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注重情境創設,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自主探究的動力。 所謂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營造一種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讓每個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古人雲: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慾望。如在教學《撈鐵牛》這篇課文時,教師釋題後向學生感嘆:「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鐵牛撈上來,真了不起啊!」這時,學生便開始想像:他是誰?他用什麼方法撈鐵牛呢?接著學生開始發言:「一定是一個大力士把鐵牛撈上來的」、「他一定很聰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鍾後,教師讓學生打開書,說:「同學們說都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書上是不是這樣講的呢?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知道了」。這樣,學生通過「水的浮力」與「大力士」、「人的浮巧力」對比認識深化過程,從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浮力撈鐵牛的科學的,激發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教學中創設懸念情境,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究的材料,那麼懸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例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揭題時,教師問:「魚總是在水裡游,怎麼會游到紙上呢?」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設置疑問、懸念,既創設了問題情境,又為學生的思維導航,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起來了。
二、鼓勵質疑問難,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和發現的鑰匙。小學生生性好動,求知慾強,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樣疑問的解決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和新知識結構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問是學生積級探索的內部動力,是學生信知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讀課文從課題質疑,學生指出:「明明整篇課文都是敘述諸葛亮是如何從曹操那裡騙箭的,課題為什麼用『借』, 而不用『騙』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頓時,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舉手發言。「我覺得是『借』,因為後來在火燒赤壁時,周與諸葛亮把箭還給了曹操。」「從書上寫的『謝謝曹的箭!』也可以看出是『借』,借是要求對方情願給你的,才叫『借』。」「我認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為了贊揚諸葛亮的才幹,說諸葛亮能神機妙算。」……這不能不說是創造性思維所帶來的奇跡。由此可見,課堂上讓學生質疑問難多爭辯,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三、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我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我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我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另外,我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⑵ 小學課文(撈鐵牛)贊美了什麼
贊美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
⑶ 小學課文《撈鐵牛》 發生在哪
山西永濟。鐵牛是栓浮橋鐵鏈的拄樁。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沒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紀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牆外流過,據當地老人回憶,枯水季節,下水還可摸到鐵牛牛角,行船還有被牛角掛傷船底的情況。50年代後,三門峽庫區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里了。1989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各界人士關注。有句古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專門描述蒲津渡和飽經滄桑的唐開元鐵牛。如今這里一片農田蔭蔭,四隻鐵牛重見天日,四隻鐵牛仍然沉埋沙中,黃河已經易道而去,浮橋也蹤影全無了。翻看蒲津渡的歷史,這里在泰朝時就曾建過"蒲津橋",但河道不停左右搖擺,總是將浮橋沖垮,然後又將繁重的鹽鐵商貿任務交給擺渡。到唐朝,李世民重令之下,竟然熔了17萬余斤生鐵鑄成八隻鐵牛作橋墩,那座浮橋如何的氣勢如虹也就可想而知了。永濟浮橋可以追述到戰國時期,主要用途是將運城的食鹽運輸到西安。黃河改道、事過境遷,只有這些鐵人還記得當時的繁華!
⑷ 三年級下冊語文隨堂練撈鐵牛這課人們會怎麼議論的答案/子固小學
用水的浮力呀.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隻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鐵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隻一隻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隻鐵牛沉在哪兒.然後讓人准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並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准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裡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綳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裡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隻笨重的鐵牛,一隻一隻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⑸ 小學三年級下冊課文撈鐵牛(怎樣撈鐵牛)
用水的浮力呀。。。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隻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鐵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隻一隻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隻鐵牛沉在哪兒。然後讓人准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並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准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裡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綳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裡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隻笨重的鐵牛,一隻一隻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⑹ 小學課文《撈鐵牛》中的鐵牛是不是山西永濟的黃河大鐵牛
當時一共鑄造了八隻鐵牛,剩下的四隻鐵牛還深埋在地下
⑺ 語文S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十課:撈鐵牛。
懷丙遇事情認真分析、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再加上他卓越的聰明才智,才使鐵牛順利地被打撈出來。
⑻ 小學課文名字 圖上有一頭牛 兩艘船拉著一頭牛 牛在河裡
人教版第七冊課文《撈鐵牛》
概述:
大水沖走了石牛。人們在下游找不到卻在上游找到了;但是拉不上來。後來用兩艘裝滿泥沙的船,往船外倒泥沙利用水的浮力拉了上來
⑼ 小時候一篇課文,講的是尋找 防洪的鐵牛的那篇文章是什麼啊
《撈鐵牛》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隻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鐵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隻一隻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隻鐵牛沉在哪兒。然後讓人准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並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准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裡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綳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裡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隻笨重的鐵牛,一隻一隻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⑽ 實驗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撈鐵牛(除了本文的方法還可以怎樣撈鐵牛)
開一輛起重機 過去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