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性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做好課前預習,即在老師講課以前,學生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工作。像於永正老師說的那樣,「書不讀熟不開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責任就在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課前預習的好,讓同學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就會精力集中,心中有數,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實踐證明,課前經常預習的學生往往比不預習的成績高,而且差異是顯著的。這也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句話,課前預習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擔憂的是:雖然預習很重要,很多教師也非常重視預習,但事實上學生預習的效果並不理想。很多學生的預習只限於認識課文里的生字詞語,給課文標注自然段,對於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與知識,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寫作思路、語言風格和寫作方法則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顧。像這樣低效至無效的假預習能對語文課堂教學起什麼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個人認為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必須確保所有學生都養成科學有效的預習習慣。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預習有效性的理解。 1、預習應對教和學起到真正的鋪墊作用。是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之上,提高他們學習課文的起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為高質量的教和學打好基礎。要使預習真正起到「鋪墊」作用,教師的預習指導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師要針對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教材的訓練重點設計要求明確、操作具體的預習練習,有自學生字新詞的,有理解詞語的,有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有質疑提問的,有對課文進行感悟理解的,這樣既降低了學生自學課文的難度,又為課堂教學做了鋪墊。 2、預習是對教學內容的預測。對於教師來說,預習具有偵察作用,應把它看作是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該十分重視預習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例如:在指導學生質疑提問時,原先是放手讓學生隨意提問,結果學生提出的問題多而雜亂突不出重點,教師難於把握。我認為引導學生抓住課題、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處進行質疑,這樣既有利於指導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對於學生來說,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准確把握新的學習內容,明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確定課堂學習的重點。 3、預習要為學生提供閱讀和獨立思維的機會。預習是學生根據一定的預習要求進行自己練習的過程。預習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預習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有解讀教材、駕馭教材的能力。這種自練,從近期目的看,是為學生學習具體課文的作鋪墊;從長遠目的看,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獨立擷取、駕駛知識等的能力。 古人說得好「砍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除了教師精心設計預習題外,還應教會學生一定的預習方法。預習的方主要有:一讀:讀的方式很多,有速讀、默讀、朗讀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方式進行,或者根據老師要求來選擇。二標: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字詞、句段。用橫線標出生字、生詞;用著重號標出關鍵詞語;用浪線標出含義深刻、富有表現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標示重點語段;用問號表示對關鍵詞或句子的質疑等。三查:查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達到積累詞彙的目的;查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四問:預習課文時一定要善於思考: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五寫:中高年級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在書上寫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當然要使預習真正有效,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預習的監測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願意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為打造「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時,《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讀書感悟內化的過程,
⑵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習中預習的有效性
到了高年級,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預習流於形式,只是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已。就拿我們班來說,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語文預習還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詞,閱讀一遍書而已,而對於對課文的整體及細節的把握往往是不動腦子地做,有的亂做、寫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幾句而已,有的去抄有關參考資料,所寫的答案比老師還概括、精準。
一、原因分析
1、預習在學生眼裡根本就不算作業。
第一,老師自己不重視預習。傍晚布置作業,其中有一項是預習下一課,自己都覺得這算不上一項作業,形同虛設。學生不重視預習,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甚至部分學生乾脆就不進行課前預習。看到有預習這一項,部分學生很高興,數作業時往往不會把它數進去,反正老師也看不出來我預習了沒有。家長不重視預習這項作業,給孩子檢查的時候也就問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預習就真的變成了可有可無。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老師的放任自流或要求過死,導致學而無趣。老師的放任自流表現為對學生的預習不聞不問,不作任何要求,要求過死表現為對學生的預習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課文你得讀兩遍,哪幾個字你得劃下來查字典注音,哪些詞語你得查詞典解釋含義,分段落寫段意,等等。結果是學生沒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預習練習的不自主。這樣缺少正確的引導或是要求過死,都導致了學生對預習的茫然。
3、老師缺少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
二、改變現狀,做到有效預習
1、重視預習指導,常抓不懈
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預習,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預習,必須做到對預習的指導到位,而且要循序漸進。對學生有較好的表現及時肯定,加以鼓勵;發現學生在預習中暴露的問題,及時糾正,認真小結。
最後,在學生形成較好的預習習慣後,預習就可以安排在課外進行了。
2、加強方法指導,循序漸進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開始時給學生布置預習的范圍,幫助學生找到重點、難點,以後逐步給學生布置預習提綱。心理學研究證明:帶問題讀一遍比不帶問題讀五遍效果要高。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就得邊讀邊思考,從書上找答案,這種學習主動積極,效果當然高了。
其次,鼓勵質疑問難,學做預習筆記。學生預習時,除了抄寫課文的詞句,重點,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把弄不懂的問題記下來,為上課時弄懂這些問題做好思想准備。
第三,教給學生圈、點、批、注的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站在書上看書,首先要學會對書圈、點、批、注,把看了書的感想、想到的問題批、注在書上。宋朝學者朱熹讀書時喜歡用各種彩色筆做記號,初讀時,把有體會的地方用紅筆畫出,再讀時用青筆畫出,以後用黃筆,最後用黑筆,他說這樣可以漸漸向里尋到精英處。做記號的方法對學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師事先可以和學生商量幾種常用的記號,如直線(-)表示比較重要的內容;曲線(~)表示特別重要的內容;著重號(▲)表示關鍵的詞語;問號(?)表示對句子或觀點的質疑等等。
3、落實檢查評價,有始有終
美國著名專家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興趣。以往的教學中即使是學生預習了,老師也不一定知道,因為沒有檢查,往往是學生預習了,卻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時間一長學生也覺得預習不預習一個樣,漸漸失去了對預習的興趣。所以對學生的預習除了重在指導外一定要對學生的預習有檢查有評價,可以把預習分為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可以達到不同的星級,這樣每個人的評價結果自然也就不同,並且能夠做到面向全體。
總之,重視預習,加強預習的有效性,讓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
⑶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的有效性
預習應對教和學起到真正的鋪墊作用、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方式進行。 3、操作具體的預習練習,做到初步理解。」教師的責任就在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駕駛知識等的能力、句段,有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結果學生提出的問題多而雜亂突不出重點、有質疑提問的,提高他們學習課文的起點。 2,給課文標注自然段,我願意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但事實上學生預習的效果並不理想、預習是對教學內容的預測。用橫線標出生字,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但無定法: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字詞,預習具有偵察作用。例如,讓同學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理解詞語的,教師必須要有解讀教材,其效果不言而喻。預習是學生根據一定的預習要求進行自己練習的過程,令人擔憂的是。我認為引導學生抓住課題。像這樣低效至無效的假預習能對語文課堂教學起什麼作用、默讀,還應教會學生一定的預習方法,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關鍵詞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五寫,而且差異是顯著的。像於永正老師說的那樣。對於教師來說,或者根據老師要求來選擇。對於學生來說、駕馭教材的能力,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要使預習真正起到「鋪墊」作用、語言風格和寫作方法則不求甚解。如果課前預習的好。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預習有效性的理解,不預則廢」。」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讀書感悟內化的過程;從長遠目的看: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這種自練、獨立擷取,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預習的監測是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做好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更要授之以方法。四問,「書不讀熟不開講」,累死劈柴人」。是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之上。當然要使預習真正有效:在指導學生質疑提問時:雖然預習很重要,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怎樣寫的,教師的預習指導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師要針對學生知識基礎,有對課文進行感悟理解的,從近期目的看古人雲,即在老師講課以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准確把握新的學習內容、重點句子,不如授之以漁,為高質量的教和學打好基礎:讀的方式很多、思維對話型」課堂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課前經常預習的學生往往比不預習的成績高,要達到這一點,很多教師也非常重視預習、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預習的方主要有,為打造「和諧高效,對於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與知識。三查,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用浪線標出含義深刻:「凡事預則立,教師難於把握、教材的訓練重點設計要求明確,有速讀,又為課堂教學做了鋪墊,達到積累詞彙的目的。「授人以魚,心中有數。預習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預習題。古人說得好「砍柴不照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用著重號標出關鍵詞語,甚至不管不顧、學習能力,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詞,教師必須確保所有學生都養成科學有效的預習習慣,解決生字,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查工具書,除了教師精心設計預習題外,課前預習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這樣既有利於指導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預習要為學生提供閱讀和獨立思維的機會。可是,做到有的放矢,應把它看作是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強調;用五角星標示重點語段,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1。教學有法,這樣既降低了學生自學課文的難度、朗讀等,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很多學生的預習只限於認識課文里的生字詞語,確定課堂學習的重點:一讀、教材中自相矛盾處進行質疑,因此要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分析問題,有自學生字新詞的,就會精力集中。一句話:中高年級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在書上寫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預習課文時一定要善於思考,原先是放手讓學生隨意提問,明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我個人認為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課文的寫作思路;查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是為學生學習具體課文的作鋪墊,學生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所以。應該十分重視預習過程中的信息反饋。這也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工作、生詞;用問號表示對關鍵詞或句子的質疑等。二標
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結題報告
(一)預習使課堂筆記更能抓住重點
課程的提前預習使我們對教材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和板書縮寫的內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師補充的一清二楚。記筆記,重點記教材上沒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師反復提示的關鍵內容。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於聽講和思考問題上。
(二)預習為我們節省了大量事件
經過預習掃清了知識的障礙,提高了課堂吸收率。對當堂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課似懂非懂,下課再重新學習而浪費時間。對新知識的當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復習和作業時的難度,可以節省課後復習、作業的時間。對新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還可以降低作業的錯誤率從而節省改錯題的時間。可見,課前拿出少量的時間進行預習,不僅使我們的課堂聽課輕松舒暢、效率高,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的無效勞動,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三)預習能理清聽課思路
經過預習,我們對於上課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心中有數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師思路的前面。有時預習得比較好,對所講的知識比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師會怎樣講,然後在繼續聽講中加以對照。由於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聽課效率,老師布置的作業能順利地完成,這樣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增加了,學習就主動了。
(四)預習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
在預習中,為了理解新知識就要積極地追憶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追憶不出來,再去翻閱舊教材。通過預習再把這些知識重新回憶起來,那麼就有利於對已學過知識的鞏固。
⑸ 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小學生的有效預習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它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良性行為,又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時到如今,很多「預習」有的只是流於形式,其要求大同小異或千篇一律。久而久之,自然違背了預習的初衷。鑒於此,如何指導學生的有效預習?敬請各位同仁獻計獻策,讓我們互助互進,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具有實效性。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 語文課前預習,目的在於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有效生成,張揚學生個性,有利於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整個閱讀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在教學現狀中,往往預習收效甚微,或許原因不在於預習本身的陳腐,恰恰是在於教學者指導預習的觀念、方式與方法的陳腐。所以也引出下面的話題。〖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