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但願人長久》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說明
本課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作名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屬於「文包詩」類文章。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深遠意境,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譴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祝願的情懷。反映了 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
2、教學目標
( 1 ) 知識目標
A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組成的詞語
B 學習「文包詩」寫法
C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標
A、 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B、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 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3)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並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感受祖國古典詩詞所創 設的意境,進行 美的熏陶。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 、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詞、文、圖的對照,討論交流和反復誦讀,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4 、 學情分析:
從課文內容來看,學生很難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為沒有豐富的個人經歷,教師的理解也是很膚淺的.為應對這一情況,課前利用早讀課和輔導課時間提供了大量關於蘇軾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他的生活,這樣就能使學生感悟課文有了一些基礎.教學中以品讀悟情為主,教師適當以語言渲染,努力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
5 、 教具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二、 說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學生運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像、感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好辦法。《但願人長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聯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篩選學生的疑問,突出情感變化,接著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有關情感變化的詞語。例如:「思念」、「埋怨」、「寬慰」等。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並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說板書及作業
(1) 板書就按課文作者的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
(2) 作業為背誦體會和自學《水調歌頭》全文,了解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情和時代背景。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來到了,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因為本文以月為主線,借月抒發情感,)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像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盪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❷ 蘇教版小學第七冊語文教案中師生活動怎麼寫
教材分析: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按自己的心願設立一個節日並寫出。可以寫是什麼回事情讓你答想到要設立這個節日,也可以寫想像中自己或別人是怎樣度過這個節日的。
教學目標:
1.讀懂習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寫按自己心願設立的一個節日,而不是現實中的一個節日。
2.能把設立的這個節日的原因和怎樣渡過這個節日的過程說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能把設立的這個節日的原因和怎樣渡過這個節日的過程寫清楚。想像人們怎麼渡過節日的情景,交待具體。
教學准備:師生搜集有關節日的來歷和傳說。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習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寫按自己心願設立的一個節日,而不是現實中的一個節日。
2.能把設立的這個節日的原因和怎樣渡過這個節日的過程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1.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節日很多,大家說說看,你知道哪些節日?
2.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節日名稱。
3.教師相機詢問節日的來歷、傳說或節日里的特殊活動,學生交流。
❸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桂花雨》一文中"口佔一絕"中的"占"怎麼讀
教學《桂花雨》時,發現有個詞語,口佔一絕,「占」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通過查字典,發現,第一聲的解釋只有占卜一用;而第四聲,有兩種解釋,相較之下,應該選擇第四聲。
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有哪些課文
你好,這是電子教材,你可以看看有哪專些課文。屬http://wenku..com/link?url=tAdPeJak7bdpe7Y_GHaRP3zehEeN2I60Jtym3ZqMkpQeC_
❺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7冊,第13課《第一次抱母親》中的張煒月有沒有名氣啊!
原文首次出現在2003年第12期《銀潮》雜志,2004年5月又登在《揚子晚報》和《讀者》雜志專,應該是作者生活屬中有感而發的。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下面這個同學:
張煒月,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2009年保送 江蘇, 南京大學
❻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桂花雨》一文中"口佔一絕"中的"占"怎麼
音同'站',口述(文辭)的意思
❼ 小學語文第7冊仰望布達拉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
3、感受本文色彩華麗、詞彙豐富的語言表達特點。積累語言,豐富語感。
4、學習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有關布達拉宮的資料。
教學重點:
感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感受本文色彩華麗、詞彙豐富的語言表達特點。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揭示課題。
老師游覽過許多地方,去過秀美的江南,到過豪情的塞北,然而有一個地方,令我神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它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聖地——青藏高原。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走進青藏高原,用心去感受布達拉宮的壯美。
板書課題:布達拉宮。(齊讀)
2、檢查預習
1)、課文預習了吧,先來認讀生字詞:蔚藍、隆起、清澈、砌築、吉慶、距離、金冊、宗教、金屬、鱗次櫛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金碧輝煌
2)、盡快整理一下手頭資料,把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交流(學生交流布達拉宮的資料)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更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趕緊打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兩方面來介紹巴達拉宮的?
學生讀文思考。(從雄偉壯麗的建築和浩瀚繁富的收藏兩個方面介紹)
2、你是怎樣盡快地找到這兩部分內容的?
(引導學生找到過渡句:布達拉宮不僅外表嘆為觀止,還是一個寶物薈萃的博物館。)這樣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就是過渡句。它可以把不同的內容聯系起來,使銜接自然。
3、這節課我們先來感受布達拉宮獨特的景緻。
三、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1、體會美景需要用心去感悟,作者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布達拉宮,看到了怎樣不同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快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聽。(生讀第二、三自然段)
2、交流。從遠處看布達拉宮是什麼樣的?用哪個詞最能概括?(巍峨壯觀)師課件出示圖片。(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這段)
3、仰望宮殿又是什麼樣?(層層疊疊、紅白相接)能具體解釋解釋嗎?師課件出示圖片。多麼別致的布局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深深的記住它。
4、師過渡:布達拉宮令人稱奇的不僅僅是它布局別致,它的方方面面都十分考究,不能不讓我們為之震撼。就讓我們拿起筆來細細的研讀。
5、溫馨提示:(1)、默讀課文3---6自然段。
(2)、哪些詞句觸動了你?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
6、集體交流。
指導學生與現實生活相比較,體會布達拉宮面積的龐大。介紹前藏後藏,體會牆體風格炯異。白黃紅的象徵體會佛教的韻味。
7、讓我們想像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美美的讀讀第一自然段。
四、總結升華。
令全世界人民贊嘆的不僅僅是布達拉宮建築的雄偉富麗,同學們請看,(課間出示布達拉宮的壁畫、唐卡、靈塔等圖片)下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青藏高原的布達拉宮,來一起欣賞那令人稱奇的文化寶藏,那又會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收獲。
五、作業
1、積累好詞佳句。
2、收集整理布達拉宮資料,製作手抄報。
六、板書設計
30、布達拉宮
遠看巍峨壯觀雄偉壯麗
建築
仰望層層疊疊紅白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