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反饋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反饋

發布時間:2021-02-13 23:43:08

① 評價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語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大家自由讀書的這段時間里,教室里只聽見琅琅書聲,大家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什麼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動。

請聽一聽那富有感情的朗誦。

你讀得多好,看,連竹子也來祝賀你了, 那老師就把它送給你吧!

經過這么一讀,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麼了。

請你們讀一下,將你的感受從聲音中表現出來。

讀的要求應該分出層次。首先是通讀,將句子讀順口,不認識的字藉助工具讀准字音。對於這一點,我們同學的認識是清楚的,態度是重視的,做得很好。

讀應該分出層次。首先是通讀,將句子讀順口,不認識的字藉助工具讀准字音。其次是理解地讀。

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請各位再把這部分內容多讀幾遍,弄懂它的意思。

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特別是這一句,能給我們再讀一遍嗎?

默讀時,貴在可以邊讀邊思考,現在我們就來默讀,要邊讀邊思考吆。

默讀,要講究速度,我希望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思考……。現在我們將默讀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你朗讀得真棒,比中央電台的播音員還出色。

你朗讀得真棒,可以和中央電台的播音員相媲美了。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xx同學那富有表情的朗讀吧!

這段話並不好讀,也xx同學竟能讀出激昂、自豪的語氣,不愧是我們班的朗讀能手!

讀得真好!准確、流利,還很有感情!

這個自然段挺難讀,你卻出錯少,真不簡單!

果然不出所料,比老師讀得還好呢!

瞧,xx同學讀得多好呀!聲音又響又脆,語氣充分感情。誰也來試一試?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

好,你讀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

如果在誦讀時不緊張,你的誦讀是非常精彩的。

你讀得很流利,聲音也很響亮,如果能帶著xx的語氣來讀,肯定很精彩,試著再讀一遍,好嗎?

雖然我們班男子漢居多,可巾幗不讓須眉,對吧!女孩兒們,把你們的魄力展示出來,讓男孩刮目相看!

裡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這就是我們祖國語言的魅力!大家細細讀讀這一節,由你們自己去體會體會。

同學們讀得真美,很有味,這就行了。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不就明白了嗎?

讀書不要慌忙,靜下心來讀慢一點,一邊讀一邊思考。已經看出來的同學,可以把你的看法寫下來。寫完了,要讀一讀,看看順不順嘴。

同學們我們就要這樣讀書,要和生活聯系起來,和自己的經驗、經歷聯系起來,這樣就會理解得比較透徹。——第二節寫得很美,大家讀讀,要讀出感情來。

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點就更好了

②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價是一個長期性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愛」字當頭,多看、多聽、多想,真正使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③ 語文教學中提問及反饋的作用是什麼

一、語文教學中提問及反饋的作用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他們已不再是傳遞知識的教書匠,在教育教學、人際交往、課程構建中扮演著多重角色。特別是教學角色,要由學生學習的灌輸者和知識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者轉變。兩者都是在強調教師的教學要注重誘導,注重啟發式。課堂提問及反饋作為小學語文啟發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課堂,作為師生「交往」的場所之一,課堂提問和反饋就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課堂提問及反饋是師生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是師生的合作與探討,是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課堂的提問與反饋是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的,對話的主體是平等的,彼此間是合作的,氣氛是放鬆和諧的,心態是敞開、接納與共享的。課堂提問貫穿了整個課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和作用。 反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教師在提問的語言、角度、提問的時機、問後評價和提問主體方面存在很多不令人滿意之處。二、現實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及反饋中存在的現象1.問題瑣碎、隨意性大、啟發性不強,失去提問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課堂,處處設問,問題多而瑣碎,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教師通過提問與反饋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作用不能充分得到體現。一位青年教師教學《秋天的圖畫》一文,課堂伊始,教師在語言導入後,引導學生看文中插圖,提出問題:誰告訴我們秋天來了?怎麼告訴我們的?然後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接著教師范讀全文,提出問題思考:這是怎樣的圖畫?是一幅怎樣的景色?圖畫中有怎樣的顏色?這一教學片斷,教師提出了好幾個問題,但每一個提問要引導學生思考什麼,關注什麼,是否符合學生的特點,教師似乎並不清楚,因而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混亂的狀態,課堂實效明顯降低。此外,教師提問語言的不簡練、不準確,缺少語言魅力,也使提問失去生動性和啟發性。「廣種薄收」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位一年級教師執教《月亮的心願》一課,整個課堂提問,問題多而瑣碎,且語言表達不準確:像什麼叫悄悄?自言自語什麼意思?什麼叫商量?由誰決定是好天氣?心願是什麼?喜歡郊遊嗎?小女孩會想些什麼?你是小女孩會想些什麼?你是月亮會想些什麼?艷陽天是什麼天?諸如這樣沒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充斥課堂,學生在盲目的應付中沒有得到思維的訓練和語文能力的提高。2.提問適度性不強,片面追求活躍的課堂氛圍,使「滿堂講」 變成「滿堂問」。有些教師的提問不是從學生的學出發進行精心設計,而關注的重點是自己的教如何順利完成,表面看課堂有問有答,熱熱鬧鬧,似乎是一種對話的民主課堂,但從本質上分析,教師的提問缺少層次感,激發學生深度思考和個性化理解的問題少之又少。一位年輕教師執教《夏夜多美》一課,教師的整個課堂沒有圍繞「夏夜怎樣美、為什麼美」展開,而是通過教師一連串的設問,串聯課文內容,教師提出了一些列問題,如小螞蟻為什麼哭呀?睡蓮姑姑怎麼說的?小螞蟻怎麼說的?看到這你們想說些什麼?你覺得怎樣?蜻蜓怎麼做的?小螢火蟲是怎麼做的?在回家的路上,星星看見了什麼?這時小螞蟻會說些什麼?課堂在教師的一問一答中進行,「滿堂問」代替了「滿堂講」,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卻沒有得到多少提高,課堂效率低下。這樣做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長此下去,必將使學生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失去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3.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缺少及時反饋或反饋不到位。課堂上有些教師對課堂提問引發的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缺少及時有效的反饋。一種表現是沒有反饋,無論學習的好與劣,教師不能做出及時的反饋評價,漠然處之。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最後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被摘走了呢?」教師設問:「花生是被人摘走了嗎?你怎麼知道的?」學生回答不是被人摘走的。其中三個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個說自己看過花生,另一個說自己種過花生,第三個學生說買過花生。而教師由於缺少預設,不知怎樣反饋評價學生的回答,沒有很好的利用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清晰的答案,不能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探索慾望。另一種情況是反饋不到位,對學生的思考發言僅僅以「好」、「不錯」回答,究竟好在哪裡,是學習方法值得推廣,還是個性化理解具有深刻性、獨創性,不能做出准確評價反饋,不能推動學生思維的深入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出更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蘭宇老師執教《生命生命》一課,學生匯報交流時出現了精彩的理解: 一個學生說:「我從掙扎和極力鼓動這兩個詞中,我體會到了飛蛾嚮往自由,不希望現在就在文中作者手中失去自己的生命。」 教師沒有捕捉到學生理解的深刻性,生命的最高境界是獲得自由這一獨特的理解,而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反饋評價:「對,他多麼想通過自己的掙扎、極力鼓動雙翅活下去呀。好,誰再來說說你的體會。」由於教師的反饋不到位,使學生喪失了一次與生命深度對話的機會。尤其是學生學習結果與教師設想完全不一致時,教師或冷言批評,或不置可否的現象依然存在。他們急於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過程,不能把生成的課程資源加以運用和升華,使反饋評價的激勵作用嚴重缺失。4.學生提問走形式。 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進行提問是衡量其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准之一,而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師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還很薄弱。一方面根本忽略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不能在教學環節中有效培養和訓練;一方面雖然安排學生提問環節,但提問流於形式,為提問而提問,在什麼時候引導學生提問,怎樣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如何進行利用,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等缺少精心的設計和思考,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目標處於空中樓閣狀態。例如:一位教師執教《掌聲》一課,首先讓學生讀一讀文中描寫英子掌聲前後變化的句子,然後根據這些變化質疑提問,學生很自然的提出為什麼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可是教師並沒有讓學生細讀文本,自己從中找到答案,形成獨特的理解和感悟,而是藉助學生的質疑轉入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流程之中:掌聲響了幾次?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起的?用直線畫出描寫英子表情動作的詞語。這樣的學生提問顯然流於形式,而不是從學生出發,順學而導。三、語文教學中提問與反饋的問題分析 1.問題數量偏多,目的不明確。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作為教師要深入研讀學生之心、研讀教者之心、研讀作者之心、研讀編者之心,使「四者」能夠「心心」相通。這樣才能目標明確,高屋建瓴地進行課堂設計,從內容理解上、表達方式上、學法指導上、心靈錘煉上等不同角度進行有效提問,減少目標不明問題多的「少慢差費」現象,提高課堂實效。例如:一位教師執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 ,在品讀台灣青年小錢在地震後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醫生來抽取骨髓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開始提出問題,台灣青年小錢有怎樣的表現?這表現令你感動嗎?但在反饋交流時又陷入了教師的串問、追問之中:台灣青年心中會想些什麼?他擔心誰,更擔心誰?他知道什麼?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他真的平靜嗎?他想到了什麼?你感受到台灣青年是個怎樣的人?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重新陷入滿堂問的低效課堂中,提問的目的性明顯缺失。 2.問題類型上過於傾向選擇低水平或無效的淺表層面的提問。 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是用來傳達信息的,也是用來表情達意的。很多時候,文本中的一個標點,都蘊藏著豐富的文本信息,也是作者豐富情感的別樣表達。學生讀到這些地方,往往會因為理解的局限,形成閱讀的暫時停滯,從而影響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學時,教師應該抓住這些作者傳情達意的敏感處,抓住作者表達意猶未盡之處,設計卓有成效的提問,彰顯文本內涵,豐富學生的語言體驗,提高學生的語感。在具體的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讀懂課文「說了什麼」,「怎麼說的」,還要引領學生領悟「為什麼這樣說」,這樣學生才能對語言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一位教師執教《酸的和甜的》一課,教師的提問集中在:「狐狸為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小白兔為什麼也說葡萄是酸的?小猴子是怎麼說、怎麼做的?」這些內容理解層面的問題,學生從文本中直接就能獲得答案,而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思維訓練、情感態度方面的提問卻很少,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只停留在記憶和理解的表層。 3.問題的可操作性上偏離學生實際。 有些提問由於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理解水平,使得他們不知如何思考,課堂實效性大打折扣。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文本內容,如外國文學作品、中國古詩詞、神話傳說等,如果不進行深入解讀,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往往使學生不知所雲,無從下手。一位青年教師執教古詩《憶江南》,在理解「舊曾諳」後,教師提問:白居易熟悉怎樣的風景?然後出示ppt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著提問,詩句中寫了江南的什麼景物?看注釋,說說這句是什麼意思?由於教師的問題只停留在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層面,而沒有展開想像日出、江花、江水的畫面,加之這一問題可操作性偏離學生實際,使得學生的理解竟出了這樣的結果:日出時江上的浪花比火還紅,春天的江水比藍草還要藍。學生的理解只是機械的表面意思,詩詞中的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根本沒有體會出來。 4.問題等待時間上出現偏差。 教師提問缺少思考期待,不能給學生以相應的時間進行閱讀思考,從而形成獨特的閱讀理解。教師往往提出問題後,希望學生很快就能說出問題的答案,忽視了問題期待。 5.在問題的對象上出現期待差異。 教師的提問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好學生在課堂上「來來往往」,中等學生「有時來往」,學困生「不來不往」的現象仍普遍存在。當一個問題拋出後,教師總喜歡和好學生交流反饋,而學困生的理解反饋被忽視,有時偶爾提問他們,當不能得到滿意的回答時,教師不是循循啟發,而是急於獲得正確的答案,將學困生放置一邊,又與好學生來往起來。課堂成了好學生的天下,分層設問、因材施教不能在課堂很好體現。 6.在問題的答案上教師往往預設,缺乏生成。課堂中教師對問題的答案有所預設,但對生成的資源往往預設不足,尤其是跟預設不一致的精彩生成出現後不能有效利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一條彩虹」 這個詞語,教師提問,誰能說說彩虹的知識?一個學生說彩虹有很多顏色。另一個學生說彩虹樣子像橋。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任何評價反饋,既不能從觀察的角度給予肯定,也不能從說完整話、想像力豐富給予表揚,而是繼續問什麼時候出現彩虹?一個學生說下雨時,另一個學生說出太陽時,教師也沒有及時利用學生的生成,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得出正確的答案,並給予觀察也是重要的學習的方法指導,這時老師的反饋是:雨後出太陽時有彩虹。課堂失去了一次精彩的生成利用,學生失去了一次有效地語言和思維的訓練。7.學生提問缺少方法指導。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也曾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然而,在當前的課堂上,學生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高質量的問題的現象卻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或許很多,但指導不得法,確是重要的一面。存在著提問階段單一、提問角度單調、提問方面單項的問題。

④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提問反饋評價的效果

現狀一:角色迷失的「假評價」
激 勵性的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促進他們的發展,在很多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你真棒」、 「向你學習」、「你很聰明」,或者教師豎起大拇指,或者是有節奏的掌聲等等。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注重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課 堂也顯得異常熱鬧,但是學生在長期的掌聲中,興趣也漸漸淡下去了,原本整齊響亮的掌聲也開始變得稀稀拉拉。
例子中教師公式式的評價是對學生思維成果的簡單肯定,學生的獨特理解和獨特感悟就沒有機會得以體現。這樣的課堂評價所表現出來的,不是學生學習、感悟和建構知識的過程,而是被教師強勢牽引著的模式化的表演罷了,是語文課堂的虛假飾物和華麗的包裝,是形式主義的「假評價」。

現狀二:脫離文本的「空評價」
教學片段:《陳太丘與友期》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課時,課尾問學生:「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你的看法。」學生甲回答道:「我覺得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的小孩,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學生乙回答道:「我覺得元方並沒有失禮。因為友人失約在先,不守信用,不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沒有禮貌。」學生丙回答:「我覺得元方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小孩。小小年紀就自以為是,客人已經賠禮道歉了,作為一個小孩不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給大人面子,竟然還當面摔門而去,丟盡了父母的臉面。」教師聽到這樣的話,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勵說:「你說得真好!」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確實存在著一群失聽的教師。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教師懷里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個環節,更多的是「作秀」。其實,在語文課 堂中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誤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會對文本、對作者產生誤解,也常常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消除誤解的 過程中不斷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對元方這個人物的分析,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識上的差異,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評價。假如我們對學生的發言不耐心傾聽, 不結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勵,看似對學生發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缺乏針對性的評價,怎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呢?如果我們都像案例中 的教師那樣,在分析文本人物時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加以辨析,使學生形成模糊的認識,那麼對學生今後分析事物、辨別是非、認識世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現狀三:瑣碎回答的「淺評價」
教學片段:《社戲》
師:《社戲》的作者是誰?(魯迅)
師:課文中「我」因什麼緣故回到故鄉?(和母親到外祖母家消夏。)
師:文中寫了那些人?(主要寫了阿發、雙喜等小夥伴)
師:「我」和小夥伴們發生了哪些新鮮事?
生:掘蚯蚓釣蝦。
生:駕船到趙庄看戲
生:偷豆、煮豆、吃豆
……
在 案例中,教師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把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問題,然後按照這些問題按部就班進行提問,學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進入教師預設的答案 中。這些細小的問題把文章「肢解」了,不但文章的整體美喪失殆盡,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傾聽權和言說權都受到嚴格的控制。這樣的對話使學生不能根據自 己的情感、自己的個性去傾聽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達,更談不上有創意的表達。這樣的評價必定造成學生視野狹窄,思維僵化。

【省悟】
策略一:教師為課堂評價製造空間
若要語文課堂的評價異彩紛呈,在課前要有一個孕育的過程,那就是教師的精心預設。這里的預設是指為學生預設互動交流的機會,搭建課堂評價的平台,使課堂教學有效、精彩。

1.巧借適度拓展
語文學習信息是靈活的、豐富的,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可以採用「調、聯、擴、刪」等方法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並注重教材與學生經驗及社會生活的 聯系和融合,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活」的教學內容成為發展的載體。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課堂教學的信息,如上網、看電視、讀 報刊等等。有了課前的積累,才會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厚」。

如 設計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一課的教學,可從學生最盼望的話題入手,引出怎樣過黎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三 月三」的來歷及其特點,同時又年年歡度這個節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留下極大的空間讓學生說說、演演,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與同學進行了語言的對話,在演的過程 中又與同學進行了體態語的對話,教師則適機加以中肯的評價。

這樣的課堂評價就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也使課堂的評價精彩有效。

2.留下彈性空間
多元性的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拒絕「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豐富多彩。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的主體,它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個性化的創造潛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如在設計《丑小鴨》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了三個框架:①讀了文章,你想對丑小鴨、夥伴、老農、媽媽說什麼?②你覺得丑小鴨變成天鵝後,見到夥伴、媽媽、老農,他會說些什麼?③夥伴、媽媽、老農見到丑小鴨後會說些什麼?在備課前把整個教學過程預設好,實施教學時可根據和學生的對話進行隨時的調整。

3.擷取身邊小事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獨特經驗,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應該珍視的。但是,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元的理解,並不是 說有錯不敢改,有偏不能糾。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不能將哈姆雷特解讀成李爾王,也不能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解讀成薛寶 釵。更何況,初中生閱歷淺,對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難免出現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珍視學生多元感悟和獨特體驗外, 還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要巧妙引導,委婉糾正,讓課堂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無意為學生的製造空間,往往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出許多的精彩紛呈、標新立異的討論,使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也因此而顯得靈感迸發,詩意盎然。

曾看過這樣一個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某天下午,原本陽光燦爛的天氣一下子就變得陰沉沉的,隨即狂風大作,緊接著就電閃雷鳴。孩子們被天氣的驟變引得無心學習,這時執教教師隨機應變:「同學們, 你們剛才聽到了什麼?」學生馬上搶著回答:「我好像聽到了狂風的聲音。」……「那麼出現這些現象後會發生什麼呢?」「下雨了。」「不對,是要下雨了。」旁 邊的一個孩子插嘴道。「下雨了是說明雨已經在下了,而要下雨了是說雨還沒有下呢!」看來面對天氣,孩子們已經很順利地把「要下雨了」和「下雨了」分清楚 了。過了一會兒,雨下起來了。教師又帶著孩子們一起觀看雨中的景色。……「同學們,你們看,這雨下得真大啊,你們能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它呢?」「我知道, 是傾盆大雨。」「老師,我還知道,可以用瓢潑大雨。」「我覺得是上面有人在哇哇大哭!」……突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你看,這雨就像是用我們家用珠子串起 來的簾子!」教師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說:「是啊,你可真能去聯想啊!」其他孩子也紛紛說道:「老師,你看,這雨下到地上時,會濺起一朵朵美麗的小 花。」……

多麼富有童趣的話語啊,這就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面對大雨時所迸發的靈感。信手拈來的材料活脫脫是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不加以充分利用,那麼這些天真富有童趣的對話豈不是失之交臂了嗎?

策略二、善於捕捉學生的生成信息
學生是擁有無數潛能和發展可能的鮮活的生命體,課堂上教師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評價的形式將生命的內質呼喚出來,並給予用心地呵護。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 要善於營造平等的交流氛圍,通過師生、生生間富有靈性的評價進行動態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是豐富多彩的,需要我們擁有一雙慧眼洞察秋毫,時刻關注 並及時捕捉有探究價值的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重組信息傳遞方式,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從而促進教學評價的不斷生成和發展。

1.挖掘感悟資源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他們的思維有時比教師更寬闊,學生往往不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現和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師課前未重視的,也許恰恰就是學生最有感觸的,是不可多得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個小學語文課例給筆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 位教師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有學生振振有辭地質疑:「當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不可能只有一枝杏花探出牆來,我覺得『萬枝紅杏出牆來』更能體現滿園的春 色!」教師聽了,先是愕然,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於是教師將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拋給了學生:「是啊,可是詩人為什麼這么寫呢?」學生細細咀嚼,然後踴躍發 言:「園子的牆那麼高,不可能所有的紅杏都伸出來。」有的說:「一枝紅杏開放了,想必千枝萬枝也已經開放了。」有的說:「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讓詩人感受到 了春天的氣息,他從一枝紅杏聯想到了春天爭奇斗妍、百花盛開的美景。」教師見學生已經品味出文本豐富的內涵,就像滿園煥發的勃勃的生機,就趁熱打鐵:「如 果你就是那一枝紅杏,回眸園子,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滿園的紅杏傲立枝頭。」有的說:「太陽是紅艷艷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樹梢是嫩綠 的,而迎春花是嬌黃嬌黃的……」更有的說:「我還看見一群群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水嘗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課堂上這意外的聲音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思考、發現、質疑的空間!有了這樣一個空間,課堂才變得生機勃勃。 學生們的討論,源於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已經達到了深層的境界。教師雖沒有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安排學生的學習,卻取得了比原有預設更好的實 效。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認同或標新立異,教師和學生一起讀書、思考、辯論、探究,於是,有了各抒己見,有了討論辨析,有了發現質疑……帶著更多的問題 走出教室!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⑤ 小學語文綜合學習評價表評語怎麼寫

1**是個懂事的孩子,雖然在進入青春期後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時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專還是能夠接受父屬母的意見。他生活自立能力較強,能夠比較自覺努力地學習,對**和**的興趣比較濃,會經常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

2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時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還是能夠接受父母的意見。他生活自立能力較強,能夠比較自覺努力地學習,對**和**的興趣比較濃,會經常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

3我的孩子在這個沖刺階段表現良好,雖然學習成績中上,但品行優秀,孝敬父母,在學校為同學老師效力,在家幫父母勞動.是個說一不二的好孩子.
我們都很喜歡他,而且都對他很欣賞,盡管成績不是很好,但在這個物流豐富的社會上,對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這點我們很高興.
我們也相信他會更加進步,進入高中後更加向上.
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反而是學習的再次起航,這是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翹首以待!

4我的孩子在這個沖刺階段表現良好,雖然學習成績中上,但品行優秀,孝敬父母,在學校為同學老師效力,在家幫父母勞動.

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評價

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版學過程中不可權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而且,在注重知識掌握的同時,更要注重方法與技能的掌握,並把對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貫穿始終,從而使語文教學評價成為素質教育的積極因素,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反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