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九下語文人教版文學常識

九下語文人教版文學常識

發布時間:2021-02-08 17:01:58

A. 九年級語文下冊中考知識點(人教版)

九年級下冊古文知識歸納
1.《公輸》
選自《墨子·公輸》,作者是春秋末戰國初思想家、學者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著有《墨子》一書,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製作,曾製成「木鳶」,三日三夜飛翔不下。還長於守城技術,其後學總結其經驗為《城守》二十一篇。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國名辯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這場斗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於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准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A 字音:郢[ying] 犀兕[xi si] 黿鼉[yuan tuo] 鮒[fu]魚 文梓[zi]
楩[pian]楠 長[zhang]木
B 詞語:「說」通「悅」:高興。例句:公輸盤不悅 「圉」通「御」:抵禦。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詘」通「屈」:理屈。例句:公輸盤詘
「舍」通「舍」:放棄。例句:舍其文軒 「爭」通「掙」[zheng]:直言勸告
古今異義:
①文; 刺花紋,彩飾,文軒;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圓,方圓千里;今為一種平面幾何圖形。
一詞多義:
①為:替。例句: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與「焉」合用,表示疑問語氣。例句:夫子何命焉為?
是。例句:必為有竊疾矣。
製造。例句: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當作。例句:以牒為械
②見:動詞,會見。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動詞,引見。例句:胡不見我於王
動詞,入見。例句:於是見公輸盤
③類:動詞,類推,例:不知可謂知類;名詞,種類,為與此同類。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何罪之有?(賓語前置,「之」為結構助詞,應為「有何罪」譯文:有什麼罪呢?)
翻譯:
①夫子何命焉為?譯:先生有什麼請教呢?
②胡不已乎?譯:為什麼不停止呢?
③胡不見我於王?譯:為什麼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④此為何若人?譯: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2.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作者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亞聖」。其代表作《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後世散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對這一章的注釋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釋是:「民和為貴,貴於天地,故曰得乎丘民為天子也。」可見這一章不是論戰爭,而是講民心向背的,是借戰爭論述實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層推進,短文先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做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後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完成本文的論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短文再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論斷。這是針對國君說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由此自然導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A 字音:畎[quan] 鬲[ge] 敖[ao] 傅說[yue]
B 詞語:畔:通」叛」:背叛。例句:親戚畔之 「曾」通「增」。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拂」通「弼」,輔弼。例句:法家拂士 「衡」通「橫」:梗塞,指不順。例句:衡於慮
一詞多義:
①之:的 。例句:三里之成,七里之郭
指城郭。例句:環而攻之
②而: 表承接。例句;環而攻之而不勝
表轉接. 例句;環而攻之而不勝
③拂:違背。例句:行拂亂其所為
通「弼」,輔弼。例句:法家拂士
④於:介詞,在。例句: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介詞,從。例句:舜發於畎畝之中
介詞,給。例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今異義:
親戚:古義:內外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或他的成員。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境,有利的地理環境比不上人心齊。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③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譯: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幹。
⑤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3、《魚我所欲也》
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詳見上一課)
《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A 字音:蹴[cu]
B 詞語:「得」,通「德」,動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
「鄉」同「向」,原先,從前。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
古今異義:
豆: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例:一豆羹;今義:常為豆子的種類。
一詞多義:
①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給。例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例句: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③於:介詞,表示比較。例句:所欲有甚於生者
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例句:萬鍾於我何加焉
④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樣看來,由此看來。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判斷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也表示判斷,
譯: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倒裝句:萬鍾於我何加焉!(疑問代詞「何」做動詞「加」的賓語,前置,意思是「什麼」。譯: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翻譯: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4、《莊子》故事兩則——《惠子項梁》《莊子於惠子游於濠梁》
選自《莊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大師莊子,世與老子並稱,代表作《莊子》,又稱《華南經》;莊子的思想淵源於老子,司馬遷曾指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但是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老子「天道無為而自然」的思想,無論就理論的豐盈以及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來說,莊子都比老子高明。而且,莊子的學識也極淵博,「於學無所不」,因此,《老子》只類似一首長篇哲理詩,而莊子的文章則是洋洋灑灑的哲學長篇,已然形成專題論文的風格了。
《惠子相梁》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 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並為之深受感染。
A 詞語:止:棲息。於是:在這時。全:完全,確實是。
一詞多義: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例句: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
動詞,威嚇,恐嚇。例句: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
B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例句:夫遠出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譯文: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譯文: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原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譯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5、《曹劌論戰》
選自《左傳·庄公十年》,舊傳為春秋時期魯國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為編年體史書,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左傳》全稱是《春秋左氏傳》,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並稱「春秋三傳」。
本文通過記敘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說明要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遠見。
A 詞語: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古今異義:
①犧牲:古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犧牲玉帛,弗敢加也。)今為正義而舍棄生命。
②鄙:鄙陋。(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今指行為不正直。
③忠:盡力做本職。(忠之屬也。)今:忠誠,忠實。
④獄:案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今指監獄。
⑤情:以實情判斷。(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今:感情。
⑥雖:即使。(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今: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應,表示承認甲事為事實,但乙事並不因為甲事而不成立。
⑦再:第二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今:又。
一詞多義:
①故:所以,故逐之;原因,公問其故。
②以:憑,靠,何以戰;把,必以分人。
③焉:語氣助詞,相當於「呢」,又何間焉;作兼詞,於此,在此,懼有伏焉。
④其:作代詞,指齊軍的,下視其轍;作代詞,指戰勝的,公問其故。
⑤之:結構助詞,的,忠之屬也;作代詞,指曹劌,公與之乘;
語氣助詞,無意義,公將鼓之;作代詞,指齊軍,登軾而望之。
詞語活用:
①神弗福也:「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②必以情:「情」名詞作動詞。(以)實情判斷。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省略句:
①原文:乃入見,問:「何以戰?」
譯文:(曹劌)於是進見(魯庄公),(曹劌)問:「憑什麼作戰?」
②原文:必以分人。應為:「必以分之人」
譯文: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③原文:忠之屬也。
譯文:(這是)盡了本職一類(事情)。
④原文: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譯文:可以憑借這一點來打戰,(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⑤原文:公將馳之。
譯文:魯庄公正要驅車(追趕)。
倒裝句:
原文:何以戰? (應為:「以何戰」)
譯文:憑借什麼作戰?
6、《鄒忌諷齊王納諫》
選自《戰國策·齊策一》,《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大概是戰國末年秦漢間人將各國史料收集起來編纂而成的。這部史書後經漢代的劉向重新編校,得33篇,定名為《戰國策》。書中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們的言論活動,以及他們進行政治外交是的奇計、良策、佳言、善行,生動地反映了戰國時代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和各類人物的精神面貌。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戰國初期齊威王接受其相鄒忌的勸諫而採納群言,終於使齊國大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A 詞語:
一詞多義:
①孰:誰,我孰與徐公美;仔細,孰視之。
②美:以…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麗,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朝:早晨,朝服衣冠,窺鏡;朝見,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古今異義:
①諷:古: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用含蓄的話對人或物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諷刺)
②修:古:長。(鄒忌修八尺有餘)
今:(學問、品行方面的)學習和鍛煉。(進修)
③服:古:穿戴。(朝服衣冠)
今:衣服,衣裳。(運動服)
④地方:古:土地方圓。(今齊地方千里)
今:某一區域,空間的某一部位;部分。
⑤聞:古:使……聽到。(聞寡人之耳者)
今:用鼻子嗅。
詞語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詞做動詞,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作動詞,以…為美。
B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省略句:
①原文:皆以美於徐公。(「以」後邊省去了「我」)
譯文: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②原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譯文: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一個人)對皇上沒請求的。
③原文: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譯文:能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受下等賞。
7、《愚公移山》
選自《列子·湯問》。後漢班固《漢書·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有關古代資料編寫而成,裡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本文通過寫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A 字音:仞[ren] 垣[yuan]曲 箕畚[ben] 始齔[chen] 窮匱[kui]
B 詞語: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④亡以應:「亡」通「無」。
⑤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⑥隴斷:「隴」通「壟」,高地。
一詞多義:
①方:指面積,方七百里;剛剛,方其遠出海門。
②且:將近,年且九十;況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堅決,吾義固不殺人。
⑤亡: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⑥焉:疑問代詞,放在哪裡,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古今異義:
①懲:古:戒。(懲山北之塞)←┈這里是「苦於」的意思;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今:處罰。
②陽: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陽。
③陰:古:山之北,水之南。(達於漢陰)
今:陰天。
④諸:古:之於。(投諸渤海之尾)
今:各個、許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今:毛發。
⑥已:古:止,停止。(懼其不已也)
今:已經。
詞語活用: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作動詞,用盡。
聚室而謀:聚,動詞使動用法,使…聚。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省略句:荷擔者三夫。(譯:三個(能)挑擔的人。)
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應為:汝之不惠甚矣!先說「甚矣」有強調意味。)
譯:你太不聰明了。
7、《詩經》兩首
《關雎》選自《詩經·周南》。《蒹葭》選自《詩經·秦風》。《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A字音:雎鳩[jū jiū] 窈窕[yáo tiáo] 好[hǎo]逑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左右芼[mào]之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 huí] 白露未晞[xī] 湄[méi] 躋[jī] 坻[chí]涘[sì] 沚[zhǐ]

B.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文學常識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選自《中外母語教材選粹》,作者羅迦•費•因格,議論文。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選自《散文選刊》,作者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議論文。
15.《談讀書》選自《世界散文隨筆精品文庫•英國卷》,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議論文。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集》,作者魯迅,議論文。
17.《智取生辰綱》選字《水滸》。《水滸》又名《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
18.《楊修之死》節選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
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
19.《范進中舉》節選自《儒林外傳》。《儒林外傳》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
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吏的活動和精神面貌。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
20.《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家。
21.《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
22.《唐睢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
23.《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陳壽,晉朝史學家。《三國志》 記載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共六十五卷。
24.諸葛亮,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25.《望江南》選自《全唐五代詞》。溫庭筠,晚唐詩人,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6.《漁家傲 秋思》選自《唐宋名家詞選》,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27.《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東坡樂府箋》,作者蘇軾,北宋。
28.《武陵春》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宋代。
29.《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辛棄疾,南宋著名抗金愛國主義詩人。
希望能幫到你。

C.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下冊課內的文學常識整理!(20分)

對不起..我們只學了九上的課文..沒法整九下的..這個是老師讓我們整過的..我找出來給你用..我打了3個小時的..呵呵..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九年級上:
文學常識整理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雪》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沁園春,詞牌名,毛澤東:字潤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2.《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選自《鄭愁予詩的自選Ⅰ》鄭愁予:台灣詩人,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生於山東濟南。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綉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他的成名作是《錯誤》

3.《星星變奏曲》選自《上海文學》。江河:原名於友澤,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學》發表處女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里開始》《太陽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4.《外國詩兩首》①《蟈蟈與蛐蛐》選自《世界流派詩選》。濟慈:全名約翰·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的第一首詩《仿斯賓塞》,代表作《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和《致秋天》,他的詩被認為完美的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
②《夜》選自《外國名詩三百首》。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代表作《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被譽為「天才的鄉村歌手」,蘇維埃詩歌奠基人之一。

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

5.《敬業與樂業》選自《飲冰室合集》第十四冊。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選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雨果: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7.《傅雷家書兩則》選自《傅雷家書》。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市南匯縣(現南匯區)人。譯作《高老頭》《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8.《致女兒的信》選自《愛的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代表作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綜合性學習:《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寫好演講稿:首先要選好話題;其次,演講稿應該做到觀點明確,不能模稜兩可;第三,要注意運用表達技巧。

第三單元:

9.《故鄉》選自《吶喊》。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而已集》。

10.《孤獨之旅》選自《草房子》。曹文軒: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等。

11.《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羊脂球》。莫泊桑: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項鏈》。

12.《心聲》選自《兒童時代》。黃蓓佳:江蘇如皋人。著有小說集《小船,小船》,長篇小說《夜夜狂歡》等。

第四單元: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選自《中外母語教材選粹》。羅迦·費·因格:代表作:《當頭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腳》。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選自《散文選刊》。丁肇中:實驗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5.《短文兩篇》①《談讀書》選自《世界散文隨筆精品文庫·英國卷》。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
②《不求甚解》選自《燕山夜話》。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福建閩侯人,當代作家。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而已集》。

第五單元:

17.《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施耐庵: 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漢族。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18.《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羅貫中: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現在浙江杭州)或廬陵(現在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19.《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清代小說家,安徽全椒人。

20.《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陳涉、吳廣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澤鄉(想在安徽宿州西南)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現在陝西韓城南)人,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後人把這部書稱為《史記》。世家,《史記》傳記中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

22.《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冊四》。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23.《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陳壽:字承祚,晉朝安漢(現在四川南充)人,史學家,所著《三國志》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24.《出師表》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諸葛丞相集》。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戰略家、外交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25.《詞五首》①《望江南》選自《全唐五代詞》。溫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又名溫八叉。他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②《漁家傲·秋思》選自《唐宋名家詞選》。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政治家,文學家,謚文正。代表作有《範文正公文集》。
③《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東坡樂府箋》。蘇軾: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追謚號「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與其父蘇洵,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豪放派詞人。
④《武陵春》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漢族。 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陳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現在浙江金華)人,同辛棄疾是好朋友。

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課外古詩詞背誦

《觀刈麥》選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唐代詩人、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

《月夜》選自《全唐詩》。劉方平:河南洛陽人,唐天寶年間詩人。

《商山早行》選自《溫飛卿詩集箋注》。溫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又名溫八叉。他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卜運算元·詠梅》選自《劍南詩稿》。陸游: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破陣子》選自《珠玉詞》。晏殊: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

《浣溪沙》選自《東坡樂府箋》。蘇軾: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追謚號「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與其父蘇洵,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豪放派詞人。

《醉花陰》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漢族。 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山坡羊·;驪山懷古》選自《全元散曲》。張養浩:漢族,字希孟,山東濟南人。號雲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封濱國公,謚文忠。

《朝天子·詠喇叭》選自《王西樓樂府》。王磐:明代散曲家。字鴻漸。高郵(今屬江蘇)人。

名著導讀

《水滸》 反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生動的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水滸》的結構很有特點,作者採取了先分後合的鏈式結構,第四十回合以前先講述單個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後百川匯海,逐步發展到水泊梁山大聚義。第七十回合以後,寫他們歸順朝廷,走向失敗。這使小說環環相扣,頭緒眾多而線索分明。在語言上,《水滸》用的是古白話,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繪聲繪色,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
施耐庵: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漢族。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
傅雷先生是我國著名翻譯家的同時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心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徳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市南匯縣(現南匯區)人。譯作《高老頭》《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培根隨筆》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
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出生與莎士比亞同時代。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學領域內的建樹。他在一系列著述中批判樂歐洲中古經院哲學和無心主義,認為經院哲學與生活實踐隔絕,被教條和權威束縛。他還倡導通過實驗揭示自然的奧秘並身體力行從事科學實驗。他心目中的理想讀者是世家貴族子弟,文章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比較集中地表達樂作者的「人生哲學」。這些散文關注現實,其中議論官場生涯的篇章和探討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於他深入的觀察和親身的體驗。他力圖以不帶先入之見的「客觀」態度來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很少從傳統的宗教道德觀念出發簡單化地批判是非。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D. 九年級人教版語文字詞。文學常識

初三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刻骨銘míng心: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日以繼夜:日夜不停。
第八課《致女兒的信》
忐忑tǎn tâ :心神不定的,七上八下的。 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 一抔póu黃土:一捧黃土。抔:量詞。 化為烏有:指希望、願望落空。 無與倫比: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怒不可遏â :憤怒得抑制不住。形容非常憤怒。 勃bó然大怒:因極度生氣而變了臉色。 驚慌不已:不停地害怕慌張。
第九課《故鄉》
蕭索xiāo suǒ:荒涼、冷落。 家景:家境。 如許:這么些。 鄙夷bǐyí:看不起。
恣睢zì suī:放縱,放任。 陰晦huì:陰沉昏暗。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易主:改換主人。 謀食:謀生。
無端:無緣無故。 潮汛xùn:定期上漲的潮水。 愕è然:吃驚的樣子。 嗤chī笑:譏笑。
瑟索:即瑟縮,身體因寒冷而蜷縮或兼發抖。 打拱:作揖。
惘wǎnɡ然:心裡好像失去什麼的樣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第十課《孤獨之旅》 厚實:豐富,富裕。 嬉xī鬧:嬉戲打鬧。 驅除:趕走;除掉。
歇斯底里xiē sī dǐ lǐ: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撩liáo逗:挑逗;招惹。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稠chóu密:親切,密切。 戳chuō破:刺破。

第十一課《我的叔叔於勒》

拮據jié jū: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zhàn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煞shà白: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
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狼狽不堪láng bâi bù kān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襤lán褸lǚ:指衣服破爛,不堪入目。
第十二課《心聲》
沙啞:(嗓子)發音困難,聲音低沉而不圓潤。 發窘jiǒnɡ:感到為難,表現出窘態。 抽噎yē:抽搭。
出風頭:願意表現自己。
從容不迫:非常鎮靜,不慌不忙的樣子。 窸窸窣窣xī sū:擬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
斬釘截鐵zhǎn dīnɡ jiã tiě :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妒忌dù jì:因別人比自己強而怨恨。 抽泣chōu qì:小聲地哭泣。
第十三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孜孜zī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鍥qiè而不舍: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雕刻。 汲jí取:吸取。
第十四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誠意:真心實意。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治理好家政。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獲得知識。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過問其事。
不知所措cuò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第十五課《短文兩篇》
文采藻zǎo飾:修飾文詞,使之富有文采。 狡黠xiá:狡猾。
詰jié難:詰問,為難。
倫理: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道德准則。 滯zhì礙:不通暢。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蠟jiáo là :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課文指細致到繁瑣、挑剔的地步。 不求甚解:指學習不認真,不求得到深刻理解。 狂妄自大:極端的自高自大。
咬文嚼jiáo字:過分地斟酌字句。 因小失大:為了小利,造成巨大損失。 豁huò然貫通:一下子搞通了。 開卷有益:讀書就有好處。
第十六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玄xuán虛: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 誆kuānɡ騙:說謊話騙人。
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在的事而悲傷。
為民請命:為老百姓向上請求減輕負擔或解除困苦,保全性命。 慨嘆:有所感觸而嘆息。
前仆pū後繼: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著上來。形容戰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壯烈行為。
渺miǎo茫: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 省xǐnɡ悟 :覺醒明白。
脊jǐ梁:比喻中堅骨幹力量。
抹mǒ殺 :原意是用刀抹脖子,可引申為將什麼事情做到絕地,沒有回頭的可能。
籠lǒnɡ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誣蔑miè :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名譽。
第十七課《智取生辰綱》 慪òu:使人生氣。 端的:真的,確實。
干係:牽涉到責任或能引起糾紛的關系。 尋思:想,思索,考慮。 逞chěnɡ辯:賣弄口舌。 勾當:事情。常指壞事情。 窺望:暗中觀察。
尷尬gān gà :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趲zǎn行:趕路。 嗔chēn:怒。
恁nèn地 :這樣地,如此。 怨悵chàng:埋怨。
聒噪ɡuō zào :打擾,對不起。 面面相覷qù:互相望著發愣。 省得xǐng dé:知道,懂得。

第十八課《楊修之死》 沉吟:(1):低聲吟詠。
(2):遲疑不決,低聲自語。 稟bǐng請:稟告請示。 班師:出征的軍隊回朝。 譖zèn害:誣陷,中傷。 惑huò亂:使迷惑混亂。
對答如流:回答問話像流水一樣流暢,形容反應快,口才好。 不置褒貶:不評價好壞。 恃shì才放曠: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皰páo官:廚師。 主簿bù:文書之類的官。 訖qì:完畢。
麾huī軍:指揮軍隊。 綽chāo刀:抓刀。
佯yáng怒:假裝發怒。
第十九課《范進中舉》 倒運:倒霉。
腆tiǎn著:挺著。 舍與shě yǔ:施捨給。 央及:懇請,請托。 管待:照顧接待。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積德:迷信的人指為了求福而做的好事。 敘功:評功。 相與:結交。
唯唯連聲:連連答應。
帶挈:提攜。本文指「讓你沾我的光,得到好運氣「。 僥jiǎo幸:由於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很幸運。 見教:指教。 爛忠厚:忠實厚道得沒有出息。
尖嘴猴腮:形容人長得難看。 狗血噴頭:形容罵得很厲害。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覺。 淋淋漓漓:形容水往下流的樣子。
第二十課《香菱學詩》
膩nì煩:因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而感到煩悶。 怔怔zhèng:發愣的樣子。

笑吟吟:微笑。
茶飯無心:沒有心懷喝茶吃飯。形容心情苦悶。 挖心搜膽:指苦苦思考,費盡心思。
精血誠聚:指花費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造化:福氣,運氣(迷信)。
自暴自棄:自己甘心落後,不求上進。 呆頭呆腦:形容遲鈍的樣子。
地靈人傑:意為山川靈秀,人物傑出。
誨huì人不倦: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鰥guān :一種大魚。
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統稱。
起承轉合:舊體詩文常用的行文順序。

E. 語文九年級下文學常識整理

我自己整理的,不知道行不行。因為是老師要求的作業,所以內容比較多。
九年紀語文下冊文學常識整理
整理人:00剎那之殤00
1.《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第一部詩集《大堰河》,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詩集《北方》《黎明的通知》《歸來的歌》等。文題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徵著生他養他而有多災多難的祖國。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寫下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也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中心內容: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刻骨銘心的真摯而深沉的愛,也表達了廣大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
《鄉愁》:作者:餘光中,台灣詩人。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敲打樂》《白玉苦瓜》等。文題理解:「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感情,這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最容易產生的一種內心感受。餘光中的這首《鄉愁》,從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家國之思。中心內容: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寄託於相對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兩岸人民對祖國早日統一的殷切期望。
2.《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夢鷗,現代詩人,代表作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雨巷》等。文題理解:「我」是指詩人自己,「殘損的手掌」即是實寫又是虛寫,它是詩中多次出現的一個意象。這首詩,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母親的歌。中心內容:想像中,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撫摸著被日本侵略者蹂躪的國土,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人民水深火熱生活的憂憤之情和對解放區的深情嚮往。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原名龔佩瑜,當代女詩人,代表作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的詩》《船》《饋贈》等,她是新時期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文體常識: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顧城、江河、北島等。文題理解:面對凝聚著沉重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詩人將「我」的形象熔鑄在祖國的大背景下,表達了這一代人的心聲。
中心內容:詩人將個體的「我」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我」與祖國的血肉聯系,抒發了詩人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4《祖國》:作者:萊蒙托夫,19世紀俄國詩人。作品有長詩《惡魔》《童僧》,劇本《假面舞會》,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文題理解:萊蒙托夫把對祖國的感情比作「愛情」,選取最能代表俄羅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中心內容:通過鋪陳俄羅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場景,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
《黑人談河流》:作者:休斯,美國著名的詩人,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被稱為「哈萊姆的桂冠詩人」。 文題理解:《黑人談河流》中的「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中心內容:詩人通過黑人對河流的追溯,表達了對祖先和故土的熱愛之情。
5.《孔乙己》:選自《吶喊》。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而已集》文體常識: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小說的情節結構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文題理解:文章以小說的主人公的名字為題,預示著將圍繞這個人物展開情節,並靠人物來揭示主題。而這個怪怪的名字也對應了人物性格,同時也給文章奠定了諷刺的基調。中心內容: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已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場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6. 《蒲柳人家》:作者:劉紹棠,當代作家。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文題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樹枝搭起房屋的人家,這里代指普通貧苦農家。中心內容:本文主要表現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潑辣、愛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學問的俠肝義膽,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展現了人們崇高的品格。
7.《變色龍》:作者: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文題理解:作者把小說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警官比作變色龍,說明他是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的忠實走狗。中心內容:小說通過對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刻畫,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實質。
8.《熱愛生命》:選自《熱愛生命》。作者:傑克•倫敦,美國小說家。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 文題理解: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
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中,最終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功地刻畫了堅忍頑強、不懼艱難險阻的「這個人」的形象,並啟示人們: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鬥。
9.《談生命》:作者:冰心,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著有詩集《繁星》《春水》,其詩風格晶瑩清麗,輕柔俊逸,被人稱為「春水體」。散文集有《寄小讀者》《歸來以後》《在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櫻花贊》《關於女人》等。早期散文婉約典雅,凝練流暢,被人稱為「冰心體」。文題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表達了對生命的獨特感受。中心內容:這篇散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了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與幸福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10《那樹》:作者:王鼎鈞,台灣當代作者。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世事與棋》《碎玻璃》《靈感》等,小說《單身漢的體溫》《透視》《鍾》等。文題理解: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它奉獻綠陰,蔭庇土地。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人與自然發生了矛盾。樹成了人類文明的遭遇,展示了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中心內容: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長年造福於人類的大樹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發展的利與弊,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
11.《地下森林斷想》:作者:張抗抗,當代女作家。第一篇小說《燈》,長篇小說《分界線》《隱形伴侶》,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等。文題理解:文中所寫的森林,長在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峽谷中,故稱「地下森林」,斷想,意思是片斷、零碎的感想。感想雖是片斷,但作者感受強烈,主題開掘得深,蘊含哲理,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中心內容: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想像,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過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
12.《人生》:作者:勃蘭兌斯,丹麥文學評論家。著有《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中心內容:課文以「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為喻,從不同角度、視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人的生命本質、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讓一生過得有意義的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威尼斯商人》:選自《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家、詩人,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喜劇天才」。代表作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復仇記》)《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吝嗇鬼:【法】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法】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文化常識:戲劇文學的構成戲劇文學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台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包括對話(對唱)、旁白(旁唱)獨白(獨唱)等。文學常識:戲劇文學的分類(1)按照表演形式,可分為話劇(主要類型)、歌劇、舞劇等。(2)按照內容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正劇,指兼具悲、喜劇因素的戲劇。(3)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4)按照篇幅規模,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中心內容:這場戲通過展現威尼斯法庭審判「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案件的經過,揭露了高利貸商人的心狠手辣,貪婪冷酷的階級本質;同時頌揚了新興資產階級人與人這間的深情厚誼、輕利重義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
14.《變臉》:作者:魏明倫,著名川劇作家,被譽為「巴山鬼才」。代表劇作有《易大膽》《四姑娘》《夕陽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等。
文題理解:變臉,原指戲曲中的情緒化妝,後來指一種瞬間多次變換臉部妝容的表演特技。
中心內容:這場戲描寫了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表現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也表現了下層社會女孩的不幸和對命運的無奈抗爭。通過他們的遭遇,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
15.《棗兒》:作者孫鴻,劇作家。文題理解:題目「棗兒」既指實物棗兒,也指文中老人兒子的名字。另外「棗兒」是貫穿全劇的線索,作者賦予它深刻的象徵意義。中心內容:這篇話劇圍繞「棗兒」敘述了一位老人和和一位撿棗的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老人回憶「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明了自己對名父親的盼望。全劇表達了他們深情呼喚親人回歸的真摯情感。
16.《音樂之聲》作家:勒曼,美國劇作家,《音樂之聲》還被譯作《仙樂飄飄處處聞》《真善美》《柔情蜜意》《心靈深處的音樂》《天樂的魅力》等譯名。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修女瑪麗亞的野外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的場景和修道院內院長及眾嬤嬤對瑪麗亞議論的場景,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
17.《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文學常識: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並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誇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文題理解:《公輸》一文記敘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當時,墨子聽到楚國要攻打宋國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阻止了這場戰爭。中心內容: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人稱「亞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他主張施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口號。文學常識:《孟子》是儒學家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文題理解:孟子所宣揚的「道「就是實行仁政。中心內容:論述了「天時不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文題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是因為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中心內容: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19《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文學常識:孟子「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3)人性變壞,是由於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4)本性也需要「養」。文題理解: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中心內容: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捨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風利忘義的人。
20《〈莊子〉故事兩則》:選自《莊子•秋水》。《莊子》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周:戰國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中心內容:《惠子相梁》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出莊子清高自守,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描寫了莊子與惠子的一次辯論.顯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
21《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國一部編年體史書、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文化常識: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一部篇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於通過人物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文題理解: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敘了曹劌向魯庄公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戰勝齊的故事。中心內容:本文通過記敘了曹劌向魯庄公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闡明了作戰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 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贊美了曹劌的愛國之情。
22《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一》。《戰國策》相傳是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西漢時,經劉向整理,共33篇,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謀議或辭說。同時它還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說理透徹,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文題理解: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一》鄒忌,戰國時齊國人。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齊王,指齊威王。納,採納,接受。諫,一般是指臣對君、下級對上級直言規勸,使之改正錯誤。中心內容:本文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之事中悟出了治國的道理,進而以比美之事設喻,諷諫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說明只有虛心聽取真實的意見,做到「納諫除蔽」,才能把事情辦好。也表現了鄒忌自知之明,是一個明智、精細、善於推理,藉助生活小事諷喻齊王的謀臣形象。
23《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作家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文題理解:本文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上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
中心內容:這則寓言反映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只要不怕困難,堅持斗爭,就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24《〈詩經〉兩首》:選自《詩經》。文化常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也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同時也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是《詩經》中的精華。《詩經》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並普遍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
文題理解:《關雎》選自《詩經•周南》是《詩經》的第一篇,是一篇優秀的愛情詩。《蒹葭》選自《詩經•秦風》蒹葭,蘆葦。中心內容:《關雎》寫的是男主人公對一位在河邊采荇菜的姑娘的愛慕、思念、追求的過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婚姻的大膽、執著的追求。
《蒹葭》表現了主人公尋求友誼(或者愛情)的過程以及最終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地抒發了尋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摯感情,形象地描繪了此時此地的凄愴處境。

閱讀全文

與九下語文人教版文學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