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多媒體導入新課

小學語文多媒體導入新課

發布時間:2021-02-14 23:01:58

Ⅰ 如何把多媒體和小學語文課堂巧妙結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 語文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感受。 一、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 激發學生興趣 1、 激發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 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 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生字娃娃, 告訴學生, 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 , 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 幫他找到家, 你就能與這個生字娃娃成為好朋友, 生字娃娃就會對你笑一笑。 生動的情景, 優美的音樂, 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 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突破重點、 難點 在拼音教學中, 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 突出教學的重點。 例如, 在比較韻母 an 和 ang 的發音時, 我們設計了讓「ang」 的 g 閃動或者變色, 並提醒學生拼讀時注意舌頭的變化, 給學生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又如 j q x 和 ü 相拼的規則, 除了藉助兒歌幫助記憶外,還設計成功畫 ü 戴了一頂帽子, 帽子有兩點, 看到 j q x 走過來, 他就脫帽敬禮, 學生看了 覺得十分有趣, 在笑聲中, 他們就牢牢地記住了這一規則。 3、 加強讀寫訓練 在課文教學時, 可以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 強化朗讀能力; 在指導背誦時, 第一遍, 可播放課文錄像, 配以輕聲的錄音; 第二遍, 錄音沒有了 , 在畫面旁有重點詞的提示, 學生隨著畫面的變換輕聲復核課文; 第三遍, 學生依據畫面展示的內容輕聲背誦。 採用這樣的方法,學生記得牢, 背得快又准。 在寫字訓練時, 由演示多媒體課件代替老師的講寫, 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在藍天白雲的底幕上, 田字格顯得格外顯眼, 一支漂亮的筆為同學們范寫著生字, 甜美的解說伴著輕柔的音樂, 讓學生一下子就愛上了 寫字, 寫出來的作業比平時漂亮了許多。 4、 培養語言能力 作文無話可說, 無從說起, 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我家的貓》 之後, 要學生仿全文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首先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片; 然後讓學生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 接著運用課件: 笨拙可愛的小鴨, 美麗輕盈的小鳥, 蹦來跳去的小松鼠, 鮮活的畫面, 悅耳的音樂, 學生的思維之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 他們紛紛選擇其中的一種動物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 用在全文中 學到的方法將這篇作文寫得十分成功。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藉助課件,創造特定的情境, 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環境, 能促使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如以「我們身邊的垃圾」 為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 可以通過課件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垃圾及其來源, 去向等展現出來, 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發現、 想法。 還可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設計, 在電腦里畫出來, 或製成模型, 有價值的設想甚至向有關部門建議,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快樂。 二、 運用多媒體, 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可謂是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無所不有。 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 難以理解的。 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手段使教學內容不收時空限制, 形象地傳輸、 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 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 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憑借現代技術向學生提供了 動畫、 圖像、 解說、 文字、 音樂等多種信息, 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主動性, 能使他們更好更快吏准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 難點。 這就大大縮短了 教學進程, 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 以形象思維為主, 對詞句的理解有限,對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運用多媒體, 就能克服時空限制, 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 形象、 具體的視聽信息, 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 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句、 課文。 如在《小蝌蚪找媽媽》 的教學中, 學生對「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 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 看見青蛙游過去」 中的「迎上去、 追上去、 游過去」 這三個詞語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學生既不知詞語何意, 又不知為什麼要這樣用。 我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從資料中截取有關的三個片斷, 並設計製作成慢放過程的畫面, 讓學生觀察理解, 「迎上去」 就是面對面游過去; 「追上去」 就是從後面攆上去; 「游過去」 就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 免費論文參考網。 他們理解了 在這三個句子中為什麼要這樣運用, 從而在腦中留下了 深刻印象, 也為他們在以後的口語交際、 寫話中准確地用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圓明園的毀滅》 是四年級的講讀課文, 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可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築、 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 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 學生很難體會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龐大。 故此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 圓明園的圖片以及許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寶, 還讓學生觀看了 電影《火燒圓明園》 片段。 這樣學生在贊嘆圓明園美的同時, 既欽佩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才能, 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又體會到強盜們的貪婪、 瘋狂, 激發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憤怒之情, 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 突破了 時空, 化遠為近, 使學生情、 文本情、 作者情產生共鳴, 為學習課文作好了 情感鋪墊。 三、 運用多媒體加以引導, 突破重點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 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 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 學生通過觀察, 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 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 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畫面生動, 圖、 聲、 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 使 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稱象》 這篇課文時, 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貸象的辦法之間的聯系。 在教學時, 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設置還原了 曹沖稱象的動畫效果, 讓學生反復觀察。 由於觀察了 直觀、 動畫的圖片, 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 解決了 提不動的難題, 用石頭代替大象, 化整為零, 找到了 稱大象的巧辦法這一道理, 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 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巧妙利用網路, 培養學生能力 1、 查閱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我經常設計一些開放的, 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 收集、 整理、 獲取信息, 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 的課余作業。例如: 要學生製作手抄小報, 在出版的過程中, 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 排版、 打字等, 整個過程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 選擇信息、 審美、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2、 發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黃山奇石》 中, 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 解了 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 我們可以將黃山的視頻資料製作成課堂教學網頁。 課上,學生通過視頻看到了 黃山的怪石嶙峋、 危峰突兀, 形象地理解了 文中的抽象詞句。 3、 創新能力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 時, 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 幾個問題: 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影響有哪些? 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 顯 然, 這是知識與思維並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中下載查找到熟讀炙, 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 做一些修正或補充。 教師做出適時點撥、 評價, 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 由於多媒體的靈活多樣性, 用它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越性。 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 因此, 我們要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 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讓它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Ⅱ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版等方面的優化權.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Ⅲ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充分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師可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埋下很好的鋪墊。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學生對草原非常陌生,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讓課堂上得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對草原的嚮往呢?我是這樣做的:上課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談談對草原的印象,然後出示一幅草原風光圖,同時播放了跟草原相關的歌曲。圖畫、音樂以及師生生動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學生們都陶醉在美好的想像當中……這時,我充滿激情地問道:「草原這么美,你們想到草原去看看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想!」學生已經完全被引入了課堂的情境當中,在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學習。由此可見,運用多媒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習熱情,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離他們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多媒體課件能夠化靜為動,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可感可視之物。藉助多媒體課件探究課文,能有效地架設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點、難點。如,《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及人類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在理解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光靠課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課上自然提不起興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時教師可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運行情況、地球表面的分布情況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等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同時配上教師自我設計的解說。此時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弄懂了難理解的句子,還深刻了解到地球為人類所提供的活動范圍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一事實,從而明白了人類只有好好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有計劃地開采、使用資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Ⅳ 淺談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導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導入的意義
對於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有效回導入是關鍵中的關鍵,發答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導入階段,教師應採取相關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願意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如此一來,課堂教學質量自然得到明顯提升。
二、導入原則
一是求准,突出針對性,即找准教學目標,並將其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二是求簡,突出概括性,即導入要短小精悍,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三是求精,突出科學性,即論證有憑有據;四是求新,突出創新性,即推陳出新,避免千篇一律。
三、導入策略
1.懸念導入法
2.故事導入法
3.音樂導入法
4.多媒體導入法

Ⅳ 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它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於一體,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在新課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體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包辦代替一切教學手段。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忽視其「輔助性」,使用不當,反而會有損於教學。結合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 注重語文學科特點,講求課件的實用性
語文是有關語言與文字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件可以調用多種媒體,使其聲情並茂、形象可感,但同時也將其直觀化、固定化。這必將遏制學生通過抽象的文字進行想像的能力,也遏制了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培養學生「讀書」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如果也被「多媒體」壟斷,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很難。因此,老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過於倚重多媒體方式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自身特色,單純追求教學方式的現代性,忽視了語文學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將多媒體技術跟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抓住語文學科特點,按需製作課件,生成教學。 我們提倡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優勢進行語文教學,以彌補文字不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的遺憾,但製作的課件不能過於娛樂性,更不能盲目從眾,脫離學生實際,將別人的課件挪為己用,應該注重課件的實用價值,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2 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特點設計、使用多媒體
在解決教學的重點問題時使用。在教學重點句段時,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中「捨身炸堡」一段,要求學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寫的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董存瑞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由於這個特定的環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為拉近語言描述的情景與學生的距離,就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捨身炸堡」的電影剪輯,讓他們的聽覺、視覺同時接受形象、生動的刺激。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悟這篇文章用詞造句的准確。
在課文語言表達抽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教學效率不高時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線路,用口語講解既費口舌,又難以讓學生理解透徹。用這樣一個課件就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車軌道上,設計一列兩頭可以拖動的火車,讓學生按課文的描述用滑鼠拖一遍,學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線路的妙處了。
3 多媒體的使用要因文體而異
不是任何體裁的文章都適宜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一般說來,知識類、說明類的文體較適合運用多媒體,比如《恐龍》、《秦兵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描寫祖國南海美麗風光的散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西沙群島更是一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如果只靠教師枯燥的語言講授,學生定難以感受西沙群島的奇美。採用計算機教學,對特殊環境作生動再現,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以激發學生情感,其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望塵莫及的。課堂上,教師邊講解邊操作,銀幕上的海底世界動起來了,再配上協調、悅耳的歡快音樂,祖國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便立刻呈現在了學生眼前。現代教學技術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彷彿把學生帶到了海邊,剎那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使學生深深地贊嘆祖國的河山之美。同時,又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學得知識,陶冶意趣。
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就應慎用多媒體。現實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亂用多媒體,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現代化,以至於每篇課文都有一個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美其名曰: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殊不知,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恰恰堵塞了學生自由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因為閱讀教學是師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對話。
4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多媒體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已經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表面上看,教師准備得相當充分、周密。但實際上靈活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固定的機械的程式。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演示,一旦出現問題需要修改,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機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於很好地發揮。而且由於一切都是設定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中,學生便沒有機會通過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造成思維的單一性。

Ⅵ 小學語文名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

Ⅶ 如何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多媒體的運用值得提倡,關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張人利:有人說,教學過程中多專媒體的運用在整 個教育屬過程中應占的比例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標准,以 後的發展也不明朗,就目前而言,更不可能取代教師 的所有教學形式。媒體的標簽式運用,有時反而會弱 化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局限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想 象能力。 我們認為,多媒體運用的意義並不在於取代板 書。不可否認,不少教師就是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 而博得滿堂掌聲的,但全球化IT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影 響到課堂教學,也必然會引起課堂的變革。我認為, 在整體上,多媒體的運用值得提倡,關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引入或 輔助,而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和人類認識 能力「進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楊連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既 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教育模 式。而所謂模式,必須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一 套操作程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盡可能做到學習 目標上的整合、學習方式上的整合和教學內容上的整 合。。

Ⅷ 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多媒體的運復用值得提倡,關制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張人利:有人說,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在整 個教育過程中應占的比例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標准,以 後的發展也不明朗,就目前而言,更不可能取代教師 的所有教學形式。媒體的標簽式運用,有時反而會弱 化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局限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想 象能力。 我們認為,多媒體運用的意義並不在於取代板 書。不可否認,不少教師就是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 而博得滿堂掌聲的,但全球化IT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影 響到課堂教學,也必然會引起課堂的變革。我認為, 在整體上,多媒體的運用值得提倡,關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引入或 輔助,而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和人類認識 能力「進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楊連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既 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教育模 式。而所謂模式,必須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一 套操作程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盡可能做到學習 目標上的整合、學習方式上的整合和教學內容上的整 合。。

Ⅸ 如何讓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巧妙結合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引路
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如:在《回聲》一課的教學中,上課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靜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靜悄悄,誰在把鼓敲?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聲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後設疑:「同學們知道山谷為什麼會產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現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回聲方面的知識。」這樣,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奏好了這堂課的「序曲」。這對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整節課的順利進行敲響了動人心弦的第一錘。利用多媒體網路的豐富資源和綜合效應,創設集聲像、音效於一體的適宜情境易如反掌,學生如身臨其境,探究的興趣很快被激起,激活。如我在教《月光曲》這一課時,採用了音樂引入、激發興趣的方法。先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隨著音樂旋律的跳動,屏幕上出現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放完音樂,我趕緊問學生:「這首曲子好聽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好聽!」「是誰創作的呢?」「貝多芬。」曲子的旋律與剛才畫面上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呢?作者貝多芬先生又是怎樣把它創作出來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這樣的情景和設問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並且學生掌握了課文的重難點,對理解課文有不小的幫助。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動的直觀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是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形象性強,感染力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促使學生勤奮學習,進而發展其智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能促使學生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認知活動。主動探索知識,大大激發其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體積極性。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聲畫並茂,能有效地渲染氣氛,製造氣氛,激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中所描寫的形象。教學中,讓學生在視、聽、思中豐富感性知識,產生再造想像,入境動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動情地描繪,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升華。如教學《秦始皇兵馬俑》描寫兵馬俑神態的一段,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味,領悟作者把兵馬俑寫「活」的精妙之處,再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各種兵馬俑的錄像,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並提醒學生注意那各種各樣的神態姿勢,看誰記得多。然後讓學生回憶畫面,發揮想像,用「有的……也許(可能、似乎)……」句式說說還有哪些神態(或姿態)的兵馬俑,這樣,學生通過感知、思索、描繪、再現,就會由衷地贊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聯系課文最後一段,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求異暢想,促進升華。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兒童詩《春姑娘》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童真的心,讓他們領悟春姑娘美麗.勤勞的品格以及勞動創造美這一深刻內涵,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導語」設計中,選用生機盎然的畫面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並以《春天在哪裡》這首兒童歌曲為主旋律,從而將學生迅速帶入一個富有動感的童話世界中,為進一步了解這首兒童詩的意蘊美打下基礎。所以藉助於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形象化和直觀的感性材料,這是傳統語文教學不能比擬的,這里既有和諧的圖案美,又有高雅的音樂美,動靜結合,加強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美感的熏陶。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展探究空間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為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認識得到延伸、升華,課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把語文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目」延伸到課外完成。一些來不及實施的實踐活動也可以放到課外,實施綜合性學習。在《大熊貓的故鄉》一課,作者是想通過文本來喚起大家對國寶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1.繼續利用網路查找大熊貓的信息,舉行「大熊貓知多少」的知識宣傳活動。2.寫一封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3.畫一幅展現大熊貓風採的圖畫。4.創作或填防寫大熊貓的歌曲。選擇其中的一項作業完成。結果,學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多媒體導入新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