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考語文主要考察孩子的什麼能力呢,語文一般咋補呢
語文閱讀能力,對文章大意理解,對文章表達思想的看法,培養閱讀能力要多讀書
『貳』 什麼是語文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亦稱「外部言語能力」,順利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能力。言語交往是通過表達和理解進行的雙向交流。表達,需要有說和寫的能力;理解, 需要有聽和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讀、寫即為語文能力的四要素,它們之間既具有相關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系統性。聽、說能力是讀、寫能力的基礎。在兒童掌握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遞次發展的。
聽,形聲。從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簡化為「聽」。「聽」本義「笑貌」。本義:用耳朵感受聲音。耳內的兩個感覺性毛細胞的小區。例如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禮記·大學》。
說,從言從兌,言辭以兌付。說為古代一種議論文體,既可說明記敘事物,也可發表議論,但都是為了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如:《愛蓮說》,《捕蛇者說》。以議論為主,相當於現在的雜文。
讀,釋義:1、看著文字念出聲來。2、閱讀;看(書或文章)。③指上學或學習。④指識取:讀
寫,基本字義:1. 用筆作字:~字。~作。編~。2. 描摹,敘述:~生。~實。~照(①畫人物的形象;②描寫刻畫)。輕描淡~。
『叄』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重視積累
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礎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同學們注重積累,積累語詞、名句、常識等等,因此倡導同學們要重視背誦,同時手中要准備好兩個本子:知識本和雜記本。
背誦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同學們進入高中後要注意把名家名篇作為自己背誦的重要內容,凡課文中涉及的古代散文,詩歌及現代名篇中的部分內容,一定要認真記憶,直到爛熟於心。
除強化背誦外,還要准備好知識本和雜記本。知識本是用來記錄語言和文學方面基本知識的,可用於隨堂筆記和個人整理。雖然經過初中學習,同學們對絕大部分語法知識和語言現象都有觸及,但限於理解能力,絕大多數人對知識是一知半解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同學們可參照有關講解,對字型、詞語、標點到句法、修辭等進行歸納、整理,同時注意搜集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等,構建起自己語文知識的框架體系。
雜記本主要針對語文學習包羅萬象的特點而設置的,可以隨時摘抄妙辭佳句、精美文章、歷史掌故、民間俚語等。雜記本要常備手邊,努力堅持積累一切可以積累的知識。
高中三年,只要把積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就可以對語文學習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2、重視閱讀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閱讀。要學好語文,只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教材里的好文章必須精讀,課余時間可以閱讀中外名著,閱讀一些適宜青少年特點的報紙、雜志,如《讀者》《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等等,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大,同學們會逐漸培養起語感,也會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3、重視表達
平時人際間的交流、課堂上回答問題,是訓練口頭表達的最好方式。因此,日常說話時要注意說話的完整性、連貫性、簡潔性,盡量用最簡潔的語句表達最為豐富的內容。
而書面表達的訓練則要將集中訓練與平時的隨筆結合起來,建議每個同學准備一個隨筆本,用於記錄隨時產生的思想,可以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也可以是熔鑄古今,筆下生花。同學要多積累,多感觸,多思索,勤於動筆,養成良好的筆力文風……
『肆』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有哪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 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林崇德教授將這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進行研究。
『伍』 關於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調查報告
一、抓好預習環節,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並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其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便包括課前認真預習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到既要堅持原則,適當要求,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要鼓勵學生採取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學習知識。二、挖掘美育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是引起興趣的條件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如果缺少美的欣賞,即使是最引人入勝的文藝性課文,也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相反,如果我們注意挖掘課文中的美的因素,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那麼,即便是不以文采、形象吸引人的說明文,也可以使學生興趣盎然。另外,課文開頭的神化傳說,也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挖掘課文中的這些美育因素,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三、改革教學方法,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教無定法,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條、呆板,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課堂教學要體現藝術性,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依據不同課文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使學生主動參與,動腦、動口、動手,生動活潑地去學習語文知識。講讀中從題目直接導入中心,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四、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比試競爭,所以我在任課班級堅持實行「語文學習小組競賽」活動,將學生劃分成六個「語文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一人,依據學習成績不定期地輪換。把學生的讀書、寫字、作業質量、單元考試成績等都納入學習小組的競賽內容,每月一小結,每學期一總結。此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的成績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我們弄清了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措施。
1.創造條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有閱讀的內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開展各種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讓閱讀生活化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和生活,可供他們閱讀的時間比較零散的。面對這種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生活化的習慣。雷巴柯夫說過:「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諾貝爾獎獲得者雷曼說:「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使只有5分鍾得其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因此,我們應該告訴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活動空餘、自習課上,其實我們都可以讀幾頁書。只要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生活化,積少成多,閱讀量也非常可觀的。
3.結合實際,推薦讀物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光有閱讀興趣和閱讀量還不夠,我們更應關注他們讀書的興趣所在,讀的是什麼書,這些書是否對他們的成長有幫助。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我們要結合給學生必要的建議。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進行擴充,將課內遷移到課外,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受學生歡迎。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時代的特點,根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符合兒童的書籍,如楊紅纓系列叢書、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叢書,以及曹文軒系列叢書,等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樂於閱讀的課外讀物。
4.方法指導,有效閱讀
很多學生看書時不求甚解,只重情節,不知道從書本中吸取養分。因此,教師要進行科學的方法指導,使學生的閱讀更有效。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要求學生注意積累名詞佳句,讓學生讀有所悟,閱讀能力就能提高很快。教師要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記下思維的靈感留下閱讀的痕跡。比如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好標注,進行積累、摘抄,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給學生學會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度等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
5.家校結合。互相溝通。
從改善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師也應經常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閱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總之,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潛心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能夠得到實現的。
『柒』 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怎麼寫
關於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及其流向的調查報告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過年啦~孩子們的錢包又成了一個個的「超級小胖」,那麼「小胖」們又是如何「減肥」的呢?讓我們跟隨這些中小學生,做一個關於壓歲錢的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 2004年1月25日~31日
二、調查地點:⒈家中 ⒉街頭 ⒊少兒圖書館門口
三、調查對象: 中小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對有關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的各項數據作一個比較准確地了解與統計,並且能夠根據這些數據,客觀具體地總結出一些方法和規律提供給中小學生和家長們,從而使家長和孩子都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壓歲錢。
五、調查問題:
Ⅰ.你認為家長們應該給壓歲錢嗎?如果應該,那麼你認為給多少壓歲錢最合適?
Ⅱ.你認為錢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嗎? Ⅲ.你認為自己應不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壓歲錢的權力?
Ⅳ.你一般把壓歲錢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認為怎樣用壓歲錢才最有意義?
Ⅵ.你的父母每年給你多少壓歲錢?這與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嗎?
六、調查方法:
①上網查詢 ②電話資詢 ③查閱報刊 ④詢問路人
七、調查結果:
一小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一般在100~300元左右,而中學生則在300元~600元之間。
二大多數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其壓歲錢的權利,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只有少數一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應該由家長帶為保管和處理,其比例達到了8:2。而小學生則普遍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錢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長也不放心把錢放在小學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長代為保管,所以給壓歲錢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要求一定要佔有它。
三中小學生都普遍認為:錢,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們買一些他們平時夢寐以求卻又沒有能力得到的東西,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願望,又讓家長們不必大掏腰包,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四大多數的中小學生,都把錢花在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學拿自己的壓歲錢來交學費,還有一些小學生拿壓歲錢來買各種學慣用品。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壓歲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以幫助他們上學或改善生活。
五80%的學生認為,家長給越多的壓歲錢越好,18%的學生無所謂壓歲錢的多少,認為家長覺得給得適當就可以了,只有2%的學生覺得不要給壓歲錢最好,以上這種少數情況的產生其中主要有3種原因:
⑴反正壓歲錢要了也是歸家長,沒勁,還不如不要。
⑵收了別人的壓歲錢還得回送別人,別人送了你100元,為了體面,你的父母再沒錢也得從錢包里摳出個200元回贈給人家,這樣太虧了。
⑶真正覺得父母掙錢也不容易,把自己養大已經很辛苦了,不應該還要拿他們的錢來做零花錢用。
六在調查期間,為了調查方便,還額外問了學生們一個問題:「1個外鄉來的農民在你眼前發生了車禍,周圍只有你一個人,而他如果不及時治療便會有生命危險,但他身上連一分錢也沒有,無法支付「打的」的路費和昂貴的醫療費用,這時你身上的壓歲錢剛好夠他支付醫葯費,但是這些壓歲錢正巧是你准備買夢寐以求的滑板車的,你會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學生表示不願意用壓歲錢幫農民支付路費和醫療費,少部分的學生略加思考,表示如果別人捐,自己就捐。只有個別的學生表示願意幫助他,其理由很簡單,卻也很讓人感到心寒:這個人是陌生人,而且還是個農民,我憑什麼要用自己心愛的滑板車做代價幫他看病呢?
八、調查結論:
1、現在的家庭,由於經濟條件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給孩子的零花錢和壓歲錢也日益增多,一個城市普通家庭的年總收入約是2~4萬元,而家長們每年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就占其中的%1~2,有少數富裕家庭給孩子的壓歲錢甚至上萬元,雖然讓孩子們過了個高興年,卻也嚴重造成了孩子們亂花錢、買零食、上網吧、甚至抽煙賭博以及很多極其惡劣的壞習慣,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2、中學生喜歡由自己來支配壓歲錢,而小學生的壓歲錢則更多由家長來保管和支配,就小學生壓歲錢的流向也與中學生有明顯的區別,中學生一般會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如CD、隨身聽、漫畫書等,而一些小學生則會用來買文具和交學費,聽從家長的支配。
3、在壓歲錢該如何使用最有意義這一問題上,大多數中小學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捐助希望工程,以幫助災區生活困難的兒童重返校園,或是去幫助任何一個極其需要幫助的人。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表露出不情願的態度,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壓歲錢憑什麼拿去幫助別人?我想,這類學生的道德素養實在是需要提高了。
根據這次調查所了解的情況,就壓歲錢的問題給家長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根據我國的傳統習慣,壓歲錢還是要給,但壓歲錢的數量要適當,不宜太多,以免使孩子染上亂花錢的壞習慣。
2、家長們還可以適當地考慮一下,將壓歲錢改成孩子們喜歡的「壓歲物」,如「壓歲書」、「壓歲碟」等,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帶孩子外出旅遊,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可以給家庭的經濟方面帶來實惠,還可以得當地避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3、家長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每一分錢、每一粒米的珍貴,並讓他們正確的認識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同時,還給學生們提個建議:把自己的壓歲錢存在固定的一個存錢箱里,做一個帳目本,把自己用錢的各項數據登記在上面,使自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錢的流向,學會計劃用錢,科學理財,把錢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模仿一下
『捌』 如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調研報告
一、研究的目標
1、問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礎,應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立足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長期以來,存在老師講解分析多,學生語文實踐少;教法研究多,學法研究少;對學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層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接受教育的心態實施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致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樣,又何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何談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內容
關於小學的教學資料,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的論述中,對「激趣揭題」,即每一堂課的開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闡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沒有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如何始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興趣及動機作精確闡述。本課題將借鑒他人及前人的先進經驗,研究如何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使之愛語文、學語文,並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主動地去閱讀,去表達,去寫作,並主動地探索新知,自主學習,以求主動發展。
3、假設
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情景中發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願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推動作用,只有哪些帶有探索性因素的問題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強大吸引力,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老師:請記住,成功的樂趣是一種內在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願望,請你記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4、研究的重點
本課題借鑒先進的教學理論及心理學、教育學的最新成果,根據新的課程標准,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針對年級學生特點,努力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研討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研討如何營造學生樂於參與的語文實踐氛圍。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1、概念的界定
學習興趣:是學生掌握知識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興趣又稱「求知慾」:指孩子對知識的一種積極認知傾向,表現為孩子積極主動要求學習,喜歡學習和堅持學習。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種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孩子長時間地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有助於他們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像。促使他們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並不斷地探求新的知識。可分為直接學習興趣(指孩子對學習內容或學習過程本身產生的興趣)、間接學習興趣(指孩子對學習過程本身沒有興趣,而對學習活動結果產生的興趣)。
2、研究過程及做法
本課題的研究採取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方法,在每一階段結束前進行交流總結,提出下一階段實施研究的側重點,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具體研究過程。
(一)實驗准備階段: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轉化思想,更新觀念。
(二)實驗初始階段: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學生對學語文無興趣的根源。
(三)實驗中間階段:重點探索,採取多種形式,創設情景,主動參與,做好實驗總結。
(四)實驗總結階段:重點探索「創設情境,提供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主動發展」並推廣研究成果。
三、形成的成果
通過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進行分析,並對症下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得出如下結論:
1、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作為教師要全身心地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他們,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相信他們、尊重他們、欣賞他們,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課堂教學中,要滿腔熱忱地鼓勵學生發言,多進行激勵性評價,多為孩子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還要由原來只關注個別優等生的發展,轉變到重視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2、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情景。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思維活躍,學生靈感的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像力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
3、鼓勵質疑,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問、樂問、善問,鼓勵學生養成「問題意識」、「參與意識」。這樣,學習成為了學生的需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了興趣及動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時間、空間。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還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合作學習、各抒已見、共同探討,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集思廣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嘗試到合作創新的樂趣,激起了高漲的學習熱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方面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並且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增強學習興趣。
通過在實驗班嘗試「激發興趣」的改革,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孩子與對照班的孩子相比,性格變得活潑了,參與學習的意識增強了,班內愛語文、學語文的氣氛濃了,同學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孩子們變得愛讀書、會讀書了。在語文課堂上,同學們發言踴躍,90%的學生能做到主動質疑,100%的孩子能參與到合作解疑的過程中,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爭得面紅耳赤。在校級、縣級舉行的各項比賽(如:演講賽、口頭作文比賽、知識競賽、故事大賽等)以及期末評價中,實驗班學生的水平都高於對照班。
四、分析和討論
古人雲:「啟其蒙而引其趣」。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地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當作一種樂事,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呢?
1、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習興趣的前提。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現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期洛這樣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需要。小學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對他們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且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創新意識的萌發和滋長。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不融洽,那麼必然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的膽怯、冷漠,漸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之意,長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師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處,學生就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心態,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每一位學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夠……」等語氣表露對每一個學生的期望。「感人心者先乎於情」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當學生因學習上的失敗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時,當學生的思維受阻,理解有誤時,教師不能訓斥,不能懲罰,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主動與學生交往談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對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學生才能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老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老師所教的學科上,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師做過這樣一次試驗,在一個新帶的班裡,隨機抽取少數同學,暗示他們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在以後的一個學期里,教師經常主動找他們談心,師生關系親密無間,教師還經常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賞識,使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加刻苦認真。果不其然,一個學期後,這些學生學習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真誠的期望是多麼重要,效果是多麼顯著。
2、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境界。
《語文教學藝術論》指出:教學藝術往往創造一種最佳的教學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為「我情我景」,這就激勵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注意、記憶、想像、思考、興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動進入了「最佳時期」,學生的靈感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像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生在教學藝術激勵下,顯得格外聰明、靈活,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又如:學習童話類的文章時,老師可事先設計「童話王國」的版面,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學習有故事情節的文章時,讓學生扮演角色,上台「演一演」,不僅給全班學生創造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又為有「演員天分」的學生提供了展示鍛煉的機會。學習寫景抒情的文章時,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全班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輔助教學。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佔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他的強烈注意和很大興趣。現代教育工具多媒體那優美的樂曲、動感的畫面為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於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課堂上易疲勞,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上可採用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游戲來調節他們的精神,喚起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慾,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表現自己、證明自己。語文課深受兒童喜愛的游戲有:摘蘋果、找朋友、送小動物回家、小小裁判員、小小播音員、小記者采訪、小小辯論會、爭當小演員……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特級教師於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使之精神飽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及年齡特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情景。教師要運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語言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如:1、歌曲導入,一位老師在教學《炊煙》一課時,首先利用課件多媒體打出「炊煙圖」,然後用優美抒情的語言描述:「是啊,在落日的余輝里,遠處的山坳中,炊煙裊裊升起,多美啊!」有首歌叫《又見炊煙》描述的就是這一情景。緊接著,老師深情地唱起歌,老師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孩子們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