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的課外作業布置要求

小學語文的課外作業布置要求

發布時間:2021-02-16 04:27:12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每天布置多少合適

不用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則學生不會去寫作業。。。。一般留完作業以後他們都會有一些表情和聲音,可以根據這些再來改作業。。。。

❷ 小學語文課後作業一般布置什麼

低年級的語文第一課時一般都是布置熟讀課文,認識生字的筆順,並按照筆順寫寫生字專,二年級的學生還可以屬布置查查字典,給生字組詞等等.高年級就不同了,除了要掌握生字,讀熟課文外,還要能夠說說課文大致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了解段意.

❸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設計課外作業

白花鎮小:肖利[摘要] 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為學生減負」是當今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從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這一角度,探討如何設計適合學生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效率,達到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關鍵詞] 課外作業 設計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學生都沉溺在茫茫的題海之中,費時費力又低效;如今減負之後,教師不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精心設計課外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 一、作業設計要簡明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作業要圍繞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及課文的教學重點來進行設計,要著重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薄弱問題,要減少題量,使習題少而精。其次,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改革題型,盡量使習題的要求、題意簡潔明了,不能用偏題、怪題、難題來為難學生,要讓學生把精力用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上,而不是用在理解題意、猜測題意上。 二、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教師的作業設計要擺脫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要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的完成作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鞏固與重復訓練有密切的關系,沒有重復練習就不能形成技能,當然,也並非重復次數越多越好,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師設計重復訓練內容時增加些趣味性,使學生在訓練中愉快的鞏固了知識,那是最好的,增加趣味性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以新引趣。好奇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新穎的題型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針對這一特點,盡可能變化訓練內容出現的方式。(2)以動引趣。厭靜喜動是小學生顯著的心理特徵。設計練習時盡可能讓學生親自去畫一畫、演一演。(3)競賽引趣。小學生逞能好強,勇於競爭,訓練中適當設計競賽的練習,可刺激學生的求知慾。例如設計小故事、游戲等形式的課外作業,寓學於樂,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學生雖然都在同一個班,身心發展有著共同的特點,但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學習習慣、認知基礎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全班幾十名學生同做一道題,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堅持差異理論,找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內容,做到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第一個層次的作業(基礎題):是為了鞏固課堂知識而設置的,人人必做。這些作業雖然簡單卻是鞏固知識所必需的,學生做這些作業也不會感到多大困難,要求全班同學都必須獨立完成。如以生字、詞語、背誦等鞏固性練習為主,促進知識的內化與熟化。(如:抄寫本課生字詞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第二個層次的作業(應用類題目):主要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學生要求較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靈活運用要求也較高,要求大多數學生能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如:作者兩次路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各有什麼特點?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怎樣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意思?)第三個層次的作業(提高題):設計一些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作業,供學有餘力的學生使用,讓這部分學生盡量保持練習的積極性,以利於對知識的強化。不管做得對不對,只要學生動腦思考了,都應給予一定的肯定,然後逐步擴大這部分學生的隊伍。如課文的比較、課文的仿寫、創意改寫、創意導游詞等。(例如:假如讓你當一個小導游,請你為「鳥的天堂」這個景點設計一個導游詞。)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相互抄襲,還給學生們提供了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使課外作業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四、作業設計要多樣化 1.積累語言的訓練題。 ①抄一抄、背一背:除一般的生字詞的抄寫以外,要求學生每學完一課就把其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寫在一個本子上,甚至還可以把一些優美的句段背下來。 ②連一連、說一說:同學之間或與父母一起完成。如:「接字組詞游戲,今天--天氣--氣候……」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③看一看、讀一讀:教師要求學生多看電視、多讀報刊,要求學生能從中汲取知識,擴大知識面。 ④寫一寫、練一練:要求學生學完課文後進行一些續寫、補寫、改寫等形式的寫作,不論是哪種形式,學生都會有興趣,都反映了他們的主觀意識和態度,而且也訓練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 2.口語交際訓練題。 要求學生多參加一些活動,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要多帶孩子出去,給孩子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比如:購物、串門、游戲等,讓他們互相交談、爭論,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讓學生辦手抄報,可以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讓學生利用圖書館、網路以及各種工具書查閱資料,獲取多渠道的信息,練習寫簡單的社會調查報告或研究報告等。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課外作業是這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只有不斷探索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外作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把學生從過多過濫的作業中解脫出來,使他們自主、生動活潑地發展。

❹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

小學教師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要點

一、作業批改
1、要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做到當天或隔天反饋。
2、對於較差學生的作業應盡可能地給予面批或面檢。
3、應做好學生作業中錯誤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提倡做好作業批改記錄,以此作為課堂講評和改進教學的依據。
4、要求學生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並給予復批,標明復批日期。對共同性問題要進行全班性分析訂正。
5、要標明批改作業的日期,對於較好的或較差的學生作業要寫些描述性評語。
6、作文批改要統一,要有眉批和總評,評語要注意調動積極性,不諷刺挖苦學生。批改方式可以多樣交替使用。
二、作業本要求
1、作業本封面要有四章。(即學校、班級、學生、教師)
2、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寫亂畫。
3、作業本上字要寫得規范、清楚、端正。低年級作業用鉛筆書寫,中、高年級用鋼筆書寫。
4、作業格式要符合規定。作業書寫如有錯誤,進行修改。不用修正液和修正紙,要用統一規定的修改符號。
5、作業本應分為預習本、測驗本、抄寫本、練習本、練習冊,作業本兩側要留出一公分餘地,作業要標明課題。
6、作文簿第一頁寫目錄,每篇作文換新頁,題目前空四格,每段開頭空二格、

三、作業布置
1、要精心安排每教時的學生作業。
2、設計作業既要有口頭的,也要有筆頭的,力求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相結合。
3、作業題目要精選。
4、嚴格控製作業量,課內作業以一般學生能在5~10分鍾內完成為宜。課外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回家作業,三、四年級每天一般不超過20分鍾。五、六年級不超過30分鍾。
5、大作文要努力在課內完成。

❺ 小學教學中布置課外作業的要求有哪些

一、 首先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實現他們的自主學習與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時期的學生壓力承受能力也相對有限,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任務過於繁重,就會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降低。另外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較強,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就能很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作業的有效完成。比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這樣的作業:大家天天都在學校與家之間往返,那麼你們知道自己家到學校的距離是多少嗎?今天我們不留書面作業了,今天的作業就是計算自己家裡到學校的距離,明天上課的時候大家向我匯報。讓大家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計算。問題一出,大家都興奮起來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有的同學說先量出自己一步能走多少,之後再數一下走了多少步,就知道距離了;有的同學說只量一步的數據不精確,應該多量幾步,求每步平均數才能夠更准確;也有的同學說他是量了自己自行車輪子的半徑,之後得出周長,然後根據自行車輪轉動的次數得出的結果;也有的同學說是使用皮尺一段一段的進行測量,得出了比較准確的測量結果……大家對於這種類型作業的興趣使我認識到了趣味性作業在學生中是飽受歡迎的,也是能夠很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的,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 其次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一大堆計算題,單調的題型不僅抹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與創造能力發展。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一些開放性題型的布置,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另外在作業布置中,教師也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引導他們自己進行作業的設計、交換學習心得等等,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設計巧妙、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解決問題具有發散性的開放性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從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
法,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答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發現的創造意識。另外,開放性作業起點低、層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樣化,學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進行思考,體驗成功,體現「人人掌握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數學思想。
三、 再次要注重作業的探究性
新課改以來要求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新時期,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另外在課下作業的布置過程中也要能夠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使學生進行相關的思考、聯系,讓他們能夠拓展思維,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計算就能夠完成。如:學生學習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後,布置學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發現在生活中哪一種三角形我們用得最多?為什麼?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後,我要求學生給自己設計各種各樣的手帕,並利用中隊活動讓學生主動推銷自己設計的作品,使他們提升口語表達能力與數學綜合素質。
四、 另外要注重作業的分層性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同時,學生的素質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有坡度,有階梯性。例如,可先設計一些模仿性的練習,然後逐步提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變化和發展的練習,這樣就可面向全體,各有所得,讓優生能永不滿足地探索研究,讓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全班的同學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諧發展,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我們也知道,由於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分層教學,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也要進行分層布置,以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能夠有不同的學習鍛煉機會,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導致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得不到提升、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業難度較大。
五、 最後要注重作業的生活性
數學是一項實用性很強的教學科目,同時也是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一項科目,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影子。另外生活知識、生活素材與學生也比較貼近,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藉助生活素材與生活內容來進行作業的布置,以便能夠更好的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下星期要檢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計劃星期六粉刷課室的四周牆壁和天花板,現知道每平方米大約需要石灰200克,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大約需要買多少千克石灰?學生表現非常踴躍,積極舉手說出計算方法。我拿出捲尺,讓學生親自測量、計算。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實際應用,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對學習數學的創新思維。

❻ 語文老師,我們應如何布置作業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分析起來原因很多,作業布置不合理也是其中之一。語文作業不好布置,過於簡單起不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布置難度高的學生無從下手,老師批改不方面。不少老師要麼讓學生機械地抄寫生字詞,要麼做書後面講過的題目,因而就出現了學生做語文作業不用動腦筋的尷尬現象。一、作業設計要簡明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要圍繞小學語文年級高低的教學重點,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及課文的教學重點來進行設計,要著重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薄弱問題。要減少題量,使習題少而精。其次,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改革題型,盡量使習題的要求、題意簡潔明了,不能用偏題、怪題、難題來為難學生。要讓學生把精力用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上,而不是用在理解題意、猜測題意上。另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注重整體性,盡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語言,成串、成塊地積累語言,在語言情境中運用語言,加強綜合訓練,盡可能少一些單項訓練。比如字、詞、句的練習有時就可以結合在一起,先寫字,再組詞,然後造句。二、作業設計要靈活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應避免機械抄寫、機械記憶和機械理解,因為這樣做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優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必須走出機械的誤區,使課外作業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真正有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質的提高。例如,鞏固學過的生字,雖然可以抄寫,但不能拘泥於這樣一種形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在組詞、造句、寫話、習作中鞏固。即使是抄寫,也不能太機械,會寫的可以不寫或少寫,不會寫的可以適當多寫,對於合體字還可以要求學生把抄寫和思考字形結構結合起來。提供閱讀材料讓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不必強求一致,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發表不同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更不要要求學生背誦已學過的課文的段落大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則完全沒有必要,應當堅決摒棄。三、作業設計要開放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外作業時,不要只盯著課內、課本,作業內容,拘泥於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運用,作業形式局限於做習題,進行抄抄寫寫的書面練習。長期如此,無形中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割裂了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會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枯燥乏味,不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其實,語文是一門最具開放性、最容易與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當樹立開放的語文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學生課外與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廣泛接觸的機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❼ 如何科學性布置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在作業設計時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而「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使我對語文作業的重要性在認識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業「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承擔了「掌握運用語文規律」的角色;「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幫我打開了作業設計更為開闊的思路……總之,是「新課程」改變了我的作業設計的「老面孔」。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轉變觀念,不再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惟一手段,而應該細思量巧設計,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形式的創新和趣味,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
我們設置的作業要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一刀切、重復性、單一化、封閉性等弊端,體現層次性與全面性、探索性與開放性。
作業的設置的形式主要有書面作業、活動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調查式作業等多種形式。我們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注重實效,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探索創新、發展能力。我想,設置作業至少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基礎性原則、興趣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彈性原則。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從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方面: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❽ 小學如何布置語文作業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作業有助於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於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
作業布置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於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布置實踐型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1、續寫。在學完課文以後,為了加強思想教育,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像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學完《太空梭》一文後,我讓學生續寫小飛機的未來?通過續寫,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中蘊含的普通飛機和太空梭各有各的長處及用處,不應妄自菲薄的道理。2、做資料卡。在學一篇課文之前,我留預習作業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樣的,卡須有一定厚度,以便學生整理保存,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他們的財富。不要小看學生做成的這張小小資料卡,它里邊可滲透著孩子們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學生得先會質疑,我要搜集什麼?搜集什麼的問題解決後,第二個問題馬上來了,到哪裡去搜集?這時學生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圖書館、上網、問周圍的人等。從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鍛煉。3、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後,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後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後,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4、畫圖想像。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像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學習。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深遠的意境。5、排演課本劇。對於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願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很好的機會。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製一些簡單道具,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就得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為了排好課本劇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等等。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後,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6、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學完《虎門硝煙》一文後,讓學生閱讀有關「虎門硝煙」的這段歷史再將其介紹給其他同學,培養學生搜集、應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學習《三顧茅廬》等名著中的選文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其原著《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三、聯系學生生活,體現作業的開放性
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所熟悉的周圍環境,人物等進行調查活動,了解生活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的進步,學習身邊的榜樣。這對豐富學生的閱歷,學會與人相處很有幫助。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作業評價上,也應當考慮針對不同學生的智能情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有必要採取新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小論文等納入評價內容。這類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立足於鼓勵、激發、引導。教師要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的課外作業布置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