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一、強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課程背景下的老師,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變成不斷充溢的一桶活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
我校提出了各學科組定期學習的要求:
1
、分散學習。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業務水平,我校倡導「理論先行,實踐結合」的理念,學校為老師們訂閱了相關的教學資料,
鼓勵老師訂閱相關的教育書刊,力爭在理論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
、集中學習。每周星期四課外活動時間,是我們語文組集中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也可以是本校學科帶頭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主講人准備的也很充分,
其他成員也在認真的進行學習筆記的摘抄。
3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積極組織教師參
加進修學校舉辦的各種進修、培訓活動,讓老師接觸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培訓學習的老師回到學校後,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梳理,然後形成書面材料,再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二次培訓,以進一步開闊廣大教師的視野。
二、立足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教研活動。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主要途徑,一位優秀
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調動學生的能力,有駕馭課堂的機智。為了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我校開展了一些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1、堅持組織老師開展「公開課」活動。
認真積極地開展校內上課聽課活動,
讓每位老師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上公開課的機會,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於十二節。要求上課的老師認真備課,認真上好課;要求聽課的老師按時到位,
認真做好聽課記錄。通過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本學期,這個傳統繼續在我校語文教研組得到發揚。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一起討論,共同參與,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節:組織聽課,說課、評課、反思、總結。
2
、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即開展校內「同級教師同上一堂課」的活動,同級教師圍繞同一主題,針對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教學設計,
分別上一堂課,引發幾位教師教學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師的鑽研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
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年級段同學科教師教研。在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組一個辦公室,
這樣同
級教師在一起辦公的時間又比較集中,隨時都可以把教學中的一些狀況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4、積極開展「評課」活動。在有公開課的一周,同級三位教師上完公開課之後,我們組就及時的進行評課,在評課這一環節,首先,上課的老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構思及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然後,聽課的老師要積極對這節課進行點評,發現這節課的亮點,更多的是指出這節課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議,交流中,大家集思廣益,從多方面對一堂課進行更全面的構思,設計、認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讓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老師都能從課中受到啟發,獲得一些進步。 5、努力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切實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於日常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利用網路資源,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加強「推門聽課」力度。近幾年來,我校將推門聽課落到實處。校委會成員分組、分級進行不定時的推門聽課,讓每位教師的每節課都能做到准備充
分,落實到位,向四十分鍾要質量。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這樣的教研氛圍,不僅加深了教師間的相互了解,更促進了教師教學藝術上的提高,達到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 7、本學期我校要加強校際交流,向兄弟學校加大學習交流的力度,多聽優質課,示範課,促進我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1、學校規定每周星期三課外活動時間為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為學生創造了條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他們參加了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如書法小組、古詩文朗誦小組,寫作小組等。 3、適當組織了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如自己動手辦手抄報,學校組織普通話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書法比賽,漢字聽寫比賽等等。 四、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為了使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條理化,每個月的常規檢查,都狠抓落實,不走過場,認真細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督促、檢查,教師們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每到月底總能及時完成各項任務。 五、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動開展的不夠扎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活動效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 2、個別教師對教研組活動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學能力提高不快,影響了教學成績的提高。 3、學生活動開展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還不夠,對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關注不夠。 總之,我校的語文教研工作,有可取之處,當然也有許多不盡之處,這要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靈活處理,並隨時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取得聯系,隨時關注教育信息,與時俱進,讓我校教研取得更好的成效。
②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改善教研工作,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1.明確與具體化小學語文課文教學
如果要明確與具體化小學語文的課文教學就是要明確和具體化課文教學目標:因為現在新的課程標准提出三維目標教學的思路,又因為語文的內容較復雜,所以三維的目標不好把握和落實,把握不了三維的目標擬制以及實施的方法,新課程的實施工作無法開展,降低了教學質量,所以明確和具體化課文教學目標是目前小學語文教研的重要課題。
2.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的教研質量同時被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所影響,現在的教學效率較低,付出太多的努力但是達到的教學效果不大,教學問題頻發,甚至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講不清楚,以致於學生總是一知半解或者記不久,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法,根據情況單獨指導學生,在課堂中添加趣味教學,好讓學生記得牢,易理解,能夠融會貫通。增強教學效率。
3.提高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方法增多,以致於小學生見多識廣,甚至對某些方面的認識還要超出老師所知道的范疇,思維很是活躍、不穩定,但是小學語文的課文內容以及課堂的教學總是落後小學生思維,跟不上他們的思維發展,導致了難以維持課堂上的的紀律,對課堂教學不感興趣,所以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提高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積極性,應該多了解小學生的想法,在課堂多進行互動,培養學生課堂愛提問和回答的習慣,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
4.情景化教學的融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境,對教學有非常大的幫助,情景設立可以調動學生感情,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擴大想像的范圍,培養創新思維,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多設立情境,這就要教師要進一步研究教材,准確把握好課本上內容的語言、所蘊含的情感以及反映的某種現實,再藉助其他教學工具設立出課本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滿足學生需求的課堂情境,全面利用學生的所有感官來感受情境中所要表達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學生自主學習。
5.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水平和素質
往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問題,單獨解決不了,這時就要向老師進行求助,需求老師的幫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及解決的想法,也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將遇到的問題放到合作學習小組中去談論需求解決的辦法,也可以交流和發言,吸取別的同學的成功的學習方法,教師也應該加入到裡面去,點撥,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動手的意識,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監督,增強學習的能力。教師也要增強自身的知識,參見各種講座或者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
6.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果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須改變教育的觀念,尊重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學習的氛圍,能夠降低學生學習上精神的負擔,教師要時時關愛、鼓勵學生,讓學生產生濃烈求知的慾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夠主動進行探究。和諧的課堂中以及氛圍,可以促進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
7.多媒體技術的融入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引用一些多媒體的技術和設備,由傳統的教學方式向現代的教學方式轉變的變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圖文和聲像並舉的優點,使用一些設備來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突出其變現,突出教學效果,有利於他們能夠更快的獲得知識,建構以及存儲。
③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准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本,展開想像」(四庄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這是必須改正的。……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纖屑不遺?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照理說,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正是練習的好機會。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略讀課文,要粗知大意。學生要獨立閱讀,自讀自得,整體把握。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一讀解決字詞,互相交流;二讀明白大致內容,要准確概括;三讀就是重點讀,抓感興趣的部分讀,交流收獲體會,或內容或寫法。
2、有的閱讀教學,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哪裡寫父親了不起,找出來,讀。
3、哪裡寫兒子了不起,找出來,讀。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
1、教學重點要突出,一課一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
語言品析鑒賞課,比較閱讀課,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價值觀探討),閱讀、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寫文章),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寫作實踐課等。
2、以《開國大典》為例,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課堂總結,銘記「大典」——教課文;布置寫作: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寫作方法指導課。
另外,我們的課堂,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要重視兩點: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一)、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禮節性用語,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主題是什麼,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
(二)、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第一塊(簡要介紹):教材簡介,根據……主題,我制定……目標,重難點,教學流程;第二塊(詳細說明):針對主題,成功與不足之處,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先肯定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舉幾個例子:
1、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可以這樣發言:結合點選擇在哪裡,是否恰當,用了什麼方法,訓練了哪種能力,效果怎麼樣……
2、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可以:咀嚼了什麼語言,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比較、刪除等),體驗到什麼情感……
3、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可以:什麼時機指導,什麼方法形式指導、評價,效果怎樣……
(四)、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可以提前准備出來,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適時調整。
(五)、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還有什麼異議。
④ 較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有哪些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幹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⑤ [討論]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一位哲人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版果,我們交換之後每權人還只是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你我思想的交換絕不只是兩種思想。教研活動是教師成長的一條途徑,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我們語文學科的教研活動呢? 通過了解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一人備課,一人上課,研討後另外借班再開課; 2、兩人備課,在平行班開課。 3、集體備課,推選一人上課。 期待我們在交換思想的過程中會有更多新的創造
⑥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學語文教研活動可以解決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課堂上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集采眾長,更好的解決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的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主導
⑦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7)小學語文有效教研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⑧ 小學語文教研主題有哪些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准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本,展開想像」(四庄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這是必須改正的。……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纖屑不遺?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照理說,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正是練習的好機會。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略讀課文,要粗知大意。學生要獨立閱讀,自讀自得,整體把握。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一讀解決字詞,互相交流;二讀明白大致內容,要准確概括;三讀就是重點讀,抓感興趣的部分讀,交流收獲體會,或內容或寫法。
2、有的閱讀教學,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哪裡寫父親了不起,找出來,讀。
3、哪裡寫兒子了不起,找出來,讀。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
1、教學重點要突出,一課一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
語言品析鑒賞課,比較閱讀課,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價值觀探討),閱讀、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寫文章),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寫作實踐課等。
2、以《開國大典》為例,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課堂總結,銘記「大典」——教課文;布置寫作: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寫作方法指導課。
另外,我們的課堂,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要重視兩點: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一)、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禮節性用語,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主題是什麼,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
(二)、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第一塊(簡要介紹):教材簡介,根據……主題,我制定……目標,重難點,教學流程;第二塊(詳細說明):針對主題,成功與不足之處,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先肯定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舉幾個例子:
1、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可以這樣發言:結合點選擇在哪裡,是否恰當,用了什麼方法,訓練了哪種能力,效果怎麼樣……
2、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可以:咀嚼了什麼語言,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比較、刪除等),體驗到什麼情感……
3、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可以:什麼時機指導,什麼方法形式指導、評價,效果怎樣……
(四)、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可以提前准備出來,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適時調整。
(五)、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還有什麼異議。
要求與建議:即日起,至10月28日,所有教研組,按照我縣主題式校本教研的要求,真真正正地搞兩輪活動。
⑨ 怎麼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比較有創意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研教改」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他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教研工作也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作為學校的一項基本工作,語文教研活動對學校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為此,學校藉助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東風,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努力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下面我就結合我校實際,談談小學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工作。
一、強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課程背景下的老師,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變成不斷充溢的一桶活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校提出了各學科組定期學習的要求:
1、分散學習。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業務水平,我校倡導「理論先行,實踐結合」的理念,學校為老師們訂閱了相關的教學資料,鼓勵老師訂閱相關的教育書刊,力爭在理論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集中學習。每周星期四課外活動時間,是我們語文組集中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學科帶頭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主講人准備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員也在認真的進行學習筆記的摘抄。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進修學校舉辦的各種進修、培訓活動,讓老師接觸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培訓學習的老師回到學校後,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梳理,然後形成書面材料,再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二次培訓,以進一步開闊廣大教師的視野。
二、立足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教研活動。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主要途徑,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調動學生的能力,有駕馭課堂的機智。為了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我校開展了一些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1、堅持組織老師開展「公開課」活動。認真積極地開展校內上課聽課活動,讓每位老師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上公開課的機會,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於十二節。要求上課的老師認真備課,認真上好課;要求聽課的老師按時到位,認真做好聽課記錄。通過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本學期,這個傳統繼續在我校語文教研組得到發揚。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一起討論,共同參與,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節:組織聽課,說課、評課、反思、總結。
2、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即開展校內「同級教師同上一堂課」的活動,同級教師圍繞同一主題,針對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上一堂課,引發幾位教師教學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師的鑽研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年級段同學科教師教研。在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組一個辦公室,這樣同級教師在一起辦公的時間又比較集中,隨時都可以把教學中的一些狀況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4、積極開展「評課」活動。在有公開課的一周,同級三位教師上完公開課之後,我們組就及時的進行評課,在評課這一環節,首先,上課的老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構思及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然後,聽課的老師要積極對這節課進行點評,發現這節課的亮點,更多的是指出這節課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議,交流中,大家集思廣益,從多方面對一堂課進行更全面的構思,設計、認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讓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老師都能從課中受到啟發,獲得一些進步。
5、努力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切實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於日常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利用網路資源,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加強「推門聽課」力度。近幾年來,我校將推門聽課落到實處。校委會成員分組、分級進行不定時的推門聽課,讓每位教師的每節課都能做到准備充 分,落實到位,向四十分鍾要質量。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這樣的教研氛圍,不僅加深了教師間的相互了解,更促進了教師教學藝術上的提高,達到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
7、本學期我校要加強校際交流,向兄弟學校加大學習交流的力度,多聽優質課,示範課,促進我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1、學校規定每周星期三課外活動時間為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為學生創造了條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他們參加了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如書法小組、古詩文朗誦小組,寫作小組等。
3、適當組織了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如自己動手辦手抄報,學校組織普通話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書法比賽,漢字聽寫比賽等等。 四、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為了使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條理化,每個月的常規檢查,都狠抓落實,不走過場,認真細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督促、檢查,教師們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每到月底總能及時完成各項任務。
五、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動開展的不夠扎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活動效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
2、個別教師對教研組活動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學能力提高不快,影響了教學成績的提高。
3、學生活動開展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還不夠,對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關注不夠。
總之,我校的語文教研工作,有可取之處,當然也有許多不盡之處,這要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靈活處理,並隨時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取得聯系,隨時關注教育信息,與時俱進,讓我校教研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