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說好課堂過渡語
一堂課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可以進行分割切換的。 也就是說,一堂課是由教師對幾方面知識內容的傳授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因為在這幾個方面內容的組合銜接上常常有其獨到的妙處——簡潔明確、自然得體、緊密連貫——如行雲流水,天衣無縫,讓人不知不覺。因此,在課堂上起到一種銜接組合作用的過渡語如果說得好,對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加課堂教學效益,必將起到有益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了解課堂過渡語經常運用的幾種方式: 二、歸納式。將眾多的內容及問題進行必要精簡、歸納、總結、梳理,以導出重點要講的內容和問題,進而使課堂教學的目的、任務更為明確。這樣的過渡語常常會起到一種綱舉目張的作用,它承上啟下,帶出課堂教學的下一個環節,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黃河象》和《琥珀》兩課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講《琥珀》一課時,先讓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眾多問題中,教師歸結說:「《琥珀》一課的敘述順序與《黃河象》有哪些不同?《琥珀》一課科學家想像的依據有哪些?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三、提問式。通過富有藝術情趣的問題,將學生從一個浪尖帶到另一個波峰上去,以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於漪老師在講授《雨中登泰山》時就是這樣導引過渡的: 作者啟程登泰山了,教師問:「你們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樣一幅景色?過岱宗坊後首次映入眼簾的又是怎樣的一幅奇景?」學生通過閱讀把虎山水庫奇景盡情欣賞一番後,教師又往前推進「盡管黃錦、白紗的奇景美不勝收,但『雨大起來了,不得不拐進王母廟後的七真祠,』為什麼叫七真祠呢?詞中最傳神之作是什麼呢?怎樣傳神?」……最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著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當於漪老師用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設問語言把學生安然地從一個波峰送到另一個波峰上,一節課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四、粘連式。利用語言材料之間的內外聯系,通過聯想、類比,進行粘連,以起到緊密銜接作用。比如《黃河象》和《琥珀》兩課就是以敘述順序引出對兩文的比較來講授內容的。 課堂過渡語的方式的運用時常不是單一的,一般都是幾種方式的並用,由此才顯示出教師課堂語言的靈活變化。;同時課堂過渡語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它的導引性和銜接性。因此,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體自如,瞻前顧後,由此及彼,在「導」和「接」上顯真功。
⑵ 淺談語文課堂中如何巧妙使用教學過渡語
傾聽是尊重學生的體現,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習中的傾聽更是理解的一種方內式,是容對話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語文能力。教師傾聽學生發言,悉心引導每一次思維的轉換,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華,把課堂的空間盡量打開,讓學生盡情地舒展自己、釋放自己、提升自己。
⑶ 求一個小學語文課的導入語,並說出為什麼及好處。
1,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回備,並讓學答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有助於整堂課教學的成功
2.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種導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⑷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⑸ 語文教學如何使用過渡語
傾聽是尊重學生的體現,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習中的傾聽更是專理解的一種方式,是屬對話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語文能力。教師傾聽學生發言,悉心引導每一次思維的轉換,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華,把課堂的空間盡量打開,讓學生盡情地舒展自己、釋放自己、提升自己。
⑹ 語文講課時的過渡語有哪些
為此、據此、以此、特、特做、特此、茲將、特予、擬於、定於、如版下、如後等。權
1、為此,指因此;因為這個。
茅盾《子夜》七:「他想到今天在此地所以碰不到熟人,也許原因就是為此。」
2、如下,指如同下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1980年12月3日)》:「為了切實改變這種狀況,以利於新時斯總任務的實現,特對普及小學教育,作如下決定。」如:列舉如下;現將應注意的事情說明如下。
(6)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語和過渡語擴展閱讀:
漢英過渡語關系:
過渡語是指由於學習外語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對於目的語的規律所作的不正確的歸納與推論而產生的一個語言系統,而漢英過渡語則是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英語時所形成的不到家的英語。當母語是漢語的人學習英語時,他們就利用漢語的知識來掌握英語,從而組成漢英過渡語。
漢語、英語和漢英過渡語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組合與替換關系、滲透與擴散關系、「方言共享」關系。過渡語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是有系統的,它和自然語言有相同的特性和功能。它具有可滲透性、「僵化」 現象和反復性三大特點。
⑺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語
我覺得更重要在於換位思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像他們需要什麼喜歡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對方滿足。
⑻ 在教學中如何巧妙使用過渡語,使課堂井然有序
一、直入式
即教者直接導入施教的內容,此類用語大多用於一堂課的開頭。專教師可直接說今天屬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這樣過渡簡潔明了,直奔主題。
二、歸納式。這類過渡語一般用於教學環節之間或課堂教學環節之末。教師在上環節教學內容結束後,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擇其重點作一小結,然後過渡到下一環節施教內容。
⑼ 導入語,提問語,講解語,過渡語,應變語,結束語,六種課堂用語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導入語,提問語,講解與寬度也應變語結束語六種課堂用語都是語言。
⑽ 語文課堂過渡語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內容摘要:文章有了過渡,才能成為生氣靈動的整體,作一堂優質量的課,也要憑借教師運用過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學的全過程機理嚴謹,統體皆活。為語文課堂增添一份別樣的魅力。 關鍵詞:過渡語 語文課堂 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的腦力勞動效率。」有魅力的課堂評價語,它是滋潤學生心靈的甘泉,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金鑰匙。所謂課堂過渡語是指教師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有目的、有計劃、並用一定方法所設計的簡練概括的教學語言,這種語言在課堂上能夠起到承上啟下、銜接組合的作用。 一堂課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可以進行分割切換的。 也就是說,一堂課是由教師對幾方面知識內容的傳授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因為在這幾個方面內容的組合銜接上常常有其獨到的妙處——簡潔明確、自然得體、緊密連貫——如行雲流水,天衣無縫,讓人不知不覺。因此,在課堂上起到一種銜接組合作用的過渡語如果說得好,對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加課堂教學效益,必將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過渡語:串起全文的線。 就以《稱象》一課設計為例,開篇老師從「那頭又高又大的大象說起,引導學生直奔對象。「線頭鮮明,絕不旁逸斜出」。當小朋友找到官員們的辦法後,在過渡語中利用小朋友的概括評價過渡,並引入下文,是這條線形成一條曲折,在質疑當中,老師的過渡語簡明扼要「小朋友,這段話中有無數個小問號,讀書貴在質疑,快舉起你的小手,把小問號說出來。」最後聯系生活實際,運用過渡語。激勵小朋友勤於思考,靈活運用知識。「收線有力」這篇課文整體來看,老師設計的過渡語串起了閱讀學習的主線,且語言整齊、生動。 二、 過渡語:激發學生興趣的鑰匙。 一個好的過渡語與一句平庸的過渡語區別就是事半功倍與事倍功半。有位老師在上一堂作文課------打電話時,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導入中她以「童年是多麼美好,童年的歌兒是多麼的美妙,孩子們,當你們即將邁入少年的行列,讓我們重溫那些歌謠」。小朋友隨著音樂的旋律歡快地唱起了《打電話》這首歌謠。這比直接出示作文題目好,能打破以往的沉悶、乏味。作文提不起勁兒,作文老師通過詩化語言,一下子激發了寫作的興趣。 在學習例文,說話練習後,老師以「寫作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小朋友倘把記憶深處那次打電話寫下來,你的成長日記中必定會增添新的一頁,還猶豫什麼呢?趁熱打鐵」。作文尾聲之際,孩子寫的熱情再次被點燃。老師過渡語水到渠成。 (三) 過渡語:吸引學生進入情境。 通過富有吸引力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從一個浪尖帶到另一個波峰上去,以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教學《廬山雲霧》一課時,是這樣引導過渡的:「廬山除了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還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山巒,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麗的雲霧。今天請大家隨著作者的腳步去細細領略一番。在乘車登山的路上,首次映入眼簾的是怎樣一幅『奇景』?」學生通過閱讀,用生動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把第一個波峰(山間雲變成濃霧的奇景)盡情地欣賞一番之後,我又往前推進說:「濃霧瞬息萬變,美景引人入勝,而牯嶺的廬山霧更是神秘莫測,趣味無窮。它的神秘在哪裡呢?」學生簡要介紹第二個波峰之後,我又立即過渡:「此景只堪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牯嶺可真算得上是人間仙境。現在,我們站在『大天池』處,來觀看廬山雲霧中最壯觀的一景——雲海……」「一路行來,我們在沿途見到了哪些奇景?」……最後:「面對這瞬息萬變的廬山雲霧,怪不得北宋偉大詩人蘇東坡要大嘆『不識廬山真面目』,更難怪清代的一代學者要自稱『雲痴』,恨不得『餐雲』、『眠雲』。」這一系列富有藝術情趣的設問語言,把學生安然地從一個波峰送到另一個波峰上去時,一堂課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四) 過渡語:設置懸念,讓學生主動思考。 一個好的問題,一個精彩而恰到好處的懸念可以引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去學習。例如教《蛇與莊稼》一課,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我就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為什麼洪水過後接連幾年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呢?(2)老農根據什麼想出了一個「奇怪」的辦法?這是一個什麼樣「奇怪」的辦法?(3)為什麼把蛇放到田裡莊稼就獲得了好收成呢?學生由於好奇就紛紛地尋找答案。通過閱讀,他們很快就知道事物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在此被他們一覽無余。單靠教師乏味的直敘,學生是很難理解事物間這其中深奧的內在聯系的。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閱讀,去理解課文,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也幫助他們認清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中的過渡語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教育界正大力提倡閱讀教學,目的是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理解祖國語言文學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妥善地對過渡語進行認真的審視,使學生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使課堂中能更充分地體現出教師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 文章有了過渡,才能成為生氣靈動的整體,作一堂優質量的課,也要憑借教師運用過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學的全過程機理嚴謹,統體皆活。但在處理課堂過渡語時值得注意的是:課堂過渡語的導引性和銜接性。因此,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體自如,瞻前顧後,在「導」與「接」上顯能耐。 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王曉明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