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比如說在教學第一單元「我愛閱讀」的主題時,課後我安排了一個關於讀書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了解圖書的種類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讀書匯報。給了他們展示的平台,結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詩歌朗誦的、有談讀書感受、讀後感的、有表演課本劇的也有講名人讀書故事的。形式多樣,出乎我的意料。
當我們遇到了應用文,說明文時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課後的拓展延伸也要穩步進行嗎?
五年級上冊第三組《鯨》《松鼠》等這類的說明性文章,在課堂上的學習多少有些不夠盡興,所以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路途繼續下去,去尋找科學的路徑。適時推介課外讀物法布爾的《昆蟲記》布封的《自然史》。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定製HR最喜歡的簡歷我要定製簡歷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從文本空白、懸念處拓展延伸
些文章結尾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給了學生極大的想像空間,這給學生順著課文思索帶來了機會,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展,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後,要求學生根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充分發揮想像,續寫一個片段:小木偶在賦予了人世間所有的表情後又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
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和《最後一分鍾》時我組織學生觀看了1949年的閱兵儀式及1997年的香港回歸時的交接儀式。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同時,拓展閱讀一定要注意要適度,要適合文本,適合學生,適合的時機,適當的數量,合適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紛繁復雜的語文的學科資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料給學生。
Ⅱ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
一、拓展閱讀教學的興趣點。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說過,興趣是學生成長中才能的信號與象徵,顯示
著最初的能力。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
有效策略。因此長期以來,小學的各科教學無不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
興趣列為首要任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不過教師雖有這種意識,
但在課堂上一直以來只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
流於形式,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一
種學習的內驅力,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發展規律,讓現
代的教學多媒體走進學生的課堂,拓展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使各種學習興
趣真正成為學生本身的一種自我學習的需要,在情感上表現出高漲的求知
慾望和愉悅的成功體驗,將客體的教育學目標「內化」為自身素質,並不
斷引導學生向高智商、高情商的方向發展。
二、拓展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
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其獨特的性質,既有鮮明的獨立性,
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作為學生既要掌握語言文字,又要涉及歷史、哲學、
科學、藝術、體育等學科知識,同時也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而語
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應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
有的。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
「因文制宜」
,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
展知識容量,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
、讀紙本書(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報刊、雜志等)
。使學生在立足課
堂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作一些有效的探索和更有深度的拓展,促成
了教材內容向課外知識的延伸,學生將在一次次的求知探索中,從課內走
向課外,充分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並使學生在情感和
經歷上得到愉悅的成功經驗。
2
、讀電子書(電腦、網路、影視、音像等)
,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
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現行收錄的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本內容節選自
古典名著,如《草船借箭》
、
《景陽岡》等,這些都曾在電影、電視中播放
過。裡面有聲有色的故事情節和影視獨具的人物刻畫手段,不僅能使學生
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分析人物的特點,受到強烈
的藝術感染。如果能在課堂上恰到好處剪輯播放,決不是老師的一張嘴,
一支粉筆所能表述的。
3
、
讀無字書
(自然萬物和社會人情道理)
。
葉聖陶詩雲:
「天地閱覽室,
萬物皆書卷。
」
積極利用閱讀活動課,
帶領學生去領略自然風光、
文物古跡、
風俗民情,了解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讓學生到
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Ⅲ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課例
教學《白楊》一課,朗讀指導該如何進行呢?初步想法是:所設計的每一次朗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進入課文意境,與作者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具體做法是:
1、指名讀題:說說你眼中白楊的樣子。
2、默讀課文,根據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填空。
在去( )的火車上,我們看到了( )。
3、看文中的插圖:學生默看一分鍾,讓生長在茫茫大戈壁的白楊清晰地呈現在學生腦海中。然後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我開始范讀課文,將學生帶到遙遠的邊疆,讓學生看到某一節車廂里有這么一位凝神望著窗外的白楊而出神的父親,聽到他的兩個孩子為窗外的白楊爭論的話。
4、小結:多麼高大挺拔的樹!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唯有一排排白楊從眼前閃過,這給旅客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難怪兄妹倆會展開爭辯。
5、男、女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的對話。
6、是啊,這到底是怎樣一種神奇的樹?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第12自然段,想想:多麼( )的白楊!
(1)指導朗讀體會:讀這句話的時候,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地方?能換上它讀讀嗎?(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讀時的語氣、語調也就不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填上去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個別讀→評讀→品讀→齊讀)
這樣換地點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對白楊品格逐步有個認識。
7、朗讀指導
(1)用作者之心感受作品,理解文章內含的思想和感情。
(2)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轉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
(3)讀出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對某些特殊句式,如文中的反問句、排比句、設問句、比喻句,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8、以小組的形式展示朗讀。
第一組展示:讀1至3自然段,讀出白楊的生長環境。
第二組展示:讀4至9自然段,讀出兄妹爭論的語句。
第三組展示:讀12自然段,讀出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句子。
第四組展示:讀13至15自然段,讀出爸爸所要表達的心。
第五組展示:讀16自然段,讀出爸爸所看到的幾棵正在成長的小白楊。
第六組展示:讀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設問和反問句。
案例分析:
1、思想重視。在構造高效課堂的教學中,由於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預習、展示、達標,而把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擠掉了,結果造成學生朗讀能力低的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堅持把「朗讀」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並加強朗讀訓練,因為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金鑰匙。
2、制定計劃。在制定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時,要輔之朗讀計劃。全書中哪些是重點指導朗讀訓練的文章?哪些是全文指導?哪些是片段指導?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方面,本期要達到什麼要求等,都要明確提出來。只有朗讀計劃周密,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3、重視指導。教師可以從吐字發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朗讀時吐字發音要盡量做到正確、清楚、規范。理解內容的指導,教師首先要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意圖、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很重要,主要是對聲音、停頓、快慢、語氣、語調等的指導。
4、認真聽讀。組織學生認真聽讀,每次聽讀都要有明確的要求。教師要告訴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讀的效率。
5、學生點評:在朗讀中,重視學生點評,其實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當然在這之前要教會學生方法,當學生學會了朗讀點評的方法,老師就少了瑣碎的分析,課堂學生的聲音多了,氣氛活躍了,不僅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學生的說話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都會得以同步提高。
總之,在構造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中,依然要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長此下去,學生的讀書能力以至說話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
Ⅳ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
Ⅳ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Ⅵ 小學語文可以開展哪些拓展性課程
一、課程分段開展拓展性閱讀
由於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性閱讀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時間來進行分類,課前的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以被有效激發。比如課堂內容是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就可以在上一堂課的結束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回憶自己和媽媽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希望學生在下一堂課之前准備好一個跟找媽媽有關的小故事,並且參照課本進行預習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和家長溝通,讓媽媽來給學生講述課本的內容,幫助小學生預習和進行閱讀理解。
課堂前的拓展閱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正式的課堂學習埋下有效的伏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課堂中的拓展性閱讀往往會面臨到學生們的疑難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應當將小學生作為學習和教育的主體,教師的身份轉化為有效的引導者,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到社會生活中進行應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離不開對於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有效利用課內外的各種資源的積極性,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堂外的方方面面。
二、拓展閱讀要遵循適度、適時的原則
拓展閱讀和語文的課堂內教學是互相補充、互為相長的關系,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必須要本著適量和適度的原則進行拓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當與課堂內的教學內容有互相助長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內外的拓展過程中,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應用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突破課本原有的局限性,盡可能在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有效超越上進行不斷的創新。
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課堂內外的繪本和閱讀材料非常豐富,因此在對於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利用過程中,應當巧妙地利用拓展的資源來進行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加形象生動的浩瀚文明,讓祖國的燦爛文化,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碰撞深深的印入到小學生的心中。
三、多種形式的課外延伸活動
新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指出,喜歡閱讀和感受閱讀的樂趣是人的基本素質,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完成對於語文課的學習和對閱讀美感的體驗僅僅依靠課堂內的有限閱讀和課堂內容是不夠的,而是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開放式的課外拓展閱讀,以導讀和開放自由度相結合的形式更好地開展語文教育。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讀書匯報,介紹好書,交流心得,故事會,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形式,不斷的開發小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綜合性興趣,發展小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小組之間的閱讀評比,讓小學生自己來選擇具體的閱讀材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籍范圍,然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後進行講故事比賽和心得交流,並且通過競賽的形式來評出最佳閱讀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
在對於課外拓展閱讀的進行過程中,應當注意閱讀內容的層次性。由於小學生在智力發育水平、家庭狀況、閱讀基礎等方面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指導閱讀過程中既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又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去學習,每個小學生閱讀的側重點和興趣是不同的,教師應當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小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實際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一些名言警句、好句佳句的教授和積累,應該提倡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後對閱讀的情感進行總結,可以通過寫日記、編童話故事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這種對於分層教育的活學活用是符合新教學大綱要求的。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結合分層教育的先進教學理念來進行教育行為,通過對於不同內容作業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於個性化差異明顯的學生課外區別輔導,同時要注重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