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人教版語法歸納
花了我好多積分啊才找到的啊!!珍惜啊!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歸納
字 形聲字 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讀音
表示字義的部分叫形旁(義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聲旁(音符)
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意義相關、表示屬於同一類事物的字
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
(象形字)① 用概括的線條描畫實物形狀
(會意字)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配合成為一個新字以表示一個新意
(指示字) 用象徵性並具有指示作用的筆畫來表示意義
同音字 形體不同而讀音相同的字:1、讀音相同字形相似;2、讀音相同字形不同
形似字 在形體上較為相近的字:1、筆畫不同,字形差異細微;2、部首偏旁不同,字形差別明顯
多音多義字 一個字不止一個讀音、不止一個意義
詞 實詞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
表示1、人名;2、處所;3、時間;4、方位;5、事物;6、抽象概念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
表示1、動作行為;2、存在變化;3、心理活動;4、可能、意願;5、趨向;6、判斷
形容詞 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
表示1、形狀;2、性質;3、狀態〔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
數詞 表示數目:1、確數;2、概數;3、序數 常連用構成數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前邊;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動詞後邊
量詞 表示單位
表示:1、事物的單位(1)個體(2)集體(3)不定量(4)度量衡;2、動作、行為的單位
代詞 起指示(或替代)作用的詞
包括: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2、疑問代詞:提出問題;3、指示代詞:區別人或事物
虛詞 副詞 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
連詞 起連接作用;表示:1、並列關系;2、選擇關系;3、條件與副詞配合使用
介詞 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助詞 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
分為:1、結構助詞;2、動態助詞;3、語氣助詞
嘆詞 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一般都是單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語句的意思不變
擬聲詞 摹擬聲音
詞彙 單義詞 只表示一個意義
多義詞 表示幾個互相聯系的意義
一個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有一個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義;通過基本義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來的新義,是比喻義
同義詞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反義詞 表示的意義或者相反,或者相對的詞
短語:
詞和片語合起來,構成短語(也稱片語)。組合不限於兩個詞,有時是三個或多個詞,如「中學語文」是兩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是三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就是四個詞。詞和詞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組合成不同的短語,如「學校管理」和「管理學校」;也可以藉助不同的虛片語合成不同的短語,如「父親的母親」和「父親和母親」。
一、短語的種類
詞和片語合成短語,主要有六種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主謂短語和介賓短語。
1、並列短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並列組成的短語,詞與詞之間是平等的聯合關系,沒有輕重主次之分,這種短語稱為並列短語。
例如: 報紙雜志 老師和同學 調查研究 唱歌跳舞
2、偏正短語
偏正短語是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在它們前頭起修飾作用的片語成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語的關系,是偏和正的關系。(用( )表示定語,〔 〕表示狀語。)
例如: (我的)老師 (清晰的)字跡 (一個)顧客 〔激動地〕說
3、動賓短語
有的動詞單獨使用就可以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不及物動詞);有的動詞還要在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才能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及物動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其中受動詞支配的詞是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表示賓語)
例如: 吃晚飯 賣豆漿 誇獎我
4、動補短語
動補短語是由動詞和在它後邊起補充說明作用的片語成的。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是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處所等。有些補語前頭要用結構助詞「得」,有些補語不能用「得」。(用〈 〉表示補語)
例如: 盛〈滿〉 嚇〈跑〉 洗得〈干凈〉 睡〈在床上〉
和動補短語相類似的,還有由形容詞和補語組成的短語,補語對形容詞表示的性質、狀態起補充說明作用。
例如: 暗得〈很〉 大得〈多〉 凍得〈麻木〉
5、主謂短語
兩個詞之間是陳述和被陳述的關系,這種短語叫主謂短語。(用 表示主語, 表示謂語)
例如: 養分多 舉止穩重 天氣好
6、介賓短語
介詞與其後面的名詞、代詞或者名詞性短語組合成介賓短語。起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的作用,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例如: 從明天開始 在新的崗位上工作 睡在床上
復雜短語的層次劃分:
例如:
瀉 在 這 一 片 葉 子 和 花 上
並列
偏正
偏正
偏正
介賓
動補
鞏固練習: 這 就 是 中 國 的 脊 梁
二、句子及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詞或短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單句的類型有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大類。復句分為單重復句和多重復句兩類。
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間有一定的語法關系,根據不同的語法關系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幾種成分。此外還有獨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主幹)。
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情」。
表示為:
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表示為:
賓語:賓語在謂語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的問題。
表示為:
例:我喜歡打球。
定語: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狀、數量、所屬等。
表示為:( )
例:(漂亮的)女孩愛吃冰激凌。
狀語: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表示為:〔 〕
例:他〔用掃帚〕掃地。 她〔十分〕漂亮。 〔那天晚上〕,他〔沒〕來上晚自修。
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表示為:〈 〉
例:(他)肚子疼得〈厲害〉。 他坐〈在桌子旁〉
獨立成分: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的推測、估計、注釋、補充、驚訝、感嘆、模擬語氣等。
表示為:△
例: 砰, 砰,一陣槍聲傳來……
△ △
1、單句
主謂句:由主謂短語帶上一定的語氣、語調構成的句子。(主謂句的具體類型有很多種,我們這里只研究比較常見的主謂賓式和主謂式)
例:我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謂賓式)
他〔非常〕健康。(主謂式)
(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謂式)
註:主謂賓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動詞是及物動詞。這樣,後面才有可能帶賓語;主謂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可以是形容詞或動詞,但動詞是不及物動詞。
非主謂句:由主謂短語以外的其他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
例;飛機! 站住! 哦! 嗚!(我們這里不做研究)
結構復雜的單句的分析:
一個單句的各個成分都由詞來充當,這個句子就簡單;如果由復雜短語充當句子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成分,單句就復雜了,它和復雜短語的道理是一樣的。
例:1、(我們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
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鞏固練習:用符號標出各種句子成分
1、 嚴肅地對待文章內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嚴格的要求。
2、 我相信,雷鋒的榜樣不僅給我們指出了正確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強了我們同一切舊思想、舊習慣堅決斗爭的勇氣。
2、復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系、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復句。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系,可以把復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等類型。
(1)並列復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既A,又B」、「不是A,而是B」、「也A,也B」、「一方面A,一方面B」。
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
(2)承接復句
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變動。常用的關聯詞語:「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
例:他們倆手牽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
(3)遞進復句
由兩個有遞進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關聯詞語:「不但(不光、不只、不僅)A,而且(並且、還、又)B」、「尚且A,何況B」。
例: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選擇復句
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幾種情況,要求從中選出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的關聯詞語:「或者A,或者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不如B」。
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5)轉折復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
例: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6)因果復句
由兩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常用的關聯詞語:「因為A,所以B」、「既然A,就(那麼)B」、「因此」等。
例: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不氣餒。
(7)假設復句
由兩個有假設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假如」、「假使」、「要是」等。
例: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
(8)條件復句
由兩個有條件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無論(不管)A,都(也)B」等。
例:只有黨風在正,才能事業興。
多重復句的分析
多重復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兩個層次以上的復句。分析多重復句的層次和關系,可採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註明關系;用「」劃出第二層,並註明關系;依次類推。
例: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了,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
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 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 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例如: (1)滿天烏雲 頓時消散了。
(2)樹葉 黃了。
(3)小王 今年十六歲。
(4)魯迅 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麼書 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 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關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 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 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 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 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 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 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 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於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嘆、摹擬語氣等。
例如: (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3)啊,多麼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復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書。
(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 成為。擋不住的歷史潮流。
(3)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斗--松骨峰戰斗。
在句子成份的定義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是相同的,只不過古漢語有特殊句式,它改變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疑問句式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⑵ 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語法集錦
DD1:常見文言虛詞詳細整理(1):安、而、爾、夫、蓋、故、何
--------------------------------------------------------------------------------
作者:-
安 ⑴怎麼,哪裡。
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鴻鵠這志哉?
⑤安能復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難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⑧君安與項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12)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謝庄遂安。
②可以為富安天下。
③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④在於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⑷安生,有「養」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里指養生的東西。) ⑸哪裡,什麼。
例:
①君謂計將安出?
②欲安所歸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撫。
例: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⑺平靜。
例:
①始而慚焉,久而安焉。(安: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這里指內心平靜。)
③孔明恰纔心安。
④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安: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而 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②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④朝而往,暮而歸。
⑤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④秦師輕而無禮。 ⑸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聞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④滅滑而還。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
①而翁歸。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於茲。 (而已)罷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得惟我而已。
⑤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
①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③三月而後成。
④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⑤假諸人而後見也。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爾 ⑴同「耳」,罷了。例:
①無他,但手熟爾。
②非死則徒爾。
③以頭搶地爾。
④人生有命,吾惟守分爾! ⑵你的,你們的。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
③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④予佐爾賈。
⑤以吾一日長乎爾, 吾以也。
⑥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⑦與爾三矢。 ⑶那。例: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爾來:從那時以來。) ⑷作助詞。例:
①始爾未為久
②呼爾而與之
③子路率爾而對曰
④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⑸如此,這樣。例:
①君爾妾亦然。
②作計乃爾立。
③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夫 ⑴丈夫。例:①其夫囈語。②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③夫妻隅。 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飢。③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⑤一夫夜呼,亂者四應。⑥吾,義夫也。 (3)作語助,用在句首,表示將要發議論。例:①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徵。②夫戰,勇氣也。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⑤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⑥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⑧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⑨夫六國與秦皆諸侯。⑩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11)夫精念存想。(12)夫我乃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3)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14)夫天者,人之始也。 (4)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②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③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④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⑤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⑥亦猶夫人之情也。⑦曾不異夫腐鼠。⑧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⑨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⑩伯樂、庖丁所見非馬與牛,則亦知夫病者所見非鬼也。(11)若有所畏懼,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器矣。(夫:一說作助詞。)(1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語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嘆語氣。例:①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②嗟夫!大閹之亂,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③孟子曰:「術不可不慎。」信夫!④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⑤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⑥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⑦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夫子」
⑴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例:夫子積學,當「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願夫子輔吾志。③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
⑶同「 子」,舊指被役使的勞動者。例: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夫子:這里指挑夫。)
⑷《論語》中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種敬稱,凡是做過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這一敬稱。) (夫婿)丈夫。例:⑴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⑵謝家辭夫婿。⑶夫婿樂逸。 (夫子)
⑴官員之妻。例:①公夫人甚愛女。②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
⑵貴族之妻。例:公子姊為趙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諸侯之妻。例:夫人請之,吾舍之矣! 蓋 ⑴遮日擋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車蓋,②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蓋:這里指車蓋)③今已亭亭如蓋矣。④風則襲裘,雨則御蓋。(蓋:這里指傘。) ⑵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蓋以誘敵。(這里有「原來」的意思。)②蓋借寨牆為蔽也。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④蓋追先帝這殊遇。⑤蓋音謬也。(蓋:這里含「大概是由於」的意思。)⑥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⑦蓋失強援。⑧蓋以此得名也。⑨蓋自怨生也。⑩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⑶遮蓋,掩蓋。例:①天似穹廬,籠蓋四野。②枝枝相覆蓋。③合蓋隆起。(蓋:蓋住)④覆蓋周密無際。 ⑷大概,大約。例:①斯二者蓋皆有之。(蓋:這里有「想來是」的意思。)②蓋五六百人也。③蓋當時未有雁盪之名。④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⑸發語詞。例:①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②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④蓋進乎技矣。⑤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⑹勝過,超過。例:英才蓋世。 ⑺通「盍」,何。例:技蓋至此乎?(蓋:這里可譯作「怎麼」。) ⑻通「盍」,何不。例:蓋亦反其本矣。(亦:這里是用以加強反問語氣的助詞。) 故 ⑴原因,緣故。例:①馬無故亡而入故。②問其故。③楚王問其故④既克,公問其故。⑤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⑥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⑦人問其故。⑧講中外之故,力主變法。⑨何故而至此?⑩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 ⑵本來,原來。例:①兩狼並驅如故。②宋將軍故自負。③此物故非西產。 ⑶舊的。例:①溫故而知新。②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③君安與項伯有故?(故:這里指舊交情。)④暮去朝去顏色故。(故: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例,謫 者移順天府羈候。⑥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⑦故壘西邊。(故:這時有古老的意思。)⑧故國神遊。(故國:舊地,這里指赤壁古戰場。)⑨惠文、武、昭襄蒙故業。(故業: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業。) ⑷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問之。②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③今公子故過之。 ⑸所以,因此。例:①故嘗與過宋將軍。②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治國無法則亂。④故木受繩則直。⑤故上兵伐謀。⑥故不為苟得也。⑦故王之不王之不不為也,非不能也。⑧故憂思而作《離騷》。 ⑹故意。例:①廣故數言欲亡。②凡殺人,獄詞無謀、故者,經秋審入矜,疑即免死。③蓋以律非故殺,必久系。④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⑤則再拜,故遲不起。 ⑺仍然。例:①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②三日斷五四,大火故嫌遲。 ⑻事。例:鄉園多故。(故:這里指事故,災禍。) 「故鄉」家鄉。例:送兒還故鄉。 「故人」
⑴老朋友。例:①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③特示故人意耳。
⑵指前夫 例外:知是故人來。 「故事」先例,前例。例:⑴傳上言謂康熙、乾隆、咸豐三朝有開懋勤殿故事。⑵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故爾」因此,所以。例:荊州水軍。久不操練,青、徐之軍,又素不習水戰,故爾致敗。 「故常」常例。例: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已。 何 ⑴什麼。例:①子何而往?(何:憑什麼。)②大鐵椎,不知何許人。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⑵怎麼樣。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裡。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裡。)②卻看妻子悉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⑷多麼。例: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③作計何不量! ⑸為什麼。例: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為,何哉?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③安陵群不聽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⑤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⑹怎麼。例:①若為佣耕,何富貴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語助詞相當於「啊」。例: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 [8]何:通「呵」,喝問。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何如」怎麼樣,怎樣。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謂皇上何如人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爾何如? 「何消」哪用得著。例: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樣。例:此為何若人。 「何嘗」並非。例:你說的何嘗不是。 「何為」
⑶ 初中語文一共有哪些語法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 如同志、作家、父親、主人、老李;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 效率、品德、;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春天、現在、立春、星期二、剛才;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頤和園、商店、亞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稱:上、下、東、西、里、前、內(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1、動作動詞:表動作、行為。如,走 看 說 進行 開始2、心理活動動詞 如,想 愛 恨 怕 希望 喜歡 擔心3、使令動詞:表指使、命令或請求。如,使 叫 讓 派 請求禁止4、能願動詞(助動詞)如,能 會 可以 願 肯 敢 要 應應該(跟動詞、形容詞等組成能願短語。如,能夠解決 )5、趨向動詞 如,來去 上 進 出 回 過 開 上來 起來6、判斷動詞: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當的 「為」等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胖、瘦弱;表示事物性質的:紅、甜、干凈、清楚、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雪白,滾燙,亮晶晶,淚漣漣;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1. 人稱代詞包括三種代詞:
第一人稱:我、我們、咱、咱們;
第二人稱:你、你們、您、您們;
第三人稱: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別人、大家2. .疑問代詞是表示疑問點的,如:誰、什麼、哪裡、多少。3. .指示代詞包括近指的"這",遠指的"那",以及由它們構成的合成指示代詞,如:這里、那邊、這陣子、那會兒
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單、共、光、盡、凈、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齊、一概、一味、統統、總共、僅僅、惟獨等;表示語氣: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卻、、就、幸虧、難道、何嘗、偏偏、索性、簡直、反正、多虧、也許、大約、好在、敢情;表示否定:不、沒、沒有、別;表示時間:剛、恰好、正、將、老(是)、總(是)、早就、已經、正在、立刻、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遠、從來、偶爾、隨時、忽然;表示程度:很、極、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極其、比較、相當、稍微、略微、多麼;表示情勢:彷彿、漸漸、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幾乎、逐漸、逐步、猛然、依然、仍然、當然、毅然、果然、差點兒。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雖然 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1.表時間:在 於 自自從 從 當 由 趁 隨著 到2、表處所:從 打 朝 向 在 沿著 順著3、表排除:除 除了4、表對象、范圍: 對於 和 跟同 與 替 將 把 關於 被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據 以 憑 本著 用6、表目的、原因:為 為了 為著 因 由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片語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
⑷ 初中語文的基礎知識語法點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
一、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例如: (1)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 (2)樹葉黃了。 (3)小王今年十六歲。 (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麼書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於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二、實詞與虛詞
1.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下邊劃線的詞分別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稱。 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 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閏土」「父親」;表示處所的如「三味書屋」;表示時間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間」「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 「匾」「畫」「古樹」「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下邊劃線的詞分別表示不同的意義。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 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 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動作行為的如「穿」「跳」「爬」「走」「紀念」「責備」;表示存在變化的如「有」「增加」「縮小」;表示心理活動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願的如「應該」;表示趨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斷的如「是」。
3. 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下邊劃線的詞都是形容詞。 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表示形狀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圓」等);表示性質的如「鎮定」「勇敢」「樂觀」;表示狀態的如「朦朧」「橘紅」「遠」等。 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恰當使用形容詞,能把人或事物寫得具體、生動。
4. 代詞 注意下邊句子中加線的詞。 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就在這里睡覺?怎麼行呢? 不知什麼時候又睡著了。 我以為30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 上面句子里加線的詞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稱為代詞。代詞包括: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如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自己、人家;疑問代詞,用來提出問題,如誰、什麼、怎樣、哪、哪裡;指示代詞用來區別人或事物,如這、那、這里、那裡、這么、那麼、每、各。使用人稱代詞,要注意「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還要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
5. 數量詞 一座30里高的瑤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拿出僅有的一點米。 一尺多寬。 第一座難走的山。 五、八軍團。 歇了一下。 上面加點的詞都是表示數目的,叫數詞。在數詞中,有的表示確數,如一、二、 百、千;有的表示概數,如幾、些、多數、少數;有的表示序數,前頭要加上表示 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的詞,都是表示單位的量詞。有的表示事物的單位;有的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前者較多,有表示個體的,如只、個、台、枝、條;有表示集體的,如雙、副、對、類、幫;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點;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畝。後者較少,如次、回、下、趟、遍、陣、場、遭、番。 數詞和量詞常常連用,構成數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前邊,如一本書;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動詞後邊,如去一次。
6. 副詞、連詞 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常用的副詞如: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經、剛剛、立刻、忽然、漸漸、終於、不、沒、大概、簡直,等。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如課文里的句子:「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里連用了「彷彿」「已經」「滿」三個副詞,修飾表示判斷的動詞「是」。「彷彿」表示情勢,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經」表示完成;「滿」表示程度深。這句話,從聞到花的甜味聯想到果實累累,用虛寫開拓了誘人的豐收美景。如果不用這幾個副詞,句子變成「樹上是桃兒、杏兒、梨兒」,就不符合實際,也沒有豐富想像的意味了。
注意下邊句子里加線的詞。
1.這篇散文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賞大自然或者讀寫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復誦讀,就可以把課文背熟。 第1句「和」連接「希望」「力量」,表示並列關系;第2句「或者」連接「欣賞大自然」「讀寫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選擇關系;第3句「只要」表示條件,和副詞「就」配合使用。這些起連接作用的詞,叫做連詞。常見的連詞還有:同、跟、而、並且、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只有因為、所以,等。
7. 介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一介詞 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例如: (1)從第一組(開始值日)(表起止)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著河邊(跑步)(表處所)
(4)從早到晚(不閑著)(表時間)
(5)給病人(送葯)(表對象)
(6)依照他的樣子(做)(表方式)
(7)由於著涼(他病倒了)(表原因)
(8)為「四個現代化」(而奮斗)(表目的)
(9)比前幾天(熱多了)(表比較)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 修飾「動」「形」要記牢。
二助詞 助詞是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的虛詞。
助詞可分為三類: 結構助詞:的、得等,其中「的」表示兩部分之間的修飾關系,「得」表示補充關系。
例如:光輝的歷程(「光輝」修飾「歷程」) 慢慢的走(「慢慢」限制「走」) 跳得高(「高」補充修飾「跳」)
動態助詞:著、了、過,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其中「著」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了」表示已經完成;「過」表示曾經發生過。 例如:他走了(表示他已經離開這里) 他走著(表示正在走) 他來過(表示曾經來這里,現在卻不在) 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啊、呀,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都用在句子末尾。
例如:他會的。(表示肯定的語氣) 他贏了。(表示確定的語氣) 你冷嗎?(表示疑問的語氣) 你去吧。(表示祈使的語氣) 多美啊!(表示感嘆的語氣) 三嘆詞 嘆詞是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嘆詞一般都是單用,位置比較靈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語句的意思不變。 例如:喂,你聽見了沒有?(在句前) 你,喂,聽見了沒有?(在句中) 你聽見了沒有?喂!(在句末) 四擬聲詞 擬聲詞是摹擬聲音的詞。如:嘭、嘩啦、哐啷、叮當、轟隆隆等。
三、短語 (一).並列短語 詞和詞之間沒有輕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類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詞短語)
2)動+動調查研究願意並實行(動詞短語)
3)形+形光輝燦爛庄嚴肅穆(形容詞短語)
4)代+代我和他這樣那樣(名詞短語)
5)數量+數量四面八方千秋萬代三斤五兩(名詞短語)
2.並列短語一般前後可以互換位置,如:工廠、農村,我、你、他。 但有些並列短語是不能前後顛倒位置的,因為它有一定次序。
時間順序:春、夏、秋、冬 大小順序:省、市、縣
年齡順序:老、中、青
邏輯順序:
繼承和發展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 語言習慣:男女老少金銀銅鐵油煙醬醋
1.並列短語一般要求詞性相同,但個別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詞+代詞)勤勞、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語 前偏後正:「偏」修飾、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國)大地(一朵)茶花(前進)的步伐
2)狀+中(動、形),如:[很]好看[獨立]思考[慢慢]地走舊語法:「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 新語法:統一為「的」。
(三)、動賓短語 動賓之間是支配與被支配、關涉與被關涉的關系。動詞+賓語 賓語是回答動詞「誰」、「什麼」、「哪兒」的。 如:消滅敵人、放下包袱、丟下它、發展生產、進行斗爭、騙取信任、恢復平靜、愛熱鬧、下決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動補短語 動+補。動補短語中的補語不能回答動詞「誰」、「什麼」「哪兒」。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來、引在腦子里
(五)、形補短語 形+補,以形容詞為中心時它的後面只有補語,因為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結構助詞「得」是補語的標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機靈得很、密得不透氣
(六)、主謂短語 陳述與被陳述的關系。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主語可以回答謂語「誰」、「什麼」;謂語可以回答主語「怎麼樣」 如:覺悟提高、思想解放、陽光燦爛、心情舒暢 特殊主謂短語:名詞做謂語。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國慶節、他中等身材 四、復句 (一)復句類型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系,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復句。組合復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分句之間有短暫的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分句之間的關系常用連詞、副詞以及一部分起關聯作用的短語來表示,復句中的分句之間有著一定的邏輯關系,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系,可以把復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解說、目的等類型。
1、並列復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即A,又B」。例如: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
2、承接復句 也稱順承復句,連貫復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動。常用的關聯詞語有「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例如: 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
3、遞進復句 由兩個有遞進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共聯詞語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還、又)b」、「而且」、「並且」、「尚且a,何況b」、「別說a就連(就是)B」。例如: 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選擇復句 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凡種情況,要求從中選擇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關聯詞語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個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5、轉折復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系的分句組成,幾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例如: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6、因果復句 由兩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因為a所以b」、「既a就(那麼)b」、」因此」。例如: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氣餒。
7、假設復句 由兩個有似設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怕。
8、條件復句 由兩個有條件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無論(任憑)a,都(也)b」。例如: 只有黨風正,才能事業興。 多重復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兩個層次以上的復句。 分析多重復句的層次和關系,可採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註明關系:有「||」劃出第二層,並註明關系:以此類推。 分析多面復句的步驟:第一步要統觀全局,從總體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層的有關分句。弄清分句之間的關系;第二步再對第一層次的各個分句作分析,看它們是不是復句、如果是復句,再找出這些分句構成這個復句的分句,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這便是第二層次:以此類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分析多重復句,要一看分號,二看關聯詞語,三看邏輯關系。有分號,就在分號那劃一層。如果一個復句沒有關聯詞語,那就看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 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轉折)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因果)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因果)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陶鑄《崇高的理想》) (二)單句和復句的區別 單句和復句如何區別?
一般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區別:
(1)定義法。 單句,只有一個主謂語部分;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句組成,組成復句的單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例子1
(2)抓主幹法: 再長再復雜的單句都可用此法簡縮成非常簡潔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幹中只有一套主謂語部分。例子2
(3)外部標志法: 復句構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結合起來,這個復句沒有關聯詞語。另一種復句是藉助關聯詞語組合起來的,對這種復句,只要劃出表示各種意義的關聯詞語,就可知它是一個復句,這些關聯詞語就成了復句的外部語言標志。例子
3 不過使用此方法有時還需要結合使用前兩種方法,才能准確區別單復句,因為有些單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復句充當的。例子
4 例1:「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 3個單句組成的一個復句,用「也」連接前兩個分句,同第3個分句表示並列。 例2:「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主幹:這是教訓。 例3:「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關聯詞:不但……而且……(遞進關系) 例4:「我們只是認為:無節制地信手亂花,即使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是有背於節約精神的。」 這個句子,「認為」的賓語是由一個二重復句充當的。如果看到有關聯詞就判定它是復句,那就錯了。但只要結合前兩種方法去判斷,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⑸ 初中語文積累
今年抄剛高考完,給你點意見吧。
1,初中語文很重要,這點你要清楚,你初中語文是高中語文的基礎。
2,語文語法類的東西個人認為沒有記的必要。對付改錯,改病句類的題,你可以分類型的記。比如說:成分殘缺,前後不照應,短語搭配等等。
3,字詞積累的確很重要,尤其是每課後老師要求記的一定要掌握住。建議多分一些小本子來記譬如:一個用來記字詞,一個用來記優美的句子和段落,一個用來記古詩詞。
4,初中對你的文章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同學在這一點上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提高理解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你可以買一本高質量的資料,推薦一下《典中點》 然後 從頭至尾做一遍。尤其注意閱讀理解題,把你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對比對比,找到理解不同的地方,然後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會不同,下次再做類似的題該往哪個方向思考。
5,呃,對了,老師要求掌握的,會背的課文一定要會背,這一點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6,恩,還有,注意總結自己的錯題······
只要你勤奮,初中語文數學並不難。
最後,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樣,你要注意探索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額,再羅嗦一句:希望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⑹ 初中語文要掌握的語法有哪些
詞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句法:並列,承接,轉換,假設,遞進,解釋,選擇,條件,因果,目的
句子結構: 主語,謂語,賓語,狀語,同位語等。
⑺ 人教版初中語文語法知識點
1 了解實詞與虛詞的區別 2 能夠正確理解各種詞性的定義和特點。
學習重點
識記名、動、形、代、介、連六種詞性的定義,了解它們的特點。
學習難點
知道並掌握動詞與形容詞、介詞與連詞在語法功能上的區別
學習方法 比較區分法
學習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感受漢語語言文字的趣味性,引出「詞性分類」話題
二 知道詞語的詳細分類(參照圖表)
詞性定義特點分類示例
實詞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可作主、賓、定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作狀語;一般不能與副片語合;一般不能重疊;指人的普通名詞後可加「的」,表示復數;許多名詞可帶「子」、「兒」、「頭」、「者」、「家」、「士」等詞綴。一般名詞工人、土地、祖國
專有名詞國務院、雷鋒、長城
時間名詞春天、傍晚、明年
方位名詞上、下、內、外、前面、中間、東頭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存在、變化、心理活動的詞。主要充當謂語,大多數能帶賓語;一般能受副詞修飾,但除了表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一般不能用程度副詞修飾;一般可重疊,單音詞重疊為AA式,或中間加「了」、「一」,雙音詞重疊為ABAB式;後面可帶時態助詞。動作行為跳、寫、調查
存在變化有、無、發展
心理活動愛、怕、認為
可能意願能、該、願意
表示趨向來、起、進去
表示判斷是
表示使令讓、使、要求
形容詞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態、性質或者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狀態的詞一般作謂語,也可作狀語或補語;大部分能同副片語合,但有些本身帶有程度意義或加了重疊詞尾的,不能同程度副片語合;一般可以重疊,重疊形式「AA」、「AABB」、「ABAB」。表示形態高、低、長、短、整齊、綠油油
表示性質好、壞、冷、酸、樸素、堅固、草率
表示狀態快、迅速、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