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方面提出了那幾條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包括: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專性。二、教學中努力體屬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五、具體建議。在語文常規教學中,課程標准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它本身的價值。首先,它制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與內容。這就使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目的性更明確。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在預設教學的過程中,使預設更有方向性,更具可行性。其次,它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實施建議。
❷ 「先學後教」下小學語文基本課型「雙主體」課堂模式有哪些優缺點
優點是雙方互動 缺點是重點不夠突出
❸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哪些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包括復:
一、制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具體建議。
❹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准備哪些課型教案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是對課程的二次開發。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標准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我們認為優質的課堂教學必須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准應當是「學生成長」,這種成長將不單是用考分高低來作最後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關注以下四方面 :
一:從課程性質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什麼。
教學設計必須要突出語文課程的性質,強化語言和思維訓練,開發相關的課程資源,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學會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表達,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強調語言感悟。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育,根本任務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要設法引導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依託,去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相關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精要、有效的科學訓練,更離不開學習者自身的語言運用的創新實踐。因而,設計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上,訓練學生結合語境,領悟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重視思維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語文課程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語文活動,都是思維活動,聽和讀,是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思想;說和寫,是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維訓練,也就抓住了語文訓練的核心。
3.開發學習資源。靈活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學習資源是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要把教材信息、資源信息、「課標」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其次要回顧此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再次要根據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最後要吃透文本中的「著眼點」,即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導學生在各種課程資源的訓練和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由地表情達意,寫出優美的文章,說出得體的話語。
❺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掌握好教學節奏。為達到這個要求,我校實施有效教學課題研究,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五個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及時鋪墊引題,不急於接觸重點。
一開始上課,教師就要圍繞教學重點及時進行鋪墊引題,利用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間不易太長,約佔三分鍾。一般情況下,不要急於接觸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為剛上課,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夠集中。這時,巧用趣味故事作鋪墊,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與新授內容「搭橋鋪路」。不要對學生課堂上的說話、做小動作,思想「走神」等用很長時間去批評、處理,這樣會耽誤教學時間,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及時教授新課,不急於得出結論。
引入課題後,要及時進行新課教學。但在這一教學環境中,不應急於得出結論。要展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求知。要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如果急於得出結論,容易形成「填鴨式」的教學。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及時設問引導,不急於指名回答。
一節好課,要能夠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提問,並在教學的關鍵處及時提出。一個問題提出後,只有幾個學生舉手時,不應急於指名回答,要啟發點撥,給大多數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舉手發言的機會。促使學生明確思維方向,善於動腦思考,正確回答問題。
四、 及時反饋信息,不急於獲得結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動態,情緒,通過討論交流,問題回答、課堂演練等及時獲取反饋信息,而不在於滿足學生做對題。要注意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使反饋的信息准確全面,做到及時獲取,及時調節,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知理得法,學到知識。
五、及時歸納總結,不急於「草率收兵」。
一節課的結尾,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一個好的結尾,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因此,一節課進行到尾聲時,要留下幾分鍾時間,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切記不要「草率收兵」,不了了之。
❻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恆的研究課題。身為一名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已近20年的內教容師,筆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回望新課改之初,語文教學研究者們紛紛對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這股潮流與風氣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各教學流派競相輩出,語文教學界呈現異彩紛呈的景象。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斕的教學流派、教學風格面前,一些語文教師開始眼花繚亂,他們來不及分析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否對自身教學具有適用性,也不去分析他們的本質和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就爭相模仿,只學皮毛而忽略本質,課堂教學刻意追求詩意化、個性化,最終矯枉過正,導致語文課已經不像語文課,反而更像是綉花枕頭,失去了最初的語文味。那麼,什麼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所以,對他們而言,好的語文課應該能充分挖掘、訓練和提高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和魅力。
❼ 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生本環節
一、趣味導課 質疑課題 引入初學
這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主動探索的慾望,並初步了解課題涉及的內容。注意此環節不易占時太多。
二、整體感知 了解學情 以學導教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初步掌握一些直觀、簡單的自學方法,進行最高效益的自學,幫助老師及時有效的進行檢查,掌握學情,以學導教。
1、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2、明確自學要求
3、檢查自學,肯定鼓勵
(1)認讀字的檢查
多種形式識字認讀。
(2)檢查課文朗讀,指導讀准、讀流利。
(3)二年級可以訓練針對課題初步質疑的意識與能力。可以是對一個字、一個詞的質疑,使學生學會初步質疑,集體解惑。
三、精讀課文 評鑒領悟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學習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一定語氣的朗讀課文。課文的學習探究主要通過運用情境幫學法、朗讀感悟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理解體會課文內容,適當採用問題導讀法來深入理解。
密切關注學生的閱讀、詞語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學習、提問、關注想像。
四、總結全文 延伸拓展
1、回歸全文,朗讀課文
2、思維、閱讀拓展
五、積累內化 指導背誦、復述
六、自主識字 指導書寫
程序:我來記(要體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記住生字);我來組詞(擴詞訓練,鼓勵向課外延伸,與生活結合);我來描(教師在田字格示範,學生書空,然後描紅);我來寫(本上書寫、組詞)。
說明:以上六步可以作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語感;第二課時(五六)主要積累語言、學習生字詞。
三 —六年級課堂教學生本環節
一、交流預習,整體把握,以學定教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寫了什麼」,涉及對文章內容及字、詞、句的理解。
1、交流預習,了解學習重、難點。
2、梳理問題,明確目標,以學定教。
二、讀書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對話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為什麼這樣寫」,涉及對上面問題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結合課文特點進行。
1、潛心讀書,用心感悟,自主學習。
2、多維活動,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開對話。
4、上鉤下聯,帶動全篇,再次質疑,深化認識。
三、重點閱讀,領悟表達,從讀到寫
這部分主要解決「課文是怎麼寫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寫作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既要從文章整體進行關照,又要從細節、局部進行探究。
1、回顧內容,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閱讀,豐富認識,發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進學案引領,擴大閱讀,一篇引入,多篇跟進,一篇帶多篇帶一本書的多種閱讀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題學習叢書」,開展「主題學習」實驗。
說明:1、以上四步可以作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一二)主要處理內容(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第二課時(三四)主要處理形式(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
2、 三——六年級的教學,都要重視字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會認會寫生字,要體現出年級段的訓練重點,做到課堂教學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要求。
3、學案式預習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靈活操作。
4、多維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應視學情而定,力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
❽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哪些教學建議
1、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索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作是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3、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像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8)小學語文各課型基本教學環節及實施建議擴展閱讀:
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增長語文知識,在學習上還能夠為學習其他科目奠定基礎,比如閱讀理解的能力是我們做數學題的基礎,能夠看懂言外之意,也是我們品鑒一些作品的重要方面,因此語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了鋪墊,是我們在學習之路上成長的基石。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來理解工具性的內涵。
我們都忽略了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交流,而語文正是豐富我們的語言儲備,提高我們應對各種情況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語文帶給我們更大的益處是培養了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人的基本素養。語文教學涉及方方面面,針對我們現階段的教材來看,我們的課文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不僅僅在文字上給予我們啟發,也讓我們通過語文這個小窗口,了解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❾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實施問題式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體現了四個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文力求從問題教學法中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一、理論依據
什麼是問題教學法?前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在《現代的課》一文中說道:「從內部結構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問題性的課是這樣的:在這種課上,教師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高),或由教師自己提出這些問題並解決它們,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低)。」可知問題教學法是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即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問題性水平高,即是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重,具有較高的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問題性水平低,即是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輕,甚至極少包含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具有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
近代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從而把問題教學法程序化、模式化了。當代有的外國學者提出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多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甚至認為,提出問題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是促進思考和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 。
問題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解決問題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探討,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主體精神的培養,主體能力的形成。教師也可以透過問題,能更多地了解到學生在想什麼,關注什麼,思考落在哪個層面上。因此問題教學法備受青睞,很多老師也嘗試著用問題教學法來實施新課標的理念。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
(一)實施問題教學法首先要培養學生逐步具有問題意識。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無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釋疑,由釋疑而心怡,從而逐漸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學——疑——思——釋——怡的過程,就是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過程,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共同構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兩大重要要素。作為語文教學可以從以下角度設疑:這篇文章是屬於哪一類?和哪一篇文章性質相似或互異?這類文章有什麼特性和共通式樣?(文章體制)文章里有什麼好的部分?好在哪一點?有什麼壞的部分?壞在哪一點?(鑒賞與批評)這篇文章和別人所寫的同類東西有什麼不同?你讀了引起什麼感覺?(風格)從開端到結尾有什麼脈絡可尋?有否前後相關聯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幹?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也就是說要求學生解決「寫什麼,怎樣寫,為什麼寫」的問題。
(二)語文教師是否具備問題意識和提問技巧是實施語文問題教學法的關鍵。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作為語文教師,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首先,語文即生活,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多關注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學生的心理,巧妙地設問 。其次,語文教師應該樹立「 時時引導提問,處處激勵解答」的觀念。多方設問,多層次解答。在創設問題情景上下功夫,在提問技巧上多用心。
(三)語文教師還應把握好提問的「度」。提問能夠做到「不憤不 啟,不悱不發」 ,不提可直接回答的問題 ;不到學生處於思考的狀態時不提問題 ;提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年齡特點 ,因人 而異,不提千人一面的問題。美國學者韋倫曾提出了以下發問技巧:
1、 設計標志功課結構和方向的關鍵問題 。一項任務至少一個問題,可根據 學生回答問題提出隨機性的問題。
2、清楚地、詳細而精確地表述問題。
3、 使問題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
4、按照邏輯的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出問題。
5、提出各種水平的問題。
6、 緊隨學生的回答繼續發問。
7、在學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時間。
8、鼓勵學生發問, 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以培養創新精神。
(四)明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類型。教學中可把問題分為如下幾種:
1、教師發問的重要目的:一是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一是對所學內容的應用。
2、復習式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過的知識。
3、啟發式問題:通過提出學生未思考過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積極探求新知識。
4、診斷性問題:通過提出問題估計學生對某些學習內容已達怎樣的水平,了解教學效果。
5、激勵性問題:通過提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控制學生的行為。
(五)課前准備好問題及發問順序
在備課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准備好主要問題及提 問順序。 應擬出有嚴格邏輯順序的問題提綱,一般不可脫離教學內容隨意提問 。 對學生的回答問題要有預見性,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據此准備好 解決措施。本人在上《故都的秋》的時候就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文章的題目是故都的秋,文中是否只寫了故都的秋呢?故都的秋和江南的秋的特點各是什麼?文中寫了故都的秋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還是空間)?然後引出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然後落實到哪些是「形」哪些是「神」,作者為什麼不寫香山的紅葉,雄偉的故宮等景物卻寫「清」「靜」「悲涼」的景物呢?作者是熱愛故都的秋還是悲秋呢?請從時代背景、選材等角度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比較,說說自己的看法。
(六) 要善問、善導
《學記》中提出"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即提問應從易到難, 由淺入深,難易適度。善問即提出的問題要具體明確,不可含糊其辭;要准確,不要誤導;要有趣味性、啟發性;要難度適宜。善導即當問題提出後, 要善於啟發學生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思考,因勢利導,引導學生 一步一步地去獲取新知識。如一位教師在上《變色龍》一文,採用了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麼?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後再問: 他"善變"的特徵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問: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是沒變的,那是什麼?學生由於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看風使舵"。最後,教者就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麼原因使他一變又變?作者為什麼要塑造這個形象?請看,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在教者的引導下,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肯定容易解決。
早在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張載論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時,就提出了「學則需疑」的原則,指出「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南宋時期著名教育家朱熹,進一步發展了張載的觀點,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張、朱兩人在這里提出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條規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知識的掌握是從生疑到解疑釋疑的必然過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這條學習規律的提出,對於教學尤其是對於語文教學確實是很有指導價值的。
問題教學法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既是教師素質的體現(諸如知識面、駕馭教材、洞察力、控制場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可以說,沒有好的提問藝術就不會有成功的教法,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促使學生於無疑處生疑,養成敢於提問的學習習慣,形成善於提問的能力,還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不斷地探討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