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提高朗讀能力
朗讀是學生不斷吸取語言材料與技巧的過程,是掌握書面語言能力的基本途徑。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 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朗讀是溝通讀者與課文內容互動的橋梁,是讀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讀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方法,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
《語文課程標准 》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與理解課文,對領悟課文內容,增強語感,陶冶情操等,起著其它任何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我校教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並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興趣朗讀課文,朗讀教學也沒得到相應的重視,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很多時候,朗讀只是為了朗讀,學生只是被動地、毫無銜接性地完成朗讀過程,沒有真正的理解,沒有心靈的交流,沒有情感的激盪,也就享受不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為了解決我校現存的問題我們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語文課中朗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鍛煉、培養自己成為朗讀高手,有過硬的誦讀能力,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取得實效。
同時,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釋要盡量穿插語音、語調、停頓等方面的知識加以強調。
如貝多芬的《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文章詞句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很深,教學時,要抓住環境特點,仔細體會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前我經過多次誦讀訓練,上課時先播放這首曲子並帶有朗讀,以深情的旋律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教師再深情地朗讀全文,並注意每句中的重音、語氣、語速、停頓等,學生聽讀時很快進入情境,個個全神貫注,激情洋溢,躍躍欲試,甚至有些同學已暗暗跟讀著。
其次,我會讓學生多聽錄音,以激勵學生的朗讀慾望。課前,讓學生聽一遍,劃出重音、停頓、注意語速的處理;聽第二遍,補充遺漏的;聽第三遍,學生跟著試讀,有了錄音的示讀,學生們敢讀了,節奏、停頓也把握得好些了。
此外,朗讀時我會根據課文內容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配合,如播放樂曲、短片、動畫,這樣可以擴大想像的范圍。
二、有效想像,進入情境
從理解和想像力著手。語文教材很多是屬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凝聚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像,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不採用教師分析講解代替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將朗讀作為學生學習和領悟的重要手段。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文朗讀教學的層次,每次朗讀之前提出不同要求,這樣由淺入深,通過朗讀把文章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如教學《窮人》我是這樣設計朗讀的。
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認清字形,讀准字音。
二讀:指名朗讀,要求在讀准字音基礎上准確把握句子的停頓。這個環節可讓學生自己點評,然後教師適當點撥,教師示範讀重點句,學生體會怎樣正確處理朗讀節奏。
三讀:學生邊齊讀課文,邊尋找表述窮人的語句,並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
四讀:看著板書盡量用課文的句子描述課文圖景的內容。這時,學生基本能當堂成誦了。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栩栩如生的描述,讓學生大膽想像和再創造,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三、感悟文章,抒發情感
朗讀訓練最終目的是要「放聲讀出來」。
每篇文章都是由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通過朗讀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去親身體驗和逐步把握,就能更好地理解領會作品的主題思想,達到朗讀要求的所謂「放聲讀出來」的效果,也就享受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當然,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齊讀、分角色朗讀、個別朗讀、等,採用什麼形式因文而異,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性情的舞台。
總之,我們課題組的教師會重視朗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會精心激發學生情趣,科學地實施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效果,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和語文素養,為我校語文教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貳』 小學語文教學中哪些朗讀激發了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充分發揮朗讀對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樣,在閱讀教學時,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而且可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與文本通話,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領悟更深層的東西,受到良好的熏陶。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想懂得有些社會化知識和從成人的眼中看世界,這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讀來慢慢體會,設置情境朗讀,結合實際教學,指導他們用恰當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讀可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讓小學生多讀多練,自然而然,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會的東西也就有所增多。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更新朗讀的理念,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實踐,談點做法和體會。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許多文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學生多讀誦,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強牽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一直傳至今天。
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學北宋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解,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其實詩無須過多講解,用「讀」來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小學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重視教師范讀,激發學生共鳴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讓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老師的感情引起學生共鳴時,就會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通過形象的范讀,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讀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喚起美的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想像,教師在范讀時,就必須達到聲情並茂。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重寫輕讀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鑒於此,教師必須依據不同年級、教材特點設計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朗讀。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准、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四、創設朗讀情境,提高朗讀水平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圖法等等。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圖像、音樂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在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通過創設情境的朗讀訓練,准確地表達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水平自能較快得到提高
五、朗讀與評價並存與學習中
把朗讀指導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讀邊評,以評促讀,在讀與評中培養語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與領悟。朗讀指導與評價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受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也就成了學生發展的資源。抓住朗讀環節中,「評價」這激勵機制,讓學生想讀書,愛讀書。在評價中,要做到不露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做到教學無痕。一節生動、有意義的語文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理解領悟知識,學生無形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學生的朗讀,以讀入文,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台,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賞力、創造力,還語文閱讀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
『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適當介紹點常識,如停頓,重音,語速快慢,聲調高低等,示範和訓練是最重要的,多鼓勵,調動積極性也不可少
『肆』 有哪篇小學語文課文適合朗讀
《楊氏之子》問過小學學生,說喜歡這篇。學生喜歡了讀的也就融入其中。
『伍』 小學語文如何有感情的朗讀課件
浙江杭州市教研室 特級教師 錢正權 [註:文中劃線部分是錄入者所加,以示提醒.]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准》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共同目標,這足見它的重要性.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感悟了文章,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熏陶.然而指導朗讀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更難!這是許多老師的困惑.顯然,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朗讀的感情從哪裡來 不少老師認為「感情」從認識中來,只要「讀懂」了內容,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一般的教學思路是:呈現(確定)讀的內容——理解意義——讀出感情來.如呈現《女媧補天》的第一段: 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扎.女媧難過極了…… 初讀這段文字以後,教師問:你看到、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女媧心裡感受到什麼呢?當學生回答「感到可怕」、「女媧心裡又難過又著急」以後,教師便要學生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在閱讀理解中獲得文字所負載的某種信息或意義以後,進行諸如重音、停頓等讀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是許多老師朗讀指導的路子.然而,這條路走得並不輕松,效果也不理想,即使認識「到位」了,卻仍在課文外面繞圈子,進不去自然也就讀不出感情來.這是常見的現象. 什麼是「感情」?它是一種對外界刺激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映,或由此引起的心情變化.閱讀中能促使學生心理反映和心情變化的「外界刺激」是什麼呢?作用於感官引起心理反映的直接因素不是文字所負載的信息或意義.眾所周知,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是其主要特徵,作者是通過描繪意境、塑造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確立和認同這一理念具有關鍵的意義.現代語文閱讀學認為,文學作品是信息或意義不確定的文本,它內涵深邃,有許多認知的「未定點」.閱讀時獲取一定的文本信息或意義是需要的,但因其模糊性、不確定性,需要學生慢慢去解讀.再說,理性層面的認識很難讓小學生立即轉化為朗讀的情感.上面這段課文要是讓學生通過想像,置身於「天塌之災」的可怕情景中,想像「創造了人類」的女媧目睹了「許多人被火圍困」、「許多人在水裡掙扎」的心情,朗讀時難道還不動感情嗎?這說明閱讀的理性化傾向,或者認識與情感的分離阻隔,是朗讀難以出感情的症結所在.二、感受形象、體驗情感是朗讀指導的主要途徑 語言是存在的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動而辭發」.閱讀則是「披文而入情」,感知課文的語言文字,感知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審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情朗讀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這是一個過程,課文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字里行間作者所傾注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第一步是學生「潛入課文」,觸摸言語形態,引起閱讀沖動;第二步感受形象,體察情感,內化以至物我交融;第三步感情朗讀,激情在朗讀聲中得到釋放.「感情」一詞由「感」與「情」所組成,朗讀先「感」(感知課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讀的形式來宣洩,變成「情感」了.其中,感受課文形象、體驗作者思想感情是朗讀指導的關鍵環節. 由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一種高峰體驗.如同登山,一步一陟,才能登臨險峰觀賞到奇麗的景色.孤立地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者蜻蜓點水式感知課文,游離於課文語言文字、課文形象之外,學生少有真情實感,用一種矯情、虛情來朗讀,是有悖朗讀的規律和目的的. 感受形象、體驗情感的具體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課文、教師自身條件有異而變化,不能一概而論.根據上面的認識,以下略舉犖犖大者以供參考和研討.1.充分自讀自悟,漸入佳境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的不同層次,也體現了朗讀指導的漸進性.「有感情地朗讀」基於「正確」、「流利」,不可越位,否則欲速則不達.我們應改變眼下動輒讓學生快速讀課文,讀了就說出意思的做法.「感悟感悟」,不能「趕著學生悟」.宋代學者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流利」了,教師可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畫面,把語言文字轉化為生活圖景.觸景生情,由感生情.葉聖陶先生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是也.在學生自讀自悟想像畫面以後,教師可適當進行朗讀的指點.如這樣提醒學生: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哪些詞呀、句啊,要懷著感情來讀?還可以走到學生身邊去聽聽,個別交流、指點,了解學情為集體朗讀指導做好准備.2.交流朗讀體會,相互啟發 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交流朗讀體會.學生個體自讀時難以准確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有時找不到讀的感覺是難免的.這就需要學習夥伴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啟發,一個學生讀得到位會立刻感染大家,讓大家豁然開朗.教師應及時點評,以點帶面進行指導.譬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第三段: 村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林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林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屋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教師指名朗讀課文,要有重點地抓住詞語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如當讀到「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林一棵一棵砍下來」時,讓學生說說帶點的詞語是怎樣讀的.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這些詞語我讀得重一些,從「拎起」、「一棵一棵」這些詞語中,我讀出了他們砍樹是不假思索的,想砍就砍很隨意的.我是懷著批評的態度讀的.又如讀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學生可能會想:我眼前似乎出現了人們無休止地在砍樹木的情景,心裡很難過.再如讀到「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時,學生也可能會說:本該讀得高興,可是實在高興不起來,因為靠砍樹得到的東西遲早會失去的,災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降臨……精讀課文的朗讀指導,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是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感情和指導朗讀結合起來.3.入情感知形象,移情體驗 移情是朗讀指導的重要方法.朗讀指導需要通過課文言語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學生讀著讀著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譬如寫人物的課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個性及其言行和神情.如《從現在開始》,讀中體會動物世界中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說話的神情和語氣.如: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裡做事!」教師可引導小朋友進入大森林裡動物們競選「萬獸之王」的情景,問:誰來當貓頭鷹,看他怎樣下達命令?等學生朗讀以後,評議「貓頭鷹」下達命令時是否「神氣極了」.又如讀《船長》一課中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黑暗中人們聽到這樣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樣樣了?」「海水淹了.」……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還有多少分鍾?」「二十分鍾.」……「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讀好這些簡短的對話,關鍵在於引領學生進入一個人們「驚恐萬狀,一片混亂」,輪船隻剩二十分鍾就要下沉的危難情景中去,想像船長就在我們眼前,他鎮定、果敢、忘我、富有經驗.朗讀只有用堅定、有力、快節奏的語氣和語速才能把船長的形象凸顯出來,我們才能真正感受這個「偉大的靈魂」. 聯系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更為有效.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如《三個兒子》:「一桶水可重啦!媽媽們提著沉甸甸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老師啟發說:你們見過媽媽提水嗎?誰來當一回媽媽,試試提一桶水的感覺;請這位媽媽把提水的感覺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有了生活體驗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了.三、范讀是教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讀指導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教師范讀有這樣一些好處:一是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便於學生學習模仿.范讀很受學生歡迎,往往報以熱烈的掌聲.二是以情激情.范讀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准朗讀的感覺.教師讀畢,學生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大凡名師都是范讀的高手.如果你感到有感情朗讀指導乏術,那麼你的范讀就是最後、也是最有效的一張「王牌」.教師的示範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學生朗讀時隨機示範 教師以平等者的身份參與朗讀,或與學生對讀、分角色讀,還可以引讀、領讀等.如《珍珠鳥》一課中的句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竇桂梅老師是這樣指導朗讀的.師:讀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你該怎麼讀才不嚇著它們?(學生讀得有些重) 師:氣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讀的話,我讀得還要輕,因為經是那麼嬌小,那麼怕人,我會這樣讀:「我便用吊蘭……」竇老師讀得「小心翼翼」,學生鼓掌. 支玉恆老師教學《匆匆》時,把指導學生朗讀與自己范讀結合起來.如學生讀了第二段,支老師說:朗讀不是聲音越高越好,得根據文章的感情色彩讀.比如像這樣的感情,是很深的感情,讀的時候就不能讀得太實了,要讀得「虛」一點.接著支老師范讀: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讀出來了,學生眼前為之一亮.2.范讀全文或重點片斷 假如課文比較深,生字新詞比較多,教師宜在學生初讀前范讀,其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通句子、增強語感,也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目前學生的朗讀水平不理想,低年級學生唱讀現象較為普遍,教師范讀尤為重要.假如課文並不難,重在讀得情意濃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可在課中范讀.教師覺得自己的范讀不甚出色,那麼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讀錄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備課備朗讀十分重要 教師朗讀得有聲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備朗讀有這樣幾件事要做:一時讀中揣摩課文句子的含義,分析人物的心理,體會語言的情感,自己先進入角色,激發起自己的強烈感情.這樣,朗讀時才會情緒飽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朗讀中,努力與課文中的感情一致.二是琢磨朗讀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強調真情實感,不必過多強調朗讀的方法.但對老師來說,在朗讀中表達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還得講究朗讀方法.教師掌握了方法自然會滲透到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去.朗讀的聲音技巧主要表現在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等在表情達意時的變化上.朗讀有輕有重,才能使語意鮮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變化.語速變化可以區別人物特徵,還可以區別情緒、氣氛.如快讀以表達興奮、歡樂的情緒,緊張熱烈的氣氛;慢讀表達悲傷、沉重的心情,平靜、凄涼的氣氛等等.三呢,不得不說「功夫在詩外」.練好朗讀扎實的基本功,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必須條件.教師不是演員,不是播音員,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讀效果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質上是閱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是綜合性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它需要熟讀,需要精思,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它需要情感體驗,需要馳騁想像……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切口,整個閱讀教學的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摘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7年第4期
『陸』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六年級美文誦讀哪一篇好
《匆匆》 ,六年級下學期第二課,人教版。課文網路上查吧,打字很累的……
『柒』 最新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教學
教師的示範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專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屬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範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範法。所謂「示範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
『捌』 全國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作品上線了嗎
2018年5月19日下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教育部聯合舉辦的「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作品發布會,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復興門辦公區)音樂廳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出席發布會,並共同見證首批100篇音頻教材正式上線發布。
審核委員會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盧靜認為,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音員的朗讀,讓大家充分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化的生動和感染力。
19日的發布會以「最好聽的語文」宣傳片開場,充分展示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音員主持人、技術人員和教育部權威專家共同打造「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這道「文化大餐」的歷程。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等在現場共同發布「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首期100篇作品,這些作品從即日起正式上線,公眾均可通過央廣網、央視網、國際在線、教育部官方網站等新媒體平台點擊收聽。發布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方明、傅成勵、於芳、康輝、海霞、肖玉、彌亞牛、雷鵬等8位老中青三代播音員、主持人現場演繹了中小學課文經典片段,用「中國好聲音」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敬,也表達了該項目「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聽到標準的中國聲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的初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音員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育民小學的孩子們共同誦讀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玖』 怎樣指導小學語文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要讓朗讀通品味語言體作者及作品情態度慣用恰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作者及其作品情態度理解朗讀要提倡自要摒棄矯情做作腔調朗讀直貫穿我整語文課堂我往往教卻注重讀形式讀書候運用各種讀數量花俏卻沒真領悟讀真諦讀書程僅僅讀讀讀情體、讀發展、讀效卻沒質提升語文教何讀、何指導便語文教師所要掌握並且運用課堂實踐所要考慮問題接公教育韋慧師跟家起探討何語文課堂進行朗讀指導 、明確朗讀目標 我進行朗讀指導候要明確朗讀目標即通朗讀要達目標能夠理解字詞能夠疏通文意賞析用句用詞或者體情同目標指導必同所進行朗讀指導候務必先要明確目標公講師建議10鍾試講進行朗讀指導選擇體情目標課堂效更《夜鶯歌聲》充表現夜鶯機智勇敢主義精神所我朗讀指導候指導體夜鶯機智勇敢並且用種讀式靈現勇敢機智英雄形象呈現 二、示範朗讀式預設 (1)錄音朗讀、錯誤示範師點評及確示範 候聽錄音失種示範作用通先聽遍錄音朗讀家用帶獨音色帶著情隨著文章起起伏伏能夠讓聽程先知曉讀讀關注其重慢音情突等等再由進行示範自親自實踐才能更體所進行示範候僅僅自實踐間讓其同進行習教師進行點評點評僅僅指朗讀程能做夠位更給予鼓勵拿夜鶯歌聲進行說明篇課文精彩處夜鶯軍官所錄音朗讀結束請進行角色朗讀扮演夜鶯另扮演軍官讀程能沒軍官狠惡輕蔑威脅語氣讀或者沒夜鶯聰明機智讀比呢戰爭始沒夜鶯慌忙答,剛剛火村著火家都喊:『野獸野獸』——都跑認識孩信答我叔叔磨坊堤壩釣魚狗魚凶呢能吃鵝讀些候預設讀語氣稍微平淡沒體現夜鶯靈軍官說蠢東西軍官想著輕蔑微笑要我帶別處我腦袋擰聽懂讀些候預設沒軍官語氣讀受軍官輕蔑兇殘些預設接點評階段點評階段引導其評評候引導僅要說泛讀者讀需要改進應該引導說改進何改進比幾句引導指讀停頓、輕重、緩中國語氣體現情變化能說蠢東西三字讀候沒注意語氣體軍官輕蔑覺應該蠢字稍微加重些語調等等些評價進行點評師總結順勢請點評確進行示範或者師進行確示範公講師建議處由師進行示範能夠面試程體現師朗讀水平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