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和來小學語文教學源當然有區別。
1、首先是兩個階段教學所面對的學生方面的差異:學生年齡特點的差異,學生思維水平的差異、學生理解水平的差異、學生見識的差異。
2、第二是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所講授的知識方面的差異。小學語文所講授的知識是漢語最基礎的知識,是為學生能更好的學習語文打基礎的知識。如拼音知識、字詞知識、句子知識和閱讀基本理解的知識。而初中語文所講授的是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對某些語文知識的記憶(如現代漢語中的實詞虛詞的初學),對閱讀知識的運用,對修辭的學習。
Ⅱ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抓住「讀」字,把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可見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會學知識,不斷提高語文素質。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巧讀呢?下面本人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引導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應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寫了草原的優美景色,抒發了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草原景色的詞語、句子。然後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描繪了草原怎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後,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詞語和「是……也是……」、「既……又……」、「連……都……」等句子。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准確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風光,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草原優美的風光所陶醉。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也很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一張」、兩把」、「一盞」、「如此而已」,這樣極其簡單的擺設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進行對比,來說明周總理的生活極其簡朴;把工作任務繁重與辦公用品簡單對比;把工作非常勞苦與食物非常簡單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在默讀或朗讀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道思考題:①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②閏土對「我」說了哪些事?「我」對哪幾件事印象較深刻?為什麼?③讀了課文,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後,教師逐一提出討論,學生很快就能清楚,課文主要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
三、創設情境,在身臨其境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把讀的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導朗讀灕江水的「靜、清、綠」這一段時,我先掛出掛圖,進行描述「灕江有許多小船在等著我們乘坐,我們乘著小船、輕輕地搖動雙漿,盪舟灕江。」接著播放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漿》,學生在聲畫的作用下入境了。這時我輕聲問道:「你感覺到了什麼?」學生齊讀:「灕江的水真靜啊!」接著我再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再讀:「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語氣)。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字讀得響亮而飽滿)。最後我讓學生把三個句子連起來讀。這種讀的訓練不僅有層次,而且有質量,在身臨其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閱讀能力。
四、提出明確要求,教給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預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授新課,就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預習要求要明確具體:即①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②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③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2、根據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課時,我讓學生課內預習,運用標記法邊讀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重點和疑點,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疑點,我就引導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討論,自己解疑,這樣學生就逐步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從而也激發了閱讀興趣,培養了閱讀能力。
五、抓住課題進行審題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辨析課題,抓住重點,使學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學到了一種基本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六、鑽研課後問題,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課後問題是解決教路和學路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鑰匙,因此教學生認真鑽研課後問題是掌握學法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時,根據課後思考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課文先講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後講太陽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這樣學生基本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在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閱讀能力也隨之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Ⅲ 怎樣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天性,特點結合
怎樣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天性、特點結合
【摘 要】對於小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大多數的小學生即使坐在教室里,可能只用一半的精力在聽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做到把要學的文化知識讓學生有效的接收,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天性。只有了解小學生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做到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天性 因材施教 樂趣 平等交流
小學作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起步的階段,在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授學生一些道德觀、價值觀,要教導小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萌芽階段,不管是識字、組詞、造句還是簡單的寫作都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可以說也是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當中都是在為今後語文的學習扎地基,所以小學語文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學好語文,這成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生的天性、特點,結合語文教學,因材施教,使同學們更好的、更快樂的學習語文。
一、小學生的天性與特點
(一)小學生的天性
對於小學生來說,好玩、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小學生喜歡模仿父母、喜歡模仿老師以及身邊的同學等等。孩子從出世開始所學的許多東西,不管是說話、走路、使用筷子、開電視機等等,都是靠模仿學來的。小學生好玩、貪玩那是不爭的事實,正常的孩子都喜歡玩。所以在他們覺得好玩的課程當中,他們總是非常積極,例如:勞動課、體育課。
(二)小學生的特點
首先,小學生的想像力十分豐富,雖然是片段式的,沒有系統,在整個小學階段,想像能夠較為正確地反映現實。小學生的思維剛開始是具體的、抽象的,之後隨著學習的增加,會慢慢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感知不準確,不能全面反映事物。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上課容易開小差。記憶力強,但是不系統,片段化。
在背誦課文的時候,他們容易背到另一篇文章的內容。其次,小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愛玩、意志力比較差,在學習的中,大多時候需要靠外界壓力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第三,小學生的進取心強,在學習、生活中體現在總是想要拿第一名,但是自製力卻很差,本該立刻完成的作業,由於貪玩,可能一直完不成。第四,小學生的情感與理智不協調,他們可能因為喜歡一個老師便很認真聽那個老師的課,不喜歡一個老師,那門課的成績可能都不會及格。
二、怎樣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天性、特點相結合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想使自己的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特點、天性,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多方面刺激學生,使學生多方位的學習語文知識。
(一)良好的學習環境
由於小學生愛模仿,其周圍的事物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小學生處在怎樣的環境十分重要。作為語文老師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下,都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在學生面前有一個好的形象。另外,老師要給同學們強調在學校的行為舉止,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有利於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互相學習風氣。
(二)課堂的趣味性
由於小學生天性好玩和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注意課堂的趣味性。從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出,教育者、編書者對小學教材趣味性的重視。小學語文教材採用的是彩色印刷,裡面的內容、課後習題都比較有趣味性,例如:聯系搭配、畫畫之類的題型。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的趣味性。教師上課時用的語句、語調要生動活潑,這樣才能激發同學們對內容的興趣。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音樂、播放動畫、或者給同學們講小故事,以此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並使同學們對語文產生興趣,認真聽課。
(三)良好的激勵制度
小學生的自製力比較差,雖然他們的進取心強,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外界壓力來推動他們。基於這樣的現實狀況,對於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進行積極的鼓勵。對於小學生不願意做、不敢做的學習活動,教師要鼓勵他們去做。對於小學生做得非常好的事情應該獎勵。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勵制度,例如小紅花、積分之類的。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同學可以採取小紅花,對於高年級的同學可以採取積分。
首先確定一定的基礎分,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的減分。對在一段時間內得分最多的進行獎勵。這樣的做法應該和家長達成一致,學生的積分情況讓家長們了解,獎勵與懲罰也讓家長們參與。這樣能使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與學生互動交流,塑造人格魅力
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在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也許便會傷害到學生。在語文教學當中,老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單獨與每個學生進行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是平等的。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只有表現不好的學生才會被老師叫去辦公室,但是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要用心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這樣就不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當中得到不公平的對待。交流不僅只有交談,還可以和學生在課下一起活動玩耍。雖然老師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課堂上,但是課下交流也是人格魅力的一種表現。當學生喜歡上一個老師,往往表現在上課特別認真。語文老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塑造在學生心目當中的良好形象,要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
(五)課下任務形式多樣並且具有娛樂性
對於有些小學生來說,完成課後作業總是困難的,其原因在於課後作業機械無聊。教師可以通過增加作業的形式來改變這種情況。例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把看的動畫片裡面的台詞的字每天記住十個,還可以讓他們每天學習一個和大人聊天時出現的詞語等等,這樣的作業較為有趣。學生自製力較差的問題,可以與家長溝通,由其監督學生完成作業。在課下,還可以組織同學完成小組作業,例如每個月去一次敬老院,每一周學會唱一首兒歌、排練話劇等等,這樣也有利於同學建立感情並且關愛他人。
小學語文教育十分重要,它是一個人學習的基礎。怎樣讓小學生學好語文,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該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天性、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一個語文老師不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更是讓學生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件簡單的有趣的事情。另外,小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知識,在人與人的交流中、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是在模仿學習對他們有用的知識。
Ⅳ 語文教學與研究 雜志 是不是適合小學教師
您好
刊名:制 語文教學與研究
主辦: 華中師范大學
周期: 旬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漢市
ISSN: 1004-0498
CN: 42-1016/G4
郵發代號: 38-330
當然可以發小學的語文教學的文章,但是更適合初中高中等稍微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文章。
Ⅳ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應該涉及哪些方面
第一;課前讓學生先把全文預習(包括有生字組詞,全文讀熟,文中的生字找出)
第二;課上先問同學們有那個字不會,一一告訴了之後。開始講課文(就按正常順序,分段,段意,情感........)文中的重點短做練習(就是把課堂作業的一部分較難的先和同學們一起學了)最後再講生字,讓他們說組詞課文要講的有詳有略
第三;再發本做練習(由於提前講過做起來就省事多了),做完後收上來,在檢查作業,干一些雜事。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一年級(3)班全班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准確。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台。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Ⅵ 如何把多媒體滲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三亞市月川小學 趙作玲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生動、有趣,使學生更多、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語文教學。將多媒體教學滲入到每個語文教學實踐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呈現,拓展延伸,豐富學習內容;活躍思維,激發學生想像能力。運用多媒體可以將教與學連成一個整體,使課堂生動活潑,教學藝術化、多樣化,,才能使語文教學帶來新生的魅力。促進教學方面起著巨大作用,多媒體技術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勢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積極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從近幾年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中的點滴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產生強烈的探求慾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他們就願意揭開知識的大門,這樣,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在語文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進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使他們主動地學習並發展個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蠶姑娘》一課時,課文中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後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學生對這些過程很難理解的,學起來有些困難。因此,課前我搜集了有關蠶四次脫皮及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圖片。教學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了蠶生長過程及形狀變化的過程,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很喜歡,特感興趣。學生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激發了他們對蠶生長的過程產生了好奇心,我就趁熱打鐵地問:你們想知道蠶的生長過程嗎?課文究竟寫了蠶的哪些生長過程呢?學生頓時很積極地認真分析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因此,我抓住了學生這個心理,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究課文。 二、直觀呈現,豐富學習內容。 小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的局限,在學習中常常會在某一點上卡殼,甚至會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在教學時便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系動態化,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如在教學《月亮灣》一課時,我把月亮灣的村莊的景色為背景製造成課件,以動態的小魚兒、小橋流水在課件插入,給學生展示一幅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村莊美景。我一邊展示一邊問學生:月亮灣這個小村莊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圖上有哪些景色?你認為月亮灣美嗎?究竟美在哪裡?引導學生結合出示的課件自由說說,學生頓時都全神貫注地觀看課件的畫面。課件的景色成了學生欣賞亮點的風景線,學生把課件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滲入到課文中去。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廣大語文教師增添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直觀導向地突破教學難點;趣化教學氛圍;優化信息,省時高效。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豐富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通過教學實踐研究,我認識到,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懷有一顆創新的心,共同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就能很好的利用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科學整合,將語文教學帶入更廣闊的天地。
Ⅶ 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本年度本人任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並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就將本學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 思想工作方面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通過閱讀大量的道德修養書籍,勇於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二 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工作中,做到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對個別的學習困難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在課堂上,採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後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認真鑽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於創新的等能力.
三 教育工作方面
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諄諄善誘,耐心疏導,耐心教育.例如班裡略有「問題」的學生,我採取和他經常談心的方法,與學生交朋友,做學生的知心人,與家長緊密配合,發現有一點兒進步就及時表揚他,鼓勵他,樹立起他在班級中的自信.組織好班委會,選出班級骨幹,努力培養班級骨幹.抓好班風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班裡的狀況正在沿著我設想的方向發展,面貌可喜.
另外,本人遵守校紀校規,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和培訓.
始終為做一個合格的安中人努力著.
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很好地把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運用到教學中
建議課堂互動,有學生發起,大家交流,老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Ⅸ 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
所謂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小學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學科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動現代教育向前發展。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信息技術運用於語文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巧用信息技術
相對於傳統的教育來說,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以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形式――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例如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琥珀》這一課,「松脂球」、「化石」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
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藉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它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多媒體計算機應用於語文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其中包括:(1)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2)熟練、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儲、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運用多媒體形式傳達信息,創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將以上一整套駕馭信息的能力轉化為自主、高效地學習與交流的能力;(6)學習、培養和提高信息時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可見,信息素養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學會學習的基礎。
(六)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互動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七)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且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實時應用信息技術
誠然,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教學可以把語文課本上枯燥文字轉化為看得見的形象,聽得見的聲音,能增強直觀性,還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但如果濫用,效果則會適得其反。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還有如下講究:
(一)把握好運用的尺度
《新課程標准》指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因此,課堂構成的主要部分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而信息技術的使用應只是起一個輔導的作用,不能讓多媒體主宰課堂。
(二)把握好運用的時機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就是要善於把握教育的時機,多媒體的呈現也要善於把握最佳的時機,要使多媒體的呈現成為整個教學流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積極輔助作用。那麼,如何把握多媒體呈現的最佳時機呢?
一般來說,多媒體的運用要選擇最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或使訓練效果達到最優化的時機。運用多媒體的時機主要有三種:
1.抓住理解需求的時機,教師不要輕易把難點、矛盾交給多媒體,應讓學生充分進行思維活動,產生「憤悱」之情,在學生思維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再呈現多媒體,才能使學生豁然開朗,才能使課堂教學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2.抓住感情需求的時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運用多媒體,創設一個最適宜產生情感共鳴的環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情感。
3.根據教材內容,因文而宜,抓住語文訓練時機,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另外,還要注意各種媒體的合理搭配,根據各種媒體的優勢,將他們加以優化組合,發揮媒體的整體功能。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
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的整合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我認為: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學會運用多媒體這把「雙刃劍」,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用過其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
Ⅹ 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哪些
1、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