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創新改革論文

小學語文創新改革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3 08:43:08

『壹』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貳』 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題目

語文教育即我國的母語教育,語文教學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新課專標實施以來屬,小學語文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下是學術堂整理的20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題目」,為大家展現語文教育研究熱點。
1、淺論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2、探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3、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分析
4、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
5、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6、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誤區
7、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淺探
8、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9、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0、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成長式評價的研究
11、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應注意小升初語文內容的銜接問題
1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14、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能力
15、關於「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約學校教科研發展的因素
17、對合作學習熱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幾種方法
19、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與課堂教學的和諧統一
20、談「對話式」課堂教學

『叄』 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論文的創新點怎麼寫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的
有效提問
創新點的,。是

『肆』 小學生創新論文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與科學家一樣,小學生同樣具有創造性思維,所不同的是: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指向探索人類的未知,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向繼承人類的已知。科學家的創造水平,正是他小時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別人的做法,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在教師講授或自己學習的基礎上有新的理解,以至於獨到見解;只要能發現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教師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只要能運用已知解決實際問題且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均屬創造性思維范疇。

一、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分為表現特點和發展特點兩部分。

1.表現特點。

對小學生來說,其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學習活動中,這種表現是零碎的、隱隱約約的,教師必須有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

(1)知識和技能。學習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的教學內容,且有較獨特的觀察方法和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提出一些老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並從自己解題中得到滿足;學習上有不服輸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標;不太看重分數卻迷戀於自己的愛好;成績不一定最好,但對小製作特別有興趣,動手能力較強。

(2)堅持性。把指定的任務作為主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敗和困難面前從不氣餒和退卻;敢於發表意見並堅持己見;不怕別人諷刺;認為需要於的事就堅持於到底。

(3)反應性。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綜合和推理能力,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都能作出積極反應。

(4)對挑戰的反應。樂於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敢於向不同意見挑戰,不喜歡唯命是從;對教科書中的知識和老師的意見,總是批判地吸收,從中發現問題。

(5)敏捷性。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得出結果。

(6)口頭表達。善於正確地應用眾多詞彙;雖不一定善於辭令,但只要他深思熟慮的問題,總能較為妥貼、深刻地表達。

(7)深刻性。相對於同齡人而言,比較能透過現象看到實質;善於發現事物產生的深層原因;善於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

(8)靈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慮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擺脫自己的偏見,修正自己的觀點;善於用他人長處。

(9)獨創性。喜歡獨立思考,能舉一反三,善於從多角度看問題;具有發散和一題多解的思維特點和習慣;不輕易問老師問題,不滿足於現成答案,常常要問為什麼;能夠用新穎或異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有時喜歡標新立異。

(10)想像力。在學習上善於大膽想像和提出假設,不斷發現新事物、新問題和新結果;有良好的聯想和直覺思維能力;喜歡幻想以至異想天開。

(11)推理能力。能夠把給定的概念推廣到比較廣泛的關系中去,能從整體的關系中去理解給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尋求各種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排除各種變數;有初步的類比、聯想、遷移能力。

(12)興趣情緒。對各學科和活動都感興趣;自信心強,情緒穩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發展特點。

(1)思維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小學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到了少年初期,對教師、家長和其他成人的依賴不斷減少,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開始有主見起來。

(2)思維的批判性不斷提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教師、家長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家長講的都是正確的,都全盤接受。隨著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們發現老師家長講的、書上寫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學,開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現在學校,就是對老師上課評頭品足。

(3)思維的深刻性不斷增強。低年級小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看問題比較淺,到了五六年級,便出現了初步的抽象思維,逐步能透過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已能預見事物的結果。

(4)思維的發散性不斷增多。低年級小學生知識少,經驗不足,方法欠缺,思維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維。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增多,特別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異想天開的新奇念頭經常會出現。如果引導得法,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比較快的,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時機。

(5)思維的能動性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時,主動思維較少,大多是被動思維,也就是思考的問題都是由老師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級,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學生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他們不斷認識到創造對象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二、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1.培養創造性思維氛圍。

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除個人努力外,還有賴於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創造氛圍,可以促使創造人才成群出現;不良的甚至惡劣的氛圍,可以扼殺創造人才的出現。為此,學校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正確認識並正視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二是必須改變歷來偏重於傳授知識的培養目標,把重心轉到培養學生求知慾、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上來。

2.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大凡具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無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保護好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觀察的原動力。要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3.教會學生聯想和善於想像。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和重要內容。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同時,要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

4.教會學生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動,看誰想的辦法多就給予鼓勵和肯定;也可以對語文課上的結尾進行擴散性思維。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藝術。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怎麼想就怎麼說。

5.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在科學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標新立異者。他們往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對小學生來說,要培養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盡量引導學生突破定勢的約束,推陳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們不同尋常的提問、想法。

6.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對檢驗創造性思維的正確與否有著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發明家都從小自己製作各種模型。牛頓小時候喜歡製作風箏等,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實驗。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各種學具,對特別愛好者要給予重點培養。

『伍』 小學課改論文

小學語文課改論文:圍繞信息 自主閱讀

安慧里中心小學 何廣雲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信息社會,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從中識別、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性的閱讀技能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這種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

一、自主閱讀,搜集信息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

1、課內外想聯系,開放課堂,開放教材,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跟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九寨溝》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包括旅遊的介紹文字,有的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列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2、書本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與創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如十六大會議、申奧活動、足球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准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二、 合作探究,組合信息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沒有極強的團隊合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僅憑個人很難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現在提倡合作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書本生活,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合作學習,然後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組合,即進行專題研究閱讀。如《摯愛親情》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閱讀有關父愛,母愛,師愛以及其他描寫親情的文章,並且摘抄下來,然後小組交流,分門別類,整理編輯。其中收錄了《我的背影》,《我的母親》,《紅蓮》,《一碗陽春面》等經典名篇。還有詩歌《媽媽的愛》。有一小組收集了許多老歌《媽媽的吻》,《草鞋》,《好爸爸、壞爸爸》《外婆的彭湖灣》,還有則搜集了童話、童謠;有的小組推薦了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母親》等,學生通過合作閱讀,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感受著,體驗著,感動著,震撼著。不用說教,他們從中感悟到的東西可以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義,教育的真諦。

三、體會創新,加工信息
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如《摯愛親情》中學生有感於親情的偉大,感於父母深恩,感於祖輩厚愛,應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拿起手中的筆,或寫或畫,寫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機,或拍或攝,記下生活中珍貴的瞬間。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寫父母二十年前後的肖像,自己過生日時與父母時的對比。然後結輯成文,再來交流再來感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陸』 再談如何改革與創新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方式

一、小學語文考試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評價往往用行為目標作為判斷的依據,而行為目標是結果取向的,它重視的是學習結束後的成就,而忽略學習的過程」。過去,所追求的終結性評價,只關注學生學習結束後考試所得的成績,而忽視學習的經過。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通俗地說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包括書寫)的能力,即運用母語交際的能力。

聽和說,無法筆試;讀和寫,可以用考試來反映,但很有限。比如「寫」,可以用筆試反映,如書寫是否工整整潔,作文的能力等等。但是,就一篇作文、一次考試,能夠反映學生一學期來所有的書面表達能力嗎?顯然不科學。既然考試不能全面反映語文素養,那麼就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全部,應該把形成性評價(口試、面試、成長記錄等)、定性評價(觀察描述、評語等)與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結合起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態度、情感、能力等,力爭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業成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可以成為考查、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主要場所,觀察、訪談、開展活動等就成了考查、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主要方式。

學生的傾聽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默讀速度、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面、綜合性學習、方法習慣、情感態度等重要的語文素養,只有通過平時的觀察、訪談、開展活動、面試等,才能得比較到客觀、准確的反映。這樣的考試評價才能有效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傳統教學中的評價活動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學生對學生、學生自我、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今天的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評價時,依然沒有留給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時空,導致被評價者——學生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這種教學評價主體單一,教師明顯處於主體地位。比如在作文教學中,一篇作文教師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從字詞到句段,從布局到謀篇,認真批閱。遺憾的是教師的辛苦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因為發下作文本,大多數學生只在乎得分,很少有學生對老師所批改的內容進行研讀、思索。這樣的評價過程事倍而功半,學生的作文水平、評價鑒賞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二、創新試卷結果的處理

每次測試閱卷後,對每個學生的分數改變以往一錘定音的做法。先讓學生把做錯的題重做一遍,如果重做對了,說明學生對知識已經掌握了,照樣給學生分數,即在原得分的基礎上加上重做的得分,並把兩項得分之和作為學生的最後得分。通過考試重做得分,淡化了學生的分數概念,使學生明白分數不是唯一的目的,掌握語文知識才是最重要的;通過考試重做得分,融洽了師生關系,使學生認識到考試並不是老師要為難他們;通過考試重做得分的深入,老師可以准確掌握每個學生對某一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考試重做得分的深入,使學生認識到養成認真、細心等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在具體操作中,應當靈活運用,如果每次都允許學生重做得分,那樣學生容易對重做產生依賴思想,容易搞成重復考試,所以每學期或每學年也適當安排不允許重做考試,使學生明白錯了並不是每次都有機會的糾正,培養學生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和認真做事的習慣。此外,對成績較好的學生一般不允許重做得分,或重做只得一半分。這樣,考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既有利於中、差水平學生的進步,也有利於優秀學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創新改革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