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6年人教版高中一年級語文知識點
第一冊
1、毛澤東,字潤之,代表作《沁園春•長沙》。
2、戴望舒,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3、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別康橋》。
4、艾青(1910.3.27—)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創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5、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擅書法,世稱「書聖」。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代表作《蘭亭集序》。
6、王維(?~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代表作《山居秋暝》《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7、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屬江西)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王文公。代表作《游褒禪山記》。
8、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代表作有《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9、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10、夏衍(1900-1995年),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包身工》。
『貳』 人教版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後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採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於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麼?
文言文閱讀(5題,21分)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預備知識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3.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糶(賣米);糴(買米);穰(與農事有關);禳(與祭示有關);覲(拜見)。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對稱詞語和句子中處於對稱位置的詞語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利用音形關系,通假推測。高考題:此除蝗蟲誼(通「意」,意思)也。
【相關知識】
一詞多義的產生:①詞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②詞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③詞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詞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⑤詞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在關系識記)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重點掌握黑體詞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課(督促勸說)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逸(馬脫了韁繩、放縱)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對(回答或對話)如(到、往)掾(古代屬官的統稱)工(工匠、精巧、擅長)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容(寬容、或許、許可)貸(借出借入,寬容)獄(官司、案件、監牢)白(告訴)與(贊揚)多(贊揚)遽(急速、就、恐懼)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給(食用豐足)按(追究、考察、調查)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執(捉拿)延(延請)省(減免)謝(道歉、推辭、告訴)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臉紅)竟(結束、完)坐(因……而犯罪、因為)甫(才)尋(不久)造(造訪)過(拜訪、責備)弒(子殺父、臣殺君)用(財用、因為)
4.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
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⑴虛實意識:
⑵結構意識:
⑶句位意識:
(4)呼應意識:
(5)語氣意識:
附:考綱所列18個虛詞:
⑴而①連詞:表並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問代詞:「什麼」、「哪裡」;「為什麼」、「怎麼」。②副詞:「多麼」。
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於」、「在」、「從」。
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於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⑹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②連詞,表並列,「又」;表遞進,「並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
③助詞,用於句首。
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於、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裡,怎麼;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於之」;④作形容詞詞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於」;表對象,「跟」、「和」;
表時間、處所,「於」。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並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於是,就」。
(14)於介詞⑴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於」、「由於」;
⑵表比較,「比」;⑶被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
表並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後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後,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後,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後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5.性格表現題(句式題,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對六個句子進行三點審查:一審是直接還是間接;二審對象,看是不是題干中說的人物;三審性質,看是不是題干所說的性質特點。最後用排除法選擇。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評價文言文的觀點態度,必須堅持:⑴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既要注意評價者觀點態度的積極意義,又要注意評價者的時代局限性;(2)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貶低。(3)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看評價者對人民的態度;看評價者對統治者的態度;看作品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看作品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
古今異義幾種情況:
①詞義的縮小。②詞義擴大。③詞義的轉移。④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⑤古今同形異義。如「請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指」(指出)和「示」(示意給人看)
常見古今異義如下:
1親戚2妻子3中國4所以5無論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實10春秋11結束12約束13中原14烈士15犧牲16雖然
17不好18根本19學者20地方21山東22縣官23致意24從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憐29以為30從而31至於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進37即使38向來39因為40老大
6.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7.文言文斷句與翻譯題
(1)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於、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
2.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後找賓語。
3.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准確性更高。
4.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
5.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後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
能承前啟後,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於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譯題:
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賦分點:
1.譯准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准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准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備查知識1: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徵狀態,」。B>表態度、方式,C.表工具,D.表處所E.表趨向,。F.表頻率,
(2)形容詞的活用:①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其旁條」、「四美具,二難並」。②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3)動詞的活用:①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②動詞活用為名詞,
備查知識2: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二)被動句:
(1)單獨用「於」「受」「見」或組合成「見……於……」,「受……於……」表判斷。(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3)「被」((4)意念被動(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2)省略賓語(3)省略介詞」。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五)定語後置:
(1)者(3)……之……者:「(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後置:
(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備查知識3:常見固定結構(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麼……?)②何所……?(所……是什麼?)③奈何……?(……怎麼辦?為什麼……?)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麼能……呢?)
②何……為?(……干什麼呢?)
③何……之有?(有什麼……呢?)
④如之何……?(怎麼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哪裡……呢?……哪裡呢?)
⑥安……哉(乎)?(哪裡……呢?)
⑦不亦……乎?(不是……嗎?)
⑧……非……歟?(……不是……嗎?)
⑨寧……耶?(哪裡……呢?)
(10)顧……哉?(難道……嗎?)
(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
①何其……也!(怎麼那麼……啊!)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
④一何……(多麼……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何乃:豈只是;為什麼竟。、既而:隨後,不久。既……且……:又……又…乃爾:竟然如此,這樣。然而:這樣卻;但是。,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如果這樣,那麼。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謂:所說的,所認為。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無庸:不用,無須。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之於:對……的態度,同……相比
第二板塊:語言知識與運用(27分)
高分口訣:審題干,明確答題方向審題文回應暗含要求
1、字音字形辨析題:(注意:語音不考慮聲調,錯別字今年不單獨命題。)
字音題:【答題技巧】(1)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2)廣東人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塞擦音的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後響復韻母的「ie」與「uè」難度很大,必須矯正。(3)善用排除法。
【答題知識】①正確把握形聲字的讀音,利用形聲字聲旁能表讀音的功能識記一些難讀字,如:屣xi、猙zhen;記住形聲字的聲旁字與字的讀音不一致的字,如:諂chan、陷xian、焰yan、旖yi、嗔chen。②注意區別形近字,如:「刺」與「剌」、「陡」與「徙」、「贏」與「羸」。③注意多音多義字的讀音。多音多義的讀音是考查的重點。多音常常是因為「多義」,所以因義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譯語素時讀ka,卡車、卡賓槍,取和「不暢通」有關義項時,讀qia,關卡、發卡、卡殼。④注意口語與書面語的讀音區別,如「哈」,書面語中讀ha,在方言或口語中讀ha或ha;「露」,書面語中讀lu,口語中常讀lou。⑤注意一般詞語與專用詞語的讀音區別,如:街談巷xian議、巷han道。
字形題【答題技巧】基本方法為以「義」定「形」。(1)從形旁入手。如「弩」和「駑」,「肓」與「盲」。(2)從詞義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從詞語的結構入手。如「文過飾非,幽愁暗恨」,並列式詞語,「文」和「飾」,「幽」與」暗」互訓。再如:窮形盡相、和顏悅色等。(4)從成語的出處入手。如:察言觀色、墨守成規等。
(一).把握詞義
(1)從詞義的輕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個同義詞一個比一個程度重;
(2)從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場面
(3)從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護」與「庇護
(4)從詞語適用的對象不同的角度辨析。(5)從詞義的側重點不同的角度辨析。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對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換」,前者多與表示比較「虛」的一些事物的名詞搭配,如交流體會,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後者則往往與表示「實」的一些事物的名詞搭配,如交換場地,交換物品等。
(2)詞性和語法功能也不同,如「誕辰」和「誕生」、「創見」和「創建」、「品位」和「品味」三組同義詞,前者為名詞,主要做主語、賓語,後者為動詞,主要做謂語。
(三)體悟語境
詞語的運用與語境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一個詞語有其基本意義,但放到一定的語境中,又往往有語境義,即產生的特寫意義和臨時意義。
3.成語辨析題
【答題經驗】(1)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3)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答題知識】搞清成語意思(本義引申義比喻義)是前提,考察語境是基本切入點。重點:(1)注意易望文生義的成語。(2)注意有兩個意義的成語。(3)注意含有相同語素的成語是否混用。(4)注意成語潛在的褒貶色彩。(5)注意成語的固定陳述對象。(6)注意謙敬成語是否誤用。(7)注意只用於否定句的成語。(8)考慮成語的語法特點(詞性,搭配以及和前後語境是否重復或矛盾)。
A.謙敬成語:
『叄』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考語文論述文知識點總結
4we6tg]=rwe8gy6
『肆』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離騷知識點
知識點嗎,555我們老師都不講,不過哦,我知道一定要記住關於屈原的文學常識,及離騷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伍』 速求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 蜀道難原文及譯文
蜀 道 難
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帝王,他們開國的事業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的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後才有一條天梯似的棧道互相鉤連。上有那駕著六龍的日車也要回頭的高峰,下有那奔騰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連高飛的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發長嘆。
西行的人啊,你什麼時候回來呢?這可怕的蜀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的跟著雄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山峰連著山峰,離天還不到一尺遠,千年枯枝倒掛在懸岩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沖得山岩震,推著巨石轉,好一似雷霆回響在這萬壑千山。「蜀道是這樣的艱險啊!可嘆(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了什麼?」
劍門關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險。一人來把守,萬人難過關。把關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為禍患。行人來到這里,早上要防備猛虎的襲擊,晚上要警惕長蛇的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時刻要擺人肉宴。被它們殺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萬。「錦城雖說是個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當我踏上歸途回身西望,還止不住連聲長嘆。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登高》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琵琶行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裂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衫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叫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首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期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聲,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譯文: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
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
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
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
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
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
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
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
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
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唱罷曲子,曾贏得曲師的贊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
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臟了血色羅裙。
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
同屬的姐妹嫁給了軍人,老鴇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
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里。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
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盪盪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
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
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
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卧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
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
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
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
凄凄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
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寡人之於國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
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飢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的地方,同時把黃河以東地方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的地方。黃河以東的地方遇到飢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節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荀子?勸學篇>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繩,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准了,即使再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過秦論
原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舉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以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文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並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斗。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並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佔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合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部隊結成聯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丟失一支箭那樣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了。這樣一來,縱約解散了,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秦有富餘的力量利用對方弱點來制服他們,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屍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麼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寶座來控制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下級官吏處理。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著名的城邑,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踏上華山修城牆,借用黃河做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牆,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銅牆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都帶著糧食,影子似地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可以斷言,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不是弱小得(無力抵抗),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卒子的(作戰能力)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於)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麼呢?假使拿東方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淵之別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區之地,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後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用崤山、函谷關作為宮牆;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陸』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新課標人教版
1. 魯 迅:
l 《記念劉和珍君》,作於1926年,悼念劉和珍,針對三·一八慘案,抨擊段祺瑞執政府。選自《華蓋集續編》。
l 《為了忘卻的記念》,作於1933年,悼念1931年被殺害的左聯五烈士柔石、白莽、馮鏗、胡也頻、李偉森。抨擊國民黨政府。選自《南腔北調集》。
l 《祝福》,選自《彷徨》,作於1924年。
l 《葯》選自《吶喊》,作於1919年4月。
l 《中國小說史略》,我國第一部小說專史。
l 《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魯迅的第一部白話小說,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
l 魯迅的第一篇小說是文言小說《懷舊》。
l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l 散文集:《朝花夕拾》。
l 散文詩集:《野草》。
2. 金聖嘆:(1608—1661),名人瑞,字聖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
3. 劉 勰:
l (約466—約539),字彥和,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
l 《文心雕龍》,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巨著。
4. 汪曾祺:
l (1920—1998),江蘇高郵人,作家。
l 《胡同文化》,散文。
l 小說《受戒》《大淖記事》。
5. 茨威格:
l (1881—1942),奧地利作家。
l 《世間最美的墳墓》,散文。
6. 列夫·托爾斯泰:
l (1828—1910),俄國偉大作家。
l 三大小說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7. 喬治·桑:
l (1804—1876),法國女作家。
l 《冬天之美》,散文。
l 長篇小說《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
8. 《左傳》:
l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l 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l 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次。
l 《左傳》善寫戰爭,寫了400多次戰爭。
l 《左傳》善於刻畫人物。
l 《左傳》對司馬遷寫作《史記》,對司馬光寫作《資治通鑒》有直接影響。
l 《燭之武退秦師》《曹劌論戰》。
9. 《國語》:
l 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古代國別體史料匯編。
l 記載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間周、魯等八國史實。以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各國貴族言論為主。
l 《國語》內容可與《左傳》相參證,所以有《春秋外傳》之稱。
l 《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上》。
10. 《戰國策》:
l 記載西周、東周、秦、齊等國歷史的著作,以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謀議或辭說。
l 國別體。
l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
l 《觸龍說趙太後》,選自《戰國策·趙策》。
11. 《論(lún)語》:
l 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l 第一部語錄體。
l 作者:是孔子弟子包括再傳弟子寫下來的。
l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l 孔子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l 《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
12. 孟 子:
l 孟子:(前372—前289),山東鄒縣人。
l 《孟子》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
l 第一部對話體。
l 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
l 孟子的政治主張是「仁政」。
l 後世常「孔孟」並稱,也被稱為「亞聖」。
l 《寡人之於國也》《齊恆晉文之事》《孟子見梁襄王》,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l 《庄暴見孟子》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l 另選有:《齊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13.荀 子:
l 荀況:(約前313—前238),戰國末期思想家。
l 《荀子》,荀況著,一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
l 《勸學》,節選自《荀子·勸學》。
14.庄 子:
l 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道家思想家。
l 《莊子》,莊周及其門人以及後學所著。
l 《秋水》,節選自《莊子·秋水》。
l 《逍遙游》節選自《莊子·逍遙游》,是《莊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15. 賈 誼:
l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政論家、文學家。
l 《過秦論》,選自賈誼《新書》。《過秦論》有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
l 《過秦論》:政論文。
16.司馬遷與《史記》:
l 《史記》的撰寫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l 《史記》內容:敘寫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歷史。
l 體例:紀傳體通史。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l 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歷史著作,開創了紀傳體「正史」的先河。
l 《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
l 魯迅評《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l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l 《報任安書》,節選自《昭明文選》。
l 《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17. 王羲之:
l (321—379),字逸少,東晉琅邪人(現在山東省臨沂縣)人。
l 善書法,有「書聖」之稱。作過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l 《蘭亭集序》,書法上也稱《蘭亭序》,選自《晉書·五羲之傳》。
18.陶 潛:
l (365—427),東晉末年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
l 《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
第二冊
19.裴多菲:
l (1823—1849),匈牙利著名愛國詩人。
l 《自由與愛情》《我願意是急流》。
20. 錢鍾書:
l 學術著作有《談藝錄》《管錐編》。
l 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主人公是一些歸國留學生)。
21.盧 梭:
l (1712—1778),法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l 代表作:《愛彌兒》《懺悔錄》。
22. 孫 犁:
l 散文《黃鸝》,選自《晚華集》。
l 短篇小說《荷花澱》(與短篇小說《囑咐》並稱為姊妹篇),選自《白洋淀紀事》。主人公: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體形象。
l 白洋淀派代表作家,與山葯蛋派趙樹理齊名。
23.王 勃:
l (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l 初唐文學家。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首。
l 《滕王閣序》,選自《王子安集》(字命名)。
24.韓 愈:
l (768—824),字退之,河陽(現在河南孟州)人。
l 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l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l 《師說》,選自《昌黎先生集》(以祖籍命名)。
l 《祭十二郎文》,選自《全唐文》。
25. 六藝經傳:「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
26.杜 牧:
l (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西安)人。
l 小李杜: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
l 《阿房宮賦》,選自《樊川文集》(以住地命名)。
l 《過華清宮》,選自《樊川詩集》。
27.蘇 洵:
l (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現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自號「老泉」。
l 《六國論》,選自《嘉祐集·權書》(年號命名)。
28.王安石:
l (1021—1086),字介甫,北宋臨川(現在江西臨川)人,政治家、文學家。
l 《游褒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l 《桂枝香·金陵懷古》,選自《宋詞三百首箋注》。
29. 歐陽修:
l (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水(現在江西吉水)人,文學家、史學家。
l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主張文道合一。
l 著有《歐陽文忠公集》(謚號命名),《新唐書》(與宋祁等合寫),《新五代
l 《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l 《伶官傳序》,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
30.蘇 軾:
l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l 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格,自成一家。
l 與江西詩派宗主黃庭堅同為北宋影響最大的詩人。
l 《石鍾山記》,選自《蘇東坡全集》。
l 《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選自《東坡樂府》(詞集)。
l 《赤壁賦》,又稱「前赤壁賦」。
31.歸有光:
l (1506—1571),字熙甫,號震川,明代崑山(現在江蘇崑山)人,世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文學家。
l 《項脊軒志》,選自《震川文集》(以號命名)。
32.張 溥:
l (1602—1641),字天如,明代太倉(現在江蘇太倉)人,明末文學家。先後組織過應社、復社。
l 《五人墓碑記》,選自《七錄齋集》(以書齋命名)。
33.姚 鼐:
l (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代桐城(現在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l 《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書齋命名)。
34.桐城派:
l 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l 創始人是方苞。
l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35.龔自珍:
l (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現在浙江杭州)人。我國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
l 《病梅館記》,選自《龔自珍全集》。
第三冊
36.徐志摩:
l (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代表人物。
l 《再別康橋》,選自《徐志摩詩全編》。
37. 聞一多:《死水》,選自《聞一多全集》。
38. 艾 青:《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
39.穆 旦:
l (1918—1977),原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
l 《贊美》,選自《穆旦詩全集》。
40. 臧克家:《老馬》。
41. 舒 婷:當代女詩人。《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42. 梁小斌:當代詩人。《我熱愛秋天的風光》。
43. 韓 東:當代詩人。《山民》。
44. 海 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45.普希金:
l (1799—1837),俄國偉大詩人,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開創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傳統
l 《致大海》,選自《普希金抒情詩全集》。
46.華茲華斯:
l (1770—1850),英國「湖畔派」代表詩人。
l 《孤獨的收割人》,選自《世界抒情詩選》。
47.狄金森:
l (1830—1886),美國女詩人。
l 《籬笆那邊》,選自《狄金森名詩精選》。
48.《詩經》:
l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l 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為《詩經》。
l 數量:305篇。
l 內容:分為「風」(15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l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
l 手法:賦、比、興。
l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l 句式:以四言為主。
l 《詩經》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傳統。
l 《衛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
49. 屈 原:
l (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曾任三閭大夫。
l 《離騷》:《楚辭》的代表作,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l 《離騷》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浪漫主義傳統。
l 《九章》《九歌》《天問》《湘夫人》。
50. 《楚辭》:
l 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編輯。
l 特點: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深厚的地方色彩。
l 後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l 多用「兮」字。
51.《孔雀東南飛》:
l 我國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l 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玉台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l 與北朝的《木蘭辭》(郭茂倩《樂府詩集》)並稱「樂府雙璧」。
52.《古詩十九首》:
l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
l 劉勰《文心雕龍》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稱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53. 曹 植:
l (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
l 《白馬篇》又名《游俠篇》。
l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54. 《長歌行》:選自郭茂倩《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55. 曹 操:
l (155—220),字孟德。
l 《短歌行》。
56.古體詩:
l 唐代以前的全是古體詩。
l 又稱古詩、古風。
l 多數是五言或七言句,也有雜長短句者。
l 平仄、用韻較自由,篇幅一般較長。
l 詩題常有「歌」「行」 「吟」 「引」標志。
57.近體詩:
l 唐代稱律詩為近體詩,絕句中也有近體詩。
l 絕句和格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
l 律詩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末聯)。
l 律詩每聯第二、四、六字平仄從嚴。
l 押韻:偶句末字都要押韻,一般押平聲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l 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
58.李 白:
l 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浪漫詩派代表作家。
l 《夢游天姥吟留別》,古體詩,選自《李太白全集》。
l 杜甫評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l 韓愈評李白和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l 《越中覽古》,選自《李太白集》。
l 《蜀道難》《將進酒》,古體詩。
59.杜 甫:
l 詩聖。詩史。號少陵野老。杜工部。
l 大李杜:李白、杜甫。
l 《登高》《蜀相》選自《杜少陵集詳注》(以號命名)。
l 前人評《登高》:「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曠代之作」。
l 《兵車行》: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l 《客至》《旅夜書懷》《詠懷古跡》《閣夜》《登岳陽樓》。《三吏》《三別》《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60.白居易:
l 香山居士。
l 《琵琶行》,古體詩,敘事詩。選自《白氏長慶集》。行,古體詩的一種體裁。
l 與元稹倡導「新樂府」,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l 《長恨歌》。
61. 劉禹錫:
中唐詩人。《石頭城》,選自《唐詩別裁》。
62. 李商隱:
l (約813—約858),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
l 《錦瑟》,選自《唐詩三百首》。
l 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
63. 陸 游:
l 號放翁。宋代最傑出的愛國詩人。
l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選自《劍南詩稿》。
64. 王 維:《山居秋暝》,選自《王右丞集》。
65. 詞:
l 唐、五代時已出現,宋代流行。
l 別名:曲、雜曲、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樂府。
l 詞有詞牌(曲譜),篇幅上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
l 流派:婉約派和豪放派。
l 代表人物:婉約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有蘇軾、辛棄疾。
66. 《花間集》:第一部文人詞總集,收錄了晚唐溫庭筠和西蜀詞人的詞作。
67. 李 煜:
l (937—978),史稱南唐後主。
l 《虞美人》《浪淘沙》。
68. 柳 永:
l (約987—約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崇安(現在福建崇安)人。
l 《雨霖鈴》,也寫作《雨淋鈴》,選自《全宋詞》。
69. 秦 觀:《鵲橋仙》,選自《詞綜》。
70.李清照:
l (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
l 古代最優秀的女詞人。
l 《一剪梅》《聲聲慢》選自《漱玉詞》。
71.辛棄疾:
l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代歷城(現在山東歷城)人。
l 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
l 蘇辛:蘇軾、辛棄疾。
l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選自《稼軒長短句》。
72. 姜 夔:
l (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l 婉約派詞人。
l 《揚州慢》選自《全宋詞》。
73. 柳宗元:
l 柳柳州,柳河東。
l 《漁翁》《愚溪詩序》。
74. 元 稹:
l (779—831),字微之,中唐詩人。
l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選自《唐詩別裁》。
75. 李 賀:
l (790—816),字長吉,中唐詩人。
l 《李憑箜篌引》,選自《李賀詩歌集注》。
76.溫庭筠:
l (812—870),字飛卿,太原人。
l 花間派的創始人。
l 《菩薩蠻》選自《花間集》。
77. 周邦彥:
l (1057—1121),北宋詞人。婉約派。
l 《蘇幕遮》,選自《詞綜》。
78. 郁達夫:
l (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
l 《故都的秋》,選自《郁達夫文集》。
79. 巴 金:
l 《燈》,選自《巴金選集》。
l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l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l 《家》主人公覺慧。
80. 二十四史: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年)把從《史記》《漢書》到《明史》等24部史書 定為「正史」,合稱二十四史。
81.雨 果:
l (1802—1885),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l 三大巨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
82.巴爾扎克:
l (1799—1850),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l 《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共91部小說。
l 《守財奴》選自《歐也妮·葛朗台》。
83.屠格涅夫:
l (1818—1883),俄國作家。
l 《門檻》選自《屠格涅夫選集·散文詩、文論》。
84. 李 密:《陳情表》,選自《文選》。
85. 賦:一種講究辭采、體物鋪陳的文體,有古賦、俳賦、律賦、文賦等。
第四冊
86.契訶夫:
l 俄國小說家。
l 《裝在套子里的人》,選自《契訶夫短篇小說集》。主人公別里科夫。
l 世界三大短篇巨匠: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
87.沈從文:
l (1902—1988),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
l 《邊城》,選自《沈從文選集》。主人公:翠翠。
88.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89. 張承志:當代作家,《北方的河》。
90. 茅 盾:《子夜》,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資產階級的命運。主人公吳蓀甫。
91. 梁 斌:《紅旗譜》。
92. 茹志鵑:《百合花》。
93. 王 蒙:《說客贏門》。
94. 陸文夫:《圍牆》。
95. 阿 城:《棋王》。
96. 莫泊桑:
l (1850—1893),法國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
l 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游記3部。
l 《項鏈》,主人公瑪蒂爾德。
l 成名作《羊脂球》。
97. 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98.中國小說簡史:
l 起源於神話傳說。
l 魏晉南北朝時發展為志怪志人小說。
l 唐代發展為傳奇。
l 宋代發展為話本(民間)。
l 明代發展為擬話本(文人創作)和演義小說。
99. 《金甁梅》:我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世情小說。
100. 《紅樓夢》:中國古代的現實主義頂點。
101.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
102. 吳承恩:神魔小說《西遊記》,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徵。
103. 羅貫中:
l (約1330—約1400),名本,元末明初小說家。
l 《失街亭》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和九十六回。
l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後人評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104. 馮夢龍:
l (1574—1646),字猶龍,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
l 馮夢龍增補過羅貫中的長篇小說《平妖傳》,改作過《列國志》。
l 編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集40篇,共120篇。
l 「三言」是宋元明「話本」和「擬話本」的總集,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總集。
l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明代擬話本。
105. 凌濛初:
l (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浙江吳興)人。
l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l 「二拍」與「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已經是一部個人的白話小說創作專集。
106. 唐傳奇:《柳毅傳》(李朝威)《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
107. 章回小說:「回」,就是說書藝人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所講述的故事內容。
108. 話本:說話人所用的故事底本,就叫「話本」。
109. 擬話本:如果有人摹擬這種「話本」的體裁來寫故事,就叫「擬話本」。
110. 《錯斬崔寧》:宋元話本。
111. 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魯迅評曰「雖雲長篇,頗同短制」。
112. 曹 禺:
l (1910—1996),原名萬家寶,著名劇作家。
l 《雷雨》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主人公魯侍萍、周朴園。
l 《日出》《北京人》。
113. 老 舍:
l 原名舒慶春。
l 《茶館》,選自《老舍文集》,主人公王利發。
l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劇本《龍須溝》。
114. 莎士比亞:
l (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
l 四大悲劇:《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
l 喜劇:《威尼斯商人》,主人公夏洛克。
l 《羅密歐與朱麗葉》,根據義大利民間故事寫成的五幕悲劇。
115. 丁西林:劇作家、物理學家,《三塊錢國幣》,獨幕諷刺喜劇,主人公楊長雄與吳太太。
116. 戲劇語言:個性化、動作性、潛台詞。
117. 中國古代戲曲:
l 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與明清傳奇。
l 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l 傳奇是明清時代的主要戲曲樣式。代表作有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18. 關漢卿:
l 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
l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l 「正宮」:宮調之一。
l 「滾綉球」:曲牌名。
119. 王實甫:
l 名德信,大都(現在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
l 《長亭送別》選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主人公張珙、崔鶯鶯。
l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120. 湯顯祖:
l (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臨川(現在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作家。
l 《閨塾》選自《牡丹亭》,主人公杜麗娘、春香、陳最良。
l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還魂記》,主人公杜麗娘、柳夢梅。
121. 孔尚任:
l (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
l 《哀江南》選自《桃花扇》全劇結尾的一套曲子。
l 《桃花扇》是一部「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方域。
122. 高明(則誠):明,南戲《琵琶記》。
123. 戲劇組成:
l 雜劇和傳奇的戲劇語言由曲詞、賓白、科介三部分組成。
l 曲詞:劇中人物的唱詞。
l 賓白:劇中人物的說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數韻語,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
l 科介:劇本中關於動作、表情和音響效果的舞台指示。
124. 袁宏道:
l (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現在湖北公安)人。
l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稱為「公安派」。
l 文學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l 《虎丘記》選自《袁中郎全集》(以字命名)。
125. 蒲松齡:
l (1640—1715),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淄川(現在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
l 《促織》選自《聊齋志異》,主人公成名。
l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491篇。
126. 李朝威:《柳毅傳》唐傳奇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柳毅、龍女、錢塘君。
127. 干 寶:《搜神記》,志怪小說。
128. 劉義慶:《世說新語》,志人小說、軼事小說、筆記小說。
129. 盛唐兩大詩派: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
130.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孽海花》劉鄂《老殘游記》。
第五冊
131. 伏爾泰: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
132. 《文選》: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梁蕭統編,後人習稱為《昭明文選》。
133. 弗蘭茨·卡夫卡:
l (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先驅和大師。
l 《變形記》:表現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格里高爾·薩姆沙。
l 表現主義:反對以寫實手法描寫客觀世界,而強調表現作家的主觀感受。
134. 弗吉尼亞·伍爾夫:
l (1882—1941),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
l 《牆上的斑點》是她的第一篇意識流小說。
l 意識流:認為人的思想意識是變幻無端、紛繁復雜的流動體,他們摒棄情節,讓筆觸始終追隨著人物的意識流動,通過象徵、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來表現人的「內心真實」。
135. 薩繆爾·貝克特:
l (1906—1989),生於愛爾蘭,定居巴黎,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等待戈多》是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之一。
l 荒誕派: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因此,「非理性」成為他們戲劇表現的核心內容。他們的作品無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無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舞台形象支離破碎,人物語言顛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異。
136. 加西亞·馬爾克斯:
l 生於哥倫比亞,《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
l 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特徵:「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
137. 現代派:或現代主義,是對19世紀80年代出現的、20世紀20年代在歐美繁榮的、遍及全球的眾多文藝流派的總稱。現代主義以反傳統和非理性為主要標志。
138. 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愛爾蘭的喬伊斯、英國的伍爾夫、法國的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美國的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139. 存在主義代表作家:薩特、加繆、波伏瓦、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