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以每個單元組中的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為主線,以改革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加強讀寫結合訓練為落腳點,以整體備課、綜合訓練、及時評價、反饋矯正為保證措施,以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和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為輔助手段,而進行的階段性、系列性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問題,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學習借鑒國內外現代教學研究的理論精華和我省單元達標教學的優秀成果,以每個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而構建的整體教學模式,即把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分為相互聯系、遞進循環的四個階段:教學准備—學習研討—綜合實踐—反饋評價和為完成每個單元組的教學任務而使用的十種基本課型:整體預講課、研讀訓練課、自讀訓練課、讀寫結合課、基礎訓練課、綜合復習課、習作指導課、達標測試課、習作評講課、矯正補償課以及貫穿整組教學過程始終的兩項輔助活動:有導向的閱讀實踐活動、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
一、四個階段的任務
1、做好教學准備。它包括教師的整體備課和學生的整體預習兩個方面。「整體備課」是優化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師從整體出發,圍繞一個訓練重點(讀寫例話),遵循一條訓練主線(習作要求),來全面系統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統籌安排教學任務(每篇課文教什麼,怎樣教;每一課時教什麼,怎樣教),設計讀寫訓練序列,安排綜合訓練和兩個活動計劃等。整體備課可採用表格式,先由教師個人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按要求認真填寫,然後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互相取長補短,以求得教師對全組教學的整體把握。
「整體預習」就是在單元教學之前,指導學生以全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導讀」提示為線索,來感知教材內容、訓練重點、習作要求和基礎知識,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主要目的是運用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預習的方法可採用分組討論式、提綱導學式、逆向通讀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導學習研討。引導學習研討就是以訓練重點為主線,以每單元的4篇課文為載體,通過6-10個課時及相關課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情感體驗啟迪,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所在,包括研讀訓練、自讀訓練、讀寫結合三種基本課型。
3、指導綜合實踐。綜合實踐是以鞏固深化基礎訓練和讀寫例話的學習為重點,以幫助學生建立和完善知識結構,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為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引導學習研討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積累運用、綜合復習、習作指導三種基本課型。
4、組織反饋評價。這是在綜合實踐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檢測,反饋教學信息,總結學習得失,及時查漏補缺,實現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達標測試、習作評改、矯正補償三種基本課型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總結。
二、十種課型的操作
1、整體預習課。其主要任務是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進行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習的情感前提。課堂結構一般為:談話激情導入——學習目標定向--獨立閱讀預習——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一般為1課時。
2、研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每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教師運用導學式,指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讀、思、劃、批、議」來領會課文的內容,學習讀書的方法,接受語言文字訓練。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學習目標——邊讀邊想,抓住中心——分析條理,學習表達——質疑研討,課堂總結。
3、自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略讀課文的教學。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學的機會,使之能將在研讀訓練課上獲得的讀書方法運用於學習實踐之中,以增強獨立自學的能力。基本課堂結構為:研讀閱讀提示,明確讀書方法、要求和目標——自讀自悟自得,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交流暢談收獲,師生多方互動,反饋學習信息,整合拓展問題。
4、讀寫結合課。讀寫結合課是圍繞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憑借課文的個性特點,抽取讀寫規律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大作文部件訓練的一種課型。基本課堂結構為:復習導入(激情談話,整體讀課文,回顧寫作特點)——訓練指導(提取結合點,領悟特點方法,指導方法應用)——結合訓練(提出任務,討論方法,交流收獲)--課堂總結(學習方法)。一般1課時,安排在各類課文的學習之後。
5、基礎訓練課。基礎訓練課是以閱讀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拼音、字、詞、句、點等)進行拓展性復習鞏固訓練的一種課型。教學時間為2-3課時(包括1節寫字課)。基本課堂結構為:談話導入——回顧舊知——鞏固練習——矯正點撥——課堂總結。
6、綜合復習課。綜合復習課的目的在於強化讀寫知識訓練,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讀寫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學時間一般為1-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 ——綜合復習(整體切入,課例剖析,發現規律)——對應練習(自學例話,記憶圖表,拓展嘗試)——課堂總結。
7、習作訓練課。習作訓練課是以指導學生將掌握的讀寫技能在習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一種課型。一般為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明要求,擬題目——定中心,選材料——列提綱,打草稿——互交流,師點撥——自修改,謄清文。
8、達標測試課。達標測試課是用於檢測學生達成訓練目標情況,做到段段清的專用課。一般為1課時。
9、習作評改課。習作評改課是繼習作訓練之後,在對學生已完成的習作進行批改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評析和修改指導的一種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導入——舉例評講——矯正修改——交流賞析——課堂總結。
10、矯正補償課。矯正補償課是在習作訓練和達標檢測試之後,安排的總結學習得失,矯正存在問題,消除知識缺陷,給學生創造再次學習的機會,以達到相對平行,同時為後繼學習鼓勁加油的一種特定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評價——矯正補償——強化訓練——平行測試——課堂總結。
三、「兩項活動」的配合
1、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閱讀一是為了鞏固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二是為了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有導向」是說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明確的要求下進行的,即盡可能地圍繞著本組的訓練重點來閱讀和積累,以增強對應性和實效性。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諸如內容、范圍、方法、任務等;其次,要採用一定的閱讀組織形式,像小組討論式、提綱導讀式、自由品讀式等;第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要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或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開頭、結尾、具體描寫、抒情議論等片斷,或記下自己的讀書感想等;四是對這種課外閱讀積累活動要定期進行總結評價,以不斷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生活實踐活動是為了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習作素材。所謂「有指向」,就是組織活動要以習作要求為中心,通過對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設計、組織和安排來創設客觀的生活情景。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要根據訓練組的習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級第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記暑假裡的一件事,第二單元寫「我敬佩的一個人」,均可採用回憶討論式或參觀訪問式等。第三單元的習作是要「寫一種小動物(或植物),抓住特點、寫出對它的喜愛之情」。就可以安排一個參觀養雞場的活動,帶領學生去看雞、訪雞、說雞、畫雞,使學生對小雞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同時,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實踐活動既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還可按要求學生單獨去做。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機運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從而可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是因為:
第一,該研究建立了語文整體教學思想,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整體主線展開進行,而且環環相扣,內在聯系緊密,形成了一個可控的有機整體——新的教學常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該研究整合一切現代語文教學新思想、新策略,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思想,並提出了「好的閱讀教學就是一堂閱讀實踐課」的教學主張,始終把學生推在學習活動的最前沿,鼓勵他們學習提出有價值、有創新、有實效性的問題,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究、研討、悟得。倡導讀書的多樣性,要求層層推進,注重實效。
第三,該研究注重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既強調要從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資料,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又要求始終圍繞著教學主線,展開一切教學活動來積累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有的放矢。
第四,該研究引導教師「退居二線」,成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疑難問題的啟發者、點撥者、討論者,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向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提出學習要求,突出了教師整體把握、全面駕馭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促進了教師思想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
㈡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內題目,以每篇課文和容「積累運用」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書名」,每篇課文和積累運用為「章節」的一本「小書」。
我們的單元整體教學,包括「教科書教學」、「整本書閱讀」、「語文實踐活動」三部分,各部分既橫向聯系,又有一個縱向的序列。
單元整體教學因為年段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精讀指導重點也不同。一、二年級宜以「識字」為整合點,指導重點在比較詞句中理解與朗讀。單元整體識字,有益於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級的學生不但能夠認識更多的字,而且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構字規律,對漢字的特點有更深的體會。三、四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綱,整合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指導重點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效果。五、六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發散點,整合課內外內容,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指導重點在於通過句段和篇章的對比,體會情感,領悟表達。
㈢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效性
實現小學語文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一般是
通過基本的實驗來練習的了。
㈣ 如何將語文整體單元的教學和一課一得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來教學,是自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以每個單元組中的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為主線,以改革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加強讀寫結合訓練為落腳點,以整體備課、綜合訓練、及時評價
㈤ 如何進行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題目,以每篇課文和「回積累運用」為段答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書名」,每篇課文和積累運用為「章節」的一本「小書」。
我們的單元整體教學,包括「教科書教學」、「整本書閱讀」、「語文實踐活動」三部分,各部分既橫向聯系,又有一個縱向的序列。
單元整體教學因為年段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精讀指導重點也不同。一、二年級宜以「識字」為整合點,指導重點在比較詞句中理解與朗讀。單元整體識字,有益於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級的學生不但能夠認識更多的字,而且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構字規律,對漢字的特點有更深的體會。三、四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綱,整合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指導重點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效果。五、六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發散點,整合課內外內容,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指導重點在於通過句段和篇章的對比,體會情感,領悟表達
㈥ 語文單元整合式教學需要和精講配合使用嗎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
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它是交際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要把學習語言、培養語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統一起來,它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課標對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養信息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形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已在語文教學中被廣泛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核心領域中的應用也已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為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實踐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充分運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進行各種語文教學的有益嘗試、探索,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把學生培養成信息時代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語文教學已進入了一個全面開放的嶄新時代,教師運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等的綜合處理,達到了聲、圖、文並茂的情景教學效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寬廣途徑。
1,、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情境。
大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創造了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取代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提供了條件,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系統進入教學領域,語文教學再不是填鴨式滿堂灌,語文課堂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投影、錄像、音樂、計算機動畫等為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和熱情,甚至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行個別化教學,在一種創造性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春》一課時,首先利用聲、情、圖、文並茂的錄音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課文錄音的示範作用,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後放錄音,學生聆聽欣賞課文錄音並伴錄音輕聲讀,跟錄音試著讀,以錄音教學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聆聽欣賞中走入春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鑒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情趣,更為深入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基礎。接著我又利用投影、計算機動畫並配上音樂效果等製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圖畫,讓學生在一種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筆下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中,讓學生在一種極具形象的感官中獲得對春的體驗,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以較好的教學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以多樣的教學模式突破教學瓶頸。
傳統語文教學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介入到語文教學中來。而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也改變了語文教學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使以投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的演示為主體的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成為常態,使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形象、新穎,易於師生感情交流,及時反饋、引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師、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較大變化,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了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教師成了課堂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成了知識的獲得者、建構者,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遠程教學模式的蓬勃發展,教師作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種計算機語言組織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動態三維模型,利用它們之間的關聯編寫教學課件,創設學習情境,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器以主動探索的方式學習,從而在與外界交互的活動中獲得與建構新的知識,真正突破傳統教學的瓶頸。例如我在教學《看雲識天氣》一課時,利用幻燈片、動畫、動態三維模型演示雲層的變化過程及天氣變化狀況,就讓學生對如何看雲識天氣有了直觀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講解,課文的重點、難點便迎圖而解了。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我一貫要求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文本資料,補充文本資料,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從而讓學生自如運用各種聲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啟發思維、接受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真正實現了教學模式的突破。
3、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激活學習思維。
現代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讓教學的資源更豐富、教學的形式更多樣,教學的內容更寬廣、教學的效果更顯著,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以更大空間的提升。今天的「教材」已經成了「學材」,語文教學要求給學生的東西更多了,但是很多以前要在課堂講授的東西已經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課堂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為主。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活躍了學生思維,也讓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質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學《故宮博物院》一課時,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搜索、下載與文本內容有關聯的文字、圖片、聲像等資源,讓學生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故宮建築有了直觀而形象的理解,這些也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習興趣,讓現代語文教學課堂變得生動而活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運用多種多媒體資源豐富學生想像力,增強學生記憶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注意力,從而向課堂45分鍾要效果,達到語文教學效果最大化。
4、利用創新的教學結構激勵自主學習。
何克航教授曾指出: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主要之一,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建構「主導——主體」教學結構。信息技術進入語文教學,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多種教學功能,創新教學結構,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演繹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如「方法、滲透、領悟、小結、運用」方法指導模式,「一讀為主、情境體驗」賞讀模式,以體驗、探究為核心的「綜合性學習」的模式等,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在我教學《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時,設計分三個環節:誦讀——研讀——鑒賞閱讀。首先第一個環節:誦讀,欣賞《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課件中的朗讀,課件運用大量聲像資源創設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激發了學習動機,然後在教師誦讀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既可以根據文本字詞解釋、思路、藝術特色分析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也可通過課件欣賞誦讀,隨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個環節:研讀,首先對所學內容進行檢測,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態並加以個別指導,然後有針對性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以小組協作方式探究學習,並且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教學資源解決問題。第三個環節:鑒賞閱讀,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剛才鑒賞分析課文的方法去鑒賞閱讀課件中舒婷的《思念》一詩,分析器其詩歌內容和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同時完成相關訓練題。通過這樣一些教學結構的創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漸漸有了質的飛升。
因此,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與傳統語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優化語文課堂,優化教學資源,優化學習環境,優化教學結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利於開拓學生思維空間和培養各種能力。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㈦ 如何進行語文單元整合教學
近年來,綜抄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