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詩詞三首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卧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像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像。
2.學生反饋,把所想像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像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准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准,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像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准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准: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裡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像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B. 北京小學語文怎麼試講教師能力測試
當然是7個自然段的重點了
C. 北京小學教材分幾種,有什麼區別
不同學校使用的教材體系不同,有人教版的,有北師大版的等等。D. 北京版二年級語文閱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學會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網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②、通過人機交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認知目標:
①、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帶生字的新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中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准確的詞彙,為讀者介紹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在那有庄嚴美麗的天安門;寬闊肅穆的天安門廣場;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雄偉、庄嚴的天安門;現代化建築立交橋;名勝古跡、風景優美的公園和新建的高樓大廈。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孩子從未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國際互聯網、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括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對象分析
首都北京對於在校學生,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學生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了本學期已熟練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網瀏覽、查詢資料等計算機操作技能。基於這一有利前提,在教學中採用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到http//bjkj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景點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策略一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通過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讓學生更直觀、更准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2、教學策略二
提出任務、自主上網學習。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提出學習任務:①從「天安門」、「立交橋」這兩個景點中,任選其中的一個,到http//bjkj這個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你最喜歡的景點。
3、教學策略三
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在查詢信息階段,充分利用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老師所提供的資源目錄和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的資料。然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校園網上收集到的資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並用自己的話把它介紹出來。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教學策略四
展示、評價電子板報。在學生完成他們的電子板報製作後,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這時,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這樣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教學策略五
查詢資料,拓展延伸。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習到了課文中無法獲得的知識。
五、教學媒體設計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 何時作用 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文本 天安門、立交橋 復習舊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多媒體文本 本節課學習任務 學習第2、3自然段 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上網學習
HTML 有關北京的網站 學習第2、3、4
自然段 學生在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文字、影像、圖片資料。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把網上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讓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網路 學生自主完成的電子板報 展示、評價
電子板報 在學生完成電子板報的製作後,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媒體播放器 抒情的鋼琴曲 配樂朗誦全文 在音樂的伴隨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六、教學過程 設計與分析◆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
師:上節課,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初遊了北京,已經領略到了北京美麗的景色。下面,誰來說說我們主要游覽了哪些地方?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天安門立交橋
二、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
1、師: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這兩個地方美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輕聲地讀課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
3、師:哪位小朋友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出示學習任務:
師:經過作者的這一番描寫,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讀,老師感到北京更美了。現在,北京已經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們願不願意當小導游把北京天安門和立交橋的景色介紹給他們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這兩個景點當中任選一個,與自己的學習夥伴一塊合作,上網訪問http//bjkj這個網站,查找有關的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然後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當中製作成電子板報;最後推選出一名小導游把北京美麗的景色向遊客們描述出來。下面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開始上網學習吧!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①上網瀏覽查尋相關資料,網址:http//bjkj;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
四、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
1、學生尋找學習夥伴,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開始上網查詢資料,在WORD中製作成電子板報。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2、小組推選小導游,在組內試說。
五、交流反饋:1、師:哪位小導游願意向大家介紹天安門的景色呢?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2、師:除了美麗的天安門以外,北京的立交橋也非常漂亮,哪位導游願意來介紹一下北京的立交橋。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多媒體網路對全班同學廣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樂朗讀:
1、師:北京的景色實在太美了,而小導游們精彩的講解更讓我們領略到了北京的無窮魅力。下面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再把課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配樂朗讀。
媒體播放優美的鋼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師:北京除了我們今天游覽的這兩個景點之外,還有很多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請你們再到網站中去查詢有關的資料。
2、除了課文上介紹的內容外,你還從網站中了解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八、教師總結:
剛才小導游們在網站中,查詢到了很多有關北京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公園的資料。下節課,我們再請小導游把你們在網站中看到的、聽到向遊客們介紹,好嗎?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
應用分析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來體會北京的美。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慾望,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也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環節,教師把所要講授的內容隱含在任務中,其目的就是給學生一個確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出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學習課文內容,避免了盲目性。
任務的驅動讓學生進入了學習情景,在查詢信息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從網站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成電子板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傳輸、廣播的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某組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如「對比、假設、擬人」、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使全體學生沉浸在北京美麗的景色當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