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學科思想

小學語文學科思想

發布時間:2021-02-12 08:31:07

『壹』 小學語文學科性質和要求

語文學科性質和要求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貳』 小學語文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分別知什麼

他們的分別就是一個是老子一個是兒子。
學科知識是兒子,教學理論是老子。

『叄』 小學語文教學理念有哪些

與時俱進,結合社會時代熱點
傳承優秀傳榮文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興趣。
兼容並蓄,不要隨便批判別人的思想。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之一是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內容蘊藏在語言文字之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語文教材的特點,充分利用滲透手段,通過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對於不同的教材,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使語文課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陣地。文章結合教學實踐,主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品析詞句,配合說練,滲透思想教育

品析詞句,理解教材中的課文用詞、語言,選擇合適重點詞句,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同時豐富語言積累並逐步感悟。學《鋤禾》這首古詩時,我抓住「粒粒皆辛苦」一句中的「辛苦」這個詞,師生共同討論:碗里的飯是怎麼來的?通過討論,學生知道農民伯伯耕地、耙地、播種、施肥、澆水、鋤草、收割、脫粒,最後媽媽做成飯,不知要經過多少人的辛勤勞動,才能吃到香噴噴的飯,從而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緊接著我又出示三幅圖讓學生口述作文,使學生把懂得的道理應用到實踐中去。第一幅圖上畫的是一個小朋友正在和媽媽一起吃飯,第二幅圖是小朋友把米粒撤在桌子上媽媽讓他背《鋤禾》,第三幅圖是桌子上沒有米粒了。學生看了圖後就會練習口述:小朋友背完《鋤禾》後,媽媽給他講愛惜糧食的道理。這個小朋友聽後想:是啊,每一粒糧食都來得多麼不易!我應該愛惜糧食。於是,他把撒在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拾起來。就這樣,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受到了感染,感情上受到了熏陶。

二、創設情景,培養想像力,滲透思想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進行想像,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續編故事,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使學生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課堂上這樣創設情景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剖析內心,培養思維能力,滲透思想教育

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在思維過程中實現的,而學生思維活動的正確展開,有賴於教師積極的引導。聽《英雄爆破手》故事,「導火線快要燒完了,爆破筒就要爆炸了,陶紹文還是使勁地頂著」,講到這兒,我啟發學生思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陶紹文會想些什麼?通過思考和老師的啟發誘導、講解,學生理解到:當時陶紹文想:不炸碉堡,部隊不能前進,整個戰斗不能勝利,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他想到的是祖國、是人民、是戰斗的勝利,唯獨沒有他自己。通過對人物行動思想的剖析,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從而讓學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立志向英雄學習,聯系生活,開拓視野。又如學了《童年的發現》一文後,我啟發學生想一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愛觀察的眼睛和會思考的大腦,自己在哪方面有所發現,寫成小日記記錄下來。這樣的作業,把學生的胡思亂想以書本上所學知識為引子,引導學生做科學的猜想,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作業要和生活巧妙聯系,還可以利於特定的節假日,如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等給孩子們留愛心作業,讓他們做賀卡,做小製作送給親人或老師。同時,讓學生關注有益的教育類節目,如看《開學第一課》《感動中國》等也不失有好的作業形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誦讀重點句,學習刻苦精神,滲透思想教育

誦讀語文中有關刻苦學習的句子,進行思想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用心地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每張畫上都畫了許多不同形狀的雞蛋」;「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聶耳把冬衣賣了,買了小提琴自己練,他拉琴時常常入了迷,忘了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這些句子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幾遍,達到經常用他人刻苦學習的精神鞭策自己,從而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提升思想認識。

五、展開討論,提高明辨能力,滲透思想教育

當前很多老師只重視基礎課,語文的教學忽視思想品德教學,往往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邊聽,一節課講完了,課本往書包里一塞,萬事大吉。雖然道理也聽懂了,但怎樣把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落實於行動,那又是一回事。我們培養的人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不光要智育好,更重要的是品德好。如學《我的哥哥》一課,我結合課文內容,提出討論題:「哥哥買電影票老老實實排隊傻不傻?」「犯了錯誤,做了錯事,只要別人不抓住,我就不承認,這樣對不對?」「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幫助別人這樣是不是傻的表現?」通過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使學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明辨了是非,作出道德判斷,樹立了榜樣,改正了缺點,提高了認識。討論的過程也就成了學生受教育的過程。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應認識到,教育的任務不是單純地傳播知識,而應是注重人的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教師應做到合理靈活運用教材,多方結合,充分發揮學科作用,不斷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有用人才。

『伍』 小學語文教師應崇尚怎樣的語文教學思想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版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權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想教育

一.把語文課上的品德教育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語文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語文

活動課和語文主題活動。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但這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目的是要

把學生的良好品德體現在生活實踐中使他們逐步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新人。

總之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圍繞培養目標狠抓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視品德教育以德育人。

在教育教學中要把德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重要位置注重寓德育於學科教學與學校的一切活動

中。 二.讓學生在情感參與中受到品德教育

語文教學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動人激發學生情感是影響學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一種強

大動力。因此要求教師在講課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參與講解中或褒或貶或抑或揚充滿激

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奮從而博得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如筆者在教學《別了我愛的中國》一文時用充滿激情的語調總結全文回顧這篇課文作

者離開自己的祖國心情異常復雜。這包括對親友送別的由衷感激對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

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眷戀對自己離國而去的深深自責對祖國前途命運的熱切希望。從整

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鄭振鐸先生的殷殷愛國志、拳拳愛國情。教師的激情

感染了學生使他們對作者無比熱愛祖國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根據語文課的特點還要注意讓學生在口誦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誦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作

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誦讀、思考、感悟這可能會收到比單純講解更

好的效果。 三.准確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我們把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的最佳結合點善於利用、挖掘教材中

的德育內容探索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教育的規律。語文教學對教育、引導、培養學生形成

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當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進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決於對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確與否這包

括三個方面

1.結合教材特點要准確。小學語文教材編選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側重

點教師應該從教材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的品質教育切忌牽強附會

悲慘命運就藉此教育學生熱愛新中國在他們的心靈播下熱愛新中國的種子。

2.把握教材德育內容要准確。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憑借在進行知識傳生作者描述故鄉楊梅的可愛實際是表達對故鄉的熱愛之情這樣課文的德育內容就把握

得比較准確了。 3.引導學生的認識要准確。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處於表面、簡單的水平這就需要教師 三.將品德教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訓練中

作者每寫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創作動機或闡明某種觀點或抒發某種情感或說明某

個道理不過這些內容不是像畫家和演員那樣直接用形象表現出來的而是以語言文字為中

介、蘊含在語言文字之中的。如何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加強思想教育呢正如杜甫的《春夜喜

雨》一詩中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潤物細無聲」恰恰可以成為寓德育於語文教學

中的一個特色。但語文教學過程要體現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統一。教學中我們讓學生理

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須在「有機滲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貫穿於教學的

全過程貫穿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從引導學生「讀文」入手進而達到「悟道」的目的。

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離。
確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准確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學習《董存瑞捨身炸碉堡》一文時學

生往往提出「董存瑞為什麼不想其它辦法炸碉堡為什麼用手托著犧牲自己呢」這時就需要

加以指導引導學生認識當時情況的緊急和董存瑞的獻身精神把學生從認識的偏差中拉回

來即可以在加深認識中受到教育。

『柒』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一、相關性

談到語文學科的性質,真可謂眾說紛紓。有人曾統計,僅1980年-1989年間公開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法》專著中,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表述竟有十二種之多。有人進一步從本質屬性和一般屬性上加以區分和概括。到底哪種表達比較正確呢?

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語文學科的質的規定性,其中「螺旋性」、「直線性」、「統一性」、「綜合性」、「知識性」、「科學性」等,顯然可以用以表述許多學科的特性,沒有將語文學科在「質」上與其它學科區分開來;其次從邏輯角度看,有人將「基礎性」和「工具性」、「綜合性」和「統一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等並列用於一種表述中,而這些概念本身界限模糊,有的甚至是交叉和包含關系的概念,這里一並使用,在邏輯上是欠斟酌的。

另外,「實踐性」、「技能性」都應歸之於語文教學操作原則與方法范疇,不是對語文學科的內質的界說。盡管如此,這些見解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語文學科從內到外的縱橫關系,包括語文內部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內容編排的前後關系,以及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與學習主體的關系等。各種關系無疑都是我們進一步探究語文學科性質所必須觸及的立體界面。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語文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語文老師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高耗低效」說再見。

語文課堂教學價值的價值體教學中,既要將語文知識與能力這一顯性目標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將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隱性目標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學生自身的感悟,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於語文一體。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二、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三、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四、統一性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7)小學語文學科思想擴展閱讀: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

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帶來新的挑戰。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捌』 小學語文學科特點有哪些

注重理解
文字優美
難易可控
練習繁多
記憶迅速
作業較少

『玖』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9)小學語文學科思想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拾』 於永正的教學思想過時了么,小學語文,語文課堂,語文

《語文標准課程》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即要求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更不是書本的奴隸,教師的「應聲蟲」,而是要體現出「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而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務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當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也就決定了教師這個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的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課文的閱讀不外就是知道裡面所講意思,存在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學語文簡直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如何促使學生重建學語文的興趣呢?這可要看教師的本領了--即如何運用教學藝術,創設良好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巧於點撥。從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語文教學在課堂上能愉快地完成。鑒於此,本人認為:若在課堂上貫徹「激發,引導,培養,實踐」這四法的教學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體精神。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一、 激發興趣,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
教學中,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最主要的條件是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興趣。「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激發其想像力和創造力。那麼,教師應如何激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呢?關鍵在於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每節課都需要根據各自不同的重點,精心設置,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氣氛。哪怕一幅畫,一個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了。如在教學課文《鯨》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鯨」字,然後叫學生議論,猜猜教師的用意。大家熱烈地討論著:「老師的大字寫得漂亮。」有的說:「鯨字有魚旁,但鯨不是魚。」有的說:「因為鯨是最大的動物。」這時學生的興趣應運而生了。都在猜教師的用意。我乘機讓學生速讀,瀏覽課文。體會老師的用意。課堂上,要放得開,就得讓學生自己提取信息。在學生知道鯨是最大的哺乳動物後,我馬上在「鯨」這個大字旁邊編上1、2、3、4、5、6、7。然後在「1」的旁邊引導學生寫上「大」,接著,讓學生分組各派代表上黑板寫上答案。興趣盎然的環境讓學生在愉悅中了解到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在激發興趣同時,我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找課外書或到網路查找最小的哺乳動物,把最感興趣的一點寫出來。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聯結起來,開拓知識視野,舉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優良契機,把握好這一契機的「火候」,就為培養學生的「要學」與「會學」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 引導自由閱讀,拓展思維的遷移與發散。
現代教育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學習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自然樂意去學;不感興趣的,如果強制他們去學,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引導學生自由談論,自由講述,自由提問,自由發表意見,就變成了逐步提高閱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智能結構,有目的地把學生引向目的地,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為了更好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還得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時,首先拋出趣味性濃的問題:「植物旅行靠的是啥辦法呢?」接著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孩子們聽,創設了良好的情景。學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媽媽對孩子們的關心喜愛。緊接著,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這些植物是怎樣出外旅行的呢?我們先來看看蒲公英。」教學操作辦法如下:
①學生自由朗讀。
②自讀自說,談談蒲公英出外旅行靠的啥辦法?
③教師指導朗讀:為了讓孩子順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媽媽特意給孩子准備了降落傘。(指圖)你覺得這位媽媽對孩子怎樣?(關心、喜愛)
④大家練習,比賽朗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動作)
如此引導,熏陶,學生稚嫩心靈體會了人間的母愛,情境達到了和諧統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學習任務,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既定思維產生發散與遷移:蒼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啥辦法?每個同學只需抓住其中一種植物來學就可以,還可以仿照教師抓住關鍵詞板書。這一任務交給學生,就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在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由表達中。本人認為:課堂上,教師不要作任何限制,只要學生能提問題就好。「質疑」與思考密切聯系,不會思考的人難以提出問題的。如在教《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有一學生提出:蒲公英的孩子離開媽媽去旅行會不會很傷心呢?作為老師的我能體會到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和眷戀,缺少獨立精神。對此,教師要運用教育機智,善於為學生解決問題,並能培養他們自強自立的素質。也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朗讀,自由提問,自由發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自主鍛煉思維,拓展思維,使思維素質產生發散和遷移。
三、 培養審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美好的。教師的責任在於如何讓學生感受美,體味美,弘揚美,從而熏陶、培養優良的品格情操。
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渲染教學氛圍,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益,達到培養審美情趣的目的。而審美情趣不僅來自視、聽等高級感官的感受,還要使這種感受貫穿到想像、情感、思維以及個性心理之中。這種貫穿性會使意識活躍起來,多種心理因素的自由相互作用,產生出一種輕松的愉悅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學生的情感是易於激發的,之所以對課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騰起崇敬之情,對祖國山河的壯美為之贊賞,對不幸人們的同情……都是為情所驅動而產生的體驗。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健康的情感(包括審美情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這得靠教師有目的的培養。我在教學中有如下體會:
1、因勢利導,善於點撥。
所謂「勢」即教材內容及學生心理。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內容中去領悟做人的道理。如教《我的戰友邱少雲》:先出示掛圖,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畫面(注意邱少雲的眼神與表情);再聽教材范讀。啟迪學生從視覺到聽覺這種高級感官來體會邱少雲在烈火燒身中所忍受的巨大痛苦。進而要學生進行想像,自覺對照,從不同的現實生活,不同的感受與邱少雲嚴守紀律的高尚品德相比。學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所以文道統一,德道兼備,殊途同歸。
2、熏陶感染,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作者的生花之筆,描繪了許多生動鮮明的形象,飽含豐富的情感。如教《桂林山水》時,我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配樂朗誦,讓學生寓樂於景,領悟「秀麗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意境。升騰起自豪感,而這秀麗的河山又來自於作家的妙筆,所以我注重從多個角度去熏陶學生感受各種美。
當然,脫離學生的實際去灌輸美,無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我覺得誘導從現實中發現美,才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從現實的感性中到達理性的審美觀,是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養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項長期性工作任務。
四、 注重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閱讀一向是語文教育的重頭戲。閱讀文章時,我要求學生能利用各種工具書,及圖書館、網路等多種渠道查閱各種信息。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個表現自我的平台。讓學生體會學習所帶來的滿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教《只有一個地球》時,我根據教材目的,讓學生聯系實際,就關於如何保護我們這一美麗的家園談談個人的觀點及保護措施。大家通過多種渠道查閱信息,准備充分材料。演講時落落大方,各自觀點不同,提出措施具有一定的實效性。這不僅是一種知識掌握的檢驗,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學科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