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
Ⅱ 如何對小學語文課評價
一堂小學語文課,從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執教者具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素質,它體
體現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媒體輔助教學的選擇,教學產生的實際效果等幾大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應從觀念入手,整體考慮,講究方法,全面評價。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三、一堂小學語文課評價的具體內容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Ⅲ 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聽話說話課的評內估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容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聽話說話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Ⅳ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價是一個長期性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愛」字當頭,多看、多聽、多想,真正使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Ⅳ 如何優化小學低段語文課堂評價語
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採用有效創新的評價方式,適時恰內當地改變教學中容評價的方式和手段,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可以給學生心理上帶來愉悅,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學生自尊心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的激勵他們語文學習熱情。一、評價注重「幽默性」對於低段的學生來說,無意注意相當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機智、詼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更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Ⅵ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激勵性評價
一、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但是學生開始不會預習,因此應該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酌情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在預習課上,老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預習方法一般是: (一)、閱讀課題,揣摩課文內容 我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根據課題提出問題,來揣摩一下文本的內容,然後再讀課文,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致。如在學習《跳水》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根據課題提出了問題:誰跳水?為什麼要跳水? 跳水的結果怎麼樣?……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急於探究文本內容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有些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很難引起共鳴。我就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這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七子之歌》這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了解聞一多和《七子之歌》的資料,就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聞一多懷念自己的祖國、渴望回歸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強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在前面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這次讀課文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後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處。例如:學生在預習《太陽》這一課後,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節預習情況,發現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五)、細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提出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這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具體體現,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可為課堂上「問題的探討」這一雙邊活動奠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練習,檢測預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前幾步的基礎上,認真閱讀課後練習,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啟示。因為課後練習「實現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的本意。」通過課後練習的閱讀,學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過完成練習情況學生能自我檢測預習效果,初步知曉本文的重點,這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設計預習提綱的原則是:①預習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②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味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③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能啟迪學生思維。④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求過高,學生「跳」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宣布預習要求,可以老師講,也可以用大屏幕顯示,還可以印發預習卡片。開始預習之前,要讓學生復述或讀一讀預習要求,再讓學生說一說,對預習要求不清楚的,教師講清後,方可組織預習。 三、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美國著名專家H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興趣」。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這當中,既可由老師用課余時間督促,還可逐漸培養小組長或同桌同學督促,以此來督促學生自覺預習習慣的形成。無論採用哪種形式檢查,檢查後我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達到預習要求的發獎卡以示鼓勵,從而激發學生下一次預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