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14課的主要內容
課文先寫了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講小女孩為了溫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參考書上的答案)
⑵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14課人教版
14課是《鹿和狼的故事》請問你要問什麼?
你要問什麼?加我,我可以告訴你
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14課課文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禮.當時的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穿著黑色禮服,親自主持了這個特殊的葬禮.這個葬禮是為一條瀑布——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的.
事情是這樣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的交界處,有一條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條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凱達斯大瀑布.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鍾有1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長期以來,塞特凱達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驕傲.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於細細的水霧中,感受著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遊客們常常為此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但這雄奇的景觀,竟然在逐漸消失.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發電,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水電站高高的攔河大壩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凱達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減.而且,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減少.
幾年過去,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逐漸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見不到昔日雄奇的氣勢.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許多慕名而來的遊人,見此情景,無不惆悵滿懷,失望而去.
科學家們預測,過不了多久,瀑布將完全消失.消息傳開,令人震驚,同時也喚起了人們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1986年8月下旬,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
⑷ 人教版 六年級下冊 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語文
1、每抄次擦燃火柴都會在火襲柴的亮光中看到種種幻象的故事.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分別是(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祥的奶奶)
2、作家安徒生的童話集《海的女兒》 (貌似是)
3、「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以及作者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
4、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個「幸福」指的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第二個「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了寒冷、飢餓和痛苦,徹底幸福了)。
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14課片段
二·安徒生用打動人心的筆在文中描述小女孩( 5 )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 火爐 )( 烤鵝 )(聖誕樹 )( 奶奶 )( 奶奶把她帶走 )這些幻象,這是因為可憐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 )( 食物)( 快樂 )( 親情 )。
三·1.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改成陳述句):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2.小女孩死了。小女孩擺脫了寒冷、飢餓和痛苦。(用關聯詞合並成一句話):小女孩雖然死了。但是她擺脫了寒冷、飢餓和痛苦。
五·這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就是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覺中死了。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得到的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擺脫它就只有死亡。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憎惡。
六·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憎惡。
七·可從文章中大年夜無法回家,無依無靠,受盡人間折磨等方面看出。
八·(1)看出賣火柴賺錢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每根火柴對小女孩來說都是十分珍貴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沒有賣掉,心裡的內疚和恐懼使她不肯浪費一根火柴,但是極度的寒冷是她最終抽出了一根。從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生活凄苦。
九·因為小女孩家裡非常窮,家庭的需要使她不得不出來賣火柴。
十三·(1)解釋說明(2)話題轉折(3)解釋說明(4)補充說明
⑹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14課的參考書上的所有內容。
誰還在上人教版的,到北京找去吧
⑺ 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下冊全部的ppt
你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網回上下載。答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iaocai/6s/201012/t20101213_986921.htm
⑻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4課主要內容
《竹節人》是六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我」小時候用毛筆桿製作竹節人,與同學在課桌上搏鬥引得大家圍觀,課上偷玩被老師收走後,發現老師也和我們一樣愛玩竹節人。表現了作者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以及愛師尊師的師生情誼。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們」當時迷上了竹節人。
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節人、斗竹節人的過程與樂趣,體現「我們」對此的深深著迷,表現了孩子們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與熱情。
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寫老師沒收了竹節人,卻也偷偷在玩竹節人的趣事。
文章中作者之所以要寫製作竹節人的過程,是因為玩具的稀缺,更因為「新鮮的玩意兒」能夠帶給我們很多的快樂,而竹節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無處可買的現實下就自己動手製作,從而表現出竹節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佔的比重很大。
課文是寫竹節人的,還寫了圍觀的小夥伴們,這樣寫是因為從圍觀的小夥伴們的動作「攢著」「跺腳拍手」「一哄作鳥獸散」等可以看出每一個孩子都非常喜愛竹節人,每一次的「搏鬥」都不放過。
第三部分寫了老師與竹節人這一部分,它和主題是有關系的。老師沒收竹節人,表現出老師不苟言笑、威嚴無比的形象。與後文老師玩竹節人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老師溫柔赤誠的內心,活潑親切的形象。
竹節人受到老師的青睞側面烘托出這個游戲的有趣,表達了「我們」內心的喜悅、滿足與自豪,竹節人和老師共同構成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