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教研組開展的沙龍活動有哪些
猜字謎啊
詩歌朗誦與鑒賞呀
拼音拼寫大賽呀
書法大賽呀
什麼都可以的。
多多開動腦筋
㈡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㈢ 較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有哪些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幹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㈣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內師評比課」、「容骨 干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 「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 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 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 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 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 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 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 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㈤ 小學語文 沙龍 如何評課
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指導性內原則。評課的容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因此,評課要抓准主要問題與主要特點來評。 二是綜合性原則。評課者要憑借評課的各種標准綜合評定其所長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則。評課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其長處充分肯定鼓勵,並委婉指出不足是什麼,什麼地方還要提高。 四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教師,不同的課,要採用不同評法。 五是互動性原則。對課的評價不宜搞一言堂,要讓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在平等、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求同存導,互相借鑒,互相提高。
㈥ 沙龍討論什麼樣的語文課才是好課
內容生動有趣,課堂氣氛活躍,讓大家都積極加入討論,每個人都既能發表個人意見,用心傾聽他人意見,最後學到一些東西
㈦ 某某某沙龍研討會,是不是病句,沙龍和研討會在一起用是不是重復了
這一句話應該不是病句,應該是什麼什麼沙龍的什麼什麼的研討會。應該具體一些。
㈧ 教學沙龍研討活動發言稿:談怎樣的課才是好課
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算一堂好課?不同的時期,標准不盡相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應該明確地表現在課堂教學主體——學生的身上,那麼,怎樣的課才算一堂好課呢?一般認為好的一堂課應該包含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看教學雙方是否都要有充足的准備.教師要了解自己的課堂,教什麼、怎麼教、教學對象的情況如何,學生同樣要有充分的准備——預習,學生預習的深淺程度是一堂課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條件,知道自己今天來學什麼,怎麼學,什麼地方需要重點注意的,可以說,有良好預習習慣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比懵懵懂懂、渾渾噩噩來聽課的學生要高出一個水平,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其次,看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好的一堂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激勵學生一生對科學知識的執著追求.這也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我認為評課中「看學生」就是能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時而聚精會神地聽,時而全神貫注地思考,時而欣喜地舉手發言,時而富有感情地朗讀,時而下筆有神地練習……一堂課下來,學生興趣盎然,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這節課就是好的.第三,好課就是要看教學目標實現狀況.一堂好課教學目標要明確、突出,課堂思路要清晰,知識點要落實,教學過程要協調、和諧,學生思維要活躍.教態自然大方;語音清晰、標准、洪亮,語調抑揚頓挫、有變化,充滿激情,有吸引力;書寫簡明規范、流利清秀;多媒體的應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堂好課必然建立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前提下.在這樣的課上,教師肯定會向學生傳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選擇最好的、最適合教學對象具體條件的課堂教學和教學過程的方案,實現學生在自己起點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獲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第四,課堂要看氛圍營造狀況,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氛圍.積極的課堂氛圍是融洽與和諧、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消極的課堂氛圍一般表現為過於寂靜、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的基本特徵.積極的課堂氛圍不但有利於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會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進程,所以創造良好的、民主的、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體驗一種美感,師生雙方更易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相考問、共同體驗、共同參與、情感共振的美妙樂曲.它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是我們為之努力且一直嚮往的課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就如陳景潤初中數學老師的一堂教學課,激勵了陳景潤一生對科學的執著追求.這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不是對原有課堂教學評價的否定,而是發展與超越,它更多地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主,正如葉聖陶先生說過的:「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看老師講課」.好課的標准1、 課堂里有生活.是指課堂里有放映生活問題的問題再現、碰撞和解決.「回歸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主張.「教育來源於生活」.課堂也要放映生活.2、 課堂里有笑聲.是指課堂里有歡快的、開心的和會意的笑聲.這是愉快的、輕松的課堂.是有效率的課堂.笑聲是生活的需要,課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課堂里少不了笑聲.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3、 課堂里有辯論.是指課堂里有觀點的、方法的和結果的辯論.新課程推崇的是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一定應該有觀點的、方法的和結果的辯論.辯論觀點,辯論方法,辯論結果,這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現在是辯論不足,沉默有餘.4、 課堂里有尊重.是指課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現代教育的特徵.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構成現代教育課堂的靈魂.它使課堂賦有生命力.5、 課堂里有規矩.是指課堂里有養成的、習慣的和人性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十分強調它.所以,課堂也應有養成的、習慣的和人性的規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師硬性規定的,因而是人性的.6、 課堂里有遷移.是指課堂里有預設的、生成的和隨機應變的多學科知識的遷移.它使課堂充滿樂趣,懸念和智慧.它也應該是多學科方法的遷移,讓學生思路開闊,方法靈活,富有創新.7、 課堂里有掌聲.是指課堂里有鼓勵的、贊同的和敬佩的掌聲.掌聲來自教師,來自同學.有鼓勵,有贊同,更有敬佩.這是班集體的功能.發揮好這個集體的功能,課堂會迸發出神奇的力量.8、 課堂里有權威.是指課堂里有來自老師的、同學的和真理的權威.作為中小學的教學活動,課堂需要適當的權威.有老師的,有同學的權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權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權威.9、 課堂里有默契.是指課堂里有教學的、討論的和作業的默契.默契是和諧教學活動的組成,它不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課堂環境.它使教學智慧的表現.10、課堂里有小灶.是指課堂里有針對個別後進學生的出於關懷目的的小灶.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好的課堂對此是充分重視的.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體表現.\x0d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就應該有一定的評價標准,而作為一門藝術,貴在創新,就不應該有唯一的評價標准.因此好課的標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社會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但作為一堂好課,最基本的衡量標准還是可以歸納出來的.一般認為一堂好課應該具備以下標准:1、是否有連貫.一堂好課看的往往是這節課各個環節是否具備「起承轉合」,是否連貫.即: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場,還要有畫龍點睛的結尾,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行.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的精雕細琢和耐人尋味.2、是否有生成.一個有魅力的老師要善於把握課堂,及時生成.也就是說好課不應該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教師與學生有互動的過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課必須是注重學生時間投入和效果產出的關系,即效率問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即知道自己在教什麼,並且知道自己為什麼教這些內容,教了這些之後學生會有怎樣的收獲、取得怎樣的效率.一堂好課不僅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最大程度的發展,還應該使學生能夠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廣泛而深刻的認識.4、是否有新意.課堂否有新意,是針對學生而言的,教師要想在短時間內讓聽課的人看出新意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對學生來說,同一個內容只會在課堂上學習一次.教師的「新意」應是絕對新意,而不是相對新意,即不是相對於已經在別的班上過的同一內容的課要有新意,而是相對學生以前的學習經歷要有新意.一堂好課總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前教學中未有過的一處或幾處閃亮點,使整堂課迸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力.5、是否有瑕疵.「好課」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麼假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很多公開課,往往追求要上成一點也沒有問題的課,這種預設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一堂課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課,這樣可以讓教師去更好的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並能進行有效地重建. 確切地說,「好課」並不是一個規范性概念,而是一個描述性概念.與之相似的概念還有「優質課」、「優質教學」、「有效教學」等等.盡管這些概念的內涵不盡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評價一堂「好課」的標准應主要考察:(1)學生主動參與學習.(2)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3)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得到充分保障.(4)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5)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6)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評價「好課」的5項標准,即學習內容要適切,學習環境應力求寬松,學習形式應多樣,學習組織過程要科學,學習活動評價應有較強的包容性. 美國「教育多元化與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學」的標准包括:(1)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2)語言發展:通過課程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3)情境性學習:教學聯系學生真正的生活,促進創造性學習的理解;(4)挑戰性教學:教學應具有挑戰性,發展學生的認知思維;(5)教育性對話:教師通過對話進行教學,特別是進行教育性對話. 從上述標准中可以看出,「好課」的標準是相對的,但在差異中又有共性,這種共性反映出課堂教學評價標准研究的趨勢:(1)評價對象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從關注知識的掌握轉向關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2)教學評價既關注「有效教學」結果的達成,也關注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狀態表現;(3)強調評價標准從單一性走向多元性,從靜態性走向生成性;(4)教學評價的效用主義傾向日漸凸顯,開始從關注教學效果轉向追求效果與效率的統一.[從教學過程理解好課的標准]就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而言,從完整的教學過程來看,一般認為一堂好課的評價標准應當體現在以下六個維度:一、理念是否新教學不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教學的形式應該多樣.學習不是簡單地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而是要從社會、現實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握認識社會與現實的方法與手段.課堂也不是惟一的教學場所,應該挖掘課堂教學的內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能力;拓展課堂教學的外延,培養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意識與能力——形式與內容應該統一.小組合作不等於小組合座,合座是形式,合作才是內容.教師主導不是教師不導,教師應當是課堂里的主心骨,應當起精神引領的作用.分數不是惟一衡量學生能力水平的指標,應該注重過程評價、動態評價——形式應該為內容服務.二、目標是否明教學目標是否明應當體現在下列四個方面:第一,主題是否明確.一堂課的核心思想是否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第二,思路是否清晰.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以後能收到什麼樣的效果.第三,主體是否呈現.一堂好課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判斷教學效益的依據是學生獲得了哪些具體進步.第四,亮點是否突出.本節課的亮點是什麼,教學高潮是如何設計的,實現高潮的方法與手段有哪些.三、設計是否精從設計原則看,通過教師的教材再處理,是否使靜態的、生硬的知識,內化為動態的、流暢的學科認識.從設計問題看,教師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環節上是否合乎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從設計思路看,該教學設計是否講究學科依據,而不是對教材簡單的增刪、修改;該教學設計是否建立在對教材深入了解和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就零散的知識點展開.四、流程是否暢一切以課本知識為中心,教學過程封閉、教學內容死板、教學進度隨意,必然會使教學過程僵化、課堂氣氛低沉、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流程是否通暢取決於教師的素養.一要看教師的教學機智與敏感度.新課改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增加,程度加深,教學過程的預設更難,需要教師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提高教學實施與調控的能力.二要看教師的教學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教學過程中什麼時候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映,教師應該如何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