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童話的魅力

小學語文童話的魅力

發布時間:2021-02-15 08:31:50

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語言的魅力》原文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著一個衣衫襤〔lán〕褸〔lǚ〕,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gài〕那樣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不用說,他是為生活所迫才這樣做的。街上過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著華麗的紳〔shēn〕士、貴婦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們,看了木牌上的字都無動於衷,有的還淡淡一笑,便姍〔shān〕姍而去了。這天中午,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也經過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問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給你錢嗎?」

「唉!」那盲老人嘆息著回答,「我,我什麼也沒有得到。」說著,臉上的神情非常悲傷。讓·彼浩勒聽了,拿起筆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就匆匆地離去了。

晚上,讓·彼浩勒又經過這里,問那個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況,那盲人笑著對詩人說:「先生,不知為什麼,下午給我錢的人多極了!」讓·彼浩勒聽了,也摸著鬍子滿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語言,產生這么大的作用,就在於它有非常濃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雲,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語,那流水人家,怎麼不叫人陶醉呢?但這良辰美景,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

這是多麼令人心酸呀!當人們想到這個盲老人,一生里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對他產生同情之心呢?

㈡ 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中童話教學 怎麼寫啊 3000字左右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
摘 要:童話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往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忽視了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使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小學語文教學功利化的主要表現一是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二是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據童話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而是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反思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 ,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奮發向上,生氣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為其精神本質.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為那些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作品精彩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對種種如夢如幻的生活場景心嚮往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盡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活躍的想像力,獲得如游戲般的快樂體驗.同時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的內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識,形成了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會群體的必要的價值觀念,作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第九套全國通用教科書就將童話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學1~3年級,共有十幾篇.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
一 內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種表現: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出於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反撥, 80年代以來的語文教學將工具性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突出了"雙基"的地位.教材編制也採取了以知識與能力為中心的邏輯序列,這種轉變對新時期以來的語文教育朝科學化方向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較大的片面性.表現在童話教學中,就是忽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和不同作品在語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學者按課文的類型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各種方式,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定篇"用以學習經典的豐厚內涵,"例文"用以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樣本"用以學習其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用件"則主要指"語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等
[ 1 ].可見,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話課文教學中都進行"語言與文字的訓練",達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童話教學中工具性與藝術性的關系.童話是兒童喜愛的與兒童心理為契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教學中,應以藝術性為主要內容,否則童話教學對於兒童來說只是一種被強迫的負擔.功利化的第二種表現: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話教學中,通過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訴兒童一個道理",完成道德勸誡和思想教育的使命.這種傾向觀表現在教材的選編上,也表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如《驕傲的孔雀》告誡兒童要虛心,不要驕傲,《小貓釣魚》表達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題,《一隻小雁》告訴孩子們不能離開集體的道理,《神筆馬良》,《賣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8QJJ006)作者簡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兒童揭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這種重教化的童話教學忽視了童話的特點,忽略了兒童的精神活動和獨特的文化,它是從成人世界的現實原則出發的結果.它將兒童視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無能力,尚沒長大的人.將兒童時代設定為一個准備時期,"准備成為未來的行為者".事實上,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兒童文化是審美的,感覺的,移情的,熱情的,成人文化則更多的是科學的,理性的,冷靜的;兒童文化中充滿了想像和創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復".《小貓釣魚》中的小貓(代表年幼的兒童)在美麗如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里,與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戲,而不是"專心致志"地釣魚(代表工作) ,這正是小貓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兒童文化的一個表現,我們為什麼非得要求它像貓媽媽一樣抵禦外在的"誘惑",而去從事"釣魚"這類成人世界中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貓釣魚》進入語文課本,以及批評"三心二意"教學主題的確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識的表現.這種成人文化中心意識是傳統價值觀念影響的結果.在我國封建社會以君權,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輕視,漠視,甚至無視兒童的存在的.因此,盡管幾千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被譽為"詩的國度","散文大國",但真正意義上的童話作品少之又少.雖然"五四"以後,隨著西方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東漸,人的價值,兒童的價值開始被發現與確立,作家開始關注兒童,創作了大量兒童文學作品,有些兒童文學作品被選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站在成人的立場進行訓育,而沒有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要.童話教學道德教化也是對我國"文以載道"文藝理論無意識繼承的結果.在古代,文學創作和學校教育都非常強調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毛詩序》也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漢代要求文學創作"發乎情,止乎禮義".到宋代的程朱理學更是將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認為"文皆從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語類》)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認為,文章要闡明"義理".古代小學的教材,如《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的內容也是以道德勸誡為主.這種"重道"的傳統通過幾千年的承襲還成為我們民族的心理積淀,一直影響到現在.因此,在創作童話作品,對童話作品選編和進行童話教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於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太急於對作品的教育意義進行提取,兒童文學課就很容易變成德育課,異化了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功能.事實上,童話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還具有認識功能與審美功能
[ 2 ].所謂認識功能,就是通過閱讀童話作品,可以學到自然和社會知識,如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如果著眼於知識教學,可以教給學生關於青蛙的生長過程知識,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長階段.但這也並不是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而是常識課程的任務.因此,認識功能與教育功能一樣,只能是兒童文學教育的次要功能.我們在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審美功能.通過兒童文學教學,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童話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許多教師在教授童話作品時,喜歡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實踐證明,如果使用恰當,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有助於他們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所倡導的理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 3 ]將童話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它能有效地彌補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文內容的補充,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濫用表演的現象,他們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好看,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中,表演只是做給旁人觀看的.在還沒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情況下,就急於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許多學生參加,學生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得熱熱鬧鬧;還有的教學中,讓每個學習小組輪番上台表演,語文課上成了表演課.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記住台詞,思考小動物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並加入自己的想像練習表演,然後組織學生表演,讓學生扮演小蝌蚪,鴨媽媽,小鴨子,青蛙,大魚,大烏龜,大白鵝.表演化還有一種表現:一些教師將童話作品製成多媒體課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聲,光,色,形樣樣精美,頗為熱鬧與好看,但整個課堂缺乏一種內在的審美精神,缺乏與學生深度的心靈交流,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應根據童話作品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不能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參考文獻:
[ 1 ] 王榮生. 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2 ] 吳中傑. 文藝學導論[M ].小學語文教學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 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Z].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淺談小學語文中段的童話教學 麥斜鎮中心小學 習莉莉 童話作為一種文字淺顯的兒童文學體裁, 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 文學形式, 簡單的故事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哲理, 告訴孩子們真、 善、 美的道理, 教會他們如何去愛與寬容, 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想像與啟迪。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 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些資 源,促進語文教學。 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和自身具體情況提出一些童話教學 的策略,主要從教學方法、反饋與評價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這 幾方面展開,粗略談談自己對於中段童話類文章教學的點滴看法。 一、 教學方法 1、 氛圍渲染,激發興趣 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心理學 家認為,興趣直接構成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成分。要想讓學生 有閱讀童話類文章的慾望, 必須激發學生閱讀童話類文章的興趣, 挖掘他們深藏於內在的無限潛能。一篇好的童話類文章就是一個 精彩紛呈的故事,在教師先示範朗讀這些故事時,就應該欲擒故 縱,吊足學生的好奇心。 2、 朗讀領悟,感受美好 童話類文章教學時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教法,而朗讀就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童話語言優美自然、活潑明快,詞語簡單 1 重復,象聲詞多,非常適於朗讀,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話類文章 的朗讀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中段學生的朗讀,要帶著問題思考, 讀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和含義,通過一些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感 情,學習感悟的基本方法,學會理性思考。 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朗讀形式,如分角色朗讀、自由讀、個 別讀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語感等方面的培 養也是極有好處的。比如,現在四年級上冊教材,我剛剛上完第 三單元的四篇童話類文章,在學習《去年的樹》一課時,要求學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小鳥、大樹、樹根、門先 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當語氣,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給大家提供 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讀中品味童話的語言,感知文章 整體,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無情物」 ,教師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撥 動學生內心深處的那根「琴弦」 ,讓學生深入到角色內心,帶著情 感朗讀,讓美的氣息滲透到教室的每個角落。 3、 情境體驗,再現神奇 葉聖陶先生說過: 「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 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語文課程標 」 准》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 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對於 學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反應和個體差異性, 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 , 2 和獨特見解,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經過巧妙的設計,個性化的 解讀文本,引領孩子們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將驚奇、激 動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對文本的理解和個性閱讀中,讓孩子們到課 文中走個來回,輕松走進童話類文章人物的內心深處。 童話教學的內容十分吸引學生,深受他們的喜愛,但是我們 並不能把它當做講解故事那麼簡單,還需要讓學生明白看似簡單 的故事背後隱藏的含義。 文本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教師應該恰到好處的引領孩 子們體驗角色。讓孩子們帶著生活走進童話,帶著童話賦予我們 的新知重新踏入生活。 4、 現實對比,體會虛實 幻想、虛構,這是童話類文章最基本的特點,童話類文章故 事的基礎就是想像,想像是童話的翅膀。英國作家布瑞南說道: 「想像意味著讓腦中的小鳥飛出樊籠,然後看著它翩然入雲。 中 」 段學生的思維初步發展, 因此需要教師引導他們認識幻想與真實、 虛構與現實的關系,引導學生分辨其中的真實部分與虛構部分。 5、 角色表演,情景再現 童話教學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要想讓課堂 更真實,更富有趣味性,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兒童的表演欲十 分強烈,而童話表演就是他們非常喜愛的一個表演方式,中段的 學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強些,教師更容易掌控課堂,不容易出現課 3 堂上亂成一鍋粥的局面。而學生通過表演,能更主動地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並且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了生動的語言練習,促進學 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只要能把握住度,這就 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剛旅行歸來的巨人和被小男孩點撥後的巨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在課文中,巨人的一些語言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我就讓一些學 生來表演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誇張的臉部表情和肢體 動作,讓孩子們更深刻地認識了這「兩位」巨人。 6、 積極訓練,創編內容 學習了這么多童話類文章, 孩子們都有自己創編新童話的 慾望,中段學生已經開始初步練習寫作文了,也學會了一些簡 單的寫作技巧,而且他們對童話有興趣,這樣就更有寫作的熱 情了。並且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文章的邏輯感也更 強,加上這段時期是想像力最活躍的時期,教師們可以善於利 用這一點,讓他們自由發揮,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地在童話 世界裡飛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創作的童話,小鹿就說 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美麗的鹿角差點讓自己送命,而醜陋 的鹿腳卻救了自己一命。 」 二、 反饋與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每一位學生都 4 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童話類文章的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反饋,善 於發現並肯定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採取靈活的評價方式。這樣 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對童話產生興趣,進而對語文和其 他學科都產生興趣,今後能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促進 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三、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當然,在童話類文章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 在現實教學中,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 個體;有些教學形式並沒有發揮到真正的作用;教學方法單一等等。 童話類文章,作為一種在兒童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與兒童的 心理特點、創造想像力密切相關的兒童文學體裁,是小學階段一個比 較重要的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並且,童話宣揚 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學生人格養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這 類文章理應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 在此,我只是簡單說說我對小學中段童話類文章教學的一些體 會。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1、王全根、趙靜 《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6.297/360 2、方衛平、王昆建《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3/128 2010.10.16 5 6

㈢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童話對其有何促進作用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 ,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奮發向上,生氣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為其精神本質.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為那些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作品精彩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對種種如夢如幻的生活場景心嚮往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盡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活躍的想像力,獲得如游戲般的快樂體驗.同時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的內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識,形成了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會群體的必要的價值觀念,作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第九套全國通用教科書就將童話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學1~3年級,共有十幾篇.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
一 內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種表現: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出於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反撥, 80年代以來的語文教學將工具性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突出了"雙基"的地位.教材編制也採取了以知識與能力為中心的邏輯序列,這種轉變對新時期以來的語文教育朝科學化方向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較大的片面性.表現在童話教學中,就是忽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和不同作品在語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學者按課文的類型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各種方式,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定篇"用以學習經典的豐厚內涵,"例文"用以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樣本"用以學習其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用件"則主要指"語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等
[ 1 ].可見,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話課文教學中都進行"語言與文字的訓練",達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童話教學中工具性與藝術性的關系.童話是兒童喜愛的與兒童心理為契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教學中,應以藝術性為主要內容,否則童話教學對於兒童來說只是一種被強迫的負擔.功利化的第二種表現: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話教學中,通過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訴兒童一個道理",完成道德勸誡和思想教育的使命.這種傾向觀表現在教材的選編上,也表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如《驕傲的孔雀》告誡兒童要虛心,不要驕傲,《小貓釣魚》表達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題,《一隻小雁》告訴孩子們不能離開集體的道理,《神筆馬良》,《賣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8QJJ006)作者簡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兒童揭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這種重教化的童話教學忽視了童話的特點,忽略了兒童的精神活動和獨特的文化,它是從成人世界的現實原則出發的結果.它將兒童視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無能力,尚沒長大的人.將兒童時代設定為一個准備時期,"准備成為未來的行為者".事實上,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兒童文化是審美的,感覺的,移情的,熱情的,成人文化則更多的是科學的,理性的,冷靜的;兒童文化中充滿了想像和創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復".《小貓釣魚》中的小貓(代表年幼的兒童)在美麗如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里,與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戲,而不是"專心致志"地釣魚(代表工作) ,這正是小貓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兒童文化的一個表現,我們為什麼非得要求它像貓媽媽一樣抵禦外在的"誘惑",而去從事"釣魚"這類成人世界中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貓釣魚》進入語文課本,以及批評"三心二意"教學主題的確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識的表現.這種成人文化中心意識是傳統價值觀念影響的結果.在我國封建社會以君權,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輕視,漠視,甚至無視兒童的存在的.因此,盡管幾千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被譽為"詩的國度","散文大國",但真正意義上的童話作品少之又少.雖然"五四"以後,隨著西方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東漸,人的價值,兒童的價值開始被發現與確立,作家開始關注兒童,創作了大量兒童文學作品,有些兒童文學作品被選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站在成人的立場進行訓育,而沒有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要.童話教學道德教化也是對我國"文以載道"文藝理論無意識繼承的結果.在古代,文學創作和學校教育都非常強調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毛詩序》也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漢代要求文學創作"發乎情,止乎禮義".到宋代的程朱理學更是將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認為"文皆從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語類》)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認為,文章要闡明"義理".古代小學的教材,如《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的內容也是以道德勸誡為主.這種"重道"的傳統通過幾千年的承襲還成為我們民族的心理積淀,一直影響到現在.因此,在創作童話作品,對童話作品選編和進行童話教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於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太急於對作品的教育意義進行提取,兒童文學課就很容易變成德育課,異化了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功能.事實上,童話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還具有認識功能與審美功能
[ 2 ].所謂認識功能,就是通過閱讀童話作品,可以學到自然和社會知識,如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如果著眼於知識教學,可以教給學生關於青蛙的生長過程知識,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長階段.但這也並不是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而是常識課程的任務.因此,認識功能與教育功能一樣,只能是兒童文學教育的次要功能.我們在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審美功能.通過兒童文學教學,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童話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許多教師在教授童話作品時,喜歡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實踐證明,如果使用恰當,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有助於他們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所倡導的理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 3 ]將童話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它能有效地彌補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文內容的補充,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濫用表演的現象,他們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好看,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中,表演只是做給旁人觀看的.在還沒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情況下,就急於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許多學生參加,學生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得熱熱鬧鬧;還有的教學中,讓每個學習小組輪番上台表演,語文課上成了表演課.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記住台詞,思考小動物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並加入自己的想像練習表演,然後組織學生表演,讓學生扮演小蝌蚪,鴨媽媽,小鴨子,青蛙,大魚,大烏龜,大白鵝.表演化還有一種表現:一些教師將童話作品製成多媒體課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聲,光,色,形樣樣精美,頗為熱鬧與好看,但整個課堂缺乏一種內在的審美精神,缺乏與學生深度的心靈交流,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應根據童話作品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不能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㈣ 小學童話 教學的 審美教育有哪些創新途徑

一、童話教學的意義
陳伯吹在《作家與兒童文學》里說過:「童話這兩個美麗的字眼,
[1]標志著一個具有誘人魅力的世界。」童話是兒童的天使。它以其生動
的故事情節、誇張的想像、豐富的語言吸引著孩子們,孩子們在童話里收獲著純真,憧憬著幻想,升華著情感。兒童時代是幻想的時代,小學心理學研究認為,低年級學生產生意義(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結構是想像。童話愛憎強烈,是非分明,促人醒目,催人奮進。童話深受兒童喜愛,是小學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
(一)童話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朗讀與復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童話通過語言來表現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刻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童話的語言淺近、口語化,但並不等於平庸、蒼白,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既通俗明白、曉暢而又有藝術的美感。童話的語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兒童對童話的理解會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想像力的不同而變得非常豐富。語言可以給兒童想像的空間,使兒童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發展兒童的想像力和思維力。作者在上《小草之歌》這篇童話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與復述課文,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利用童話作為載體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童話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
俄國小說家邦達列夫說:「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在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自己的主角,尋找著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會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
[2]遺憾、懷疑、懊惱,他會哭、會笑、會同情和參與。」小學生在作文中
常常寫套話、大人話,根本沒有寫出自己的心裡話。文章貴在求真,童話為孩子找到心靈的棲息所——一個兒童的真實情感世界,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機會。學生在學習童話時培養的想像力對寫作文又有促進作用,因為豐富的想像力會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活躍思維。在吉首市光明小學教學時,作者發現平時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學生寫出的作文生動、形象,而缺乏閱讀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呆板、簡單。

㈤ 童話的魅力在哪

在小說、報告文學等寫實文體中,人們追求的是一種真實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發讀者的熱情。而童話則恰恰相反,你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覺得沒味。評價:太缺乏想像了。童話要就是神奇瑰麗的幻想色彩,想像越奇異、越荒誕、越陌生,就越能激發小讀者的閱讀熱情。奇異與荒誕是童話最重要的審美品質。《敏豪生奇游記》便是以其荒誕得大膽奇崛而成為世界名著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木偶奇遇記》、《假話國歷險記》等等無一不是以出色的奇異荒誕之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

這里所指的「荒誕」概念是一種美學意義上荒誕感、荒誕性,概念較為寬泛,與現實生活中所指的荒誕一詞有所區別。它涵蓋幻想、奇異、怪異、稀奇、善變、荒誕可笑、無稽之談、難以置信等多種含義。正是這種寬泛意義上的荒誕性,才能使童話產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學效果。

荒誕是兒童文學作家用以進行童話藝術創造的手段,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在童話中常常離不開強烈的誇張、離奇的幻想、扭曲變形和機智的反諷,其中誇張和想像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不可思議的事也能當作事實的體驗,按照無限的想像和豐富的表現,創造出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的奇幻世界。比如《大林和小林》所表現的世界就是一個極其荒誕的、貧富懸殊的世界。為了突出這個社會的荒誕性,作者極盡誇張之能,將人物扭曲、變形,將行為醜化,以極其荒繆的故事來揭示出剝削階級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階級本性。因此,荒誕的本質乃是透過表面的荒誕,體現出本質的合情合理,因為人們在形象的奇異中,看到和感覺到的是新的和諧統一。荒誕以犧牲「自然可能性」為代價,同時在保全「內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補償,從而創造出一個蘊含著現實生活種種意蘊的,別開生面的幻想世界,因此,出色的荒誕創造的應是一種新的美學意義。

那麼,什麼樣的荒誕才是出色的荒誕?出色的荒誕應該是荒誕得離奇、荒誕得新鮮、荒誕得美妙、荒誕得機智幽默。

只有荒誕得離奇、新鮮、大膽才能出效果,否則步人後塵永遠也不會給人以新奇感。孫子兵法上有一計「出奇制勝」,說的就是策略上的變化多端,以「奇」勝。同樣,童話的荒誕也必須出奇,奇得超出了常人想像的程度,使想像和生活的真實造成一種強烈的反差,那麼,荒誕的最佳效果就體現出來了。比如《敏豪生奇游記》中的46則故事就是以其離奇的幻想、大膽的誇張、荒唐得極其可笑而令人感到趣味無窮的。在一次攻城戰役中,敏豪生這位奇想天才竟想出了一個騎炮彈潛入敵人要塞的辦法。但正當他騎著炮彈飛在半路時,突然想到自己匆忙間竟忘了換制服,這樣肯定會被敵人識破的。於是他當機立斷,又從自己的炮彈上縱身一躍,跳到敵人打來的炮彈上,安然無恙地返回了自己的陣地。如此出奇的想像在這部「吹牛大王」的故事中舉不勝舉,如「半匹馬上建奇功」;「用豬油當子彈,意外地打得一串野鴨子」等等都是其中著名的荒誕故事。正由於這些故事的創造者敢於突破常人的思維定勢,敢於荒誕,大膽荒誕,荒誕得透徹,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使得它們的藝術魅力永存。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其想像力也是驚人的離奇:梅達爾多子爵在戰場上被打成兩半,這兩半後來居然又都被救活了,一半干盡壞事,一半卻盡做善事,後來兩半又合二為一,與常人一樣,有好也有壞。其荒誕的想像實則體現了人性多面的本質。

日本作家矢玉四郎的《晴天,有時下豬》的想像也簡直荒誕得極其離譜。小男孩則安反感於媽媽偷看他的日記,故意在日記中寫下些荒誕離奇的事來嚇唬媽媽。哪知這一切竟都變成了真實:廁所里果然躲著條大蟒蛇,反倒把則安自己嚇得夠嗆;爸爸果然不可思議地吃下了媽媽煎出的「油炸鉛筆」,還鬧了肚疼,不得已又吞下了許多橡皮,才算止住了肚疼;最令人驚奇的是,晴朗的天空果然下起了無窮無盡的小豬,弄得滿大街全擠滿了嗷嗷亂叫的小豬,讓則安驚慌得趕緊擦了寫著「晴天下豬」的日記,一切才算平靜下來。……其荒誕的想像簡直無以復加,令人驚嘆不已。應該說只有新鮮、別致的荒誕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新鮮、獨出心裁之不易也正考驗著童話家的敏銳性、機智感和創造力。
當然,荒誕有時侯卻也可以美妙無比。人們有時候形容美麗的情景,總說就像進入了「童話境界一樣」,充分說明在童話荒誕中的確也包含著許多美的因素。比如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海底人魚世界」這一荒誕的美麗境界。當然,這美不光表現為意境的美,還應包括人情的溫暖、心靈的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等等,都可以通過荒誕的幻想來加以表現。《海的女兒》通過小人魚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為愛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來表現小人魚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靈,其荒誕的美學涵義十分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同樣,英國作家羅·達爾的童話《慈善的巨人》也是表現美麗的荒誕的。故事中的善巨人用網兜捉蝴蝶的辦法,收集了億萬個輕霧般的飄游於空中的夢,分別裝在億萬個瓶子里,然後把美好的夢、金色的夢,用吹夢器吹進千家萬戶熟睡的孩子們的卧室,讓他們睡得甜甜美美,做著幸福愉快的夢。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去年的樹》也是用美麗的荒誕來表現一隻鳥兒和一棵樹之間生死不渝的友誼。鳥兒和樹是好朋友。當冬天來臨,他們不得不分別的時候,鳥兒答應樹,明年再來給他唱歌。可是到來年春天,鳥兒飛回來時,樹已經不見了。於是,鳥兒追尋著樹的蹤跡,一步步尋訪,當她終於找到已被做成火柴的樹時,火柴也即將燃盡。但鳥兒仍不忘記對樹的許諾,對著被火柴點燃的燈火,唱了去年唱過的那支歌。鳥兒那執著的愛所傳達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純潔、最真摯、最恆久的情感,因此,它具有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當然,它也是通過荒誕的美來創造的。

此外,荒誕還可以通過怪誕和滑稽表現出來。事實上怪誕和滑稽常常也是同時出現,表現一種意味雋永的笑趣。比如挪威作家埃格納的童話《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就是一篇妙趣橫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話中的三個強盜不是人們一般印象中的兇狠殘暴的強盜,相反是三個童心味十足,又懶又笨,而心眼並不壞的強盜。他們的口號是:「打倒洗碗!」因此,他們的賊窩又臟又臭。為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把熟睡中的蘇菲姑姑給偷來做「管家婆」。但蘇菲姑姑力圖使他們自食其力的嚴厲管束,又使他們寧肯坐班房也不願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後來強盜們被抓,但班房卻是在民警家裡。在善良的民警夫婦的教育幫助下,他們終於拋棄了強盜職業,改邪歸正,並在一次救火中,為豆蔻鎮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誕的寬厚和仁愛的故事中彌漫著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讀來令人感到趣味無窮。

當然,要能體現荒誕中的滑稽諧趣與作家幽默的天性和機智的構思是分不開的,它是一種作品整體性的構思,包括環境、人物與故事情節的設置都應相協調,這樣才能使怪誕和滑稽體現出更為豐富的內涵。比如《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中的「豆蔻鎮」這一特殊環境的設置,以及三個怪誕而滑稽的又懶又笨的強盜、嚴厲而又好心的「管家婆」——蘇菲姑姑等童話人物的創造和一系列故事的編排,本身都充滿了怪誕和諧趣的意味,因此才特別耐人尋味。

當然怪誕有時侯還可以用「反常」的手法來構思,即以一種完全違背現實規律的邏輯來思維,怪誕得超乎尋常,童話的奇異效果也就出來了。比如美國作家艾倫的短篇童話《西姆肯夫人的浴缸》就是以其完全出人意料的反常而令人稱奇的,讓現實生活充滿了怪誕的色彩。

西姆肯家的一隻沒有腳的浴缸居然可以隨心所欲地到處移動,今天到了樓梯上,明天又到了廚房裡,再接著又進入了地窖里,來到了草坪上,上了屋頂……,而西姆肯夫婦對此卻並不感到特別奇怪,而且還很喜歡這只怪異的浴缸的這些新花樣。故事就在這樣一個完全違背現實規律的不可思議中展開,由於其幻想是建立在完全荒誕的氛圍中的,因此一切也就順理成章,變得非常的有趣。童話的奧妙也正在於它的這種不可思議的荒誕感和荒誕性的創造,而創造這種荒誕性是特別需要出色大膽的想像力和幻想力,去突破現實生活對我們固有思維的束縛。

在表現手法上,與作品誇張大膽的荒誕性所不同,而是盡可能以一種平靜、無奇的語言、心態來敘述一個似乎是很平常的故事,而越是不動聲色,實際上越是表現出了其與現實的距離感,因而也就越加顯得怪誕離奇。

怪誕也時常通過「變形」的手法來體現,事實上「怪誕」與「變形」有時也難截然分開,是一種有機的並存。「變形」是「怪誕」的表現手段,而「怪誕」則是「變形」的藝術效果。所謂「變形」是指故意以異乎尋常的「藝術體現物」對藝術原型的特定本質作誇張式呈現的表現手段。在童話中的變形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誇張變形」;一種是「幻化變形」。

「誇張變形」是指極力誇大客觀對象的特定品質與形態,以造成異乎尋常的形象體現。

比如義大利作家羅大里的童話《不肯長大的小泰萊莎》中對小泰萊莎的變形處理。小泰萊莎因不想知道現實的殘酷而不願長大,她果真就不再長大。但為了幫助生病的媽媽和衰老的奶奶,她又暗暗希望自己長大一點,她果真長大了些。為了對付凶惡的強盜,她又命令自己變成巨人,於是,她真的變成了個巨人,制服了強盜。最後,小泰萊莎又漸漸變小,成為一個中等身材的、全村最漂亮的姑娘。小泰萊莎的變形完全不憑借外力,而全由意念自如地變形,以一次次變形來發展情節,表達作家的主觀意圖:小泰萊莎不肯長大,一方面表現了她想逃避殘酷的現實的天真幼稚,一方面也譴責了戰爭帶給兒童的心理創傷;她為對付強盜而變成巨人,說明一個道理:任何人只要敢於同壞人作斗爭,就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而最後成為一個漂亮姑娘,則隱喻著心靈美好的人永遠是最美麗的人。

所謂「幻化變形」是指作者的主觀意識將客觀世界加以幻化處理,而形成一種「虛幻的真實」。這種「幻化變形」產生的作品,呈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完全編造的幻境。

比如英國作家金斯萊的童話《水孩子》、卡洛爾的童話《艾麗絲漫遊奇境記》所創造的都是一個荒誕的幻化世界。《水孩子》中的小主人公掃煙囪的孩子湯姆因受冤而逃,不幸落入小河中,被水中的仙女所救,仙女把他變成了一個4英寸長的水孩子。從此以後,他便生活在溫暖幸福的水下世界,增長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最後,湯姆成為一個熱愛真理、心地善良、正直、勇敢、勤勞的大人。這部作品將人間生活的殘酷無情與幻化境界的溫暖幸福形成鮮明的反差,從而表現了作者人道主義的美好理想。

《艾麗絲漫遊奇境記》則以夢幻的方式,讓艾麗絲誤喝了魔水,變成了幾英寸長的小人而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幻化境界,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多端的險境,靠著勇敢和機智,艾麗絲一次次化險為夷。正當艾麗絲再一次陷入絕境時,她突然被驚醒了,原來這一切都是艾麗絲的夢。整篇童話幻境奇特,情節發展撲朔迷離、變化莫測,讀來妙趣橫生,能極大地激發小讀者的想像力。其荒誕的幻境,一方面表達了作家美妙的想像力,同時,在無拘無束的幻想境界中,也不時流露出作者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種種時弊的絕妙諷刺。

荒誕往往寓含著作家對現實生活深切的感受,是童話家表達對現實認識和見解的絕妙方式,因此最能檢驗作家的機智和創造力。任大霖先生在生命最後階段創作的一篇童話《河馬先生的熟食店》,堪稱是一篇生命的絕唱。作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關注的並不是自己個人的安危,而仍然是他一生所熱愛的孩子。在作品中,作家用荒誕巧妙地溝通了現實與幻想兩個世界,以荒誕的動物世界來演繹現實社會中孩子們課業負擔過重的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為不堪重負的孩子們鳴不平。在童話世界中,作家將小動物們作業過多歸結為是因為河馬先生熟食店的開張,使家庭主婦走出了廚房,讓媽媽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管教孩子,督促他們做更多的作業。這種別出心裁的歸謬充分體現了童話荒誕的邏輯推理,使小讀者感到十分的有趣。接下來小動物們針鋒相對的對抗是更為荒誕的「小河馬文化熟食店」的開張,經營范圍居然是解答各科的作業。他們少吃點零食,一天的作業便全都可以買到,再也不怕媽媽們的逼迫了。把出售現成作業稱之為「文化熟食」,實在是既荒唐又有意味,其比喻讓人在荒謬中感受到它的貼切和機智,領略到童話荒誕性的絕妙。而媽媽們隨之而效仿的和平示威,最終迫使森林王國政府出面干涉,合情合理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小動物們的反抗最終獲得了勝利,他們終於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令人值得深思的是,這畢竟只是一個荒誕的童話世界,作家表達了他心中美好的心願,祝願孩子們都有一個快快樂樂的童年生活。但現實社會中的實際情況可能並不能完全如作家的願望一樣,盡管社會上一再呼籲解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但實際上教育體制的局限,使得這一問題至今尚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從這一角度看,作品所寓含的現實意義的確是十分尖銳而深遠的了。這或許也就是童話寓荒誕中蘊含深刻的現實批判寓意的藝術魅力所在吧!

記憶總是無情地不斷地淘汰著那些平庸的、缺乏智慧的想像、故事和人物形象,而不能忘卻的又總是那些荒誕得奇中出妙、奇中出採的想像、故事和人物。出色的荒誕美迫使童話家苦苦地求索。

㈥ 安徒生童話的魅力或者好在哪裡

獨特的藝術風格
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者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19世紀是西方文學藝術發展的的高峰時期,兒童文學在這一時期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其中最傑出的作家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這位童話大師通過天才的智慧和高超的寫作手法,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共寫了168篇童話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傳頌。 安徒生的童話具有一種「使命感」。童話這個文學品種,在安徒生的筆下,被提升到與成人文學同等的高度,甚至有所超越。他充分利用童話的特點,增加了成人文學所欠缺的東西——豐富的幻想、天真爛漫的構思和樸素的幽默感。安徒生童話中閃耀著的人性光輝,超越了國家、種族與文化的界線,是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摯愛。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我們從安徒生的作品中選取了眾多膾灸人口的童話匯編成冊,將其以全新的形式呈現給廣大兒童,希望他們在童話故事的陪伴下擁有快樂的童年,並以此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童話的三個時期
1.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豌豆上的公主》等。 2.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 3.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㈦ 安徒生童話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哪裡

平和,充滿憧憬,貼近現實

㈧ 論文淺談小學語文中童話教學怎麼寫啊3000字左右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
摘 要:童話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往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忽視了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使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小學語文教學功利化的主要表現一是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二是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據童話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而是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反思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 ,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奮發向上,生氣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為其精神本質.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為那些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作品精彩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對種種如夢如幻的生活場景心嚮往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盡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活躍的想像力,獲得如游戲般的快樂體驗.同時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的內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識,形成了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會群體的必要的價值觀念,作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第九套全國通用教科書就將童話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學1~3年級,共有十幾篇.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

㈨ 如何突出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文體特點

創設童話情復境,激發學生學習制慾望
小學生的思維特徵具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首先創設出能夠吸引小學生的具體情境,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創設童話情境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另一方面要考慮到課文內容,做到所創設的情境成為小學生已有的水平和要達到的水平之間的聯結。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童話所表達的內容,掌握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信息,拓展他們的想像空間。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於活躍班級氣氛,加強課堂中的互動交流都具有積極影響。比如在《井底之蛙》一文的教學中,青蛙和小鳥的一段對話,讓青蛙認識到了自己見識之少,明白了世界還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同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很多想法進行反思,讓他們思考自己的一些言行是否有不當之處,並且對這個世界產生進一步的認識。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童話的魅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