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學語文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學語文

發布時間:2021-02-09 08:35:54

㈠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回況的具體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㈡ 如何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古人雲:「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顧名思義就是運用響亮的聲音把語言文字念出來,它是一種言志傳神、負載豐富思想感情的口語表達藝術。一篇課文,要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體味作者的神思妙筆。有感情地朗讀,往往能使一首優美的詩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強朗讀指導,學生就能很好地領略文章中所體現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營造的和諧美、所表現的音樂美、所富有的變化美,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趣味。那作為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呢?現在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一、適當地進行教師范讀我覺得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盡管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但並不等於不要教師教了。相反,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性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你可能「讀得不好」,但你可以「讀得很認真、很動情」,這樣一來,學生在你的影響下也會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的,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更近了。二、適當地介紹寫作背景我覺得有感情朗讀應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使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可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離實際生活還是挺遠的,我們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如果對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紹,想必學生是難以讀出感情的。如《第一場雪》,在學生眼裡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談不上什麼喜悅的成分在裡面。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盡管許多課堂上初讀、引讀、領讀、對讀、輪讀、接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讀聲琅琅,可是就是感覺沒有讀出語文課的味道。這樣一味、單調地讀書,學生究竟獲取了多少語文素養?因此給學生作適當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學生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多讀、細讀,慢慢去咀嚼、品嘗。我覺得適當地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一下介紹,要創設適時情境,引導學生豐富、合理的想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用自己的朗讀自然地傳達出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三、提倡個性化的朗讀為了達成「有感情朗讀」,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把xx感情讀出來」。這種要求顯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師將自身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的。同一句話、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讀出相同的感覺,顯然是不符合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使更多同學的朗讀達到老師滿意,老師們便在語速、語調、輕重等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課堂上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你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讀得快一點就好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當然地裝腔作勢,甚至拿腔拿調。過分強調朗讀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如此,可能不同經歷的學生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一樣。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只要是真心地讀、真情地讀即可)。

㈢ 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訓練是低年級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促進學生邊讀邊想、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而且有利於培養聽說能力。它是小學低年級一個重要的訓練項目。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的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一)范讀
教學中,學生通過自身朗讀不能讀出文章特有的韻味,不能正確處理文章的緩重輕急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告訴學生如何去讀。在朗讀「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十分壯觀。」學生開始在自我感悟基礎上朗讀課文怎麼也讀不出成千上萬只蝴蝶聚集在一起,那種壯觀的氣勢。有的孩子為了顯示蝴蝶數量的多,故意在讀到「十分壯觀」時將聲調提高很多,前後銜接不自然,聽起來很別扭;有的孩子朗讀時語速把握不恰當,不是過快就是過慢。在孩子無法較好完成對這段話朗讀時,我為學生做了一遍示範朗讀,讓學生明白在朗讀「金光燦燦」、「十分壯觀」這兩個詞語時,聲音要輕快自然有力度。學生在聽完我的朗讀後,開始自由練讀起來。再次請學生站起來朗讀時,我發現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低年級的孩子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學生模仿老師朗讀並不是機械地照搬照套,要允許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教師在示範朗讀過程中,主要使學生逐漸掌握朗讀技巧,學會停連、重音、語調、節奏等的處理,為他們日後自我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演讀
指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上各種動作,使學生在表演中,深入到課文中去,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提高朗讀效果。在朗讀到「上下翻飛」「「撒」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我請學生自己做做動作,體會蝴蝶在蝴蝶谷生活的快樂自由。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表演起自己中意的動作來。有的學生把雙臂當作蝴蝶的翅膀,時而站著,時而蹲著拍打自己的「翅膀」;有的學生用手在空中輕輕地滑動著,想像花瓣在空中隨風飄動的情形。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感悟出這些蝴蝶飛舞起來,特別輕盈。指名朗讀時,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逼真的表演,使學生們完全融入課文的情景中,朗讀時極其投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我適時地鼓勵,孩子們的情緒得到了盡情地釋放。
(三)在讀好部分基礎上,再讀好整體
有些句子較長,學生很難一下子理解透徹,進行正確地朗讀。在引導學生透徹理解部分,朗讀好部分的基礎上,再進行整體朗讀訓練。「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去聚會。」我首先把這句話分成兩部分分別進行指導朗讀。在讀「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時,通過多媒體演示,換詞等方法理解「一群群」「 色彩斑斕」意思後,引導學生讀出蝴蝶的多和美。然後,帶領學生體會這句話中「飛到、穿過、越過、趕到這些動詞使用得生動准確,感受蝴蝶行色匆匆,非常快捷,趁著大好春光,珍惜分分秒秒,趕到山谷聚會時那種急切、愉快的心情。在兩部分內容學生都能有感情朗讀後,學生再讀整句話就不再困難了,並能很好地讀出文章所體現的內涵所在。
(四)朗讀訓練形式多樣
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在不斷的朗讀訓練中,提高朗讀水平和能力。齊讀可以使全班或較多的人有朗讀的機會,有利於學生正確處理朗讀中的語調、停頓。自由讀在一段時間里就一篇或一段課文小聲朗讀,它有利於學生讀出自我的情感體驗。指名讀便於教師對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指名讀時,教師注意指名的面一定要大,使好、中、差都有朗讀的機會,都能得到幫助。課堂上,我綜合運用以上多種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㈣ 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浙江杭州市教研室 特級教師 錢正權 [註:文中劃線部分是錄入者所加,以示提醒。]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准》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共同目標,這足見它的重要性。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感悟了文章,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熏陶。然而指導朗讀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更難!這是許多老師的困惑。顯然,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朗讀的感情從哪裡來 不少老師認為「感情」從認識中來,只要「讀懂」了內容,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一般的教學思路是:呈現(確定)讀的內容——理解意義——讀出感情來。如呈現《女媧補天》的第一段: 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扎。女媧難過極了…… 初讀這段文字以後,教師問:你看到、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女媧心裡感受到什麼呢?當學生回答「感到可怕」、「女媧心裡又難過又著急」以後,教師便要學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在閱讀理解中獲得文字所負載的某種信息或意義以後,進行諸如重音、停頓等讀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是許多老師朗讀指導的路子。然而,這條路走得並不輕松,效果也不理想,即使認識「到位」了,卻仍在課文外面繞圈子,進不去自然也就讀不出感情來。這是常見的現象。 什麼是「感情」?它是一種對外界刺激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映,或由此引起的心情變化。閱讀中能促使學生心理反映和心情變化的「外界刺激」是什麼呢?作用於感官引起心理反映的直接因素不是文字所負載的信息或意義。眾所周知,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是其主要特徵,作者是通過描繪意境、塑造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確立和認同這一理念具有關鍵的意義。現代語文閱讀學認為,文學作品是信息或意義不確定的文本,它內涵深邃,有許多認知的「未定點」。閱讀時獲取一定的文本信息或意義是需要的,但因其模糊性、不確定性,需要學生慢慢去解讀。再說,理性層面的認識很難讓小學生立即轉化為朗讀的情感。上面這段課文要是讓學生通過想像,置身於「天塌之災」的可怕情景中,想像「創造了人類」的女媧目睹了「許多人被火圍困」、「許多人在水裡掙扎」的心情,朗讀時難道還不動感情嗎?這說明閱讀的理性化傾向,或者認識與情感的分離阻隔,是朗讀難以出感情的症結所在。二、感受形象、體驗情感是朗讀指導的主要途徑 語言是存在的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動而辭發」。閱讀則是「披文而入情」,感知課文的語言文字,感知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審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情朗讀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這是一個過程,課文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字里行間作者所傾注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第一步是學生「潛入課文」,觸摸言語形態,引起閱讀沖動;第二步感受形象,體察情感,內化以至物我交融;第三步感情朗讀,激情在朗讀聲中得到釋放。「感情」一詞由「感」與「情」所組成,朗讀先「感」(感知課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讀的形式來宣洩,變成「情感」了。其中,感受課文形象、體驗作者思想感情是朗讀指導的關鍵環節。 由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一種高峰體驗。如同登山,一步一陟,才能登臨險峰觀賞到奇麗的景色。孤立地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者蜻蜓點水式感知課文,游離於課文語言文字、課文形象之外,學生少有真情實感,用一種矯情、虛情來朗讀,是有悖朗讀的規律和目的的。 感受形象、體驗情感的具體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課文、教師自身條件有異而變化,不能一概而論。根據上面的認識,以下略舉犖犖大者以供參考和研討。1.充分自讀自悟,漸入佳境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的不同層次,也體現了朗讀指導的漸進性。「有感情地朗讀」基於「正確」、「流利」,不可越位,否則欲速則不達。我們應改變眼下動輒讓學生快速讀課文,讀了就說出意思的做法。「感悟感悟」,不能「趕著學生悟」。宋代學者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流利」了,教師可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把語言文字轉化為生活圖景。觸景生情,由感生情。葉聖陶先生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是也。在學生自讀自悟想像畫面以後,教師可適當進行朗讀的指點。如這樣提醒學生: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哪些詞呀、句啊,要懷著感情來讀?還可以走到學生身邊去聽聽,個別交流、指點,了解學情為集體朗讀指導做好准備。2.交流朗讀體會,相互啟發 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交流朗讀體會。學生個體自讀時難以准確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有時找不到讀的感覺是難免的。這就需要學習夥伴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啟發,一個學生讀得到位會立刻感染大家,讓大家豁然開朗。教師應及時點評,以點帶面進行指導。譬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第三段: 村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林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林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屋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教師指名朗讀課文,要有重點地抓住詞語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如當讀到「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時,讓學生說說帶點的詞語是怎樣讀的。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這些詞語我讀得重一些,從「拎起」、「一棵一棵」這些詞語中,我讀出了他們砍樹是不假思索的,想砍就砍很隨意的。我是懷著批評的態度讀的。又如讀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學生可能會想:我眼前似乎出現了人們無休止地在砍樹木的情景,心裡很難過。再如讀到「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時,學生也可能會說:本該讀得高興,可是實在高興不起來,因為靠砍樹得到的東西遲早會失去的,災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降臨……精讀課文的朗讀指導,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是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感情和指導朗讀結合起來。3.入情感知形象,移情體驗 移情是朗讀指導的重要方法。朗讀指導需要通過課文言語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學生讀著讀著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譬如寫人物的課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個性及其言行和神情。如《從現在開始》,讀中體會動物世界中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如: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裡做事!」教師可引導小朋友進入大森林裡動物們競選「萬獸之王」的情景,問:誰來當貓頭鷹,看他怎樣下達命令?等學生朗讀以後,評議「貓頭鷹」下達命令時是否「神氣極了」。又如讀《船長》一課中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黑暗中人們聽到這樣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樣樣了?」「海水淹了。」……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讀好這些簡短的對話,關鍵在於引領學生進入一個人們「驚恐萬狀,一片混亂」,輪船隻剩二十分鍾就要下沉的危難情景中去,想像船長就在我們眼前,他鎮定、果敢、忘我、富有經驗。朗讀只有用堅定、有力、快節奏的語氣和語速才能把船長的形象凸顯出來,我們才能真正感受這個「偉大的靈魂」。 聯系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更為有效。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如《三個兒子》:「一桶水可重啦!媽媽們提著沉甸甸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老師啟發說:你們見過媽媽提水嗎?誰來當一回媽媽,試試提一桶水的感覺;請這位媽媽把提水的感覺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有了生活體驗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了。三、范讀是教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讀指導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教師范讀有這樣一些好處:一是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便於學生學習模仿。范讀很受學生歡迎,往往報以熱烈的掌聲。二是以情激情。范讀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准朗讀的感覺。教師讀畢,學生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大凡名師都是范讀的高手。如果你感到有感情朗讀指導乏術,那麼你的范讀就是最後、也是最有效的一張「王牌」。教師的示範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學生朗讀時隨機示範 教師以平等者的身份參與朗讀,或與學生對讀、分角色讀,還可以引讀、領讀等。如《珍珠鳥》一課中的句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竇桂梅老師是這樣指導朗讀的。師:讀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你該怎麼讀才不嚇著它們?(學生讀得有些重) 師:氣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讀的話,我讀得還要輕,因為經是那麼嬌小,那麼怕人,我會這樣讀:「我便用吊蘭……」竇老師讀得「小心翼翼」,學生鼓掌。 支玉恆老師教學《匆匆》時,把指導學生朗讀與自己范讀結合起來。如學生讀了第二段,支老師說:朗讀不是聲音越高越好,得根據文章的感情色彩讀。比如像這樣的感情,是很深的感情,讀的時候就不能讀得太實了,要讀得「虛」一點。接著支老師范讀: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讀出來了,學生眼前為之一亮。2.范讀全文或重點片斷 假如課文比較深,生字新詞比較多,教師宜在學生初讀前范讀,其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通句子、增強語感,也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目前學生的朗讀水平不理想,低年級學生唱讀現象較為普遍,教師范讀尤為重要。假如課文並不難,重在讀得情意濃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可在課中范讀。教師覺得自己的范讀不甚出色,那麼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讀錄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備課備朗讀十分重要 教師朗讀得有聲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備朗讀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時讀中揣摩課文句子的含義,分析人物的心理,體會語言的情感,自己先進入角色,激發起自己的強烈感情。這樣,朗讀時才會情緒飽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朗讀中,努力與課文中的感情一致。二是琢磨朗讀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強調真情實感,不必過多強調朗讀的方法。但對老師來說,在朗讀中表達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還得講究朗讀方法。教師掌握了方法自然會滲透到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去。朗讀的聲音技巧主要表現在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等在表情達意時的變化上。朗讀有輕有重,才能使語意鮮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變化。語速變化可以區別人物特徵,還可以區別情緒、氣氛。如快讀以表達興奮、歡樂的情緒,緊張熱烈的氣氛;慢讀表達悲傷、沉重的心情,平靜、凄涼的氣氛等等。三呢,不得不說「功夫在詩外」。練好朗讀扎實的基本功,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必須條件。教師不是演員,不是播音員,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讀效果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質上是閱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是綜合性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它需要熟讀,需要精思,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它需要情感體驗,需要馳騁想像……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切口,整個閱讀教學的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摘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7年第4期

㈤ 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有感情朗讀語文課文水平的指導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裡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於一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像,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並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藉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方法(一)藉助動作,方法(二)聯系生活實際,方法(三)藉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㈥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在學習語文中有著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課文語言、內容的功能,又有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激發朗讀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充分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裡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於一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像,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並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藉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方法(一)藉助動作,方法(二)聯系生活實際,方法(三)藉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師生對讀,問答讀是一種效益較高的朗讀方式,教師可與全班學生對讀或問答讀,也可以和一個學生、幾個學生對讀、問答讀。問答讀,由教師提問,學生用朗讀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既練習了朗讀,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層次,結構。師生對讀,可由教師讀文中的解釋語,學生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段,由教師讀總起句,總括句,學生讀分述,具體描寫部分,在這種朗讀方式中,教師的讀,起到提示,創設情境的作用,體現了對學生的啟發、指導。
分角色讀,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課文中。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氣,教師也可參與充當某個角色,並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總而言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無論指導正確地讀還是流利地讀,都需要反復練習,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才會使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從語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㈦ 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范讀指導
朗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事,但朗讀訓練絕不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朗讀是讓學生在讀中揣摩文本的情感,再把揣摩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那麼在學生的朗讀達不到老師要求的標准時,老師該怎麼辦?老師要抓住時機,親自露上一手。讓老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來打動學生的心,用老師的情感來激活學生的情感,用老師的激情來感染學生的激情。在老師一『聲』作『則』的帶動下,學生就能辨析自己與老師的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異,從中體會正確與偏頗,語感也就出來了。這時老師的范讀,好比教練指導運動員投球、跳高做的示範動作,具有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作用。
二、引讀渲染
感情朗讀要注重一個情字。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和發展的。在感情朗讀中,老師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渲染帶路,學生邊聽邊感悟,思緒與情感隨老師的語調、語氣、語態變化而變化,學生很快能入情入境。當自己的體悟與文本產生共鳴,朗讀時就會以聲解義,讀出文章的精妙之處。
三.入情感知形象,移情體驗
移情是朗讀指導的重要方法。朗讀指導需要通過課文言語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學生讀著讀著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譬如寫人物的課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個性及其言行和神情。如《從現在開始》,讀中體會動物世界中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如: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裡做事!教師可引導小朋友進入大森林裡動物們競選萬獸之王的情景,問:誰來當貓頭鷹,看他怎樣下達命令?等學生朗讀以後,評議貓頭鷹下達命令時是否神氣極了。
四.備課備朗讀十分重要
教師朗讀得有聲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備朗讀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讀中揣摩課文句子的含義,分析人物的心理,體會語言的情感,自己先進入角色,激發起自己的強烈感情。這樣,朗讀時才會情緒飽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朗讀中,努力與課文中的感情一致。二,是琢磨朗讀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強調真情實感,不必過多強調朗讀的方法。但對老師來說,在朗讀中表達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還得講究朗讀方法。教師掌握了方法自然會滲透到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去。朗讀的聲音技巧主要表現在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等在表情達意時的變化上。朗讀有輕有重,才能使語意鮮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變化。語速變化可以區別人物特徵,還可以區別情緒、氣氛。如快讀以表達興奮、歡樂的情緒,緊張熱烈的氣氛;慢讀表達悲傷、沉重的心情,平靜、凄涼的氣氛等等。三 ,不得不說功夫在詩外。練好朗讀扎實的基本功,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必須條件。教師不是演員,不是播音員,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讀效果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質上是閱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是綜合性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它需要熟讀,需要精思,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它需要情感體驗,需要馳騁想像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切口,整個閱讀教學的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㈧ 小學語文如何有感情的朗讀課件

浙江杭州市教研室 特級教師 錢正權 [註:文中劃線部分是錄入者所加,以示提醒.]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准》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共同目標,這足見它的重要性.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感悟了文章,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熏陶.然而指導朗讀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更難!這是許多老師的困惑.顯然,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朗讀的感情從哪裡來 不少老師認為「感情」從認識中來,只要「讀懂」了內容,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一般的教學思路是:呈現(確定)讀的內容——理解意義——讀出感情來.如呈現《女媧補天》的第一段: 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扎.女媧難過極了…… 初讀這段文字以後,教師問:你看到、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女媧心裡感受到什麼呢?當學生回答「感到可怕」、「女媧心裡又難過又著急」以後,教師便要學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在閱讀理解中獲得文字所負載的某種信息或意義以後,進行諸如重音、停頓等讀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是許多老師朗讀指導的路子.然而,這條路走得並不輕松,效果也不理想,即使認識「到位」了,卻仍在課文外面繞圈子,進不去自然也就讀不出感情來.這是常見的現象. 什麼是「感情」?它是一種對外界刺激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映,或由此引起的心情變化.閱讀中能促使學生心理反映和心情變化的「外界刺激」是什麼呢?作用於感官引起心理反映的直接因素不是文字所負載的信息或意義.眾所周知,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是其主要特徵,作者是通過描繪意境、塑造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確立和認同這一理念具有關鍵的意義.現代語文閱讀學認為,文學作品是信息或意義不確定的文本,它內涵深邃,有許多認知的「未定點」.閱讀時獲取一定的文本信息或意義是需要的,但因其模糊性、不確定性,需要學生慢慢去解讀.再說,理性層面的認識很難讓小學生立即轉化為朗讀的情感.上面這段課文要是讓學生通過想像,置身於「天塌之災」的可怕情景中,想像「創造了人類」的女媧目睹了「許多人被火圍困」、「許多人在水裡掙扎」的心情,朗讀時難道還不動感情嗎?這說明閱讀的理性化傾向,或者認識與情感的分離阻隔,是朗讀難以出感情的症結所在.二、感受形象、體驗情感是朗讀指導的主要途徑 語言是存在的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動而辭發」.閱讀則是「披文而入情」,感知課文的語言文字,感知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審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情朗讀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這是一個過程,課文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字里行間作者所傾注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第一步是學生「潛入課文」,觸摸言語形態,引起閱讀沖動;第二步感受形象,體察情感,內化以至物我交融;第三步感情朗讀,激情在朗讀聲中得到釋放.「感情」一詞由「感」與「情」所組成,朗讀先「感」(感知課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讀的形式來宣洩,變成「情感」了.其中,感受課文形象、體驗作者思想感情是朗讀指導的關鍵環節. 由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一種高峰體驗.如同登山,一步一陟,才能登臨險峰觀賞到奇麗的景色.孤立地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者蜻蜓點水式感知課文,游離於課文語言文字、課文形象之外,學生少有真情實感,用一種矯情、虛情來朗讀,是有悖朗讀的規律和目的的. 感受形象、體驗情感的具體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課文、教師自身條件有異而變化,不能一概而論.根據上面的認識,以下略舉犖犖大者以供參考和研討.1.充分自讀自悟,漸入佳境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的不同層次,也體現了朗讀指導的漸進性.「有感情地朗讀」基於「正確」、「流利」,不可越位,否則欲速則不達.我們應改變眼下動輒讓學生快速讀課文,讀了就說出意思的做法.「感悟感悟」,不能「趕著學生悟」.宋代學者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流利」了,教師可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把語言文字轉化為生活圖景.觸景生情,由感生情.葉聖陶先生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是也.在學生自讀自悟想像畫面以後,教師可適當進行朗讀的指點.如這樣提醒學生: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哪些詞呀、句啊,要懷著感情來讀?還可以走到學生身邊去聽聽,個別交流、指點,了解學情為集體朗讀指導做好准備.2.交流朗讀體會,相互啟發 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交流朗讀體會.學生個體自讀時難以准確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有時找不到讀的感覺是難免的.這就需要學習夥伴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啟發,一個學生讀得到位會立刻感染大家,讓大家豁然開朗.教師應及時點評,以點帶面進行指導.譬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第三段: 村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林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林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屋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教師指名朗讀課文,要有重點地抓住詞語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如當讀到「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時,讓學生說說帶點的詞語是怎樣讀的.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這些詞語我讀得重一些,從「拎起」、「一棵一棵」這些詞語中,我讀出了他們砍樹是不假思索的,想砍就砍很隨意的.我是懷著批評的態度讀的.又如讀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學生可能會想:我眼前似乎出現了人們無休止地在砍樹木的情景,心裡很難過.再如讀到「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時,學生也可能會說:本該讀得高興,可是實在高興不起來,因為靠砍樹得到的東西遲早會失去的,災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降臨……精讀課文的朗讀指導,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是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感情和指導朗讀結合起來.3.入情感知形象,移情體驗 移情是朗讀指導的重要方法.朗讀指導需要通過課文言語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學生讀著讀著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譬如寫人物的課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個性及其言行和神情.如《從現在開始》,讀中體會動物世界中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如: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裡做事!」教師可引導小朋友進入大森林裡動物們競選「萬獸之王」的情景,問:誰來當貓頭鷹,看他怎樣下達命令?等學生朗讀以後,評議「貓頭鷹」下達命令時是否「神氣極了」.又如讀《船長》一課中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黑暗中人們聽到這樣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樣樣了?」「海水淹了.」……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讀好這些簡短的對話,關鍵在於引領學生進入一個人們「驚恐萬狀,一片混亂」,輪船隻剩二十分鍾就要下沉的危難情景中去,想像船長就在我們眼前,他鎮定、果敢、忘我、富有經驗.朗讀只有用堅定、有力、快節奏的語氣和語速才能把船長的形象凸顯出來,我們才能真正感受這個「偉大的靈魂」. 聯系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更為有效.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如《三個兒子》:「一桶水可重啦!媽媽們提著沉甸甸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老師啟發說:你們見過媽媽提水嗎?誰來當一回媽媽,試試提一桶水的感覺;請這位媽媽把提水的感覺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有了生活體驗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了.三、范讀是教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讀指導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教師范讀有這樣一些好處:一是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便於學生學習模仿.范讀很受學生歡迎,往往報以熱烈的掌聲.二是以情激情.范讀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准朗讀的感覺.教師讀畢,學生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大凡名師都是范讀的高手.如果你感到有感情朗讀指導乏術,那麼你的范讀就是最後、也是最有效的一張「王牌」.教師的示範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學生朗讀時隨機示範 教師以平等者的身份參與朗讀,或與學生對讀、分角色讀,還可以引讀、領讀等.如《珍珠鳥》一課中的句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竇桂梅老師是這樣指導朗讀的.師:讀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你該怎麼讀才不嚇著它們?(學生讀得有些重) 師:氣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讀的話,我讀得還要輕,因為經是那麼嬌小,那麼怕人,我會這樣讀:「我便用吊蘭……」竇老師讀得「小心翼翼」,學生鼓掌. 支玉恆老師教學《匆匆》時,把指導學生朗讀與自己范讀結合起來.如學生讀了第二段,支老師說:朗讀不是聲音越高越好,得根據文章的感情色彩讀.比如像這樣的感情,是很深的感情,讀的時候就不能讀得太實了,要讀得「虛」一點.接著支老師范讀: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讀出來了,學生眼前為之一亮.2.范讀全文或重點片斷 假如課文比較深,生字新詞比較多,教師宜在學生初讀前范讀,其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通句子、增強語感,也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目前學生的朗讀水平不理想,低年級學生唱讀現象較為普遍,教師范讀尤為重要.假如課文並不難,重在讀得情意濃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可在課中范讀.教師覺得自己的范讀不甚出色,那麼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讀錄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備課備朗讀十分重要 教師朗讀得有聲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備朗讀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時讀中揣摩課文句子的含義,分析人物的心理,體會語言的情感,自己先進入角色,激發起自己的強烈感情.這樣,朗讀時才會情緒飽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朗讀中,努力與課文中的感情一致.二是琢磨朗讀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強調真情實感,不必過多強調朗讀的方法.但對老師來說,在朗讀中表達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還得講究朗讀方法.教師掌握了方法自然會滲透到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去.朗讀的聲音技巧主要表現在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等在表情達意時的變化上.朗讀有輕有重,才能使語意鮮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變化.語速變化可以區別人物特徵,還可以區別情緒、氣氛.如快讀以表達興奮、歡樂的情緒,緊張熱烈的氣氛;慢讀表達悲傷、沉重的心情,平靜、凄涼的氣氛等等.三呢,不得不說「功夫在詩外」.練好朗讀扎實的基本功,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必須條件.教師不是演員,不是播音員,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讀效果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質上是閱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是綜合性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它需要熟讀,需要精思,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它需要情感體驗,需要馳騁想像……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切口,整個閱讀教學的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摘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7年第4期

閱讀全文

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學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