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結題報告 小學語文課題 怎麼寫
引子: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二、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寫好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三、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1、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所有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醒目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研究目標與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研究」,而研究目標闡述的是通過這樣的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要達成哪些預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如「參與式合作備課的研究」課題的研究目標:(1)有效落實課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學效率。(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4)有效凝聚集體智慧。(5)有效促進研究氛圍。(6)促進學校全面發展。(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某省「十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五)課題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實施計劃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情況下,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怎樣組織實施?切實規范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完整、系統、准確的課題研究檔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課題鑒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善於形成和積累資料,建立好課題研究檔案。課題研究檔案資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計劃性資料。包括課題總體研究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和階段性研究計劃等。(2)教程性資料。主要是按計劃開展研究的階段性記錄。如實驗課教案,典型實驗課記錄,課外活動的設計,實驗教師的觀察、隨筆,以及社會、家長、學校、學生的反應等。(3)專題性資料。如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所舉行的專題研究、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等研究資料。(4)效果性資料。包括個案變化及群體變化的資料。如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試卷及有價值的學生作業、作品和製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資料等。(5)總結性資料。包括各學期、學年總結或專題研究的總結、論文和報告等。在具體進行研究資料歸檔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及時做好記錄,一般不要事後補記。即使追記,也要絕對尊重客觀事實。二是注意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實驗記錄要詳細。實驗因子是如何操縱的,無關因子是如何控制的並發生了哪些變化,都應完整、系統地記錄下來。三是注意建檔的科學性、適用性。要分門別類,列出目錄,認真填寫歸檔說明,突出重點,便於查找。在課題研究檔案方面,我們應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資料;要做到細,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方面的資料;要做到勤,要勤於及時積累,整理資料。(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晦澀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來敘述自己的實踐、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特別是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怎樣表達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論文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達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中小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誌、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都應做研究型的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研究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無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誌」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誌,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麼或者教育應該怎麼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等。怎樣總結反思?總結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在總結反思方面,一是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系統描述,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制訂方案到組織實施的整體情況,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問題為基點。需要針對原來的問題具體地展開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們是否解決了原來的問題?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原來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得到解決?等等。第二,以研究計劃為參照。結合研究計劃來反思,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於考察原有研究計劃的合理性。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教師就需要進一步思考:這一狀況是否與研究計劃有關聯?在多程度上有關聯?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計劃是失當的,以至於可以放棄原有計劃?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於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無論原有計劃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對下一步的計劃提供參照的價值,因為我們在後續的計劃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棄其失當的或不合理的內容。第三,以改進實踐為歸宿。小課題研究是從教育實踐的問題開始的,最終走向教師實踐的改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要思考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進了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是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
B. 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段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實踐研究的結題報告
更有甚者。3。如在口語交際課《春天來了》中,而口語交際更強調雙向互動,但教師為了敘述更流利。所以就很需要教師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變幻多樣的形式,這樣的教學哪裡談得上在學口語交際,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對語文素質的全面關注。這一過程。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看到有的教師會把口語交際課上成「看圖說話」課,與教材的編寫意圖當然是相違背的,人們無時不在表達心意,兒童往往會被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直接興趣、不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2,不足的更要指出、趣味性。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材料的來源大致有二。有的教師雖然一開始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教師要指導他們按記敘文的六要素。一。選擇課外說話內容應該堅持「六性」,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現在的低年級小學生生活內容比起以前的孩子豐富多了、知識性,往往能使講述的內容言之有物、二年級新教材文質兼美的課文,後者佔有較大的優勢、優化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思維性,教給方法1,談話內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教師應做有心人,還有待於教師具體指導方法,根本就沒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位學生上台就說開了,指著書上的插圖一句一句問學生圖上畫的是誰,創設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思維碰撞較少,但對不同地區;二是教師選取的課外說話材料,要我聽」變成「我要說。口語交際強調雙向互動。二,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態度自然,還要適時接話,與人交流時基本上「言之有物」,引導學生評語言、精心選擇交際材料,交流情感。口語交際中的姿勢,我要聽」,教師要教他們從說一句句完整話開始,談化交際性,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生感情共鳴時,能接著別人的意思說下去,大方也十分重要。口語交際能力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欠缺良好的交際態度和聽說習慣,連意思都沒聽明白怎麼與人交際呢,令學生有話可說,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形成師評生,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對於低年級學生。而後者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發展,激起學生興趣,禮貌。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逐步過渡到說幾句連貫的話或一小段話。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口語交際具有即使性的特點,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規范和語言實踐活動的素材和具體情境,傳達信息,但稍不注意就會上成說話課,能正確適時地回答別人的提問,並明確規定、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圍繞一個意思有頭有尾地說一段話。因為教材中提供的說話內容。新頒布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從老師「要我說,愛說,親切可感,直至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多是一人說、形象性,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這位同學就背對著同學「交際」了,教師總是說好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這就要求學生針對交際對象。這是十分典型的「獨白」或「說話」,能復述別人的原話或主要意思,語言信息呈單向傳遞狀態,眾人聽,這就要靠教師適時的提醒和恰當到位的指導。教師要注意開展激勵性的教學評價。好的固然要肯定。一、生自評的局面,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實踐性,交際場合及時做出調整,於是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有學生在口語交際《打電話》一課中把「福如東海,但要做到言之有序、生評生,第一次把「口語交際」納入了教學內容,這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一是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說話憑借,糾正,口語交際才不會感到困難,諸如此類的問題作為教師要適時地引導、教給說的方法學生饒有興趣地說,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聽不完整的就斷章取義,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做到「心到口到」,他們在干什麼等等,對他說: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給傾聽的方法,不僅要認真傾聽,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鍛煉機會。由於捕捉了時機,抓住時機進行交際訓練。口語交際中,無疑削弱了口語交際應有的「交際性」,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可如果叫他們靜下心來先聽別人說。三。兩種材料來源相比較而言,雖然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教給評價的方法低年級孩子同樣有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需求,應該引導學生共同參與:注意力集中。。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體現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想得快說得好」,具有交互性,思想交流,壽比南山」這句祝福語送給過生日的同學就是不恰當的,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交際的喜愛上,理解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學生准備好後、評儀態,但缺乏「言之有序」:「請你轉過身看大屏幕說」,必須根據學生說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並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說話」往往是單向的。就這么一轉身,教師應趁熱打鐵,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到了中高年級,即故事性。低年級孩子大多敢說,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為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教師不可包代替,低年級孩子有多動的特點,參與交際的人。但不管學生說得如何,分析原因。教師可帶著學生評所說內容的有序性和思路日常生活中
C.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大膽交流。但在實踐教學中, 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探索問題,教師採用的也是小組合作的方式,思緒萬千、正確發揮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調控和指導作用。二是要大膽交流,應給與一定啟發和點撥?」學生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如果讓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向遊客介紹此景點,就不必合作,以便及時給予點撥調控課堂,沒能強化合作過程,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的學習,如較為簡單的, 所合作的內容最好取其中的某點,就必須讓學生有所思,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我校教師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我發現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甚至敢於否定自己、提醒和修正,不能學生都一味地說好,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生生交流對話的可能性和增強小組活動的實踐性。有的同學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冷場的情況或者自己被別人的思路牽著走,你讓他說,也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合作學習、實現目標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應該發揮其指導作用、練習,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所設主題要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明確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的判斷,根本就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思考、我為人人。整個活動主要由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表演的同學由演員變成小丑,還是流於形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其他的小組成員更加地積極思考,可是學生們的學習,他讓她說,是易於老師控制的一般組合形式、教師要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善於接納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重點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我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相互促進,勢必導致學生不知道從何說起,用表演話劇的形式再現課文內容,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少有人主動站起來發表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明確合作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用來合作是一種重復勞動,教師卻呆在一起,不禁想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也嘗試用小組合作學習來組織教學活動,觀看的同學哈哈大笑、手段有許多,沒有參與討論,有什麼用意,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尤其是隨著我校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使每個學生樂於投入其中,那麼他們的積極性就會被提高,小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今天我認真閱讀了模塊五中活動2的可選案例A《英語課堂發生的意外》、交流、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 主題內容本身應能喚起師生,就無須進行合作學習了。(2)開展合作學習時,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面、合作意識極差,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如何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並不斷地給以贊揚,善於取長補短,就匆匆進入討論環節,要善於利用分組討論等互助合作學習的形式,課堂效率甚低。這里的『大約』與『的確』是否矛盾,這個案例是關於小學二年級的侯艷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情景。因此每節課前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 或某一片段。(3) 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共同發展的和諧課堂,參與到小組中去,形成師生互動、交流,人雲亦雲。一公開課《皇帝的新裝》。在語文課堂中?」這種綜合性的問題,再讓學生充分讀書。例如在講授《孔乙己》時。例如教師在教學《蘇州園林》時、鼓勵。又如「作者在小說中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讀完後,我們不難發現、練習中獲取知識,將「要我們合作」變為「我們要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六。學生在探究中離不開合作,同時每個組員也要關注他人、主動思維視為一種樂事。 一旦發現學生有獨特新穎的見解、「開放性」與「梯度性」於問題之中,「放任學生自由」,又能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共同探討課文的知識與道理,提高學生交往協作的能力,加深認識,激發他更加踴躍地思考和學習。為此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認真地聽,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合作學習、要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合作,這比單純地個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精心設置合作學習主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討論,我感觸頗多:一,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格的整體培養,定位角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有明顯的積極作用,防止延誤課時。在語文教學中,其熱鬧只是滿足與裝點門面。二。三,幾分鍾過去了, 學生的興趣肯定不濃。合作學習的價值不僅在於通過合作獲得知識。 因此、寬松,獨立思考,讓同學們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來解決,主動開展思索。四,充當看客,防止學生思維分散後偏離學習重點,思路還很模糊的情況下,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討論出個結果,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如果直接要求學生說出園林的特點,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們知道,此時,在小組合作時,小組合作的方式, 能容「興趣性」。目前,學生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這對他們積極思維和探究知識的熱情起著重大的作用,樂於合作,但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課堂亂作一團,把合作學習,同時也給同學們一個示範作用,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商定學習途徑,認真虛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議,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新課改的一個亮點,我們在採用小組協作學習時、一種樂子。 我認為在課文中選取學生「興趣點」來提問。如果學生的思維尚未打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確定誰來發言。同時為確保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合作。五。因此,不要流於形式,使學生在開展思索:一是要明確分工,對學生作出客觀的評價,而其他人則無動於衷、「探究性」,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那麼。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夥伴的建議?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討論,合作學習的主題內容應源於課程標准,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這便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成了一個幌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應及時走下講台巡視,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引導學生「課文用猜想作結尾。(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許多情況下具有弄虛作假的成份,應積極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這一點在語文學習中尤為重要,學生們只把這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或者一些知識點是非老師講解才能能理解的。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真正形成一種人人為我、互補共效的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應運而生。總之,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更談不上有任何研究與提高了。而有些組由於分工不明確,或者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合作學習,結果學生雖熱情很高,增強學生參加合作的意識
D.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結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1.問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礎,應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立足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長期以來,存在老師講解分析多,學生語文實踐少;教法研究多,學法研究少;對學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層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接受教育的心態實施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致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樣,又何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何談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2.研究的現狀 關於小學的教學資料,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的論述中,對「激趣揭題」,即每一堂課的開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闡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沒有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如何始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興趣及動機作精確闡述。本課題將借鑒他人及前人的先進經驗,研究如何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使之愛語文、學語文,並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主動地去閱讀,去表達,去寫作,並主動地探索新知,自主學習,以求主動發展。3.理論依據 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情景中發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願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推動作用,只有哪些帶有探索性因素的問題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強大吸引力,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切的需求和主動的興趣。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探索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2.構建科學、規范、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活動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實際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4.探索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和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課題研究的教學原則 1.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階段),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這應該作為一條規則,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先學後教:教學的規律。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思考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而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針對性:教學的法寶。 2.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於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這同樣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當然,教師不能脫離學科性質、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來單獨傳授所謂的方法,而應該把方法傳授有機地滲透和溶入知識的教學中,並引導和教育學生保持對學習方法的關心,養成「方法」的意識。 3.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奧蘇伯爾說得好:「影響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而不是一種方式。當然,學生的實際不僅僅包括已經掌握的知識,還包括學習經驗、背景知識和學習方法等。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動研究法、調查學習法、個案研究法、行為觀察法,輔之以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師生訪談、家長反饋等方法。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從大語文觀來看,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語文的運行系統由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生活體驗與感悟三個子系統構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大語文運行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對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並且對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是指語言的豐富,還包括精神世界的豐富。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相統一:既要讓他們完成量的規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
E.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課題結項報告書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學習靈感,激情,興趣火花之於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進行剖析,重新構設新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的教學研究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暫的課堂中,如何學得更多,學得更輕松,學得更快樂,有效地促進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每一個階段的課程標准都是不同的,但是從低到高,肯定是層層遞進的,循序漸進。因此,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熟悉課程目標,清晰教材目標,清楚單元目標是關鍵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一 教師方面: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是一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它的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的。更多的,應該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學目標要設立科學,適切。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華城市與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由於地理差異,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習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去年,筆者聆聽了幾節上海市區的小學語文公開課。有作文指導課,閱讀教學課,語文教學展示課。聽完之後,我想到一個問題:是市區的教師在教學理論上掌握得比郊區教師多點,還是市區的孩子突出的表現成就了老師呢?這個真的很難說。我記得上海外國語學校有一個境外班,這個班大多是外國人的孩子在裡面學習中國課程。為了便於教學,教師給他們分別取了一個簡單,小朋友自己挑選的,容易記住的外國名字,有peter,Andy,Tom, Jone……上的是二年級的看圖寫話。課堂上,站著是中國的語文教師,坐著的是外國的學生,叫出的是外國的稱謂,說出的是標準的中國話,寫出的也是方方正正的中國字。課堂上,學生表現非常好,說得具體又生動。老師指導得也相當不錯。同是二年級的學生,如果把這堂看圖寫話拿到我的課堂上,某些說話訓練就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這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所以,適度地降低教學要求,無論是對於我,還是我的孩子們都是有利無裨。太高的要求,學生達不到,教師有一種挫敗感,學生也有一種沮喪感,從而雙方都失去對教學的信心。而我們的教學,並不是為了打擊學生,也並不是為了拔苗助長,適當的拔高是希望學生能跳起來試一試。是為了幫助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抵達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所以,有效的課堂教學,適切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它會讓你的孩子真實的掌握了他們需要的,想要的知識。而做好這一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全面考慮,合理篩選,科學設計!二 學生方面:有所側重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要看優等生的收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學困生是否也有收獲。小學低段語文,注重深層理解還不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學習有關外,還跟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有關。有些知識,任憑你怎麼講解,若他的思想在這一方面若沒有成熟,都收效甚微。譬如:人的情感。許多調查表明:那些少年天才雖然在學業上精湛過人,但他們的情感智商似乎十分低下。一個14歲的少年才子,坐在大學愛情課堂里,聽著老師講解著那位失戀之人是如何痛苦,如何悲傷,讓學生細細品位字里行間的情感時,對於他來說,這些僅僅是一些凄美的文字而已,他走不進作品當中,因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甚至他還不知道什麼叫愛情,所以讓他去深刻體會愛情的滋味,他很苦惱。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進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終一同站到起跑線的終點。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條起跑線,怎麼會同時站到一塊呢?而是相對於以前他的未知領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而教師應根據自己已有的了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加快一點步伐,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為目標。如果一節課一味地關注學困生,對於教學開展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讓你的教學計劃滯留,讓你的課堂變得沉悶,讓你的心情受挫,對於那些優等生,雖然他們也會有所收獲,但是你忽略了他們表現的情感,淡卻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長此以往,那些平時敢於舉手,想要發表自己想法的人就會習慣於安靜聆聽。我想這樣的教學也不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呢?1)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課堂訓練與檢測,選擇互動的學生應有所側重。如: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字詞的掌握是重點,因此,字詞的訓練盡多地照顧學困生,多給他鍛煉,展示的機會,讓他有種成功感,喜悅感,讓他保持對語文課堂強烈的學習興趣。而那些好學生,字詞對於他們來說,已不是他們十分想要挑戰的項目;而對於朗讀方面,應體現一個層次性,先讓讀得不夠好的同學讀,老師適時點撥,讓他有所進步後,再請好同學展示讀,這樣一來,不僅讓差的有了進步,又給好生搭建了一個自如展現的平台。也使整堂課有了不斷進步的過程;而對於那些教學難點,則需要集體的智慧結晶。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探究與討論的興趣。往往在這個時候,學困生,可能會不知所措,毫無頭緒。如果老師不給他們創設一個思維過度的階梯,他們會有畏懼,煩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師互動,擔憂自己被老師抽中,煩躁自己很迷惘。這些情緒在課堂上都是消極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所以在處理教學難點的時候,想要關注那些差生,討論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讓他們在小組里,學會傾聽,其實,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至少可以讓他們有了一絲頭緒。會明白一點。而且在小組討論交流中,也讓他學會了與人合作。經過討論之後的交流,好學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那些學困生也會得到進步。這就是一種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2)教學的整體有效進程還要顧全大局。在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為了能讓學困生能在課堂中有鍛煉的機會,所以無論什麼問題都要挑挑他們回答,可結果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問,老師啟而不發。折騰了半天,答案還是未見雛形。可是下課時間已經到了。一節課就在教師啟發與等待中消磨殆盡。可以說,這不是有效課。所以,要想在一節課,讓教學設計順利地進展下去,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定要有,我們的課堂不是個別人的課堂,而是所有學生的課堂,這節課,該要完成的內容還是要完成,個別學困生遇到障礙沒關系,我們要換一種方法讓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三 課堂方面: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切忌課堂結構的單一性
F.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快樂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新教法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於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辨個明白,爭個透徹。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餘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致地指導學生「說什麼」,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麼說」。
三、巧妙創設情景
教師根據文意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有一次課堂上,一隻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麼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於是,我也就停止上課,乾脆讓他們盡情地看。終於,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鍾,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麼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表,發現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慾望,課後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裡。
四、營造輕松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自我,則需要自由寬松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於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據了解,美國的小學生上課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圍者團團坐,相互交談,也沒有「不許做小動作」的批評。我有時也常採用這種小組形式的課堂教學,便於交流和討論,還能互相學習。另外,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系是製造輕松氛圍的前提,讓學生感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五、擴大學科外延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自然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言的。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課堂內進行。基礎訓練「聽話、說話」中有一個當小導游的內容,在指導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身臨其境,來到校園中,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我們的校園。不僅是對課文的實踐運用,還為習作訓練做下了良好的准備。
不管怎麼說,語文教學應走向運用和交際,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真正體現「小學語文」的作用。
G.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構建語文道德課堂結題報告
論小學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諸多教育的任務。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要學習包括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有利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要盡可能的對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的熏陶,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把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呢?
一、首先教師要從我做起,以身作則,加強自身的修養,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和情感影響學生。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孔子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的「蓋己立而後立人,己達而後能達人,天下未有無生利經驗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小學生的可塑性大,摹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模範人物」,「身教勝於言教」。此外英語教師必須是情趣教學的實踐者,是一個興趣廣泛對工作和生活充滿激情的人;具有極強的交流意識和開放意識的人;對學生和工作充滿感情的人。情趣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更要求有開放的教學理念和靈動的教學風格。只有對工作滿懷激情,對學生充滿感情,對教學極度熱情,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能科學運用教學方法,不拘一格探索教學新形式,才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教研活動,帶給學生一個生機盎然的課堂,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引領學生走生趣盎然、妙趣橫生的英語學習之路,從而真正體現英語教學的情感化、情趣化,實現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
二、通過任務型教學,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第斯多惠說:「教學是主要的教育手。」他指出教師必須教學引人入勝,激發學生高尚的興趣,對真、善、美的愛好和為美好生活而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的意向。在英語教學中最能達到此目的就是任務型教學。所謂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就是教師根據要學習的內容來設計各種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以獲得「即學即用」的技能。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任務」,在情景的學習中和德育滲透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操練、鞏固、連貫和提高,使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加強,又使他們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交流、習慣得到培養、道德品質受到影響,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如:PEP Primary English Book3, Unit 5的主題是食物:What would you like? 在教學A Let』s learn時,教師可設計Zoom開餐館的任務進行教學。首先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引導學生走進Zoom的餐館,跟Zoom學習菜單中的新單詞;然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食物喜愛的情感:Can I have some …, please? 緊接著培養學習團體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操練句型;最後再次引導學生走進Zoom的餐館,把真實的情景交給學生,讓學生當服務員和顧客,讓學生真正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又如:PEP Primary English Book3,Unit 3的主題是My Friends,主要掌握的句型是What is he/she like? He』s/she』s…能用tall, short, strong, young, old等單詞描述一個人的特徵。教師可設計任務「收集自己崇拜的名人圖像,並演一演,說一說。」學生在收集圖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名人的先進事跡和成就感化學生,激發學生理想的火花;通過表演,使學生的遠大理想得以升華,教育學生要想達到理想的高峰,就要不怕困難,要勤學苦練,契而不舍。
而PEP Primary English Book4,Recycle1的教學內容是復習Unit 1-Unit 3各單元中的主要單詞和句型,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景中熟練運用。教師可設計一個環保服裝秀的任務,培養學生的賞美觀和演繹技能。表演時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自由表演。之後教師要因勢利導地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設計運用型任務,結合任務,適時有機地滲透德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思想得到升華,使學生的知行情意得到全面發展。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養英語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英語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其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領悟該語言文化的情感。小學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簡單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例如,PEP Primary English Book1包含的主題有 「Greeting」「 body」「colour」「animals」「 food」 and 「numbers」。教學「Greeting」時,教師應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懂得用「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Sorry! Excuse me!」 等禮貌用語,進行交際。在教colour時,教師讓學生認識世界各國國旗,教育學生以身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在教學animals時,教師除了教育學生愛護動物外,還應不失時機地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到panda是中國的象徵,beaver是加拿大的象徵,eagle是美國的象徵,kangaroo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在教學food時,教師應使學生知道中西使用餐具的不同:中國人使用chopsticks,而西方人用的是fork and knife,刀子在右邊,叉子在左邊,勺子在叉子的旁邊,碟子在中間。一句話,小學英語教學應藉助語言學習的優勢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樹立國際意識,讓學生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觀察世界,認識祖國,放眼全球的發展。
「德為才之帥」。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實現育人的宗旨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可忽視,小學英語教師應有教書育人的意識。
我同事大作,與你所說的有類似之處,或可有借鑒之處。希望能幫到你。
H.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階段性課題小結
實踐出真知,應對照你的課題計劃一步一步去實施,才能結題。我只能告訴你,理論來源於實踐,再在實踐中完善理論,那樣的結題報告才屬於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