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談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談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2 12:46:18

A.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電教媒體
【內容摘要】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是針對當前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產生的種種不良後果所言。如何做到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既要把握好可使用的地方,也要注意使用的時宜和度量。也即該用的時候可以適當運用,不該用的地方和時候切忌滿目亂用——能不用或少用盡量不用或少用,的確能起到輔助教學的地方和時候可適度運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合理運用 電教媒體

強調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合理性,是針對實物投影、錄音、電腦等現代化電教媒體基本普及的今天,我們親眼目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過多、過濫、過於牽強使用電教媒體所造成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主題混亂、學生思維不夠嚴實深、課堂紀律松亂、形式上「求新求異」而對學科實質性教學內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等等不良後果而言。之所以出現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種種之不良後果,我認為,是因為老師沒有把握好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不該用,應該如何運用的原因所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把握好該用的地方和該用的時候適度運用,同樣還是能讓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朝著有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語文效率的正面方向發展的。
那麼,我們應如何做到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呢?我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舉例談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朱熹曾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在學習新課時,有時枯燥的講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說,對於小學生來說,都無法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了。而多媒體聲像兼備,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可以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新課導入方法有許多種:如學習《瀑布》這首詩時,我先播放一段至上而下的瀑布音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那壯觀迷人的情景,接著再播放瀑布的諸多景象,學生必然興趣大增,這樣也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課。如引人入勝的語言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思考的問題,結合文本的一些語言文字游戲等等。我認為:通過書面或口頭語言描述或活動游戲可以解決問題的,也即能不用電教媒體「輔助」,我們就盡量不用或少用電教媒體;如果你覺得使用電教媒體效果會更好,那你也不妨使用,但一定要做到適時。所謂適時,就是在學生學習情趣低落或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時,甚至對你的語言或口頭描述不是很管用的時候,一段精彩的媒體的確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引起注意,這樣的時刻,使用電教媒體叫做適時。如:小學低段學生一般形象思維較強而抽象思維較弱,甚至注意力也不大容易集中。根據低段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來一段動態的、變化的事物(動畫短片)電教媒體,以聲像為導,通過多彩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誘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慾望。
二、理解、突破重、難點,可適度運用
一篇文章內容有主次和難易之分。有時教師在教學中費盡口舌,學生還是理不清頭緒,一知半解,在這種時候如果藉助電教手段,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如教學寓言《刻舟求劍》時,學生對掉劍人到底錯在哪裡,一時難以理解,因而成了本寓言的學習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分析短文時,我採用了電教手段:把課前預設的這樣一個Flash動畫——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在船上掉劍處畫上記號,然後小船緩緩駛向和河對岸演示了一遍,學生看到「船上的記號跟著移動,而掉在江中的寶劍卻沒有動。」學生突然茅塞頓開。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內容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較大,小學生很難體會到,利用媒體課件展示一下,可以讓學生影響更加深刻。具體操作是:我先讓學生自由默讀一遍課文,然後看我課前專為他們設計「劃亮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劃亮第二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劃亮第三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劃亮一整把火柴看到的情景」的課件展示一遍。學生邊看邊聽邊跟隨課件中的畫面一起想像,課件展示完了,大部分學生也基本上理解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然後又回到文本的學習,學生就很快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利用電教這一特殊手段,不僅創設了課堂教學情景,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達到學生對課文內在思想感情的准確理解,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兩只小獅子》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教學目標中有這樣一條要求:讓學生初步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理解詞語的能力,重點理解「練功」、「苦頭」、「滾」、「撲」、「撕」、「咬」、「生活的本領」等詞語。如果僅重視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語言媒體,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程度是不夠的,所以,教學時通過精心剪輯適時放映一段獅子捕捉獵物,撕咬,吞食的錄像短片,既開發了學生的右腦,又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滾」、「撲」、「撕」、「咬」的動態形象,詞語的意思在學生的頭腦里印象也更加深刻。
但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電教媒體使用的「度」——做到適時的同時更強調適度,也即適可就止才行。適時是指你需要用的時候用,而適度,就是使用的時候應把握好電教媒體使用的時間值。電教媒體使用的度一旦失衡,即電教媒體在一堂課中使用量過多或過頻,甚至整一堂課成為媒體或課件的播放課,也即一旦電教媒體成為一課堂的主旋律時,不僅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所學的學科內容上,而且還會因老師(尤其是對媒體操作還不夠嫻熟的老師)過於關注「媒體課件」而「疏遠」了學生,造成師生「分離」現象,從而導致課堂主題混亂。這樣的電教媒體在課堂教學上不但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相反,還會沖淡學科裡面所學的知識。這是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主題混亂、學生思維不夠嚴實深、課堂紀律松亂、形式上「求新求異」而對學科實質性教學內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電教媒體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所最忌諱的。大家要特別注意。
三、繪本閱讀、拓展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可放手運用
在現當今語文教學剛涌現出來的繪本閱讀教學,適合整堂課使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這是由繪本閱讀本身的教學特點決定的。因為繪本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激發、引導學生自己去看課外書、多看課外書,看好課外書,培養其從小養成愛看課外書的習慣,帶著「廣告」色彩的引導性閱讀的課堂教學。
使用電教媒體拓展知識,我主張利用課外或活動的時間,採取休閑的方式,在學生不感到負擔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適量地看一些與學科相關的動畫、錄像或電腦光碟等媒體資源,不但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還能在有意無意之中,幫助學生學會獲取語文知識的方法。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在電腦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路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我們能養成甚至當作學生的面利用網路中的搜索引擎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尋找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源的習慣,學生也自然明白了網路搜索引擎的神奇,為學生自己有機會利用電腦網路進行探究性學習,起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實現增強學生自我積極主動學習語文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語文的能力。
在這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強調並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電腦網路是工具,僅僅是工具。它不能代替你的學習,只能幫助你學習。

【參考文獻】
[1]梁喜清. 談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1999(03)
[2]陽集金. 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的最佳時機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2(08)
[3]許琴.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新課程.2010,(3)
(刊登在2010第15期總第039期的《教育科研》)

B. 如何利用電教媒體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利用電教媒體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適合採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而電教媒體作為教學手段現代化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廣泛應用。電化教學以它色彩豐富的畫面,展現文字蘊含著的意思,創設所需要的情境。課堂上將那一框框有序無聲的投影教材,通過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地觀察、發現、思維、探索,就會使其變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為一句句有聲有色的語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使語文學科素質落到實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而又巧妙的運用電教手段呢?
一、以圖解文,突破難點
小學語文教學形成重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對教材中某些文字內容缺乏相應的感性知識,缺少進行抽象思維活動的中間媒介。電化教學就是教師通過挖掘教材本身的潛在因素,以恰當的畫面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藝術感染力的影響下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同時通過分析、推理、提出多種解決問題設想,進行靈活的、新穎的擴散訓練,並做到訓練學生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看月食》是一篇揭示月食成因,反映月食過程的課文。在教學時,我使用兩框投影片,集中畫面內容,生動地再現重點段落的記敘內容,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課文內容的重點,用認識事物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詞句能力的提高。教學時,我運用了兩框投影片,使用方法是:第一框投影片,先引導學生從靜態觀察,結合理解第二節課文,抓住兩個重點:一是認識畫面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二是從上到下,觀察圓月之夜的景色。再從動態觀察,結合講讀第三段和第五段,也從兩個重點抓起:一是月亮形狀的兩次變化及其相反的順序;二是河面上景色的兩次變化及其同月亮形狀變化的關系。第一步,先讓學生閱讀第三節,結合理解詞句,想像月亮形狀的變化,在學生基本掌握其中的順序後,再按課文記敘的順序,逐步進行動態的演示,並要求學生邊觀察邊對照,自己的理解與想像對不對;第二步,先讓學生閱讀第五節課文,邊讀邊想像月亮又是怎樣亮起來的,並且按照課文記敘的月亮復圓的順序畫出簡單的圖形;再按同樣的順序進行動態演示,要求學生觀察對照,看看自己所畫的簡圖及其順序對不對。我彩以上兩步演示,都是讓學生閱讀,想像,再觀察。這樣可以使投影教材對文字教材起驗證作用,著重訓練了學生善於閱讀思考和展開想像的能力,不以獵取知識為唯一的目的。第二框投影片揭示了產生月食的原因,知識性強。我先讓學生觀察,豐富表象,結合理解「轉到」、「擋住」、「轉過去」等詞語;再讓學生閱讀第四節課文,理解「爸爸」說的三句話。通過先觀察畫面 ,再閱讀課文內容,使畫面的形象成為學習抽象文字教材的感性支柱。另一方面,結合解題進行演示,幫助學生認識月食的原因,先理解第三節課文,突破難點,到分段講讀,就能集中學習有關月食過程的重點內容。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忽視知識的教學是失掉基礎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發必須靠創設情境來實現,因為學生只有置身於具體的情境之中,才會受到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鳴。運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創設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課文,它真實地再現了周總理逝世後,「八億神州淚紛紛,千家萬戶哭總理」的悲痛場面。這感人的情景,距離小學生的生活較遠。周總理為了黨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贏得黨和人民的愛戴和尊重。對於這一點,小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我在教學這課前,組織學生觀看介紹周總理事跡的電視錄像,以萌發學生的情感。教學時,為了烘插課堂氣氛,喚起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我一改過去介紹時代背景的方法,首先投影周總理的遺像,同時播放哀樂,接著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導語,創設庄嚴的課堂氣氛。然後一邊播放哀樂錄音一邊表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感情基調。課堂上,我運用了三框投影片,一是周總理的遺像;二是夜幕始降,細雨蒙蒙的長安街兩旁站滿了等待周總理靈車的人們。三是胸前佩著白花,臂上纏著黑紗的男女老少,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哭泣著,同時播放哀樂。悲壯的樂曲,深情的語言,使學生完全沉浸於無比悲哀的氣氛之中。通過創設這種揪心撕肺的悲痛場面,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特定的庄嚴哀傷的情景,課堂上師生感情交融,渾然一體。周總理的高大形象自然的顯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從心底產生了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愛戴之情,並自然地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理解和回味之中。
在掌握投影片的最佳映出時機後,教師還應發揮主導作用的藝術性,指導學生感知某種事物,以精確、優美的語言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想像,深化挖掘投影片的豐富內涵,訓練其語言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因此,對投影片的深入挖掘,不僅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觀察、綜合、抽象,建立起形象,而且能充實直觀材料不夠完備和無法表述的內容,從多方面進行抽象的概括,盡量說出更多、更新的內容,以訓練學生語言,培養學生的情感。
三、豐富表象,發展思維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像,涵養兒童的美感。」人們學習任何知識,都是離不開想像的。閱讀教學更是這樣,必須重視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想像,去思維。心理學家研究也告訴我們:想像水平依賴表象的質量和數量,表象越豐富,想像就越開闊、越深刻。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投影,可以幫助學生仔細、全面、深刻地體驗課文內容,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想像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這不僅有利於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利於想像、思維能力的訓練。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為了使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我利用七框透影片進行演講。讓學生清楚得看到灕江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由眼前一直伸向遠方。近處,小船盪游灕江上,水流無浪,倒影不曲,真可謂是靜啊!接著指導學生繼續看投影片,讓學生說出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水低的沙石清楚可見,到映的樹木像在鏡子里一般........水真清啊!灕江的水是什麼顏色的呢?學生又從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樣通過投影片的演示,使學生對桂林水「靜、清、綠」的特點有了正確形象的認識,猶如身臨灕江。
在學生關上了桂林水之後,接著引導學生游覽桂林的山。為了有利於學生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我分別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觀賞桂林山的多姿多態,學生不由地說:「一座座沙拔地而起......形態萬千."我又引導學生用一個「奇」字概括這個特點。緊接著我又出示投影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著,一個個山峰聳立著,真石奇峰羅列。當演示出很陡的山時,學生脫口而出:「好險啊!」「一不小心,准會栽倒下來。」從而也很好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想像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綠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筍。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覺得像觀光一樣熱鬧有趣。在講課文最後一節時,我又用上了抽拉投影片,使銀幕上出現了這樣的美麗的畫面。定片是小船上站著遊人。動片是岸邊奇峰羅列,山間綠樹紅花,雲霧迷濛。這樣雖然人靜止不動,但由於風景在進行變換,產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動感效果,使學生自然理解了這兩句詩的意思。學生彷彿置身灕江,融入詩句,在畫中吟哦,並沉浸在祖國美的幸福之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思維、記憶、注意等方面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巧妙運用、精心製作,並致力於靈活運用電教手段,一定會收到獨特而又創新的效果,以達到服務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C.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導入講授與總結

宋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講授與總結是教學的三個環節。在教學中,著重抓好這三個環節,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電教媒體,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導入教學有很多方式方法,現擇要介紹如下: 1.音樂激趣導入 《月光曲》一文記敘的是100多年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全過程。課文以兩條線索貫穿全文,明線是事情的發展順序,暗線是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變化交織而成的。要想講清這兩條線索,體會課文內容的含義,重要的是講好開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學生齊讀課文後,即放《月光曲》樂曲,這時優美的曲調,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此時,教師伴隨樂曲的進行,運用富於感染的語氣道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鋼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的巧妙點撥引發了學生欣賞音樂時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對《月光曲》的欣賞,也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創設情境導入 小學課文中,許多文章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敘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可藉助電教手段,創設出課文情境,激起學生樂學的情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情感步入課文的意境。如《鄉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繪的是鄉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動的多彩的畫面。我根據鄉村傍晚時間的推移,設計了三張投影片。講課開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樂朗讀,這時在學生面前分別看到的是:夕陽染紅了半邊天,夕陽還探著半個臉,最後一縷晚霞已隱去等三個不同時間的景物。學生在耳邊聽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聲,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嬉戲聲,大人們的呼喚聲,牧童的柳笛聲,以及牛兒的哞哞聲……聲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現給學生的是具有鄉土氣息的美的感受,使他們賞心悅目。此時,教師激勵學生:「讀書吧,它會使你得到新的知識。」學生滿懷情趣,投入到鄉村新天地的學習體驗中。 二、講授1.設疑啟思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抓住重點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讀、劃、思、議。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主題、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學中如果抓住這些詞句,重點設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是課文最後通過周瑜的話出現的,這是周瑜自嘆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機妙算」一詞,學生很難體會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間的關系,必須放在借箭過程中去理解。故此應圍繞「神機妙算」啟發思考: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同時配合使用復合投影片。講「去借箭時」,推上底片。投影出現一支船隊連接向北岸開去。「受箭時」,放下復合片,呈現的是船隊頭西尾東一面受箭的情景。諸葛亮下令調轉船頭時,把投影片翻過來映出,出現的是船隊頭東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使學生看清了借箭的全過程,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引讀,學生各抒己見的議論,課堂教學異彩紛呈,井然有序。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在於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巧謀劃,進而體會到,諸葛亮能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他運籌帷幄文治武功的經天緯地之才,及其胸懷天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氣魄。藉助電教手段,既省時又省力,突出了重點內容。 2.直接突破難點 《黃河象》、《奇異的琥珀》等課文,屬於科普作品,其間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推理過程。讓學生參與科學家的推理過程,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智力活動,支配、運用已有知識,從中探求真理,發現真知是培養思維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於是我把閱讀的思維突破點、結合點安排在假設—推測—成因—結論上。如講《黃河象》一文,即採用變序式教法,先講難點第四段(推測依據),再講第二段(故事過程)。設計製作投影片(剛發掘時象骨架圖),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投影,動腦思考:(1)發掘時為什麼先發現象牙(2)骨架為什麼斜斜地插入沙土裡為什麼腳踩礫石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大膽地假設推想,再讓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各組代表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修正,不斷完善。最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成因及小結:先發現象牙是由於黃河象落水時曾抬頭呼救過;從「沙土」和「礫石」可以推測在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曾是一條河;從「腳踩礫石」可以想像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在推測中,學生的頭腦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比較、分析、判斷的邏輯思維活動,直接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長文短講 講《開國大典》時,我採用長文短講的方法,抓住入場—大典—閱兵—遊行這一發展順序,突出重點段的學習,發揮電教的優勢。在講「大典」過程中(第二段),用三張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資料片精講這一部分內容。這樣的講解,烘托出大典的熱烈氣氛,使學生置身於開國大典的興奮之中。 三、總結課堂結尾正是總結規律、理清順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環節,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課堂教學總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朗讀欣賞 如《桂林山水》一文, 總結時適時適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讓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再通過配樂朗讀又把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 2.鞏固升華 如學習《挑山工》一課,講讀後,投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條通向極頂的小徑,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肩負重擔,正弓著腰向上攀登。學生仔細觀察後,結合課文內容認真思考,紛紛發表見解。通過熱烈討論認識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像挑山工那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頂峰。這樣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地印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永遠攀登的形象,這種印象對於學生以後踏上人生之路,將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估量到的。

D. 如何把多媒體和小學語文課堂巧妙結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 語文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感受。 一、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 激發學生興趣 1、 激發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 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 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生字娃娃, 告訴學生, 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 , 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 幫他找到家, 你就能與這個生字娃娃成為好朋友, 生字娃娃就會對你笑一笑。 生動的情景, 優美的音樂, 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 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突破重點、 難點 在拼音教學中, 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 突出教學的重點。 例如, 在比較韻母 an 和 ang 的發音時, 我們設計了讓「ang」 的 g 閃動或者變色, 並提醒學生拼讀時注意舌頭的變化, 給學生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又如 j q x 和 ü 相拼的規則, 除了藉助兒歌幫助記憶外,還設計成功畫 ü 戴了一頂帽子, 帽子有兩點, 看到 j q x 走過來, 他就脫帽敬禮, 學生看了 覺得十分有趣, 在笑聲中, 他們就牢牢地記住了這一規則。 3、 加強讀寫訓練 在課文教學時, 可以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 強化朗讀能力; 在指導背誦時, 第一遍, 可播放課文錄像, 配以輕聲的錄音; 第二遍, 錄音沒有了 , 在畫面旁有重點詞的提示, 學生隨著畫面的變換輕聲復核課文; 第三遍, 學生依據畫面展示的內容輕聲背誦。 採用這樣的方法,學生記得牢, 背得快又准。 在寫字訓練時, 由演示多媒體課件代替老師的講寫, 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在藍天白雲的底幕上, 田字格顯得格外顯眼, 一支漂亮的筆為同學們范寫著生字, 甜美的解說伴著輕柔的音樂, 讓學生一下子就愛上了 寫字, 寫出來的作業比平時漂亮了許多。 4、 培養語言能力 作文無話可說, 無從說起, 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我家的貓》 之後, 要學生仿全文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首先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片; 然後讓學生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 接著運用課件: 笨拙可愛的小鴨, 美麗輕盈的小鳥, 蹦來跳去的小松鼠, 鮮活的畫面, 悅耳的音樂, 學生的思維之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 他們紛紛選擇其中的一種動物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 用在全文中 學到的方法將這篇作文寫得十分成功。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藉助課件,創造特定的情境, 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環境, 能促使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如以「我們身邊的垃圾」 為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 可以通過課件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垃圾及其來源, 去向等展現出來, 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發現、 想法。 還可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設計, 在電腦里畫出來, 或製成模型, 有價值的設想甚至向有關部門建議,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快樂。 二、 運用多媒體, 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可謂是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無所不有。 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 難以理解的。 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手段使教學內容不收時空限制, 形象地傳輸、 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 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 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憑借現代技術向學生提供了 動畫、 圖像、 解說、 文字、 音樂等多種信息, 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主動性, 能使他們更好更快吏准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 難點。 這就大大縮短了 教學進程, 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 以形象思維為主, 對詞句的理解有限,對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運用多媒體, 就能克服時空限制, 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 形象、 具體的視聽信息, 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 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句、 課文。 如在《小蝌蚪找媽媽》 的教學中, 學生對「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 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 看見青蛙游過去」 中的「迎上去、 追上去、 游過去」 這三個詞語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學生既不知詞語何意, 又不知為什麼要這樣用。 我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從資料中截取有關的三個片斷, 並設計製作成慢放過程的畫面, 讓學生觀察理解, 「迎上去」 就是面對面游過去; 「追上去」 就是從後面攆上去; 「游過去」 就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 免費論文參考網。 他們理解了 在這三個句子中為什麼要這樣運用, 從而在腦中留下了 深刻印象, 也為他們在以後的口語交際、 寫話中准確地用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圓明園的毀滅》 是四年級的講讀課文, 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可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築、 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 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 學生很難體會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龐大。 故此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 圓明園的圖片以及許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寶, 還讓學生觀看了 電影《火燒圓明園》 片段。 這樣學生在贊嘆圓明園美的同時, 既欽佩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才能, 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又體會到強盜們的貪婪、 瘋狂, 激發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憤怒之情, 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 突破了 時空, 化遠為近, 使學生情、 文本情、 作者情產生共鳴, 為學習課文作好了 情感鋪墊。 三、 運用多媒體加以引導, 突破重點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 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 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 學生通過觀察, 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 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 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畫面生動, 圖、 聲、 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 使 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稱象》 這篇課文時, 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貸象的辦法之間的聯系。 在教學時, 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設置還原了 曹沖稱象的動畫效果, 讓學生反復觀察。 由於觀察了 直觀、 動畫的圖片, 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 解決了 提不動的難題, 用石頭代替大象, 化整為零, 找到了 稱大象的巧辦法這一道理, 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 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巧妙利用網路, 培養學生能力 1、 查閱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我經常設計一些開放的, 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 收集、 整理、 獲取信息, 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 的課余作業。例如: 要學生製作手抄小報, 在出版的過程中, 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 排版、 打字等, 整個過程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 選擇信息、 審美、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2、 發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黃山奇石》 中, 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 解了 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 我們可以將黃山的視頻資料製作成課堂教學網頁。 課上,學生通過視頻看到了 黃山的怪石嶙峋、 危峰突兀, 形象地理解了 文中的抽象詞句。 3、 創新能力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 時, 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 幾個問題: 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影響有哪些? 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 顯 然, 這是知識與思維並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中下載查找到熟讀炙, 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 做一些修正或補充。 教師做出適時點撥、 評價, 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 由於多媒體的靈活多樣性, 用它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越性。 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 因此, 我們要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 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讓它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E. 電教媒體與小學語文如何進行有效整合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抄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F. 利用網路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哪些好處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日趨深化,多媒體優化組合教學及電教媒體的重點運用,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組成部分。多媒體教學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寓知識於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等多種形式之中,達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並擴大了訓練容量,使學生開擴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訓練了思維,發展了智力,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1.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
上侃侃而談,學生被動地聽,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效果事倍功半。培養的學生一般思想不夠活躍,缺乏創造性。
2.教學方式的單一,不能實行因材施教。好的學生感覺進度慢,內容太少,而對於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又感覺跟不上,吃不消。所以,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也是我們教學改革中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3.教學場地狹小、教學設備的落後、教學效率低下,一個教師只能給很少部分的學生施教。
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而網路具有很好的特點,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最有力的工具。
二、網路教學提供全新的教學方法。
網路教學以計算機為媒介,充分發揮計算機所具有的處理圖形、圖像、聲音、文字、存
儲記憶等功能,通過人—機之間的交互活動達到教學目的,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為一體。替代老師講解、板書、演示、輔導、出題考試等具體教學工作,讓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時間與空間深入研究教法,利用相應的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教給學生更適合於信息時代的新的思維和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符合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又形象直觀地讓讓學生同時使用視聽器觀,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的全新教學手段培養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了邏輯思維,開闊視野,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對新知識的追求和興趣。同時,網路教學突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基於Internet網路的輔助教學,為超越時空和地域的協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可以在課後的任何時間、教室以外的任何地點(只要能上Internet),鏈接到教師的教學主頁,給教師發E—mail,加入BBS。因而,藉助網上教學系統,既能輔助課堂教學,又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三、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使教學過程有較大的靈活性,教學方式呈現多樣性。計算機的最大優點就是交互作用,即人機可以靈活地對話,利用計算機網路使這種對話從一對一發展到一對多、多對多,使交互作用的范圍更廣,信息流量更大,交互的方式也更靈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不中斷正常教學過程的情況下,隨時通過網路上的學生機信號接收系統了解學生對課堂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或教學過程。授課時間不再受限於課堂40分鍾,授課地點也不受限於學校和教室,因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方問教學主頁,學習、復習、鞏固每節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分片教學方式和分點教學方式。所謂分片教學方式,就是在同一大綱、同一內容的原則下按深淺難易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把內容相同而表述方式不同的軟體分別從網上發送到各片,並把軟體運行的控制權也下放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適用於解決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的情況。分點方式主要是用於抽查個別學習點的情況,教師可以用學習屏幕、耳機或學習點桌上的指示燈提示被測的學習點,而根本不會干擾別的學習點,這樣可以避免傳統教法中傳呼一個學生而轉移全班注意力的缺點。教師對學生的輔導,與傳統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輔導已不再是僅僅批改書面作業,學生也不再為沒時間找老師或找不到老師而發愁。E—mail可成為教師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成為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的有效方式。例如,通過個人電子信箱,學生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函給教師,教師則可以把解答和指導意見,復函給學生,而這一切均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且快捷便利。
四、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批改作業的現狀。
學生做作業,可以一改以往只能獨自一人閉門讀書寫作業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進行
交流互助。教學系統中的電子公告板,就是在網上設立的專題討論區,有了這樣一個專題討論區,學生就可以在各自家中或其它地方,通過網路匯集在這里,對練習或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實時在線討論,教師也可參與其中對學生過行輔導和答疑。
完成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要使學生在完成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我們可以把各學科中每一個單元的習題先進行充分的優化、精選,然後按照內容的章節編成一個個的系列軟體。在這些系統軟體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個練習題由淺入深地編進游藝機中,使學生枯燥乏味的作業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然後通過網路技術把作業送到一個個終端,這樣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就能充分發揮思維的能動作用。
從教師批閱作業的角度來看,利用網路技術可以極大地減輕教師批閱作業的勞動強度。隨著計算機向高級智能化的發展,計算機將最終代替教師批閱作業的工作。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將學生作業從網上發送到每一個學習點讓學生完成,每完成一個作業片斷,教師回收一次反饋信息,反饋回來的信息包括學生完成作業的成績和完成作業的情況分析。教師可及時把批改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於學生訂正和復習。考試和測試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教師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回收各個學習點上的學生考試或測試結果和考試結果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更新速度將來越來越快,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將層出不窮。而通過網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搜集、整理和存儲這些知識,使學生不斷地獲得親知識,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腳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培養出更多的有知識、有能力的優秀人才。

如不滿意,歡迎隨時追問。望君採納,O(∩_∩)O謝謝

G. 運用電教媒體,如何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回都要知道一些,什麼答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H. 如何發揮電化教育優勢,優化課堂教學

一、運用電教媒體,突出教學目標
在課堂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作文《記一次有趣的活動》中,目標中要求學會有順序地去觀察的方法。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學生對觀察的目的越明確,感知就越清晰。而小學生的觀察往往隨意性較強,抓不住重點,或是滿足於觀察事物的整體,獲取對事物的綜合印象,而忽視對事物具體細致 的把握,造成學生的觀察和表達都存在無序的問題。教學中,可通過錄像機等媒體,將要觀察的活動、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等反復播放,先讓大家整體觀察、整體認識,再讓學生抓住重點去觀察,看清活動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這樣的媒體使用,克服了觀察的盲目性,使學生學會了有序地觀察。
段落、篇章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段篇的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讀懂段落篇章的主要意思,而且要引導學生在讀段落篇章的過程中領悟讀段章的方法及作者的寫法。因此運用電教媒體,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有利於培養獨立閱讀段落篇章的能力,達到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又如小語第七冊《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可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讀明白的同學在圖上畫出爬山虎的腳。然後再把同學們的畫展示出來,集體討論交流。最後出示句子,說說這樣譴詞造句的好處。這樣形象直觀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
二、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而現代教學媒體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景象,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現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小學語文《觀潮》一課,將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壯觀天下的雄偉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臨其境。而課文中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描寫潮的樣子及潮的響聲尤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面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在教學中,可藉助錄音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聲音;藉助投影錄像,讓學生感受潮來時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的壯麗之美。通過創設視聽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電教媒體,渲染情感氣氛
小學生的情感極其豐富,易受感受感染,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到特定環境中去感受,去品味,達到渲染情感氣氛的作用。如教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學生對文中當時當地情景沒有感性體驗。這時教師藉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直觀信息,把學生帶入意境。上課前,教師先向學生播放震撼人心的貝多芬交響曲《葬禮進行曲》;同時,出示首都人民群眾冒著嚴寒向周總理靈車告別的錄像,引導學生觀察「長安街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的人群,觀察人們肩上纏著黑紗,胸前佩帶的白花。特別觀察人們「不約而同」脫帽痛哭的場面。這里,電教媒體以它特有的形式再現了真實情景,感染了學生,調動了情感,把學生與首都人民的情感距離拉近了,這樣有助於讀好課文。
四、運用電教媒體,培養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課中有許多審美的好教材,如《林海》、《五彩池》、《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展現自然美的課文。還有許多豐富生動的語句,詩情畫意是一大特色。藉助錄音、錄象、投影等多種教學媒體,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林海一碧千里的壯觀,五彩池奇異繽紛的美妙,再加上優美的樂曲,教師深情並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受到了美的情感感染,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祖國的思想感情。 、
實踐證明,現代教學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同時,對教學內容來講,教學媒體的運用是一種有效的認知工具。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I. 如何正確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電教手段越來越多地被鄉鎮學校的老師所認識、重視回和採用.運用電教媒體進行答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運用電教手段實施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即運用要適度.要選准運用電教手段的"切入點",即運用要適時.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閱讀全文

與談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