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小學語文課文《故鄉的田螺 》 原文
插下青苗,灌滿了水,田裡茫茫一片,似湖似海。禾苗往上長,青蛙陣陣叫,水底下的小田螺也在伸腰。
清晨,陽光灑落下來,水面頓時有了暖意。在青青禾苗的掩映下,田螺探頭探腦地伸出螺殼,覺得這天地安全溫暖,它便把乳白柔軟的身體,赤條條地展露出來,接受大自然的沐浴。直到傍晚,涼風吹來,禾苗瑟瑟地抖動,它才慌忙縮進密不透風的硬殼里打瞌睡。
稻子漸漸黃熟,田螺也已長大,有的像核桃,有的像嬰兒的拳頭。這時候,田螺急著要尋找一個安身的地方過冬,等到來年春天撒下它們的子孫。
稻子開始收割,稻田排水了。田螺背著笨重的硬殼,拚命往泥里鑽,直到地面只留下一個透氣的小孔才歇。
秋收大忙,大人們成天在稻田裡忙個不停,而我們這些八九歲的孩子,便赤著腳,提著籃子來到田裡,搜尋田螺的窩。「這里准有!」看見泥土裡有積水的地方,我就用手指一摳,果真摳出一隻田螺。走了幾步,又發現一個窩,用竹片挖下去,又是一隻……
秋天的田螺最大、最肥、最鮮,煮一煮,便是農家桌上的好菜。有時候,我們還把田螺肉和豬肉剁成肉糜,和在一起,再塞進田螺殼里燉著吃,那味道,更是鮮美無比。不久以前,我吃到法國蝸牛,據說這是上品菜,味道確實不錯。但我總覺得它遠遠不如咱故鄉的田螺,也許是因為那兒時挖 田螺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底吧!
2. 記得有一篇語文課文,是有關家鄉的,是哪篇呢
小學5年級的6、7課梅花魂和桂花雨
3. 本人求助小學語文課文《鄉村的傍晚》這篇課文。要求必須是整篇的,謝謝
夕陽染紅了西邊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鏡的小河裡,像盛開的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不知誰往河裡丟進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著夕陽的余輝。河兩岸的柳條像一絲絲的綠綢,在春風的吹動下輕輕搖曳,好像怕驚動了靜靜的河水似的。柳樹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裡……
河兩岸是炊煙裊裊的農舍,不時飄來誘人的飯菜香味。
四周都是田野,長著密密的莊稼。挨近農舍的地里,還有人影在晃動。勤勞的莊稼人哪,勞累了一天,這會兒也該歇歇了吧。
南山上那湛藍的天空中,翱翔著幾只「雄鷹」,飛舞著幾只「蝴蝶」,還有大眼睛的「蜻蜓」……啊!那是孩子們在放風箏哩!聽吧,從山上傳來了孩子們的歡笑聲:
「喲,我的蜻蜓一下子躥得老高!」
「你看,我的蝴蝶多好看哪,像仙女起舞一樣。」
「哎呀,哎呀,小牛的『老鷹』栽下來了!」
他們站在南山頂上,手兒靈活地拉著風箏線,頭仰著,眼緊盯著飄曳在藍天上的風箏……
在半山腰,有個少年騎在牛背上吹響了悠悠的柳笛。還有個胖小子,趴在牛背上,愣愣地看著心愛的牛兒吃草,你瞧他那個樣子,好像也想跳下來吃幾口那鮮嫩的青草呢!
你再聽聽,那邊傳來「嘰哩哇啦」的聲音,干什麼來著?哦,原來是位十三四歲的姑娘,把牛拴在不遠的樹旁,正坐在樹蔭底下認真地讀著英語呢……
這時,夕陽還捨不得將最後一絲余輝收回去,繼續從西山頂上探出半個臉兒,伴隨著這美麗、沉靜而又活躍的山村。
這時,從農舍里傳來喊聲:「小豆子,把牛牽回來吧,吃飯了!」「三娃子,快回家嘍,飯都涼了!」
叫喊聲此起彼伏。
於是,孩子們有的收拾起書本,有的牽著牛,有的收起風箏,互相招呼著向山下的村子走來。悠悠的柳笛聲和孩子們的嬉笑聲以及牛兒的哞哞聲漸漸地近了,近了……
鄉村的傍晚多麼使人陶醉呀!
這時,最後一縷晚霞已經隱去,河水平靜了,河裡的魚兒也好像睡覺了似的。整個鄉村沉浸在一片恬靜的氣氛中。
4. 小學語文中葉聖陶的課文
1、《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 ,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陸洋。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夜空和閃閃的星星。
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本文想像奇特,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遐想,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像。
入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這篇游記不作為課文的時候叫《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5、《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就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藕與蒓菜》後被收入滬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八課。
5. 《《少年閏土》》小學課文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①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②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
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里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我在朦朧中,眼前又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向左轉|向右轉
(5)故鄉小學語文課文擴展閱讀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與中年的閏土做了巨大的對比。
衰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在封建政權壓迫剝削、愚弄、毒害下。作者於1919年回故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農村瘡痍累累的殘酷現實,加之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求索了三十餘年的生活體驗,於是寫出了這篇悲涼沉鬱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說。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6. 結合小說的基本特徵解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小說《故鄉》
魯迅 先生的小說 作品歷來是中學語文 教科書編選的重點,尤其是版《吶喊》集中的一權些作品幾乎成為各種版本語文 教科書的固定篇目。本文以現行蘇教版初中語文 教科書和人教版高中語文 教科書中魯迅 小說 作品為例,論述語文 教學中魯迅 小說 的文本解讀問題。
一、文本分布現狀及現有文本解讀觀點綜述
魯迅 小說 作品思想蘊籍深厚、語言簡約精緻,歷來是中學語文 教科書編選的重點。現行蘇教版初中語文 教科書和人教版高中語文 教科書的編選狀況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學語文 教科書中魯迅 小說 作品是編選的重點,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所選篇目大多出自《吶喊》集,只有《祝福》一篇出自《彷徨》集;其二,所有選文都採用全選的方式,包括《阿Q正傳》這樣篇幅很長的中篇小說 ,這為整體把握文本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三,初中階段的選文注重與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如《社戲》和《故鄉》中很多童年回憶都易於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階段則倡導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如《吶喊·自序》和《我怎麼做起小說 來》兩篇文章是作者安排的小說總綱和寫作意圖,但它們的選入,對於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7. 中小學(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哪些魯迅的文章
小學課本:《少年閏土》
初中課本:
第一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三冊《社戲》、《故鄉》
第四冊《孔乙己》
第五冊《論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冊《藤野先生》
高中課本:
第一冊《吶喊》自序
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
第三冊《紀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
第四冊《葯》
第五冊《阿Q正傳》
高中語文讀本:
第一冊《孤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第二冊《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點比喻》、《搗鬼心傳》
第三冊《為了忘卻的紀念》、《春末閑談》
第四冊《狂人日記》
第五冊《阿Q正傳》的成因、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示眾》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1921年發表中篇白話小說《阿Q正傳》。1918年5月15日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
(7)故鄉小學語文課文擴展閱讀:
魯迅的人物評價:
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韓國文學評論家):「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竹內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學評論家):「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8. 小學所有語文課文
去圖書大廈買。
9. 求中學語文課文《故鄉的梧桐樹》完整原版
我總是對梧桐來樹有一種割捨自不掉的情愫。從小時就是,現在更濃厚。
我的家鄉是土地肥沃的平原,到處都看得見梧桐樹的身影。田野里一排排,一行行,道路兩邊像士兵一樣佇立著,家家戶戶的院里院外,房前屋後,街道邊,胡同旮旯里,凡是能種樹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英姿。
梧桐樹的生命力特別旺盛,適合於任何環境,給他個立足之地他就能發芽成長。
春季來臨時,人們把老梧桐樹根挖出來,一段一段的斷開來,然後刨個坑埋進去,幾天以後,他就急不可待地露出了葉芽,一旦出土便勢不可擋,瘋長起來,身干直立挺拔,葉子比成年梧桐葉要大,最旺盛的葉子像雨傘那麼大,(他現在不能算樹,只能算苗)每當遇見下雨時,在田間幹活的大人們隨手掰上一兩個梧桐葉,頂在頭上往家跑,有的乾脆坐下等待雨過天晴,我們這些孩子們則聚在梧桐葉下面,嬉鬧著看大人們跑,或許有人滑倒,引來我們一片笑聲,聽雨聲,看雨落在水面上起伏的泡泡。。。。。。我們笑著,快樂著,成長著。。。。。。
萬里飄浮憶故情
兒時嬉鬧斷吟夢
人過而立滄桑路
驀然回首是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