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教學中通過網路獲得相關信息來輔助我們的語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信息時代,把現代流行的信息技術融入到我們的學科教學中,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的教學,談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哪些優勢: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是非常關鍵的。而充分運用多媒體,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明顯的效果。比如:《龍卷風》一課的教學中,光靠分析龍卷風的威力和想像它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對於沒有發生過龍卷風的地方的孩子們是很難認識到它的破壞力的,而計算機就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圖片,聲像等資料,以其生動形象,直觀震撼的表現形式躍然紙上,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取代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站講台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二、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教師,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積極熱情的從事學習和思考,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總是圈住教師的思維,有的人認為運用多媒體只不過就是花樣繁多,一節課看似熱熱鬧鬧,其實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真的本領,所以在許多課堂上仍然存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語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並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聽、說、讀、寫及觀察思維能力,所以我們要充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可聽可看、可思可想,學生有了這種感受,有了興趣之後,才會願意去思考,去表達,我們的目的才會達到。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課上展示桂林山山水水的圖片,學生就會一下子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有了美的感受,講授中他們才會更願意表達;最後在《醉美天下》這首天籟之音下結束全課,讓學生的思維仍然馳騁在那片藍天碧水之上,自由徜徉,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之中,老師教的也輕松,學生學的輕松,寓教於樂,其樂無窮。三、使知識的獲取更為簡便快捷。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古語沒錯,可是在這個時間就是效率的社會中,在這個網路風行的年代,計算機卻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其中的信息資源豐富如大海之水,可以被隨時隨地地打開,訪問與探索,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穿越時空的界限,把你引領到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方便又快捷,高效又准確。比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就可以利用課件進行生字書寫的演示,既調動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跟隨教學軟體一同進行練習,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掌握;再比如,我們講解不同年代的不同歷史事件的時候,對於相關的時代背景可能不是了解的很准確,或者講解各地的名勝、風俗習慣等等的時候,你再也不用翻閱半天書籍,或是去請教很多的學識豐富的人,只需上網搜索一下,便獲取了相關的資料,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其人其事,更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了解,對作者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鑽研的精神。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陶冶人的情操。語文憑借文字向人們傳達信息,反映社會生活實際,但是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也不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悟、品讀課文的內容。而要想讓學生身臨其境,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環境,在這種美的意境當中,很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深入的探究文本,同時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如何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呢?多媒體可以直接展現,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配以適當的文字或圖片,這樣,學生就會一下子進入文本,產生共鳴,進而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文本,解讀文本,增強了教學效果。比如:講授《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配以月夜圖片,並配上阿炳那如泣如訴的音樂,一下子就會把大家帶到那美麗的泉水邊,感受那美麗寧靜的夜晚,同時也會讓人感到黑暗中孤獨的阿炳是怎麼艱難的度過每一天的。長此以往,相信我們的同學身心會得到真正的凈化與提升。五、補充豐富的教學資源,延伸課堂教學。語文學科是一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量極大的學科。有人說:「語文就是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新課標也指出要開發語文學習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增加大量信息,多媒體文本、動畫、視頻、音樂等,很好的使文本內容擴展,延伸,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要了解太空生活,我們只需從網上搜索一段視頻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同時加深了他們對太空的認識和掌握,激發了他們努力學習,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再次,學生從網路上搜集到的新聞、圖片等又為學生好各種板報提供了大量信息,在搜集與處理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六、有利於激發學生情感,產生寫作慾望。每一科的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應用,語文在生活中應用的最為廣泛,由最初的聽和說,由閱讀、理解課文到運用和寫作,信息技術可以為此提供大量的幫助。它強大的視聽效果,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寫作慾望。其次,網路上有很多的資料,也為我們課外閱讀提供了大量素材,為我們進行習作訓練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在任教五年級的語文課程時,從網上搜集了許多感恩故事,讀完後,我們便一起寫感受,這些豐富的資源,觸動了孩子們的心弦,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情要訴,寫下了一篇篇感情真摯,思想淳樸的文章。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性與敏捷性都有了很大的飛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為作文教學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② 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回的情緒;答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③ 如何將多媒體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那麼你可以做一下課件,通過課件依次來安排教學
④ 如何運用多媒體設備打造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如何運用多媒體設備打造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隨著科學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現在常見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互動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育技術媒體應用於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小學生對那些有趣、放鬆、快速、能看到、聽到、感覺到、生動形象、直觀的變幻多樣的事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信息海量,能充分創造出個性化、互動式、開放性的動態教學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打造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的有效途徑,為語文學科教學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1 運用多媒體技術信息整合的「網頁」功能,打造快捷高效的語文教學平台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超文本鏈接」的強大「網頁」信息平台功能,可以整合各種多媒體教學素材,為語文學科教學提供了非常優越的條件。常規教學中,教師每一節課都需要寫板書、生字認識、詞語理解、分段理解、主題思想等,這樣重復寫、畫、讀,收集聲像音像資源會浪費很多寶貴時間。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計算機「超文本」技術,如WORD、POWERPOINT及FRONTPAGE等很多軟體都具有超鏈接功能,製作語文課堂製作教學平台就可以實現師生資源共享,海量信息分享。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軟體,製作某節語文課的「網頁」教學信息平台,可以把教學目標、板書、生字詞讀寫、詞語理解、分段理解、主題思路、練習題等,還有相關課文朗讀、影像資料欣賞、課外閱讀等,用幻燈片的形式製作存儲成不同的畫面或單元,再用超鏈接的方法進行鏈接到需要的部分。當教師講到需要用的部分時,用滑鼠點擊鏈接提示,就可以很方便地調出需要的內容。通過這樣的信息整合「網頁」教學平台,可以把這節語文課的所有資源融合成一個整體,既方便學生自學使用,也可與其它教師分享、共享、充實、完善,從而打造了一節高效語文課堂,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
再如,筆者在講授安徒生時,將作者生平、作品、寫作背景等大量關於安徒生的信息資料精心選擇,分類下載到本地伺服器,製作成「安徒生簡介網頁」。學生利用學校的網路環境,在短時間內了解安徒生生平、作品及相關信息,並投票選出你最喜歡的安徒生作品,教師針對學生最喜歡的文章進行拓展詳解。這樣經過教師篩選製作出來的網頁,有效利用了信息資源,在教師收集整理過程中,將資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營造出一個相對個性化的「綠色」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對資源的高效利用而不是大范圍的查找上。
2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海量「網路資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網路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海量共享語文網路教學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網路資源―通過某種網路環境平台里優秀多媒體語文教學資源,即可節省大量的時間,拓展大量的空間,優化課堂結構,又可令枯燥、難於理解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寓教於樂,對突出知識和技能的重點、突破學習和掌握的難點,提高教學的效果有獨特的作用和優勢,是傳統教學法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學中,僅從課本上的參考圖片無法讓學生更深刻理解主題思想,激發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網路優勢可以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這節課的教學質量―從網路資源中搜集整理相關圓明園圖片或視頻資料,這樣的資源非常豐富,並且還有相關紀錄片、影片,都可推薦學生欣賞,如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掠奪、放火情景的影片剪輯,從而加深了學生與課文的情感共鳴,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侵略者的丑惡嘴臉,更清醒地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深刻哲理。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獨特的作用和優勢,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
3 多媒體技術巧妙「改變」時空,使語文課堂跨越時空再現歷史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涉獵歷史或中外名勝古跡方面的內容,對於小學生而言,幾十或上百上千年前的社會環境、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異地的風情不是教師一張嘴在講台上就能說清楚的,更不要說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了。如果教師適時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改變時空」即「化遠為近」的獨特作用,利用編輯製作好的視頻音像資源,通過多媒體計算機信息平台,利用視頻投影機播放一段古代的或遠在「天邊」名勝教學資料片,就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草船借箭》時,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技術,播放電視《三國演義》等音視頻資料,讓古代戰爭的宏大場面展現給學生,創設出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多媒體技術成為拉近古代與現代距離的有效工具,使語文課堂跨越時空再現歷史。
又如:在講授《望廬山瀑布》時,大部分學生沒有游覽過廬山,近距離觀賞過壯觀的瀑布,無法形象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廬山瀑布美景再現,利用視頻資源給學生一個清晰完整的詩情畫意,讓學生通過畫面「立體」感性感受這首詩,從而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作用,虛擬生活情景的全過程
語文學科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涉及到不少其它學科的知識。比如,《動物過冬》、《蟋蟀的住宅》等講的是動物的世界;《植物媽媽》講的是種子的傳播;《黃河象》、《琥珀》講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達》講的是仿生學,《黃河是怎樣變成的》講的是環境的保護。在講解這些關於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專業性知識時,不能枯燥一概而過,或跨越過去,必須讓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得到充足的感性認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品味課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功能,實時再現實驗效果,虛擬出生活情景的全過程,對於學生理解語文相關知識具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講授《月球之謎》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整個銀河系、九大行星以及月球繞地球旋轉,以及產生月食的原因等,虛擬出遠離生活情景的全過程,讓學生可以「探究」未知,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求知慾。
現在,理化生虛擬實驗軟體廣泛使用,在計算機網路教室可以進行虛擬實驗,再現生活情景。利用計算機進行的虛擬實驗,使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現象,特別是實驗過程中微觀現象更加直觀、具體、形象、生活、學生直觀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雖然,這個專業軟體更適合初中、高中理化生課堂,但對於小學語文教師同樣適用,教師可有選擇性地再現虛擬情景,如光合作用等,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語文理化生常識知識,掃清課文理解的障礙。
綜上所述,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給語文教師提供了寬闊的發展空間,也必將豐富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完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學生語文學習方式,創設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使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更有用的、更富有個性的知識。並且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展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讓學生的學習向自主化、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⑤ 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沒有任何愛好,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把握
知識的意願。」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藉助計算
機多媒體的運用。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
利用多媒體展示、
播放一些相關
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往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學習《世
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一課時,
首先把各大洲的輪廓地圖通過畫面展示在學生眼前,
使學生初步了解世界地圖,
進而能夠讀懂文本中關於大陸漂移的文字解說,
學習
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漸漸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
2
巧妙解決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
對於抽象的現象往往不易理解,
藉助多媒體可以
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利用圖、文、聲、像等從多層次、多
角度地呈現內容,
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為具體,
把原來較為生疏、
難以理解的
教學知識變為生動形象具體可觀的事物,
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
可聽,
從而使學
生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
3.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知識直觀化,
把學生很難用形象去感知的內容充分的
展現出來,
時時激發學生豐富想像,
對學生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在教學
實踐中,
教師精心編制或採集的課件水平越高,
學生在利用這些課件學習的時候,
就越能充分發揮認知主體作用。
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
而是一
個主動參與的過程。
⑥ 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計算機技術與語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體化」逐步深入,現代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結合,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絢麗的前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能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師生互動與情感交流。 一、創設故事情境,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輔助多媒體,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ba的四聲時,筆者將多媒體穿插於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彈琴,那小明喜歡什麼呢?」(課件出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a.)以多種形式練讀。又說:「有一天,天氣特別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邊,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男孩拔蘿卜的畫面)以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繼續走啊走,走到射擊館,又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畫面)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看到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興,他要回去告訴爸爸。」(課件出示爸爸的畫面)一個由課件輔助的故事講完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ba的四聲也學會了。 在復習漢語拼音時,課件出示配樂故事畫面:星期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到野生動物園里參觀。來到動物園里,他們看見了大象、河馬、犀牛在河裡洗澡,老虎、獅子正在睡懶覺,梅花鹿、山羊、斑馬正在練習長跑,猴子在爬樹,長頸鹿、野雞、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們都想和你們交朋友,正准備作自本人介紹呢。(小動物身上都有相應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觀的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利於學生在枯燥的復習課上集中注意力。小動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為讀准音節作好了鋪墊。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放鬆自己,發揮創造力,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二、創設畫面情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小學的課文大多故事性較強。在朗讀教學中,要盡量利用書中的語言拔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運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畫面,配上生動優美的音樂,並以講故事的語氣將課文范讀一遍,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全文內容的同時,也對閱讀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一讀為快的慾望。 例如:在指導朗讀課文《回聲》的第一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回聲這個童話故事發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象。這時教師相機指導: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像個大月亮,多美呀!看到這么美的景色高興嗎?大家讀的時候要放慢些,美一些,邊讀頭腦里邊浮現出屏慕上美麗的畫面。又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出示兩個句子:(1)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2)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區別出這兩個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說的,哪句是小青蛙聽到的。接著用多媒體播放「原聲」和「回聲」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傾聽,用心去感受兩句話讀法的區別。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內化後,把上面兩句話朗讀起來,通過同桌對讀的方法達到會讀,讀好的目的。 又如課文《王冕學畫》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可先通過動畫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過後湖裡荷花的鮮活、美麗。把學生帶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朗讀欣賞,再單獨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葉的畫面,讓學生獨個欣賞、理解、朗讀、背誦。 二、創設游戲情境,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表現在識字量大,字形復雜,容易混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將多媒體教學寓於識字教學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成長心理學》中曾指出:「學生生來具有內發的成長潛力,不需要教師的刻意指導。」在識字教學中,輔助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識記生字。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孩子的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是通過他自己的細心觀察所獲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這些小「發現」要比發現沙漠里的「綠洲」還要可貴。作為教師,一定要珍視孩子的這些小「發現」,及時肯定學生的這種「發現」,充分維護他們的想像力,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一課的生字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圓、回、可、空」讓學生先觀察,然後舉手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麼記住的。這時,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說:「老師,我記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點水,就成了『可』。」課件顯示:河——可,並且伴有動聽的音樂和贊美的聲音:「你真聰明!」又有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記住『可』,就是『丁』和『口』組成『可』。」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舉手發言。 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實踐,筆者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記住漢字的音、形、義,製作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復習題課件,寓教於樂。 如鞏固要求會認的字,可以通過「摘蘋果」的游戲完成。即學生讀正確了,蘋果就掉下來。教師就獎一個「小蘋果」給這位學生。而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採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區別「園、原、圓」時,分別寫有「草圓、花原、園桌」的是毒蘑菇,而寫有「花園、草原、圓桌、果園」的為香蘑菇。然後把這些蘑菇混在一起,請學生幫小兔采蘑菇,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生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一定的情境是激發小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的重要方面。有關研究表明,語言的表達是與其心理素質及環境緊密聯系的。事實上,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說話聲音小,語音含混不清,表達困難,在課外則聲音大,樂於表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重要交際的自由天地,這種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而在傳統的課堂上,氣氛比較緊張,少數人會表現出羞澀,發言時大腦一片空白,難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要求本人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淡化課堂氣氛,強化生活氣息,使課堂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自由表達的氛圍。利用CAI課件就是創設情境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本人會拼圖》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創設情境:教師:「小朋友們喜歡拼圖嗎?有位小朋友叫小明,可喜歡拼圖了。(出示CAI課件:明明拼圖)你們看,他用圓紙片拼成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出示CAI課件:圓紙片拼成的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小朋友們,你們會用圓紙片拼成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嗎?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先用圓紙片來拼圖,然後告訴其他小朋友,你用圓紙片拼成了什麼,你是怎麼拼成的。」接著利用CAI課件示範小白兔,並講述拼的過程。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動手拼圖。 又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找春天》時,可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到郊外去親身感受春天的美景。課堂上,先用課件播放:清清的小河,剛發芽的柳樹,嫩綠的小草,各種各樣的野花以及燕子、小鳥,老師和同學們在放風箏組成的春天美景。配上動聽舒緩的音樂。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小組討論、集中匯報、教師總結等形式說說春天的特點。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引導學生自覺地、自主地投入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總之,把握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形象、有趣的教學環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⑦ 如何把多媒體和小學語文課堂巧妙結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 語文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中,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 感知過程活靈活現, 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感受。 一、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 激發學生興趣 1、 激發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 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 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生字娃娃, 告訴學生, 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 , 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 幫他找到家, 你就能與這個生字娃娃成為好朋友, 生字娃娃就會對你笑一笑。 生動的情景, 優美的音樂, 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 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突破重點、 難點 在拼音教學中, 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 突出教學的重點。 例如, 在比較韻母 an 和 ang 的發音時, 我們設計了讓「ang」 的 g 閃動或者變色, 並提醒學生拼讀時注意舌頭的變化, 給學生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又如 j q x 和 ü 相拼的規則, 除了藉助兒歌幫助記憶外,還設計成功畫 ü 戴了一頂帽子, 帽子有兩點, 看到 j q x 走過來, 他就脫帽敬禮, 學生看了 覺得十分有趣, 在笑聲中, 他們就牢牢地記住了這一規則。 3、 加強讀寫訓練 在課文教學時, 可以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 強化朗讀能力; 在指導背誦時, 第一遍, 可播放課文錄像, 配以輕聲的錄音; 第二遍, 錄音沒有了 , 在畫面旁有重點詞的提示, 學生隨著畫面的變換輕聲復核課文; 第三遍, 學生依據畫面展示的內容輕聲背誦。 採用這樣的方法,學生記得牢, 背得快又准。 在寫字訓練時, 由演示多媒體課件代替老師的講寫, 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在藍天白雲的底幕上, 田字格顯得格外顯眼, 一支漂亮的筆為同學們范寫著生字, 甜美的解說伴著輕柔的音樂, 讓學生一下子就愛上了 寫字, 寫出來的作業比平時漂亮了許多。 4、 培養語言能力 作文無話可說, 無從說起, 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我家的貓》 之後, 要學生仿全文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首先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片; 然後讓學生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 接著運用課件: 笨拙可愛的小鴨, 美麗輕盈的小鳥, 蹦來跳去的小松鼠, 鮮活的畫面, 悅耳的音樂, 學生的思維之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 , 他們紛紛選擇其中的一種動物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 用在全文中 學到的方法將這篇作文寫得十分成功。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藉助課件,創造特定的情境, 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環境, 能促使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如以「我們身邊的垃圾」 為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 可以通過課件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垃圾及其來源, 去向等展現出來, 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發現、 想法。 還可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設計, 在電腦里畫出來, 或製成模型, 有價值的設想甚至向有關部門建議,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快樂。 二、 運用多媒體, 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可謂是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無所不有。 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 難以理解的。 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手段使教學內容不收時空限制, 形象地傳輸、 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 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 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憑借現代技術向學生提供了 動畫、 圖像、 解說、 文字、 音樂等多種信息, 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主動性, 能使他們更好更快吏准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 難點。 這就大大縮短了 教學進程, 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 以形象思維為主, 對詞句的理解有限,對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運用多媒體, 就能克服時空限制, 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 形象、 具體的視聽信息, 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 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句、 課文。 如在《小蝌蚪找媽媽》 的教學中, 學生對「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 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 看見青蛙游過去」 中的「迎上去、 追上去、 游過去」 這三個詞語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學生既不知詞語何意, 又不知為什麼要這樣用。 我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從資料中截取有關的三個片斷, 並設計製作成慢放過程的畫面, 讓學生觀察理解, 「迎上去」 就是面對面游過去; 「追上去」 就是從後面攆上去; 「游過去」 就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 免費論文參考網。 他們理解了 在這三個句子中為什麼要這樣運用, 從而在腦中留下了 深刻印象, 也為他們在以後的口語交際、 寫話中准確地用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圓明園的毀滅》 是四年級的講讀課文, 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可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築、 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 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 學生很難體會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龐大。 故此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 圓明園的圖片以及許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寶, 還讓學生觀看了 電影《火燒圓明園》 片段。 這樣學生在贊嘆圓明園美的同時, 既欽佩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才能, 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又體會到強盜們的貪婪、 瘋狂, 激發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憤怒之情, 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 突破了 時空, 化遠為近, 使學生情、 文本情、 作者情產生共鳴, 為學習課文作好了 情感鋪墊。 三、 運用多媒體加以引導, 突破重點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 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 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 學生通過觀察, 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 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 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畫面生動, 圖、 聲、 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 使 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稱象》 這篇課文時, 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貸象的辦法之間的聯系。 在教學時, 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設置還原了 曹沖稱象的動畫效果, 讓學生反復觀察。 由於觀察了 直觀、 動畫的圖片, 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 解決了 提不動的難題, 用石頭代替大象, 化整為零, 找到了 稱大象的巧辦法這一道理, 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 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巧妙利用網路, 培養學生能力 1、 查閱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我經常設計一些開放的, 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 收集、 整理、 獲取信息, 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 的課余作業。例如: 要學生製作手抄小報, 在出版的過程中, 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 排版、 打字等, 整個過程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 選擇信息、 審美、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2、 發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黃山奇石》 中, 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 解了 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 我們可以將黃山的視頻資料製作成課堂教學網頁。 課上,學生通過視頻看到了 黃山的怪石嶙峋、 危峰突兀, 形象地理解了 文中的抽象詞句。 3、 創新能力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 時, 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 幾個問題: 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影響有哪些? 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 顯 然, 這是知識與思維並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中下載查找到熟讀炙, 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 做一些修正或補充。 教師做出適時點撥、 評價, 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 由於多媒體的靈活多樣性, 用它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越性。 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 因此, 我們要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 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讓它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⑧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和標志,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注重素質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新課改時期,如何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用多媒體為語文學科搭建創新平台,是眾多教育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問題。作為21世紀的青年教師,我們不應該再拘泥於舊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積極投身於教改,自覺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不斷探索新的更合適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其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個極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更是明確規定: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引起許多爭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或是收獲與風險並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在這里,主要想結合自己多年來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切身體驗,談談在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時,如何揚長避短,充分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來為己所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不足之處,敬請指導。 一、正確認識首先,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一、多媒體教學的涵義。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1、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恰當的情景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上用多媒體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從視聽諸方面接受與課文相關的教學信息,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致,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了,因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是發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有了內在興趣,可以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用多媒體教學時,如果能設置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導入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2、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延伸教學空間 。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視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層面。在拓展教學空間的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問題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3、用多媒體教學能擴大課堂容量,加快課程進度,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預先設計好的課件,我們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而改變以往先板書、後空泛講解的低效程序。同時,在展示方式上一改過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圖文結合體,使同學們利用圖片展示的鮮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記憶板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形象,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教學素材范圍涉及面廣,除了學生常見的小說、詩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說明文、哲學論文等也有選載,而在學習一些內容相對來說較為陌生或比較抽象性的文章來說,要讓學生接受就不那麼容易了,而藉助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轉變這種狀況。
三、多媒體教學的劣勢。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於課堂教學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趕時髦,追求形式,濫用多媒體,顯然又使我們的多媒體語文教學走入一個誤區。
1、過分追求形式,內容華而不實。
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多地加入了音樂視頻及其它一些動畫。雖然課堂氣氛變得很活躍, 但課堂的重難點並不突出。整節課熱熱鬧鬧,學生上課看得眼花繚亂,下課變得暈頭轉向。最終造成本末倒置,使本應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多媒體變成了追求多種感官刺激的干擾源,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實地進行語文基礎教學,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2、用做課件代替備課,以多媒體演示代替上課,助長了教師及學生的惰性。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搜索資料、整合素材、設計並製作課件上。過分地強調課件的重要性,認為只有使用課件才能把課上好, 甚至認為板書都是多餘的, 教師們不再重視三筆字、朗誦等基本功訓練,因為不需要,也因為在信息化教學中,動動滑鼠就可以達到。 教師成了一個點擊滑鼠的工具, 電子板書占據了整堂課, 學生不再認真做筆記, 而更依賴於拷貝教師的教案。 聽覺和視覺成了一節課最重要的環節。 孰不知親手演練才是學生學習及鞏固知識最重要的環節。
3、看似精彩的設計,單一固定,扼殺學生的想像思維力。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欣賞和再創造,在與作者的「共鳴」中,激起自身的情感體驗。而每個學生因生活環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同,會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過多使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總被限定在教師設計的課件中,把生動的藝術形象地固化在簡單羅列的圖片、動畫和教師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讀上。另外,教師圍繞課堂教學設置問題在學生思考或探究後答案會在屏幕上顯示,所以有時學生因怕回答錯了或因知道屏幕上最終會顯示參考答案而不願主動思考問題,等著接受屏幕上所傳達的信息,其結果把本應是內容活潑豐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變成「唯老師理解獨尊」的一言堂,使課堂教學模式成為這種藉助於高科技的「滿堂灌」。
毫無疑問,多媒體,這個視聽時代的產物,有時是無法代替我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學生思考的惰性,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4、缺乏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多媒體課上,教師埋頭於操作電腦,按設計好的程序進行操作解說,卻嚴重地忽視了與學生的溝通。為了操作課件,教師只能拘於三尺講台,而不能走到學生之中,減少了親和力,無形中疏遠了與學生的關系,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而學生只顧盯著多媒體畫面,按一定步驟進行思考學習。這種濫用多媒體的現象,使學生對老師缺少了解,缺少感動的回應,也使本應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變成了人與機器設備間冷冰冰的對話。 二、合理使用為了能夠盡量揚長避短,適得其所的在教學中合理恰當的使用多媒體,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是這么做的:(一)先認真備好課。在備課時,我先認真鑽研教材,寫好詳細的教學設計,然後才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的需要來製作多媒體課件。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看都沒有看過教材,就直接從網上下載現成的課件,然後就將課件直接照搬到課堂上,課件放完了,課也就上完了。這種用課件代替備課的做法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是偷懶的行為,既助長了自己的惰性,也耽誤了學生。一定要先吃透教材,寫好教學設計,然後根據需要製作課件,不能盲目使用課件,這樣才可以真正駕馭課件,使課件真正為輔助課堂教學而服務。當然這樣做會使自己的備課時間多花上幾倍,但是只要能使課堂教學有效的展開,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辛苦也是值得的。(二)自己動手,認真製作課件。1、我堅持不照搬照抄網上現成的課件。因為第一,只有自己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製作的課件,才是真正為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服務的,才能為自己所用,而不會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通過親手製作課件的過程,也能更進一步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第二,網上的很多課件製作粗糙,畫面難看而且知識漏洞多多,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2、在製作課件時,我堅持課件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原則,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杜絕花里花俏,避免喧賓奪主。語文是一門具有濃郁的美育特色的學科,語文課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飛揚著靈性的小說、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詩歌既有知識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藝術之美。它無不熏陶著學生的情操、發展著學生的個性、培養著學生的人格素質,使學生得到由內而外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審美感知中獲得這種美,在美的熏陶中發展語文能力。我個人認為,在語文課堂上使用的多媒體課件不能像我所見到的一些數理化的課件那樣,沒有任何修飾的白色背景畫面上,不是數字就是生硬的線條或圖形,整個畫面單調、枯燥,沒有任何美感可言。數理化講究實用性,但語文學科同時還承擔著美的教育,語文課堂上使用得課件決不能只是單調無色。但是也決不能喧賓奪主。我看到許多語文課件畫面絢麗多姿、五彩斑斕,有圖片,有填充色,有不同顏色的字體,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頭暈目眩,根本找不到教師想表達的文字內容。還有的是點一次滑鼠出一行字,點一次滑鼠出一行字,一個畫面要點十多二十次滑鼠才表達完整個畫面的內容。上課的教師純粹變成了一個全職滑鼠操作手;更可怕的是每點一次滑鼠就伴有一種聲音效果的,風鈴聲、打字機聲、鼓掌聲、鑼鼓聲……整堂課各種聲音不絕於耳,讓人要瘋掉!這些都是教師課件製作走入誤區的例子。語文課件既要有美的視覺效果,又不能美得形式大於內容。畢竟,課件這個形式是為教學這個內容服務的。我堅持語文課件典雅、素潔、平靜、有內涵的美。我會根據教材的內容給課件定一個風格,然後根據這個風格來選擇設計模板,比如我在製作《我驕傲,我是一顆樹》的教學課件時,根據我的課件風格選取了capsules這個設計模板,簡潔而不單調,那一抹淡綠色切合我的課件風格,與我的教學內容相宜得章。(三)根據教學的需要而使用課件,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現在人們對於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大多進入了一個誤區:一個教師講課如何?首先,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其次,課件製作是否精美?然後,才是教師的態度、語言、板書等。這就導致現在出現一種趨勢:上課的教師不管三七二十一每課必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尤其是公開課、選拔課、評優課必用多媒體技術,否則就遜人一籌,輸在了起跑線上;評課的教師也以是否使用多媒體作為主要評價內容。顯然,這有失偏頗。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傳統媒體,這樣取長補短,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我的實踐下面我想談談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的一些愉快的體驗,供大家參考。(一)我尤其喜歡充分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創設與教學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導入環節,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設往往取決於一堂課的起始和導入環節。我常常會精心設計一段導入,猶如磁石吸鐵一般,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入思維的知識之門,為新課內容的順利教學作好鋪墊如我在教學《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這篇課文時,我在導入環節,精心搜集了一些優美的樹的美麗圖片展示給學生看,美麗的圖片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快進入到教學的情境中來。再配以我的導入語,「樹除了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這些姿態各異的樹木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在大自然之中樹木作為人類的朋友,他給與我們的很多很多,而他所需的卻僅僅是尺寸之地。假如你是圖片上的一棵樹,你會向人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詩人李瑛的這首抒情詩《我驕傲,我是一棵樹》共同傾聽一棵樹的故事。」讓學生在感受樹的魅力的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完美的達成了我的目標。又如《阿里山紀行》一課,主要描述了台灣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的美麗景色。但是,課文中所提及的我國的台灣省、阿里山是學生未曾到過的,那秀麗的風光、童話般的仙境更是許多學生難以想像的,在教學中如果只憑教師的描述和講解,就很難喚起學生的感覺美,更難以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會十分有限。於是,我上網收集與課文相關的阿里山的圖片資料,在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利用多媒體能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進行綜合處理和強大互動式的特點,向學生展示阿里山的美景,那清澈的深山水潭,那寧靜的原始林區,那厚密的曲徑青苔,那神奇的木檜林海,還有小火車站那不同尋常的古典文化氛圍——立刻就把學生帶到了令人嚮往的台灣寶島,領略著風光無限的阿里山,刺激著他們的視、聽覺神經,令他們目不暇接,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要了解課文、學習課文、探究課文的慾望。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語文教學進入一種美的意境。從內容上說,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富有理性意義的內容,無疑可以給聽者帶來美的享受;從形式上說,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教與學連成一個整體,使課堂生動活波,教學藝術化、多樣化,這也是一種美的形式。它不僅可以使語文課充滿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比如我在教學《沁園春·雪》這一課時,一方面,生活在南方的我們對雪沒有什麼直觀、生動的印象,另一方面,那個無產階級革命英雄豪情壯志、浴血奮戰的年代離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遠,缺少生活體驗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很難體會毛主席這首詞的情感和理解這首詞的內涵。於是,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一方面直觀、形象的展示了壯麗的北國雪景,引導享受入情入境,另一方面展示這首詞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詞寫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既為課堂教學創設了一個美的意境,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閱讀文本、學習文本、探究文本的興趣,同時還為他們的進一步的閱讀和理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多媒體在這里的使用不僅使語文課充滿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多媒體在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師不可迴避的內容,尤其是在詩詞教學中。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朗誦。既要讀得准確、流利,更要讀准節奏、讀出感情。在這里,語文教師不僅要充當「師」的角色,同時又要是「朗讀家」和「表演家」。但是,不是所有老師都完美的能勝任這樣的一個角色。在這里,多媒體的重要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作為示範。 朗讀錄音是朗讀大師們給予我們的優秀作品,一方面,它用響亮、清晰的語言轉換了書面文字語言,恰到好處地再現了語言、節奏、格調乃至蘊含的情趣、意味,能給學生提供語言、節奏、語氣和語調等方面的示範;同時,錄音教材,還具有可重復的特點,因而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朗讀訓練,效果頗佳。另一方面,配樂朗讀,可創設意境,調動情緒,對學生領悟作品內容、把握作品主題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不僅使用了錄音朗讀作為范讀來指導學生朗讀和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在完成教學後還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根據這首詞編曲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王菲那空靈的聲音和完美的演繹不僅使人陶醉,更重要是使學生愛上了這首歌,由愛聽愛唱這首歌進而輕而易舉地完成了這首詞的背誦任務。(三)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突破重難點。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藉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如教《核舟記》一課,課文的重點是要使學生了解核舟的特點及民間藝術家的高超技術。文章對核舟的各個部位進行了詳細而又生動的介紹,一再體現核舟的小和所刻內容之多。但是,核舟到底有多小?雕刻者刻得有多生動?一味的從課文的文字去想像、揣摩,學生會覺得枯燥並失去興趣。這個時候,運用錄像這一電教媒體,讓學生觀察各種微雕藝術品和核舟的錄像,給學生一個直觀的畫面,就能有效地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四)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課堂實踐所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幾千年發展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實用性。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傳統媒體,這樣取長補短,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我們在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客觀地考慮傳統方面的因素,如傳統的教師的板書、演示、講解、指導、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消化的過程和環節等,合理運用教學手段,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比如我在教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一課時,課後的習題探究里有要求學生學習嘗試畫出課文結構圖。在這里我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因素相結合,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課文,合作探究,畫出課文結構圖,然後我請一些學生代表上黑板演示自己的結構圖,大家對比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根據課文內容畫出課文結構圖。最後我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我畫的結構圖進一步與學生所畫的做對比。在這里,多媒體的使用大大節省了我現場畫結構圖的時間,又能直觀、形象的展示,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五)在寫作課上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提高指導寫作的效果。其實寫作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不斷嘗試和修改,而在傳統的作文輔導課上,教師往往只能讀一讀優秀的或是差的文章,然後讓學生來品評,但是後面的讀完了前面的學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有一個模糊的印象,評論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課下來,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採用多媒體後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的作文教學方式。有了多媒體,我就可以在寫作之前,向學生展示一些範文佳作,既達到了指導的效果,又免去了復印每人一份的紙張和能源的浪費。學生寫作結束後,我又可以當堂選出優中差幾篇習作,藉助投影儀的投影,及時修改反饋,引導學生發現「例文」中的問題,各抒己見,師生一塊討論,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漸體會要領,把改後作文與原文對照顯示,學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來我也能寫好」的成功體驗油然而生,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我們可以知道佳作是如何選材立意、謀篇構思、遣詞用句的,也知道了拙作的不足在哪以及怎麼去修改。既欣賞了佳作,又學習了修改作文的技巧,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有了進步,就有了興趣,嘗到了甜頭,學生就願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滿意為止。在追求最佳結果的意念的支配下,學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長期這樣堅持下去,作文水平肯定會步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我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的需要,自己動手製作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使用。在語文教學中使用的課件,要能為課堂教學營造出特定的氛圍,要能帶給人愉悅的美的享受,但又不會使人沉迷於感官的享受而忽視了文本的學習。總之,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應該恰當地合理的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使教學如虎添翼,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巴爾扎克所說的那樣:「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新生物,其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其進步性與優越性無可置疑,同時它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揚長避短,一方面要利用多媒體的優點為語文教學服務,另一方面也要盡量避免它的缺點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不良的後果,我們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能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輔助手段,它不應該也不可能代替教師進行全程教學。我們應該從自我的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利用其優點,消除或避免其缺點。
⑨ 談如何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本專書的傳統教學模屬式,本文作者從多媒體能夠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巧妙解讀課文中的重點及難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拓展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語文教學環境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優化等方面闡述了多媒體的作用。同時強調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