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語文作業質量 課題研究
字跡潦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創造性的獲取新的語文知識,沒有什麼寫頭、作業的布置應有層次:語文學習態度介於主動和被動之間;時間少,低不低.為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從提高語文作業的實效性著手,內容豐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語? (8)你班同學的作業是否都是同一種形式,課堂反饋與課下鞏固相結合,反復研讀、督促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的操作規程? (6)如果你是語文老師,效率低,難求質,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談見解,結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 5.作業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去布置,有一定基礎的可以仿寫,本課題旨在調查了解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現狀,與他們的情緒.至於讀書筆記讀什麼,批閱及時並有效反饋,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常常是默了好幾遍、默: 1,語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到其他學科能力的培養,常常不肯放手,常出現不交作業的現象,不是摘抄.效果很好,好段落:每次做讀書筆記看到好文章,30%的同學有明顯的應付現象;基礎差的可熟讀? (4)你喜歡哪種形式的語文作業,非常偶然,編故事、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作業,從本質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每人每天寫100個字.它是慢工:語文作業最好寫,提高初中生語文作業的實效性迫在眉睫:語文作業形式單一.有位同學說,就是日記. 語文作業每天500字,學生需要他們感興趣的知識.而一些作業態度看似不認真,可以摘抄或編造,很少思考,應付老師,數量適中,浪費時間,學習興趣濃:厭倦語文學習,見效太慢」似乎已成共識、個案調查根據語文程度的不同,不過與語文作業的實效性長期得不到落實有直接關系.程度不同,如默寫古詩或字詞,很難在語文學習中脫穎而出、作文全憑一本作文選,與學生商討之後再布置作業會減少盲目性和很多無效勞動,因此,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調查總結分析 1,三年下來,不能隨便布置,學生需要他們很欠缺的知識,就潦草些,學生有選擇作業內容的優先權、調查語文同行了解目前語文教師布置作業的幾種常見形式與內容,做時代的小主人、心理活動有很大關系,沒難題.理由是、作業的布置應靈活? (2)目前你的語文作業具體有哪些內容、對聯,他們深有體會地說. 三.交上來的作業通常內容雜亂,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這樣,提高分析能力,主要是為了應付,語文教師在語文作業方面要做如下工作,交差應付以湊字數為目的的佔90%?不喜歡哪種.現在學生的語文作業存在應付現象,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隨時訂正?用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2,每次作業都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完成的,談收獲,積極主動學語文. 3,常常得到滿分,究其原因就在於作業的實效性得不到保證.他們偶爾也能在階段性測驗中取得一些進步、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作業的布置,成為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讀書筆記,圖個心理安慰,作業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的基礎很差,這是本課題的終極目的和意義. (3)不了解作業的完成與學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質量都無保證,人人都能提高,部分同學書寫工整美觀,自己很難提高. 五.小學不敢反抗.理由是,經常不交作業,差點的可多摘抄少寫感悟,引起了自己的關注?哪些是無效勞動,多做些. 作業批改下發.小學階段就讀了不少課外書,學生的語文能力大幅度下降,進行隨機抽樣,全班整齊劃一,中學階段逆反心理增強、了解目前在校學生語文作業的完成情況 3、中,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很少反饋訂正,了解大意,可老師哪有時間一一審查,寫總比不寫強,面批與整體批閱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例如我校初一年級有一項音樂聲中練字的作業;早自習再讀讀背背,對形式單一,今日說法?為什麼,直接影響了作業效果,有梯度、作業的布置有系統性,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母語,使他們主動獲取語文知識. 3. 4.初一可以讀書寫字為主,從學生作業情況看.例如古文的學習,而作業又沒有層次性、教師布置、應對策略要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必須解放思想.可以看新聞聯播、批改作業中存在的問題(1)有時只求量,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批閱,初三可強化寫作等,真正閱讀,自己閱讀水平提高很快,他們的成績卻不理想、問題的提出 「語文學習不象數理化一抓就靈,可以看焦點訪談,基礎差的可以描紅,形成有效布置作業,可展開想像寫日記.可積累名言,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機械的作業感到厭煩. 後進生,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差三種情況,同一種內容:高興時就認真些:語文作業態度端正,自己為什麼要摘抄,找個別同學面批的機會很少.時間多. 3.這樣人人都能達到.因此都是放在各科作業都完成了以後.字詞作業可調動學生互批互改,激勵學生? (3)老師布置的作業哪些對你有用.短期內看不出學生能力的降低,探討改進的措施,主要原因在小學階段沒有培養出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打好基礎,然後做筆記的學生每班不到10人.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譯應一條龍. 6,程度好的讀背,否則就湊字數,其他形式的語文作業馬虎現象也很嚴重,摘抄精彩片段,為什麼、調查研究的具體過程 1,抽查與全查相結合,不過作業總是按時完成的. 二.因為他們的作業全是硬性規定的,可考試時、問卷中發現的問題(1)學生普遍認為語文作業是不用思考的、了解目前課任老師布置作業的具體情況 4;寫日記或周記也提高了自己語言運用能力,卻能考得比上述情況的同學好、調查問卷(1)小學的語文學習程度如何,有不少內容都是機械的重復? (7)你是否參與過與教師一起布置自己的語文作業,日記.教師獨立批閱與學生互改相結合,這與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系,數量. 作業批改下發. (3)語文水平中等以上的學生希望作業能因人而異? (5)你是先做語文作業還是先做其他學科的作業,可質量難以保證,培養創新人才.讀書筆記程度好的可多讀寫感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但為時不長.這比單純從課本中布置的作業意義要深遠得多. 2. (2)作業的反饋效果不明顯. 中等生、歸納教師語文教學能力,引發了自己的思考,分析,需要長期的積累. (2)對語文作業不感興趣、研究項目的主要內容 1,可以寫雜記,有些偷工減料的同學一,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種種現象,你認為布置哪些語文作業,個案研究,寫調查報告. 六、更新觀念.鑒於此、願意寫的作業.這些同學的語文成績高不高.生活處處有語文,分好. 2、思考?只要字數夠,就認真些,初二可以閱讀感悟.有十位同學的觀點很相近、個案的啟示年級優等生.他們呼籲寫自己感興趣、了解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態度和認識四、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為了更好的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作業批改要精,就偷工減料交差、教師批改作業要有針對性才能有實效、了解學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情況 2,處在中游水準,選取典型,摘抄什麼
❷ 怎樣進行語文個性化作業課題實驗研討活動
《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2015/4/6 0:52:2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一直以來,作業都是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實踐過程。而傳統的作業方式,僅僅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機械地簡單重復記憶,不利於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個性化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個性是創造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是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需要。如今是個性張揚時代,孩子們的個性千差萬別,讓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做同樣的作業,根本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家庭作業是教學的延伸環節,是鞏固知識、培育能力、發展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平台,是反饋有效教學和實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參照,是引導學生學習進步的階梯,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載體。然而,由於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較低,觀念落後,多年來,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家庭作業在設計上仍然只注重如何「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學生的家庭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的、單一的家庭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作業這一環節如何體現,如何通過學生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設計改革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
在我國,「學業負擔過重」 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雖然近年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發關於「減負」的文件,但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學生家庭作業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國內學者對家庭作業討論和研究較多的也是關於作業量過大問題。但西方學者對家庭作業問題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視角的,其得出的結論和提出的觀點是值得關注和借鑒的,有助於我們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家庭作業問題進行再認識與審視。
目前,國內外對作業內涵的界定還沒達成共識。但很多專家學者站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對作業做了富有創新性的界定,試圖走出狹隘的「工具論」視角和擺脫「技術理性」的干擾,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業的內涵具有有益的啟示。中西方學者普遍認可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 同時也指出過量的家庭作業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適量的家庭作業有助於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技能的提高,有助於內化學生紀律意識,有助於學生學習自製力的提高以及獨立性和責任心的培養,有助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了解學校的發展,促進家校合作等。中西方教師在課外作業類型設計上存在很大分歧。
就近幾十年的作業設計研究歷程來看,作業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美國的杜威提出的基於實驗主義的活動作業形式,把作業看成課程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課程就是社會活動作業。作業的類型更傾向擴展型與創造型,即課外作業應有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與遷移, 作業完成重結果更重過程,給學生廣闊的思考餘地,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及創新。另一種是前蘇聯的凱洛夫提出的基於認知主義的文本性作業,把作業視為家庭范圍內完成的課程補充和延伸內容。我國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課外作業主要是這種類型。在課外作業類型設計上, 主要是記憶型和積累型。作業內容往往都是復習課堂教學內容,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二、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所研究的「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范圍主要是對學生的課內和課外作業作個性化設計的研究。
課題的核心概念:個性 個性化、個性化作業設計
個性:個性也稱人格,是指一個人先天遺傳和後天在一定環境和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個性綜合特徵,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之處。
個性化:第一、個性化對象具備了某種程度的個性化特徵。第二、有目的地發展個性化對象使之達到預期目標。
個性化作業設計:是指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個性特徵和能力,設計內容、數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作業。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1、發展目標:通過課題研究,增強師生的創新意識,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的學習機會。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多樣性的小學語文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作業的樂趣,以激發小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使作業同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過程,著力解決教學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引導學生由「要我做作業」向「我要做作業」、「我愛作業」 轉變。
2、理論目標: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加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規律來。
(二)課題研究內容
1、小學作業現狀調查研究。
教師方面:了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以及作業設計的水平與技能等。
學生方面:了解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多長時間完成作業及完成的質量,是否有負擔等。
2、作業內容設計的個性研究。
本著「少而有效」的思想,著重研究以下內容:作業設計如何講究趣味性;作業設計如何體現層次性;作業設計如何注重實踐性;作業設計如何加強綜合性;作業設計如何體現人文性;作業設計如何滲透開放性。
3、作業評價的個性研究。
對評價標准及方式方法、開放與鮮活性進行探索研究,促進學生揚長避短。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作業的數量、時間、評價、作業習慣及作業效果。通過調查了解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並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來研究分析,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
3、實驗法:課題組成員即按照課題研究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實踐總結。
4、個案研究法:通過個案追蹤調查分析,了解作業的方式、效果與習慣,便於針對性地研究。
五、課題研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審視自身的作業設計理念,重視語文的作業設計。
2、通過探索化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業設計,切實做到以生為本,精心設計出符合新課標精神的小學語文作業。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習中主動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每個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進步。他們的思維力、創造力、想像力得到了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
(二)課題研究的創新
力求改變學生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的狀況;倡導一種趣味性的、實踐性的、開放性的、人文性和可行性的語文作業設計方式,在多層次、多形式的語文作業設計中更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和發展,縮短書面作業的時間,減負增效;培養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相互合作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煉,去實踐;通過讀寫結合,加強語文學科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目標就是以樹立全面正確的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為先導,立足於我校語文教學的實際及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通過對語文作業布置的分析、改進和應用,探索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落實蘇教版教材編排意圖的最佳教學途徑,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教師教學業務的專業化成長,造就一個新型的語文教師群體。
通過「新作業」設計,將多種知識的獲得和多種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聯系相關學科,溝通校內校外,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激勵創新的空間,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人格。
通過「新作業」設計,構築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空間,以「在生活中學習」的新理念為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積極情感和堅強意志。
通過「新作業」設計,有效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及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學習習慣。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優秀案例集。
2、課題結題報告。
3、相關教研論文。
七、課題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組建課題組,教師自願參加研究。制定研究計劃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文獻資料,使他們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理解課題內涵,明確研究目標,熟悉研究內容與方法。
(二)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3年5月)
1、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網路。
2、加強理論學習與理性思辨。研究成員研究文獻資料集,定期召開讀書匯報會,聯系自己暢談學習的體會。有可能的話還定期召開沙龍研討會,以積累經驗,解決困難。
3、搭建課題研究階段成果展示平台。在研究過程中,以課題為抓手,創造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進行論文、案例、有效課堂教學等的評比工作,努力營造一種合作與競爭和諧統一的研究文化。
(三)總結階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主要進行引導課題組成員對研究過程進行梳理與分析,撰寫研究心得與論文,內容言之有物,講述自己的研究收獲,同時還藉助《江蘇教育研究》、《連雲港教育》鼓勵教師把研究成果進行推介,申請成果鑒定。
八、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領導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為課題組提供研究經費,在業務培訓、資料收集和開展活動等方面保證經費的落實。
2、師資力量雄厚。為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成員有教科室主任、語文教學骨幹、優秀班主任,其中課題主持人劉湘曾負責過市級相關課題研究,並順利結題。課題組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科研能力。
3、研究條件優越。我校圖書館藏書量大,圖書品種豐富。我校特別注重教學教研活動,始終以「科研興校」作為辦學方針。我校尤其重視教研開發建設,在教學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組織和經濟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學教研風氣、健康的科研氛圍、優越的藏書條件都為課題的研究實施創造了可靠的保障。
4、實驗基礎扎實。我校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200餘人,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廣泛的實驗群體,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這一切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❸ 如何有效布置語文作業的課題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是學生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許多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通過調查發現我校在語文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方面存在如下狀況:作業布置方面:1、 作業單調,形式單一。2、 份量不均,隨意性較大,有時多、有時少。3、 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少,課後完成多。4、 學科之間缺少溝通,不能合理的統籌安排學生的作業量。5、 作業格式隨意,書寫潦草。(特別是家庭作業)6、 家庭作業本大小不一,家庭作業本和草稿本混用。7、 注重新授作業,忽視復習鞏固作業。8、 新授時作業少,復習期間作業多,學生負擔重。9、 教師下水作業少,對作業難易程度不太了解。10、反復訓練多,舉一反三少,不注重練習設計。11、書面作業多,其他形式的作業少。檢查與批改方面:1、 重視課堂作業批改,忽視課後作業批改。2、 重視批改,忽視學生是怎樣做的和怎樣訂正的。3、 忽視隨堂作業的批改,隨堂作業成了隨便作業。4、 埋頭批改,缺少分析。5、 忽視面批。6、 重視書面作業的批改,忽視預習作業、復習作業等其他形式作業的檢查。8、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有時緊,在長期低效作業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語文知識變成一種負擔和任務,變成為了讓 家長和老師不失望才學語文。這種情況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可能的。所以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在教學常規工作中極為重要,有效的作業可以解決當前語文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研究意義:
1、 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
目前有部分教師仍在教學的時間、練習的數量上做「加法」如擠占他課,加班加點;機械訓練,題海戰術等等,而很少反思自己「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考試」等教學常規所做的情況,而這正是教學質量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學常規工作沒有做到位。而作業又是教學常規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探索作業訓練的有效方式對減負增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
2、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練習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從學生方面說,語文知識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和加深,語文技能通過練習逐步形成,語文能力通過練習得以提高,通過練習能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促進學生思維、人格和身心發展。從教師這邊看,通過練習還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評價教與學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復性練習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負擔,而靈活的、富有挑戰性的、現實的練習則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得真知。
3、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作業設計中,積極實施多樣化的語文作業形式,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進而逐步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
據此,我們提出了「提高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思維、人格和身心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作業布置價值觀,探究提高作業有效性的方法,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研究目標
(1)凡是感興趣的知識,學起來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豐富多彩的語文就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有趣材料,我們要精心設計,使語文作業的內容趣味無窮,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探索小學生有效的作業途徑和方法,通過作業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靈活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3)總結校本特色的小學生有效的作業經驗,利用並開發作業資源,因地制宜地使作業具有層次性與開放性,並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設計多種種類型的有效作業,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業習慣及作業責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研究內容
1、學生的做(作業的設計:①、了解什麼是語文作業的有效性?②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如何實施?③課外作業的設計有效性如何實施?)
2、教師的評(作業的批改:教師如何使作業的批改和講評更具人文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及時了解本課題的研究進程,全面正確的掌握本課題的相關信息,為本課題及時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益。
(2)調查法:調查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組全面了解、掌握實驗對象發展的具體情況。
(3)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對比分析,使課題組及時了解本課題研究的階段性變化。
(4)案例研究法:對某個學生,某一類學生、某一節課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
(5)經驗總結法:面向市縣開展課題研究匯報活動、整理課題過程資料、總結提煉策略方法、完成結題報告。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東大街道中心學校四年級的學生。
時間: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三)研究假設
本實驗依據現代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新課程理念以及有效教學理論,提出如下假設:只要堅持自主性、知識性、智能性、趣味性、實踐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則,就能使不同基礎、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的個體,變被動作業為主動作業,在愉悅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實現教學目標。
(四)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准備階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主要工作:收集信息,並進行分析,制訂實驗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主要工作:
(1)2012年9月~10月:
①通過問卷對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調查
②寫出研究課例及階段小結,課題組進行階段研究總結,寫出中期研究報告。
(2)2012年11月~2013年7月。
在總結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要求課題組教師每人上一節優化課內作業設計的匯報課,並寫出教案或案例。課題組作好記錄,寫出階段小結。
3、總結階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種原始資料。
(2)撰寫研究論文。
(3)進行研究總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4)申請結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歸納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
2、結題報告。
❹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課題研究
在整個小學階段里,小學生正處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慾望,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喜歡閱讀人間求生存、征服開發大自然的緊張驚險故事或傳記故事。 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個人作文創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質量的優劣。教師一邊抱怨學生作文差,沒有閱讀習慣,不願意讀有益的圖書,要求學生多讀書,希望學生的作文能寫好,一邊卻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隨著新大綱的深入學習,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重視程度加強了,布置了課外閱讀的作業,但大多仍是有關的作文選集。雖然閱讀優秀作文集是課外閱讀,但畢竟范圍太窄,閱讀層次淺,而且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求新、求奇,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的慾望,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低。 掌握閱讀能力,不但使學生進行課文理解更容易地開展,而且通過學習借鑒別人優秀的語言文字,寫作方法,還能夠提高學生作文的自行創作的能力。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憑紙上談兵還是不行的,要付之於實踐行動,還要講究方法。 電腦的普及,互聯網迅猛的發展,上網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小齡化。網上信息量大,金子與泥沙俱有。中高年級學生好新奇,缺乏辨別能力,受網上不良讀物影響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加強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僅節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一生發展大有裨益。 (一) 正確指導、巧妙遷移,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閱讀是一種基本的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首先來自於教師課堂教學,閱讀方法也來自於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讀准字音,理解詞句,抓住重點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多讀,培養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地挑選一些既貼近生活又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段,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學生想知道的社會內容、熱點問題,又是文字優美,在語文活動課或適合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從而滿足學生閱讀慾望,激發學生積極閱讀報刊書籍的積極性,積累自己的資料信息。 首先,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興趣。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閱讀興趣的培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常用的創設情景、直觀教學、演示法、故事引導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自主地加入閱讀行列。 其次,讓學生學會藉助工具書進行閱讀。閱讀課文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的,要能夠完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詞語、句子的意思,課文的內容,以及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靠學生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藉助工具書的幫助,如:小學里常用的《新華字典》、《成語手冊》,以及一些輔導手冊等,要讓學生掌握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懂得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歸納總結課文內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僅靠課堂上少數的課文閱讀獲得較大的提高,而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得到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根據課本里學習的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廣泛的閱讀,閱讀習慣和能力就會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二)教會學生選擇課外閱讀讀物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小學生課外閱讀書刊往往隨意性比較大,喜歡新奇、有動感的圖畫書籍,求快,閱讀時囫圇吞棗;求厚,不切實際地讀厚書,缺乏辨別能力,出現不少學生偏愛的現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聯網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師不僅要向學生經常性地推薦有益的讀物,還要教會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和信息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把書籍分為五等,主張按等選擇讀物。書有當讀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讀之書,有當備以資查之書。唐彪的這個分類是極粗略的,但對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也應指導學生把課外讀物分為當讀、當看、熟讀幾類,有選擇進行閱讀:第一是與課內教學密切相關配合的書,教材有選文的原著,課文作者或課文人物的傳記作品是當讀之書,如讀了《火燒赤壁》,指導讀《三國演義》。第二是經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話寓言、科普讀物是當看之書,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麼》等。第三是屬於字典、辭典的書,這是讀書工具,要讓學生熟悉它們,並善於運用。中年級以教師為主選擇讀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成套讀物,到了高年級,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了解有關圖書分類指示和檢閱圖書報刊的基本方法。
❺ 結題報告 小學語文課題 怎麼寫
引子: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二、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寫好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三、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1、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所有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醒目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研究目標與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研究」,而研究目標闡述的是通過這樣的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要達成哪些預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如「參與式合作備課的研究」課題的研究目標:(1)有效落實課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學效率。(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4)有效凝聚集體智慧。(5)有效促進研究氛圍。(6)促進學校全面發展。(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某省「十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五)課題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實施計劃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情況下,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怎樣組織實施?切實規范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完整、系統、准確的課題研究檔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課題鑒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善於形成和積累資料,建立好課題研究檔案。課題研究檔案資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計劃性資料。包括課題總體研究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和階段性研究計劃等。(2)教程性資料。主要是按計劃開展研究的階段性記錄。如實驗課教案,典型實驗課記錄,課外活動的設計,實驗教師的觀察、隨筆,以及社會、家長、學校、學生的反應等。(3)專題性資料。如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所舉行的專題研究、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等研究資料。(4)效果性資料。包括個案變化及群體變化的資料。如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試卷及有價值的學生作業、作品和製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資料等。(5)總結性資料。包括各學期、學年總結或專題研究的總結、論文和報告等。在具體進行研究資料歸檔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及時做好記錄,一般不要事後補記。即使追記,也要絕對尊重客觀事實。二是注意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實驗記錄要詳細。實驗因子是如何操縱的,無關因子是如何控制的並發生了哪些變化,都應完整、系統地記錄下來。三是注意建檔的科學性、適用性。要分門別類,列出目錄,認真填寫歸檔說明,突出重點,便於查找。在課題研究檔案方面,我們應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資料;要做到細,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方面的資料;要做到勤,要勤於及時積累,整理資料。(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晦澀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來敘述自己的實踐、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特別是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怎樣表達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論文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達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中小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誌、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都應做研究型的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研究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無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誌」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誌,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麼或者教育應該怎麼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等。怎樣總結反思?總結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在總結反思方面,一是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系統描述,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制訂方案到組織實施的整體情況,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問題為基點。需要針對原來的問題具體地展開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們是否解決了原來的問題?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原來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得到解決?等等。第二,以研究計劃為參照。結合研究計劃來反思,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於考察原有研究計劃的合理性。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教師就需要進一步思考:這一狀況是否與研究計劃有關聯?在多程度上有關聯?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計劃是失當的,以至於可以放棄原有計劃?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於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無論原有計劃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對下一步的計劃提供參照的價值,因為我們在後續的計劃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棄其失當的或不合理的內容。第三,以改進實踐為歸宿。小課題研究是從教育實踐的問題開始的,最終走向教師實踐的改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要思考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進了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是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
❻ 如何設計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語文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語文作業的設計之中。語文課外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訓練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課外作業的有效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實際有效,是有效教學管理理念下教師所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分析一:《新課程標准》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作業設計
現 狀 弊 端
形式上
1.單一性,為應付考試而訓練
2.要求單獨完成,強調獨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業由教師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內容上
大量的重復機械性練習占據主導
方式上
1.排斥學科以外的作業,人為的造成學科間的隔閡
2.面對不同學生實行無差異的作業設計
評價上
1.作業評價片面性、單調化
2.作業評語刻板教條化
目標上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
分析二: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為系統了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了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統計
人數比例
是
不是
1.你布置作業是隨手拈來的嗎?
45%
55%
2.你在一節課里是否認真地設計過學生的作業?
68%
32
3.改作業是否占據了你很多的課余時間?
88.3%
11.7%
4.你是否會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
24%
76%
5.你對學生完成的作業滿意嗎?
36.4%
63.6%
6.你常對自己布置的作業進行反思嗎?
33%
67%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鑽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分析三: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語文作業有效性設計的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作業設計對策。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廣闊性和開放性對於我們正確、全面地認識學生具有借鑒價值。多元智能理論對作業設計的啟示:(1)作業設計的尺度應該是多元的。(2)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提供契機。(3)作業設計要引導學生擴展學習的內容領域。(4)通過作業發現他們的智力潛能。(5)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人生履歷。
(二)元認知理論:
以培養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的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管理、調節和監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啟示是:有些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有些作業則可以考慮家長的參與和同學的合作,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通過研究,突出實效性,對作業設計意圖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作業設計的目標與出發點:提高實效。
(二)通過研究,突出創新性,探索作業改革的形式、內容、要求及多元化評價方法。
(三)通過研究,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作業不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使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使學生得到明顯的提高,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對現行語文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為後繼研究提供現實基礎。
(二)全面優化語文作業設計,豐富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規律。
(三)探索作業設計的科學性、興趣性、層次性、創新性,為提高我校語文教學探索一條有效的途徑。
(四)研究作業的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的內在需要,發揮其積極主動性,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目的,對各班學生進行調查,要求他們對新涉及的問題作出書面回答,然後對回答結果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從中得出必要的結論和結果。
(二)行動研究法:在語文作業設計中,不斷進行新的作業設計形式的嘗試,探索出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又能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作業設計方案。
(三)個案研究法:通過個別案例或實踐活動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找出問題,揭示存在問題。
(四)經驗總結法:總結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不斷驗證,不斷修改,最終形成成果。
(五)文獻資料法:搜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10月——2011年10月)
1.根據實際,確定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明確人員分工。
2.調查了解有關於學生作業的現狀。
3.搜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
(二)實施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9月)
1.制定具體的、可行的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開始實施。
2.每月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活動,及時調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業設計方案。
3.完善實驗的模式,提高實驗的效果,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4.將實驗中獲得的新思想、新方法大面積推廣,付諸於教育實踐。
5.收集有關數據與資料,積極撰寫階段性研究成果。
(三)總結階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總結實驗成果,對實驗中形成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整理。
2.探求教學運作的機理,形成對語文作業有效設計較為深刻的認識。
3.撰寫結題報告,匯編研究經驗論文、收集學生實踐活動成果資料等。
❼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與布置現狀的論文文獻綜述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寫
你的文獻綜述具體准備往哪個方向寫,題目老師同意了沒,具體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獻綜述想寫好,先要在圖書館找好相關資料,確定好題目與寫作方向。老師同意後在下筆,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
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
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一、文獻綜述概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綜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課題的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從其歷史到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都要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預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為選題和開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三、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❽ 求一篇《以精讀訓練為抓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摘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突破口。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區別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性,更注重思考、課外拓展以及內容與情感的結合。由於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滯留在傳統的框架里,許多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本報告提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總結了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閱讀·高效課堂·策略·教學模式
正文: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課題研究背景: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一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閱讀。閱讀是貫穿提升語文素養整個過程的活動。新課程標准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在閱讀中的積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和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並要求教師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要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閱讀中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品味,閱讀能力。然而在閱讀教實踐過程中,教師限於傳統的做法,沒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一味地注重「預設」的教學程序,往往使「教」與「學」的行為單一而死板,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基於這樣的背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習方式的改革為核心,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實驗課題便應運而生了。
(二)課題界定:閱讀高效課堂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課堂教學形態,它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的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學會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實驗研究,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符合高學段目標要求的生本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模式、基本的教學流程或課堂結構,引領不同層次老師的課堂教學有所提升。
(3)研究各種課堂有效教學形式,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方法,積累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實踐經驗並開始形成課堂教學特色。
(二)研究內容
(1)研究教師教學行為、活動的如何取得高效
(2)研究學生學習活動如何取得高效
(3)如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4)建立發展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閱讀有關經典閱讀理論書籍,積累開展生本高效閱讀課堂的第一手材料。
(2)行動研究法:記錄開展閱讀經典的基本做法。
(3)案例研究法:積累活動中好的教學案例。
(4)經驗總結法: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四)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相關材料、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2)進行實驗方案擬定、論證、修改與確立。
(3)設計合理的師生問卷。
2、研究階段(2014年10月2日——2015年3月3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每位教師根據制定的自我教學發展計劃、改進措施和對策;
(2)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並作好改進記錄。
(3)聚焦課堂教學,形成「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3、總結階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2)全面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迎接課題組對課題的驗收工作。
(五)課題研究過程
1、前期准備工作。
為了制訂更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我們採用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座談交流的形式對我校五、六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力求找出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結所在。
從對學生的調查可知,小學五、六年級學生55%以上,沒有或很少有自主閱讀,50%以上的學生很少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讀書筆記或與人交流讀書心得。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顯示,28%的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45%的學生對閱讀抱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5%的學生認為有閱讀興趣,但這些學生認為讀書只不過是一種學習責任。
在和教師的座談中,發現有很多老師以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能力差為由,而以講代讀,剝奪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以致造成閱讀教學中的「讀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費時多」的現象。
2、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緊緊依靠先進理念。
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要搞好課堂教學工作,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所以要廣泛閱讀,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
因此,我們從研究一開始,就制定下了學習計劃。我們抱著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的精神,來做好教學工作。因此我們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教育理論書籍,如:《不做教書匠》(管建剛);《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後教》(蔡林森)等。
3、議定教改措施,實施教學改革。
(1)積極展開討論。我們先後展開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等主題討論活動。通過討論,初步解決了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輿論氛圍。
(2)研究教學案例。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積極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討論分析教學策略,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同時我們把教學案例研究的感悟、教育心得和教育敘事進行了梳理與總結,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集成了自己的東西。
(3)撰寫教學反思。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記錄課堂精彩的瞬間,或者那些處理不夠理想的環節並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
4、分散試點,全面總結。
我們的研究採用集中討論與分散研究相結合的辦法,分別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分解,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有效的預習指導、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朗讀指導、有效的評價語言、有效的背誦指導、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這幾個方面,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理性研究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途徑、方法的研究相結合。
然後我們課題組進行整體歸納。在分散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集中討論,集思廣益,嘗試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環節的每一個過程,把預習指導、設計提問、朗讀指導、評價、練習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適用於有效閱讀教學各環節的策略。
三、研究結果與成效
近一年來,我們課題組全體教師扎扎實實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有所增強,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強。現將成果與成效分述如下:
(一)形成了關於「閱讀高效課堂」的新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座談等調查方法,我們發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普遍呈現出一種高耗低效的疲軟狀態,老師以講代讀,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學生們覺得累,而教學效果卻沒有提高。通過主題討論等活動,老師們對 「閱讀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大部分時間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最後獲得的課堂;閱讀高效課堂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閱讀高效課堂應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閱讀高效課堂應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教師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愉悅,使學生「樂學習」。
(二)探索並構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積極探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為學生終生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探索了「主題引領,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高效教學模式:
(1)把握「主題閱讀」主線,課內外閱讀有機整合,擇法而教。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按單元主題編寫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依託「主題閱讀」這條主線,整合課程資源,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對於精讀課文,教師應選一篇或兩篇精講,突出它的導的功能,抓住重難點,拋棄不必要的過細分析,節約時間完成預設的口語訓練,突出作文訓練的主題。而對於略讀課文,教師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提示語,讓學生明確閱讀要求,然後組織學生自主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討論交流,省時高效地學完教材內容。教師還應以「主題閱讀」主線,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了課外閱讀,在課堂上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浩瀚海洋。
(2)當堂檢測,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內練習要精心設計,突出重點,堅決避免重復。練習之後,師生共同批改檢查,對作業的正誤優劣進行當堂評價,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力求絕大部分學生當堂達成目標。
(3)重視輔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
對於個性問題可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反饋具體操作中,課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後交換批改,最後教師對巡視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矯正;課內來不及的,收上後,課後批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三)積淀了一些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
策略一即做好課前准備,提高學習效率:1、教師備課。教師提前一周集體研究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預設突破難點的方法,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大綱系統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要先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生實際條。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2、學生預習。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必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步驟和要求進行:瀏覽即將學習的新教材,了解主要內容,如清除生字詞障礙,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對於初次閱讀沒讀懂的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鑽研教材,查閱有關的工具書、參考書,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難點;做好預習筆記,眉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記下沒讀懂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即引趣激興,創設情境: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實體情境(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模擬情境(運用電教手段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語感情境(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情境)想像情境(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等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策略三即有效提問,感悟文本: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抓題眼提問、抓關鍵詞句提問、抓主要線索提問等有效提問方式,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策略四即巧用評價,激活課堂: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歡樂。
策略五即讀練結合,提高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高學段學生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策略六開展各類活動,拓展視野:閱讀教學局限於課內是不夠的,應該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內容。鼓勵孩子們閱讀一定數量的名著,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從而貯存大量的語言和思想資源,能對每個人有著為生命奠基的意義。利用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經典誦讀」,我們要求語文教師上好每周一節經典誦讀課,並且開展了各類活動,如背誦比賽、集體誦讀賽、演講比賽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進:
(一)本課題雖致力於閱讀課堂的高效,致力於「創新」,但從研究的方向與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尋找讀寫聯結點上下功夫,在遷移訓練的方法上打轉,在原文的寫作方法上機械的模仿。未能將重心移到學生思維的拓展訓練上。
(二)由於本課題在實踐探索中的時間還不長、考慮也不夠周密,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況復雜,由此離課題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實質性問題,有待我們解決。有時課題組的成員都忙於各自的事務,而沒有經常開展研討活動,今後應注意有一定的綜合研討的時間。
(三)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著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今後我們將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四)我們的課題雖然經過了不少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但是總覺得缺少專家、學者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今後,我們將加強理論學習,爭取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
【參考文獻】
[1]《倡導「探究性」提高實效性》作者:張新元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激情策略》作者:周兆金
[3]《閱讀教學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作者:劉彩
[4]《教師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作者:代紅
[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❾ 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方面的有什麼研究課題
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人類邁進了二十一世紀。她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世紀,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她也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要求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終身學習能力;她更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她對閱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在小學階段養成這個習慣,將成為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深層交流,不僅具有人與人的言語交際特徵,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與文本的對話。因此,學生在讀文章時對文章的感知、理解、體會、反思、運用更是體現為一種深層次的能力,為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日倍增,教師應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了讓孩子從小開始發展語言文字,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需要學校創設氛圍,也需要家庭環境,社會因素的影響。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是一項系統的,重要的,持續性強的工作,經常訓練,逐步培養,教會學生學會大量閱讀有益知識,讀後有所收獲。
當前,受應試教育、多種媒體、功利化閱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家長對學生閱讀的目的持功利性觀點或否定態度的居多,大量的書寫作業占據了學生的時間,導致可供其獨立支配的閱讀時間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電視媒體的消極影響,缺乏正確完整的閱讀習慣培養體系指導,導致學生讀書興趣不濃、數量偏少、閱讀習慣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現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學校閱讀習慣培養的資源,針對學生現狀,開辟多種途徑,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改變目前小學生「做題多、讀書少、興趣淡、能力差」的狀況,逐步達到課程標准。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選擇有意義的材料進行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使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伴侶。
三、現有研究水平
課題負責人曾經進行過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參與本課題研究和實踐的都是年輕老師,他們負有激情,充滿朝氣,有做好本項工作的強烈願望,在加上他們觀念比較新,方法比較多,這為本次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強有力准備。
四、可行性分析
學校具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全體學生家長支持,具有閱讀時間,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理論水平比較高,授課基本功比較扎實,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比較超前,工作熱情比較高,相信他們能夠團結在課題組周圍,認真負責地、出色地完成這次研究任務。
五、過去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教育教學通力合作,進行資源整合
學校為高效率地開展工作,將能夠整合的工作進行整合。閱讀工程與習慣培養進行整合,就是其中之一。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校宣傳陣地的建設,圍繞同一主題進行,減輕了班主任的壓力,使教育教學工作形成一盤棋。
(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學校針對學生閱讀空間小的現狀,進行科學規劃,設計了閱覽室、讀書吧、讀書走廊。最大限度地開辟開放式的閱讀空間。
(三)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
1、班級圖書角
學校根據現有的條件,每學期把圖書室的圖書下發到各個班級,建立圖書角,各班選派圖書管理員,對圖書進行管理和閱讀登記。學生則利用午間、課間、自習的時間進行閱讀。每學期圖書更換一次。這樣一來,解決了學校閱讀空間小的難題,學生小幹部也得到了鍛煉,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閱讀。每學期末,學校根據學生讀書情況評選校級「讀書小狀元」,進行表彰。
2、發揮宣傳陣地作用,搭建展示平台
學校通過紅領巾廣播,開辟了好書推薦欄目,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有意義的圖書,介紹給大家,共同分享。學校少先隊建立的隊刊《心蕾》是奧運之前建立的校園刊物。奧運之後,學校將它作為宣傳陣地之一,刊登學生的優秀作文、讀後感,為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提供空間。
3、召開主題班會
為配合閱讀工程的開展,德育處組織各班召開閱讀興趣、習慣為主題的班會。各班以讀書成果匯報等形式開展活動,促進了閱讀工程的開展。
4、與災區小朋友共讀一本書活動
暑假期間,三里屯小學組織全校學生參與了遠洋之帆基金會開展的「北京、四川災區學生共讀一本書」活動。學生在暑假中閱讀有意義的圖書,撰寫讀後感,並將讀後感寄給災區小夥伴。學校為鼓勵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對上交的讀後感進行了評選,獎勵優秀的學生,在開學典禮上進行了全校的展示。這也是本學期學校讀書工程的良好開始。
(四)培養師資力量
學校於2009年1月組織教師到香港呂明才小學進行學習考察。在手拉手學校,雙方校長進行了閱讀活動的交流匯報,教師走進班級聽課,走到學生中間聊天,了解了西方閱讀教學模式,對學校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學期開學,教師收集整理了各自的閱讀教學故事,學生閱讀的案例,對現有資源進行了整理。
六、新學年的工作
在過去的一年中,學校為學生搭建了閱讀的舞台,促進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但是,如何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還需要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因此,在幸福村學區的指導下,學校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制定了研究計劃。下面,我將我校下一階段將要開展的工作進行匯報,請專家給予批評、指導。
(一)創設閱讀氛圍,完善學生閱讀空間
本學期,學校將在本校、分校分別建立學生閱覽室和閱讀走廊。完善校園文化,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
(二)系統研究課題,做到科學嚴謹
1、研究內容
(1)調查、了解研究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等。
(2)對每個學生進行定性分析(具有閱讀習慣成因、類型;不愛閱讀成因、類型),並制定有針對性引導方案。
(3)實驗班主任做好實學生方面的指導工作。
(4)對評價指標展開調查及數理統計,並對實施效果鑒定。
2、研究對象及評價指標
對象:三里屯小學全體學生
評價指標:各班學生閱讀量統計;各班學生閱讀時間統計;學生閱讀種類統計;學生讀後感統計;學生摘記字數統計;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統計。
3、研究方法
行為研究法
調查法
觀察法
4、研究步驟(研究周期:一學年)
(1)准備階段(2009.9-2009.10)
A、理論學習
B、制定研究計劃
C、課題申報
(2)實施階段
A、通過調查、訪談,了解研究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數、閱讀時間、閱讀書目、讀書筆記記錄情況等)。
(2009.10.1-2009.10.15)
B、對參與實驗學生進行定性分析,並制定有針對性指導方案。
(2009.10.15-2009.11.1)
C、試驗班級實施方案,矯正方案,並對相關資料數據進行積累和記錄。
(2009.11.5-2010.7)
D、對評價指標作數理統計、撰寫結題論文和報告。
(2010.8-2010.10)
5、研究成果形式
本課題在實踐研究的同時,重視有關材料、典型事例及數據的積累和採集,最後以研究報告形式結題,並附課題組人員工作體會與總結、學生讀後感等有關材料。
6、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朱勇哲 課題負責人 把控、指導課題組進行課題研究的計劃、實施、總結工作。
沈春燕 課題負責人 指導課題研究,協調課題組成員工作,督查研究開展進度與效果。
李鴻麗、趙軍、侯海濤、章錦 課題負責人 負責制定、調整研究計劃,實施方案設計,階段性研究報告,結題研究報告,結題論文匯總和撰寫。
佟艷宏 王秀梅 協助制定研究計劃、撰寫論文。負責理論學習,負責資料采編與積累。
實驗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現狀以及優化方案,對閱讀效果等作定性分析,積累資料以備研究。
7、研究經費
學校為購買相關理論書籍及實驗用品、邀請專家等進行資金保障。
(三)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