。但是設計運用導入法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聯系性。 教師設計導入的根據是教學內容。如果導入與內容脫節,不管導入多麼別致、精彩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2、遷移性 在導入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保護、保存、合理利用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生發的學習興趣與能量,因勢利導,及時遷移,形成學習效益,為課堂教學服務。 3、適應性 導入的設計與選擇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開展他們特別喜歡的游戲等活動,才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把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運用到教學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啟發性 導入對學生接受新內容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識。 (作者 河北省遷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郵編064400)
㈤ 求一個小學語文課的導入語,並說出為什麼及好處。
1,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回備,並讓學答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有助於整堂課教學的成功
2.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種導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㈥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設計導語
團山子共興小學 朱常娟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則處於這門藝術的聚焦之處。導語設計得好,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為順利地掌握新知識備好精神狀態,使學生迅速地投入教學情境中。那麼,小學語文課該怎樣設計導語呢?下面我就結合教科版四年級教材中的幾節課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文章記敘了1941年秋,面對日寇大舉進攻,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事跡。同學們是否想知道這五位壯士是誰,他們又是怎樣以其壯心、壯言和壯行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嗎?現在就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這樣一下子就使學生了解了本課的學習目的,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接下去的學習,良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一上課就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性的講述,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1、 運用圖片和音樂激發興趣 在《月光水岸》悠揚的樂聲中,我邊出示一幅幅圖片,邊娓娓的敘述:同學們,很多人都喜歡看日出。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圖1)草原看日出,令人 精神舒暢。(圖2)那麼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跟隨巴金爺爺一起去領略這奇跡般的「海上日出」吧!在教學《海上日出》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上的導語。如此導語,如一陣微風;學生心境,如一汪春水。自然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使之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狀態,愉快地投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之中。 2、運用錄象激發興趣 比如在教學《孫悟空龍宮借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我在開課時,先播放電視劇《西遊記》中石猴出世的部分,勾起學生的回憶,(播放視頻1)這段視頻的播放激發了學生興趣,然後談話導入:你知道《西遊記》中的哪些故事?你認識《西遊記》中的哪些人物?引出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神話人物孫悟空和這節課要講的故事《孫悟空龍宮借寶》。在學生充滿好奇、情緒興奮之時轉入了新課的學習。 我們在導入新課時,還可以運用謎語、故事、游戲、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開課之初就情緒高漲,願學、樂學。 三、設疑導入 疑問是探索新知的導火索。導語中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課題進行思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去刨根究底。如:「同學們,每一年的大年夜我們都會和家人幸福的吃著團圓飯,可是卻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這一天光著頭赤著腳在大街上賣火柴,小女孩賣火柴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在這里設置懸念,引起了學生的種種遐想,學生想探究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置身於思考中,由此順利的導入新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在導入新課時就提出疑問,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非常有利。 四、喚情導入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語文教學這門藝術同樣也離不開感情。我往往利用引語的情感因素來奠定課堂情感基調,去叩擊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進入課文的情景。比如:在教學《血染的實驗報告》時,我先播放一段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看了錄像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毒蛇的可怕,然後談話:同學們,這些毒蛇是多麼可怕,很多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研究抗禦這種毒蛇的辦法,造福人類,許多科學家用毒蛇來做實驗想揭開它毒性的秘密。卡爾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實驗的時候,他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他忍著劇烈地疼痛,用生命做出了這份實驗報告。這段導語,把整個課堂氣氛渲染得深沉哀痛,不但為學生學習全文確定了感情的基調,而且為學生感情的發展與升華做了極好的鋪墊,對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也大有益處。這樣,以「情」促學,以「情」促教,我們的教學就不會顯得干癟了。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激趣,設疑,喚情的導語,能「俘獲」學生的心,讓學生懷著一份期待,一份求知的沖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精心設計好導語,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得到願思、樂學的境界,對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作用的。 團山子共興小學 朱常娟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則處於這門藝術的聚焦之處。導語設計得好,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為順利地掌握新知識備好精神狀態,使學生迅速地投入教學情境中。那麼,小學語文課該怎樣設計導語呢?下面我就結合教科版四年級教材中的幾節課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文章記敘了1941年秋,面對日寇大舉進攻,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事跡。同學們是否想知道這五位壯士是誰,他們又是怎樣以其壯心、壯言和壯行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嗎?現在就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這樣一下子就使學生了解了本課的學習目的,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接下去的學習,良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一上課就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性的講述,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1、 運用圖片和音樂激發興趣 在《月光水岸》悠揚的樂聲中,我邊出示一幅幅圖片,邊娓娓的敘述:同學們,很多人都喜歡看日出。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圖1)草原看日出,令人 精神舒暢。(圖2)那麼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跟隨巴金爺爺一起去領略這奇跡般的「海上日出」吧!在教學《海上日出》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上的導語。如此導語,如一陣微風;學生心境,如一汪春水。自然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使之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狀態,愉快地投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之中。 2、運用錄象激發興趣 比如在教學《孫悟空龍宮借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我在開課時,先播放電視劇《西遊記》中石猴出世的部分,勾起學生的回憶,(播放視頻1)這段視頻的播放激發了學生興趣,然後談話導入:你知道《西遊記》中的哪些故事?你認識《西遊記》中的哪些人物?引出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神話人物孫悟空和這節課要講的故事《孫悟空龍宮借寶》。在學生充滿好奇、情緒興奮之時轉入了新課的學習。 我們在導入新課時,還可以運用謎語、故事、游戲、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開課之初就情緒高漲,願學、樂學。 三、設疑導入 疑問是探索新知的導火索。導語中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課題進行思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去刨根究底。如:「同學們,每一年的大年夜我們都會和家人幸福的吃著團圓飯,可是卻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這一天光著頭赤著腳在大街上賣火柴,小女孩賣火柴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在這里設置懸念,引起了學生的種種遐想,學生想探究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置身於思考中,由此順利的導入新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在導入新課時就提出疑問,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非常有利。 四、喚情導入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語文教學這門藝術同樣也離不開感情。我往往利用引語的情感因素來奠定課堂情感基調,去叩擊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進入課文的情景。比如:在教學《血染的實驗報告》時,我先播放一段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看了錄像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毒蛇的可怕,然後談話:同學們,這些毒蛇是多麼可怕,很多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研究抗禦這種毒蛇的辦法,造福人類,許多科學家用毒蛇來做實驗想揭開它毒性的秘密。卡爾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實驗的時候,他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他忍著劇烈地疼痛,用生命做出了這份實驗報告。這段導語,把整個課堂氣氛渲染得深沉哀痛,不但為學生學習全文確定了感情的基調,而且為學生感情的發展與升華做了極好的鋪墊,對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也大有益處。這樣,以「情」促學,以「情」促教,我們的教學就不會顯得干癟了。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激趣,設疑,喚情的導語,能「俘獲」學生的心,讓學生懷著一份期待,一份求知的沖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精心設計好導語,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得到願思、樂學的境界,對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作用的。
㈦ 小學語文上課前精彩導語
個人認為:說得好聽不如做的精彩!
精彩的導語或許是從大人的主觀來認為很精彩,而孩子們卻有他們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學習方式已因科技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2歲的小學生已經學會熟練地應用各種多媒體來自學了!教師,在哪裡呢?
原有的口語表達,教具使用,三字一畫基本功,顯然已不能適應課改教學的需求。
新的教學基本功
⑴學會傾聽;⑵學會誘導;⑶學會溝通;
⑷學會合作;⑸學會評價;⑹學會研究;
⑺學會體驗;⑻學會建構;⑼學會管理;
⑽學會創新。
有想法就有辦法,有辦法就有做法,創設環境,讓孩子更喜歡,更主動,更快樂,教學相長,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