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一)激發閱讀興趣,引導課外閱讀。
①課堂、課余興趣啟發。初步了解學生讀過什麼書,讀了多少書,有什麼收獲。在課堂、課余相機介紹中外典故,名人傳記,格言警句,賞析美文片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
②抓住媒體契機,進行興趣轉移。利用學生喜歡電視的特點,關注電視節目,由此引導他們讀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學性書籍。如《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中華成語故事》等等已經拍攝成為電視劇,可以利用此契機,渲染電視情節引導學生暢快的閱讀原著,享受閱讀原著的盡興,促進學生閱讀名著。
③製造懸念激發閱讀興趣。教師利用多種方式製造懸念,談論某文章的精彩情節、精彩片斷,講述某一個故事的梗概,介紹某一個作家的奇聞趣事等等。激發學生渴望閱讀相關作品,了解作品的全貌。
④樹立閱讀榜樣,建立班級「圖書館」。抓班級課外讀書典型,帶動讀書風氣,建立激勵機制(如積極讀書分子)鼓勵讀書風氣。在班級開展「自讀、自薦」的良好讀書網路,構建班級「圖書館」。
⑤師生同讀一本書,共同交流讀書心得,激發課外閱讀熱情。與教材同步,師生共同閱讀一本書籍,如教《獄中聯歡》共讀《紅岩》,教《草船借劍》同讀《三國演義》等等。師生讀後交流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獲,其樂融融,享受閱讀快樂。
(二)關注閱讀內涵,注重方法指導。
1.配合教材,推薦讀物,遷移閱讀。
①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書籍,了解作品原貌,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寬視野,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②推薦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遷移閱讀。課堂相機介紹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閱讀量,加深對這位作者的認識。
③推薦與文本相同題材和相同寫作方法的文章,遷移閱讀。做到課內得法,受益課外。
2.制定課內外「讀書卡」,訓練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閱讀綜合素養。「讀書卡」的設計:
3.授之於漁,指導讀書方法。
①精讀。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歡的讀物,要細讀,反復讀,甚至熟讀成誦。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②速讀。課程標准中指出:五六年級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為培養快速學生抓捕信息,逐漸訓練學生使用「提綱契領的標題讀法」瀏覽篇幅較長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採用於詞句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的「掃讀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題的「提問法」,討論交流式的把握文章重點。
③不同文體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童話故事,重在抓住情節;閱讀人物傳記,關鍵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閱讀詩詞,緊扣關鍵詞領悟意境;閱讀說明文,明確事物特點等等。教師結合教材特點,不僅引導方法,也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4.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確定學生課外讀物,教師定期批閱,給予評價。老師給學生推薦讀物,並且給予精心的批閱,一方面監督促進閱讀效果,一方面形成良好閱讀方法養成自主閱讀習慣,並在正面評價中激發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強積累鞏固。利用早讀課、午休課時機,展示學生課外的美文片斷積累,包括文段、文句、詩詞、格言警句、名人軼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一方面加強課內外閱讀的積累,為習作積累素材,內化習作語言。
(三)開展讀書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學生的閱讀行為需要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和贊同,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們也開展一些有趣的讀書競賽活動,激發閱讀信心和熱情,同時也檢查閱讀效果。
1.班級讀書會。每周舉行班級讀書交流會,既可確定讀書主題,也可廣泛自由交流。內容分別為:推薦讀物、推薦美文、談讀書收獲、說讀書方法、介紹新書信息等等。
2.評定讀書筆記,評選最佳「讀書卡」,選舉「優秀小讀者」,給予鼓勵和獎勵,完善和落實課外閱讀的全面評估。
3.經常舉辦各種讀書競賽。如:主題知識大賽、古詩吟誦、美文誦讀、格言比拼、對聯攻關、讀書手抄報、以及家庭讀書論壇、評選學習型家庭等等。
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對語文聽說讀寫的綜合素養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快樂地享受閱讀,並鍛煉他們選擇判斷書籍(含視頻和網路閱讀材料)的能力,能從閱讀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視野,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做一個快樂的、幸福的、健康的讀書人。
2.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的研修內容
一、課內培養能力
語文課堂是閱讀教學的樞紐所在,教師必須在這 45 分鍾內,用活語文教材,用科學的方法培養高效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很多情況下,是靠後天培養所得.作為語文教師,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應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目標來對待.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1、美讀語言的能力
少年高爾基有次讀了文學作品,情緒激動,竟把書舉起來張開一面,對著陽光照著,想透過陽光對書面的照射來探求字里行間究竟有什麼魔力.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探求魔力,去發現魔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是要注入情感,品味語言的音樂美.文學作品的語言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琅琅上口,悅耳動聽,能夠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因而我們要指導學生藝術性朗讀,融入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二是要調動想像,再現語言的圖畫美.古人作詩,講究詩中有畫,我們讀詩,也就必須調動自己的想像,在頭腦中再現出作者已繪制的令人神往的圖畫,感受出作者賦予深厚情思的形象.閱讀教學的責任不是在於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在於引導學生善於美讀,勤於美讀,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讀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2、背誦美文的能力
只滿足於美讀是遠遠不夠的,讀得再多,還是思想讓別人跑馬,只有背下來了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葉聖陶先生能背《古文觀止》,茅盾同志能背《紅樓夢》,清人唐彪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李陽的瘋狂英語是背出來的,其實,出口成章、筆下生花語文素養也是背出來的.我們每個學期花那麼多時間來學習課文,但花了多少時間來背誦課文呢?這正是我們有些同學讀了不少,但作文時仍無從下筆的原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新課標語文教材中精選了那麼多精美的課文,名言警句、素材資料、哲理情思、方法技巧等無不應有盡有,但我們因為沒有背,好比進入寶山,只欣賞了一回,贊嘆了一回,仍空手而歸.因此,我們規定,學生早讀時間必須用來背書,每天背誦材料不得少於300字,日積月累,學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而且理解能力、背誦能力等也大大加強了.3、快速閱讀的能力
新課標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較高,高考試題中的文字閱讀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閱讀速度是關系學生閱讀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從高一就開始,提倡快速閱讀法.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主張學生計時默讀,即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完成教師規定的內容,並能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開始選擇難度和篇幅都較適中的閱讀材料,隨著訓練的進行,可將閱讀材料的難度提高、篇幅增長;二是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人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對於閱讀障礙比較大的作品,可以主張學生 不求甚解,綜觀全文,再來咬文嚼字,或者不必咬文嚼字.如此這般的訓練,學生的閱讀一定會成功提速.當然,教師也要依具體情況而定,對於像詩歌這樣的精練型閱讀材料,我們不一定要使用快速閱讀的方法.
二、課外引導拓展
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大語文觀念早已為人所熟知並深入人心.語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加大閱讀量,這是循序漸進步入閱讀教學自由王國的一條必由之路.因此,我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應當十分重視.1、大量閱讀,但要精心選擇
中學生處於身心發育階段,思想價值觀尚未成型,還缺乏明辨是非、抵制誘惑的能力.久盛不衰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80後90後的青春文學是青年人特別是中學生鍾愛之物,而這些大多是快餐文化甚至不少是垃圾文化.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因此,對於課外閱讀,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閱讀情趣,既要熱情地鼓勵學生閱讀積極性,又要幫助學生凈化閱讀內容,規范閱讀行為,提高閱讀品味.總之,要幫助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力求質的突破.要指導學生選擇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益於學習的讀物,因為只有讀好書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還要幫助學生選擇文質兼美、哲理性強的書籍,做到課內外相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人教版的《語文讀本》與課本聯系密切,內容非常有系統性,中外名著中不少作品對中學生的成長很有啟示.當然,我們還可抓住學生心理,引導學生看時文.時文貼近生活,學生易感興趣,像《讀者》、《正是高三時》、《智慧背囊》、《時文選粹》等,都是學生愛看的.只要老師正確引導,替他們嚴格把關,適當讀一些內容健康、格調向上的時文,不僅無害,且同樣可以提高語文素養.通過精心選擇,我們既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感化和熏陶.2、拓寬視野,更要讀寫結合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只讀書,不做筆記,其效果遠不如邊讀邊記,所以課外閱讀必須強調讀寫結合.在課外閱讀時,應要求學生對理解深刻的內容圈點,必要時做好摘錄.其次,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視野的開闊,材料的豐富,教師可適當地指導學生寫一些讀書心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指出:任何有效的閱讀不僅是吸收和接受,同時也是投入和創造.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們把寫讀書心得作為周記(每周至少一篇)納入作業常規檢查,為提高學生興趣,還定時在班上開展對某一作品的讀書心得交流班會.課外如能長期的進行讀寫結合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以往的作文中缺乏素材、缺乏觀點、內容空洞、人雲亦雲等現象就會慢慢減少.
3.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一、創設情境,感受閱讀氛圍
盧梭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愛因斯坦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學生在特定的、輕松的、愉悅的情境當中學習才能獲得最佳效果,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達到最高峰。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最直接的方法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本角色。例如,在教授《瀑布》一文時,我首先在網上下載了瀑布的聲音。在學生讀課文之前,我要學生仔細傾聽瀑布的聲音,並讓他們邊聽邊在腦海中想像瀑布的樣子。聽完之後,鼓勵他們大膽地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用語言描述出來。就這樣,通過傾聽瀑布聲音,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形象地感受了瀑布的聲音,為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做好了鋪墊,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到底自己想像的瀑布和文中的瀑布有什麼不一樣呢?就這樣,學生帶著迫不及待的心情開始了《瀑布》的閱讀。
二、師生「PK」,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拓寬了知識面
有人說:「有了理想才有動力。」是啊,如果做什麼事都渾渾噩噩,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那麼自己又何來動力呢?閱讀也是一樣,假如教師只站在遠處,不去布置具體的任務,只是讓學生自學,由於學生年齡的限制,再加上各種能力也有限,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了什麼去學習,更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一連串的問題將縈繞在他們的腦海里,使他們揮之不去,還要他們專心地去閱讀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一定要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有了目標才會去努力。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許多為了自己的理想去積極進取的人,如張廣厚從一個因數學不及格而未能考上中學的學生,一步步走進數學的殿堂,成了享譽世界的數學家。這不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嗎?試想如果他心裡沒有目標,只是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思想,能有這么大的成就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能。所以,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對於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尤為重要。
新課標對小學各年段的課外閱讀量作出明確的要求:低年級5萬字以上,中年級就要達到40萬字以上,高年級100萬字以上。自從實行了「PK」制後,師生一周交流一次讀書心得,談談自己讀課外書的收獲、感受。我發現學生們書包里的課外書日漸增多,以前學生書包里只裝課本、紙、筆,而今居然把課外書帶到了教室,有《小學生學習報》《童話》《漫畫》《故事大王》《少年網路知識》等,各類作文書,科技類,軍事類,經濟類等各種書籍,更有甚者,還把《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也帶來了。
學生之間交換閱讀,一改往日課余追逐打鬧無所事事的局面,學生坐得住,靜得下心來看書。不僅如此,通過家訪,家長反映,孩子回家以後,與以前判若兩人,變得愛讀書了,不再那麼痴迷電視動畫片、網路游戲。還詢問老師給他們施了什麼魔法。再如,我在教學詩歌、散文時,通常會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段與內容相關的音樂,然後讓學生在音樂中去閱讀、去感悟。
例如,在教授《秋天的懷念》等現代散文時,我通常會找一些抒情性比較強的古典音樂,讓學生在寧靜的音樂聲中去體會感悟文中所蘊含的真摯的情感;在教學《楓橋夜泊》《送孟浩然之廣陵》古典詩文時,通常選取一些古箏、古琴曲,配合柔和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融入文中的角色,感受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感染心靈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誦讀,奇妙的境界,就是享受閱讀。
現在,自覺看課外書已成為我們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持之以恆,日積月累,一定能保證閱讀的量,學生的知識面寬了,眼界也越來越開闊,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看著這些驚人的變化,面對學生那股不服輸的犟勁,我驚喜萬分。
4.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主要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能力培養和情感培育。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目標是要教會學生自己讀書。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盡管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新課改強勁的東風下,更是鉚足了勁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索,但客觀地分析,閱讀教學仍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我在此略述淺見,願拋磚引玉,共同探究,以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注重自讀感悟,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像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夥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並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並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愛國精神和傑出的智慧才華的前提下,讓 4 人小組自行確定選擇詹天佑某一個方面的內容,合作學習,講座篩選,設計展板,布置畫面和解說詞,設計操作,合作為「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事跡展」的講解做准備。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精心導入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學導入,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做了鋪墊。一位老師在執教《「紅領巾」真好》時,是這樣導入的: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小草睜開了睡眼,小動物們都從睡夢中慢慢地蘇醒過來,樹林里又開始熱鬧起來。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你聽到了什麼?(伴隨著的是一陣動聽的鳥叫聲),看,你看到了什麼?(出示了有許多快活的小鳥的圖片)。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整個課堂變得生動而活躍。 從有效的導入新課,我認識到成功的教學導入要實現兩點:其一是激發興趣;其二是啟迪思維。對於低段的孩子來說,新課伊始,通過富有童趣的語言導入,再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聽覺上的沖擊,使學生得到情感上共鳴,心靈上的啟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他們用一種良好的狀態去學習新的內容,克服學習的厭倦心理,被動心理。據有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強迫學生學習,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是很難保留在記憶里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肯定會得到提高。 三、以讀助寫,注意讀寫結合 我們在開設「大閱讀」課的同時,學校組織編印了《春蕾》、《新芽》等有關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材料發給學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手抄報,努力使學生的閱讀方法科學化、讀書筆記規范化,並力爭讓學生的讀書筆記上檔次、上水平,不但具有利用價值,還具有珍藏價值。為了促進學生多讀多寫,我們學校定期開展讀書筆記、手抄報和古詩文誦讀競賽。就拿我們三年級學生來說吧,一學期下來,每人摘錄的格言警句、詩詞名句近一百多句,並基本上能做到口頭背誦,對於小學階段已學過的古詩也都能熟記。手抄報出得圖文並茂,讀書筆記做得美觀實用…… 四、加強閱讀實踐是保證 如果把閱讀能力的形成過程分成兩個階段,則前者是領悟方法的階段,後者是應用方法的階段,也即實踐的階段。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離不開閱讀實踐。教師對實踐活動應有全面的認識,要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實踐場所,為學生創造閱讀實踐機會。比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總是有聯系的特點,合理地組織與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預習課文,可以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各種閱讀能力(識字、理解詞句、分段、歸納段意)。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閱讀實踐,課堂上教師注意多進行閱讀點撥、引導,也可以起到直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作用。而課後閱讀則猶如實戰,是檢驗和鞏固學生閱讀所學的好時機。一篇篇的課外讀物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學生通過閱讀自己解答。如理解難理解的字詞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實踐來解決這些問題,其閱讀能力能否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教師教學目標明確,引導科學,學生必將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閱讀教學的質量就會真正得到提高。
5. 可以推薦一些小學語文老師閱讀的書籍嗎直接提高教學水平的才好。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日常閱讀一直面臨一個基本難題,就是書太多而無法選擇。孔子時代的書籍不算太多,即便那樣,孔子也不得不刪繁就簡,選擇和推薦《詩》、《書》、《禮》、《樂》、《易》、《春秋》等不多的文本。
現代教師如果打算過一種閱讀的生活,他們面對的困難顯然比孔子時代更大一些。究竟哪些書適合教師閱讀?哪些書不適合教師閱讀?哪些書適合這個教師閱讀而哪些書適合那個教師閱讀?這是一個困難。
推薦「適合教師閱讀的10本書」(10組),供教師參考:
1.薛涌著:《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包括作者相關的書,如《精英的階梯》)。
推薦理由:可以把「別國的教育與別國的教師」作為一個類型。與之相關的推薦書目是,《素質教育在美國》(珊伊著)等。
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排外。沒必要因害怕「全盤西化」而排斥「別國的教育」。
2.杜威[美]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杜威幾本書的合並。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杜威的系列書特別適合現時代的教師閱讀。
3.李澤厚著:《論語今讀》(相關的圖書包括《道德經》,二者雖然在很多觀點上有沖突和張力,但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薦理由:如果說第一緊要的任務是為了理解「別國的教育」,第二緊要的任務則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中國古典文化。不見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經典圖書經歷了時間的淘洗和選擇,縱使不少後人對它提出批評,但它既然夠格成為經典,自有它構成經典的力量。
既理解「別國的教育」,又立足於「自己的文化」,這是比較開明的「文藝復興」道路。
4.黑柳徹子[日]著:《窗邊的小豆豆》。
推薦理由:對學者來說,可以直接由學術著作和調查報告來研究「別國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對大眾而言,需要藉助於「文藝」的道路。
在教育領域,較少有「教育文藝」,但也不是沒有,比如盧梭的《愛彌爾》、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愛彌爾》乃世界公認名著,但節奏太慢,教訓口氣太重,所以,我們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若論「教育文藝」,自然包括教育小說和教育電影。後者如《春風化雨》(電影)、《音樂之聲》(電影)、《大國崛起》(電視片)等。
除「教育小說」之外,尚有一部比較奇特的「動物小說」值得閱讀,那就是姜戎的《狼圖騰》。它能讓讀者熱血沸騰,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與力量。而這種品質,恰恰是某些教師所嚴重匱乏的。
5.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數》(相關圖書包括「周國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
推薦理由:看重的依然是「教育文藝」與「教育啟蒙」的意義。
6.張民生、於漪著:《教師人文讀本》(上下修訂本)。
推薦理由:如果說中國教師第一緊要的任務是理解和領會「別國的教育」,第二緊要的任務是立足於「自己的文化」,第三緊要的任務是進入「教育文藝」,那麼,第四緊要的任務便是承擔「教育啟蒙」(包括「自我啟蒙」與「啟蒙他者」)。相關圖書包括夏中義主編的《大學人文教程》、《大學人文讀本:人與國家》、《大學人文讀本:人與世界》、《大學人文讀本:人與自我》。
7.謝泳編:《胡適還是魯迅》(相關的圖書包括《魯迅全集》、《胡適全集》)。
推薦理由:就思想領域而言,這「兩兄弟」幾乎可以撐起整個近代中國。他們的思想在當今依然可以擔當「啟蒙」的大任。
8.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作者相關的書包括《教育的真情與智慧》)。
若「教育啟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主題,那麼,劉鐵芳老師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邊緣》,張文質的《唇舌的授權》、《幻想之眼》、《保衛童年》等便值得閱讀。與之相關,肖川教育博客、劉鐵芳教育博客、張文質教育博客、許錫良教育博客等是值得觀看的,閱讀博客文章的好處是可以與作者進行「網路對話」。
10.亨特[美]著:《心理學的故事》(相關的書包括Hock著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朱晨海編著的《天平上的心靈———實驗心理學的故事》)。
推薦理由:因為它關於「心理學」,又以「故事」形式呈現。
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課題研究理論指導
課題研究理論指導[2006]01號
我會推介有代表性,適合中小學教師閱讀和參考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學習書籍:
1、葉瀾主編,鄭金洲等著:《學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陳向明著:《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陳桂生主編:《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劉良華著:《校本行動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汪利兵等著:《教育行動研究:意義、制度與方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6、錢愛萍等編著:《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6.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興趣的研討
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養成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接觸新事物,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彌補智力發育的不足。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呢?經過我兩年多的教學探索,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曾經聽過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導語像吸鐵石,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有些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喜歡用這樣的步驟:先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在讀課題後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讀了課題 後你想學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表面看上去這就是體現學生主體,吸引學生了,但如果這種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顯得呆板而無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避免模式化。那麼如何才能達成新課標的要求,導入新穎面不呆板無個性呢?我覺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能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笑話,一句名言,一個小游戲開場,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過程中,再入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例來說,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課時,學生都喜歡猜謎,所以在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電用器)。經過幾分鍾的思考並聯系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學生猜出了是電視。我立即在黑板上畫了一台電視機的圖形,接著和學生談話交流。 師:你們都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喜歡看什麼節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麼電視節目? 生:我喜歡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歡看《斗龍戰士》。我昨天看了金鷹卡通的《神奇寶貝》………… 學生們都帶著眉飛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在學生交流了數分鍾後,我說:「看你們談的熱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看電視,今天呢,老師也請你們在課堂上看電視,看看「明明」一家人給我們演了什麼電視。」隨即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這個導入環節中,「猜謎」和談論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吸鐵石,充分調動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樂趣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特別感興趣,喜歡刨根問底,搞個明白,總喜歡問為什麼,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前提。老師不能抹殺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而更應該盡量幫助他們解答,還需要引導他們將質疑萬事萬物的心主要用到學習中來,有可能的話讓學生之間互相解決質疑,比如採取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學標點符號的時候,我讓學生來說句子,再由學生加上標點,這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精心設計的課堂小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育中間,用一小部分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試,如詞語接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讀讀記記」時,共有從一到十個成語,我採用趣味朗讀進行比賽,每個學生領一個數字卡片,再按照數字順序讀,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成語的記憶,又考驗了他們的反應,雖然會佔用一點教學的時間,但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效率也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之間的競賽,這樣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牆上弄一個「學習之星」專欄,上面 寫好每個學生的名字,如果上課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作業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給予小五角星的獎勵。學期結束時不只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獎勵,同時還要參考「學習之星」上標注的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我還開展「展示台」專欄,專門展示一些範文,加強學習,同時還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較好的學生作業,美術作品和滿分試卷,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坐在教室上課有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上課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讓學生樂於學語文 小學生的思想是很簡單的,可能他們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他上的課,因此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強各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使用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最後就是要善於和學生交往,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會形成情感融洽、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中午在學校吃飯,每天中午我都有較多的空閑時間,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個小時進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在家、在學校的事情,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老師可以想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上課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我們祖宗幾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課時也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我曾經在南師附小實習的時候聽指導老師上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兩則》中的《南轅北轍》時,指導老師把「那個人能不能到楚國?」換成另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這個人帶夠了盤纏,他一直這樣走下去,會有什麼結果呢?」這個問題很有創造性,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走到南北極會凍死,有的說會回到原點,有的說地球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個問題換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結果截然不同,學生在通過閱讀來回答思考老師的提問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生字生詞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學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助於解決好生字生詞的認識和理解,就等於多了一個能夠時時刻刻在你身邊教你的老師。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字會加強他們閱讀更多課外書籍的慾望,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工具書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課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將表現好的學生記在「學習之星」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加強培養日常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可以將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記下來,課後根據筆記進行復習,不僅記得深,而且記得更為全面。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讓學生做筆記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隨手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好詞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經典範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錄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例如開展「經典誦讀」專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更換一次專欄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多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另外,從二年級下學期起讓他們每天摘抄三個好詞和一個好句,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對學習習作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更進一步衡量素質教育是否成功實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做新課改的排頭兵,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養成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接觸新事物,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有效彌補智力發育的不足。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呢?經過我兩年多的教學探索,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曾經聽過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導語像吸鐵石,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有些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喜歡用這樣的步驟:先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在讀課題後問學生一些這樣的問題:「讀了課題 後你想學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表面看上去這就是體現學生主體,吸引學生了,但如果這種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顯得呆板而無個性。《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避免模式化。那麼如何才能達成新課標的要求,導入新穎面不呆板無個性呢?我覺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能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笑話,一句名言,一個小游戲開場,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過程中,再入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例來說,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課時,學生都喜歡猜謎,所以在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電用器)。經過幾分鍾的思考並聯系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學生猜出了是電視。我立即在黑板上畫了一台電視機的圖形,接著和學生談話交流。 師:你們都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喜歡看什麼節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麼電視節目? 生:我喜歡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歡看《斗龍戰士》。我昨天看了金鷹卡通的《神奇寶貝》………… 學生們都帶著眉飛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在學生交流了數分鍾後,我說:「看你們談的熱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看電視,今天呢,老師也請你們在課堂上看電視,看看「明明」一家人給我們演了什麼電視。」隨即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這個導入環節中,「猜謎」和談論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吸鐵石,充分調動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樂趣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特別感興趣,喜歡刨根問底,搞個明白,總喜歡問為什麼,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前提。老師不能抹殺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而更應該盡量幫助他們解答,還需要引導他們將質疑萬事萬物的心主要用到學習中來,有可能的話讓學生之間互相解決質疑,比如採取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學標點符號的時候,我讓學生來說句子,再由學生加上標點,這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精心設計的課堂小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育中間,用一小部分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試,如詞語接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讀讀記記」時,共有從一到十個成語,我採用趣味朗讀進行比賽,每個學生領一個數字卡片,再按照數字順序讀,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成語的記憶,又考驗了他們的反應,雖然會佔用一點教學的時間,但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效率也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之間的競賽,這樣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牆上弄一個「學習之星」專欄,上面 寫好每個學生的名字,如果上課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作業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給予小五角星的獎勵。學期結束時不只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獎勵,同時還要參考「學習之星」上標注的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另外,我還開展「展示台」專欄,專門展示一些範文,加強學習,同時還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較好的學生作業,美術作品和滿分試卷,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坐在教室上課有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上課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讓學生樂於學語文 小學生的思想是很簡單的,可能他們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他上的課,因此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強各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使用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最後就是要善於和學生交往,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會形成情感融洽、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中午在學校吃飯,每天中午我都有較多的空閑時間,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個小時進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在家、在學校的事情,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老師可以想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上課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我們祖宗幾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課時也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我曾經在南師附小實習的時候聽指導老師上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兩則》中的《南轅北轍》時,指導老師把「那個人能不能到楚國?」換成另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這個人帶夠了盤纏,他一直這樣走下去,會有什麼結果呢?」這個問題很有創造性,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走到南北極會凍死,有的說會回到原點,有的說地球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個問題換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結果截然不同,學生在通過閱讀來回答思考老師的提問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生字生詞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學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助於解決好生字生詞的認識和理解,就等於多了一個能夠時時刻刻在你身邊教你的老師。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字會加強他們閱讀更多課外書籍的慾望,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工具書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課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將表現好的學生記在「學習之星」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加強培養日常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可以將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記下來,課後根據筆記進行復習,不僅記得深,而且記得更為全面。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讓學生做筆記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隨手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好詞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經典範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錄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例如開展「經典誦讀」專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更換一次專欄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多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另外,從二年級下學期起讓他們每天摘抄三個好詞和一個好句,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對學習習作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更進一步衡量素質教育是否成功實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做新課改的排頭兵,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
7.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
課內引導,定期推薦好書,獎勵讀書多的孩子,營造氛圍;與家長溝通,進行親子共讀;打造展示平台,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成功與喜悅。
8.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閱讀
孩子的興趣和習慣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而且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因此,學生和家長必須樹立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概念.在這樣的前奏下,提高學生的興趣已成為語言學習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興趣?小學語文家教補習學好語文有哪些技巧?
(走進語文)
注意閱讀,良好的閱讀應首先基於閱讀的流暢性.讀取速度可以保持在每分鍾300字左右.其次,要注意理解文本中詞語的含義,在理解意義時,我們必須注意兩種方法:第一,結合字元、中心、字元的個性等;第二,不僅要理解單詞的表面意義,還要理解單詞的深層含義.培養興趣和注重閱讀永遠都是學好語文重要的兩個好方法,小學語文家教補習主要以這兩個方面為主.9.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師生互動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互相影響的過程,即教師以「教」來 促動學生的「學」,學生以「學」來促進教師的「教」。師生互動是老師與學生在自覺活動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的教學。它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使課堂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和學習有效性。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在課堂中,要加強師生互動,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於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 必須給予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被壓抑,這是當前師生業務關繫上最突出的問題。為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展開,應努力體現開放性。應在教學活動中提倡探索,鼓勵創新,保護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教學中可採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師生平等,使學生敢於各抒己見,逐漸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需要教師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沒有教師的教育創新,沒有教師創造力量的充分釋放,也很難談得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創造帶動學生創造的過程,因此,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並通過教師的創造帶動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才是正確的道路。
3.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並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4. 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人們通常走這樣一條成材之路:興趣-愛好-鑽研-成功。興趣是獲取知識,擴大視野,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積極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由此,語文教師要使學生要對語文產生興趣,就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一外國人如是說:教師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透徹、迅捷、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興趣,使之愉快地學。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時,總是積極推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因此,在這方面我主要滿足學生精神上的愉快。學生的性格各異,學生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因為成功是最足以使學生感到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
新課程標准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是《語文課程標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語文教師若能合理加以運用,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