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語文文言文怎麼翻譯
你可以看一些文庫里歷年高考狀元的語文筆記,裡面文言文的要點都比較齊。平常把學過的文言文裡面的解釋熟記背誦,在翻譯的時候就不會太難。在翻譯的時候不需要句句都直譯,可以意譯,不需要死摳個別字詞。
② 人教版高中所有文言文翻譯下載
瑞文沒有藍條混線能力比劍雞強,瑞文老牌上單,二者都是六千三,都有減傷技能,劍雞可以塔下放大,瑞文有暈劍雞比較靈活
③ 人民教育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譯
1)《寡人之於國也》
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飢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的地方,同時把黃河以東地方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的地方。黃河以東的地方遇到飢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節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2)《勸學》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青;冰,是水變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筆直得合於墨線,但把它熏烤彎曲而做成車輪,它的彎曲度就與圓規畫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曬,它也不再伸直了,這是熏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線的彈劃校正才能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才能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不俯視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沒有聽到前代聖明帝王的遺言,就不知道學問的淵博。吳國、越國、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來啼哭的聲音都相同,長大了習俗卻不同,這是教化使他們這樣的啊。《詩》雲:「唉呀你們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著。安心供奉你的職位,愛好正直行為。上帝知道了這些,就會給你大福氣。」精神修養沒有比融化於聖賢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沒有比無災無難更大的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學習片刻之所得;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處所見之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強,但聽見的人覺得很清楚。憑借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走路,卻能到達千里之外;憑借船、槳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但能渡過江河。君子生性並非與人不同,只是善於憑借外物罷了。
④ 高中語文文言文及其翻譯txt文檔
建議看看 我們老師推薦買的《高中文言文學練考導航》,必修、重要的選修課文都有。而且帶一本考點詞全解,還有學習訓練考試技能的指導。很經典的書
⑤ 誰知道高中人教版文言文翻譯書什麼最好
我覺得《文言文精解精析》就很好,人教版文言文全解(高中新課標) 人民日報出版社 朱廣成的也不錯的
⑥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譯
勸學 荀子
有道德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提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增大,但聽的人都聽得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不是腳步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隻的人,不是善於游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師說 韓愈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並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所長,只是這樣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赤壁賦 蘇軾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緩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間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與天際相連。我們任憑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漂動,越過浩盪渺遠的江面。多麼廣闊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駕風遨遊,不知船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然恍惚呀,我們好像獨立長空,遺棄塵世,飛天成仙了。
這時候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道:「桂樹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槳,(槳)劃破月光下的輕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賢人(宋神宗)啊,他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與蘇軾同游的吹洞簫的客人,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能使深淵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
我憂愁凄愴的樣子,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友人說:「(曲調)為什麼會這樣(悲傷)?」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一片蒼翠,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對江面斟酒,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裡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輕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聽了之後,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餚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天空已經亮了。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從我成為被貶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憂懼不安。公務之餘,就緩步行走,沒有目的地出遊,每天與自己的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走到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沒有(因為)遠而不到的。到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心中想到了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而未曾知道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指點並感到奇特。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茂盛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處之下的地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有的像是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螞蟻洞,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逃脫隱藏的。縈回著青山,繚繞著白雲,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二為一。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此(時)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⑦ 求高中人教版語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新課標古詩文大全目錄
必修一(第一冊)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背誦易水訣別一段)
6、鴻門宴•司馬遷
必修二(第二冊)
4、《詩經》兩首
氓(必背)
採薇
5、離騷•屈原
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必背)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8、蘭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賦•蘇軾(必背)
10、*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背誦2、3段)
必修三(第三冊)
4、蜀道難•李白(必背)
5、杜甫詩三首(必背)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必背)
9、勸學•《荀子》(必背)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必修四(第四冊)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必背)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必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必背)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背誦後5段)
12、蘇武傳•班固
13、張衡傳•范曄
必修五(第五冊)
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必背)
5、滕王閣序•王勃(背誦2~3段)
6、*逍遙游•莊周
7、*陳情表•李密(必背)
⑧ 高中語文文言文 翻譯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陰人。杜衍從小刻苦磨礪品行節操,尤其重視學習。殿試中被選拔為進士甲科,任平遙縣縣令,皇上下詔舉薦良吏,被提拔為乾州知府。後調任鳳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時,鳳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說:「為什麼奪去我們的好太守?」後朝廷派杜衍到河東路巡察刑獄,在巡行考察潞州時,判斷冤案。高繼升主持石州,有人告發繼升串通蕃族圖謀叛亂,高繼升被捕關在獄中,長時間不能定案。杜衍分辨案卷,搞清楚高繼升是受人誣陷,為之糾正,並把誣告者關押抵罪。寧化駐軍將領審訊逼供,定人死罪,不根據實情,杜衍審察後予以改正。章獻太後派使者安撫淮南,使者回來後還未來得及匯報,章獻太後就先問杜衍身體怎麼樣,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況報告給了太後,章獻太後感嘆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杜衍從政謹慎細密,從不用嚴厲的刑法督促屬下,而下屬、百姓還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肅。後來杜衍又兼管吏部選授官職。原先吏部選授官職的規章繁雜冗長,主管官員不能盡閱,分管的下級官吏借機索要賄賂。杜衍上任之後,就讓下屬將吏部選授官職的規章全都呈送上來,問下屬:「選授官職的規章全都呈送上來了嗎?」屬下回答說:「全部呈送上來了。」杜衍下功夫全部讀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選授官職的規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屬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門聽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決,從此吏部下屬辦事的官員再也無法徇私舞弊、賣官自肥。幾個月後,杜衍的名聲震動京城。後來杜衍調任到審官院,他管理的辦法和在吏部時一樣。
契丹與元昊在黃河以北交戰,參知政事范仲淹安撫河東,打算出兵防禦。杜衍說:「二國剛剛交戰,敵方自顧不暇,勢必不會來侵犯我,我們不可隨便出兵。」范促淹在皇帝面前力爭,並詆毀(指責)杜衍,言辭很激烈。范仲淹曾經像對待父輩一樣侍奉杜衍,杜衍並不因此記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劉三嘏因逃避罪責來歸順大宋,輔政大臣主張很好的招待收留他,藉以了解契丹的內幕。諫官歐陽修也主張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徵求杜衍的意見。杜衍說:「中國與鄰國交往以誠信為根本,如果我們自己違背誓約,招降納叛,那樣我們就要背負理虧的責任。況且劉三嘏作為契丹皇帝的女婿,卻逃離契丹來投歸大宋,他為自身謀劃尚且如此,還值得和此人謀劃國家大事嗎!接納他有什麼好處,還不如把他送回契丹。」皇帝最終聽從了杜衍的意見,把劉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薦賢士,而阻止投機鑽營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歡他。慶歷七年,杜衍剛進入七十歲,即上表請求退休,他被加封太子少師退休。八十歲時去世。去世前自立遺囑,大體意思是:「不要因為長時間天下太平就忽視邊防,不要因為國庫充裕就揮霍浪費,應該早立儲君,以安定人心。」遺囑一點不涉及自家私事。
⑨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謝謝
(李)適之生性簡單率直,不追求苛責詳細(職責),下面的人和官吏都認為在適之手下幹活專很方便。屬
(李適之拜相之後)與李林甫爭奪相權不和洽,李適之性情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
【葉 [xié] 和洽,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