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㈡ 小學語文的一些常見問題
教學中,會出來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自,你們面對的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孩子的自製力是比較弱的,在課堂上,他們上課專心的時間不長,課堂紀律就是許多教師頭痛的問題,還有上課時會有突發事件,學生的作業做的好與差,後進生的教育,課間時,有學生吵架打鬧都要老師去處理,這些都要老師自己去面對,這都要求每一位老師有著過硬的自身素質,
㈢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㈣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正確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2、課堂容量增加以後,課變得粗、淺、薄。
3、如何進行有效閱讀還值得深思。
4、整體性閱讀與語言實踐問題。
㈤ 小學語文常識問題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沒有爬不過的高山,沒有闖不過的險灘。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㈥ 小學語文的一些問題
1.填ABB式詞語
冷____冰冰________ 寒________颼颼________
2.修改病句
黃老師雖然年記(年紀)大了,所以(但是)他對工作版非常責任心強權(責任心非常強),他經常偶爾(去掉偶爾)找我談話,鼓舞(鼓勵)我要取得好成就(成績),長大(後)好建設祖國,每天放學後(他)還給同學們補課,授(受)到廣大的同學的關愛(敬愛).
標點有沒問題啊?總覺得主語有點問題~~~
㈦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版探究」的學習權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
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
㈧ 小學語文各類問題的答題方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㈨ 語文課常見問題有哪些
一、填空題
1、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語文課程標准》提出,高年級「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3、鞏固識字的最好辦法是復現。
4、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5、「對話」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就教學問題展開多向的信息溝通和多元的意義重構。
6、《語文課程標准》的設計思路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7、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8、課程資源從獲取途徑看,可以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網路化資源三大類。
9、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准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10、《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11、「分解式目標」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小目標。這種敘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於操作。
二、名詞解釋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對話
「對話」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就教學問題展開多向的信息溝通和多元的意義重構。
3、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語文素養」另一種說法: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及相應的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4、生字復現
一種鞏固識字的有效辦法。讓生字在輕松的語言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多次出現與學生多次見面,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目的。
三、簡答題
1、你覺得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最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答:最容易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合作學習」前期缺乏有素、到位的訓練;(2)課前安排時教師主觀性太強;(3)課間調控策略手段缺乏;(4)只從形式上組織「合作學習」。
2、口語交際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要注意問題有:自始至終注意民主、和諧交際氛圍的形成和保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互動交際的動機;雙向互動,發展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互動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口語交際習慣的形成。
3、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答:在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做學生課內外學習的組織者、督促者、引領人。做學生自主學習鼓勵者,合作學習的對話者,探究學習的先行者和參謀。
4、語文教育應重視哪些特點?
答:(1)應重視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的深廣性,學生學習反應的多元性;(2)注意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3)注意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思維的影響。
5、低段的寫話教學與中高段的習作教學側重點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級重在激發興趣,培植自信;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重在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
6、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十分重要,你認為有哪些途徑?
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途徑主要有:(1)在語文教材中發現課題,與閱讀教學相結合;(2)在校園活動中發現課題;(3)在社會大環境中發現課題。
四、觀點論述題
1、有人認為,口語交際與聽說訓練沒有區別。你有什麼看法?
答:語教上的聽說訓練和口語交際都有聽和說的表現形式,所以有人就將兩者當作一回事。其實兩者有較大的差別。:
聽說訓練是一種語言規范的教學訓練,學生從聽開始,學習說的形式和能力,這種訓練是口語交際的基礎。
口語交際強調「交際」,是一種語言互動評價交流,注重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能力。教學時注意交際情境的作用,重視語言文明和語言修養,注重與生活聯系,形式更靈活。
2、城市學校中能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一定比農村學校多。這樣說對嗎?為什麼?
答: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在物本、人本及動態的課程資源的開發條件上,城市學校佔有較大的優勢。然而,開發課程資源是人的努力行為,農村教師辛勤執著的開發,完全可以滿足小語教學需要。所以作為農村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小學語文課程資源觀,善於應地制宜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其次要培養本人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再次應鍛煉師生深入發掘語數資源的能力;還要努力提升教學方案的操作實施能力。
3、《課標》提倡習作教學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是否意味著教師要少指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語文課程標准對高中低三學段有不同側重的教學要求,需要教師有側重地進行習作指導。我們認為對「少指導」說,應作如下理解:
(1)在談話、習作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方面應該加強指導;
(2)在培養興趣、熱愛生活、多讀書方面要有激勵性評價為主的「指導」。
(3)在糾正學生語言錯誤及價值觀偏差方面,絕不能放任自由,要執著盡「引領」職責;
(4)有些影響或阻礙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破壞習作積極性的「指導」則是萬不可為。
4、「『自主學習』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而老師只在一邊串接一下教學環節、維持一下教學紀律就可以了。」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麼?
答:我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理由如下:
(1)我們承認自主學習有時會表現為學生「自己學習」的形式,但自主學習絕不能排除教師在學習內容方面的引領、指導作用。學生自主學習應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課內學習更是如此。
(2)其次,自主應與合作、探究結合才是更完整有效學習方式。而教師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參謀,合作學習的主要合作者,從合作和探究角度出發,我們不能贊同教師只充當紀律維持人、學習環節串連人。
(3)「教學環節串連」本質應是學習「過程和方法」維度目標的串連。由於教學目標三個維度是相互滲透不可割裂的,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只管「環節」「紀律」的說法,要害是默認了「過程方法」與其它維度目標的分裂,所以是不可取的。
五、教學設計題(12分)
1、請為習作教學《我發現了》設計一份教案。
題目分析:
(1)從聯系生活角度看,這篇習作的內容強調的應是「我的發現」及「發現」結果三方面。
(2)因為「發現」是一個過程,所以,文章應有過程的詳或略的敘述。
(3)由於是「發現」,所以發現結果應是有一定新穎性的現象、理解、「秘密」、結論等。
(4)這個發現是「我」的個性「發現」。
(5)命題紀實作文應是高年段習作要求。
教案可以有這樣幾個過程:
A、 預先有目的地布置探究性的觀察;
B、 課內匯總學生觀察結果和其它有關材料;
C、 從「我」、發現過程、發現結果三方面師生對材料結果進行互動評價。
D、 試寫若干句段,再互動評價,學生各自完成全篇。
E、 抓主人公、過程、結果,選若干典型篇進行互動鑒賞。
2、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一份教學設計。
要求分析:
(一)讀和寫結合的「結合」是一種聯系,這種聯系常表現在讀寫內容上,及讀寫篇段的結構形式,句段表達形式上。
(二)設計舉例:
(1)學習《燕子專列》一文,強化該文幾方面特點:
A、 內容上寫的是人與動物的關系;
B、 結構上使用了倒敘的方法;
C、 開頭段使用了疑問句,引發讀者興趣,結尾飽含深情祝福。
(2)互動講述幾個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如:《密林怪客》等),請學生記錄並改寫,要求學生使用例文相應段落形式和語句形式。
(3)試說、試寫並互動評價,個性修改。
六、案例分析題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冊《古詩兩首》的教學目標設計:
(1)藉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像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白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請您從目標把握和目標敘寫的角度進行評述。
答:(1)浙教版十二冊古詩有「四首」:《贈汪倫》、《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竹石》(「兩首」可能指南宋愛國詩二首)
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從目標把握角度看,為幾首不同時期的古詩教學設計同樣教學目標,肯定不利於更深入了解,每首詩的思想內容。南宋二首的《題臨安邸》是從批判、遣責權貴角度,表現憂國憂民的: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從惦念北方滄陷國土角度表現憂思的,兩詩思想方式差異很大。不是「借景抒情」一語可概括的。
(3)從敘寫角度看,設計者努力進行了「目標」的分解式敘述,但由詩歌的內容差異較大,分解目標也就很難對各首詩教學具體操作產生積極作用。
(4)目標敘寫第(二)條「咀嚼、體悟、感受」等詞作為「過程方法」操作性不強,「重點詩句」指向也不明。
2、下面是一位教師關於「菜」字的教學:
師:小朋友,你是用什麼辦法記住「菜」字的?
生1:我喜歡吃榨菜,榨菜的包裝袋上有這個字,我就記住了。
生2:我在菜場門口的牌子上看到過這個字。
師:你們能聯系生活來認字,很好。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3:我想寫一寫,記住這個「菜」字。
師:這是個好辦法。
生4:「草」字頭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師:加一加記住這個字,也是好辦法。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化」,「彩」字去掉右邊的三撇,合起來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師:很好,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記住了這個字。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你認為該教師的教學符合哪些新課程理念?還存在什麼問題?試加評述。
答:這位教師在識字教學時,聯系學生生活,注意漢語言文字結構特點,注意字形方法的概括:如「加一加」等。初步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這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但5、6、7三位學生分析字形時,方式無創新,分析都人為復雜化,這將影響識字效率。教師評價(「很多方法」)不著邊際。建議採用適當情景「復現」和動手方式,改進類似的識字教學過程。學生4發言,應改成「采」字加上「草字頭」說法更妥貼。
3、 是一位教師執教浙教版第11冊《三顧茅蘆》的片段:
張飛說:「一個村夫,何必哥哥您親自去呢?派個人把他叫來得了。」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麼可以隨便派個人去呢?」
(在具體的朗讀訓練之後)師:什麼叫「大賢」?老師先來考考大家。你們知道武藝十分高強的人叫什麼?
生:大俠!
師:家裡錢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師:能夠做一手美味佳餚的人呢?
生:大廚!
師:當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麼?
生:大腕!
師:在文學、藝術方面具有高深造詣的人?
生:大師!
師:現在你明白什麼叫「大賢」了嗎?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華方面非常出眾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質和才華能力方面最偉大的人。
結合《語文課程標准》的學習,你認為本案例「詞義教學」給你什麼啟示?
答:(1)詞義教學應與篇段上下文內容聯系,與篇閱讀聯系;
(2)詞義教學應激發學習詞義興趣和積極性,講究方法;
(3)詞義教學可適當橫向與生活聯系,方式方法應有靈活性;
(4)詞義教學應努力讓學生體會理解詞義時的思維方式(如:類比式或下定義式等)。
4、學習《五彩池》一課的第二自然段時,老師們都要讓學生針對段尾的省略號進行想像練習,於是學生會想像出水池各種奇特的形狀。這當然沒有錯,而我覺得五彩池的美不僅僅美在形狀,還有它瑰麗的顏色、奇妙的變化。因而,在學完全文後我進一步讓學生想像:五彩池還像什麼?由於思維的慣性,學生依然圍繞著形狀做文章。如果這樣一直說下去,學生禁錮了的思維就不會得到開解。此時我說:「在我的眼睛裡,五彩池就像一塊塊奇異的寶石,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經我這樣一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從「形狀」的圈子裡跑出來了,一個個奇妙的想像脫口而出。
試評述以上教學片段。
答:(1)在該教學環節中,師生關系融洽,師生共同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該案例是閱讀教學三方「對話」的成功範例;
(2)教師再次示範後,新一輪訓練在新的高度實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
(3)教師以合作者身份參與學習,有利於引領學生從「定向」語言訓練,向創新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