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課文人教版第一場雪是幾年級
應該是小學課抄本啊
上星期五,吃襲完午飯我和平時一樣開始上午自修。
突然我們聽到了一個同學叫了一聲:外面下雪了!立刻,所有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地一至把頭扭了過來,看向了窗外。果然窗外面真的飄下了一片片潔白的雪花。而且,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大的就像是一片片潔白的鵝毛一樣。我不禁感嘆道:真美啊!。下課零響了,朱軼同學大概是過於興奮了,大聲地說了一句:今天晚上可能會積雪的!
下課了,同學們都迅速地跑到了外面的走廊上,把手往外面伸,想接到一些雪花。因為我正好坐在窗旁,所以一打開窗,一片片雪花就隨風飄了進來。手一伸到外面,它們便都飄到我的袖子上,我的袖子頓時變成了藍白相間的了。
這次的雪還算下得蠻久得,下到下午第二節課。在歷史課上,有些同學還會由時向窗那看雪。
我喜歡雪,它是那麼白,那麼美。我更喜歡雪花們飄到我的身上,臉上。我想這次的雪應該是今年最大的吧!雖然最後還是停了,沒有積起來。
② 小學課文<第一場雪>的全文
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上第一場雪。
雪紛紛揚揚,下得很大。開始還伴著一陣兒⑴小雨,不久就只見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⑵雲密布的天空
中飄落下來。地面上一會兒⑶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裡就萬籟俱寂⑷,只聽得雪花簌簌⑸地不斷往下
落,樹木的枯枝被雪壓斷了,偶爾咯吱⑹一聲響。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⑺!山川、河流
、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⑻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
了毛茸茸⑼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⑽上,則掛滿了蓬鬆松沉甸甸⑾的雪球兒⑿。一
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籟籟地落下來,玉屑⒀似的⒁雪末兒⒂隨風飄揚,映著
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積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腳底下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
擲⒄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個話有充分的科學根據,並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語。寒冬大雪,可以凍死一
部分越冬的害蟲;融化了的水滲⒅進土//層深處,又能供應⒆莊稼⒇生長的需要。我相信這一場十分及時的
大雪,一定會促進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麥的豐收。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做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
被」蓋得越厚,明春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21):「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22)
睡。」
我想,這就是人們為什麼(23)把及時的大雪稱為「瑞雪」的道理吧。
③ 六年級課文《第一場雪》文章解析
這是人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來自於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賦》,原題為〈瑞雪〉寫於1960——1962年,正是我們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期,當時棉糧歉收,人們多麼希望能有個好收成啊。當作者在膠東半島看到入冬以來第一場大雪時,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理無比喜悅,
寫下這篇散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雪景——由雪景引起的聯想。寫雪景又分三個層次:雪前——雪中——雪後,寫雪前,分別從清早、中午、黃昏寫出大雪峰降臨之前的氣候變化;寫雪中,從白天寫到夜晚,描寫出大雪紛飛的景象;雪後的景象,是全文的重點內容。作者由面到點,由景到人,細膩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麗景色。全文在寫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徵,有條有理,粗細有致,情景交融,寫出了一幅明麗生動的山村雪景圖。第二部分,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
《第一場雪》這篇課文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名詞:「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黃昏」、「下午」……很明顯的,這篇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這篇課文很精細地描寫了雪前、雪中和雪後,這也足以表達作者對雪的贊美以及對人明的祝福。
「冬天麥蓋三稱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也正是這句話,第一年餓死了幾千人,還有些興存的人由於多年吃樹皮、白石頭……腸胃收縮,第二年有了一點豬油、大米……很多人腸胃不適應,然後撐死了幾千人。
言歸正傳,《第一場雪》描繪出了非常潔白、純潔的雪,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充分的表現了對人民的關注。因此,我也來說幾句。
雪前雪中和雪後,表現人民的關注。天空中彤雲密布,鵝毛般雪從天降。山村夜裡格外靜,雪花簌簌往下落。大雪整整下一夜,萬里江山變晶瑩。柳樹掛著銀條兒,玉屑雪末隨處揚。孩子雪地亦歡趣,叫聲欲把雪震落。這場大雪很及時,明年必有好收成。
內容提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已經滲透了相關的修辭手法的教學。如比喻、誇張、比擬、反問、設問、對偶、排比等。比喻句和比擬句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修辭手法,也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修辭內容。什麼是比喻?什麼是比擬?有比喻詞的句子就是比喻嗎?有人的句子就是擬人句嗎?如何判斷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比喻與比擬的修辭手法,是我們小學教師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比喻與比擬的概說(一)比喻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修辭手法叫比喻。 ①由此而言,構成比喻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如「我腳底彷彿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不能夠成比喻,因為它不符合本質不同這個條件。而「我心裡彷彿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小學語文第六冊《一束鮮花》)②就能構成比喻。2、甲乙之間必須有恰似點。例如:「這只貓像一條魚。」不能構成比喻,因為它們沒有恰似點。而「這只貓像一隻小老虎」。就能夠成比喻。比喻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詞語)組成。比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成許多類型。教學上,一般根據比喻的構成特點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類。比喻在文中可以起到化平淡為深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 簡潔的作用。例如:(1)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小學生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2)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場雪》。(3)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場雪》)上述例句,例(1)是明喻,把灕江水的綠比作一塊無暇的翡翠,比喻詞「彷彿」。例(2)是暗喻,把雪後的萬里江山比作粉裝玉砌的世界。暗喻詞是「變成了」。例(3)是借喻,本體柳條兒句中直接用「銀條兒」代替。(二)比擬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想像的手法,故意把物當作人,甲物當乙物來描寫的修辭手法,叫比擬。③比擬一般分為擬人、擬物兩類。擬人,即把事物當人來描寫,使它們具有人的言行、思想、情感。擬物即把人當作物或者把甲物當作乙物來描寫。比擬在文中可啟到色彩鮮明、描繪行象、表意分明的作用。例如:(1)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林海》。(2)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賣火柴的小女孩》)。(3)敵人夾著尾巴逃跑了。上述例句,例(1)是擬人,把興安嶺當作人來寫。例(2)、例(3)是擬物。「風」不是吹進來,而是「灌進來」。「敵人」有「尾巴」,是把甲物當乙物,把人當物寫。二、比喻和比擬的辨析有比喻詞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嗎?有人的句子就是擬人嗎?比喻與比擬這兩種修辭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正確地辨析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比擬,把握與區別好比喻與比擬的句子,對我們小學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1、有比喻詞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嗎?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單看有沒有比喻詞。前面我們提過,一個比喻句必須具備本質不同而有必須有恰似點這兩個條件。下列幾種情況,雖有比喻詞,但不是比喻句。(1)同類相比。例如: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小學語文第六冊《畫楊桃》。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隨著父親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釣魚。(小學語文第七冊《釣魚的啟示》)(2)表示猜度。例如:門吱嘎一聲,彷彿有人近來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窮人》)院子里靜悄悄的,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小學語文第六冊《院子里的悄悄話》)(3)表示想像。例如: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小學語文第六冊《趙州橋》)天,彷彿格外的藍;陽光,彷彿更加燦爛。(小學語文第三冊《難忘的一天》)(4)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社會主義的中國,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像雷鋒、焦裕祿等。2、比喻句和幾種句式的區別。比喻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打比方,由於形式較多,容易與其它的句式相混淆。我們不防採用下列方法來區別。(1)縮句找特徵。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比喻詞」構成。簡單的比喻容易找,如「太陽像個大火球」。本體是太陽,喻體是大火球,比喻詞是像。但句子長了就比較難判斷,我們就可採用縮句找特徵來判斷。例如:尤其使我驚異的是高梁的根,它不但在我看不見的地下扎得很深,而且在高梁稈的下端離地尺把高的關節處,向下長著許多氣根,有點像榕樹的根,用手摸摸,是那麼堅韌,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地,彷彿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小學語文第九冊《高梁情》)例句中,我們看到了三個比喻詞「像」「像……一樣」「彷彿」。第一個像是同類相比,不是比喻。我們可以把這個長句縮成「高梁的氣根像鷹爪一樣抓住他,彷彿擒住一個龐大的活物」。它的本體、喻體、比喻詞特徵就顯而易見了。(2)換詞法。用「是」作比喻詞的比喻句,與有「是」字的句子容易混淆。我們就可以用換比喻詞的方法加以區別。一般來說,用「是」作暗喻的比喻句,我們是可以換成明喻的。而不是暗喻的句子,就不能換,一換句子就變了。如「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可換成「我們像祖國的花朵。」是比喻句。而「我們是學生。」若換成「我們像學生。」句意就變了,不是比喻句。其它的暗喻也同樣可試著採用換詞法來判斷。如「雪後的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可換成「雪後的萬里江山像粉裝玉砌的世界。」而「這一張紙變成了一架飛機。」就不能換成「這一張紙像一架飛機。」(3)去詞法。比喻句中的比喻詞「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柿子樹上掛著許多大柿子,好像一個個的紅燈籠。」去掉「好像」就不通了,是比喻句。「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他。」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讀通,不是比喻句。(4)加詞法。有的比喻句不用比喻詞,我們就可採用加上比喻詞來辨析它。如:「花兒一樣的臉。」加上「像」後就變為「像花兒一樣的臉。」是比喻句。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加上「像」後就變成「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3、有人的句子就是擬人嗎?比喻與比擬兩種辭格都有一個「比」字,構成了它們字面上的相似。而比喻重在「喻」,比擬重在「擬」,則又造成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比喻與比擬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二者的構成基礎不同。比喻構成的基礎是相似性,比擬構成的基礎是仿照性。比喻要求兩事物有相似點,而比擬倒是著重兩事物之間的不同點。例如: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小學語文第六冊《我愛故鄉的楊梅》)例句中,「細雨如絲」是說細細的雨和絲在這一點上是相似的,是比喻,而說楊梅樹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是把「楊梅樹」當成具有人物的貪婪、吮吸的行為來寫,是擬人。另一方面,二者的結構形式不同。運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喻體必須出現,不能省略,本體不一定出現。運用比擬,本體(被比擬的事物或人物)必須出現,擬體(比擬的事物或人物)一定不出現,一出現就成了比喻。比擬只是臨時把擬體的某種品格賦予本體。例如:(1)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只有一個地球》)(2)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小學語文第三冊《看雪》)例(1)是暗喻,喻體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如改為「地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就變成了擬人。例(2)是一個排比,擬人兼借喻的句子。樹上披著銀裝,「披著」很明顯的是擬人。用「雪毯」和「銀裝」來比喻雪後的地上和樹上,本體隱藏,是借喻。三、小學教材中部分疑難句子解析④1、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小學語文第八冊《古井》)這是一個在小學教材中讓老師們爭議不休的句子。有的人說這是一個比喻句,就像「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我的心像刀絞一般。」其實,從構成比喻的條件來看,它們是不一樣的。「老師」和「園丁」的本質區別是職業的不同,相似的是「培育」性。因而是比喻。同樣,「我的心像刀絞一般。」中,本質的不同是心是沒有人拿到來絞的,而用「刀絞」來比喻,就可以把心痛這種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例句中,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指的是井水灑在路面上,春雨也是水,它們是本質相同的兩種事物,所以我認為不能構成比喻。2、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小學語文第七冊《觀潮》)有人說這個句子是用「白色戰馬」來比喻錢塘潮的,也就是說,本體是「錢塘潮」,喻體是「白色戰馬」。這樣的分析不太符合作者的本意。從句子所處的上下文來看,整個自然段是從形狀、顏色、氣勢、聲響四個方面來描寫錢塘潮的。這一句描寫的是錢塘潮向人們涌來的氣勢,比喻的本體是「那浪潮越來越近」的氣勢,比喻的喻體是「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只用「白色戰馬」是表現不出錢塘潮的氣勢的。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樣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小學語文第九冊《草原》)這是一個比喻兼比擬的句子。用「中國畫」來比喻小丘柔美的線條。而句中的「流」字又使本句具有了比擬的特徵。即把「翠色」當作會流的物體(水、油等)來寫。擬體是可以流動的物體,但沒有出現。4、在這境界里,連俊馬和大牛都有時侯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小學語文第九冊《草原》)回味著草原的樂趣,很明顯是人才具有的思想,是擬人。而句中雖有「好像」但我們去掉「好像」一詞後,意思仍然讀通。這里的「好像」只是表示想像的意思,不是比喻句。5、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單薄,簡直像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小學語文第八冊《古井》)句中有比喻詞「像……似的」,但我們不能把「一陣風」或「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說是喻體。說把女的比作一陣風,也不符合文意,說把女的比作一陣風能把她吹倒,它們的本質都是「她」,也不能構成比喻。而再單薄的女子一陣風也不能真的把她吹倒。這應該是一個誇張句。6、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勃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子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小學語文第八冊《貓》)說貓「溫柔可親」,是把貓當作人來寫,是擬人。「小梅花」是指貓在稿紙上留下的腳印,不用腳印而直接寫「小梅花」,是借喻。7、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盪、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陡立的峭壁。(小學語文第九冊《三峽之秋》)「群峰披金甲」,「陽光跳躍」,「長江熱烈」,「光輝投向」這一連串的描寫是比擬,而「像一條金鱗巨蟒」則是比喻。8、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匆匆》)「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游絲樣的痕跡。」是比喻。把日子的匆匆流逝比作輕煙被吹散,薄霧被初陽蒸融;把痕跡比作游絲,形象而又生動。初陽不說曬干薄霧,而用「蒸融」,是把初陽當作火來寫,擬體是火,是擬物。9、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鳥的天堂》)顏色是不能「照耀」人的眼睛的,這是把顏色當著能發光的物體(太陽、燈光等)來寫,即把甲物當著乙物來寫,是擬物。10、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著遠方長吼;有的低著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獅子藏在大獅子身後,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戲;還有的小獅子大概太淘氣了,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小學語文第七冊《盧溝橋的獅子》)句子用了四個「好像」,學生會誤以為是比喻。但我們用去詞法就發現「好像」去掉後,句子的意思仍能讀通,且我們在句中找不到喻體,因而不是比喻。但把柱子上雕刻的獅子說成「長吼」「專心」「偎依」「藏」「做游戲」「淘氣」「按」等一系列有思想,動作行為的人,是比擬,也是排比。 11、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小學語文第六冊《火燒雲》)雲從西邊「燒」到東邊,是把雲當作火來寫,擬體是火,沒有出現。「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是把紅彤彤的雲比作火。這是一個比擬兼比喻的句子。12、風掀起她的圍巾,卷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掀起」「卷著」「敲打」,這一系列的詞語就明顯看出這是一個比擬句。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喻與比擬的修辭手法講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地探究新的規律,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積累更多的經驗,把我們的教學工作搞得扎扎實實,有聲有色。
⑤ 小學語文課文《第一場雪》的課文標注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生字、新詞,積累描寫下雪時和雪後景色的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三)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凜冽」、「彤雲密布」、「粉妝玉砌」、「毛茸茸」、「諺語」等詞語的意思。
(二)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學習了課文《林海》,學完後,你理解了什麼?(作者通過自己細致的觀察,抓住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展開合理的想像,景物描寫和聯想結合起來,並運用抒情、議論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峻青寫的一篇文章《第一場雪》。這篇文章是從峻青寫的《瑞雪圖》中節選的,它既寫了實在的景物,又有自己的聯想,語言文字非常優美。
(二)簡單介紹本文的時代背景。
本文寫於1962年。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欠收,國民經濟遭到了暫時的困難。人們是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裡無比喜悅,寫下了這篇散文。文章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大雪,講述了「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讓我們共同來欣賞課文。
(三)聽課文錄音。注意本文的寫作順序。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
(1)「彤雲」,指什麼雲?(下雪前密布的陰雲。)
(2)「諺語」,什麼叫諺語?本課的諺語是哪句話?(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課諺語是「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瑞雪兆豐年」中「兆」是什麼意思?
(預先顯示。)
(4)什麼是「俗話」?(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話。這種話簡練而形象,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瑞雪兆豐年」就是一句俗話。)
(5)「粉妝玉砌」是什麼意思?(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後一片白色的世界。)
(6)「簌」與「籟」,進行讀音、字形、字義的比較。
2.填寫課後練習第一題。(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聯想)。
(五)默讀課文。分小組議論課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引導學生將內容相近的自然段歸納在一起,按文章脈胳將內容分為兩部分:下第一場雪的經過及聯想;也可以按時間順序分為四段: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下雪的好處。)
(六)指三名同學,分別朗讀雪前、雪中、雪後這部分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按時間順序寫的。)畫出課文中表示時間及其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有了明顯變化的詞語。(可用投影儀顯示)
前些天——陽春三月 昨天一早——驟然變冷
中午——凜冽寒風 下午——呼呼地刮
黃昏——鵝毛大雪
開始——伴著小雨 不久——大片雪花
一會——地面白了 夜裡——壓斷枯枝
今晨——天放晴了
小結:作者這樣寫,既顯示了由晴到陰、由暖到冷、由雨到雪氣候的驟然變化,又明顯地可以看出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第一場雪的。文章的層次清楚。
(七)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層次。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了解雪天的美麗景色,懂得瑞雪兆豐年的道理。
(二)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雪中、雪後的美麗景色,懂得瑞雪兆豐年的道理。
(二)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三、教學過程
(一)聽寫字、詞。
彤雲 凜冽 寒流 棉被 粉妝玉砌
飄落 諺語 寂靜 瑞雪 兆豐年
(二)讓學生再一次聽課文錄音。注意作者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
(三)討論、交流。
1.自己讀「雪中」的描寫。畫出課文中描寫雪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和形狀的詞語。(寫雪是「紛紛揚揚」的,雪花是「大片大片」的,是從空中「飄落」下來的。)畫出描寫雪花「聲」的詞、句。(寫夜裡下雪,雪花是「簌簌地」往下落,「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偶爾咯吱一聲響。」)
2.讀「雪後」的美景。
(1)「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是什麼意思?(用白粉裝飾,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後一片白色的世界。這是一個十分生動的形容。)
(2)作者是怎樣描寫無風時和有風時的雪景的?(「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這是雪後無風時的雪景。有風時則是「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3)說說你覺得作者這樣描寫雪後的景色美嗎?為什麼?(作者這樣描寫雪後的景色很美。寫無風時,白雪落在「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變成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落在「冬夏常青」的松柏上;則變成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兒」。多美的景象。寫有風時,「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都變成了「玉屑似的」「雪末兒」,在陽光下,顯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雪後的美景。)
(四)學生有感情地再次讀課文。(引導學生,細細地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例如下面的句子:
「嗬!好大的雪啊!」寫出作者驚喜的心情。
「山川、河流……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喜悅、贊美這第一場大雪的思想感情。……)
小結: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景物描寫得越美,越生動,感情就抒發得越真摯,越充分。
(五)齊讀第二部分課文。
1.「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是什麼意思?(「瑞雪」,是指吉祥、應時的好雪。「兆」,預示。「瑞雪兆豐年」是說這場雪下得很好,很是時候,預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它的科學根據是什麼?(作者從三個方面說明它
⑥ 6年級課文:第一場雪的 中心思想是什麼
第一場雪
峻青,原名孫俊卿,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生於1922年。山東省海陽縣西樓子村人。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十三歲即做童工。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從事教育和群眾工作。1941年寫了第一篇作品。1944年後。任膠東區黨委機關報《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敵後武工隊小隊長。1948年春,隨軍南下,作中原新華記者。後調《中原日報》、中南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52年,調中南文藝界聯合會從事專業創作。後調上海,任作協上海分會代理黨組書記。1957年任作協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1960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後的報告》、《膠東紀事》、《怒濤》;長篇小說《海嘯》;散文集《秋色賦》、《歐行書簡》。此外,還有與人合寫的論文集《談談短篇小說的寫作》。
《第一場雪》是峻青1962年在膠東半島農村寫的一篇散文。當時,我國連續幾年遭受自然災害,糧棉歉收,人們都企盼豐收年的到來。文章通過寫膠東半島入冬以來下的第一場雪及關於雪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第一場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膠東半島農村寫的一篇散文。由於蘇聯是第一個成為共和國的一個國家,我們也要成為共和國時,蘇聯來幫忙,給我們指導發展之路,並且借給了我們很多的錢。但是1961年,蘇聯推出了為我們倘開的致富之門驟然關了起來,並且要求中國盡快退還蘇聯借走的錢。於是毛澤東就說:「就算勒緊褲腰帶,吃草根,也要把蘇聯借來的錢還回來!」於是就鬧了這三年的自然災害,數人因為飢餓導致死亡。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場雪,使作者聯想到了「瑞雪兆豐年」這個諺語,心情無比喜悅,於是在興奮之下,寫出了《第一場雪》。
峻青是現代作家,山東海陽縣人。本文寫於1962年。1960- 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時期,三年間,糧棉欠收,人們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 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看到了這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裡無比喜悅,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散文《第一場雪》。
《第一場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膠東半島農村寫的一篇散文。當時,我國連續幾年遭受自然災害,糧棉歉收,人們都企盼豐收年的到來。文章通過寫膠東半島入冬以來下的第一場雪及關於雪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第一場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膠東半島農村寫的一篇散文。由於蘇聯是第一個成為共和國的一個國家,我們也要成為共和國時,蘇聯來幫忙,給我們指導發展之路,並且借給了我們很多的錢。但是1961年,蘇聯推出了為我們倘開的致富之門驟然關了起來,並且要求中國盡快退還蘇聯借走的錢。於是毛澤東就說:「就算勒緊褲腰帶,吃草根,也要把蘇聯借來的錢還回來!」於是就鬧了這三年的自然災害,數人因為飢餓導致死亡。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場雪,使作者聯想到了「瑞雪兆豐年」這個諺語,心情無比喜悅,於是在興奮之下,寫出了《第一場雪》。
雪永遠代表美麗.因為雪很美,很純潔,為莊稼帶來了收成.因為作者想讓人類幸福,給他們祝福.
雪
雪的作用
雪花是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它在飄落過程中成團攀聯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單個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間。雪花很輕,單個重量只有0.2——0.5克。無論雪花怎樣輕小,怎樣奇妙萬千,它的結晶體都是有規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齣,度雪花六齣」的說法。雪花多麼美麗而輕盈呀!我越來越喜歡雪花了,如果能夠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皚皚,綠樹披銀裝,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趣事。
「瑞雪兆豐年」是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像給小麥蓋了一床禦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所以又有一句農諺「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雪的作用很廣,但雪對人類有很大的好處。首先是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因雪的導熱本領很差,土壤表面蓋上一層雪被,可以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所以,受雪保護的莊稼可安全越冬。積雪還能為農作物儲蓄水分。此外,雪還能增強土壤肥力。據測定,每1升雪水裡,約含氮化物7.5克。雪水滲入土壤,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養家畜家禽、灌溉莊稼都可收到明顯的效益。
雪對人有利也有害處,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節,如突然因寒潮侵襲而下了大雪。就會造成凍寒。所以農諺說:「臘雪是寶,春雪不好。」
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醫葯養生保健報》 冬季,大雪紛飛,蒼茫無際。人們在觀賞玉樹瓊花之時,往往忽視了雪的作用。雪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本草綱目》早有記載,雪水能解毒,治瘟疫。民間有用雪水治療火燙傷、凍傷的單方。
經常用雪水洗澡,不僅能增強皮膚與身體的抵抗力,減小疾病,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如果長期飲用潔凈的雪水,可益壽延年。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長壽老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雪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數量要少1/4。重水能嚴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過程。有人作過試驗,魚類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會死亡。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條件是大氣中要有「凝結核」存在,而大氣中的塵埃、煤粒、礦物質等固體雜質則是最理想的凝結核。如果空氣中水汽、溫度等氣象要素達到一定條件時,水汽就會在這些凝結核周圍凝結成雪花。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故每當一次大雪過後空氣就顯得格外清新。
據測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為0.05-0.10克。所以,地面積雪對音波的反射率極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為減少噪音作出貢獻。
雪的保溫作用
積雪,好象一張奇妙的地毯,鋪蓋在大地上,使地面溫度不致因冬季的嚴寒而降得太低。積雪的這種保溫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開的。
我們都知道,冬天穿棉襖很暖和,穿棉襖為什麼暖和呢?這是因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著許多空氣,空氣的導熱性能很差,這層空氣阻止了人體的熱量向外擴散。覆蓋在地球胸膛上的積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間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鑽進積雪孔隙里的這層空氣,保護了地面溫度不會降得很低。當然,積雪的保溫功能是隨著它的密度而隨時在變化著的。這很象穿著新棉襖特別暖和,舊棉襖就不太暖和的情況一樣。新雪的密度低,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就多,保溫作用就顯得特別強。老雪呢,象舊棉襖似的,密度高,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少,保溫作用就弱了。 為什麼物體里貯藏的空氣越多,保溫效果越強呢?
這是因為空氣是不良導體的緣故。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物體,它本身都能通過熱量,這種能夠通過熱量的性能,稱做物體的導熱性。在自然界常見的幾種物質中,空氣的導熱性最差。所以物體里容納的空氣越多,它的導熱性就越差。由於積雪裡所能容納的空氣量變化幅度較大,因此,積雪的導熱系數變化幅度也較大。一般剛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溫效應最好,到春天融雪後期,積雪為水所浸漬,這時它的導熱系數就更接近於水了,積雪的保溫作用便趨於消失。
雪蝕作用
冰緣氣候條件下積雪場頻繁的消融和凍脹所產生的一種侵蝕作用。產生雪蝕作用的地區分布在沒有冰蓋的極地和亞極地以及雪線以下、樹線以上的高山帶。那裡年均氣溫為0℃左右,屬於永久凍土帶。雪場邊緣的交替凍融,一方面通過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質破碎;一方面雪融水將粉碎的細粒物質帶走,故雪蝕作用包括剝蝕和搬運兩種作用。隨著雪場底部加深,周邊擴大,山坡上逐漸形成周邊坡度小的寬淺盆狀凹地,即雪融凹地。其形態、成因和空間分布均不同於冰斗,但兩者又有聯系。當氣候進一步變冷、雪線下降時,雪蝕凹地可發育成冰斗;反之,氣候轉暖、冰川消退時,冰斗可退化為雪融凹地。不同自然地理條件下的雪蝕作用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在緯度較低、降水量大、年凍融日數多的地方,雪蝕作用速率較快,雪蝕凹地深、面積大。如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地區,雪蝕凹地十分普遍。反之,在緯度高、降水量少、夏溫低的地方,雪蝕作用就弱。地面坡度的影響是:坡陡>40°,雪場不易存在;平地上雪蝕作用極慢;30°左右的坡地上,雪蝕作用最為活躍。
冬季,大雪紛飛,蒼茫無際。人們在觀賞玉樹瓊花之時,往往忽視了雪的作用。雪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本草綱目》早有記載,雪水能解毒,治瘟疫。民間有用雪水治療火燙傷、凍傷的單方。
經常用雪水洗澡,不僅能增強皮膚與身體的抵抗力,減小疾病,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如果長期飲用潔凈的雪水,可益壽延年。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長壽老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雪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數量要少1/4。重水能嚴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過程。有人作過試驗,魚類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會死亡。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條件是大氣中要有「凝結核」存在,而大氣中的塵埃、煤粒、礦物質等固體雜質則是最理想的凝結核。如果空氣中水汽、溫度等氣象要素達到一定條件時,水汽就會在這些凝結核周圍凝結成雪花。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故每當一次大雪過後空氣就顯得格外清新。
據測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為0.05-0.10克。所以,地面積雪對音波的反射率極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為減少噪音作出貢獻。
冬 雪
冬姑娘穿著銀白色的禮服,帶著冬天的禮物來了。
一瞬間,大片大片的雪花像千萬只銀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飛向人間。雪花,越來越密,像棉絮,像蘆花,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不一會兒,光禿禿的樹枝上、袒露著胸膛的大地上、房屋頂上都織上了厚厚的潔白的羽絨衣。楊柳的枝條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蒼松翠柏則掛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雪末兒隨風飄揚。路旁的樹木綴滿了銀花,建築物像瓊樓玉宇似的閃著耀眼的銀輝。天和地完全融合在一起。啊,好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我們彷彿生活在童話世界中似的,給人無限遐想……
多少年來,多少著名的詩句都贊美過她:「燕上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入手」「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何等氣魄!雪花又給勞動者帶來多少喜悅和憧憬。她還是豐收的「預言家」——瑞雪兆豐年。
雪,你是冬天的使者,是孩子們快樂的源泉,冬天因為你而生動,而美麗。
我和同學們整個冬天都在盼雪,但是天總是暖暖的,不見你的影子。
終於冷空氣來了。一天早晨,在寒風中看見你輕盈地從天空飄落,像雨絲般落下來,一陣風吹來,你像撒向天空的細鹽,漫天飛舞。大家看到你的身影都驚喜得發出了:「下雪了!下雪了!」同學們都把頭探向窗外,高興得不得了。
下課了,我們都來到走廊上賞雪,你看見孩子們的笑臉更高興了,雪下得更大了,一朵朵、一簇簇、一團團的雪紛紛揚揚飄落下來,飄到地上、樹上、屋檐上,也飄到大家的臉上、手上。鵝毛大雪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雪密密地飄著,像織出了一面白網,遠處的景物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眼前的東西都沾上了你的光彩。
下午,雪已經將大地鍍上了一層白銀,像穿上了厚厚的冬裝,但你好像還是滿足不了大家的心願似的,不停地下。一會兒,這里的雪花徐徐飄下,像輕悠悠的鵝毛;一會兒,那裡的雪猛烈地撞擊著,像小舞人在跳舞,多麼輕快的身影,多麼飄逸的舞蹈,多麼活潑的姿態。我心中暗暗贊嘆:哦,好神奇的雪花,我喜歡你!
我想用手溫暖它,這時雪變成了水,啊,雪感動得落淚了。我深深地吸一口氣,啊,雪的清涼和甜蜜進入到我的心底。這是你純潔的心靈,這是你多情的奉獻,這是我們真摯的友誼。
第二天,你累了,靜靜地休息了,人們打開窗戶,只見樹上、馬路上、房頂上都覆蓋了厚厚的一層雪,滿山遍野都是。大地一片潔白,像蓋了厚厚的一床棉被,銀裝素裹,空氣分外清新。雪地上一會兒就沸騰起來,小夥伴們都快樂地在雪地里玩耍。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雪,你是美麗的仙子,你是潔白的天使,你是我童年快樂的夥伴。
⑦ 有小學語文的<第一場雪>課文嗎
《第一場雪》
作者:峻青
前天,氣象台發布了西伯利亞來的寒流即將南下的消息;昨天,強大的冷空氣就侵入了膠東半島。
前些天還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空中布滿了鉛色的陰雲,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就下起雪來。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開始下雪時還伴著小雨,不久就只見鵝毛般的雪花,從彤雲密布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地上一會兒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裡格外寂靜,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下落。偶爾咯吱一聲響。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積雪有一尺多深,腳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並不是迷信,有著充分的科學根據。寒冬大雪可以凍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蟲;雪水滲進土層深處,又能供應支離破莊稼生長的需要。這場大雪十分及時,一定會給明年的小麥帶來豐收。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作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我想:這就是人們為什麼把及時的大雪稱為「瑞雪」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