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技巧:
一、堅持激勵式教學的原則
要引領學生實現成功,讓其閃光點受到賞識,讓學生在學和做中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慾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不斷追求新知,積極進取,自我驅動力強大,學習熱情持續高漲,在興趣中、快樂中健康成長。
二、不斷探索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的每分每秒都要融入激勵的思想。我通過多年的總結歸納出課堂常用激勵方式有:
1.教師語言性激勵:多贊揚、肯定、誇獎,通過表揚好的來激勵差的。
2.教師的面部表情激勵:期待的眼神、微笑、點頭。
3.教師的動作性激勵:各種手勢,鼓掌,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4.學生個體上目標性激勵:優生——摘桃式,創設相應難度;中等生——台階式,循序漸進提問;學困生——給予式,提前告之問題,讓其有備而戰,提高積極性。
5.游戲式激勵:娛樂式——唱歌、跳舞、謎語、古詩等;心理調節式——閉眼、口號、體驗、放鬆等:競賽式——小組接力、個體挑戰、開火車。
6.場景性激勵:多媒體——聲、光、色、影;教師才藝展示——唱、誦等。
7.獎勵性激勵:個體、小組——每天、每周、每月、每期評價;滿意課堂獎勵——下課前的故事、笑話、漫畫、實物;學生作品留檔。
8.交朋友性激勵:課余與學生多接觸、多傾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產生親和力。
9.轉移性激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抓住其閃光點,可稱贊其學習以外的某些優點,從而激勵其熱情轉移到學習上來。
10.職務性激勵:對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可通過民主和任命的方式,讓其擔任一定的小職務,激勵其不斷進步。
激勵方式多種多樣,要因時、因人、因地、因事而用,不能機械照搬,也不能簡單重復。教師要把握激勵的火候和度,盡量恰如其分。教師要心中有愛,學會欣賞,不能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學生,既不虛捧,也不各惜賞識。「頌善於公堂,規過於密室。」其目的是喚醒他、鼓舞他,使其快樂、滿足,有了快樂、滿足就有了學習熱情。
三、積極打造踐行激勵式課堂的教師
新課改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教師始終是最根本的動力和源泉。新課程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者,還是新型教學關系的學習者、執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面臨一次大洗腦,要更新觀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質,以應對這場挑戰。為了使激勵式課堂突顯功能,可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教師素質:
1.學習——儲存力量。「學而時習之,不易樂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跟書籍結下友誼,知識才會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新課改課堂,老師沒有了絕對的權威,為了更好地駕馭課堂四十分鍾,教師只有加強學習,豐富學識,學會欣賞學生的閃光點,掌握激勵技巧,增強人格魅力,才能彌補新課程新標准給自己帶來的不足,才能重新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新的形象和威信。為了給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學校每周組織兩次集體學習,調動老師們學習的積極性,倡導教師們將學習當成是自己一輩子的追求,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
2.合作——凝聚智慧。在新課改面前,我們遇到的棘手問題會很多,所以,在打造教師隊伍的時候,應十分重視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用集體的智慧解決面臨的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為順利推進新課改保駕護航。探索新課改模式課的過程中,以年級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選一名教師上課,然後集體修改教案,注重發掘激勵功能,預設激勵情境。打造年級組優秀示範課,使年級組內教師得到提高,這是一個層面的合作;將所有年級的示範課集中展示,然後全校教師觀摩學習,寫出心得,讓全體教師都得到培訓和提高,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合作。
3.評價——取長補短。新課堂對大家來說是新生事物,所以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課改的挑戰,學習氛圍濃厚了,思考問題也深入了,激勵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讓老師們相互學習、借鑒經驗、對照自己的課堂。
4.反思——總結經驗。我們倡導教師要針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即:要對實施的教育理念反思,對教學目的反思,對教學方法反思,對學法指導反思,對學生評價反思,對課堂的激勵方式、激勵效果反思,對課堂的激勵方式、激勵效果反思,寫出心得體會。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總結經驗,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四、培養適應激勵式課堂的學生
新課改形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學生要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學習中,如何讓學生自信地當好課堂小主人,體驗「我學習,我快樂」呢?針對學生特點,教師的主要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1.激勵引領學會自主探究。設計激勵式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成功的前提,有了興趣,有了動力,才會有好的效果。在引導學生有效自主探究時,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妥善安排時間」,不在學習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改掉邊學習邊聽音樂的習慣等。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指導自學方法。
2.激勵幫助學會小組合作學習。在激勵式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要通過「會聽」、「會說」、「願說」三個層面,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明確責任,培養合作意識,強調團隊共同進步;把恰當的「激勵」當作學生合作學習的「催化劑」,提高合作的效率;適時變換小組內組員分工,強化合作的實效。
B. 感恩教師節活動
我高中的時候班級裡面是組織送蛋糕的,每個代課老師一個大蛋糕。如果是女老師的話可以再送一支或者一束花。然後班長喊口號全體起立敬禮什麼的,應該會不錯。
C. 什麼是「教研組文化」麻煩告訴我
——「教研組文化」系列之一李政濤 《上海教育科研》2006.7 P4-5 「重心下移」是現代型學校得以建立的標志之一,也是「新基礎教育」完成整體性學校轉型的基本策略。其結果是作為中層組織之一的教研組成為當代學校變革與轉型的重心,並且正在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綜觀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研組的體制沿革、組織結構、活動方式等內容上①,但對教研組建設的文化思考卻相對薄弱。「新基礎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學校整體性變革與轉型,最根本的是實現學校文化轉型,同樣,教研組的變革與轉型,其深層的根基也在於教研組文化的轉型與重建。換而言之,將教研組的建設上升到文化的層面來考察,通過尋找教研組建設的文化之根,探索當代教研組變革的文化路徑。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對於教研組建設而言.文化意味著什麼?從文化的角度思考與不從文化的角度思考有何區別?在很多情況下,「文化」可能成為隨處套用的帽子,甚至成為一種「皇帝的新裝」。「新基礎教育」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對於教研組而言,文化具有三種內涵:其一,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共有的行為規范體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組活動中,教研組成員以何種規范性要求為基礎,如何共同備課、聽課、評課,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學問題的。以聽課為例,華坪小學各教研組都對聽課教師提出了如下規范性要求:要為執教老師發現一個亮點,找出一個缺點,提供一條建議,寫出一個聽課小記等。其二,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自覺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 。例如,「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語文教研組,提出了「建學習型的組織,創學者型的隊伍」的口號,這一口號本身就是該教研組的價值觀念體系的集中體現。其三.教研組成員的生活方式。具體地說,是指教研組成員在日常化的各種形式的教研組活動中,是怎麼樣思考和行動的。在上述三個方面的意義上,對教研組建設而言,文化是最深層次的東西,它是教研組及教研組人的活動及其成果在歷史長河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積淀或凝結的結果。作為穩定的生存方式的教研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對置身於教研組文化之中的個體教師的生存具有決定性的制約作用;另一方面,它構成了教研組運行發展的內在機理,從深層制約著教研組發展的方向。正因為如此,教研組文化的變遷或轉型總是一種最深刻的變革,因為它代表著作為管理者的教研組組長和作為被管理者的普通教師的根本生存方式的轉變。在這種意義上,我們研究教研組文化實際上是在研究人本身。具體而言.就是研究教研組組長和教師在教研組這個群體和組織內的生存方式和狀態。上述觀點同時表明,當我們試圖在文化的層面上思考教研組建設的時候,首先意味著進入對教研組中的每一個教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的關注。構成這種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的是具體的、細微的日常活動和行為。即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是怎樣過日子的,他們是怎樣備課的?我們是怎樣評課的?他們是怎樣學習的?他們是怎樣交往的?他們是怎樣管理班級的?等等。正是在「以日常性為底蘊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這個意義上,文化構成了教研組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所以,當我們在文化的層面上思考教研組的時候,就是力圖站在教研組的根基上進行思考和行動。在這個意義上,「新基礎教育」的教研組文化是以改造和重建設教研組成員的日常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為核心目標的文化,因此,它是一種有根基的文化。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就「教研組文化是什麼」進行了闡述,為了進一步廓清教研組文化的內涵,我們還需要對「教研組文化」不是什麼加以說明。1.教研組文化不是教研組建設的代名詞。正如學校文化不同於學校教育一樣,與教研組建設相比,教研組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這一特殊性是「文化」帶來的。它表明:從教研組的「文化」根基上,即教研組成員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中考察教研組的發展和建設問題。2.教研組文化不是教研組加文化。對於教研組來說,文化不是外在於它的,不是像衣服一樣,隨時可以套也隨時可以脫的東西:相反,文化是內生的,內在於滲透於教研組產生與發展的全過程,因而是日常性與根基性的。3.教研組文化不是學校文化的翻版。雖然,教研組文化是在學校轉型性變革過程中學校文化重心下移的結果,但這種重心下移,不是簡單的直接的下移,而是需要轉化和生成的下移。因此,不能學校文化做什麼,教研組文化就做什麼。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教研組文化在學校文化體系內賴以生存的基礎。這種特殊性通過教研組文化的結構要素體現出來。一是教研組的精神文化。在與學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況下,教研組應有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願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學校文化有校訓一樣,教研組也應有自己的「組訓」,這既是教研組精神文化的基礎,也是是教研組文化理想的核心體現。如前所述,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的語文教研組將「建學習型的組織,創學者型的隊伍」確立為組訓,並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教研組文化願景是「創建一個充滿民主氣氛、洋溢自主精神和體現務實作風的學習型組織和實踐共同體」。二是教研組的物質文化。物質文化在學校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這是由學校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決定的。相對而言,教研組的物質文化要麼作為學校物質文化的一部分,使自身的特殊性湮沒不聞,要麼常常被忽略,成為與教研組文化不相關的東西。實際上,教研組的物質文化異常豐富,它不僅體現在教研組研討的活動場所(如會議室的布置)、教研組成員使用的教材、教參、教具和學習材料上,更體現在教研組的文化產品上,如教案、課例、隨筆和各種教學錄像上。 三是教研組的制度文化。對教研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組成員日常活動的規則,它的基本特徵是「確定性」:定人、定時間、定活動主題、定活動方式、定活動程序步驟、定評價標准等等。這些制度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具體包括:教研組常規活動制度、讀書交流制度、備課主講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專題論壇制度、師徒帶教制度、案例、課例研究制度、跨學科研討制度、課題研究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等。 (參見錢薇《淺談教研組建設的評價》,《中小學管理》2006年2期)這些制度之所以構成一種文化,是因為它們的背後是教研組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從制度設計到制度執行的過程,構成了教研組成員的日常生存方式。四教研組的行為文化。它體現在教研組成員在各種教研組活動中的具體行為,如備課行為、聽課行為、評課行為等。所以,當我們提出備課文化、聽課文化、評課文化的時候,實際上是就行為文化而言的。4.教研組文化不是教研組長一個人的文化。無論是組訓,還是文化願景,以及教研組的文化戰略,都不是教研組長一個人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與教研組成員共同協商,反復研討,持續重建的結果。因此,教研組文化是群體型、互動型的文化j5.教研組文化不是一種靜態的結果。當把教研組文化視為一種靜態的結果去考察時,往往會導向對可見的外在的文化形態(如物質文化)的追逐。相反,教研組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動態的文化過程。當教研組文化被視為動態的時候,意味著更多的生成,生成只能在動態的流變中實現,即動態生成。它直接使得教研組文化成為一種「過程」,這意味著教研組文化的創建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它要求教研組組長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尋找不同的問題和障礙,提出不同的目標和創建策略,從而層層推進。同時,這也意味著教研組文化是活的文化,是流動而且流變的文化,因而是不斷有創造的文化。注釋:①參見《學校中層組織》系列論文,《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7期。[李政濤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200062]
D. 如何讓「讀」成為語文課堂傳承「傳統文化」的橋梁
如何讓「讀」成為語文課堂傳承「傳統文化」的橋梁
語文課堂如何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齊世銘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當代著名的科學家、美籍華人李政道先生說:「一個只依賴過去的民族是沒有發展的,但是一個拋棄祖先的民族也是不會有前途的。」中國的真正崛起和為世人所矚目,應該建立在對整個中國古代文明(包括儒學優秀教育遺產在內)的再發現與再認識的基礎之上。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人文素養包涵以下內容:「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顯然,注重利用傳統文化培育學生人文素質是當今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但是,在我校的教學體系中,語文教學一直處於尷尬的位置:最大的「小學科」。語文的陣地正在被蠶食。作為一所外國語學校,外語是特色,是龍頭。數學是亮點,理化是支柱。各種名目繁多的競賽、考試、逼迫學生即便在周六日,都遊走在各類補課班中。對語文無暇一顧。再加上,前幾年語文教學中,一切面向中考的應試教育,一直致力於抓基礎知識,滿足於猜題押寶,滿足於成績與分數,片面強調語文工具性,語文課除了講,就是讀、背,除了仿,就是抄、寫。在傳揚傳統文化時,也僅僅局限於「照本宣科」或「因循守舊」,沒有更好地擴展和延伸語文課堂的空間,傳統文化的美質被扼殺了。學生學得味同嚼蠟,沒有了興趣,失去了主動性。教師強拉硬拽,教得精疲力竭。難怪幾年前,有語文老師無奈地說:上輩子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
面對語文肩負的繼往開來,傳承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和現實的無奈,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不悲觀、不抱怨,不拋棄,不放棄。在弘揚傳承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問題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小有收獲。
一、加強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我們語文教研組,在初一年級成立之初,就確立一條鐵的紀律:著眼6本教材中的古詩文、書法、楹聯等知識鏈,結合學校開發校本教材的需要,為自己開列有關讀書目錄,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的素養。像《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禮記》、《詩經》、《楹聯知識趣談》、《菜根譚》等成為老師們枕邊案頭必備之書。其次,利用備課教研的時間。我們首先認真鑽研、討論、吃透教材,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唯如此,在授課時,教師才能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引導學生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語文課堂」是傳揚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語文教學不管是語文基礎知識或基本能力的教學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在一個教學過程中完成的,它所有要傳授的內容和知識,都是前人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因此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傳授傳統文化。
★創設具有文化氛圍的語文課堂。把教室的板報、教室門口的特別關注欄、教室外統一規劃的學區文化欄作為宣傳、學習傳統文化的平台。開辟書法專欄 ,講解書法知識、學生書法作品展;開辟傳統節日專欄,講解傳統節日的來歷,古詩中的傳統節日等知識的宣傳……
★學科口號亮起來。課前,師生共誦語文口號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語文課堂的特色:有「納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文章顯文采」,有「胸有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智不堅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14班學生堅持背誦《少年中國說》選段等,都是一些言簡意賅,意蘊深遠,具有激勵規范性的詞句。天長日久,既豐富了積累,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加強古詩文的誦讀風雨無阻。
司空圖說:詩「俯拾即是,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予不奇,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水采平。薄言情語,悠悠天韻」。優秀詩歌都具有脫口而出,自繞情味的特色,自會使學生「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如過水采平。」彷彿看到古人風貌,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各年級組的語文老師在學期伊始就明確的領讀任務。每天的語文早讀時間,有相應老師通過喇叭,利用朗讀音頻資料,或運用本身的朗讀魅力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吟誦,一起沉浸在詩歌「美」的意境中。
有許多傳世佳篇已經被譜成曲,成為現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李商隱的《無題》等, 我們師生一起聆聽吟唱的方法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藉助優美的旋律完成對詩歌意境的多角度審美。
★探索新課程傳統文化教學的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在推進課堂改革和校本教材研發的過程中,我們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即:設置項目(必要的引領。因為學生的人生經歷和閱歷總是有限的。因此,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有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而引領,是為了心靈的抵達,為了對傳統文化真正的感知、感悟和感動。例如:例如,孔子為了持守自己的信念,一生顛沛流離,忍飢熬難,用自己的苦行,去維護和傳播他所信奉的真理;陶淵明對黑暗現實的透徹觀察,對美好理想社會的追求的政治理想。)—自主學習(所有的篇目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過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立足教材,拓寬思路)。例如:教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我們讓學生在自己的積累庫調取蘇軾的《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曉景》《記承天寺夜遊》等篇目;柳禹錫的《陋室銘》,我們會補充他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竹枝詞》中語言清麗,畫面靈動的篇目;李白《渡荊門送別》,連帶他的《秋思》《將進酒》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合作探究,自己查找資料,整理印製名家系列小報,系統地介紹他們個人資料,文學風格、名篇賞析等內容,人手一份。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有蘇軾、李清照、陶淵明、李白、杜甫等14期。學生與大師們進行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走近了屈原,理解什麼是愛國;走近陶淵明,理解什麼是高潔;走近蘇軾,理解什麼是豁達······總之,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體悟,並在熏陶漸染中走近一個個偉大的靈魂,從而接受精神的洗禮,實現文化高效傳遞。
★立足教材,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深刻內涵。
文以載道。教師只有立足課堂,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代表傳統文化的聖賢君子,堪稱人格典範,以他們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典籍傳承著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的崇高道德標准和。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念;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積極入世的態度;陸游「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位卑不敢忘憂國」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胸懷;白居易「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對勞動人民生活艱困的深切同情;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對家鄉的戀戀不舍以及客居異鄉的無奈與痛楚。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風骨,榮辱不驚殺身成仁的正氣……在《散步》中,我們看到兒子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在胡適《我的母親》中,我們看到一個有著「溫良恭儉讓」傳統美德的母親;在《信客》中,看到信客的誠信的高風亮節。正是這些代代相傳的為人之道, 學生就會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並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開展活動或專題研究型課堂,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我們都舉行系列活動。舉行了「經典墨海須暢游,書香彌漫伴成長」的經典閱讀活動。毛筆字大賽、「國學知識競賽」、「中華古詩文競賽」、趣說民俗等活動。開展名家進校園系列活動中,開展了「古今優秀謎語鑒賞」講座,《楹聯知識知多少》的等講座。在去年的國慶六十周年之際,我們開展了「愛國詩文朗誦」比賽,50多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齊聲朗誦屈原的《離騷》、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選,還有《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真是氣吞山河、地動山搖。本月的23日,我們將邀請專家做關於「國學」的知識講座。除此之外,我們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的變化,在對待朋友、對待父母、對待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總之,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聖哲前賢思想的滋養,讓學生既學文化,又學做人,語文教學之舟才能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著鮮活的時代氣息揚帆遠航!
E. 圍繞《書香校園》的作文,有急用,要快
1 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珠海香洲六小喜獲珠海市「書香校園」榮譽稱號7月16日晚八點,在珠海電視台洋溢著濃濃書香氣的演播大廳里,珠海市「書香校園」的頒獎活動隆重舉行,我校獲得「書香校園」榮譽稱號。這個榮譽的獲得,是對我校1200多名師生多年來的快樂讀書活動的一種鼓勵,一種鞭策。參考資料: 「立身以立學為先 立學以讀書為本」,我校以此為口號,讓讀書的信念深入師生的內心。為讓孩子們有更系統地讀經典,誦經典,我校潛心選篇,歷經五次修改,編輯出版了一套(六本)《經典詩文》(1-6年級),作為學生讀書教材,利用每天中午的午讀時間進行背誦。並開展了 「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系列活動。一、濃濃書香 浸滿校園為營造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使讀書真正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和生活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校園環境布置求品位。2、班級環境設計求實用。3、校外讀書環境豐富多樣。所有這一切,令書卷的氣息撲面而來,讓書香的芬芳溢滿校園,為師生共同徜徉書海,浸潤書香創設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二、「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系列讀書活動紛呈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注意以活動為載體,保持恆久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校到處彌漫著沁人的書香,開展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豐富多彩的讀書系列活動。第一、書香班級的創建和評比。我們設制了一份《六小學生讀書活動記錄表》表中內容有:讀什麼書、讀的數量、讀書筆記、讀書交流、讀書獎勵、家長評價。這份記錄表,學生人手一份。學校定期檢查。第二、開展「小書迷讀書爭五星」和「閱讀小博士」等活動。第三、抓好讀書月、讀書節活動。我們將每年的五月和九月定為讀書月,學校分階段分年級舉行系列活動,低年級開展古詩天天誦活動、講成語故事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中高年級進行給詩配畫、做書簽、讀書手抄小報展、寫讀書心得等活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最後,各種作品的展示給讀書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學生各顯身手,精心製作各種作品,古詩配畫、讀書名言書簽、讀書手抄小報等都非常精美,吸引很多學生駐足觀看。還舉行大型文藝匯演,全校都開展「美文誦讀」的活動。第四、每周開設閱讀交流課(低年級)、好書推薦課(中年級)、讀書指導課(高年級)。 第五、開展「捐一本享百本」讀書分享活動。第六、發放背誦經典星級卡。三、與書為友 收獲六小書香滿園 1、 成就儒雅的教師隊伍。 我們讓書香充溢心田,讓書香釋放情感,讓書香驅逐疲憊,讓書香提升境界。很多教師已將寫隨筆成為了一種需要,一種自覺,一種享受。聽我校教師的課,你會感到,課堂上教師求實致遠,質朴高雅。詩情激情兼備,德正氣華俱全的儒雅教師隊伍正在我校逐步形成。2、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少年時代更是人生讀書的黃金時光。開展讀書活動以來,學生們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書香,群體素質悄然提高,我校多名學生組隊市科技創新大賽獲一、二、三等獎;在今年的珠海市現場作文競賽中,我校取得五個一等獎的好成績;學生參加市、區組織的讀書競賽多名獲獎。多篇學生的習作見於報刊。學生課余讀書的鏡頭也多次被新聞媒體所報道。「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對這種有意義的讀書活動,我校將會繼續開展下去,不斷總結經驗2誦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2005年12月30日,對南充十中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快樂的時光。歷時兩周的首屆小學語文節在「誦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大型文藝匯演中落下了帷幕。 首屆語文節在李素夢副校長的親自主持下,由語文教研組和少先隊大隊部承辦,以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競賽拉開序幕,圍繞著「中華詩詞進校園」的主題開展了以詩詞為內容(中華詩詞長廊)的環境創設、硬筆書法比賽、電腦詩配畫比賽、作文競賽和閉幕式文藝匯演等活動。參加此次閉幕式的領導有:共青團南充市委副書記蘭海、共青團南充市委學少部部長楊震、共青團順慶區委副書記吳聰穎、南充市教科所語文教研員尹明會、南充市順慶區教研室副主任蔡一健、順慶區教師進修校辦公室主任何五妹、順慶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鄧學英、南充十中董事會董事長龐文健、執行校長陳祥林和學校相關領
F. 小學教導主任的工作業績有哪些方面
1、教學「五認真」檢查制度化。不斷創新質量監控方式方法,交流反饋教學情況,搜集、整理、研究學情。教導處對學科教學研究進行明確分工,平時多與各學科教師交流加強各學科的質量意識。
2、細化周工作安排。對學校每周的工作進行細化安排,明確責能部門。切實保證各項活動正常開展,各項決策措施順利實施。
3、做好教師病、事假的課務調整。及時做好老師請假時的調課工作,本學期學校教師生病情況較多,教導處都能克服困難協調課程,以確保每節課都有老師上課,不讓一節課空閑。
4、重視畢業班工作。開展六年級的教學調研,了解學生狀況,要求教師以教材為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教學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段段清、課課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學生,更加關心照顧,確保教學質量。
(6)小學語文教研組口號擴展閱讀:
在中國大多中、小學校里設立的主管教育教學日常事務,負責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要求,並直接向校長負責和匯報工作的領導。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家課程設置和相關要求編制該校教學計劃,分配課程,並招聘學校中層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如教研組長、年級主任、備課組長等),確保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其任職的實績和考核主要通過上級教育部門的統考成績來說明。由於校長負責制的制約,教導主任的工作,往往只是傳達和執行校長的管理意志,成為校長的執行工具和傳聲筒,因而缺乏創新,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G. 什麼是「教研組文化」
「重心下移」是現代型學校得以建立的標志之一,也是「新基礎教育」完成整體性學校轉型的基本策略。其結果是作為中層組織之一的教研組成為當代學校變革與轉型的重心,並且正在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綜觀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研組的體制沿革、組織結構、活動方式等內容上①,但對教研組建設的文化思考卻相對薄弱。「新基礎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學校整體性變革與轉型,最根本的是實現學校文化轉型,同樣,教研組的變革與轉型,其深層的根基也在於教研組文化的轉型與重建。換而言之,將教研組的建設上升到文化的層面來考察,通過尋找教研組建設的文化之根,探索當代教研組變革的文化路徑。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對於教研組建設而言,文化意味著什麼?從文化的角度思考與不從文化的角度思考有何區別?在很多情況下,「文化」可能成為隨處套用的帽子,甚至成為一種「皇帝的新裝」。「新基礎教育」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對於教研組而言,文化具有三種內涵:其一,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共有的行為規范體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組活動中,教研組成員以何種規范性要求為基礎,如何共同備課、聽課、評課,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學問題。以聽課為例,華坪小學各教研組都對聽課教師提出了如下規范性要求:要為執教老師發現一個亮點,找出一個缺點,提供一條建議,寫出一個聽課小記等。其二,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自覺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例如,「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語文教研組,提出了「建學習型的組織,創學者型的隊伍」的口號,這一口號本身就是該教研組的價值觀念體系的集中體現。其三,教研組成員的生活方式。具體地說,是指教研組成員在日常化的各種形式的教研組活動中,是怎麼樣思考和行動的。在上述三個方面的意義上,對教研組建設而言,文化是最深層次的東西,它是教研組及教研組人的活動及其成果在歷史長河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積淀或凝結的結果。作為穩定的生存方式的教研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對置身於教研組文化之中的個體教師的生存具有決定性的制約作用;另一方面,它構成了教研組運行發展的內在機理,從深層制約著教研組發展的方向。正因為如此,教研組文化的變遷或轉型總是一種最深刻的變革,因為它代表著作為管理者的教研組組長和作為被管理者的普通教師的根本生存方式的轉變。在這種意義上,我們研究教研組文化實際上是在研究人本身。具體而言,就是研究教研組組長和教師在教研組這個群體和組織內的生存方式和狀態。上述觀點同時表明,當我們試圖在文化的層面上思考教研組建設的時候,首先意味著進入對教研組中的每一個教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的關注。構成這種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的是具體的、細微的日常活動和行為。即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是怎樣過日子的,他們是怎樣備課的?我們是怎樣評課的?他們是怎樣學習的?他們是怎樣交往的?他們是怎樣管理班級的?等等。正是在「以日常性為底蘊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這個意義上,文化構成了教研組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所以,當我們在文化的層面上思考教研組的時候,就是力圖站在教研組的根基上進行思考和行動。在這個意義上,「新基礎教育」的教研組文化是以改造和重建設教研組成員的日常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為核心目標的文化,因此,它是一種有根基的文化。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就「教研組文化是什麼」進行了闡述,為了進一步廓清教研組文化的內涵,我們還需要對「教研組文化」不是什麼加以說明。1.教研組文化不是教研組建設的代名詞正如學校文化不同於學校教育一樣,與教研組建設相比,教研組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這一特殊性是「文化」帶來的。它表明:從教研組的「文化」根基上,即教研組成員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中考察教研組的發展和建設問題。2.教研組文化不是教研組加文化對於教研組來說,文化不是外在於它的,不是像衣服一樣,隨時可以套也隨時可以脫的東西。相反,文化是內生的,內在於滲透於教研組產生與發展的全過程,因而是日常性與根基性的。3.教研組文化不是學校文化的翻版雖然,教研組文化是在學校轉型性變革過程中學校文化重心下移的結果,但這種重心下移,不是簡單的直接的下移,而是需要轉化和生成的下移。因此,不能學校文化做什麼,教研組文化就做什麼。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教研組文化在學校文化體系內賴以生存的基礎。這種特殊性通過教研組文化的結構要素體現出來。
H. 教研活動如何才能更好的組織健康教育活動
教研活動作為教學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教研活動的內容應當來自日常教學,並從理論層面上指導日常教學,揭示教學規律,使教學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也使老師們明確自身不足,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教研能力。如今學校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不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下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
一、目前教研活動的現狀
⏹ 論文拼湊;
⏹ 評課蜻蜓點水,不痛不癢;
⏹ 教研發言,意見雷同;
⏹ 集體備課,敷衍了事;
⏹ 教研活動拉家常;
⏹ 科研意識淡薄,教育理論和方法缺乏;
⏹ 教研活動效度不高,對教師提高幫助不大;
教研室組織一次論文評比活動,有部分教師的論文基本就是一些從網路或雜志上摘抄下來的理論的拼湊;(如2010年湖北省教研室英語教學論文評比,初評的一等獎論文中有30%的出現嚴重抄襲現象).一節公開課後,一個組內只有少數幾位年長些的教師如蜻蜓點水般不痛不癢地評課;研討會上,一些教師從網上摘抄一些現成的教材分析材料進行所謂的教材研討,發言時經常出現「意見雷同」;一人寫好教案,在小組內念一遍就是所謂的集體備課,課上完任務也就隨之完成,等等。個別地方甚至還出現了集體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動結束的現象。
教師的日常感受:
⏹ 平時教研活動是蘿卜煮蘿卜,感覺沒有什麼提高,根本是浪費時間;
⏹ 從別的老師那裡學到一些很好的招數,有時用起來很靈光,有時就是找不到感覺,甚至一塌糊塗;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反思,很多時候反思來反思去,沒有反思出什麼;有些時候反思了很多,但過後就忘記了;
實效性不高
二、上述現象如何產生
(一)教師參與教研缺乏內需
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沒有專業成長的需要,特別是現在學校教研組內部還存在著一大批中老年教師,這批教師認為自己高級已經評到手,教學上也是輕車熟路了,已經沒什麼奔頭了,認為教師發展是青年教師的事,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同時這種情緒也會感染青年教師。而青年教師由於個人能力的差異,也並非個個才華出眾,追求上進。林林總總的原因,造成教研氛圍不佳。
(二)教師參與教研缺乏引領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引領,而現在很多學校缺乏專業引領,除了單純依靠自身資源難以對青年教師的成長鋪路搭橋。而教師由於教學任務繁重,也難有機會外出培訓學習.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教師之間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師的專業發展長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獲得長足發展。久而久之,教師便將教研活動作為一項任務來對待,使教研失去了「研討」與「發展」的本意。
(三)教研形式陳舊單一
現在的教研活動方式陳舊單一,羅列出來,無非是:理論學習、聽課評課、集體備課、教材研討、教學沙龍。盡管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上述每一件事情做好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教研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更需要新鮮的形式來刺激。
(四)導向不準,方向不明
有些教研活動,陳舊的教學理念占上風,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難以貫徹,致使有些教研活動導向不準,方向不明。如有位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上化了1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變換方式去讀課文,課後的教學研討,評課的一部分教師不太贊成,認為公開課是給人家看的,讀太多會影響了教學流暢性。還有的教師認為,公開教學應當展示教師的教學才能,課堂上要熱熱鬧鬧等。而對此我的理解是:所謂閱讀就要放在一個讀上:一讀細節、二讀大意、三讀剖析、四讀欣賞。不是讀多了,而是讀少了。
對策:導向准確,方向正確
教研活動要以課程改革的理念作為指導,要認真把握課程標準的精神,探索新課標的實質,堅持促進學
I. 小學語文教研組記錄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7
教研內容: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
活動過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的專題講座
(一)反思重點——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觀念 教學行為 學生的表現
(二)課前准備和課余練習——反思的基點
關鍵詞:教學目標 達成高度 准確的定位
(三)學習觀摩——反思的生長點
(四)開展對話——反思的要點
(五)勇於否定——反思的難點
反思的內容:
1. 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 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3. 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存」。
5. 教學過程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7. 是否存在著「偽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學效果
2. 思自己的行為
3. 思成功之處
4. 思教學不足
5. 思改進措施
6. 思再教設計
(三)進行教學反思的注意事項
1.不要與說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3.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4.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5.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四)關於評課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8
活動主題: 《放飛蜻蜓》集體備課
活動過程:
1、解讀教材: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
2、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三、探討教法:
覃寧: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覺得在這課的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系說。
張永青: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諶雪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麼?
盧衛: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覺得可以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像: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呢?並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的嗎?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5
活動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遨遊漢字王國」
具體內容:
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教學,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進行為期兩周的綜合性實踐。根據 「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等主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次的集體研究,最後決定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及課外的相關資源,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漢字綜合學習行動。活動如下:
1、學習課本上的閱讀材料,然後組成學習小組,並確立組長後明確分工;
2、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秘
(1)字謎大擂台。
(2)諧音俱樂部
(3)小小故事會。(如「一字之差」的教訓等)
(4)小主人在行動——我為用字規范出點力
(5)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3、製作展板。
4、小結: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會說……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他們就會興趣盎然。的確,在綜合性活動課上,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他們的「工作成果」也給老師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1
活動主題:語文課更應返樸歸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堂,怎樣上出「語文味」,特別是在過分強調「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常常是我們忽視的――沒有真正走進去,品讀課文語言,理解文字背後的廣大空間。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精彩,什麼課都想感動天感動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內涵。到頭來只是一派虛假繁榮。與其那樣,不如做些實在的,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打牢基礎,讀好、寫好。
二、問題的解決:
1、課堂上的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莫「同一首歌」。
要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莫「為表演而表演」。
2、讓學生從文本內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總結:
語文不是筐,啥東西都能裝」,我們不能被「語文的外延」之類似是而非的口號所迷惑,而應回歸語文的本色——言語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質」的規定性得以存在、顯現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得以發展的依託,舍此不稱其為學科。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以我們深厚的語文功底引領學生落實語文的「本體」:外里顯現靈活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內里表現為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認識價值觀,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2
活動主題:享受朗讀 培養語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教研概要: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地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反復地進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認識。這樣,學生對言語的感受就會逐漸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而培養學生這種對語言的靈敏、全面、深刻的直覺能力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小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具體措施:
1、語感的培養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果。在上課時適時地指導、點撥、啟發,可能這樣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悟」,語感也自然會流露於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如:《趕海》時引導學生從「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螃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等,讓學生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驚訝、歡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饒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這些構成畫面的語言更適宜培養形象感。
2、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無論哪種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讀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想像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像,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像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如《黃河的主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那是什麼,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著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黃河浪濤的雄偉、壯觀更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之勢。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濤的洶涌澎湃、壯觀,從而為學習艄公鎮定、機智的品質打下深厚的情感鋪墊。
三、總結:
語感培養有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閱讀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感受讀的樂趣,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於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位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創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寬度、厚度以及溫度,使文本在想像與體驗中成為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於學生的心靈。真正地讓學生有感而發,以我口「讀」我心。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3
活動主題:主題: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2、解讀文本 把握目標——分年級組現場集體備課活動(主持人 諶雪嬌)
(1)大屏幕出示文本內容(吳瓊瑛負責課件)
主持人:好,讓我來接過這個接力棒。我記得在青賽課期間,時常會聽到評委與參賽選手交流一個問題,我記得戴主任就問過:你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到位了嗎?文本就是我們閱讀教學中一個物的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憑借。「回首來時語文路,潛心會文最是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率先走進文本,潛心會義。下面,讓我們跟隨本部三年級組青春靚麗的黃春英、繆玲、黃梅芳、黃翠玲老師一起走進《放飛蜻蜓》。
(2)教師個性化分角色朗讀。
(3)按年級組討論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及簡要提出突破本課難點的建議(有效突破難點的金點子)。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4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主持人: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謝謝幾位老師的朗讀,對文本的解讀目的是為了制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規定教與學的全過程的綱領。下面請以年級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突破本課難點的教學策略。
(討論交流5-7分鍾,然後全體交流,主持人即興串講)
(下發討論表格,以組為單位記錄討論結果,並確定一位中心發言人,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討論)
討論的問題有:
A、通過閱讀文本,你們組認為《放飛蜻蜓》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是:
B、(有效教學金點子)體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你們組有哪些建議?
(4)請3-4個組代表講解。
(5)提出我們組通過研讀教材,確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主持人: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研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停下的是實踐的腳步。下面,讓我們走進吳柳清老師的課堂,看看吳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目標的達成情況。下面請老師們往後座,稍作休息後一起來欣賞吳老師的教學魅力。
3、課例示範,踐行目標(吳柳青負責)
要求:通過觀摩課例,關注和檢測目標達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學在反思評議中提升。(反思評課環節由余宗翰主持,吳柳青負責反思,潘萍、覃寧、黃春英、龍懿敏圍繞目標的達成及實施的策略進行評課,組外教師補充。)
5、活動小結(盧衛)
今天我們三年級組圍繞「有效教學」這一課題,以「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為切入點,進行了現場集體備課,對話交流,課例展示,評課反思等活動,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准確定位教學目標來保障有效教學的實踐。雖然我們來不及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但只要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認識到「潛心會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目標導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游離保障,能引起我們的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目標及文本的關注,我們這次教研活動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達成了一種共識,追求語文教學的扎扎實實、簡簡單單、回歸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標,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學生,我們就能實現有效教學。讓我們沿著有效教學的道路,去深入探討。感謝學校領導的指導和老師們的積極參與。
6、集體誦讀陶行知教育語錄
(讓我們向陶行知先生學習,成為一個有愛心和智慧的教師)
●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黃校長提出希望。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16
主題:課題與教研同行 理論與實踐碰撞-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探究
1、熟悉《課標》要求,正確認識識字教學。
2、正確認識識字與閱讀的關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識字教學。
3、做好識字過渡,多方位引導。
4、把握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基本策略。
5、黃勤老師執教的《特殊的葬禮》。
J. "誦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題演講稿
1 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珠海香洲六小喜獲珠海市「書香校園」榮譽稱號
7月16日晚八點,在珠海電視台洋溢著濃濃書香氣的演播大廳里,珠海市「書香校園」的頒獎活動隆重舉行,我校獲得「書香校園」榮譽稱號。這個榮譽的獲得,是對我校1200多名師生多年來的快樂讀書活動的一種鼓勵,一種鞭策。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D7%F7%CE%C4%A3%BA%CB%D0%C7%A7%B9%C5%C3%C0%CE%C4%2C%D7%F6%C9%D9%C4%EA%BE%FD%D7%D3&tn=dwso_5_dg&bar=
「立身以立學為先 立學以讀書為本」,我校以此為口號,讓讀書的信念深入師生的內心。為讓孩子們有更系統地讀經典,誦經典,我校潛心選篇,歷經五次修改,編輯出版了一套(六本)《經典詩文》(1-6年級),作為學生讀書教材,利用每天中午的午讀時間進行背誦。並開展了 「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系列活動。
一、濃濃書香 浸滿校園
為營造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使讀書真正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和生活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校園環境布置求品位。2、班級環境設計求實用。3、校外讀書環境豐富多樣。所有這一切,令書卷的氣息撲面而來,讓書香的芬芳溢滿校園,為師生共同徜徉書海,浸潤書香創設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二、「讀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系列讀書活動紛呈
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注意以活動為載體,保持恆久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校到處彌漫著沁人的書香,開展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豐富多彩的讀書系列活動。
第一、書香班級的創建和評比。我們設制了一份《六小學生讀書活動記錄表》表中內容有:讀什麼書、讀的數量、讀書筆記、讀書交流、讀書獎勵、家長評價。這份記錄表,學生人手一份。學校定期檢查。
第二、開展「小書迷讀書爭五星」和「閱讀小博士」等活動。
第三、抓好讀書月、讀書節活動。我們將每年的五月和九月定為讀書月,學校分階段分年級舉行系列活動,低年級開展古詩天天誦活動、講成語故事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中高年級進行給詩配畫、做書簽、讀書手抄小報展、寫讀書心得等活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最後,各種作品的展示給讀書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學生各顯身手,精心製作各種作品,古詩配畫、讀書名言書簽、讀書手抄小報等都非常精美,吸引很多學生駐足觀看。還舉行大型文藝匯演,全校都開展「美文誦讀」的活動。
第四、每周開設閱讀交流課(低年級)、好書推薦課(中年級)、讀書指導課(高年級)。
第五、開展「捐一本享百本」讀書分享活動。
第六、發放背誦經典星級卡。
三、與書為友 收獲六小書香滿園
1、 成就儒雅的教師隊伍。
我們讓書香充溢心田,讓書香釋放情感,讓書香驅逐疲憊,讓書香提升境界。很多教師已將寫隨筆成為了一種需要,一種自覺,一種享受。聽我校教師的課,你會感到,課堂上教師求實致遠,質朴高雅。詩情激情兼備,德正氣華俱全的儒雅教師隊伍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2、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少年時代更是人生讀書的黃金時光。開展讀書活動以來,學生們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書香,群體素質悄然提高,我校多名學生組隊市科技創新大賽獲一、二、三等獎;在今年的珠海市現場作文競賽中,我校取得五個一等獎的好成績;學生參加市、區組織的讀書競賽多名獲獎。多篇學生的習作見於報刊。學生課余讀書的鏡頭也多次被新聞媒體所報道。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對這種有意義的讀書活動,我校將會繼續開展下去,不斷總結經驗
2
誦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2005年12月30日,對南充十中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快樂的時光。歷時兩周的首屆小學語文節在「誦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大型文藝匯演中落下了帷幕。
首屆語文節在李素夢副校長的親自主持下,由語文教研組和少先隊大隊部承辦,以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競賽拉開序幕,圍繞著「中華詩詞進校園」的主題開展了以詩詞為內容(中華詩詞長廊)的環境創設、硬筆書法比賽、電腦詩配畫比賽、作文競賽和閉幕式文藝匯演等活動。參加此次閉幕式的領導有:共青團南充市委副書記蘭海、共青團南充市委學少部部長楊震、共青團順慶區委副書記吳聰穎、南充市教科所語文教研員尹明會、南充市順慶區教研室副主任蔡一健、順慶區教師進修校辦公室主任何五妹、順慶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鄧學英、南充十中董事會董事長龐文健、執行校長陳祥林和學校相關領導。在活動中,師生們同台演出,以詩聯誦、課本劇、歌伴舞、相聲、演唱、舞蹈等形式表演了三字經、唐詩宋詞、現代詩歌等內容,可謂精彩紛呈。
本次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孩子們學會了積累、受到了教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得到與會領導和家長的充分肯定、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