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二課文《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句子賞析
是不平凡的:
用肯定的判斷句「是……的」,加強語氣,全句直抒情懷,明確指出白楊的不平凡是作者贊美的宗旨。
是黃綠……大氈子:
用比喻句表現高原上黃土和綠麥的色彩。
那就是……然而實在是……
用「極普通」和「不平凡」相對比用肯定的判斷句加轉折詞把「極普通」與「不平凡」辯證地統一在白楊樹身上,加深了對白楊樹贊美之情。對全篇來說起了定下基調,領起全文的作用。
「像哨兵似的:」
「猛抬眼」,傲然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突然出現了。「我」的情緒由「懨懨欲睡」到「驚奇」的一叫,文章由低潮轉向高潮,眼前的景色由「單調 」的高原,忽又出現了奇峰。將讀者的視線由高原引向遠處的樹木,但又不直接指明白楊樹,而把突出點放在「我」的情緒轉變上,為下文白楊樹的出現起了渲染作用。又用問答句提醒讀者的注意,引起讀者的共鳴。這里「像哨兵」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極普通」:
以「極普通」來襯托白楊樹的偉大。偉大就寓於平凡之中。這里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
對白楊外形的具體描述,突出強調它的「力爭上游」和「倔強挺立」,這種擬人化的寫法是為了借物詠人,也為下面一層點明白楊的象徵意義打基礎。
這是雖在北方……一種樹:
這是一個單句,句子的重點在復雜的定語,它生動描繪了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韌不拔頑強奮斗的品質。
決不是平凡的樹:
作者,在第6小節中用否定句式:「決不是平凡的樹」情不自禁地進一步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比第4小節的語氣更進了一層。
沒有……虯枝:
兩個「沒有……」似乎要否定白楊樹的美,這是欲揚先抑。「但是……」一轉,變抑為揚,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卻是「偉丈夫」。
好女子,偉丈夫:
用擬人和對比的手法,進一步給白楊樹以高度的評價。以「好女子」和「偉丈夫」對比,突出白楊樹與眾樹不同。
作者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和其他樹種對比。指出白楊樹不是「樹中的好女子」,卻是「樹中的偉丈夫」。
但是它偉岸、正直……挺拔:
作者列舉了七個褒義詞熱情地贊揚了白楊樹的品格、氣質。「偉岸、正直、朴質、嚴肅、溫和、堅強、挺拔」,實際正是抗日軍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藝術寫照。這種把「樹」和「人」緊密聯系起來,由此及彼,就是借物詠人的寫法。
這里用了三個程度不同的關聯詞(「但是」,「也」、「更」)把三個句子變得曲屈波折,好像第一句是強調,中間一句是補充,而最後一句顯得特別強調。作者採用婉宕修辭手法,使句子的氣勢一低一高,由低顯示高;一張一弛,由緩和反襯高昂,用中間突出兩頭。這樣的句子,把白楊的品格,按照主次輕重,異常分明地表達了出來。
「難道你就……意志?」:
接連四個「難道」的反問句,像剝筍似的一層深似一層的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引導讀者去思考。第一個「難道」以反問句引人深思人和白楊的聯系,引起讀者的共鳴,為下文作鋪墊。第二個「難道」以反問句肯定白楊樹的不平凡品質,肯定白楊樹和北方農民之間的聯系。第三個「難道」以反問句進一步明確指出白楊樹象徵著堅強戰斗的抗日軍民。第四個「難道」以反問句肯定白楊樹的精神面貌,正是敵後抗日群眾的精神和意志。
四個反問排比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句法同中有異,點破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四句連貫有力,贊美之情到這里發展到頂點,這里也是思想內容的精華所在,展現了一種更為闊大更為深遠的境界。
作者安排四個反問句組成排比句的作用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楊樹象徵意義:
內容:從樹→農民→哨兵→精神和意志
字數:由第1句11個字,到第4句60個字。配合「只……只……」,「至少」,「竟一點也不」,「不更遠一點」等詞語力度逐漸加大!這組排比反問句,結構相似而有變化,內容相近而不斷深化,含意雋永,發人深思。至此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已清楚明確,即本文歌頌和贊美的真正對象是:「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和抗日軍民。
作者所以用反問句而不用陳述句,目的是加強借物詠人的語氣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
作者用倒裝的因果句說明贊美白楊「不平凡」的原因,點明白楊的象徵意義,把抒情推向高潮。
兩個「相似」是排比句。
它不但象徵了……尤其象徵了……的精神
「不但象徵……尤其象徵」進一步寫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說明贊美白楊樹的原因。
兩個「相似」是排比句,「不但……尤其……」是散句,句式富於變化,與感情的波瀾起伏相適應。
去贊美……白楊樹
將白楊和楠木對比。對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表示憤慨鄙棄之情,深化主題。以昂揚的調子高聲贊美白楊樹,結束全文,與開頭呼應。最後「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是用詞氣高昂的祈使句來「高聲贊美」白楊,立場鮮明,感情十分熾烈!
黃與綠……行駛:
這個長句,開頭有三個短句——第一個短句寫色彩,第二個短句寫寬廣,第三個短句寫平坦。把看到的自然界的特點,筆姿凝煉的反映出來,如見其形。接著是個假設關系的復句,把主觀的感覺寫出來,再由主觀上的感覺反襯高原的廣闊,句子參差,對比鮮明,顯得特別靈活。寬廣的黃土高原逼真地顯現在眼前。
它的寬大……倒垂了:
這句句子,先是正面說,正說不夠,再反過來說,修辭上屬對比反襯。寫上「沒有」斜生,從邏輯上講排除一種不可能性。排除甲,就是加強乙,「沒有斜生」到「沒有倒垂」,程度加深,排除力量加強,因而反襯力量也就更強,句子表達得更有力量。
然而剎那間……叫了一聲的:
這兒一問一答。這樣的設問,使答句詞氣顯得肯定、鄭重。一個長句之後一個短句,使短句表達得緊湊有力。答句採用「是……的」句式,完全是為了強調。句子里的「是」借用判斷形式表示肯定,加強語氣,它並不和後面的「的」組成「的」字結構,而是語氣助詞,表示肯定語氣。「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這種排列,從數量上看,是一種遞減,而白楊的形象從群象到個別,卻逐步清晰高大。數量上的收縮,又是為了放縱,當我們讀到「傲然地聳立」的時侯,就有奇峰突起之感。加上恰如其分的比喻,由表及裡地顯示了白楊的勃勃英姿;再用「懨懨欲睡的情緒」作反襯——所有這些,都突出了使人「驚奇地叫了一聲」的原因。
這個句子的主要特點是意思一句句加深,語氣一步步高昂(配合朗讀更可以顯示其特點),作者採用層遞手法,著力寫白楊頑強向上生長發展;它越是向上生長,越冒風險;越險,它卻越向上。「哪怕」句是表示無條件的條件句,採用這種方式,更能體現白楊不講條件奮不顧身的崇高品質。
那也是直挺秀頎的:
「也是直挺秀頎的」這是從外表上和白楊作比較說的。我們可以把作者要表達的意思理解為這樣的轉折復句:「雖然楠木的外形和白楊一樣,『也是直挺秀頎的』,可是……」作者把前一分句明寫,後一分句卻略去不寫,讓讀者去思考,體會蘊含在前一分句中的豐富的含意。作者要表達和強調的正是後一分句的意思。這一意思一方面說明了白楊不但「直挺秀頎」,而且它有「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它「極易生長」、「極常見」、「極普通」為廣大勞動人民提供著木材,勞動人民喜愛它。可見「那也是直挺秀頎的」一句,明寫兩種樹的「形似」,暗寫兩種樹的「神異」。寫「形似」是為了突出「神異」。這括弧中的一句對楠木來說是形褒神貶,明揚實抑,對白楊來說,則是一種側面烘托,進一步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的性格和精神。另一方面,用「也」這個副詞構成「也是直挺秀頎的」句子,說明二者外形雖然相同,內質卻迥然有異,表示了對楠木——象徵國民黨反動派的有力諷刺
② 誰有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13-14課的讀讀寫寫,就是背影和白楊禮贊的那課,有的話就把圖片發過來吧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