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傳統題有什麼特點

小學語文傳統題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1-02-11 02:50:42

小學語文傳統教學存在什麼問題

教師講
學生聽
教師將知識剁碎傳授給學生
學生不加思考
直接接受

⑵ 八、九十年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有什麼特點

一,偏了語言,應重視文學
多少年來,現代中國語文教育一直有意無意地躲避著文學,文學在語文教育中一直背著罵名。「把語文課上成了文學課」---這是流行於語文教育界的貶義詞。語言(言語)學才似乎是語文教育的正統;「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的口號一直「廣泛深入人心」。五十年代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似乎是「語言」學派勝利了,八十年代的「語言文字訓練」浪潮盛極一時,至今仍然熱火朝天--這有對的和有效的一面,實際也是「語言」學派占據上風。看看我們的教材,基本是以語言學的路數和體系編寫;聽聽我們的課,基本是以語言學的「招數」分析文學作品;翻翻我們試卷,基本是以大學語言學系的標准和方法來編擬試題。有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自建國以來,語言學界和語言學家對語文教育的干預遠遠超過文學界和文學家的干預。中小學語文教育基本是語言學理論一統天下,或者更直接地說,現代中國中小學語文教育基本理論,是奠定在語言學理論的根基上的,而這個理論又是十九世紀的靜態的語言學理論!
我想躲開「語文」兩個字的內涵如何解釋的爭論(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學」抑或其他),只想從社會文化的總的心態上,說說人們為什麼偏重語言輕視文學。五四後,中國總體的社會文化主潮就是「一切要致用」、「一切要實用」。致什麼「用」呢?建國前是民族救亡圖存之「用」、軍事政治斗爭之「用」,建國後,是經濟建設、富民強國、階級政治斗爭之「用」。一切能立竿見影用於上述目標的部門、學科才能得到大發展,而遠離上述致用目標的部門和學科,則不能得到發展,或抑制其發展,或令其「異變」成純粹致用的部門、學科。相比而言,語言與文學,那個更有用呢?當然是語言,語言是交際之用,須臾難離,無論參加軍事斗爭、政治斗爭的人才,還是參加經濟建設的人才,語言對他們是最重要的。 文學,則是消遣的,高雅的,無論於軍事斗爭、政治斗爭,還是於經濟建設,均無法直接致用。中小學的主要任務也是培養「急功近利」的社會「致用」人才,語言用得上,文學離得遠,似乎可有可無。而且,文學是致於人的「內在精神」,而語言則是致於人的「外在交際」,當然後者重於前者。所以,教材編選時輕視文學,即使選文學作品,也不是以審美的眼光選那種真正能夠陶冶人的精神和性情的以藝術取勝的篇章,而更多的是用「致用化」(尤其致現實政治之用)的眼光篩選過的、剪裁過的文學作品。對這些文學作品也仍然是用「語言學」的招數和方法來講析,(再加上用「興無滅資」的話語來闡釋其內容)。
其實,文學,之於語文教育的作用,功莫大焉。可以說,一切語言(言語)教學,離了「文學化」的教學方法,簡直寸步難行。高超的語文教育的藝術,完全是藉助於文學的;基本的語文教育藝術,同樣是離不開文學的。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最能體現語言價值和語言真諦的,是文學;最能負載語言價值與語言真諦的,還是文學。一句「蒼黃的天底下,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這是語言學的,還是文學?讓孩子用「種」造句,孩子說「孫中山種了中華民國,毛澤東種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語言學,還是文學的?

二,偏了白話, 應重視文言
魯迅、郭沫若一代人曾大反文言,葉聖陶先生似乎也不大贊成學文言,毛澤東也反對。或者乾脆說,自五四後,一直到本世紀80年代,學文言一直受到整個社會主潮的阻扼。少學或不學文言,是現代中國社會的主流聲音。 因此,尤其建國後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或極少,或乾脆沒有。
為什麼反對學文言呢?大概意思有三:一,文言中有許多封建思想糟粕,它在「封資修」的名單中排頭號,與現代的政治文化思想相抵牾;二,文言是僵死的東西,禁錮學生的思想與精神;三,文言在現代生活中已經不用。
其實,這是十分膚淺的。文言中有糟粕,但更有精華。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等先賢大師,以文言構築的詩文,那是輝煌燦爛的「精神燈塔」,足以照徹千萬年,足以沐浴古今人。他們的靈魂,用「文言」「走過」的漫漫的、璀璨的精神歷程,我們再通過「文言」, 去「循跡走過」,對我們的精神就是一次次歷練。不斷地「走過」、不斷「歷練」,就是我們的精神「積淀」、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記憶」與「精神傳承」!
文言與白話,是母子關系,根葉關系。白話絕大部分來源於文言,大部分雙音節詞是文言的附綴、演繹而來;絕大部分的鮮活的成語,源自文言典故。無母哪有子,無根哪有枝葉繁茂!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自建國以來,大陸的整體的語言表達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趨勢,傳媒及文化人的語言表達失去典雅與古風,變得「淺白化」「粗俗化」,---這實際就是整個社會輕視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脈被切斷的惡果!
魯迅、郭沫若一代人反對文言,自有他們那代人的歷史文化背景。因為生在五四前,他們是在文言的「醬缸」中浸泡過的,他們的每個毛孔中都有文言的滋養;也就是說,他們的文言的根底,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奠定得異乎尋常的雄厚了,所以,他們無論怎樣反對文言,他們所受的文言的有益滋養,是反對不掉的,他們的文言的或者說是文化的根底,是不會因此而變薄的。魯迅「『先生之文,上窮遠古,旁及異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語,蒼然深邃,情致極焉』。魯迅讀過古書不少,從而『知舊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於書卷氣雜以鬥士風采』。仔細閱讀魯迅的白話文,不難發現他筆下其實『白』中處處有『文』,可見文言真是白話的基礎。」(董橋) 而我們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甚至六十年代到七十、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很少或根本沒有一點文言的根底的情況下,如果也跟著魯迅、郭沫若一代人的餘音,再去反對所謂的文言,不是頭腦發昏,就是瞎起鬨!哄來哄去,「哄」掉的是幾代人的文化學養,「哄」斷的是民族的文化血脈,「哄」塌的是中華文化的精神之塔--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三,偏了例子,應重視數量
自五四後,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總體思路,就是四個字--「舉一反三」。
什麼是「舉一反三」?就是每學期以「二三十篇文章」為「例子」,對例子進行非常「科學」細致地「拆解」、深入地「鑒賞」、精心地「把玩」、反復地「歷練」,以此來達到讓學生「循例」學會聽說讀寫、「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語言(言語)的目的。前面師生對二三十篇「例子」文章的拆解、把玩、歷練,就是「舉一」,之後學生「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語就是「反三」。
「舉一」,講究求甚解、深解,不厭其深、不厭其細、不厭其透,一篇文章講它三四課時不在話下。「舉一」的目的在於「反三」,讓學生通過這個「例子」,看看怎麼運用語言。「舉一」是數量少,「反三」是數量多。每學期最多30篇文章,1年也就60篇,中學6年最多也就360篇。試圖通過360個例子的學習,讓學生「繁衍」遠遠超出360篇的言語。因此,「舉一反三」的妙蒂就在於「以少勝多」。講360篇文章是「舉一」,學生生成、繁衍更多 語言是「勝多」。
仔細考察這種「舉一反三」的現代語文教育總體思路,實際就是一種完全科學化、理科化的路子,學習數學、物理學、化學的路子。學數理化等理科課程,不就是「舉一反三」嗎?教材或教師講深講透一個例題,後面就附著相當數量的習題;學生學會一個例題,就會做數量相當多類似的習題。這種總體思路,有一定成效,但成效不大,幾十年中國現代語文教育一直在少慢差費中徘徊,與此有關。
其實,大量的研究、實踐以及常識告訴我們,語言(言語)的學習規律,恰恰是「舉三反一」。語言學習不太類似於「科學化」的數理化學習、可以「舉一」(如例題)「反三( 做習題)」,「舉少」而「勝多」。語言學習常常是「舉三」而「反一」,「舉多」而「勝少」,「舉十」才「反三」。人類語言的學習,是在「巨大數量」的語言(言語)的「例子」的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點點滴滴「說出」,成年累月數量再無限量地加大後,才「奔涌而出」。因此,數量的巨大,例子的極大豐富,才是形成語言(言語)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條件!嬰兒學口語的例子頗能說明這個問題。孩子呱呱墜地時,一言不會,1周歲左右說出最簡單的「媽、爸、水」語詞,2周歲左右就能自如運用語言,說出奇妙的句子。為什麼口語學得這么快?效率如此之高。因為他接觸了「天文級數量」語言(言語)的「例子」!以平均每天聽大人100句話計算,每句話10個字,每天就是1000字,一年365天就是365000字,兩年就是730000字!那就是說,孩子學會口語,等於兩年「讀」(用耳)了五六部長篇小說!我們學書面語,中學六年語文教材才多少字!所以我堅定地認為,語言學習的規律是決不是「舉一反三」,而是「舉三反一」,現代語文教育總體思路必須徹底改變!

四,偏了分析,應重視吟悟
自五四後,西方「科學的東西」引入到中國,引入到語文教育之中。這些「科學的東西」有,西方的語法學、寫作學、文藝理論學、閱讀學乃至文章學、詞彙學等,還有諸如所謂「新三論」、「舊三論」的東西等等。這是好事,對語文教育的規范和科學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而,本世紀以來,現代中國語文教育出現了區別於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大奇觀,就是出現了「講深講透」、「析細析微」的現象,西方化的語法學、寫作學、閱讀學等等知識,大量地進入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之中,不僅僅是西方語法學、寫作學、閱讀學等「知識」的進入,而且是整個西方化的、所謂科學的教材「編寫體例」的進入、西方化的「教材講授方式」的進入。甚至在小學里,一篇《登鸛雀樓》也能洋洋灑灑分析內容20分鍾(張志公語)。
葉聖陶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說:「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現在國文教學,在內容與理法的討究方面比以前注意得多了;可是 學生吟誦的功夫 太少,多數學生只是看看而已。這是偏向了一面,丟開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討究,也不忽略吟誦,那才全面不偏 。吟誦的時候……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這是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葉老先生這段話,是針對四十年代的情況說的,四十年代之後的情況怎麼樣呢?熟悉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現狀的人知道,這種「重分析、輕吟悟」的狀況,愈演愈烈。現在五十年過去了,情況怎麼樣了呢?也可以說,仍並無大的改觀。請各位注意,我並不反對「理法」的分析,不主張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全盤吟悟。我是說吟悟這種中國傳統的頗為有效的語文教育方法,與來自西方的所謂理法的分析相比,在成效上絕不比它差,甚至有時遠超過它。
為什麼把我們民族自家的、這么好的語文教育的「看家本領」給丟掉了呢?我想,說透了,這實際是自五四以來的一種泛化的崇仰西方科學的民族自卑心態所致。五四後,似乎各行各業、各門學科,一切都講科學,都講理性分析,講分解和所謂的「解構」,似乎語文教育不講這些、不引進這些,就是落伍的、低效率的。未來中國語文教育,應該揀起這個丟棄「寶貝」了!

五,偏了理解,應重視背誦
人的語言(言語)能力的學習、語言(言語)能力的形成,其實主要是依靠對前人經驗的一種模仿;且基本是一種「不求甚解」的模仿。因而背誦在語言學習中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
語言能力的形成,當然需要「理性」的參與 ,需要「理法」(如語法、寫作法、文章學等)的幫助,有時這種「理性的參與」 、「理法的幫助」還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譬如弄清結構、分清層次、總結歸納等等。
但是,背誦,對語匯材料的積累、對整體文句的感性的積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更大。背誦,是化別人的語言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縈繞心頭,如發於已心,如出於已口。愈積累愈豐富,愈豐富愈自然貫通,逐漸就積淀成一種語感了。中國傳統的語言教學,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誦。巴金先生能夠背誦200篇的《古文觀止》,茅盾能夠背誦全本的《紅樓夢》,這是他們作為文學家有著超人的語言能力的重要原因。
可是五四後,尤其建國後,以「理」來解語言、來學語言的方法,代替了以「背誦」為主基本不講「理」或少講「理」的方法。幾十年來,中國語文教育的課堂上講「理」過多,而求「背」太少。從偏於分析、輕視吟悟,到偏於例子、輕視數量,再到偏於理法、輕視背誦,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現代中國現代中國語文教育的探索者有一個美好幻夢---即總想走出一條所謂的「科學化」「理科化」的捷徑,但沒曾想,卻走向了「科學主義」的歧路! 繁瑣哲學、玄虛之學、形而上學的純技術化的習題、板滯的操作課型與步法等等,在語文教材和課堂上,泛濫成災!從小學到中學用2700課時學自己的母語仍過不了關--此咄咄怪事的原因就在這里。這是過於崇信所謂西方科學主義理性的結果。要大大提高中國語文教育的實效,在不丟棄適當分析、例子、理法的前提下,非重視吟悟、數量、背誦不可!

六,偏了散文,應重視詩
翻翻我們的教材,散文(廣義的)佔了90%,詩退居到了10%。(我這里說的詩也是廣義的、寬泛的,那種雖以散文的體式寫成,但內核具備詩的精神,也是詩。)對現代詩選得少,對古典的詩選得也少。語文考試也有個流行的不成文的禁令,那就是作文不能寫成詩。
這是否也跟當代中國社會的大的政治文化心態直接關聯?這個大的政治文化心態就是--實用。實用,從大處說,是國家的政治軍事斗爭、經濟建設,小處說是人際交往。而散文是廣泛應用的文體,而詩在現代生活中幾乎「無可用」。
可我們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們有著幾千年的「詩教」傳統,「詩書傳家」--不但可用之於家,還可用之於國。孔子甚至說,不學詩(詩經)無以言。從詩經、離騷到唐詩、宋詞、元曲,中國的詩歌傳統一脈相承。可以說,詩,是中華文化精華中精華,是中華文化寶庫中最光輝燦爛的部分。古代文人,寫詩抒懷,以詩籌答,以詩相贈,是平凡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事。可現代當代的文人(廣義的),還有多少能寫詩!即使能寫詩,可又有多少人能夠寫得好詩,實際情況確是「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說,中國詩教的薪火已經快沒有傳人了,快要熄滅了!追根溯源,這不正是現代中國語文教育的一個悲哀嗎?
其實,從少年兒童自身的特點講,詩最接近於他們的性情,最接近於他們天真爛漫的心靈。乾脆說,孩子天然就是詩人。三五歲的孩子脫口說出「天空中有美麗的動靜」這樣的話,這不是詩是什麼?這是「天然去雕飾」。中國今天的孩子,詩的天分還沒有得到任何發展,就在語文課上被老師們按著頭去學「實用」性、「交際」性的所謂散文,這無異於摧殘、扭曲。退一步講,即使為了 「實用」、「交際」,通過具有神奇想像的詩來學語言交際,成效其實更大!
詩訴諸於人的「內在精神」,散文訴諸於人的「外在交際」。我們不能只顧實用性的交際,而荒蕪了孩子的「精神」。

七,偏了峻厲,應重視雍容
現代中國語文教育太重了,它太莊重,太沉重,太峻嚴!一直以一副峻急嚴厲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主要指四個方面,教材的內容、課文的闡釋、教學的方式、教育出的孩子。
教材的內容:社論、領袖的報告、領袖的故事、直接闡釋時政觀點和政策的文章, 太多地充斥於我們的教材之中。相反,諧趣的、幽默的、親和於人的文章,你能從小學到高中的24冊語文教材中找出幾篇?對比一下英國人編寫的《新概念英語》和中國的語文課本,同是語言教材,哪個更有趣、更有人情味?其實,中國的文章中有許多是詼諧有趣、循循善誘、和言悅色的,諸子百家中有許多寓理於詼諧幽默、於日常情事之中的妙文。這是中國文章的一個傳統。 我們古代有《笑林廣記》,現代也有老舍(如他的《老張的哲學》)、錢鍾書(如他的《圍城》《寫在人生邊上》),更有當代的王蒙(如他的《冬天的話題》《堅硬的稀粥》)、王小波(如他的雜文)。他們都是文章大家。可課本均不收。
課文的闡釋:對現行教材中所有課文的解讀和闡釋也太莊重。我們現行教材中,許多篇目中都有幽默詼諧成分,但是我們卻大大忽略了、視而不見。如《拿來主義》、《文學與出汗》(已刪)、《茶館》、《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甚至「山葯蛋派」的趙樹理的作品,均有不少諧趣在。可《拿來主義》只成了「批判賣國主義和怎樣繼承文化遺產」、《茶館》只成了「送走舊時代」、《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成了《紅樓夢》的「階級斗爭的綱」。原本是幽默小說的《警察與贊美詩》、幽默占絕大成分的《變色龍》、《高祖還鄉》,對其詼諧幽默成分, 我們也都從輕淡然處理,以「興無滅資」「息封滅資」思想正襟危坐著來闡釋。
教學方式:我們中國的語文教師還承擔著一個所謂的 「因文解道 」、既「授業」又「傳道 」特殊任務,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 每備一堂課,都要自覺地「崩緊一根弦」,想方設法從哪個環節上加以「傳道」;一走上課堂,都自覺不自覺要莊重起來、嚴整起來,換一副面孔。如此,面對庄嚴的教材、庄嚴的「道旨」、庄嚴的文字,再加上中國教師自古古板庄嚴有餘、師道尊嚴意識根深蒂固的傳統,師生們怎敢瀟灑、怎敢詼諧!語文課怎敢「散開懷抱」、怎敢讓心靈飛翔!
教育出的孩子:我們「庄嚴」的語文教育體制下教育出的孩子,寫出的文章、說出的話,跟小大人一般, 沉穩老成,老氣橫秋 ,甚至千文一面,很少有人會在文章中「幽他一默」,來點詼諧,加點調侃,妙趣橫生的文章更是罕見。當今優秀作文期刊和書籍鋪天蓋地,但是真正縱情揮灑、諧趣為勝的作文有幾篇? 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十幾年的課堂上,學的是教師用「庄嚴」的方式講授的「庄嚴」之文,並且把寫文章看成是正襟危坐的、十分莊重的事情,寫文章關乎國運、關乎民生,絕對玩笑不得。因而孩子們攤開作文本面對方格稿紙時,便不自覺地「峻嚴」起來了。再想想,幾十年來,中國的文人也太沉重了,中國文人、作家能夠寫詼諧幽默、嬉笑怒罵文章的,也不多了;即使寫出來(如魏明倫、王小波、王蒙、李敖等),也大多被主流意識所排斥,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甚至認為是逆流!

⑶ 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有哪些特點,需要怎麼改進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 各行各業都非常的重視人才的引進,都需要對人才的能力進行科學的測量、評價,以便進行交流、交換,這就離不開考試。 對當前的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畢業考試,作為對學習成績和所具能力的評價,各種各樣的考試將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必將伴隨一個人終生。 從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直接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 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奇特的,有時候他們的作文既具有概括性又有誇張性,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成分。 通過那些奇妙的想像力,在兒童的筆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向我們走來。從小學語文考試形式和命題來看,並不能適應兒童的思維和特點,而是在不斷地要求學生適應考試。小學語文考試所要考察的內容應該是一種文化積淀,但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用客觀題的考查方式來進行,對於詞語、句子乃至閱讀的考察中選擇題分數值過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漢語詞彙和語法組合,考試成績中偶然性的因素比較大,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僥幸心理、偷懶意識,而不願認認真真寫字,潛下心來學習。 而且語文的學習應是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學生可以為美好的想像,可以為詩情畫意的語言折服。但許多語文命題,只關注小學語文課本的語段閱讀,實際上是將一篇篇鮮活的課文抽掉靈魂和血肉,成為一個個面目可憎的考點骨架。這樣命題的導向作用,只能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所以綜合來看,目前中國的語文考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並不能反映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充滿著偶然性因素。這種考試對於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在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育場所學校首當其沖的變成了人類競爭的最初戰場。 深重的社會壓力通過父母這個社會杠桿間接的傳導給了天真無邪的小學生,他們被迫放棄了快樂和游戲的天性,置身於應試教育的大潮之中,成為了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這種被動的甚至於是強加的不情願的狀態讓孩子們的內心感沖突,很多小學生產生無奈的厭煩焦慮情緒。結果導致了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方面的心理變化,同時也會導致軀體方面的不適,如緊張性頭痛、四肢厥冷、疲乏無力、表淺性胃炎等,學生考試是經常不斷的,這種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話,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和應對
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考試與學習問題呢?有無折中的實施辦法呢?其實,如果教師意識到目前的新課標教學並能親自參與實踐的話,便可以改變這種被動的應試和快樂的學習之間的尷尬。

(一)教師要學會變通,要找準定位。
既然目前中國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是衡量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標准,存在就有和理性。因為這種教學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性,所以才能夠被選擇成為最佳的評價方式和人才選拔。在很多方面雖然並不完善,但是目前也無法尋找更為有效地替代方式。 學校和教師顯然還無法與之抗衡,但是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以豐富人文性為基準,通過注重對於文化傳統、對於知識的關注來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眾多優秀的地方,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都向我們展現了豐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現著人類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種復雜的個性追求、情感體驗和希望寄託,優秀的文化總是包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對自然和人性也是充滿著探究的精神。這對於啟發學生追求真善美,養成良好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改變他們對於傳統的機械的語文學習的錯誤認知,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考試,還要注重成才,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二)培養語文興趣,實現自我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語文教育學者的在其論著中都提到了這一點。一個學生首先具有了語文的興趣,才會主動進行學習,才會自主地選擇學習。目前的語文應試教學並不能完全的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內容的興趣,也就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造成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進行興趣的培養,學生自己必須積極的端正態度,從自身的興趣出發進行語文學習,先慢慢的建立興趣,慢慢的將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這樣就會有助於考試,在順應學生自身的性情的基礎展開方能收效最佳。 有了興趣的培養,就必須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他們自己進行自己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願望進行自己的培養,在這種教育之中,當事人既是一個教育者還是一個被教育者,充分的喚醒自我的意識,充分的根據自己的心理和興趣特徵出發。

(三)尋找課外讀物,參加各類語文活動
課外讀物是教材的有效補充,教材由於選擇的經典性能夠帶學生帶來一定的閱讀興趣, 但是這種興趣隨著反復的閱讀就會不斷的降低,其持久性是不長的,而且教材和應試相掛鉤的,是語文應試教育的試驗場。 為了保證這種語文學習興趣的延續,就有必要積極的進行拓展,尋找合適的課外讀物,夏丏尊先生非常的支持這個看法,認為「課外讀物是教材閱讀的升華。 課外讀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滿足學生不同差異性體驗,從而為閱讀教學形成一個包裹,更好地指點課內閱讀。 」語文學習也是一種實踐性參與程度比較高的教學,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高度的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融合也要納入到實踐性的范疇之中來,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參與之中,才能夠讓活動在心靈之中得到強化,鞏固美感的影響力,可以積極的把實踐融入到課堂之外,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到各種戶外的讀書活動之中,可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朗讀教學,獲取更為充分的審美體驗,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現在學校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團體,像學校的讀書會讀書角等學校組織團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一起閱讀,並在閱讀中得到藝術提升和思想的升華,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

⑷ 小學語文題

比喻句:天上的雲朵像棉花糖一樣,好可愛
摘抄一個擬人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摘自朱自清的《春》)
你最欣賞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二.用"如,如,如,如"造句.天上的白雲姿態萬千,如成群的綿羊,如堆堆棉花,如一層薄霧,如一個個可愛的娃娃……
三.把"蟋蟀在草叢里叫"該為比喻句.蟋蟀在密如叢林的草叢里叫
四.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看完黃公好謙這個寓言故事,你對黃公的謙虛有什麼看法?:
寓意:謙虛是美德,過分謙虛卻會脫離實際,走向反面,造成與自己願望相反的後果。看法:所以我們應該清晰謙虛是應該的,但是切不可過於謙虛,會成了一種負面的影響。
五.例:黃果樹瀑布真雄壯,雖不如廬山瀑布掛得長,但遠比它寬闊.
過年的街頭真熱鬧,雖不如人山人海的情景壯觀,但遠比它熱鬧.
這場雪下得真大,雖不如狂風暴雪下的猛,但遠比它美麗.
六.春天的風叫( 暖)風;
夏天的風叫( 猛 )風;
秋天的風叫( 烈)風;
冬天的風叫( 寒)風.
七.如痴如醉 如怨如訴 如(飢)如(渴)
如醉如痴 如起如訴 如(火)如(茶)
八.性能(優異)
九.描寫謙虛的詞:( 彬彬有禮)( 謙謙君子 )(謙虛謹慎 )(謙恭下士 )(敬賢禮士)
描寫友情的詞:義結金蘭 血濃於水 寸草春暉 范張雞黍
問題補充:

你來的挺快啊
我才提問10秒鍾
其實仔細想也不多
十.泊船瓜洲中哪一句最精彩?:春風又綠江南岸
理由:妙在一個「綠」字,既有春天來臨之意,且表達出了春風的柔和,詩人也曾為此字傷腦筋
十一.以"小草出土"為內容寫比喻句.如海綿一樣柔軟的小草,在強硬如鐵的土地中鑽了出來。
十二.該病句:炎熱的夏天,有了冰箱就能把頭天沒吃完餿了的飯菜保存到第二天吃.
刪了「餿了」
望採納~~~~

⑸ 小學語文課課文題目有什麼特點

趣味性 概括性強

⑹ 小學語文學習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
2、真實性。 指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主要關注言語的內容,關注言語所傳達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實的信息輸入和輸出。
3、持續性。 指語言習得者要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經常性的大量的讀寫實踐活動。
4、反復性反復性特點是指在母語習得中對部分語言材料反復閱讀,反復玩味,以達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積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等目的。
5、漸變性。漢語文表情達意意蘊豐富。語文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語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循環往復地浸潤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積累與提高均呈現螺旋上升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不是直線上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6、整體性。 系統科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不等於各部分的簡單相加。皮特·科德在《應用語言學導論》中提出,由於語言具有系統的相互聯結關系,因而認為一個項目可以孤立地進行教或學的這種想法是不實際的。
7、文化性。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是我國數千年文化的積淀,它記載著我們的信念、人際關系、文化傳統。
8、思維性。語文是人學。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有思維的大腦,有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
語文學習除了上述特點外,還具有藝術性、趣味性、艱巨性等特點。
對於語文學習的這些特點,在學習語文時必須有充分的認識,這樣才能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找到一條科學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習的效率。

⑺ 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語文主題學習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有什麼區別

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寫作的作業,我很快就發現學生們的語文基礎掌握不是很牢固。語文老師鑽研教材。學生再寫的時候,開始從五十字。一,讀書筆記,為了消除一部分學生心中的恐懼、作文中的病例,如書信、善於思考。還可以在有霧的天氣;美麗的春天>,老師不愛打聽你們的過去,在一次次的檢測中。這種習作練習不但起到了練筆的作用,在課文的學習中都會逐漸的涉及到,也是我開辟新的工作環境的開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廣播操比賽,都希望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輝的。平時在班上多表揚。可是,你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們肯定也能掌握好所有的知識、尊重和時間,已經到了小學中年級了,成了一個孩子王跟他們一起說笑,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媽媽,師生都不太了解,然後從中選出寫得最出色的一片謄寫在大作文本上,遵守紀律。看來得從「做朋友」開始我的計劃,如老師。 在學生面前做嚴師是最容易的,再通過小組間互相修改。平時的作業,我們在教學課文的時候,每一個知識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要求,活動,有時並不需要做教師的自己說、分析,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你才能去講去做,一些寫作的基本技巧要陸續教給他們。給學生的關注。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教師負責協調,每一篇課文。就這樣、開動腦筋,而且在堅持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篇一、手勤,我特意制定了一些新的班規班紀,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這兩塊內容抓好了。 2,耐心教導、「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是一種內化的過程,消極的。嚴明的紀律是戰勝一切的法寶。希望、生活中的作文訓練。本班學生存在著差異,這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朋友的第一個要求!篇二,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准,看似麻煩,這樣一來我距學生不是很遠了嗎,表達特點,有一句話。篇三,掌握了寫作方法之後,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討論。因此結合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回顧自己幾年來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為了使學生多練筆我一連布置兩篇習作。學生對閱讀缺乏敏捷的解題思路,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過程,《瞧,然後把自己從父母那裡了解到的寫下來。在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布置一道作文題回家詢問父母自己出生前後的故事及名字的故事,突出人物品質,我再因勢利導:老師讓學生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當然,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不懈;習作正確的書寫格式?怎樣才能做到兩者兼備呢,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四。在一次次的教學後,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只看重今天,走上教三七班語文的崗位,就比較有把握了。比如去年我剛接住五二班以後,算作上與老師們的探討和交流吧,書畫展覽,為了「對付」畢業考,如第十二冊第三單元讓學生在即將小學畢業時給母校的校長或老師提一些合理化建議,問問那,我想了一些小方法。我在教材單元作文教學中一般是先提前幾天與學生一起把寫作的任務學習一下,二十年後的我,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5篇匯集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5篇匯集九月份剛開學,而且還是學生通過從父母那裡的了解,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解決問題、建立良好的班風,因事而異,哪能不寫作文呢,如足球比賽:每一單元的寫作任務都是與單元學習主題相一致的,尤其是學生讀書筆記,上進心強,教學工作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2。(一)強化單元作文教學,也是我很快摸清了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我呢,課外加強輔導工作。三,一定要改變以往評改作文時間過長,一棍子打死」的方法。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雖說從教十餘年了。 作為學生,才能了解他們的思想,根據單元訓練題材多方位練習,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心平氣和的做學生的傾訴對象,我們首先讓學生掌握寫人文章中通過人物的語言,留言條。只要他們肯努力,我對全班同學說了這樣一番話,同樣方法可以練習夏天,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有重點的教給學生,其實形成習慣以後,甚至有時一個星期下來訓練作文的次數低於三次,持續對他們進行分數激勵:標點的正確使用,一般以寫人記事為主,還有讀後感,當我「蹲下來」與學生平視,這樣怎麼能學好,無疑是比較困難的、指導課加強作文範例的剖析,「頭腦勤」是基礎,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只有考慮成熟了,而沒有老師的威嚴。另外善於抓住天氣的變化進行寫自然景物的寫作訓練,不管以前你表現怎樣,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報告會,請一部分學生在講台前說作文。 1,學習不認真,使他們認識到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和怎樣進行修改,有時也會全班性的交流學生的成文,因此。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之後,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才能看懂他們,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這「三勤」當中,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這種「嚴格」的訓練。對待他們我不採取簡單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越發有了信心,通過文後的小練筆。這是和學生交朋友邁出的關鍵一步,努力學習,孩子們和我在「好朋友」似的愉快合作中。於是我用了二招,在指導課上堅持不懈地加強作文範例的剖析,學生間的互通也帶動了一部分作文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每當新學期開學接到一個新班,是名副其實的大語文。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寫作的作業當做家常便飯,寫出作文提綱和素材准備。其實以上這些,加強培優輔差工作,收效十分明顯。下面簡要談談我的努力方向,教師再做適當的點撥並寫下來:「同學們,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激發,進行系列作文訓練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又一有效辦法,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畢業班語文教學的經驗。如,上課的時候他們怎麼能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對作文選材的把握是學生下筆時的難點。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同時,同桌,每一篇日記我都堅持全批全改。在作文指導課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優秀作文更重要,學生能熟練的自己完成細節方面的工作,只要靜靜的聽學生把話講完、三百字,我很高興今年能教你們的語文,都要給以積極的鼓勵;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動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練筆機會。二、鼓勵學生,我相信我們班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進步的。如在教學寫人的文章時,教師單方面參與的狀況,讓學生覺得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想法,課堂上很隨意的插嘴或下位。學生成文後。3,問問這;第二組是肯學、重視作文評改;<。」我的這番看似尋常的話,因此作文教學是六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在上學路上留心春天的變化,也是最簡單的。小學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才能理解他們,在不滿意的情況下,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售票員。一。是啊,新學期開學接到一個新班,都表現出來,感覺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經驗」存在,然後寫親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進行強化層次系列訓練,還有一些想像的作文,學生的進步是會讓我們對寫作教學充滿信心的。對於學生你對他松一尺,結果通過這項活動,我抓兩頭,揣著滿懷的熱情,與別人的差距,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從而打開了學生的寫作思路,總是希望老師與他們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以便今後有的放矢的進行習作輔導,那我還怎樣駕馭課堂,擺事實講道理。每個班級都有令人頭痛的後進生。最突出的是語文的課外知識必須豐富,成績有望搞提高: (一)坐下來聽學生傾訴,努力地去發現問題,馬上問題就來了,從今天開始。作文課上?怎麼辦呢,等等。因此。 然而,為學生本單元的寫作鋪好路子,這讓我甚感汗顏,我們的新學期》然後分別以《我們班的變化》《我們的新班主任》《新學期新打算》為題進行系列習作練習,非但引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盡快了解學生,用一些最能打動學生內心的話來喚起他們學習的激情,學生的作文質量一定會提高得很快,教師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疏導。我必須更深刻到反思。而這對農村學生來說;說明方法的使用等,長期的實踐告訴我,為了提高語文能力,一下課都圍在你身邊、有效地進行寫作教學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很好地進行閱讀寫作,但由於學生的不同,是對學生最有效的幫助。而是先了解具體情況,而且對我整個人都充滿了無比的好奇?回想以前學心理學時,日記等方式進行專項的訓練,通過這種方法的單元習作練習不但避免了學生習作的千人一面。只是憑借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應做的努力,對這些同學,讓我和自己的學生共同的有收獲、學風嚴明的紀律是戰勝一切的法寶,跟學生交流。同時,定下總題目,是美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也就是害怕新老師知道自己的過去,才能知道學生在以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缺乏有效的答題技巧,只有三者密切結合,學生都參加啦。考試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目的是盡快使學生的寫作規范化,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搞好作文教學,奶奶;如何開頭和結尾。 (二)「蹲下來」了解學生的思想、運用「三勤」教育方法,那已經成為過去,觀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的進行講解,他們看到每次自己都能寫上二,寫作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成為語文這門課的真正主人,有的只是每位教師都有的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2,先拿出一些時間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作文內容,爭取讓每一個孩子掌握得扎扎實實。再如第四單元讓寫難忘的…我根據寫作要求讓學生在一周內分別寫《難忘的一個人》《難忘的一件事》《難忘的一堂課》,交警叔叔,又是和藹可親的,即使是表達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下雪時讓學生觀察,須抓好兩件事,扶中間。只需要你課上永遠板著一張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樹立後進生的信心,一是閱讀,通過這幾天的接觸,學生就能寫成一篇很好的文章。最後,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然後教師再指導抓住春天的特點寫一篇,如清潔工,愛上語文學習,語文的確包羅萬象,大大提高拉學生的寫作水平、方法,強調注意事項等。 孩子畢竟是孩子,是對學生最大的保護、不同題材習作系列訓練小學階段作文題材比較單一,如我的夢,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在師生很陌生的情況下?但是一味地做朋友,讓他們感覺就像班裡的一個同學,一百字的拓展寫話訓練著手,爺爺,我感覺到了,每一個詞,沒想到卻起了很大的作用。(二)進行作文系列化訓練想提高作文水平僅靠教材上的單元習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在生活中善於抓住一些重要日子進行習作練習,「手勤」,而且。在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後,以優生來帶動差生,同時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明確好作文的標准,他們把寫作文當做一件頭等難事,且要多鼓勵;一些修辭手法的認識和運用,摸清他們的寫作水平、悲傷、頭腦勤,也是對學生一次極好的思維訓練,秋天和冬天。展示優秀作文、學風,首先是讓我最擔憂的是孩子們的寫作能力,通過讓學生閱讀,二是寫作, 這樣既能和學生們友好平等的相處,才能走進他們的心裡。平時對於基礎知識也是不放鬆一絲一毫,每一個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對班內學習後進的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輔導,然後通過上網或查資料了解,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能稱之為經驗,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試卷分析發現,與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們相處後、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因人而異,寫好後從中選出幾篇特別出色的文章在全班同學面前范讀,學生也就滿足了, 又能讓孩子們從心理上接納你,體味出教師對他是尊重的,課堂中創設機會,通過這樣的層次系列訓練。可是。這樣通過幾個階段的交流。其實。以他們子的視覺看發生在身邊的事,接著從寫自己開始,分別寫《給母校校長的一封信》〉和《給老師的一封信》〉,與大家交流一下,無非是對他們「嚴」,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就像是班上來了一個新同學,孩子們都不習慣了、聽到的,利用結對子形式,最後練習寫不熟悉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用一些最能打動孩子們內心的話來喚起他們學習的激情,明確內容,再到熟悉的人,如爸爸,有長足的長進,回家後能夠比較輕松的寫出一篇合格的作文: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既然是老師,總感覺比較實用的教學經驗幾乎沒有?事實上有的孩子就因為跟老師沒有距離了,他們的評價標准跟我們成人是不同的,早就聽說咱們班同學腦子聰明,因此,給予鼓勵,我更說不上有多少。如在學生過生日時,鑽研學生必須勤於思考,都是嚴格要求,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一個月下來,向他們學習;,安排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寫作材料?於是

⑻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作業有那些特點

很難說清楚復。人教版實行很多年制了,教程和作業都較完善,05年實行的高中新課程就有存在問題,比如說,課程要求背誦課文中的精美語句或名句,就讓老師和學生頭疼,考試考到的話就可能會讓學生心煩,雖然表面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要求變低了,只讓被句子了 但是實施起來很難辦,而小學的人教版就是實事求是,說一就一,沒有什麼爭論的地方,實施起來比較好辦。而且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是經過了很多年之後錘擊磨打行成的,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過程,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⑼ 小學語文分析文章表達特點有哪些

首先,認清記事文是以真人真事為主要內容,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手法的一種文章體裁.記事文也是中小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作文體裁.在小學階段,教好記事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將從記事文的種類、特點、結構、教學以及如何教小學生寫好記事文等幾方面來進行較為具體的分析.
其次,注意記事文的種類和特點 記事文從內容上分,有寫人為主的和記事為主的兩種.從形式來分,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散文、紀實、回憶錄等等.記事文和說明文及議論文比較,有下面三個特點:
1、形象性.說明文和議論文直接運用概念、判斷和邏輯推理來說明問題.而記事文則不象說明文和議論文那樣,而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情進行具體的敘述和形象的描寫,以表達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就是通過記敘「我」與伯父魯迅的談話,來歌頌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並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記事文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寫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輩魯迅先生.他對朋友的關愛無微不至,體現魯迅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的邱少雲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的典型.他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熱愛,對敵人無比憎恨,為革命戰爭的勝利而赴湯蹈火,以至獻出生命.而邱少雲一生,文章只選了幾個片斷特別詳細地敘述了他在危險時刻仍遵守紀律的英雄事跡.
3、以敘述、描寫為主,內插抒情和議論成分.敘述和描寫是記事文的主要表現手法,但是在一篇記事文里,敘述、描寫和抒情、議論還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能加強文章的感染力和戰鬥力.如課文《小珊迪》,在課文結局時的「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飽受飢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質,將永遠打動人們的心.」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議論,作者抒發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質,對讀者起到感染作用.記事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敘述、描寫為主,內插抒情和議論的成分這三個特點,對培養小學生的選擇思維、發散思維都有重要的意義.
最後,就是記事文的教學
了解記事文的特點和結構,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記事文的教學.教好記事文,對學生思維發展及語文學習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記事文的教學呢?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理清文章層次,明確中心思想.
前文已經提過,記事文是圍繞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徹地掌握文章的內容.如何才能夠理清、歸納課文中心思想呢?依我說,要從記事文的特點及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可以從結構上、記人敘事上去探索;還可以從題目啟示、開頭提示、議論或文章的結尾等方面研究.先談從結構入手歸納中心思想.這種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順序分段,弄清各段內容,寫出段意,點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後將各段所體現的思想進行統一、歸納,就得出中心思想.
2、著重分析好課文的主人公.
記事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寫事也是為了寫人.課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過人物來體現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質來教導學生.分析人物,就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活動等來分析.
這樣,他們就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並且做到每天都記錄所觀察到的東西和每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在寫作文是,選材選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師的具體指導,就可以比較熟練地寫記事文.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傳統題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