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文 壺口瀑布 第十自然段給人的感受是什麼
梁衡,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 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人人皆可為國王》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壺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晉祠》《夏》《覓渡、覓渡、渡何處?》《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壺口瀑布》被選入上海初一第一學期課文。 《青山不老》被選人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夏感》被選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㈡ Who 知道黃河象的資料
黃河象的資料:
黃河象屬長鼻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絕滅的一種大象。門齒粗大,平行排列,彎曲度小。頭骨正方形,額面平緩,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狀韌帶窩。枕骨過度緩慢。有7個頸椎,20個胸椎、5個腰椎。背脊單峰,最高點在肩部。四肢粗壯,腳為五趾。臼齒齒冠較低,釉質層較厚。它的各個部位骨胳的骨縫、骨骺均和相鄰的骨體完全癒合。它的軀體龐大,門齒粗長,髖臼支前後彎曲明顯,閉孔狹長,盆腔面不夠光滑,呈梨形。
1973年,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幾位農民在挖掘沙土時,忽然發現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後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挖掘下,化石終於全部露出:這是一頭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裡,腳踩著石頭。這具化石被命名「黃河象」。它身高4米,體長8米,象牙長達2米多,好像兩把長劍,所以又叫劍齒象。劍齒象在幾百萬年前分布很廣,在外國也發現過它的化石。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劍齒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黃河象化石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為這具化石是在黃河區域被發現的,所以命名為「黃河象」。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就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人們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頭大象正昂首闊步向前跑。
科學家假想這具黃河象化石的來歷。200萬年前的一天,碧空萬里無雲,太陽炙烤著大地,荒草叢似乎要燃燒起來。幾棵櫟樹呆立不動,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鴕鳥走來走去。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流去。
一群黃河象,在一頭老年公象的帶領下,撲踏撲踏地從遠處走來了。疲勞和乾渴,把他們折磨得有氣無力。一望見前邊有一條小河,它們就高興地跑起來。
老象跑在前頭,最先來到河邊。它伸長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 它夠不著,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進水裡,美美地喝一頓,再洗個澡,那才涼爽呢!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石頭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腳來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進河裡,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進去。又爛又軟的淤泥怎麼承受得住這樣的老象呢?不一會兒,老象身子一側,載進河裡。它使勁掙扎,但是越掙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裡猛灌進去。
緊跟在後邊的象群,驚恐地望著在淤泥里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終於不能動彈了。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被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它的屍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卻慢慢地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
200萬年過去了,大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嶺聳出了地面,一條新的大河又從老象安息的地方流過。
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的一些農民在這里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後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下進行挖掘 。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裡,腳踩著石頭。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像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從它各部分骨頭互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出它死後沒有被移動過。1973年,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幾位農民在挖掘沙土時,忽然發現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後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挖掘下,化石終於全部露出:這是一頭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裡,腳踩著石頭。
這具化石被命名「黃河象」。它身高4米,體長8米,象牙長達2米多,好像兩把長劍,所以又叫劍齒象。劍齒象在幾百萬年前分布很廣,在外國也發現過它的化石。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劍齒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據推測,在300萬年前,甘肅地區不像現在這樣乾燥,到處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隻劍齒象在河邊飲水時,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漸被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泥沙堆積的越來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經過復雜的地質演變,這一地區被抬升為高原,黃河象得以重見天日。
黃河象化石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國十分有名,中國小學語文教材中,就專門有一篇課文講述了黃河象的故事。黃河象化石目前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中。 1973年,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幾位農民在挖掘沙土時,忽然發現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後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挖掘下,化石終於全部露出:這是一頭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裡,腳踩著石頭。這具化石被命名「黃河象」。它身高4米,體長8米,象牙長達2米多,好像兩把長劍,所以又叫劍齒象。劍齒象在幾百萬年前分布很廣,在外國也發現過它的化石。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劍齒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黃河象化石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因為這具化石是在黃河區域被發現的,所以命名為「黃河象」。
㈢ 語文點擊壺口瀑布
一、《壺口瀑布》篇目解讀
【作者介紹】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
【走進課文—《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位於山西吉縣,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黃河水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 ,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於十里龍槽, 據說,此景如壺注水,故名「壺口」。這是何等壯觀的巨壺啊,有如神來之手掂起一壺黃水傾天而倒,看那沖天的巨浪咆哮著、翻滾著、噴射著,猛烈地左擊右打兩邊的石壁,狂放地奔騰向前,像濁流化成的利劍,劃開兩岸的河床。走進瀑口,只見激浪滔天,水氣彌漫,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雲煙之勢。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見高遠奮發的黃河像捲起一陣颶風,急速地從身邊呼嘯而過,彷彿一不留神,就會被激流捲走。夏秋兩季,壺底急升隨風而動的彩虹,使懸瀉天地間的瀑布更具雄渾的美感。
【主題思想】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通過寫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品質,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剛強的民族精神。
【重點講解】
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作者記錄下兩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細致地描繪了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並賦予了黃河一種剛柔並濟、不折不撓、頑強反抗、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文章對壺口瀑布進行了兩次描寫。
第一次:略寫雨季中的壺口瀑布。
首先通過他人的告誡側面烘托壺口瀑布的凶險。其次從正面多角度(視覺、聽覺、感覺)描寫壺口瀑布動人心魄的聲勢,為後文具體描寫壺口瀑布的波瀾壯闊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開始就在讀者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具體描寫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
作者從異常開闊的谷底下到鋪滿堅實而又松軟細沙的溝底,再一直到河心的「龍槽」處,這里便是「壺口」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如千軍萬馬,飛賓士騁,波濤洶涌,威武雄壯,展現了黃河奔騰激越的浩大聲勢。接著作者又把筆墨集中在對龍槽壺口河水的描寫:義無反顧朝前奔涌的黃河河水到了壺口,就如被勒住了韁繩的烈馬,一下子被壺口這個大洞拽了進去。此時的河水順勢而下,一跌、兩跌、三跌、四跌,碎成點,碎成霧,壺口容不下,它再朝兩邊涌,凝重、猛烈,其勢驚人,無堅不摧,作者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眼前這小小的壺口一下子集
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由物及人,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看完河水,作者又把視線轉向腳下的石頭。石頭被鑿得窟窟竅竅,被漩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甚至整個龍槽被切出一道深溝。不難看出,作者極力刻畫石頭的最終目的還是在寫河水,間接地突出了河水無與倫比的力量。作者又把人的精神賦予水,至柔至和的水被壓迫到一定程度,會奮力抗爭。她有強大的忍耐力,她勇於反抗,她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結尾處,作者通過議論抒情,再一次借著壺口瀑布雄渾磅礴的氣勢,驚心動魄的場面由衷地贊美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壺口瀑布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技法探究】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文中有對壺口瀑布的正面觀察與描寫,還有側面烘托,如開頭有人告誡河灘的凶險,當地人關於「溝底漩渦把一頭黑豬渾身的毛拔得一根不剩」的傳說,還有對窟窟竅竅的石頭的描寫,都是從側面描寫烘托壺口瀑布無堅不摧令人震撼的力量,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寫景往往不是單純地展現景物獨有特點,它融人了作者的情懷以及抱負。課文在描寫壺口瀑布時,就寄寓了作者的驚嘆贊美之情。在全文結尾處,藉助抒情議論,由小小的壺口瀑布感悟到黃河寬厚博大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民族歷經艱難、寧折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抒發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贊美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難點解析】
如何理解文章最後一段「黃河博大寬厚……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作者不僅從威武雄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中看到了祖國錦綉的山河,更賦予了黃河一種精神一一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不拔、勇於反抗、不被任何困難嚇倒的民族精神。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這正是作者欲通過本文向讀者傳遞的主旨。
【思路梳理】
初識壺口
1、作者曾兩次到過壺口瀑布,初次相識,壺口瀑布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帶著問題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壺口瀑布危險、氣勢磅礴等特點。注意作者此處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當時作者的感受。
再訪壺口
1、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麼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看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再訪壺口。
2、這一次,壺口瀑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初步感受到的依然是瀑布的浩盪聲勢。初識壺口作者只敢遠觀,現在是近看,更為細致,要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對重點句應反復品味。
3、黃河在這里僅僅展現它的陽剛之美嗎?
找到第四自然段描寫河水的其他形態。
4、為什麼作者將水的各種形態與人的各種感情聯系起來?
總結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別從河床、水流、石頭角度描寫黃河之水,黃河既壯美,又優美,堪稱剛柔相濟。
【感悟主旨】
通觀全文,作者只是向我們介紹壺口瀑布這一風景名勝嗎?他在寫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理解「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復,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深意。
【拓展思考】
黃河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正像一個人經歷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請談談我們中華民族有哪些經歷能體現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㈣ 小學語文的,請問介紹風景名勝的片段有那些
1.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 23.雞公山風景名勝區
2.承德避署山莊外八廟風景名勝區 24.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
3.秦皇島北戴河風景名勝區 25.嵩山風景名勝區
4.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26.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
5.恆山風景名勝區 27.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6.鞍山千山風景名勝區 28.衡山風景名勝區
7.鏡泊湖風景名勝區 29.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
8.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 30.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
9.太湖風景名勝區 31.峨眉山風景名勝區
10.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 32.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
11.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33.黃龍寺--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12.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34.重慶縉雲山風景名勝區
13.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35.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
14.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36.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
15.黃山風景名勝區 37.黃果樹風景名勝區
16.九華山風景名勝區 38.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
17.天柱山風景名勝區 39.大理風景名勝區
18.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40.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
19.廬山風景名勝區 41.華山風景名勝區
20.井岡山風景名勝區 42.臨潼驪山風景名勝區
21.泰山風景名勝區 43.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22.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 44.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國務院1988年8月1日批准)
1.野三坡風景名勝區 21.膠東半島海濱風景名勝區
2.蒼岩山風景名勝區 22.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3.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 23.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4.鴨綠江風景名勝區 24.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
5.金石灘風景名勝區 25.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6.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 26.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7.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 27.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
8.松花湖風景名勝區 28.花山風景名勝區
9.「八大部」--凈月潭風景名勝區 29.貢嘎山風景名勝區
10.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30.金佛山風景名勝區
11.蜀崗瘦西湖風景名勝區 31.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
12.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32.織金洞風景名勝區
13.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 33.沅陽河風景名勝區
14.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34.紅楓湖風景名勝區
15.琅琊山風景名勝區 35.龍宮風景名勝區
16.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36.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
17.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 37.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
18.太姥山風景名勝區 38.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
19.三清山風景名勝區 39.雅礱河風景名勝區
20.龍虎山風景名勝區 40.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
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國務院1994年1月10日批准)
1.盤山風景名勝區 19.九宮山風景名勝區
2.嶂石岩風景名勝區 20.韶山風景名勝區
3.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21.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
4.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22.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
5.鳳凰山風景名勝區 23.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
6.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 24.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
7.莫干山風景名勝區區 25.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
8.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26.赤水風景名勝區
9.雙龍風景名勝區 27.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
10.仙都風景名勝區 28.騰沖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
11.齊雲山風景名勝區 29.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
12.桃源洞—鱗隱石林風景名勝區 30.九鄉風景名勝區
13.金湖風景名勝區 31.建水風景名勝區
14.鴛鴦溪風景名勝區 32.寶雞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15.海壇風景名勝區 33.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16.冠豸山風景名勝區 34.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17.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35.青海湖風景名勝區
18.隆中風景名勝區
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共32處)
(國務院2002年5月17日批准)
北京市
1.石花洞風景名勝區
河北省
2.西柏坡———天桂山風景名勝區
3.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
內蒙古自治區
4.扎蘭屯風景名勝區
遼寧省
5.青山溝風景名勝區
6.醫巫閭山風景名勝區
吉林省
7.仙景台風景名勝區
8.防川風景名勝區
浙江省
9.江郎山風景名勝區
10.仙居風景名勝區
11.浣江—— —五泄風景名勝區
安徽省
12.採石風景名勝區
13.巢湖風景名勝區
14.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名勝區
福建省
15.鼓山風景名勝區
16.玉華洞風景名勝區
江西省
17.仙女湖風景名勝區
18.三百山風景名勝區
山東省
19.博山風景名勝區
20.青州風景名勝區
河南省
21.石人山風景名勝區
湖北省
22.陸水風景名勝區
湖南省
23.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24.良山風景名勝區
廣東省
25.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26.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重慶市
27.芙蓉江風景名勝區
四川省
28.石海洞鄉風景名勝區
29.邛海———螺髻山風景名勝區
陝西省
30.黃帝陵風景名勝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1.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名勝區
32.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
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江蘇省:三山風景名勝區
浙江省:方岩風景名勝區;百丈漈——飛雲湖風景名勝區
安徽省:太極洞風景名勝區
福建省:十八重溪風景名勝區;青雲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省:梅嶺——滕王閣風景名勝區;龜峰風景名勝區
河南省:林慮山風景名勝區
湖南省:猛洞河風景名勝區;桃花源風景名勝區
廣東省: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湖光岩風景名勝區
重慶市: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四川省:白龍湖風景名勝區;光霧山——諾水河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風景名勝區;龍門山風景名勝區
貴州省:都勻斗篷山——劍江風景名勝區;九洞天風景名勝區;九龍洞風景名勝區;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
雲南省:者黑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陝西省:合陽洽川風景名勝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賽里木湖
㈤ 請知道大師們幫忙列出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本里出現過的中國旅遊地,我想把這作為要帶孩子去的地方。謝謝!
桂林,紹興,上海,北京,敦煌,南京,哈爾濱,成都,拉薩,香港,澳門,黃山,泰山,華山,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大理,西雙版納,杭州,蘇州,揚州,內蒙古,暫時記得這些,希望能幫助你!
㈥ 十七課夏的作者梁衡的資料
梁衡:
當代作家,山西霍縣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壺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壺口瀑布》被入選上海初一第一學期課文。
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 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